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长安陌上柳-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一些财大气粗的人,早就花费重金在酒肆包了雅座,阖家老少都出动来一睹盛况。
这种万人空巷的阵仗几乎每年都有,比如太宗皇帝起驾去东都洛阳,当今天子每年都要带着后妃皇子公主和大臣去行宫避暑。
然而这一次不一样,从前老百姓见了天子的御驾都兴奋的像见了神仙,一个个又笑又叫,这一次承天门横街上走过的人或者马车牛车,都装饰着孝布。
无论御马而行的郎君,还是手持拂尘香炉的宫娥,个个面容如丧考妣,除了一阵阵沉重的锣鼓之响,就是哀重的乐声…这种阵仗让观看的人大气也不敢出,蓁娘使劲伸长脖子,看着各色人等往西走,络绎不绝,仿佛没个尽头,漫天都是飞舞的雪白纸钱,铺在路上如冬雪一般晃眼。
执事们高高举起五颜六色的幢幡宝盖,看得人眼花缭乱,这一波过去,随着鼓声而来的是数十人合力才能抬起的天师天王像,个个身穿盔甲,手持法器,横眉怒目,令人胆颤。
而皇太子妃的棺椁,如同一座小型的宫殿,上百人划着整齐的步伐拖拽前行,棺椁前举起的是一扇高大的牌位,蓝漆红字,上书‘大周故皇太子妃韦氏之位’。
棺椁后面跟着的就是一辆辆牛车,上面坐的全是哀声哭泣的娘子,听到这哭声,人群中已有许多妇人悲从心起,默默拭泪。
蓁娘被这阵势惊得目瞪口呆,听见身边有人轻声议论,原来这太子妃还不满二十岁呢!正是花信之年却早早薨逝,身后只留下一女…听到这里,蓁娘也难过的流下泪来,死去的人什么也不知道,反而是活着的人痛苦万分,不管这位太子妃丧仪如何隆重,她的父母和孩子,心里的伤痛恐怕也不会减少一分…从那过去几天了,不管是街头巷尾,还是长辈们闲聊,谈论的几乎都是太子妃的丧事,但随着节日的临近,老百姓也逐渐抛开了这件事。
毕竟于他们来说,过好自己的日子才是最重要的。
作者有话要说:
唐朝人喝的茶,又叫茗粥,听这个名字就知道里面加了些啥奇奇怪怪的东西…
关于丧仪,是我胡诌的,大家将就看…

第11章 徐家

进了寒冬腊月,阿翁阿兄的事情也少了,学堂里放了假,一家人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
今天要在家里过腊八节,男人们在屋里说话,阿婆把铺子也关了,领着儿媳孙媳在厨房里忙活着。
潇娘带着妹妹们帮忙打下手,十七郎领着侄儿和弟弟十九郎去街上玩,家家户户都在准备过节,街上连车马都没有了。
厨房里娘子们一边干活一边拉家常,蓁娘坐在木盆边淘洗煮腊八粥的豆子,听得津津有味。
说着说着,阿婆就把话头转向蓁娘,“蓁蓁的事情你们也要放在心上,先到处打听打听人家,家底子跟我们家差不多就行了,最关键是人要好!丫头从小没吃过苦,要好好挑才行……”
阿姐笑嘻嘻的碰了碰蓁娘的肩膀,蓁娘害羞的脸红了,被阿姐的笑激的嚷嚷道:“哎呀!急什么,你们就这么想我嫁出去吗?”
阿婆头也不转,“又在胡说!这小娘子不嫁人还做什么?你看看你阿姐,今天你姐夫家送了那么多东西来,那些点心你不吃的满嘴油么!”
