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锦唐女医-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章锦婳轻轻哦了一声,不问了,触到周夫人的痛脚,又该不高兴了。

    大过年的,还是说些皆大欢喜的话吧:“父亲,锦婳先陪祖母回房去休息片刻,再来守岁放爆竹。”

    老人家年纪大了,难得的放纵一回,吃肉喝酒,该歇着还是先歇一会儿,少了觉,吃什么都补不回来。

    周子瑁也准备溜出去玩儿,向诸位长辈告罪一声,飞快的就不见了人影。

    周正义等饭桌上的人都走光了,才对周夫人道:“玉芹,过了年,你也学学马郎中夫人,修身养性为是。再为子瑁访个亲事,亲家的女眷要跟你说得来才行,不要由着他胡来。”

    次子玩心重,不爱读书爱交友,长安街上的时新娱乐,就没有他不会的。

    若是娶个不省心的儿媳妇回来,跟周夫人处不好,闹心的还是他这个做父亲的。

    周夫人这才转怒为喜:“老爷,我打算上元节的时候,仔细替子瑁多看看。”

    周正义点头:“也好,上元节的时候,我可以带母亲去观灯。”

    这边,章锦婳侍候了周老夫人安歇,回到自己的院子,让青梅黄梅出去大街上玩儿,抓紧时机看看热闹。

    过了初一,她就要开始忙碌,要随周正义周夫人出去拜见官长,还要接待周正义的同僚和属下前来拜年,青梅黄梅都得跟着一刻也不得闲。

    挑亮灯芯,章锦婳把周子瑜的来信又拿出来看,过过瘾。

    远在益州道的周子瑜,此时正冒着风雪从利州赶往夔州。

    他在写给秦王的兵策中,论及四海平定,首先要让未能受过朝廷恩惠的子民,得到朝廷的认可与重视。

    人心所向,才是立国之本。

    这是平定道长的醒世之言。

    也是周子瑜想要达成的目的。

    如今李靖正在夔州,招安巴蜀各部族,写信让周子瑜去夔州一起过年,共商妙计。

    在利州的这段时间里,周子瑜随着李靖训练水军,打造船舰,转战江陵各地,大败萧公,将巴蜀一带收为大唐的属地。

    局势已稳,皇上大喜,命李靖为行军总管,挥师桂州,意欲乘势再下一城。

    大唐北部的外患,在秦王攻陷大部分失地之后,皇上依然派了太子去接受攻打,最终的战果和功劳,又将记到太子头上。

    因此,周子瑜更不能回京城,更不宜回到秦王身边。

    李靖又极其欣赏周子瑜,极力拉拢他共赴桂州。

    南岭及桂州一带,山势险峻,潮湿多瘴,民风淳朴。

    李靖周子瑜带领的威猛之师,势如破竹,岭南各部族纷纷主动前来归顺。

    不仅如此,李靖还带着周子瑜率领兵马从桂州出发,一路南巡,所有巡视到达的部州,李靖周子瑜都换着便服,深入民间去探访黎民百姓,询问疾苦,晓以朝廷恩惠,得到当地人民的拥护。

    一时之间,所经之处,众关心悦诚服,社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定。

    周子瑜这一年,立下赫赫军功。

    皇上下诏,任命李靖为岭南安抚大使,兼桂州总管。另宣周子瑜回京受封领赏。

    等周子瑜返回京城的时候,已是来年的除夕。

    长安街上白雪皑皑,四下里都是大红灯笼高高挂。

    他回到阔别一年有余的周府,赫然发现满府都是珠圆玉润,只有他形销骨立,格格不入。

第324章 新年

     章锦婳在这一年里,也赶上了长安城的潮流。

    作为周府的未来女主人,她与贵女贵妇们的交往逐渐增多,并且受了平阳公主的影响,也准备等周子瑜回京之后,早早的为周家传宗接代。

    于是,她调整了养生方案,改变了守宫护身的原则,让自己的身体更容易受孕。

    只等着周子瑜回来。

    夫妻俩久别重逢,自是一番亲热。

    其实,周子瑜才不管什么潮流不潮流的,只要看到章锦婳一切都好好的,他就心安。

    不过章锦婳的变化,着实让他欢喜,毕竟圆润一些,手感特别好。

    激动之下,发力狠了一些,把章锦婳折腾得差点没法起来张罗除夕夜的团圆饭。

    周子瑜心满意足,换上了锦袍,与章锦婳十指紧扣,一起去正厅见父母。

    周正义甚是欢喜:“子瑜,今天是咱家的年夜饭,等初二的时候,就是团圆饭了。”

