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回到八零年代-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算了,反正小明这孩子她从来没娇养过,与其回555弄整天疯玩,倒不如跟着他两个姐姐,这样下去,姐弟感情越好对小明的好处越大。
    李老太斟酌了一番,终于决定把小明留下,独自一人回s市了,二宝也跟着回去了。
    他这次回去,一来是要送李老太回家,再有一个就是宝贝俩毕业考的分数应该下来了,他得去学校问一问。
    ps:
    求推荐票和粉红!

☆、第一百一十一章 毕业考成绩下来了

李老太一走,彻底应验了那句话“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
    宝宝和小明两个正摩拳擦掌,卯足了劲准备疯玩一阵,一旁的贝贝忽然闲闲的说了一句:“每天一小时的硬笔字不许少咯,还有小明的暑假作业到现在还没做呢吧?”
    宝宝对每天只有一小时的练字时间还是相当能接受的,她幸灾乐祸的看着小明,倒霉催的孩子,还有暑假作业呢,哈哈!
    哪知道贝贝紧跟着又添了一句:“姐姐跟着我每天早上预习初一的功课一个半小时。”
    话音刚落,房间内顿时响起宝宝的哀嚎声以及小明时不时的讥笑。
    没一会儿,迫于淫威敢怒不敢言的宝宝便坐在贝贝身边练起字来。
    贝贝抽空去厨房看了看,这段时间,二宝临时雇了一个三十来岁的中年妇女,姓马,每天中午和晚上烧两顿饭菜。
    这人烧的菜还算凑合,只不过大概是穷日子过惯了,用起油和佐料什么的过于俭省,好些菜吃着没味。
    宝宝和小明为这事和贝贝提过很多次意见了,恰好今天李老太走了,贝贝心里一高兴,准备这顿午饭亲自下厨。
    说起来,临西村的生活习性和s市还是有些不一样的。
    好比午饭这顿就要比晚饭来的丰盛些,多数人在农田里忙活了一早上了,早已是饥肠辘辘,不吃顿有油有菜的干饭怎么过的去!
    贝贝看了看厨房里剩的食材,从裤兜里掏出张大团结让马大嫂去村里的集市买点五花肉和豆制品。
    这个集市位于临西村和临东村村口中间的一块空地上,当初因为离镇上太远,买东西极为不便,所以两村合力弄了这块地方,搭了个篷子,里面大多是两村的村民卖些自家养的或种的东西,也有一些小灵小碎的生活用品。
    马大嫂买完肉回来,恰好贝贝已经给宝宝布置好了预习的功课。听她招呼便快步走进厨房,撩起袖子,忙活起来。
    考虑到要做十余人的饭菜(瓜地里六个伙计),所以贝贝只做了两菜一汤。百叶结炖红烧肉,香莴笋炒鸡蛋还有一个鲫鱼豆腐汤。虽然菜式少,但是每个菜的量都大的很,拨完他们三个和马嫂吃的量,剩下的还都得拿盆装。
    到了中午,等到她和马大嫂把这些菜和汤端上桌子,大虎几个也按时从地里回来了。
    众人洗完手上桌,开始吃饭。
    贝贝她们和地里干活的几个伙计并不坐在一块吃,而是另支了个小圆台面,取了四张小板凳。三个小的和马大嫂围坐在一起细嚼慢咽。
    另一张桌子上的六个人可就没这么斯文了,红烧肉自然是众人的首选,手快的能夹个两三块,动作慢的也就弄上一块尝尝鲜。
    梁师傅不太喜欢那油腻腻的五花肉,倒是对百叶结情有独钟。一会儿的功夫便夹了四五个。
    眼尖的见他这幅模样自然明白怎么回事,恰好这时红烧肉也被干光了,便跟着梁师傅夹了块百叶结放进嘴里,一嚼巴便知道滋味不比红烧肉差。
    也有一些喜欢香莴笋炒鸡蛋,觉得比平常吃的更滑溜,香脆。
    惟有大虎,打小他就爱吃鱼。尝了两块五花肉之后便舀了一碗鱼汤喝了起来。这一喝就不带停的,连灌了三碗下肚之后,又就着鱼汤刨了两大碗米饭。
    吃饱喝足,大虎撂下碗筷,长叹了一声:“这鱼汤怎么熬的?我这辈子还没喝过这么鲜的鱼汤,还有那鱼肉。。。。。。。。。。哎!真他妈好吃。”
    他这么一说。剩下几个还没吃好的纷纷舀了几勺泡在米饭里,众人一尝个个咂巴着嘴说好吃,不过片刻大半锅的鱼汤就见底了。
    一顿风卷残云过后,六个人的午饭算是吃完了。
    梁师傅因为要给大黄它们做吃的,先一步出了门。大虎他们则是悠哉悠哉的坐在那,翘着二郎腿撮牙花。
    一旁的小桌子上几个人也吃的差不多了,此刻正捧着小碗在喝鱼汤。
    大虎想起刚才鱼汤的鲜美,难免有些眼馋,便问马大嫂:“鱼汤还有没?”
