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小娘子-第1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七一、宣帝临死前
  宣帝是个现实之人,他知道自己活不久,明白生死由命便开始交代遗愿。为太子登基做铺垫,他要为太子留下人手。
  宣帝招来三公对他们一一吩咐,让三公辅助太子登基,等待太子成年让太子护国。
  宣帝招来胡濙,“朕知你与健康交情不错。”
  “皇上,臣……”
  “不必多说,若不是有你的帮助刘健康也不会在杨荣的死局里死里逃生。你们的事虽然能瞒住朕一时,但瞒不了一辈子。
  刘涛与你一样都是跟着太宗登位的,在一起经历过生与死,所以你愿帮着刘涛而不是当局外人。”
  “刘涛的事臣参与不多,给了他开了个小口罢了。刘涛的一切都是他自己的造化。”胡濙需要摆脱刘涛与他的关系。
  “无碍。这次叫你来不是为了刘健康。朕时日无多,朕要求你胡濙待太子如同待太宗如同待朕一般。”
  “皇上切莫如此说,您龙体快要恢复。不日即可上朝。”
  宣帝没有接胡濙的话,“刘健康是个大才可是不是谁都能驾驭得了,他只服太宗,从未对朕低头。朕多次想杀他,奈何总是下不了手,舍不得。朕走后你要替朕看着刘家,让他为大明出力。让他护我大明。”
  皇上说出了这话,可是胡濙不敢多说一句,不敢胡乱搭话。
  这里的话多说多错,胡濙不知皇上这话的真假,不知是不是皇上的试探。
  “刘大人定会对大明忠心耿耿。”胡濙跪下磕头。
  “咳咳……”宣帝一阵咳嗽。“密切关注京城的一切。”
  胡濙还有资格调动京城的锦衣卫。
  “臣遵旨。”
  朝中大臣都是些老狐狸,宣帝得要亲自向太子交代朝中情况,让太子提防哪些人,放心哪些人。
  尚且年幼的太子对父皇的话记不是很了解,但还是努力将父皇的话刻在脑海里,他相信总有一天他会明白的。
  “……有杨荣、杨士奇、杨溥、胡濙、张辅在定能助你守住江山。皇儿,你要记住刘涛万万不能动,不到万难时刻不可动用刘家人。”
  “皇儿不明白,刘涛为何这般重要?”
  刘涛是一只老虎一匹狼,他想要的东西就会虎视眈眈,直到他得到为止。
  “重金厚禄不能收买?”太子问。
  “重金,他不屑;厚禄,他嫌不够。贪无止境,得要防住。但也有好处。我们知道刘涛的需要,知道他的软肋就能引诱他,收买他,利用他。待一切安置下来了,就可以抛弃他。咳咳……”
  “如此说来,刘涛就是皇室的一把刀,即可伤外人又会伤自己。”
  “只要你善用,必定是皇儿的一大助手。刘涛可信,可大用,但不能长久用。得要重用他,还要不时敲打他,恩威并施才能让皇儿你尽心用。切莫让他离开京城,咳,咳咳……”
  “皇上该休息了,太子明日在来吧!”内侍说。
  太子见父皇艰难地喝下药还一头大汗,赶紧上前去帮父皇擦汗。“父皇可要好起来,皇儿还需您教导。”
  太子伺候皇上睡下才离去。
  太子贴身太监王振上前,“太子进去两个时辰有余,可是得到皇上的真传了?”
  太监王振是太子最信任的人。太子尊称他一声为“先生”。
  太子想了想将皇上对他说的话一五一十告诉王振。
  王振沉吟,“这般危险的人物还是不要留在京城的好!外传闻刘涛暴虐,若不是曾与太宗一起打战被念旧情,现今早该不在。不过这些都是外面的传闻。杂家知道的也不多,不知是真是假,还请太子亲自定夺。”
  “嗯。”太子对王振的信任,让太子将王振的话听进了八分。让太子对刘涛的好好感消耗不少。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白日,皇帝召见皇太后。
  “朕自知命不久矣,唯一放心不下祁镇,他年幼,虽然祁镇后族不强,但朝中大臣也不弱,请母后多照看一二。”
  “皇儿莫要妄自菲薄,你定会好起来。”
  宣帝对自己的病情很了解,外人是安慰不了他了!
  “走前,孩儿要与母后说。切莫让刘涛离开京城。若是蛮子打了进来,刘涛,与张辅能保住大明江山社稷。咳……咳。”
  “快来人,皇上晕倒了。”太后慌了,怕了!