    大年初二,周子瑶会带着夫君和儿子回娘家,还有周子瑁定亲的亲家,也会上门拜年。

    上一年,最终还是章锦婳派了两名女医去寿州为周子瑶待产接生,直到婴儿满了百日之后才回京城,总算是安抚了周夫人脆弱的小心脏。

    周子瑶远离父母之后,变得又懂事又会心疼人,生了儿子之后,更是深得夫君的疼爱。

    陆俊龙在寿州两年,政绩斐然,此次回京上表,就带着妻儿一同返回。

    至于周子瑁,在周夫人的各种干扰下,还是百折不挠的甄选到了一个自己中意的小娘子,是他户部上峰的长女,过了年就十七岁,可以将亲事提上日程了。

    周子瑜举杯笑道:“父亲,母亲,锦婳这一年来,多得长辈的护佑,儿子感恩不尽!”

    不等父母答话,周子瑁也举杯笑:“大嫂可是护佑了母亲呢!”

    周夫人的笑容不变,眼神如刀:“子瑁,我以后一定也会好好护佑你的媳妇的。”

    周子瑁嬉笑:“多谢母亲。”

    他才不怕呢,有大嫂在,母亲谁也欺负不了。

    章锦婳白天累了半晌,此时手软脚软,只有看着大家说笑的份。

    又跟着周子瑜喝了几杯酒,实在支撑不住,早早的就回房睡下了,留下周子瑜跟周子瑁以及几个没能返乡的亲戚在一起围炉猜拳,继续饮酒。

    她惦着守岁,躺在床上,闭着眼睛也没法睡着。

    过了一阵,觉得房中似乎有动静,睁开眼,黑暗中,周子瑜俯下身,掀开锦被跳进来,满身酒味。

    “瑜兄,你怎么没去跟父亲说话?”

    “呵呵,父亲体谅我一年不在家,怎么可能拉着我说话呢?”一边说,一边上下其手。

    “你喝了多少酒?”

    “你别管多少,反正可以把你侍候得舒舒服服的。”

    “……”

    章锦婳累得没有反驳的力气,只能听之任之。

    过了许久,外面响起了爆竹声,惊醒了章锦婳:“瑜兄,要出去守岁了!”

    周子瑜搂着章锦婳,精神抖擞:“不去了,我要守着你。”

    章锦婳啼笑皆非:“我能去哪儿?还用你守着?”

    “当然!”周子瑜翻身而上:“你累了一天了,我替你上药,咱们一起守岁。”

    除夕夜,夫妻俩守岁守了一宿。

    凌晨,章锦婳才与周子瑜手挽手,一起去厨房,为全家人煮饺子蒸饽饽。

    要是没有周子瑜在一边帮忙,她站都站不住。

    周正义周子瑜吃了饺子,就一起赶往皇宫观礼。

    家里的大小事,章锦婳一早都安排的好好的,周子瑜不在家,她才终于有时间去睡一会儿。

    皇宫里,举行了盛大的祭天仪式。

    这一年里,大唐的东部北部西南部,喜报频频,皇上要感念上天之德,感念李家的列祖列宗的护佑。

    大年初二,周子瑶会带着夫君和儿子回娘家,还有周子瑁定亲的亲家,也会上门拜年。

    上一年,最终还是章锦婳派了两名女医去寿州为周子瑶待产接生,直到婴儿满了百日之后才回京城,总算是安抚了周夫人脆弱的小心脏。

    周子瑶远离父母之后,变得又懂事又会心疼人,生了儿子之后,更是深得夫君的疼爱。

    陆俊龙在寿州两年,政绩斐然,此次回京上表,就带着妻儿一同返回。

    至于周子瑁,在周夫人的各种干扰下,还是百折不挠的甄选到了一个自己中意的小娘子,是他户部上峰的长女,过了年就十七岁,可以将亲事提上日程了。

    周子瑜举杯笑道:“父亲,母亲,锦婳这一年来,多得长辈的护佑,儿子感恩不尽!”

    不等父母答话,周子瑁也举杯笑:“大嫂可是护佑了母亲呢!”