    马大嫂摇摇头。
    大虎又问她:“明天还做鱼汤吧?”
    马大嫂瞥了眼贝贝,说:“今儿的菜是贝贝做的。。。。。。。。。明天,你问她吧!”
    大虎有些诧异的看了看贝贝,随后嬉皮笑脸的凑了上去:“明天给你大虎舅舅做鱼汤吧?”
    这家伙倒是会顺杆子爬,不过他算自己哪门子舅舅?贝贝冷哼了一声:“想喝鱼汤也成,不过。。。。。。。。。”说到这,她对着大虎的耳朵轻声嘀咕了几句。
    大虎几乎是不假思索便答应了她的要求。不就是不喊自己舅舅么,这喊不喊的也不会多块肉什么的,远不如鱼汤来的实惠。
    他又提出份量要大些,鱼也要多上两条,贝贝点点头,算是答应了。
    坐在一旁的几个活计有两个胆子大的也磕磕绊绊的说红烧肉炖百叶结和莴笋炒蛋味道特别好,能不能明天还吃这两个菜。
    一旁的宝宝和小明不干了,他俩的嘴巴早被贝贝养叼了,今天这两个菜确实不错,可是连着两天要吃相同的,他们可不愿意。
    贝贝摇摇头,对那个几个伙计说:“明天的菜包你们爱吃,放心吧,只要我在,肯定有肉菜。”
    几个活计点了点头,其中有一个还挺有礼貌,带头说了声“谢谢!”
    过了一会儿,大虎他们几个便离开小二楼,去瓜地了。
    午休后,照例是宝宝和小明的放风时间。
    贝贝见宝宝嘻嘻哈哈的出门找小伙伴玩去了,气就不打一处来。
    她姐真不是一般的心大,明明知道二宝今天去学校替她们问分数,怎么就能跟没事人一样,一点都不担心呢?
    跟宝宝一比,自己明显弱爆了,虽然明知她的实力肯定能考上22中,可是在没亲眼确认分数前。多多少少还是有点小忐忑。
    幸好,这种令人焦灼的情况维持的时间不是太长。
    晚上七点,贝贝几个吃完晚饭正在院子里纳凉,二宝回来了。
    许是猜到贝贝等的着急。二宝进门后没敢卖关子,直接把两人的分数报了出来:“贝贝是296分,全校第一,宝宝是278。对了,我问过你们班主任了,她说以宝宝的成绩进22中应该没什么问题。”
    贝贝点点头,要是自己没记错的话,今年22中的分数录取线应该是在270分。
    宝宝仿佛这时才刚刚清醒过来似的,拽着二宝的胳膊,连声问他:“我考了278分?二宝舅舅没看错吧?”
    二宝笑着拍了拍她的脑袋:“千真万确。你要是不信,明天二宝舅舅带你回s市,你自己去问洪老师。”
    宝宝吓的连连摆手,示意不用,然后咧着嘴蹦蹦跳跳的不知道找谁去了。
    二宝好笑的摇摇头。又扭头看向贝贝,见对方两眼亮晶晶的看着自己,整张小脸洋溢着喜悦和兴奋,他顿时高兴的咧开嘴,伸出双臂抱住她,说道:“恭喜!”
    贝贝顷刻间泪盈于睫,前世自己日子过的混混沌沌。根本不知道读书的重要性,勉强读了个技校出来后也没有找到一份好工作。那时候,邻里亲朋间但凡提到她,一个个都是不住的摇头,言语里大多是鄙薄之意。
    如今。。。。。。。。。。。。终于不同了,“298分!”贝贝口中喃喃着。这样的高分在东爱一小历年的毕业考试中都不曾有过。
    时隔那么多年,自己总算是一雪前耻,扬眉吐气了一把。。。。。。。。。。。。。
    二宝察觉到胸膛处微微有些湿润,了然的拍了拍她的背,笑着打趣:“怎么还高兴的哭鼻子了?”
    贝贝顿时回过神来。偷偷的擦了擦眼角,乐呵呵的说道:“快坐下,没吃饭吧?等着我这就给你做去。”话音未落,一转身去了厨房。
    不一会,她捧着个小托盘跑了出来:“怕你饿,先拿了几块点心垫垫饥。”
    等到二宝吃完一大碗葱油拌面之后,她又殷勤的凑上去问:“要不要弄点葡萄酒喝喝?”
