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家娘子种田忙-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啊,爹,以后你还要在大哥身边养老,娶个好嫂子,我们也放心。”
  小米想了想,还是把路上听哥哥说的事挑出来说了,结果陆老爹根本不相信那一套,“不过是市井的愚昧之人传言,不可相信。”
  小米前世受了二十几年无神论的熏陶,自然更不会相信什么克夫克妻的鬼话,于是笑嘻嘻道,“爹,那我就张罗采买上门礼了,到时候还要您出面同媒人说几句才不失礼。”
  “我知道,你放心吧。”
  陆老爹应的痛快,末了甚至换了衣衫,坐车去寻久未联系的同窗,天黑时候拿回几张礼单。不只是上门礼,还有聘礼都写的清清楚楚,倒是帮了小米的大忙。
  老熊岭十八户住得极近,如今又拧成一股绳的忙建设,自然没什么消息能瞒得住。
  小米刚寻了刘婶子问询可靠的媒人,几乎满村都知道陆老大要定亲的事了。
  有喜欢打趣的,免不得说几句,看着陆老大脸红躲避,粗豪的老少汉子们就笑的惊天动地。
  当然也有妇人开始后悔,很有些嘴边的肥肉被狐狸叼走的遗憾。
  早知道陆家打算给陆老大议亲,是不是先让人提一提自家闺女啊。嫁在家门口,又是陆家这样富庶的,那可真是掉进福坑了。
  可惜,如今小米已经张罗着寻媒人上门换八字,说什么都晚了,只等着看看陈家闺女是个什么模样,居然让小米那般精明人都满意的不得了。
  小米可没有功夫琢磨众人的心思,她对比了几张礼单,总觉得上门礼只放几本书和一块布料太寒酸,估计是书香门第讲究的就是简朴。但陈家是商贾,怎么也要添些金银。
  于是她挖空心思画了一对新式样镯子,送去银楼打制。
  银楼掌柜只收了银料的费用,其余都没算,只要求留了图纸。小米倒是没什么不舍得,当结个善缘了,毕竟她别的没有,就是哥哥多啊。
  陆老大成亲了,还有路老二,陆老三…
  小米果断掐了自己的念头,先不为以后犯愁了,忙完一个是一个,先折腾着给大哥娶媳妇儿吧。
  刘婶子帮忙找的媒人叫彭婶子,是个在十里八村都有些名气的。她上门时候,虽然是路老爹接待的,但小米借着照料茶水点心,把这彭婶子好好打量了几遍。
  老太太也就是五十多岁,穿戴不如想象中那么艳俗,打扮的很是干净整齐,未语人先笑,喝茶吃点心也有模有样。这倒是要小米放了心,包辛苦钱的时候就多添了二十文,毕竟以后兴许还要常来往呢。
  彭婶子被陆家马车接来的一路上,可是没少盘算,陆家子女四个,又是传言里富庶大方的,若是她把这门亲事帮忙跑下来,绝对少不了好处就是了。
  果然,她的双脚还没踏进女方大门,就得了足足五十文的赏钱,简直喜的她合不拢嘴。
  “陆老爷放心,老婆子别的不成,合姻缘却是最好的,这桩喜事就包我身上了。”
  小米递上装了上门礼的盒子,惹得她抓住机会多看了两眼,末了心头更是火热,但也不敢多说什么。
  陈家因为心里有底,倒是没有先前心急,但郑氏也是整日里招呼着丫鬟婆子们打扫庭院,招裁缝上门给闺女做新衣衫,好在家里就是开布庄的,好料子无数,倒也方便。
  陈家平日一向不声不响,这般突然热闹起来,自然要惹得左邻右舍好奇,探问之下,有小伙计说漏了那么一句半句,就让长舌的妇人们猜出一二。
  于是,陈家克夫的姑娘要定亲的话,不到一日就传的远近皆知。
  郑氏从出门采买的婆子嘴里听说了,恼的摔了茶碗,末了抱着闺女哭了一场,直埋怨当初瞎了眼,选错了人家,害了闺女背了多少年黑锅,最后还要受这些口水荼毒。
  若是陆家知道底细,不上门提亲,那姑娘岂不是又成了全城的笑柄。
  陈月仙没有办法,就忍着羞意把那日陆老大的话说了,陈家二老这才算放了心。
  这一日天气晴朗,躲在云层后边的太阳终于记起还要上班这事,于是终于露出了脸,晒得几乎快发霉的世界立刻就干爽温暖起来。
  彭婶子上门的时候,陈掌柜已经去了铺子,郑氏立刻让人去喊了他回来。