    周夫人的笑容不变,眼神如刀:“子瑁,我以后一定也会好好护佑你的媳妇的。”

    周子瑁嬉笑:“多谢母亲。”

    他才不怕呢,有大嫂在,母亲谁也欺负不了。

    章锦婳白天累了半晌,此时手软脚软,只有看着大家说笑的份。

    又跟着周子瑜喝了几杯酒,实在支撑不住,早早的就回房睡下了,留下周子瑜跟周子瑁以及几个没能返乡的亲戚在一起围炉猜拳,继续饮酒。

    她惦着守岁,躺在床上,闭着眼睛也没法睡着。

    过了一阵,觉得房中似乎有动静,睁开眼,黑暗中,周子瑜俯下身,掀开锦被跳进来,满身酒味。

    “瑜兄,你怎么没去跟父亲说话?”

    “呵呵,父亲体谅我一年不在家,怎么可能拉着我说话呢?”一边说,一边上下其手。

    “你喝了多少酒?”

    “你别管多少,反正可以把你侍候得舒舒服服的。”

    “……”

    章锦婳累得没有反驳的力气,只能听之任之。

    过了许久,外面响起了爆竹声,惊醒了章锦婳:“瑜兄,要出去守岁了!”

    周子瑜搂着章锦婳,精神抖擞:“不去了,我要守着你。”

    章锦婳啼笑皆非:“我能去哪儿?还用你守着?”

    “当然!”周子瑜翻身而上:“你累了一天了,我替你上药,咱们一定能守岁。”

    除夕夜,夫妻俩守岁守了一宿。 

第325章 一生有你(完结篇)

    相亲相爱的人守在一起,时间过得特别快。

    转眼间,就到了上元节。

    长安城大街,车水马龙,灯火如昼。

    周子瑜心情极佳,哄着章锦婳去观灯:“咱们不上灯楼,就在灯市上看歌舞戏耍,好不好?”

    说起来,两人已经许久没有把臂同游。

    章锦婳只考虑了一个眨眼的功夫就同意了:“好!再不疯狂一把,就老了。”

    周子瑜笑着捏章锦婳的脸:“你才不到二十岁,就敢说老,让人听见会揍你。”

    章锦婳鼓起面颊,弹开周子瑜的手指:“难道不是吗?事情越来越多,什么都要管,做什么都有人盯着呢!”

    要讲学要问诊要写医书要管家,事情多得连坐下来发呆的空闲都没有。

    万一有了小宝宝,就更不要想着说外出了。

    担负的责任越多,意味着越没有任性的机会。

    章锦婳去找外出的衣裳:“还是穿道袍吧。”

    好不好看不重要,关键是显瘦!

    周子瑜摇摇头:“万一遇到同僚,不太好。”

    于是,章锦婳拿了两件时兴的窄袖棉袍出来。

    二人互相为对方挽发髻,为对方在头上插同款包金青玉发簪,再戴同色的折上方巾。

    接着,两人换了同款青色棉袍,周子瑜穿的是圆领棉袍,围了一条狐皮领子,章锦婳穿的是交领棉袍,围了一条兔皮围脖。

    站在一起,一看就是新婚的夫妻俩。

    如今的长安城,有不少番邦胡夷的女子,也不遮面,大大方方的,或做买卖,或以歌舞示人。

    于是,有些胆大的女子,就换上男装,跟着父兄外出,只要能确保安全,倒也乐趣盎然。

    周子瑜问:“要不要骑马?”

    上元节的灯会,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年,蜚声海内外,每到年关,长安城内就会多了许多陌生的面孔,客栈也常常爆满,价钱比平时贵了好几倍,也有人愿意来凑这个热闹。

    若是骑马,视野会特别好,更不会担心会走散。

    章锦婳摇摇头:“高头大马太惹人注意。”

    她如今有点双下巴,一看就是女子的细致软嫩,娇韵十足,坐在马上太惹眼。

    周子瑜笑笑:“也好,这样我就能随时把你挽在身边。”

    天色刚擦黑,长安城里就已经车马塞路,人潮汹涌。

    章锦婳紧张的挽住周子瑜的胳膊,生怕会被挤挤攘攘的人群冲散。

    这是章锦婳第二次逛灯会,身边人还是那个人,身份却已经从救命恩人变成了丈夫。

    周子瑜一开始还只是伸出一支胳膊挡住拥挤过来的路人,后来索性将章锦婳揽在怀里,让罗怀罗远青梅黄梅分列前后,隔开人潮。

    巨大的花灯轮,形态各异的灯树,将观灯者的各式表情照得一清二楚。

    章锦婳不禁笑道:“瑜兄,看这些人的欢喜样子,比走马灯还要好看呢。”