    二宝的双眼蓦地一亮:“这么喜庆的日子自然要喝两杯。”说完他又把大虎从房里拽了出来当陪客。
    考虑到喝酒得有下酒菜,贝贝体贴的去厨房炸了盘花生,接着把中午摘下的莴笋叶子洗巴洗巴,切成细长条,焯了焯,搁上辣椒,葱花之类的,再把热好的油往辣椒上这么一泼,一股浓郁的油泼辣子的香味立刻向四周蔓延开来。
    贝贝趁着油热倒上调料,搅拌匀了,最后点了几滴香油,一碗酸辣味的炝莴笋叶便做好了。怕菜不够吃,她又切了点皮蛋,拿酱油和香油淋了,然后将这三个菜一起端上了桌。
    二宝和大虎坐在外面翘首以盼,刚才那股香味可是勾得肚子里的馋虫都出来了,两人都有些好奇,也不知道贝贝做的什么东西,居然这么香!
    二宝首先夹了一筷子:“唔。。。。。。。。。是莴笋叶子,这东西也能吃?味还真特别!吃着爽快!”
    “真够味的!”大虎也点点头。
    “我们家贝贝就是厉害!来,为了贝贝这次考了个全校第一,走一个!”
    “哎,走一个!”
    两人你来我往,推杯换盏,喝到快半夜十二点才尽兴。
    ps:
    感谢猫窝儿的粉红票!推荐加更的这一章可能要晚点!

☆、第一百一十二章 离间(推荐票加更)

第二天下午,贝贝和二宝商量起向家的事。
    小二楼肯定是要送出去的,但也并不是白给他向家。
    如今算上开头交的两年租金以及后来的五年租金,一共是七年。先前是一年3000,后来又改成了6000,贝贝最担心的是四年过后,价钱又会翻上一番或者。。。。。。。。。。。更多。
    所以趁着这个机会,必须和村委会再签一份协议,沙地的租金价格不能再往上涨了。
    当然,这份协议向支书在任时或许有用,再往以后未必能一锤定音。不过有了这个凭证,好歹和临西村村委会谈起价格来底气也能足不少,细究起来毕竟对方理亏不是?
    况且,贝贝也没想那么远,只要下一次交租金时能维持原价,他们就赚了。
    这是明面上挽回损失的办法,背地里贝贝也想了一招,名为:窝里斗,顾名思义就是让向家人因为小二楼的分配不均自己闹起来。
    说起来向家人口并不复杂,向支书夫妻俩生育了两个儿子,两个闺女。
    大儿子向根宝娶了邻村的尤金华,生了一男一女。二儿子向守义是个瘸子,至今未婚。其余两个闺女都先后嫁人了。
    又因向支书是家中长子,要为父亲养老送终,所以向老爷子一直是跟他过活。
    这根便坏在这位老爷子身上。
    这事得追溯到五年前。
    当时的向老爷子虽然已是耄耋之年,身体却很硬朗,且儿孙也孝顺,算得上临西村老一辈里有福气的。
    向支书最爱把这件事挂在嘴边,毕竟一家四代同堂说出去也是个美谈。
    镇上几个领导听说了,还特意上门慰问过向家老爷子。
    那时的向支书他爹脑子还不糊涂,自然不会拆儿子的台,老人家读过几年书,况且领导来之前也有所准备。一席话里他先是感谢党,感谢中央,接着又吹捧了一番镇上的领导,最后说起向支书时居然感动的老泪纵横:“我能活到八十岁。多亏了他啊,我这个儿子实实在在是大孝子!”
