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奉天九里-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直贡呢小帽,各自忙碌着,有的在关心银票的利息,有的在打听贷款是否已经发放,有的在确认打到广州的货款是否已经到达,人气旺盛,买卖兴隆。
奉九觉得这种气氛很生动,她又来来回回走了几趟,注意观察着这些人的神情和谈吐。
奉九知道,这些栅栏后的职员的履历其实都相当辉煌,绝大多数都是经济系、银行系毕业生,而且入职考试也是包含了国文经济笔试、珠算、笔算、英文、国语口试等方方面面。
记得曾在父亲办公桌上看到几份应聘“员生”(也就是普通职员)的评语,说其中一人“态度近少爷,不兴奋,所学不彻底,惟人颇充实尔,打分为C”。
还有一位就是佼佼者了:双学位,“专业英文,体格好,极兴奋,银行基本学识极佳,打分为A+”。
“兴奋”其实就是待人热情诚恳的意思,看来银行业很看重直接面对主顾的人是否具有亲和力。
而有的职员旁边跟着一位练习生,说明这样的职员是同侪里表现出色的,都可以带徒弟了。
她正来回游走得起劲,有位眼神一向很好的银行襄理早注意到她了,也是,唐总经理貌美如花的二小姐,只要见过一面,谁能忘?
这位一身深灰色啥味呢三件套西装的中年襄理殷勤地走上前来致以问候,奉九当然不好意思说自己正在银行大厅里“卖呆儿”,只好恋恋不舍地跟着这位完全不必要陪着自己的襄理绕了三层楼梯,才到了父亲的办公室。
总经理室的门被敲响,里面传来父亲熟悉的声音说“进来”,襄理随即推开了门,恭敬地一伸手请奉九进去,她低声道谢后,进去就是一呆,原来父亲有客人。
这位穿着一身渥蓝织锦缎夹棉长袍,外罩麻灰色松竹图样马褂的男客人,正坐在唐度对面的法国路易十四时期安妮皇后式柚木充麻软垫靠椅上,笔直的后背并没有靠在椅背上,而是前倾,显出一种适度的恭敬,正跟父亲商讨着什么业务。
当听到唐度欣喜地喊出自己的名字,奉九从侧后面看到,他的背脊一僵,随即缓缓地转过头来,展露出一张微黑英俊的脸庞,这回轮到奉九欣喜不已了,居然是已经快一年不见的包不屈。
他站了起来,跟迈步上前的奉九握了握手,奉九愉悦地注视着他。
他明显变得更加沉稳,那个神采飞扬的包不屈,好像已经退场很久了。
奉九想着中午一定要请他吃一顿饭,但现在似乎打扰到了他们谈生意,于是善解人意地说自己去贵宾室等。
屋里的两个男人哪里能舍得让她候着,于是纷纷说已经谈完了,就差明天再签合同了。
那奉九也就不客气地坐下来,当着包不屈的面,把要建孤儿院的事儿说了一遍,还说了宁铮的主张。
父亲沉吟了一会儿,对宁铮的看法总体上是赞成的,但也提出了自己的一点建议;包不屈沉默地听了一会,在奉九向他讨要主意时,也表示了赞同,并告诉奉九,他可以出一万银元,不管是前期建设,还是后续工作,都可以使用。
奉九很高兴,谁会嫌钱多呢?