    经常看到病患的愁眉苦脸,再看到满大街的欢声笑语,恍惚有种踏入天街的错觉。

    “我觉得你最好看。”周子瑜低下头在章锦婳耳边大声说着情话:“你笑起来比那盏花灯还要明亮。”

    前方搭了一座莲花灯,有一层楼高,花瓣开合之间,有头戴莲花花冠,身穿霞帔手舞轻纱的歌女穿梭其中,像极了天池中的莲花仙子。

    章锦婳喜不自禁:“咱们近前去看看。”

    以前总不好意思盯着人家看,只敢看灯看衣裳。

    周子瑜半拢着章锦婳往前走了两步,突然停步:“这是太子府的花灯。”

    他认得太子府上的歌舞伎,太子宴请官员的酒宴上,有几张面孔是经常出来表演歌舞的。

    那就是说,在花灯后面的灯楼上,就是太子了。

    周子瑜不愿在这种时刻与太子府的人碰见,立即带着章锦婳转往他处。

    “子瑜兄,有缘千里来相会呀!”有人大声喊着周子瑜的名字:“想不到在这里遇见你。”

    周子瑜无奈回头:“杜兄!”

    此人正是杜淹,周子瑜攻打洛城之时,杜淹以郑国吏部尚书身份降唐,并因为其子侄杜惠之故,引荐给秦王。

    秦王见其做过隋郑两朝要臣,又有自己的部下做保人,便将其一同带返京城。

    谁知,杜淹文采斐然,到了长安城,热心的参与了文学馆的创立,并自荐加入文学馆,成了文学馆的第一批学士。

    周子瑜对杜淹甚是不喜,觉得此人太过奉迎,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他在洛城的时候,若在秦王驻处遇见杜淹,也只是点头而过。

    杜淹似乎根本没看出周子瑜的犹疑,兴冲冲的挤到周子瑜的面前,拱手作揖:“子瑜兄,那天匆匆一面,还来不及细聊。今天见到了,那可由不得你!走走走,与我一同去文学馆那边坐坐。”

    不等周子瑜答话,杜淹已经把周子瑜身边的人都扫了一遍,见到章锦婳,觉得眼熟,再定睛一瞧,眼珠子都快掉了:“章国助!这这这……”

    在洛城,章锦婳就是一身男装打扮,在秦王的营帐听令,游走于洛城的大街小巷,为民众施药施诊。

    秦王的幕僚,几乎都见过章锦婳。

    没想到,一年不见,章锦婳生得珠圆玉润,朴素的男装棉袍,依然掩不住粉雕玉琢的娇美面容。

    章锦婳笑着打招呼:“杜参军,好久不见!”

    杜淹最会来事,即刻道:“相请不如偶遇!章国助,一起去文学馆的灯楼坐一坐,大家对章国助仰慕已久,且让我们有个机会替百姓表达对神医圣手的敬仰。”

    周围的人都望过来,好奇的打量着他们。

    眼看着人越来越拥挤,周子瑜只好挥手:“走吧!”

    再不走,不知杜淹还会说出什么话来。

    秦王府的灯楼,在太子府灯楼的不远处,扎了一棵高大的灯树,挂了七八盏五尺见方的走马灯,最稀奇的是,用金线银线编织了一些藤蔓从树上垂下,灯光一照,北风一吹,飘飘摇摇,精光闪烁,艳丽非常。

    灯树的背后,是离地七尺余高的灯楼,也是人来人往,内里谈笑不绝于耳。

    季同正在灯楼的窗前往下看,只等周子瑁他们几个人打马过来,他就下去与之会合。

    长安城的灯会,一年比一年热闹,他却觉得一年比一年更冷清,满大街的红男绿女,丝毫引不起他的兴致。

    季同的目光在大街上随意扫视,不经意间看到了章锦婳。

    使劲眨了眨眼睛,季同发现自己没看错,那个笑盈盈的人儿,正是他日思夜想的小娘子。

    想当年,一见之下,再无美人。

    可是,他出现的太晚,爱慕之人已是他人的妻子。

    周子瑜敏感的抬头,看到眼神直愣愣的季同,手下用力,示意章锦婳往上看:“是季公子。”

    章锦婳看过去,随即露出笑容,轻轻眨眨眼睛,算是打招呼。

    这一年里,她每次在写素问注释的时候,总会不期然的想起季同,想起在杏林馆与季同聊天玩乐打发时光的情景。

    有时候,她也会想,季同在国子监做了助教,应该也定亲了,她若是再与季同来往,总是不便。

    骤然相见,老友记的那种亲昵,很自然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