  这种男女两方都有默契的婚事,是媒婆们最喜欢的,不用费什么心思,多说喜庆话,把八字和上门礼一交,就等着拿赏钱好了。
  果然,陈家二老痛快同意了陈家的提前,收了陈老大的八字帖子,然后痛快给了个沉甸甸的荷包。
  彭婶子嘴里的喜庆话如同流水一样,哄得老两口合不拢嘴。

  ☆、第064章 黄金梯

  待得打开上门礼的盒子,两人就更是欢喜了。
  陆家算是半个书香门第,盒子第一层放了几本新书,第二层是一块大红色绸缎,第三层是一对儿镂空雕梅花的银镯子,第四层则是一盘百合。
  这份礼,无论是寓意还是价值,都足见陆家是用心准备的。
  陈掌柜精明,又是读过几天书的,托了那对儿镯子细看,忍不住心里酸涩又欢喜,这梅花纹路用的真好,梅花香自苦寒来,自家闺女可不就是吃尽了苦头,如今终于等到了好姻缘啊。
  送走了彭婶子,郑氏急着让人拿了闺女和陆老大的八字去算,陈掌柜则取了自家账册盘算家底,打定主意给闺女的嫁妆再多添几分。
  人家陆家看重,他们陈家更要给闺女撑腰啊。
  后院里,陈月仙红着脸听了丫鬟禀报,心里也是甜如蜜。
  当晚,郑氏的贴身婆子就把八字合了回来,据说是难得一遇的天作之合,而且还有黄金梯垫脚儿。
  小米听得陈家传回的消息,还不明白黄金梯垫脚是什么意思,好在还有刘婶子在旁边。
  “哎呀,小米,这可是大喜啊。”
  刘婶子激动坏了,“能合出这样八字的姻缘都是带着财呢,就是说陈家姑娘进了门,日子会越过越富庶。我记得府城里那个最有钱的刘家儿媳就是这个命,全家都跟宝贝一样供着她,刘家也确实是生意越做越大。”
  小米倒是不信这些,毕竟命运再好,不干活儿也是不能天上掉银子。
  但这样喜庆的事,谁也不嫌少啊。于是,她又张罗着开始准备聘礼,给全家上下做新衣,特别是陆老大,从头到脚,一口气做了四套。惹得陆老大心疼,很是推辞一番。
  但小米哪里容他反对,干脆告诉他,“大哥,你想早点儿把媳妇娶回来,就都听我的!”
  陆老大闹了个大红脸,但也真是事事都听妹子安排了。
  小米看得无奈,越发觉得给给这绵软脾气的大哥找个厉害媳妇儿是再明智不过了。
  就在山下的苞谷秧上见了苞谷棒子,土豆田也开得满眼都是白色小花的时候,陆家的聘礼送到了陈家。
  两家正式把亲事订了下来,成亲的好日子也算了又算,放到了冬月十八,宜嫁娶,又出了白氏的孝期。
  如此尘埃落定,郑氏终于扬眉吐气,大开院门放那些早就好奇的抓心挠肝的邻居进来,好好晒了晒陆家的聘礼。
  陆小米本身就不是个小气的,又惦记着陆老大是家里长子,陈月仙以后就是陆家长嫂。
  所谓长嫂如母,怎么都要更尊贵些。以后陆老二和陆老三下聘,没有特殊情况,都不能越过陈月仙。
  于是她拿了算盘噼里啪啦算了好半晌,把家底折腾一遍,最后拿出了四分之一,也就是三百两置办聘礼。
  全套的赤金首饰,各色绸缎,干货时鲜,一应俱全。
  大元从来都是嫁女贵,娶媳易。一般人家娶媳妇,不过准备个十几两就成了。就算实在看重女方,那也不会超过五十两。
  但陆家小米一来是待大哥真心,二来也没有长辈在一旁指点,于是就可着自己心意准备了聘礼,也意外在众人心里做了一把“暴发户”。
  不必说,陈家得了颜面,收获了无数的羡慕嫉妒。
  陆家也再次扬名于乡里了,只是这些小米根本不知道,忙碌的老熊岭众人也不知道。
  山口的两座茅草屋早已经建好了,上梁那日满村人聚在一起,大吃一顿,放了几捆爆竹就算庆贺过了。
  如今安好门窗,烧好大炕,摆上桌椅,两座茅草房就有模有样了。
  有个叫水生的后生因为守山口,在房子里住了几晚,就玩笑说,“这房子别说当个守夜的落脚地儿,就是给我娶媳妇用都足够了。”
  众人都是哄笑,小米刚从土豆地里回来,手里握了两个小儿拳头大小的土豆,听得这话就道,“马上就要建作坊了,到时候水生哥三五个月就能赚回一座瓦房,怕是就不稀罕这破草房了呢。”
  “小米,怎么又要建作坊啊?”