父亲正要跟他们一起出去吃中饭,忽然又被手下的经理拦住了,说是杭州的驻地代表有事儿要电话汇报,唐度一看时间肯定会拖得很长,不得不让他们俩去用餐,别等自己了。
奉九和包不屈只好从命,对于银行附近的饭馆,奉九也很熟悉,她选了一家意大利西餐厅。虽说她有心想找宁铮,夫妻俩一起商量一下好好招待共同的好友,但又觉得宁铮自结婚以来对包不屈闭口不提,只怕对他还是心有猜忌,毕竟最后在广州时奉九观察两人之间的气氛并不愉快。
所以,这份打算还是立即作罢了。
到了布拉诺西餐厅,两人点了一份九寸薄身鸡肉蘑菇披萨、柠檬芦笋、羊奶酪蔬菜盒、两份提拉米苏和海鲜汤,奉九介绍说这家披萨的特色是用一个巨大的泥烤炉烤的,所以烘烤温度特别均匀,披萨风味浓郁,里面的火腿片也不干不柴。包不屈一尝,果然不错。
他们一边吃一边随意聊着自分别以来各自的近况。
包不屈在奉九进餐时,总会不由自主地停下来,默默地注视着她:她结着一个简单的鱼骨辫编发盘出来的发髻,浓密的带着纹缕的发间只插了一只郁金香翡翠簪子,脸色粉白,精致的耳垂上微微晃荡的郁金香翡翠银质长耳坠衬得她气色更加红润,身量又长长了些,浑身上下有一点小妇人的韵致了,与她万年不散的少女气质混杂,显得整个人更加迷人。
看得出来,她婚后的生活很如意。
刚刚她跟唐度谈话,听她谈到了宁铮,语带亲昵,他们什么事情都会一起商量,说明宁铮也很把太太的事儿当回事儿。
这就够了。
其实包不屈从奉九离开广东到现在近一年的时间里,来过奉天两趟,每每想到,此时跟她正身处同一个时空,他总奢望着,会不会一个不经意的转身,就能看到她……所以今天奉九出其不意出现在唐度办公室时,他都呆住了。
老天待他不薄,思及此,他唇边缓缓绽开笑意,展现了一个真心实意的笑容。
奉九吃过了饭,包不屈自然要送她回帅府。
虽然奉天现在是严冬,但正午时分的太阳依然照得人暖洋洋的,朝阳街上的奉天老百姓熙来攘往,大剌剌走在街上的骡车马车与时不时冒出来的时髦汽车争道,各个店铺门口的叫卖声此起彼伏……
倨傲的外国人,包括穿着和服的日本人和穿着洋装的欧美人在各个有名的店铺间往来穿梭。
包不屈一边走一边护着奉九不被人或车碰到,短短十分钟的路,他们走了能有小半个时辰。
虽然一路上说的都是生活中的琐碎事,但因时间而产生的隔阂感还是这么烟消云散了。
到了帅府西角门,包不屈还是没忍住,倾身上前轻轻抱了抱她,在她耳畔低语,让她保重,毕竟,下一次再见也不知是什么时候。
互道了珍重,就是别离,奉九慢慢走回小红楼,径直进了书房,开始练字。
到了晚上,宁铮回来,似乎有话要说,但终究还是话锋一转,问了问她对贫儿院的事情的最后决定,并没有问她有关包不屈的事儿。
奉九也没打算说,因为她不觉得这是什么需要报备的事儿,毕竟,宁铮也从不会把他和女性朋友在外面见面吃饭跳舞的事情告诉自己。
奉九平静地想着,对于宁铮而言,这也算是个进步了。
她不信宁铮会不知道包不屈与自己见了面——即使他不想知道,也会有人抢着向他报告。就好像就算她不想知道宁铮在外头那些似有似无的风流韵事,也总有四姨太那样的“好心人”剜窟窿盗洞地跑来给她添堵。
只不过,晚间就寝时,奉九觉得宁铮的动作明显比以往激狂,拥抱和吮吸的力道也大了许多,直到她快哭出来,用手不断捶打他的肩膀和后背让他停止,他才好像清醒过来,但还是把她紧紧搂进怀里,歉疚又眷恋地一遍遍吮吻她的双唇。
第二天一早,她想了想,还是决定按照宁铮和父亲的主意,找姨太太们化缘:既然决定做善事,若自己独占了做善事的名头,只怕会被人说嘴。
于是她提了几盒今年的天平猴魁和信阳毛尖,起身去了姨太太们住的小青楼,三个姨太太加一个宁老夫人的贴身丫头四喜正围成一圈儿打麻将,宁老夫人在乐呵呵地围观,奉九说明来意,她们一听,立刻都很感兴趣,毕竟,宁老夫人自不必提,几位姨太太从老帅处可没少得银钱供给,得宠的两个更是在奉天甚至天津,都有好几套宅院。
人得到了比自己的奢想还要多得多高得多的金钱和地位,难免就会生出“德不配位”的不安感,为求心安,达官贵人们总要舍弃大笔钱财为自己和家族消灾纳福;姨太太们平日里对各个寺庙、道观的供奉就没少过,要不是顾着祖训不许信洋教,只怕连天主教、新教教堂都不能放过,所以现在奉九提出大家一起做这样一件善事,没费什么劲儿,已是人人认同。