听到这里的潇娘眯起眼抿嘴笑,蓁娘却嘟了嘴,她从没吃过那些点心嘛!又香又甜,还做成花朵的样子,里面什么馅都有,所以才多吃了几块…这些日子她多次听长辈们提起她的婚事,阿婆说,要慢慢挑,还要细心准备嫁妆,这就需要一两年,等自己满了及笄,那时出嫁就正好是大姑娘的样子了…蓁娘默默听着,心里既期待又烦恼,结婚是很好啦,阿珠结婚后还长胖了,公公婆婆也待她好,可就怕自己所遇非人……
蓁娘想了想对阿婆认真道:“那要帮我挑个很好很好的人,而且要离我们家很近,这样他们家欺负我,我就可以赶紧回来!”
一屋子人笑弯了腰,阿娘笑骂道:“不知羞!到哪儿去找这么个人?”
正忙活着,住在隔壁街的六伯娘领着提着羊肉,和一个纸盒子的十姐夫来了,每逢节日,十姐夫都会亲自上门送礼。
因韩家人口实在多,阿祖不让十姐夫挨着节日送礼,只让他在过年、端午、中秋才送。
六伯娘倒是时常来串门,却不知今日十姐夫怎么来了。
伯父叔父们热情的迎了出来,十姐夫是个读书人,一向文质彬彬,等挨着见了礼才说明来意:“芸娘还有一个月就要生了,阿娘要整理家务,长姐要照顾外甥媳妇,家里三个孩子调皮得很,芸娘也没法出门,今天来四阿翁家是想着请十七姨去家里陪陪芸娘,顺便管教一下外甥…”
十姐夫姓徐字敬元,他的姐夫一年前四处打点,靠着徐家祖上的余荫为他谋了个太常寺奉礼郎的差事,官位不大只是从九品,却是个非常清闲又体面的工作。
十姐夫虽然没有考取功名,但从小跟着祖父读书,祖父去了又跟着姐夫聘请的西席读书,肚子里是有真墨水的!
年关就是他们最忙碌的时候,十姐恰好又在这个时候快要生了,因为生了两个小子一个姑娘,一家人对孩子有些宠溺,十姐有时候也不好管教。
她每次领着孩子回娘家,不光是要带着一群丫鬟婆子,六伯娘还要让几个儿子跟在外孙屁股后边,可见孩子有多调皮!
蓁娘被阿娘叫进屋时还有些疑惑,大人们说话怎么会单单把她叫去?
十姐夫温声向她解释了一遍,蓁娘心里是愿意的。
不过长辈不发话她不敢搭腔,只是亮晶晶的眼睛看向阿娘,阿娘思虑片刻,轻轻地点了下头。
蓁娘有些雀跃的回道:“十姐身子重,出不了门肯定很无聊,我去陪着她说说话也好,不过只有我去吗?”
十姐夫身子有些单薄,皮肤却很是白净,一张脸上总是带着笑意,到岳父家不管是对长辈、小辈,还是贩夫走卒的邻居,都能和气的说话。
他笑眯眯的说:“还有大阿翁家的十五姨也去,你们两个人一起去就不害怕啦!”
蓁娘嘿嘿笑,要真是一个人去,她还有点害怕,毕竟姐夫家的门第对他们家来说,如同隔了条天河那么远,不过她真的想十姐了,还有那个很可爱的小外甥女!
阿翁侧头对蓁娘训道:“好生陪着你阿姐,你是长辈要照顾好外甥,去了不要闯祸,要守规矩…”
蓁娘急急的点头,十姐夫笑出声:“四阿翁太见外了,芸娘说十七姨很是乖巧,大郎他们也很喜欢和她一起玩!”
他接着对蓁娘道:“是去阿姐家玩,就跟家里一样的!”