  众人听着都是欢喜,毕竟他们有的是力气,只要陆家不差工钱,他们就不怕干活。但是如今水渠才建了一半,山外没人都有人送条石来,陆家付出的铜钱几乎都要用筐子装了。
  若是再建作坊,倒是担心陆家步子迈的太大,万一周转不过来,可就麻烦了。
  “没事,我心里有谱。就是又要劳烦叔伯们受累了!”
  “这不怕,自家人,就是没有工钱,我们也不能看着你没有帮手啊。”
  村人都是淳朴的猎户汉子,神经比陆老二也细不到哪里去,小米说不必担心,他们就真不担心了。
  倒是小米带着初一这个小尾巴,又在两侧山头转了一圈儿。
  昨日陈家来取最后一茬青菜,捎信说要派人量两寸,预备打木器陪嫁。小米在自家前后院子转了好几圈儿,总觉得不顺心。
  前院如今住了冯简主仆,陆老爹,陆老二和路老三,还有一个初一。
  陆老大成亲总不能挤在前院,平日嫂子进出也不方便啊。
  若是放在后院吧,她倒是觉得有种地盘被侵占,甚至做了兄嫂电灯泡的感觉。
  但陆家总共就这么大,怎么安排都不成。
  无法之下,小米就把主意打到了外边。
  先前,她就琢磨着把老熊岭的山头整个买下来,经营成一个山庄。这样,以后行事方便,而且建作坊之类也都宽敞。
  山口两侧如今建了草房,后生们都闹着搬去住几日。说不得以后哪个娶了媳妇,家里住不开,就真在草房附近建房子同老人分开住呢。
  天长日久,也是两个小村儿啊。
  既然如此,莫不如陆家也建两处院子,等陆老大和路老二成亲就分过来住。
  一来,两个嫂子单独住肯定自在,牙齿磕碰不到嘴唇,自然就没有吵架的时候。二来,以后建作坊,种新粮,也算有自家人户山口了。
  吃饭时候,小米就把这事同家里人说了。
  陆老大心疼要花费很多银子,陆老二是甩手掌柜,一向不管这事,陆老三不在家,没有发言权。倒是陆老爹很是赞同,想起以后要同儿媳住一个院子,他也总觉得不自在。
  如今直接把儿子分出去住,又不是分家,有什么不好的?
  于是,陆老大的反对,被老爹和妹子联手华丽丽无视了。
  陆家从年前开始就折腾个没完没了,老熊岭众人已经习惯,或者说麻木了。
  陆家守着小米这个财神童女,也没有缺钱的担忧,想建什么就建吧。
  但村里人的手艺建草房还成,二进的院子,还是两座,就有些力不从心了。
  小米寻了钟师傅问询,倒是真找对了人。
  这老头儿一家子打井有名,平日没少给大户人家做活儿,自然也认识很多能工巧匠。
  钟老头亲自回了一趟老家,第二日回来就带了两个年纪同他相当的老伙计到山口。
  两座草棚,巡山的后生和钟家人占了一座,剩下一座就留着不好带去岭上的客人。
  小米同陆老大一起见了两位师傅,简单说了说了家里建院子的用处。两个老头儿很是稳重,没有拍着胸口打包票,反而聚在一起皱眉商量好久,最后给出了一座院子二百两,包括人工木料石料。
  简而言之,陆家把银子拿出去,只等着两月后验收院子,其余都不用管。
  陆小米却是摇头,惹得两个老头儿脸色不好,其中一个看了眼钟师傅,见他没有开口的意思,就道,“陆姑娘,我们已经把花费降到最低了,实在不能再降了,两进院子,只六根房梁就要六十两,还有诸多廊柱青砖灰瓦,地基石料,雕花门窗…”
  不等他说完,小米就笑着摆手,“老师傅,您误会了,一座院子二百两的价格,我们陆家能接受。我摇头是因为人工,我要用自家村里的叔伯。实话说,外边很多人对我们老熊岭有些眼红,我们也不是太信任外人。您二位只要带了可靠的人手,剩下粗活儿都由我们自家人张罗。您们看如何?”
  “啊,这样…”两个老师傅完全没想到小米会这么说,愣着不知如何接口,倒是钟老头怨怪两人,“我路上都同你们说了,陆姑娘是个仁义大方的,你们还不相信?”
