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小娘子-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夫人出事了!大事!难事!”青叶带着老叶风尘仆仆的进门。
  李三妹从菜园子里出来,将手里的菜交给桃姐。“缓口气慢慢说。”
  老叶等不得,“老太爷去世了!去世前下遗嘱不认主子这个儿子,不许为他守孝,不许进刘家大门。信上还说主子是个不孝子,这是要置主子于死地啊!”
  李三妹再也坐不住,“老太爷怎么这么狠!”
  “这事不是老太爷做的,老太爷在半年前就陷入昏迷,从未醒过。那封信的字迹明显新写不久,上面的印章没得老夫人就是大爷授意不可能盖上去!”
  这么说要对付刘涛的是他的那些兄弟!
  “宋大人找了几位翰林院的人去验证,上面的字迹确认是老太爷的,也有三位太医确认老太爷有一段回光返照的时辰。”
  不管怎么说刘家的人就是要刘涛死,李三妹心中戚戚,刘涛的人事做得真不好!
  “夫人,我们不能再这样做下去了。”青叶着急,“明年少爷就要入场考进士,一个处理不好少爷就永远不能入朝为官。”
  “永不录用”这四字就能毁灭人的一生。
  李三妹才意识到时间的重大,刘家人用这一招不仅打压拖垮刘涛连子仁都牵连进去,为了表现出刘涛父子孝心,刘涛和子仁必须守孝三年,没三年也要两年。
  正当意气风发时急流勇退,退出陛下的视线,二三年后谁还记得刘涛能力几何。过了明年子仁的科考又往后推三年,科考耽搁了几年,连婚姻也耽搁几年。谁能这样耽搁下去?!
  李三妹换一身衣服走出去,“去书院。”
  老叶快步跟在夫人身边,“虽然主子是中间派,但最近和皇太孙走得近,汉王一派正上奏弹劾主子。主子的位置保不住了,现在最重要的是保住主子的声誉。要将那不孝的帽子摘掉。”
  李三妹停住上车的动作,回头对老叶说:“我知道了。”
  老叶被吓住,等马车走了才发现,回头对青叶说:“夫人的眼神好可怕!”
  青叶将马绳子给老叶,“三哥,再不去就追不上夫人。”
  由于李三妹用美食和修青石路讨好了书院的大大小小的夫子,所以她不用通报就能进入书院后山,到山长院子前。
  拉起裙子扑通跪下,呜咽喊道:“李三妹求见明月先生。”
  开门的是明月先生的曾孙,未见这般情景,急慌喊老祖。
  明月先生被搀扶出现,站在门槛前对李三妹说:“自知道你住在山下,就没安心过,总想着有一日你会上山来求救,未曾想你居然过了四年才上来。”
  “书院受你恩惠颇多,说你来意吧!能帮会帮。”
  李三妹含泪将事情原原本本告诉明月先生,明月先生沉思许久,叹息道:“你想怎么做?”
  子仁是他弟子,明月先生不可能不帮。
  李三妹从怀里拿出一张白布,递上去。“请先生在上面书写,第一行:刘涛之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第二行将您对子仁的看法写出来。”
  看到白布,听着她话,明月先生笑了。“你打算万民请命!倒是好主意。”
  子仁得知消息从学堂跑出来,见母亲这般跪着,也哭着跪下磕头。“请先生救子仁一次。”
  最后明月先生让后面上来的大弟子书写,明月先生口述大弟子书写,并由他亲自盖上印章。
  明月先生对跪在外面的子仁招手,“为师能为你做的也只有这些。去吧。”
  子仁捧着布匹蹒跚走出去,哭道:“娘!”
  “这是上天对你的考验!去给每一位先生磕头,再是同窗。娘帮不了,你了!”李三妹哽咽。她现在是“李三妹”不是“秦素兰”不能随着子仁一同过去。
  老叶将孝服披在子仁身上,子仁红着眼睛向母亲拜别。
  子仁眼带泪水,身穿孝服出现吓到了夫子们,但学生突然被报丧的事也常有发生。可是跪倒的学生还真的没出现过。
  子仁大声向夫子们求救,将家里发生的事一一陈述。
  中国自古以来以孝治天下,有多少人因不孝丢了官失去性命?