阿翁阿婆听了这话心里妥贴极了,忍不住笑,嘴上还是嗔道:“就是自己家,闯了祸一样要挨打……”
待送走了六伯娘和十姐夫,蓁娘兴奋的把这个消息告诉厨房里的嫂子和阿姐,关于蓁娘要去做客的事儿,大家七嘴八舌的说起话来。
十姐夫说了,后天就来接十五娘和蓁娘,这次去呆到除夕,正月里再去,等十姐生了就回家了,那时候六伯娘就有空去照顾十姐了。
阿婆和阿娘对蓁娘训了一晚上的话,不外乎就是守规矩,不乱说话、不乱跑、不乱碰东西这些。
腊月初十下午,十姐夫亲自领着车夫,驾着牛车来接蓁娘姐妹,阿娘准备两个包袱,装着冬衣布鞋这些,等见到了十五娘她吓了一跳,足足有四个包袱…十姐夫骑着马,大阿翁家的八郎骑着驴送她们去徐家。
蓁娘还是第一次坐这么漂亮的车,像个小房子,从后面上了车她转来转去仔细打量,车上铺着草席,垫着软垫子,坐起来比家里简陋的车舒服多了。
车厢两边和前面各开了一个窗口,后面是挂着细细的竹帘,阳光投进车厢里就不那么昏暗。
蓁娘看着十五娘的包袱低声询问:“你都带了些什么东西?这么多?又不是搬家!”
十五娘名蕙,只比十六娘韩潇大五个月,因九岁时宣义坊一清观的诚元住持说,她过了十六岁再定亲比较好,因此如今十五岁了还没有说亲。
不过蕙娘是韩家长得最漂亮的娘子,高高的个子,匀称的身量,一张鹅蛋脸上两弯柳叶眉,两滩水汪汪的杏仁眼,笑起来还有一对梨涡。
四伯娘是三十多岁才生的这个女儿,因此养的很是娇惯。
蕙娘露出了个神秘的笑:“先不告诉你,等见到了十姐你就知道了!”
“是给十姐的东西吗?什么啊这么神秘?”蓁娘追根究底问道。
蕙娘却不肯透露,顾左言他:“哎呀,这车坐起来真是平稳!”
说着悄悄掀起窗帘:“蓁蓁你看,那边的阁楼好高啊!真是漂亮,每层楼的檐角还挂着铃铛呢!”
蓁娘也凑过去看,长安城太大了,很多老百姓就是在附近几个里坊活动,节日里只是偶尔去曲江池畔转一转。
特别是东边这种官绅阶层的人住的地方很少有人来,很多的官家一户就占了半个里坊,听人说他们在自己家有广场、马场和湖,真是奢侈!
姐妹俩嘀嘀咕咕的看这看那,眼睛都不够使,很快就到了十姐夫家,停了车就有六个四十岁左右的婆子上来接了包袱,十姐夫吩咐小厮牵走马骡牛车,领着他们进门。
真不愧是官家气派,眼前四四方方的院子,被离地两尺的走廊分割开来,进了大门,地上铺着青石地板。
没几步到了第二道大门,进了这道门眼前立刻开阔起来,两边是悬着竹帘的走廊,正面是一座屋檐飞拱、雕梁画栋、只有三面墙的房屋。
因正是冬天,正面没有墙便挂着帘子,脱了鞋上了几步台阶进屋,早有婆子举起帘子请进室内,十姐夫见蓁娘和蕙娘脸上满是好奇,解释道:“正面没有墙是因为有时筵宴,便可以坐在里面看庭院里的伎人表演!”
两人恍然大悟,蕙娘好奇道:“那是一边吃饭一边看表演吗?”
十姐夫耐心解释:“也不是全都这样,像我们家也只是宴请时才会在这里吃饭,请一些教坊的伎人来表演……”
“那些王公贵族家里自己就养了许多伎人,不光是宴请,有时就是吃顿早饭也会让伎人奏乐起舞!”
三人一边听着一边点头,穿过这个大客厅绕进了一条走廊,又是一道门,这里面便是女眷居住地方,一般称之为内院。
七拐八绕的,经过一个个雅致的屋子,来到一个院子里,院子里种着花花草草,还有两棵海棠树,不过这个季节树叶儿都掉光了。
上阶走进一间小巧些的客厅,早有婆子打起帘子笑道:“是亲家娘子和舅郎吧!快请进来,夫人和娘子正等着呢!”