奉九看老夫人和几位姨太太积极性都挺高,也很高兴,特意又用眼睛重点照顾了一下四姨太。
四姨太从她一进屋就有点不自在,待到跟奉九的眼神对上,立刻先是躲闪了一下,接着又谄媚地冲她一笑。
奉九也和气地回以一笑——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这多好,一团和气。
奉九又请老夫人给贫儿院命名,老夫人想了会儿,说,就叫“恩德堂院”吧,于是大家一起恭维老太太名字取得好。
正好姨太太们麻将也该散了,奉九又扶着老夫人回了荣寿堂,奉九一向极喜欢这位性格旷达的老奶奶,祖孙俩亲亲热热地在一起吃了午饭,她嘴巴甜,席间说了很多老人家爱听的俏皮话,哄得老奶奶很是愉悦。
很快,钱款到位,这事情就进展得顺顺当当。
没几天的功夫,素雅整洁,上书“恩德堂院”几个字的牌匾已经挂在了大南关那有着十几座平房的大院儿外头,这个地方是宁铮给的,原本就是遗弃无人用的无主产业——天寒地冻,让孩子们及早住进有供暖设施的校舍才是正经,找现成的房子自然比现盖强。
奉九当了院长,寿夫人当了副院长,宁老夫人任名誉院长,其他几位姨太太也各有职位。
从祖屋回来路上遇到的贫儿们已经都住进了整治一新的校舍,并按年龄和识字情况分班开始上课:吃得饱,穿得暖,洗个澡后,东北孩子特有的白皙皮肤也显露出来,个个衣着整洁,精神头也足,过些时日一领出去,都以为是好人家的孩子,奉九舒心地笑了。
孩子们围着那天遇到的“仙女儿”,叽叽喳喳地报告自己生活中的小事,奉九弯着身子跟他们平视着说话,眼里一派欣慰。
从此以后,宁帅府的女人们可有事儿干了,宁老夫人、大嫂二嫂、几个妹妹,还有姨太太们都很喜欢去孤儿院做点善事,大多时候她们还会带上自己的孩子,一块跟贫儿们一起做事儿,让他们懂得,不是人人都能有这样的好运气,生下来就生到了福窝儿里,得惜福。
姨太太们觉得这善事好——眼看得见,手摸得着,这可比以前给庙里那些肥头大耳的和尚供奉强多了,其实以前每次捐完香油钱,她们心里也犯嘀咕,毕竟出家人的清贫生活怎么养出那么多肥肥白白的和尚,这实在有点说不过去。
这种善事结出来的善果几乎是立竿见影的,眼看着那些面有菜色、营养不良的孩子们不过两个月的功夫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胖起来、健康起来,那种成就感也是从未有过的,所以一提去恩德堂院,她们都乐呵呵跟着去;等后来熟了,干脆自己拿脚就去了,去了也是帮着能做点什么就做点什么,或者把活领回来找人帮着做:裁棉袄做棉裤、做套袖、絮棉花、纳鞋底儿,或者招呼厨子们给孩子们做点小零嘴儿带去。
她们觉得生活变得更有意思了,打麻将都没那么有趣了,平时聚在一起,也经常一起讨论恩德堂院最近又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了。
老帅在北平听说了,也对三儿媳妇大加赞赏,说唐府教育出来的姑娘就是不一样:人就怕闲,他也担心府里这些女人整天没正事儿干,再给她们闲出病来。
作者有话要说: 沈阳金融博物馆就是原来的边业银行,很有意思,想仔细看的可以看半天,我是挺喜欢里面的蜡像的。
恩德堂院也是曾经存在过。
☆、第43章 过年(一)
奉九更忙了,除了全力备考,平日里还有恩德堂院的事务需要处理,好在寿夫人对此事非常上心,加之日常工作已上正轨,所以除了每周需要和几位负责堂院日常工作的管理人员聚在一起开个会,再有就是她规定自己每周必须去两次,每次给孩子们上半天英语课外,终于没那么刚上手时的兵荒马乱了。
而时光的磨盘也终于转到了奉九出嫁后在夫家过的第一个旧历年的腊月。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其实每年从腊八开始,年的意味就浓厚起来了。
“三祭灶、四扫屋、五蒸馍馍、六杀猪……”
奉九知道,帅府的几个厨房,不算上自己小红楼吴妈的小厨房,从进了腊月,已经开始陆陆续续蒸馒头、豆包、粘豆包、年糕、饺子……总之,整个正月需要的主食都要准备出来。
其实帅府光平日里在这儿做工的厨师就有七十余人,共有四个厨房,每个厨房一个主灶,其中一个还是西厨,专门用来招待外宾。
