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奉天九里-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圣诞大餐和晚会照样是伊莲娜操办的,这也是这些年来的惯例,所以伊莲娜称得上驾轻就熟:巨大的圣诞树早已在大厅一角高高竖起,树上缠着一圈圈发光的小电灯泡,树下摆满了扎着彩带的礼物盒子;穿着小西装和公主裙的蓝家孩子,和一照面就玩到一起的一身朱红长袍的龙生,及一身梅红袄褂,头上扎了两个红绸带包包头像个无锡大阿福的芽芽,一面小声尖叫着从树下一趟趟跑过,一面童声稚语地猜测着大大小小的礼物盒里到底藏的是什么,由是对明早充满了期待;不一会儿又掏出大人给的各种包着金银色锡箔纸的巧克力硬币,比较着,交换着;免不了有后悔再往回要的,一时间唧唧哝哝的带了哭腔,于是又是一场官司。
长长的餐桌上,水晶瓶里还插着冬青和昂贵的红玫瑰,散发着幽香,银色的烛台上红烛闪烁,和大厅天花板正中央巨大的枝形水晶吊灯交相辉映。
壁炉上方吊着几束枝繁叶茂的槲寄生,结着一串串珠白色饱满的浆果——这跟冬青一样四季常绿的植物在中国被称作寄生草,明代还曾有“北窗洗盏悠然酌,扶上台阶试屐痕”这样的闲雅之句,看来这东西能泡酒。
除了传统的英国圣诞食物包括火鸡、烤鱼、蓝莓司康、星星状的百果馅饼、圣诞布丁、圣诞蛋糕、木桩蛋糕和肉饼,饮品是蛋奶酒、冬日特有的热红酒和孩子们的热可可外,还有吴妈做的拔丝苹果,和四喜丸子:闪着亮光的一窝糖丝和醇厚赤浓的大个肉圆,让大部分没吃过地道中餐的蓝家人直呼这是艺术品,笑得吴妈合不拢嘴。
到了晚上,圣诞树最顶端的那颗星星已经点亮,别墅里服务了至少十几年的仆人们都装扮成大象、狮子、犀牛、丑角、哈萨克骑兵和拜占庭女人之类的各种角色,用软木炭画了黑胡子和眉毛,羞涩地让大家猜他们的名字;客人们厚道地装作猜不出,于是又被罚唱歌又被罚跳轮舞的,没一会儿又玩上了“音乐停止抢椅子”、抢气球的游戏,大家都乐呵呵地参与。
蓝府女管家同时也是附近教堂唱诗班的领唱,给大家唱了一首圣诞赞歌,西泽尔钢琴伴奏,很是悦耳。
奉九手拿一杯加了肉桂和苹果汁的热红酒——她是个对没吃过的食物接受程度极高的人,所以一尝之下就很能欣赏这跟冬天搭调的味道——正在与西泽尔的堂兄,三十多岁的奥弗雷对谈。此人在印度呆过几年,热衷于植物研究。说话有点结巴,也很爱紧张,但他与奉九打招呼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握手或行吻手礼,倒让奉九有点意外:毕竟在欧洲呆时间长了,她对于西式礼仪也不得不认同了。
一会儿西泽尔拿了一杯蛋奶酒也过来了,笑着问奉九发现没有,奥弗雷有洁癖,奉九略不安地抬眼看了看奥弗雷,没想到他根本不在乎自己的怪癖被客人知道,还主动说深以为苦,现已治疗了很久,最近才有了些起色,还需要继续治疗。
奉九是觉得奥弗雷有点不一样,不过还是安慰他说,一般来说,有洁癖的人,都有出众的才能,如此才能创造出一丝不苟、洁净出尘的艺术作品。奥弗雷一听之下大为感动,他自己也醉心于绘画,对此颇有认同之感。
奉九又给他们讲了中国史上最有洁癖的元代画家倪瓒的事儿:此人出身极富之家,最擅长山水和墨竹, 连家里的如厕之地都是用檀香木盖起的楼阁,下面铺鹅毛;庭院里的梧桐树都给洗死了;他的画,构图简拔留白,明秀清冷,孤绝出尘,尽显天地悠然之境地,不沾惹一丝俗媚。
奥弗雷一听,不禁对中国这位同道古人心向往之。
不过奉九很是善解人意地不再接着往下讲的是,此人一生因此癖而不近女色;后来家道中落又被奸人陷害,进了牢房还不忘摆谱,要求狱卒送饭时“举案齐眉”,以免过了口气;狱卒一见一个囚犯居然还敢如此挑三拣四不把自己放在眼里,大怒之下干脆把他锁到恭桶旁过活,倒也没死,出了狱后还算坚强地活到了古稀之年。
刚刚圣诞午宴上,蓝蒲生爵士因为身体情况有所好转,已能坐着轮椅跟大家吃一顿圣诞大餐了,奉九看着伊莲娜亲亲热热地招呼着一大家子人,心底里不乏羡慕——毕竟不管是宁家,还是唐家,因为国难的缘故,这些年都不再举办大型家宴了。
曾经那么热闹的帅府春节,现在想起来已有恍如隔世之感。
乔治一直很喜欢活泼的芽芽,饭后带着她和几个小孩子楼上楼下地跑着捉迷藏,倒是把小丫头乐够呛。