    不得不说,向家老爷子确实有些能耐,舍下老脸唱了这么一出戏之后,没过多久镇政府便把向支书竖立成孝顺父母的典型。
    要不是向支书年龄太大,学历又有限,早被提拔到镇上去了,有个最推崇古邦礼仪的副镇长对他颇为赞赏:“礼记里曾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治其家。。。。。。。。。。。。。”
    向支书听的云里雾里,又不好意思舔着脸问什么意思。死记硬背的记下一段话,问了好些人才明白怎么回事,接着他又每天把这段话念上一念。但凡遇见熟人,便要拿出来吹嘘几句。
    农村里有几个懂这些之乎者也的,只问他是谁说的,有什么名头不?向支书这才洋洋得意的把这件事从头到尾的说了一遍。
    打那以后,向支书“大孝子”的名头便在临西村彻底传开了。
    说起来,这些都是好几年前的事了,原先镇上的那些领导退的退。调离的调离,早不在了。
    如今的向家老爷子身体也不比从前,尤其是打去年开始,老爷子因为腿脚不灵便只能躺在床上后,脾气变的尤为古怪,除了长孙向根宝。谁说话都不爱搭理,不高兴了还要冲人摔上几样东西。
    向家的大大小小为此没少和向支书抱怨,其中向守义的意见最大:“每天早上五点不到,收音机便响开了,老爷子耳朵不好。声音还开的贼大,和他说了几次也不管用。说臊了,还拿茶缸子扔我,爸!你看看,这都一个礼拜了,我脸上印子还在呢。。。。。。。。。。。”
    面对如此蛮横不讲理的老父亲,向支书也是束手无措,只能劝儿子忍一忍。
    向守义因为身体残疾,受过不少冷落,再加上多年的压抑(没讨老婆),性子非常敏感,多疑。
    向支书劝他的这些话非但没听进去,反被他曲解成因为自己是个残废,所以在家里没有地位,凡事都只有忍着。
    他独自呆在房里生着闷气,偏巧这时向根宝正陪着向老爷子闲聊,祖孙俩嘻嘻哈哈的乐呵了好一阵,向守义原本心情就极为不好,隔壁又传来这么刺耳的笑声,他一个没忍住,冲到老爷子的房里大吼大叫了一顿,随后又冲向根宝比划了几下。
    向老爷子气的吹胡子瞪眼干着急,恰好两兄弟拉扯中向守义一个趔趄没站好,歪向床这边,老爷子眼急手快的抄起身边的拐杖,冲着二孙子的脑袋就是狠狠的一下。
    这一下把向根宝兄弟俩之间那点为数不多的情分彻底打没了。
    向支书赶到县医院时,老伴坐在病房门口哭的跟个泪人似的,拽着他的手腕不停的埋怨:“哪家做爷爷的把孙子头上开那么大个窟窿,足足封了二十二针啊,我的老天啊,可心疼死我了!不过是兄弟之间磕磕绊绊的一点小事,他非要闹成这样,他是存心不让人好过啊。。。。。。。。。。。。”
    向支书心里不是不埋怨老父亲做事不靠谱,只是当着媳妇的面说这些无疑是火上加油,再说自己赖好有个“孝子”名衔,万不能因为一时嘴快毁了自家名声,更何况眼下最紧要的是安抚好老伴,让她好好开导开导守义。
    向守义这个人一旦认定一件事,很容易钻进死胡同里去,哪是那么容易能劝住的。他妈说上十句他不过偶尔点点头,“嗯”“哦”的应付两下了事。
    医院呆了几天,医生看看没啥情况,交代了换药和拆线的时间便让向守义回家了。
    这次回来后,向守义除了吃饭洗漱一些必要的事情外,几乎不出自己房门一步。
    等他彻底好了之后,原本常干的一些农活和家务什么的,也统统不干了,要是让他干活便嚷嚷脑蛋不舒服,气的向根宝夫妻俩天天在背后骂他偷奸耍滑。
    这么闹哄哄的过了小半年,向支书正为这事愁眉不展,二宝忽然提出想雇向守义看瓜地,高兴的忙应承下来。
    向守义也挺高兴,活不累还有钱拿,这事多好,所以第二天便来瓜地报道了。
    二宝是权当花点小钱出口恶气,也没打算真让他干什么,冲梁师傅使了个眼色,撒手不管了。
    梁师傅性子谨慎细致,关键是嘴紧,最适合干这种撺掇人的事。不过这事,是个水磨工夫的细活,几天,几个礼拜是看不出成效的,急不得。

☆、第一百一十三章 回家

商量完这些事,二宝正准备出门去地里,贝贝忽然想起李老头的事,忙喊住他:“昨天下午,我看见有个人在院门口探头探脑的,看身形像是他,依我看这个老头未必死心,这件事你还是去他家说清楚的好!”
    二宝点点头,出门后和梁师傅一起去了李老头家。
    两个人在李家也就呆了十来分钟,二宝言简意赅的把来意说了一遍,最后又放了几句狠话便和梁师傅离开了。
    回瓜地的路上,二宝有些不放心,问梁师傅:“李老头不会怀恨在心再闹出点什么吧?”
    梁师傅失笑的摇摇头:“不会,他本来就是我们村的上门女婿,既没亲戚又没根基,蹦跶不起来。”
    这么说,他就放心了。二宝点点头,随后感慨的说了一句:“梁哥,我来临西村挣没挣钱先不论,最大的好处就是认了你这个哥哥,真是。。。。。。。。。。帮了我大忙了!”
    梁师傅长叹了一声:“舔着脸认下你这个弟弟也是我的福气,这几年欠的债连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