蓁娘等人刚进屋就感觉暖和极了,绕过一面蝶戏牡丹的插屏,眼前地下是青黑色地板,屋角花几上摆着水仙,室内飘着若有若无的花香。
顶上是平悬的承尘,地上中间铺着几张垫子,上首摆着一架方床,一位花白头发的慈祥老妇人歪坐着,怀里搂着一个小姑娘。
左下方是轻抚着肚子倚在凭几上的韩芸娘,垫子上两个垂髫小男孩正头对头趴在地上玩木偶。
“蕙娘,蓁蓁!快过来!”芸娘惊喜的冲两人招手。
“十姐!”两人甜甜的喊道,徐老夫人也含笑望着他们:“亲家舅爷娘子来啦?路上可还好?”
韩八郎领着妹妹们先给老妇人磕了个头见礼:“拜见老夫人!”
徐老夫人忙让十姐夫搀起他们,笑道:“舅郎不必客气,快坐!”
她又唤道:“初娘、大郎二郎!快去给舅父姨母问好!”
一番舅姨甥见礼后,徐老夫人才问道:“亲家老祖宗、娘子们可好?”
三人起身走到老夫人右下方跪坐着,韩八郎双手交握回道:“回老夫人的话,阿祖现在乡下,她老人家身子还算健朗,几位阿翁阿婆也整日忙活着,都不习惯歇息!”
老夫人笑眯眯的点头,听韩八郎继续道:“家里人都好着呢!兄弟们做工的做工,读书的读书,妹夫整理了一些书给十一郎和十二郎,都说看着很受用!”
“开春了十一叔家就要准备十六娘出嫁,还有六叔家里九弟妹也要生了…”
韩八郎嘴里的九弟妹正是芸娘的亲嫂子,正因她将要生产,所以六伯娘无法分出精力照顾女儿。
徐老夫人很为亲家高兴,特别是关于人丁的事,要搁以前,她听到谁家子嗣兴旺心里就跟猫爪子挠似的。
自己家里冷冷清清,女儿出嫁后就剩自己一个寡妇跟体弱的儿子相依为命。
正因为如此,以公公曾是东宫弘文馆大学士,丈夫是京畿司衙门主薄这样的身份地位,都没人看得上儿子!
幸好是娶了旺家旺子的韩十娘,否则如今这子孙绕膝的天伦之乐怎么享得到…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房屋的描述,请大家参考日本的古建筑,差不多就是那个样子。

第12章 新奇

徐老夫人笑道:“这就好!如今亲家家里有个老祖宗,又要添丁又要嫁娘子,老妪听着真是欢喜~”
“你们家的娘子都是有福气的,如今你妹妹进了门生了两儿一女,是我们家的大功臣呢!阿元的祖父和父亲也能安心了…”
芸娘看着婆婆满是欣慰的看着自己,忙嗔道:“阿娘待我如亲生的一般,连夫君都有些抱怨阿娘偏心~”
“只要阿娘身体康健,夫君仕途顺利,初娘他们平安长大,等肚子里这个再生了,你要享的福还多得很呢!”
众人都笑起来,蓁娘和蕙娘陪着笑,徐夫人仔细打量着她们,称赞道:“真是两个乖巧的孩子,跟你们阿姐长得七分像!”
