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家娘子种田忙-第1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原本后宫该三千佳丽,三千佳丽后边又有三千门户,哪个得宠,都必将是一场门阀间的变革。但如今皇后娘娘一人独宠,本身又不是累积多少年底蕴的世家出身,怎么可能不被被人觊觎。
  即便帝王恩宠又能如何,帝王也是男人,喜新厌旧是人之常情。今日你能受宠,它日谁家里的闺女也能享受这份荣耀…。
  不说,玲珑四个丫头人如何担心,只说前朝里,从坐上龙椅,宏德帝就神色不好,脸黑的怕人。
  重臣心里有数,但依旧陆续出列递奏折。
  赈灾一事,内阁先前已经出了对策,如今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相对于南边几州的灾难,其余就都是小事了。
  朝堂上没人同往日一般争吵,倒是有些安宁的诡异。
  到底最后要散朝时候,一个平日年轻的御史出列跪倒,磕头之后,高声问道,“皇上,今晨有传言说,钦天监祭酒大人自尽身亡,死前留书说…说皇后娘娘是拜火教圣女,南边几州的灾难,皆是因为火神对大元的惩罚…”
  他原本鼓了勇气,准备了一肚子的话,但是在宏德帝冰冷的眼神下,到底只敢吞吞吐吐说了一半。
  宏德帝冷笑一声,手指敲着龙椅的扶手,似笑非笑的看向丹壁下的文武百官。
  “各位爱卿也都听说了?”
  文武百官们犹豫了一瞬,到底也是齐声应了,“是,皇上。”
  “好,那朕心里存了疑问。宫门开启,各位就进来上朝了。也就是说,宫门未开之时,你们就听到了消息。但是这消息,到底是怎么从朕的皇宫传出去的?自己长了翅膀,还是朕的皇宫就是一个筛子,随意任人刺探?”
  宏德帝说出的每个字都像冰珠子一般,噼里啪啦砸下来,砸得众人都是有些头晕目眩,心惊胆战。
  其实,为人臣子的,可以笨一些,最重要是消息灵通,别在关键时刻同帝王唱反调。
  京都各家各户,通过一些渠道,多打探一些宫里的消息,这简直是众人皆知的秘密。
  就是历代帝王,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很多时候,有些不便开口之事,还要通过这样的渠道给臣子们递个梯子。
  但谁也没想到,宏德帝今日却是拿这件事开了刀,难道他不知道这个约定成俗的规矩吗?
  当然知道,但依旧抬手就揪了这事不放,原因很简单,皇后!
  皇后就是皇帝的禁脔,但凡涉及一点儿,就是谁沾边谁倒霉。
  想到这点,所有人都跪了下来。
  “皇上息怒,臣等死罪。”
  “死罪?朕看你们胆子可是很大,一国皇后,居然也敢随意诋毁!”
  “皇上息怒!”
  众人都是埋头在地,但不等他们权衡一下利弊,先前那年轻御史却是抬起了头,梗着脖子高声说道,“皇上,不论传言从何而来。如今祭酒大人自尽身亡,又留下绝笔,必定是夜观星象,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事关国运,事关大元十八州百姓的性命,事关大元江上社稷。还望皇上下旨彻查!”
  众人都是听得一惊,望向这年轻御史的目光很是复杂。
  这样的时候,明显可以看出帝王暴怒,居然还要顶着风头上奏。是当真耿直不怕死,还是另有图谋?
  宏德帝冷哼一声,却是出乎意料的没有暴怒,甚至点了头,“自然,如此攀诬皇后,朕必定不能放过。既然爱卿如此刚直不阿,必定也是铁面无私,那彻查宫门未开,祭酒身亡一事为何人尽皆知的事,就交给你了。但凡参与者,尽皆严惩。有一人漏网,李御史同罪。”
  “啊?”那年轻御史本来还等着接下彻查皇后误国一事,哪里想到宏德帝剑走偏锋,话头一拐,居然给了他这一样吃力不讨好的差事。再想想方才宫门外首先接到消息的,吏部两位侍郎,户部的…
  这简直是要得罪整个朝堂所有同仁的差事啊!
  “皇上,臣…”
  “怎么,你想抗旨不尊?”