  两个老头儿有些红了脸,赶紧行礼,“是我们误会姑娘了。”
  “两位师傅不必如此客套,以后还要劳烦你们二位呢。除了方才那事之外,我们这里所有做活计的人都是在一起吃饭,你们的伙食,我们陆家也包了。但是唯一一点,你们带的人手进了山口,轻易不能出去,可能做到?”
  “能,能!”
  陆家包了杂工的活计,又供给了饭食,里外里就省了几十两银子,又有老友的颜面担保,两个老师傅自然是欢喜的连连应下。
  小米也不啰嗦,直接拿了四百两银票分给两人。两人写了字据,又按了手印,这事就算尘埃落定了。

  ☆、第065章 拦路虎

  陆老大又是感激妹妹如此费心费力替他操办婚事,又心疼银子,于是越发起早贪黑忙碌起来。
  待得陈家接了小伙计捎回去的消息,听说陆家不让去人量尺寸,很是吓了一跳。
  好在最后听明白,陆家居然要建座两进新院子迎娶自家闺女,简直是喜不自禁。
  陈掌柜一巴掌拍在说话大喘气的小伙计头上,末了亲自上门道谢。
  原本两家就相处不错,如今更是板上钉钉儿的亲家,自安然更是亲近。
  小米下厨做了几个好菜,陆老爹陪着陈掌柜很是喝了几杯。
  陈掌柜年轻时候也读过几年书,又是常在外边行走,早练就了好眼力和好口舌,若是想要哄得书呆子陆老爹欢喜,那简直是易如反掌。
  这顿饭,陆家的饭桌儿上,笑声就没断过。
  陆老爹不胜酒力,早早就被陆老大大扶回房里睡下了。
  老杨喊了初一去帮忙挑水灌溉稻田,陆老二则去了后院陪着小娥玩耍。
  最后饭桌上,只留了陆老大和小米兄妹俩。
  小米亲手给陈掌柜倒了酒,笑道,“我敬陈伯一杯,先前就没少得陈伯指点帮忙,以后是一家人了,自然还要劳烦陈伯多费心了。”
  陈掌柜接过酒杯,看看小米,再看看未来女婿,喜的眉开眼笑,连连应道,“好,好,一家人,不客套,有什么事我能办的,你们就尽管开口。”
  小米顺杆往上爬,立刻笑道,“还真有一件事,陈伯在城里人脉广,怕是要费心帮我打听一件事了。”
  “什么事?说说看。”
  商贾的谨慎本能使然,陈掌柜没有一口就应下来。但也因为小米捧着一句,微微得意的抬高了下巴。
  “陈伯,你也知道,我平日就喜欢瞎折腾,但山下就那么一块旱田,实在有些不够用。所以,我想要拿些银子,把两侧矮山都买下来,这样整个老熊岭成了一体,照料起来也更容易。”
  “对啊!”陈掌柜一拍巴掌,笑着赞道,“老熊岭这里的地势越看越像个聚宝盆,你这般打算再好不过了。如今山地便宜,我瞧着也用不了多少银子。这样吧,下午回去我就寻府衙里的小吏问问,明日一早你们兄妹去寻我,我带你们去写契纸。”
  小米赶紧道谢,“那好,谢谢陈伯。我没经手过买山地这样的大事,您老人家帮我多把把关。”
  “自家人,没的说。”
  老少三个又说了几句闲话,特别是听得陆家没有敷衍的意思,拿了二百两出来建宅院,连同先前送去的拼力,总共也有五白多两,陈掌柜更是满意,吃饱喝足就下山回成了。
  郑氏等在家里,好不容易盼回了老头子,拉了他就要仔细问问,结果陈掌柜却是换了衣衫,匆匆又出门了。
  无论换了多少时空,时光倒流多少年,吃皇粮拿薪俸的,总有那么个“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好习惯。这会儿已经过了午后,太阳没有夏日那般炽烈难熬,也没有冬日的寡淡,晒在身上懒洋洋的。
  府衙里的大小老爷们都回家去了,留下的书吏们磨磨蹭蹭搬了账册出来晒晒,或者研墨写几个字公文,无聊打发着慢悠悠的时光。
  陈掌柜上门的时候,手里拎了两封好点心,还有两只烧鸡,打点的众人都是眉开眼笑。于是极痛快的送了他同一个平日交好的小吏去府衙对面茶楼小坐,然后就着茶水,分烧鸡,吃点心。
  小吏姓陈,因为同陈掌柜五百年前是一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