快到十点钟时,奉九看到蓝家族分不清是哪位的年轻先生从大厅壁炉上方拿下一束和冬青一样常绿的槲寄生,举过太太的头顶,专心地盯着她,于是一旁开始有人会意地起哄;年轻的太太羞红了脸,往前上了一步闭着眼,丈夫就在口哨和掌声中轻吻了太太的嘴唇。
奉九知道,这是西洋人的传统:圣诞夜晚,从槲寄生下面走过的女孩子必须同意和男孩亲吻;当然,男孩子也必须摘掉槲寄生上的一颗浆果。
是不是又是“从此后恋情到永久”的保证啊,奉九心里一笑,哪儿来那么多传说,牵强附会的。
正在这时,正跑过壁炉前面红彤彤的芽芽被同样红彤彤的龙生拉住了,他的手里居然也拿了一束不知何时去摘下来的,原本寄生于苹果树上的槲寄生,先是捧着她的小胖脸看了半天,随后就学着刚才的年轻人,举起来后,悬在瞪着一双乌黑大眼,一脸懵懂的芽芽头顶,小心翼翼地在她水润的小嘴巴上轻轻啄了一下。
奉九不禁怔住了。
此时满头是汗的塞西尔也跑了过来,满头金发一甩一甩的,他没看到龙生的举动,只是兴冲冲地跟着大人有样学样,刚想拉过芽芽亲一下,目标看来是脸颊,但就连这也被表情立即变得有点严肃的龙生抓住胳膊制止了。
奉九这个当娘的,难得地彻底呆住了。
宁铮于新年伊始终于回到了国内,可以想见地忙得不可开交:在归国途中,原本火急火燎要求他赶紧回来帮忙镇压叛乱、稳住国内局势的江先生,由于闽军内部发生意见分歧,成立不过百日的新政府即告瓦解。江先生又一次运气很好地躲过了动摇其统治根基的祸事,那么宁铮是否能及时赶回来帮他也由此变得没那么重要。
所以他又没那么着急见他了。
宁铮简直无法想象这个“大统领”到底是怎么好意思如此的,但也只能按捺住情绪,与参谋长吉松龄、发小徐庸先来了一席彻夜长谈,两位知心好友在听取了他的旅欧见闻和意见后,都觉得宁铮的想法很对。
世上几乎任何事,都只有适合不合适,而没有好与不好之说。
任何一个中国人谁都知道江先生不是最好的领袖,但对照欧洲强国——德国和意大利,它们无一例外都拥有一位强有力的独裁统治者,这是他们能迅速发展经济,进而发展国防的重要原因。中国由此得到的经验是,必须团结起来一致对外,才有可能驱逐日寇,光复东北。也就是说,他们宁军不得不继续拥护江先生:因为在目前的中国,再想找出一位比他“正统”、更能服众、同时具有丰富政治资历的,还真没这样的人。
“矬子里拔大个儿”,也就这个意思了。
宁铮这边又接见了宁军其他重要军官及各界领袖,当然包括东北抗日救国会的核心成员,听取了近一个月的工作汇报,心里对如何继续支持义勇军抗日已有了盘算。
接下来,就是与江先生的会面了,虽不情愿,但不得不提上议事日程——江先生觉得已经把宁铮晾得够久的了,这拿一把的劲儿也差不多到了火候了;再有,宁铮回来后对新闻界的讲话,表明了继续拥护自己的立场,这让正遭受着内忧外患,甚至连忠心耿耿的大舅子宋文成都与自己决裂的江先生,还是生出了几分感激之意。
因为上一次的保定会面不欢而散,所以在杭州澄庐的再次见面让两个久经大场面的人也都有些讪讪然。握手言欢后,江先生趁势提出要求宁军继续进行“剿共大业”,除掉自己心腹大患的主张后,宁铮并不想一见面再起冲突,只能听从。
从欧洲回来,他痛感到,宁军作为一支有鲜明封建宗族特征的现代军队,如果再碍于情面,不整顿涣散的军纪,不但无法打回老家去,连战斗力都无法得到继续更新和提高。尤其以前宁军某些将领在跟着老帅出省占地盘时,他们身上浓重的旧军阀习气的确非常耽误事儿。
宁铮整顿军纪,夜以继日地给高级将领开会、统一思想,会后下军营视察,每当夜深了才能回到住所,最盼望的自然是英国的来信,他又体会到了当年奉九离家两个月去广东时盼着收信的心情:到了夜深人静之时,他最大的慰藉,就是把奉九和芽芽的信一封封地拿出来细细读;偶尔地,龙生也会给他亲自写封信,报告一下妹妹的可爱与淘气。
芽芽的信向来都是最厚的,一大沓,看日期是天天写,积攒到一周,奉九就会连同其他人的信一起发出来。芽芽的信是每天一句:时刻不忘育儿的奉九觉得这个机会挺好,不能放过,于是天天让芽芽写下当天她觉得最值得记下的事情,不会的字就用画画代替,画不出的就找来来哥。
于是有一天宁铮就收到这样一封信:
“自从爸爸走了以后
Sky 也不蓝了
Clouds 也不白了
Dog 也不叫了
Ice cream 发苦
荷兰水跑汽儿
Gemma 连吃饭都不香了。”
其中“汽”字画了几点雨点似的飘在上方。宁铮接到信后感动得够呛:真是亲闺女,跟爸爸感情就是深,他觉得自己都要热泪盈眶了,不免又担心着胖闺女会不会都饿瘦了?吉松龄正好进来,问了一句,“我们家龙生来信没?”