  子仁还是小郎君,未曾进入官途,就这样没了那些夫子也惋惜,能帮一帮就帮一帮。希望子仁有个好前程!
  心软的夫子无不为子仁的不幸动容,有个别还过去给子仁擦眼泪鼻涕,并安慰子仁要是不能参加科举就回书院教书。有山长在不会有人不服的。
  上午课罢,学生纷纷走出学堂,未到食舍就见子仁跪在那里。铅华帮子仁维持秩序让同窗们安静。
  “天地炎黄,天朗晴空,万物归安,江州古里,怀景子仁,与诸君读于应天……”
  自进入书院以来,五更起二更宿,废寝忘食,对先生教诲不敢遗忘,熟读经书,了解务农经商,就为了有朝一日金榜题名,东华唱名。奈何子仁今日不能与大家同行,祖父不日前去世,子仁要为其守孝一年。
  父亲身居高位事务繁忙每当祖父有事要求必定亲身办妥,过年过节必在门前守候半日,衣食住行无不细细问候。
  奈何家中叔伯见利逼迫,无故痛斥父亲与我不孝,品行不良,不让我父子二人进门为祖父送行,子仁走投无路请同窗签一名,证明子仁清白。
  在子仁声情并茂的哭诉中,人人动了恻隐之心,再见上面有山长和各位夫子的签名及语句,他们也就信了,追来墨宝给子仁签上。有的还写上几句话,希望这样可以证明子仁品行道德高尚。
  子仁小心翼翼的将布匹卷起背在身后,上了老叶的马匹往京师的方向飞奔而去。
  李三妹在半山腰看着飞驰的骏马消失在拐弯处。“好事多磨,好人多难!”


正文 一百零九、连降五级
  一百零九、连降五级
  快马加鞭赶在陛下开朝前进京,马蹄敲打大地声音让京师百姓以为又要打仗。隔三差五的战争让百姓们麻木了,每次打战陛下都会亲征,这次也不里外吧。
  子仁几乎集合整个书院的签名书送进京师,搅乱了京师的一坛子水。
  白布没有进入内朝而是挂在京师最高的酒楼让全京师的百姓看到,从天下闻名的大儒明月学生到最地下的书的名字,足足三百多人。
  “万民请书”不过是夸张的话,只要过百就已经是一件很严重事了。
  刘涛的事是家庭内部斗争,有了明月先生那不算正名的言论,站在刘涛这边的人就有借口反驳御史的弹劾。
  朝廷上争论一片,纷纷扰扰,吵得陛下脑门子都疼。
  “所谓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子仁能得到三百多人的认可必定离不开刘大人的教导,就连明月先生都认为子仁是个孝顺的孩子,刘建康也差不到哪里去。”
  “石大人,此言差矣,刘大人对其子未必就能做到言传身教,大人做的事小孩子未必知道。”
  “众所周知刘大人是军伍出生,知道兵书未必知道四书五经,未必知道仁者孝道。”
  “石大人,据闻子仁小娃的性格与刘建康截然不同,两人做出的事未必相同。前刘太傅不会冤枉自己的儿子,没必要。”
  “一派胡言,难道你们就没有管教自家孩子吗?你们家的子侄就没从你们身上学到一丝半点?劝告各位大人切莫有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你来我往,唇枪舌战,双方各不相让,一方有老太爷的遗书,一方有请书,谁也不怕谁。
  “陛下,不管双方怎么说,稚子无辜。大明人才济济多一个不多少一个就少,年轻的有待成长,陛下要为将来打算啊!”一站在门脚的小官大声压下所以争执将自己的声音传上去。
  永乐七年刘涛就在京师安插自己人手,一直经营到现在手里的力量不少,这小官就是刘涛安排的人。不然小官不得陛下呼唤敢大胆在朝中乱说话简直是找死。
  一语惊醒梦中人,宋礼等人得到新思路,以前一直想保刘涛一家没想到以退为进。
  最后在几位大人的求情下,陛下说了几句含糊话,字里意思就是子仁无罪,稚子无辜。
  自从老太爷死后,刘涛就没有上过朝堂。得了里边传出的消息,刘涛上殿请辞官回家修养。
  刘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痛辞的一番话让外面的人闻之青衫湿,刘大人可能真的不像刘老太爷说的那番不堪。
  刘涛请辞那天下午就有刘家老宅仆人和刘涛的仆人在大街上吵架,将该透露的内情说过遍。各方仆人维护各方主子。
  街面上的流言真的像明月先生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刘涛不孝的有之,说好的也有。看热闹说闲话是百姓的生活常态,对他们来说就是神仙打架,百姓听八卦。更不不在乎事的真实情况。
  刘涛回到府里,齐夫人迎上去,“夫君,您请辞是真的吗?”