  宣德十年宣帝朱瞻基驾崩,同月九岁的新帝朱祁镇登基。
  明朝的太子是幸福的,每一任太子都能登基做皇帝。明朝的皇帝是悲哀的,没几个是长命的。登位的人换了一个又一个,明朝的历史只有这么长,倘若明朝的每一位皇帝多活三五年,明朝必定在历史上大放异彩,超越汉唐也未尝不可!
  一位仁君在位的时间决定了这个国家存在的时间,一个国家能不能支撑二百年的历史就看仁帝在位的时间!
  可惜,始终惋惜,宣帝在位时间的短!
  开国皇帝朱元璋是打天下的,身上自带杀戮,天生的皇者气息,文臣不敢多靠近,只能供奉在神庙祭奠。朱棣喜好战争,最不喜办事无力的纯文臣。所以喜好写书的文臣不喜写太宗皇帝。
  朱瞻基不同!朱瞻基驾崩后,大明各地纷纷上表,上书表仁帝朱瞻基是明君。一个文笔尚好的秀才都敢对先帝宣帝大赞特赞,敢再公开场合议论宣帝的政绩!
  群臣联名上书册表:洪熙元年到宣德十年是“仁宣之治”。
  史上有几人能得到“之治”二字!
  宣帝在位就如同烟花,给人灿烂的惊叹,却又转瞬即逝只留下灿烂的记忆!
  “整个大明都在为先帝表彰,证明先帝的确是明君,是该名流千史的好皇帝。”秦素兰对刘涛说。
  “先帝是不是明君自有历史判断。先帝能说是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他了解百姓生活,懂得百姓苦。”但与太宗比还是缺了些!
  武将希望遇到主战的皇帝,文臣希望见到听他们谏言的仁皇帝。刘涛介于两者之间。他不讨厌打战,但不想生活在一个常年打战的地方。
  刘涛能为太宗伤心,只能为宣帝惋惜。


正文 三七二、刘涛辞官归隐?
  三七二、刘涛辞官归隐?
  英宗(新帝)登基第八个月便将他身边的大太监王振任命为掌司礼监,掌司礼监是内监里最高职位。一能掌管内外奏章,二能替代皇帝批红。一个能批奏章的太监,权利能不大?
  这位掌司礼监前不久被太皇太后下了马威,见着内阁大臣都夹起他的尾巴。
  “刘大人。”王振三十度鞠躬。
  刘涛侧身避开太监的鞠躬,谁的鞠躬都可以接受,就这太监的不能。当年静女与牛先民留在宫里的人告诉他,王振人心不足。正在秘密接触外臣。
  “王公公这是去哪?”
  王振只落后刘涛半步,“皇上命杂家到内阁去传旨。”
  王振与刘涛同到内阁,刘涛直接进门,而王振却停留在外。王振一脸羞涩的表情,像是刚出闺门的大姑娘见到了心仪公子,畏缩站在门外不敢进门。
  被晾在内阁的刘涛吃到第五杯茶水时,三公中的一人终于发现了王振。招呼王振进门招呼他坐。
  “谢杨大人。”王振九十度鞠躬,非常的受宠若惊。“能与杨大人说上话真是杂家的福分,哪还敢坐下。”
  王振的这些举动让刘涛收入眼底,“哼,只有这位姓杨的才会认为这太监是个不错的人。”
  英宗上位让三公的势力达到鼎盛,朝堂里没有刘涛的立足之地。一是刘涛以前的敌人太多,二是杨荣的有意打压。
  刘涛为避其锋芒选择辞官归隐。
  年幼的英宗看着跪在底下的刘涛,“刘大人,事出突然。还是让朕与太皇太后商议一番在做定夺。”
  “臣遵旨,臣告退。”
  刘涛离开后,英宗问太监王振。“先生认为这是为何?”
  在先帝留下的遗训里,从未提过刘涛是个淡泊名利的人。刘涛辞官给英宗一个意料之外。
  “皇上,刘大人怕是以退为进。谁不想握一手重权?刘大人以前是手握重权之人,现在怕是熬不住寂寞了吧。”王振说。
  “该不该让刘大人辞官?”英宗问。
  “皇上还是去与太皇太后商议才行。”王振说。
  离开大殿的刘涛听到里面的一声“先生”,刘涛对着阳光嘲笑,叫一个太监做“先生”,真是天大的讽刺。
  出宫门刘涛看到太祖皇帝命立在宫门的石碑“宦官不得乱朝政”,这有事一个讽刺。一年年的过去太祖的威力早已经不再,谁还管朝政里的宦官?