蓁娘和蕙娘抿嘴笑,老夫人又问了些关于姐妹俩婚嫁的事来,大周民风开放,婚姻大事一般也不会瞒着孩子,韩八郎一句一句答话,芸娘不时打趣两句。
蓁娘悄悄观察着屋里的陈设和人,她的目光落在老夫人怀里的小女孩身上。
六岁的徐初娘规规矩矩的坐在老夫人怀里,两只小手合十拢在胸前,表情很是认真的听大人们说话。
细软发黄的头发梳了两个小揪揪,系着红头绳,穿着杏红的衣裳,露出墨绿的裙子来。
蓁娘发现她坐了这么久都丝毫未动,有些佩服,初娘这么小的年纪就能看出来端庄的仪态,可想而知那些高门贵女是何等的大方…她转头再看挤在十姐姐夫中间的两个小家伙,他们兄弟俩隔得近,就相差一岁。
今年一个四岁,一个三岁,上一次见他两还是正月里十姐带着他们回娘家,是两个调皮也很可爱的小家伙。
见蓁娘对他们笑,大郎还有些记忆,也对着蓁娘笑,露出一对小小的虎牙,二郎不怎么记得蓁娘了,好奇的歪着脑袋看着她。
芸娘侧头看见了,问道:“你们还记不记得十七姨母?去外祖母家就是她带着你们堆雪人呢!”
大郎抢先说道:“记得记得,十七姨堆得雪人最高!”
二郎还是茫然的看着她,一会儿才摇摇头,蕙娘摸摸他的小脑袋逗他:“二郎,我也是你姨母呢!我们是专门来陪你玩的,好不好?”
听了这话二郎露出一个大大的笑来,小鸡啄米似的点头,大郎膝行几步过来抱住蕙娘的胳膊撒娇:“姨母也陪我玩,阿娘肚子里有小弟弟,都好久都没陪我玩了…”
大郎小嘴嘟了起来,淡淡的眉毛皱起,一双黑珍珠似的眼睛埋怨的望着阿娘的肚子,看着小人儿那副样子,在座的几人都笑了起来。
坐在老夫人身边的初娘很是羡慕的望着弟弟,因为刚生下来就生了一场病,初娘看起来跟四岁的弟弟身量一般,因此一家人很是疼宠她芸娘心里对女儿觉得很是亏欠,对不能让她和弟弟们一样跑跑跳跳的也很怜惜,冲女儿招招手,初娘望了祖母一眼,才带着些喜悦起身走到母亲身边。
芸娘搂着女儿‘吧唧’亲了一口,摸着她的小脑袋轻声哄道:“初娘认不认得姨母?姨母陪你玩小木偶好不好?”
初娘皮肤雪白,长得更像徐敬元,唇红齿白的像个瓷娃娃,看着今天人多,小娘子有些脸红,但还是慢声细气回道:“好!”
说完悄悄的看了蓁娘一眼,发现这个小姨母正笑着望着她,一时有些羞涩的开口:“姨母,你可以陪我玩吗?”
这实在是个乖巧可爱的女孩,以前因着她身子弱,几乎不怎么出门。
蓁娘也是在她三岁的时候才第一次见到她,那时候初娘就是整天被奶母抱在怀里,几乎不下地。
这两年又比以前长大了些,性子也大方了许多,实在是可人疼,蓁娘逗她道:“姨母就是来陪你玩的,初娘每天在做什么?”
初娘乖乖答道:“每天早上跟着阿婆散步,然后吃饭,上午跟丫鬟玩,中午睡了午觉要跟阿娘念书,晚上吃了饭跟弟弟们玩…”
她扳着小手指一件一件的数着,表情认真可爱,蓁娘忍不住把她搂在怀里。
姐姐的肚子这几年就没停过,分给她的关心肯定有限。
蓁娘垂下头平视初娘,笑着问她:“你都玩什么呢?我可能不会,你得教教我才行呢!”
初娘的眼里光彩熠熠:“那我教姨母玩好不好?我有七巧板,会拼小鱼、小狗还有小马!还有阿耶给我买的一套小木偶,里面有好多人,很漂亮的,我们一起玩好不好?”
看着她兴奋的小脸,蓁娘一口答应了,芸娘笑道:“先不要急,姨母还要住一个月呢!有的是时间!”
作者有话要说:
徐家算是一个过渡,女主的未来也由此改变
第13章 讨论

吃过饭韩八郎便告辞了,虽然天还早,可是城里是有宵禁的,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徐老夫人领着大家把韩八郎送到内院门口,做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