  刘涛越过齐夫人往里走,“真的。”
  “这样也好,我父亲那边已经为夫君奔走,不会有人为难您。”
  “嗯,子仁呢?”
  “子仁还没醒,从书院到京师可累坏他了!”
  经刘涛吩咐,刘家也布置白事,穿孝服给老太爷守孝,餐桌山也不见荤腥。
  次日陛下下旨将刘涛连降五级从正二品降到从七品,在家为刘老太爷守孝三年。
  老太爷出殡,刘涛带着子仁跪在刘府前,刘墉要上前驱赶,刘涛就夹着他走在最后,四周有刘涛带来的护卫,所以百姓更本不知道里边的事,还以为刘家人终于有一个相信刘大人了。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刘涛在威胁哥哥弟弟,要是不给他跟就毁了刘家,杀人不过点头的事。他们也怕刘涛不管不顾的闹起来,刘涛的狠他们是知道的。
  当日刘涛上了一个陈情表,恳请赡养刘老夫人,刘礼等三兄弟不同意。但陛下应允了,因有皇太子在一旁帮刘涛说话。
  刘涛开始在家守孝,陪着老夫人吃素饭素菜,老夫人一直阴着脸。
  子仁给老夫人夹菜,老夫人一筷子打开,“才不会吃你们的毒物,老身不会上你们的当的。”
  刘涛放下筷子,“母亲看到那边的人了吗?她们都是京师有名的长舌妇,你的一言一行都会由她们传到外面去。这一筷子,今夜就会到达外人床前。我刘涛府的闲话不少,不介意再多一些。”
  吃一口茶带子仁离开,让齐夫人一人对着老夫人的怒火。这是内宅的事自然由齐夫人来做。
  不久刘家大爷刘礼过府看望母亲,刘涛在中门迎接。就这么站着也不上前,“大哥瘦了!”
  “二弟,你也瘦了!”
  大管家福伯走快,离开这氛围诡异的地方。明明双方都恨不得对方死,结果还没平静的问候!
  “娘应该吃完饭了,二弟带大哥到娘屋子里去。以前是大哥给我带路,以后的路就由弟弟给大哥带路吧。”
  “不劳二弟,大哥还不瞎,还能自己走。”
  “前面路难走,大哥还是小心些为好。”
  “二弟知道为何父亲不喜欢你吗?我和刘墉一直在父亲耳边说,二弟虽然面上孝敬,其实心底下是残酷的,血是冷的。看他对他儿子就知道了。二弟心里有恨,恨父亲将他分离出去。为了刘家必须斩草除根,不然一旦你独大就会弑父杀弟。
  父亲信了,还出了很多主意拦你的路。你那些商队,政策很多是父亲派人破坏的。
  二弟你有什么感想?”
  “这些都知道,薛姨娘是我派去,大哥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这回轮到刘礼吃惊了,“哦,记得薛姨娘的存在比二弟还早吧。”
  “难道大哥没听过桃李代僵?大哥还是回去好好想身边有那些是我的人,不然等死了都不知道。”
  刘涛将人带到就离开,不再多看一眼。戏是做给外人看的,知根底的人还是少装为好。


正文 一百一十、儿子和母亲的园子
  一百一十、儿子和母亲的园子
  刘涛在京师的安排已经准备好一场反击,没想到她的想法比他更棒,给了他很大的推力。所以让刘涛在陛下面前有很大的余地。
  也就是说只要时机合适,刘涛依然可以成为近臣。
  “你带子明去找你母亲,让你母亲的人撤离京师。”
  “父亲是打算反击吗?我可以观战吗?”
