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木樨花开秋来晚-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不大妥当,不如这样,先将奏折归类为六部,每个时辰商议哪一部的折子,在这个时辰里那一部的官员便来我这里与大人们一道商议,太傅大人觉得如何?”
  上官太傅皱了皱眉头,虽说慕华寅提出来的建议十分合理,这样既能节约时间,也能更有效的处理政事,可他总觉得有哪里不对。
  大司马与他这个太傅的职位一样,权力很大,什么都能管,慕华寅是带着军功凭借祖荫上来的,故此更加侧重于军队的掌握,大虞的各部兵马,要职基本全是他的心腹担任。素日里慕华寅对于朝堂上的事情,基本上都会说上几句,可却也并不是很热衷,那些琐碎的小事他根本不屑开口,可今日他这样子,好像是准备把所有的朝政之事都管了起来。
  上官太傅抬眼看了下慕华寅,见他端坐在那里,威风凛凛,眉眼间带着一种不可辩驳的威仪,心中一惊,难道慕华寅真有那份野心,想趁机一揽政事不成?
  “上官大人,莫非觉得慕某这提议不妥?”慕华寅抬了抬眉毛,声音重了几分:“慕某可是在为皇上着想,没有半分别的意思。”
  “慕大司马,老夫只不过是在想要不要将六部尚书也请过来。”上官太傅有一种新式被窥破的感觉,他勉强的笑了笑:“慕大司马切勿多心。”
  “上官大人真是设想周到。”慕华寅立即顺水推舟,拍了几下手掌:“去,将六部尚书请过来。”
  几个带着刀的侍卫从旁边走出,朝慕华寅拱手,领命而去,不多久,六部的尚书便鱼贯而入,先与慕华寅打过招呼,再与众人寒暄:“我们在偏厅里等太傅大人好一阵子了,怎么才过来。”
  这——分明是早有准备。
  慕华寅瞄了众人一眼,脸上露出了笑容:“各位大人,这些日子咱们要群策群力将这些奏折处理好,若是政事积压,你们也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是。”众人齐声应和。
  只有上官太傅心中犹有疑惑,慕华寅分毫没提到位皇上分忧解难这一点,仿佛这大司马的官邸此刻已经成了议事的朝堂,只是文武百官没有来这么多人罢了。他手里拿着一份奏折,眼角悄悄扫了慕华寅一眼,就见他坐得腰杆笔直,一副意气风发的模样。
  这慕华寅,不是大忠就是大奸,上官太傅捏紧了那一页纸,眉毛蹙在了一处,胡须微微的抖动起来。
  “上官大人,可是有哪里不妥当?”慕华寅的声音似乎是从很远的地方飘了过来,有些不大清楚,忽而有,忽而无,断断续续。
  上官太傅伸手压住自己的胸口:“慕大人,老朽有些不舒服。”
  “唉,上官大人这把年纪,为了大虞还在苦苦支撑,实在是难得。”慕华寅的声音里充满着敬佩之意:“快些扶了上官大人到一旁歇息,赶紧请太医过来给他诊脉。”
  ?

☆、第 50 章 

?  到处都是一片白,即便春风已经吹过京城,万寿宫里的树上点缀了新绿,可也压不住这片白色。
  白色的招魂幡随着春风在不住的摇晃着身子,好像在召唤那并未走远的游魂,而清凉寺高僧们敲着木鱼念着经文,竟似那亲人的殷殷期盼,让人听了心中酸涩难受。
  赫连铖木然的坐在那里,身后跪着一片穿着缟素的人,众人匍匐在那里,谁也不敢大声说话,唯恐让赫连铖心中烦乱。
  太皇太后的头七已过,本来按着规矩,该扶柩往皇陵去了,可赫连铖却将这法事又延长了七日,只是让清凉寺的高僧们继续念往生咒,从早到晚都不能停。
  此刻赫连铖心烦的原因,是上官太傅与宗正南安王一起过来请示国丧之期。
  他想学汉人礼仪,让大虞举国服丧三年,上官太傅脸色一变,与宗正南安王对视一样,两人即刻阻止:“皇上,这大虞的规矩,就连皇上驾崩,也只是国丧七七四十九日,太皇太后如何能用这三年国丧之制?”
  赫连铖很平静的看着上官太傅,没有说话,宗正南安王跪伏于地:“皇上,万万不可。”
  “朕看在上官太傅乃是朕的帝师才不与他计较,南安王,你难道准备倚仗皇叔这身份来支使朕不成?”赫连铖声音冰冷:“规矩都是人定的,朕想破了这规矩又如何?不是说朕是天子,金口玉言吗?为何朕说的话,你们却总是要反对?”