  “臣不敢…”
  李御史赶紧一个头磕到地上,心里再不愿,也不敢当真抗旨啊。那可是杀头灭族的大罪,即便是有些不可说的人给他撑腰,但事情没有成功之前,他面对皇权,根本就是螳臂当车。
  朝堂之上,其余文武百官,眼见帝王翻手之间就拾掇了冒头的小御史,哪里还不知道帝王之意,都是压低了头,没有在说话。
  当然,更有很多人望向年轻御史的方向,甚至还带了几分愤恨。
  春日草不长,倒是不缺多嘴驴。
  若不是这多嘴的家伙,皇上怎么可能揪住暗中传递消息这样的小事不放。如今好了,真被揪出去,抄家灭族到不至于,但是各家塞进大内侍卫里的子侄怕是保不住差事了。以后就当真是瞎子聋子,对皇宫里的事一点儿不知了…
  一个家族,可以没有手足,但是绝对不能没有眼睛耳朵啊,否则大难临头都不知道,关键时刻也不知道如何站队啊。
  这么越想,众人越看那御史咬牙切齿。
  那年轻御史即便没有抬头,也轻易感受到了落在他身上“炽热”的目光,很快就汗湿了衣背。
  但这苦果,他如今也不得不吞了…
  宏德帝扫过文武百官的神色,心里冷笑不已。登基六年,他体恤拜火教新除,大元百废待兴,待臣子宽厚有余,严厉不足。
  虽然先前已经流过两次血,但想必还是没有达到震慑的目的。
  这么几年,他待小米简直同眼睛一般,为了她空置后宫,夜夜在凤翔宫安寝,就是为了告诉全天下,她是如何珍贵。
  但偏偏还是有人胆敢动手,龙有逆鳞,既然胆敢触碰,那就要做好被嚼碎吞噬的准备。
  “李阁老!”
  一直沉默寡言的李林,闻言立刻出列跪倒,“臣在!”
  “昨夜祭酒自尽一事,实在蹊跷,辛苦李阁老彻查到底,但凡有敢阻拦者,杀无赦!有敢拖延不配合者,杀无赦!有敢隐瞒不报者,杀无赦!”
  三个杀无赦,一如当初处置盗卖太平仓存粮官员的时候,听得众人都是心头一寒,可以预见必定大元又要血流成河,众人纷纷低了头。
  “是,臣领旨。皇上放心,臣必定竭尽全力查出祭酒大人死亡的真相,还皇后娘娘一个清白。”
  查真相?还清白?
  满朝文武听得都是暗自佩服,不怪李林短短几年就从一个小小的御史爬到了阁老的位置。
  他同陆家有些不解之缘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实在也是他眼光独到,精明干练,深得帝心。
  这样的时候,旁人顶多回复一句,必定查明真相,但他却添了一句“还皇后清白”,怕是这五个字才真正说到了重点。
  果然,宏德帝脸色显见就好了很多。
  有了这样的前事,众人谁也不敢轻举妄动了。毕竟宏德帝盛怒之下,再扯些鸡毛蒜皮的互相弹劾之事,怕是很有可能,都被各打五十大板,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如此,大朝会就草草结束了。
  凤翔宫里,小米刚刚熬好了蔬菜粥,眼见自家夫君难得下朝这么早,就玩笑道,“你就算馋蔬菜粥,也不能为此耽误了政事啊。若是传扬出去,怕是让百姓笑掉大牙。”
  封泽本来堵了一肚子的气,见娇妻这般言笑晏晏,半点儿没有气恼的模样,心头难得轻松了一丝。
  于是笑着应道,“我就猜得你又给儿子闺女做小灶,特意赶着时辰回来抢一碗。”
  “没出息,跟儿子闺女抢吃的,你这当爹的,真是天下独一份儿了。”
  小米嘴上嗔怪,手里却没停留,到底盛了两碗,捡了几样小菜,其余都让吉祥如意端去给孩子们吃,他们夫妻就坐在灶间门口的屋檐下,吹着夏风慢慢吃喝起来。
  不知道哪里的桂花开的早,风里带着微微的甜香,小米忍不住道,“下午去寻一寻,摘半篮子桂花回来,蒸写桂花糕尝尝,好久没吃了。”
  封泽听得哭笑不得,就道,“你没听说外边的事吗,这时候,还想着琢磨吃食?”
  “民以食为天,任何时候也要吃饭啊。再说了,管他外边什么风雨,同我也没干系,我家夫君这座房子是天下最结实的,足够给我和儿子闺女遮风挡雨了,我担心什么?”
