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奉天九里-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霉靡黄鸲裙摹
  这一天,不苦由丫头护送着,欢天喜地地来找她,说锦湖里又补充了新的锦鲤,拽着奉九就去看热闹。
  奉九欣然前往,完全忘记了为什么时隔不久又需要放锦鲤了。
  走之前,她犹豫了一下,拿眼睛找了找,看到卧室外的书房桌上放着秋声刚端来的一碟槽子糕,顺手就端走了。
  不苦在前面跑,奉九在他身后紧跟着。
  七拐八拐顺着九曲回廊到了镜湖,不苦回头看了看奉九,小手指着湖面兴奋地说,“六姑姑,你看,多好看!”
  的确,满池的锦鲤,红白黄黑相间,有的呆呆地一动不动,有的费力地竖起身子摆着尾巴用嘴去够一朵朵的夏日清荷,灵动非常,日头照在池水上,泼辣辣地响动,真是“佁然不动,俶而远逝。”
  以前它们都吃面包吃馒头吃配好的鱼食,今天给它们换换花样,吃个中式糕点,槽子糕。
  于是他们一人捏点槽子糕往水里抛。
  馋嘴的锦鲤呼啦一声迎了上来,各个把嘴巴张成一个大圆洞你撞我我撞你的互不相让,竞相吞食。
  没一会儿一碟子槽子糕都进水了,姑侄俩拍拍手,喂食的喂得尽兴,抢食的抢得开心,远远望去,好一副人鱼同乐图。
  慢慢地,奉九收起了笑脸,不苦也是,俩人呆呆地望着水面:原本的一池秋水明净澄澈,忽然一点点泛开一大片油污,而且渐渐扩散开来,面积越来越大,就好像油轮在海面上漏油一般。
  “这槽子糕的油居然这么大?”奉九倒吸一口冷气,不苦赶紧有样学样,也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不苦啊,你爹是不是,最烦别人弄脏湖水?”奉九心里没底了:每天这个时辰,正是奉九大哥唐奉先视察他的鱼池的时候。
  “是啊,姑姑。”难得不苦也有傻眼的时候。
  “风紧,扯呼。”奉九一甩头,一向默契的姑侄俩正准备脚底抹油,转身抬头,就看到一尊大佛堵在路上,奉九大哥,也就是不苦的亲爹,正乌云照顶一般地死瞪着她俩。
  宁诤这天难得清闲无事:军部没什么会议要开,也没到视察军营的时候,他一大早起来先去马场起了一会马,回来洗了澡后用了早点,进书房练了半个时辰的字,又把各种报纸捡重要的看了看,再然后,支长胜看着他在庭院里踱来踱去,于是就耐心地等着他吩咐。
  “去把洪叔请来。”
  洪管家很快就来了,宁诤直接问最近跟唐府有没有什么往来,奉九最近的行踪他是知道的,今天应该没有出门的计划——她正在放暑假,需要出门上的钢琴课也不在今天,跟闺蜜逛街逛书店也往往在周末。
  洪福说巧了,正好大帅让从刚刚从吉林的山货铺子送来的老山参给唐府老太太送去,听说最近入了暑,身子骨不大康健;都快入伏了还吃人参?支长胜没敢吱声。
  宁诤把活揽下来了,开了车就去了胭脂巷。
  唐府世代书香,当初从科举转到经商,发迹了后,就仿着无锡蠡园的式样,造了一座园子,起名“武陵园”。
  蠡园的主人是沪上首屈一指的“面粉大王”王尧臣,虽家道中落却能奋发图强,从一个店铺伙计做到福新面粉公司的总经理和大股东的位置,唐度是非常敬佩的,两人在王尧臣还是另一家小面粉公司驻东北代表时就已熟识,结为莫逆。