  “皇上,不是这规矩不规矩的问题。”上官太傅十分为难,对于天下百姓服国丧三年这桩事,他也是不赞成的,这里头牵扯到的利益关系实在太大了,绝不是因着慕华寅提起他便要附和。
  天下服国丧三年,且不说百姓们不能听戏玩耍,不能嫁娶,就是连那夫妻之事都不能行,若是在这国丧期间生了孩子的,疑虑要捉入监牢治罪,官员被捋去官职,百姓要服苦役。
  三年之内没有繁衍子民,这对大虞还是会有些不利,断了三年的子民,劳动力减少,对于大虞的休养生息会大有影响,尤其是位处长江以南的南燕,最近又悄悄有抬头之势,若是两国交战,死伤定然甚重,如何去补上这么多青壮年劳力,这还是一个问题。
  国丧三年,这是绝对不可以的,上官太傅摸了摸胸口,那里有隐隐的痛——哪怕是拼了老命,自己也要阻止皇上做出的决定。
  “皇上,老臣知道你对太皇太后的一片孝心,可三年国丧实在是不可为!”上官太傅匍匐在地,眼睛不敢望赫连铖:“皇上还记得老臣曾教授的《孟子。公孙丑下》吗?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若是皇上要一意孤行,只怕会民生怨言,民生怨言,只怕这大虞江山根基不稳。”
  灵堂里一片沉静,狂风吹得招魂幡呼啦啦的响,好像要将什么刮到天边一般,凄厉的狂叫声与那诵经之声相互呼应,似乎有阵阵回音。
  上官太傅趴在那里,没有听到赫连铖的回答,小心翼翼抬起头来,却见赫连铖正在用手撕着纸钱,仿佛他只对这一桩事情感兴趣,世上其余的事情,他都没有心思。
  “皇上……”上官太傅几乎要哭了出来,皇上怎么能这样呢,太皇太后大限到了,撒手去了,这也是她的命,总不能让大虞臣民为了她,三年不得嫁娶不得繁衍子息。
  “上官大人,南安王,你们且先回去罢。”赫连毓轻手轻脚的爬了过来,朝两人眨了下眼睛,压低了声音道:“母后会劝皇兄的。”
  “那……”上官太傅看了赫连毓一阵子,无奈的叹息了一声:“还请太原王与太后娘娘多上些心了。”
  先皇曾经想立太原王为太子,现儿瞧起来,先皇最初的选择似乎并没有错,上官太傅从地上爬了起来,一边回想着他这些年来教授几位皇子念书的情景,看来看去还只有太原王聪明伶俐又有仁义之心。
  皇上……或许跟他幼年的遭遇有关,生性有些暴戾,有些横蛮不讲理,也几乎听不进人的劝告,若是他占理倒也罢了,可多数时候他却是不占理的,少不得他来费尽唇舌劝着他听从众人的提议。
  就如眼下这件事情,怎么说也不能让臣民们服三年国丧,上官太傅一边走着,一边忧心忡忡的看了南安王一眼:“南安王,这些日子只能拜托你多来与皇上协商。”
  “我能怎样?”南安王愁眉苦脸:“他连上官大人的话都不听,又岂会听我这皇叔的话?”
  两人走回大司马官邸,坐在大厅里的人悉数聚集拢来:“如何?皇上定了几日国丧?”
  “几日?”南安王苦笑一声:“三年。”
  “三年?”众人惊呼出声,皆是瞪大了眼睛,真是万万没有想到,皇上竟然要大虞臣民服丧三年!
  有些人当即就在打小九九,自己家里的孙女还没嫁呢,是不是赶紧与亲家商议着,借孝办了亲事。可是转念想到这国丧三年,夫妻之事都不能做,那成亲与不成亲,完全没有什么两样——反正不能生孩子。
  “咱们别着急,等大司马来了再说。”有人稳了稳心神,想到了慕华寅,皇上有些惧怕于他,现儿他又是商议政事的主心骨,等着他来了,一切就好办了。
  慕华寅今日来得稍迟,到了官邸,坐立不安的一干人等都围拢过来:“大司马,这事儿非得你来拿主意才是。”
  听着众人七嘴八舌将这事情说完,慕华寅笑了笑,有些人暗地里对自己颇有不忿,这时候他们就会推着自己去做出头鸟了?只不过既然大家都来找他拿主意,那说明自己在群臣心中还是有威望的。
  “国丧三年,万万不可。”慕华寅点了点头。
  三年断了子息后代,军队里可能都会招募不到新兵,皇上怎么能想出这般荒谬的主意。慕华寅皱起眉头,看了一眼上官太傅:“太傅大人,依你之见,多少日国丧合适?”