  刘涛辞官的事让许多人关注着,刘涛是谁?元老级人物,京都里曾经的风云人物。五十多辞官!这可不是谁都敢做。
  太皇太后召见刘秦氏,询问刘涛辞官的原因,并侧面打探刘涛不辞官的条件。
  刘秦氏穿着命妇服装跪在太皇太后脚下,“……夫君从战场下来留下不少暗伤,近年来老被伤痛所困。想这年纪大了,不能为皇上效劳,不如让位给下面的人。”
  刘秦氏这么一说,太皇太后又认为刘涛辞官是真的。刘涛的想法可能是他退下去让儿子刘怀景上位。因为这种例子很多。
  秦素兰成功的带偏了太皇太后的思路。
  太皇太后想着刘怀景更适合成为皇帝的左右手,便就在内心答应刘涛辞官,但前提是刘涛不能离开京都。
  坐在太皇太后边上的孙太后眼也不看秦素兰一眼,她不待见的两个女人同出现在皇宫里。孙太后还是皇后时,有皇太后压着;当她是皇太后时,头上有太皇太后压着。她能开心?
  这时刻的孙太后真有几分希望刘涛能辞官,只要刘涛辞官了她就有机会向刘秦氏报复,让刘秦氏过得不好。
  “一朝天子一朝臣,刘大人能有这种想法也不出奇。母后照儿媳看,这刘大人的去意强,我们皇家何不成全他?”孙太后说。
  太皇太后的慈宁宫只有孙太后这个常客,太皇太后对孙太后的话也听几分。太皇太后是允许刘涛辞官了!
  秦素兰看一眼孙太后,笑着说:“赋闲在家也好,能安分些。一日能见着几面。臣妇的子仁的孩儿都已经十岁了,若子仁不尽心尽力为皇上办差,真有可能被他孩儿给赶上。父子二人同站一朝无所谓,若是同做一职就是个笑话。”
  秦素兰的意思是说刘涛只有让位才能让子仁上位,子仁若再不上位就会被小辈的追上,这是一个笑话,刘家人不接受。
  “是啊,现在的娃子长得快,知识学得快。身为长辈的若不勤劳几分,真真会被后面的赶上。”太皇太后说。
  “可不是!”秦素兰高兴。
  不管刘涛真辞官还是假辞官,对她都有好。她一直想个人陪她回南京,回去给爹娘扫墓。若是刘涛与她同去最好不过了。秦素兰对刘涛辞官后的日子很是期待。
  杨士奇找到刘涛,杨士奇一直将刘涛当作接班人,刘涛突然坚决的辞官让杨士奇想不通。
  “健康,你这是以退为进?”杨士奇问。
  刘涛给杨士奇倒茶,“您与另两位大人还有精神气,我就无需浪费精力。再说子仁该出头了!健康不该挡路,健康想了两年,发现健康不是很适合当此大任。健康没有掌管天下事的能力只有一颗杀心,若是上战场还好,但在我朝堂上,健康我不适合。”“很抱歉,健康辜负大人的期望!”
  杨士奇叹一口气,“今年杨荣已经七十一了,老夫的年纪也不小,该是找继承人的时候,刘涛辞官当时不合适。你何不等上一二年?”