  所以一听说唐兄弟要盖园子,王尧臣干脆派来了自己的园林设计师和建造队,唐度比照着蠡园,又根据北方的建筑特点,略加修改,成了奉天一景。
  宁诤一身白西装,抓下头顶的软檐草帽,下了车,门房一看是宁三少,那里敢让他等?赶紧让人通禀,老管家很快赶来,解释说唐家老爷出门会客了,现下陪他去丰泽书房找唐家大公子。
  宁诤一路走着一路欣赏景致,老管家讲起了唐府盖这个园子时发生的很多趣事,宁铮仔细听着,不时发问。
  待离书房还很有一段距离的时候,宁诤就注意到书房外的墙边,贴着两个身影,一高一矮一大一小,他的眼力极佳,马上辨出来,正是奉九和一个没见过的小不点儿,看样子就是做错了事被大人罚站。
  但就算是罚个站,这两位也并不老实,姑侄俩正在“竞老头”,也就是用“石头剪子布”的规则比划输赢,谁赢了谁就可以弹对方一个脑崩。
  很显然小不点儿处于不利状态。
  这姑娘是个没正形的,就看她伸出左手,把大拇指和中指曲起,捏成一个圆圈儿,往嘴边一送,哈了哈气,右边站着的矮了好几头的小东西马上皱眉闭眼,满脸惶恐之色,一副逆来顺受嗷嗷待宰的模样。
  他额头中央白净的面皮已经微微发红,可见这心狠手黑的大姑娘完全没有因为他年纪小而手下留情。
  再看看这小不点儿与奉九七分相像的脸庞,虽说一眼就看出是个男孩儿,但容颜秀丽鲜妍,宁诤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自从遇到奉九,他已经把以前从不关心的唐府的情形摸了个门儿清——这就是那个赫赫有名的唐不苦小侄儿了。
  唐大风一路上伺候贵客,不免时不时半侧着身子倒退着走,等到发现宁三少眼睛眨也不眨地直视前方,不禁有些疑惑地回过头,待一看到贴墙而站的两个熟悉的身影时,登时牙疼不已。
  唐大风清清嗓子,肃穆地说:“宁三少,我家六小姐平日里最是个知书达理的,她在同泽中学念书好着呢,德智体全面发展,每年都被评为荣誉生。今天这样,只是偶尔,偶尔顽皮一下……”硬拗了几句,擦了擦额头,偷眼一看,宁诤“嗯”了一声后郑重点头表示赞同。
  两人对望一眼,随即颇为默契地移开了眼光,分视两边。
  奉九刚哈了气要再弹不苦一个脑崩儿,忽然听到说话声,她转身抬头,就看到了正往这边走的不速之客,奉九立刻背转身双手抱胸,眼睛盯着眼前丰泽书房独特的花窗,好像是恰好路过书房,忽然对这修了也有五六年的书房产生了浓厚兴趣一样。
  不苦正紧闭着眼睛瘪着小嘴等着来自六姑姑狠狠的疼爱呢,等了半天没动静,他一眼睁一眼闭地悄悄观察形势,却看到自家大管家和一个高个子年轻叔叔正向他们走来。
  唐大风只能叫人,奉九别无他法,只好转过身,面上瞬间展露一副很惊讶地样子说:“呀,是宁先生来了?我兄长在书房里,你们慢谈。”
  她满面笑容地点点头,忍住心里的惊讶,难道大姐逃婚的事他就这么不计前嫌地过去了?顺手拉过还一脸懵的不苦就要告辞。
  这时门一响唐奉先迈步走了出来,想来是听到了门口的动静。
  他有点诧异宁家三少爷怎么上门了,于是一边跟宁诤互致问候,一边不经意地看了奉九一眼,奉九只能止步,好在唐奉先迟疑了一下后,摆了摆手,到底还是让奉九带着不苦离开了。 
  唐奉先把宁诤让进书房,站在门口忍不住闭了闭眼,这才举步进门,两人对谈了好一阵儿,渐渐热络,唐家大哥对于宁诤对当前中国各系军阀争斗的形势,及日俄在东北地区缠斗的判断让他很是赞赏。