  第二百五十七章 番外之风波(三)
  小米俏皮的挑挑眉头,哄得封泽龙心大悦,

  ☆、番外之风波(三)

  小米俏皮的挑挑眉头,哄得封泽龙心大悦,待得手里的蔬菜粥喝完,四个孩子也吃饱喝足寻了过来。
  承运和承盛两个还好,承翔和怡安两个却是正粘人的年纪,一左一右霸占了爹爹的两条腿,又去抢着抱他的脖子,根本不管是不是压皱了爹爹的龙袍。
  小米不顾夫君投来求救的目光,笑着问起两个大儿子的功课,虽然他们年纪还小,但这几日已经开始启蒙了。
  承盛陪在娘亲身边说话,不时望一眼“水深火热”的爹爹,眼见爹爹好不容易养起的胡子被妹妹一把抓在手里,就不厚道的偷笑起来。
  小米点了点儿子的脑门儿,到底终于大发慈悲,喊吉祥端了一盘松子糖过来,成功解救了自己的夫君。
  在前朝还威风凛凛的宏德帝,这会儿衣衫也皱了,脸上糊了儿女的口水,胡子也乱糟糟,很有几分狼狈,却笑得分外宠溺。
  若是被朝臣们看到,怕是要惊得大牙都落地了。
  小米心里暖极,亲自取了梳子给他梳理头发,倒是惹得封泽想起了北方的那个小蛮子。听说那小子随身带的木梳就是他媳妇儿送的,别以为他不知道那小子的小心思,若不是碍于媳妇儿把他当亲弟弟看待…
  “草原那小子,最近没有消息送来?”
  “没有啊,车队来回也是路途遥远,上个月不是才送了两车东西来吗?”
  小米脚尖点点地上厚厚的地毯,笑道,“初一倒是心细,怕几个孩子跌倒,送来的地毯几乎要把整个凤翔宫都铺满了。”
  “草原舅舅!奶糖,奶糖!”
  “要吃奶糖!”
  许是听得娘亲提起,承翔和怡安两个小的,立刻扔了手里的松子糖,嚷了起来。
  “馋猫儿,奶糖没剩几颗了,你们表现好,娘亲才能奖励。今日还是吃松子糖吧,下次娘亲让舅舅多送一些。”
  小米一句话掐断了两个小不点儿的希望,惹得他们两个都是瘪了嘴。承运和承盛也是想吃,但这时候却懂事的牵了弟弟妹妹的手出去玩了。
  小米欣慰,夸赞道,“咱们儿子就是优秀,不愧是从我生的。”
  这般夸自己的,封泽也还是第一次见到,哭笑不得应道,“对,他们都是随了你的聪明。这奶糖就是你给初一出的主意吧,十文钱一颗,每月要从我们大元赚走几千两银子。”
  小米却是不在意,笑道,“穷苦人家根本买不起,那些富贵人家,又怎么会在意这几千两银子。不过是种小孩子糖果,还值得你一个皇帝这么惦记啊?”
  “好吧,我是辩不过你了。”
  封泽抬手把娇妻抱在怀里,嗅着她发间熟悉的暖香,心底越发安稳了。
  不管外边多少风雨,只要回了凤翔宫,回到妻儿身边,就是再多的疲惫烦躁,都会轻易消失无踪。
  都说丈夫是妻子的避风港,其实更多时候,妻子也是丈夫的安心栖息之所。
  “别怕,外边的事有我呢,谁想攀诬你都不成,你只管过你的日子。”
  封泽亲了娇妻头顶一口,低声道,“当初我进了你家的院子养伤,一切就都是天定。你是我的妻,我护你到底,这是应该的。不要多想,安心过日子就是了。若是嫌弃宫里闷了,就宣铁夫人进宫,或者微服回去国公府走走。丈人如今整日泡在国子监的书楼里,好几日不曾回府了。”
  “什么?”小米本来还听得感动,毕竟没有哪个女人不喜欢被夫君保护,但听得自家不靠谱的老爹又急了,“爹真是的,劝过他多少次了,这么看下去眼睛怕是都要坏了。去年是研究甲骨文,这次又改琢磨什么了?恐怕又是老院长同他打赌了吧?这两个老头儿,一个都不省心。”
  小米说着话就跳了起来,“不行,我赶紧准备个食盒,让玲珑送去书楼,顺带替我带句话,这老头儿怎么比咱们儿子还不省心啊。”
  不等话说完,她已经风风火火跑掉了。
  封泽拢拢空荡荡的怀抱,很有些哭笑不得。他的娇妻永远就有这种魅力,外人看来天大的事情,她从来都不在意,倒是一些外人认为的小事,她看的极重。比如家人…
  不过,这也正是她最吸引人的地方。
  不说镇南侯府的铁夫人当真把她当闺女一样疼爱,就是李林一家也是忠心之极,老娘媳妇儿常进宫,更别提嫁做了铁家媳妇的蓝玉公主了,恨不得把小米抢走放身边。
  老熊岭更是,生怕给她添麻烦,族规都立了多少条,包括不得结官亲。
  这种真心疼爱,百般维护,甚至有时候让他这个帝王都嫉妒。
  再想想今日朝堂上的事,必定也是一场小风雨,不必在意。
  威风吹过,大元最尊贵的帝王,抬手捡了一粒儿女吃剩的松子糖,扔进嘴里,带了一心的甜蜜继续回养性阁忙碌了。
  但这一次老天爷显见不想让这对夫妻的日子太顺遂,不知道是不是大元太平日子过久了,百姓的日子比较清闲。流言居然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扩散开来…
  某茶楼里,小伙计肩膀上搭着布巾,忙碌穿梭在各个桌子间,端茶倒水递点心,而客人们却是一反常态,没有如同往日一般高谈阔论,反倒低着头凑在一处窃窃私语。
  偶尔有人忍耐不住,还会惊呼出声,却立刻别人捂住了嘴巴。
  有外地的客人进来,见此很是好奇,就扔了一块碎银给小伙计,“来,小兄弟,跟我们说说,京都可是有什么大事了?”