  “一家之主好找,一朝之主难为,大人还是多找几个,多想想他们。您该将视线全放到他们身上。”被定为首辅候选人不少,被三公用将来首辅套牢的人不少。刘涛不想成为他们控制的一颗棋子。不是你许诺我高位我便为你效劳。
  “健康去意已决,望大人能对子仁照顾一二。”刘涛说得很认真。
  刘涛调动了一两个人在掌司礼监王振的耳边说了好些“刘涛离开朝堂有利于公公拉拢朝堂上人的心”的话语。
  杨荣同意刘涛辞官,太皇太后同意刘涛辞官,皇帝最信任的王振也建议皇上同意刘涛辞官。这样皇帝就忘记了先帝说的话,同意刘涛辞官,同意刘涛回南京养老。
  “皇上,先帝曾经说过刘涛不能离开京城。”太皇太后说。
  皇帝很自信,“南京玉京城不远让他回去又如何?让刘涛回南京守皇陵也不错。”
  放在跟前还能看着,让刘涛回南京不止是不是放虎归山!太皇太后担忧,她又不能驳回皇帝的圣旨!只能为皇帝好好看着这朝堂。


正文 三七三、在南京的日子
  三七三、在南京的日子
  刘涛辞官给了子仁很大的让步,他的辞官不仅让子仁官职直升一个台阶,还让秦寿在京都任职。他一人牺牲成全了两个小辈,算是值得的了。
  刘涛带着秦素兰回到南京,刘涛是按内阁阁老的身份辞官,在南京也属于受欢迎的一个。刘涛一回到南京就是各种应酬。
  回到熟悉的地方最让秦素兰开心,即便刘涛常不在家也不介意。
  刘家的族人因为迁都大多数到了京城去,留在南京的也不过是些远亲,在这秦素兰就是最大的。若是她不愿意谁也不能进院子打扰她。
  秦素兰将明日出门的东西准备好,“春草帮着看看还缺些什么。”
  春草仔细看看,在夫人耳边说:“夫人做的那套小衣裳没拿。”
  秦素兰突然想起,这最重要的没拿,“快,快去拿来。”
  那是一套颜色鲜艳,款型吸引人的小衣裳,但那不是给人穿的,那是专门烧给死人的东西。
  明日秦素兰去祭祖,顺道到边儿上的小坡去看看。看看那个没出世就离去的孩儿。
  “好了,将这些收好。”秦素兰按下春草的手,“莫要被大人发现了。”
  春草会意,“夫人放心,奴婢连莫子也不说,定不会让大人发现。”
  “那就好。”秦素兰起身出门去。“院子这般大,建个小菜园不错。”
  “夫人若是想弄个菜园子何不到别的院子去,在这儿会碍着主子的眼。”夜莺提醒道。
  “说得也是。今日天气不错,到外面走走去。”回到了自己从小生活的地方,自然有种别样的兴奋感。
  秦素兰带着夜莺春草去走一走那些旧巷子,“迁都之后这里就没以前那般热闹了!”
  “好歹是旧都城,怎么也比那些府城好。”
  “春草说得没错,虽然京都搬离了这里,这里毕竟是太祖的起源地,太祖的皇陵还在这,京城的人不会对这里不管。这里的城墙与屋舍还是好的。”
  按照礼制太子成年后要回到南京镇守,奈何,太子尚未成年就登上了皇位。
  “这倒是,南京以前是人挤人,去哪儿都是人,现在正是出游的好时机。那些被文人雅士称赞的好地方,我们也该好好地游览一遍。”秦素兰笑说。
  “夫人这样说,让奴婢也很想出门。奴婢要准备好些好吃的,带出去,在外面玩上一个大半日那该是多好啊!”
  “祖母这是想去游山玩水?”小祺从外面进后院。
  小祺被刘涛带在身边调教,也跟到了南京来。
  秦素兰是个幸福的女人,做新妇时没有婆母顶头施压;带孩子时不多用她出手,孩子的教导全被刘涛给包揽了过去;儿媳进门没人敢给气她受,她也不用为儿媳的事操劳,不用为掌家操劳。所以说她是幸福福女人。至于那些不属于女人的事就不要提了!
  “祖母带上小祺如何?”祖父与父亲都不会放心祖母单独出去。年纪大的人经不起大的伤害了。
  “好,等你什么时候有空,咱祖孙二人一同到南京外去走走。”
  “祖母随时都能叫小祺,祖母的吩咐他们不敢不允假。”
  秦素兰牵着小祺的手向外走,“小王八蛋,尽是用祖母当借口,看他们会不会再允你假。”
  “祖母有名声在,不怕他们发现。”
  秦素兰带着一行人到南京的一处城墙去。
  低调而又华贵的队伍出现在南京贫民窟外,引起许多人关注。
  南京的老人都记得南京曾经作为京都的繁华,记得皇公国戚的奢华,记得高官大臣用的标记。
  刘家的车马一出现就被人给认出了,但他们不知道刘家人到这的原由。
  “这里就是春草姑姑出生的地方?”小祺看着外面不怎么干净的街面。
  “准确的说这里是捡到春草的地方。当年我们都还小,从一个地方偷跑出来玩,见到一个饿得嗷嗷哭的小娃娃,我们也不知怎么办。两人支持丢下不管,有两人坚持带回去。”
  “最后是春花与夏草姨姨将春草姑姑带回去的。”小祺说。
  “对,她们两个最大胆!”
  “您当时怎么没想着带奴婢回去?”春草问。
  夜莺邹眉头,这不是个好问题。
  小祺也觉得自己刚才的询问有些唐突,想打岔跳过这个话题。
  但被秦素兰搭上了话,“我当年自己都吃不饱,怎么会想带人回去?带你回去后,我们五个人一人省一口口粮与人换了羊奶喂你。由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