  “我觉得十四日也就足够了,只是太皇太后与皇上的情分非比寻常,只怕十四日又短了些。”上官太傅忧心忡忡:“慕大人,此时已经不是你我说多少日的时候,而是劝说皇上答应多少日才好。”
  慕华寅沉吟了一声:“上官大人,这事情只能交给你了。”
  “我……”上官太傅有些为难:“方才我与南安王已经劝说过了,皇上只是不肯答应,唉,真真让人着急!”
  片刻沉默,群臣里有人开口:“上官大人,不如我们让那中常侍拟旨,拿去文英殿盖了玉玺,昭告天下,这便足矣。”
  “什么?”上官太傅一只手托住了下巴:“王大人,这可是矫沼!”
  王大人乃是兵部尚书,武夫出身,做事十分没头脑,可他说出这话来,还是让上官太傅大吃一惊,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即便再是担心这兵源,也不至于想出这主意来。王大人与慕家交好,还是从慕华寅的父亲手中便开始栽培,三十多年下来才爬到这个位置,他是不是在替慕华寅开口呢?上官太傅的目光朝慕华寅看了过去:“慕大人,你觉得呢?”
  慕华寅微微点头:“上官大人,王大人这提议也没什么不对,国丧之期不可不定,皇上只不过是因着此刻伤心过度,故此才有让天下为太皇太后服丧三年的想法,你此刻进宫去劝他,只怕他根本听不进去,不会改变主意,不如依着王大人之计,我们先将这诏书颁发出去,等着皇上精神恢复过来,再与他细说期间的利害关系,我想皇上应该能理解咱们的一片苦心。”
  上官太傅尚且有些犹豫,群臣里已经有人点头:“大司马说得对,这事可行。”
  定夺国丧的日期不过是桩小事,又不是那些边关急报军国大事,就算替皇上作主了,又有什么要紧?皇上才十一岁,有些事情欠缺考虑,若是他执意如此,只怕这国丧三年就得定下来了,既然现在有大司马与太傅大人扛着这事,如何不好?
  “慕大人,咱们还是得从长计议,且听太后娘娘那边的准信罢。”上官太傅摇了摇头:“再缓一日。”
  慕华寅嘴角一勾:“等几日都可,与我并无关系。”
  方才不是他们叫着让自己拿主意?慕华寅扫了一眼周围的人,脸上神色一凛:“方才可是诸位让我拿个主意,慕某赞成王大人的提议,也不过是想解当前燃眉之急,若是谁有心将这事情泄露出去,可别怪慕某心里生了嫌隙。”
  大厅里人不多,上官太傅、南安王、平章政事府几位大人还有六部尚书,众人见着慕华寅冷冽的眼神扫过,不由得打了个哆嗦:“慕大人放心,今日之事,我们绝不会对旁人提起半句。”
  慕华寅傲然背着手一步步的走到了中央那张案桌,靠着椅子坐了下来,随手拿起一本奏折看了起来,那神情态度,十分安然,瞧着好像他已经做惯了这件事情一般。
  上官太傅在大厅中央站了一阵子,这才慢慢坐回到自己的桌子后边去。他的心好像被人捏着悬起在空中,怎么也放不下来,总有一种忐忑不安的感觉。
  经过今日这事情,慕华寅这厮,他现在愈发的看不透了。?

☆、第 51 章 

?  二月依旧天黑得早,这还只是酉时,皇宫里到处都已经掌灯,慈宁宫的正殿里也不例外,灯光昏黄,细羊皮灯罩上绘着几株兰草,被内里的灯光照着,青石地面上一丛黑影,细长的的枝叶被拉得很长,有几根正印在高太后的脸上。
  “几日是第几日了?”高太后端着茶盏,慢慢的喝了一口,不慌不忙,只是脸上似有疲惫之色、
  “第十三日了。”墨玉姑姑倾下身子低声道:“难道娘娘心中就没数?”
  高太后掀起眼角,长长的凤目拉出了一条柔和的弧线,她的唇边露出了一丝笑容:“墨玉,你现儿是胆子大了么?”