  小伙计见钱眼开,扭头看着掌故不在,赶紧把银子藏在怀里,这才低声说道,“你们怕是刚来京都吧,尽早发生了一件大事。钦天监的祭酒蔡大人悬梁自尽了,听说留了一封遗书,说皇后娘娘是拜火教的圣女,火神因为她不但没有帮助拜火教,反倒怂恿皇上灭了拜火教而震怒,这才降下惩罚,南边几州先旱后涝,死人无数…”
  “什么,这蔡大人不要命了…不对,他本来也没命了,那他不管家里人死活了。皇上后宫空置,独宠皇后,简直是天下人人皆知,他居然还敢…”
  那客人惊奇极了,很想知道这祭酒大人是哪里来的勇气。
  小伙计贼眉鼠眼四下望了望,又弯了腰凑近了几步,,这才低声道,“祭酒大人是出了名的耿直,不可能撒谎啊。恐怕是他自觉就是禀告给皇上也…所以,才以性命相搏。”
  “听你这么说,也有几分道理。”
  几个外地客人皱了眉头,却也点头,还想再问几句的时候,却有别的客人喊着添水,小伙计匆匆跑了过去,留下几个客人也是低头怯怯议论起来了。
  国子监和太学院门前,学子们喜好聚集的茶楼里更是热闹。
  无数自认爱国,又存了满腔正义的文人墨客,学子先生们,这会儿也是议论纷纷。
  有人说,“母鸡司晨,从来都不是好兆头。皇上英明神武,后宫妃嫔顶多是锦上添花,却总是干涉政事,如此朝纲不清,怎么可能不出事?”
  “就是,我等虽然才疏学浅,但一片赤诚,都愿辅佐皇上治理大元江山,何须一个女子多言。我早就看不惯,但大元承平,也就一直隐忍。如今,出了这等大事,我等自然不能再等下去,忍下去了。”
  “对,联名上书,请皇上彻查皇后身份,若是祭酒大人遗书上说的是真的,那就是死谏也要劝皇上废后,另立贤良淑德女子为一国之母。”
  “说得好!”
  早有人扯了纸笔,一群热血沸腾的学子,脑子热的要爆炸,慷慨激昂的写了厚厚的奏折,另外又轮流签上名字就打算明早送进宫去了。根本没人想到,这事是不是有蹊跷,或者是不是他们被有心人利用了。
  名利惑人,很多时候,他们考虑的不是事情的真伪,就算冤枉了皇后又能怎么样,就算最后查出事情有错又怎么样,他们的“仗义之言”,足以让他们扬名天下就行。
  苦读十几年,不就是为了这个吗?寒窗苦读十几载,最后不过那么三五个出了风头,若是这般动动嘴,表表忠心,就能开辟一条捷径,谁都是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老话常说,仗义每多屠狗辈,最是负心读书人。
  相对于这些被名利蒙了心的读书人,街头巷尾,吃过饭出来纳凉的老百姓却是更理智更公平一些。
  有老人手里拿了小茶壶,不时滋溜一口,皱着眉头开口嘱咐一旁的乡邻,“大伙儿听说那事了吧,最近这京都怕是不太平呢,都好好过自己日子,不要瞎参合。”
  有妇人手里纳着鞋底子,忍不住插嘴问道,“张六爷,您说南边的灾难,真是那位带来的…”
  “当然不是,”老爷子瞪了小媳妇儿一眼,虎着脸应道,“老天爷要下雨还是出太阳,谁也掌控不了,怎么可能是那位贵人的原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