宁铮无精打采地把龙生写给父亲的信递给他,吉松龄一目十行地看完,舒口气,重又低头在最后一句上来回看了两遍,不禁笑了起来,转头对宁铮说:“瞧你这沉不住气的劲儿,是不是芽芽又在那儿说想爸爸想得紧,都饿瘦了?”
宁铮早看过奉九的信了,这会儿都快能背下来了,信里除了照常汇报娘仨的日常起居和学习、交际情况,甚至连塞西尔写汉字写得大有进步都提到了,就是没提到芽芽不爱吃饭。
吉松龄抿着嘴把龙生的信递给他,特意指了指信结尾处,宁铮这才发现龙生已体贴地请父亲转告干爹,别担心妹妹,她这个月又胖了三磅,云云……原来如此。
读信再加上回信,大概是宁铮目前最高兴的事情,他大大地安慰了闺女一番,又给奉九写了一封长信,除了委婉地指出芽芽怕是嫌汉字难写,所以中英文掺杂着写的坏处外,又充满委屈地写下这样的话:“都两封信了,我一直等着,可你还是没提有没有想我……”
奉九接到信,翻了个白眼儿,他知不知道自己多大了?要奉九在信上倾诉对他的思念,真不习惯。但既然芽芽爹明确提出来了,奉九又在心里说了一百遍“男人不管多大,都是小孩儿”后,还是从善如流地在信的一开头就写到,“你哪里知道?那天,你还没动身,我就开始想你了……”
宁铮于三月份到达武汉就任豫鄂皖“剿匪”副总司令,刚刚开始宁军第二次整编工作,进行得颇不顺利,每每到了夜晚带着一肚子气回来。接到奉九的信,他看了一遍,再一遍,这才轻轻吻了吻,往简陋的单人行军床上一躺,把信捂在胸前,舒心地笑了起来。
待接到第六封信,闻讯赶来的吉松龄眼睁睁地看着他的表情从呆滞到狂喜,宁铮一把抓住吉松龄的胳膊,“老吉,奉九又有了!”
吉松龄也替他高兴,虽然自己心里有点小小的遗憾:他和媚兰感情这么好,夫妻总腻在一起,不知为何,老天爷就是没赏给他们第二个孩子。
宁铮简直不知道如何是好了,一会说要赶到英国去,一会儿又想起来这边如何走得开,正抓耳挠腮之际,深知奉九脾性的吉松龄冷静地建议宁铮赶紧再读读信,刚刚没看几句光顾着激动了。
宁铮知道奉九是个有主意的,一读之下果然看到奉九说,既然他在国内整顿宁军这么紧张,那还不如等自己生完这胎再回国。
宁铮虽舍不得,但也觉得怀着身孕坐二十几天的邮轮太过辛苦,于是千叮咛万嘱咐地要求奉九保重自己;想想还是不放心,又重金聘请了一位优秀的妇科医生和一位助产士派到英国去,守在奉九身边。
奉九其实另有打算:她并没有真打算生下孩子再回国,但如果不这么说,就怕宁铮寝食难安。这一看可好,又呼啦啦来了两位“守护神”,简直是啼笑皆非。
春天来了,奉九已经有四个月的身孕了,胎象平稳,医生也建议她多出去走走。上星期乔治就说要带他们去猎犬场玩玩儿,着也是他们家的生意之一。
黄金猎犬又名寻回犬,特别适用于爱打猎的英国贵族,蓝家的都是纯种黄金猎犬:西方人其实相当重视血统的纯正,对于串子往往没多大兴趣。
奉九和小蓝蒲生夫妇坐在外面草地上的小桌椅旁用着下午茶,伊莲娜说着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王室趣闻,几个孩子在离他们十几米的草地上正在看刚出生没多久的小金毛儿。
没人注意到,一道篱笆没有扎紧,一群小金毛欢实地跳了出来,也是怪了,这些小东西不理另两个,单单盯上了芽芽,芽芽尖叫一声开始逃跑。
奉九一看急了,刚要上前,乔治轻轻一摆手阻止了她,笑着安慰她说:“奥黛丽,没事的,黄金猎犬是最温顺的犬类,尤其这些刚出生三个月的小奶狗娃,它们不会伤害洁玛的。”