  “娘娘,不是奴婢胆子大,是娘娘这也装得太不像了。”墨玉姑姑掩嘴道:“明日太皇太后的棺椁便要送去皇陵了呢。”
  高太后低下头,抿了抿嘴:“去叫人将毓儿传过来。”
  “是。”墨玉姑姑弯了弯膝盖,甩着帕子朝外边走了出去,她看起来没用几分力气,可却走得十分之快,才一眨眼便已经出了慈宁殿的大门,真跟刮了一阵风似的。
  高太后朝椅子上靠了靠,闭上了眼睛,椅子上的大迎枕软绵绵的,她丝毫没有感觉到檀木的坚硬,仿佛靠在云彩丛中一般。她的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一阵细微的响声擦刮,断断续续,似乎有些犹豫不决。
  偌大的正殿里只有高太后一个人,显得有些冷清,她的目光盯着大门,直到看见墨玉姑姑的青色衣裳在门口一晃,她这才放松下来:“墨玉,你还要去替哀家找个人来。”
  墨玉姑姑走近了几步:“娘娘,墨玉知道你要找谁,已经替娘娘传她了。”
  “你又知道我要找谁?”高太后坐直了身子,瞟了一眼墨玉姑姑:“你还真当是哀家肚子里的蛔虫?”
  “娘娘,到时候来了便知墨玉是不是了。”墨玉姑姑垂手站在一旁,眼中露出得意的神色:“墨玉跟了娘娘这么多年,定然不会弄错。”
  不多时,赫连毓匆匆忙忙从外边赶着进来:“母后,找我何事?”
  “明日你皇祖母就要送去皇陵安葬了,”高太后将赫连毓拉到手边,轻轻拍了拍他的手:“可你皇兄到现在却还没有想通呢。”
  赫连毓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一丝担忧的神色,今年他就要满九岁,可那眼神却依旧纯真如孩童,脸上带着一丝未尽的稚气:“母后,毓儿也想过要与皇兄说国丧之事,可皇兄现儿精神恍惚,却是不会听得进旁人的话。”
  “不,有一个人的话,他或许会听。”高太后略略停了一下:“你今晚便带着她去万寿宫,好好劝下你皇兄,总得让他改了心意才是。”
  “母后,你是说瑛姐姐?”赫连毓想了想,脸上有一种欢喜的神色:“是是是,瑛姐姐去劝皇兄,指不定他会听。”
  “我已经让人传了阿瑛过来,你带着她过去,让她去劝你皇兄,你在一旁候着便是,出了万寿宫,须得对旁人说,皇上是被你劝服的。”高太后眼睛盯住赫连毓,语重心长:“否则天下之人若是知道你皇兄对一个女子言听计从,肯定会有微词。”
  “我知道了。”赫连毓点了点头:“我听母后的。”
  “太后娘娘,瑛小姐过来了。”
  高太后一抬头,就看见站在门口的慕瑛,她穿着一件素白的衣裳,只是在衣领与裙袂处绣着几枝木樨,肥大的绿色叶片之间有点点金黄,虽然花朵小,可瞧着却是娇艳无比。
  “慕瑛见过娘娘。”慕瑛走到高太后前边,行了一礼:“不知太后娘娘找慕瑛何事?”
  “你可知道国丧一事?”高太后端着茶盏,眼睛一眨也不眨的盯住慕瑛:“你如何看待?”
  “太后娘娘,这不是慕瑛能置喙之事。”慕瑛低头,脸上没有半分异样神色。
  她早就听了灵慧公主提起这三年国丧之事:“瑛妹,你知道否?太傅大人每日都来找皇兄,希望他回心转意,可皇兄就是充耳不闻,我瞧着太傅大人这些天跟老了十岁一样。”灵慧公主脸上有着不赞同的神色:“要是三年国丧,还不知道有多少人要变成老姑娘哪。”
  慕瑛没有出声,赫连铖让大虞百姓给太皇太后服丧三年,跟她有什么关系?反正这大虞天下是赫连铖的,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灵慧公主见她不说话,抱怨了两声:“瑛妹,你也太不问世事了。”
  “慧姐姐,我们着急有什么用?反正这事儿是皇上做决定。”慕瑛拉着灵慧公主的手往一旁走:“来,我教你画牡丹。”
  慕瑛知道灵慧公主可能有些想要她去劝赫连铖的意思,好不容易用旁的法子打发掉了,可今晚还是没有躲得过去,太后娘娘亲自来找自己了。
  她只不过是那次劝着赫连铖用了膳食而已,为何大家就全将她看成能影响赫连铖决定之人?赫连铖下令举国服丧三年,那是出于他对太皇太后的孝心,若是自己劝他改了这诏令,只怕他震怒之下会对自己严加惩罚。
  已经有几年没有被赫连铖责罚过,她一点也不想去触这个霉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