  刘涛想了想,“行,先回去下个月初到京师来。”“将子明留下,告诉你母亲没得允许不许进京。”
  “这话您以前说过,母亲一直遵守着。”
  刘涛深深看一眼子仁,“你有什么要说?”
  子仁看着桌面上砚台,“你会接母亲进京吗?我们一家还可以生活在一起吗?”
  “为什么这么问?”
  “我不知道,有时候我会想要是母亲离开了,或是您再也不想看到母亲,该怎么办?真的不能在一起了吗?”“我不知道怎么了,感觉只有两人在一起的时,父亲变得很暖,母亲很大胆敢做很多事不像现在这样缩手缩脚。”
  子仁是希望父母亲是在一起的,像以前一样笑,像以前一样一起吃饭,即使母亲有时候会被父亲骂。
  “我知道了,你先带子明过去。”
  李三妹和子明已经分开三年了,属于熟悉的陌生人。
  子明躲在哥哥后面看前面半蹲着和自己说话的女人,哥哥说这是母亲,虽然他也知道母亲不是府里的齐夫人。但第一次见母亲还是有些害怕。
  李三妹也害怕,不敢靠近小儿子,她怕小儿子反抗。见不得法,转身离开。
  子明见了有些失望,他其实很想母亲的。他想他的母亲像齐夫人抱二哥一样抱他。
  不久,李三妹从厨房拿出一盘蛋春卷,因为煎蛋的挥发性很强,所以李三妹才会想到在春卷里加入一层厚厚的蛋。这样才能吸引贪吃的小孩。
  果真,小孩就是贪吃的。
  和哥哥比赛吃完春卷后,子明对这位称为母亲的女人有了好感。
  子仁带子明去熟悉环境,李三妹向春草熟悉子明细致的生活习惯。
  “也就是见着您才不敢调皮,小少爷比大少爷难带百倍,有小姐在我就能休息休息了!”春草感叹。
  “你还要带几天,等他全熟悉了你才能放手。”
  “没有几个能逃过小姐的美食攻陷,小姐可以放心。您会很快上手的。”
  子明的性子是子仁的反面,活泼开朗型,爱笑,爱捣蛋,喜欢舞刀弄剑。
  李三妹用了很多美食才诱哄子明跟她一起睡,一起生活。
  因为李三妹给了子明无时无刻的关注,以及一些在别人身上得不到的感觉,子明很乐意粘着李三妹,子明能在大院子里跑来跑去,但不隔多久就回来讨要一下吃的,水果或茶。
  李三妹的大院子里有一个大园子,这园子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
  有些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李三妹一天都在园子里边,子明也跟着祖父在园子里边。李三妹戴一顶大花帽子,子明戴一顶小花草帽。李三妹栽花,子明就栽花;李三妹拔草,子明就拔草。当李三妹下种,种小番茄的时候,子仁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单菜种没被土盖上,反而被他踢飞了。
  李三妹铲地,子明也铲地。因为子明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李三妹就把锄杆拔下来,让他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也不过爬在地上,用锄头乱勾一阵就是了。也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当李三妹被提示注意时发现他铲的那块满留着一片狗尾草,她问儿子:“这是什么?”
  子明说:“谷子。”
  李三妹乐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子明说:“是的。”
  子明看着母亲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子明跑到放粮食的地方拿了架子上的一头谷穗,远远地就抛给母亲,神气的说:“这是一样的。它就是谷子。”
  李三妹慢慢地把儿子叫过去,讲给他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则没有,只是毛嘟嘟的,真像狗尾巴。
  李三妹虽然教子明,可子明并不细看。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他又去吃黄瓜了。黄瓜还没有吃完,又看见了一个大蜻蜓从旁飞过,于是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了。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
  李三妹就看着他笑,精力真大!
  子明玩腻了,又跑到李三妹那里去乱闹一阵。李三妹浇菜,他也抢过来浇。不过他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
  他玩累了,就在屋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小花草帽遮在肚子上就睡着了。
  李三妹接过蒲扇给子明扇扇子,子明睡着可舒服了,脸上都带着笑。李三妹看看儿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