奉九这才放了心,和刚刚被小塞西尔拦下来,现在才安心的龙生一起,看着前面芽芽跌跌撞撞地拐着弯儿四处跑着,身后淡黄毛色的小金毛们汇成一条河流,跟着灵巧地向左、向右、再回头……架不住狗多力量大,它们到底把芽芽成功扑倒在地,伸着淡红色的舌头亲亲热热地舔着芽芽的脸。
芽芽早就从一开始的些微害怕,到现在喘不过气似的嘻嘻而笑,一旁的小塞西尔早呆住了,他觉得洁玛的笑声,真好像自家小舅舅从澳洲带回来的绣眼鸟那般甜稚脆朗,在空旷的牧场上传出去,应和着附近小树林里金翅雀的叫声,竟说不清哪一个更动听些。
他看看一旁的龙生,发现龙生也呆住了,大概是从未见过一人十狗地滚成一团。
三个小孩相处融洽,待用过了中饭,他们坐在一起,正看着龙生给塞西尔做的几个鸽哨,忽然有孩童惊喜的清脆叫声响起,奉九抬头一看,原来是戈林的女儿埃玛和隆美尔的儿子曼弗雷德第四次坐着火车来找杰玛小妹妹玩了。
隆美尔的儿子带来了逼真精巧的最新的潜水艇玩具,埃达带来了大家都爱吃的各种新鲜糖果,他们四个小孩儿在池塘边玩了许久。为了感谢曼弗雷德给他们玩了这么先进的潜水艇玩具,塞西尔当即决定把这几个鸽哨先给他当谢礼。
这是鸽哨里最简单的二筒,当初顺承郡王府的看门人老杨头就教了他这么一种。
龙生是用一块南瓜皮抠出来的,薄薄的,轻轻巧巧不占分量,虽简陋,但也发得出一高一低的和声,塞西尔给两只头鸽的尾羽装上了,他们着迷地听着略显单调但仍不失悠扬悦耳的哨声,芽芽忽然叹口气,“我想家了,我想回中国了。”
小塞西尔一听,一张天使脸立刻露出不舍的表情;曼弗雷德和埃达也是,芽芽看着大家的脸色,爽快地一挥小胖手,“嗐,你们可以去中国找我玩儿呀!”
埃达默不作声地把圆滚滚的小妹妹抱在怀里——她年纪大一点,更知道离别到底意味着什么。
五月中旬,举世瞩目的世界杯足球赛已经开赛。宁铮去年还曾玩笑地说,实在不能回国,就等着去意大利看世界杯吧——宁铮算得上是个狂热的足球迷。
奉九看了报纸,上面一幅大照片极其惹眼:本次世界杯揭幕战是东道主意大利对阵美国队,意大利国家元首墨索里尼不出意料地出现在看台上,所有意大利球员立刻在场地中央伸直右手臂,向他行法西斯军礼;这个军礼很刺眼,奉九不禁皱了皱眉头。最终意大利队以七比一大胜美国队,也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了元首亲自临场的鼓舞。
很快到了六月七号,奉九一行告别了已相处得如同亲人一般的蓝蒲生一家,启程去罗马:墨索里尼的女儿埃达给她邮寄了很多世界杯门票,于是他们一行决定顺便去看看足球赛。
奉九再一次坐上了东方快车,对于这趟坐了不下十次的火车,奉九都坐出感情来了。她正啜饮着一杯牛乳,忽听到从身边走过的一对衣冠楚楚的夫妻,操着一口浓重的美国东部口音说,“姗沫,这趟欧洲之旅是不是很有意思?想想是谁替我们支付的这笔费用呢?”
“费尔南德子爵的盲肠啊。”
“去年我们去卡萨布兰卡呢?”
“那得感谢杰拉德先生的胰腺。”
“前年去上海那趟呢?”
“归功于赫顿太太的胃溃疡。”
奉九忍俊不禁,看来这是一对收入不菲的内科医生夫妇。她不免想起了巧稚,她最喜欢的小姑子漫长的八年协和医学院学生生涯还剩不到两年,终于见了曙光。
可是她知道,即使毕业后执照从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