若由此认为老帅平日里生活奢靡过度,那还真不是:据奉九观察,他本人的生活算不上奢侈,每顿饭顶多四菜一汤,主食以大米饭、高粱米水饭、馒头花卷为主。
宁家平日里每房吃饭都各吃各的,除了年节,不会聚在一起吃。
每房每月的吃穿用度,都有一定的额度,每个月初二由寿夫人手下的大丫头按照账本发放;每个厨房负责几房主子的伙食,也会据此记账。
如果饭费超过了限额,就需要自己补上;如果自己的老家来了客人需要加菜,那更是要自掏腰包。
这就是上次奉九带俩小姑子看电影回来晚了要加宵夜时,巧心害怕地说出来的实情。
这些个主灶除了日常给主子们做饭,更重要的用途是给贵客预备的。
老帅有一句名言:什么是江湖?江湖就是——人情世故。
与即使在最豪华的酒店里吃最昂贵的席面不同,邀请尊贵的客人过府家宴,可以借助家庭特有的温情气氛,巧妙地拉近人与人的关系,平添一层亲近之感,从而使不大好开口的正事,也可以顺理成章地在融洽的气氛中谈下去。
而这么庞大的厨师队伍,自然是因为宁府有超过三百名的下人和警卫队,再加上其他常来常往的,平时吃饭的嘴就这么多,厨师不够是万万不行的。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奉九想起件事来:她住的小红楼虽然就在大老帅的大青楼后不到四十米的地方,但奉九自觉像是活在一个桃花源里,对宁府很多事情并不知晓,因为宁铮把她保护得很好。
其实,前面大青楼经常是人来人往,尤其是那些替府里主子出去办事回来的警卫队军官,经常需要汇报工作,叫“送军情”,或送紧急电文,尽管这大半年来,老帅和宁铮经常不在府里,他们很多时候更应该直接去宁军军部,但还是习惯性地进帅府先吃点喝点,然后再去军部找各位长官汇报。
奉九初次看到,颇为震惊:堂堂老帅还需要照顾这些级别不那么高的军官及其随从的肚子么?慢慢她才发现,老帅能够在一干胡子起家的土匪里脱颖而出,不是没有道理的:治下和善、宽大,尽其所能把部下照顾得妥妥帖帖,就好像帅府里到处雕刻着的蝙蝠图案,代表“遍地是福”,更是“有福同享”。
延伸到东三省的政务上,老帅也秉承着这样一种朴素的理念——“对辖内百姓不刮地皮,对自家士兵不喝兵血。”
所以宁军士兵们也因此投桃报李:“吃宁家饭,干宁家活儿”。
奉九觉得离老帅越近,就越发现她的老公公这个人非常多面:比如治家治政治军,都有自己独特的一套。
奉九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原本对人看法的非黑即白“二元论”在日渐消亡,取而代之的是更全面更立体的“多面论”——再坏的人,也有好的一面;再好的人,也有阴暗的一面。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老帅身上有非常多可取之处。
到了腊月二十三,也就是俗称的“小年儿”,家家户户该拜祭灶王爷了。
东北的宁老帅迷信是出了名的,讨好彩的精神头儿绝不亚于以此著称的广东人,恨不得所有过年的禁忌都要避过,所有的好彩头都要讨到手里才行。
虽然人不在奉天,但到了腊月二十三,也不耽误他一大早儿不放心地从北平打电话,要求刚回到奉天的宁铮亲自去大青楼里的厨房,也就是他自己开伙的灶房,把所有有关灶王爷拜祭的步骤一个不落地都走一遍:首先灶房里外都要打扫干净;再在灶房正门过道上撒黑豆、饼渣儿;然后拿来一把秫秸杆儿扎马,老帅喜欢红色,所以扎完后还得涂成红色,其实原本一公一母两匹马应该一黑一红才对。
以往连扎马都是老帅亲自上手,现在换成对这些旧俗根本不当回事儿的宁铮,能给他一样不落地糊弄一遍已经不错了,自然不知道是谁扎的马、谁染的色。
到了当天子夜时分,宁铮打着呵欠被上好的闹钟叫起来,奉九也一个激灵翻身坐起,跟着看热闹去。
有奉九陪着,宁铮原本老大不乐意的心情也就变好了,他轻轻拧拧她的鼻尖儿,两口子穿得严严实实的,宁铮搂着奉九的腰,时不时地在耳边问着她冷不冷、困不困,由两个早在外等候的更夫陪着,在前面打着手电引着,一路走到了灶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