  当然,他不会谈到自家妹子在自己书房门口站岗的原因,大家都是文明人,自然就此揭过不提,而已带着不苦回到自己院子舒舒服服坐在窗前吃茶果子的奉九不禁想着,这位宁先生还是有点用处的。
  唐奉先面上不显,实际上自然明白宁诤到访的原因,图穷匕见,护不住了,心里一声长叹,于是很是识趣地同意宁铮去跟奉九见个面。
  宁铮在门口听差的指引下向奉九的“听荷院”走去,他这头立刻摇电话让奉九大嫂赶紧去把不苦带回去。
  奉九有点纳闷儿大嫂怎么这么快就把不苦接走了,以往怎么也得等到晚上快睡了,不苦才能回自己父母身边,至于不回去直接跟自己睡,那也是常有的事儿。
  不苦走了没一会儿,秋声面带异色地进来通报说宁三少来了,她这才觉得有些诡异。
  宁铮跟自己大姐的婚事黄了,而且还是以一种非常不体面的方式黄的,看得出父亲对宁家很是愧疚,再有宁家现在已成为东北的实际统治者,得罪这样一个大人物当然是非常危险的。
  但据说宁老帅表现得十分大度,说到底是时代进步了,父母之命也过时了,就这么轻轻揭了过去,看着父亲大松了一口气感激之余又有愧疚之意,奉九也觉得这事就这么完了。
  当然,这都是表面的说辞,至于老帅打马虎眼地要了唐家所有十四岁以上嫡女的照片一事,三房的大人们都有志一同地没让孩子们知道。
  宁铮这次名义上是给自己祖母送人参的,怎么转头又到了自己这里?奉九不觉得他和自己再能有什么交集。
  自从冰场相遇和吃火锅,再有就是戏剧节,哦加上上次奉灵掉荷花池里,这才是两人的第五次见面。
  “奉九,又见面了。”宁铮的声音很是清亮好听,碎银子一般,跟奉九一样,没有东北官话那种浓重的口音。
  秋声一边想着怎么宁三少一进来,好象客厅都变得明亮了似的,一边退了出去准备奉茶。
  奉九心里想着的却是刚才我罚站你不是都撞见了?然后又觉得“奉九”这个称呼从他口中说出来,有点刺耳,带着一种不合时宜的亲密。
  但这只是心中所想,面上,她还是笑意盈然地说:“宁先生,好久不见了。”
  宁铮看着她,忽地一笑:“我们没那么不熟吧?你还是叫我宁铮吧。”有何不可?奉九觉得这不是事儿,跟喊同学没什么不同。
  “我今天来,其实是有件事想跟你商量。”宁铮在奉九对面的圈椅上坐下,双手随意交叉在腹前。
  “请说。”奉九保持着微笑,心里一点也没有概念。
  难道是宁铮其实对大姐情根深种,猝不及防遭遇心上人悔婚,所以现在跑到自己这里来求助,打算撬点情报出来再续前情?
  她也知道自己这个满脑袋跑火车的戏剧性思维不好,于是赶紧打住,正襟危坐,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儿。
  虽未深交,但这位宁三少应该也是个不拖泥带水的性子,这也是奉九觉得跟他其实还有点投缘的原因。
  单看他周身的做派,奉九难免有点儿惋惜宁铮做不了自己的姐夫,不过一想到要是嫁进宁家,大姐那未来可期的灰暗乏味甚至极有可能风雨飘摇的日子,马上又觉得大姐做得极正确。
  “过三天,也就是六月初六,我父亲会让人上贵府提亲。”宁铮也是犹豫了一下才开口。
  “啊?给谁啊?”奉九脑子有点转不过来,这大半年以来,她一直觉得大姐既然跟他不成了,那宁唐两府应该就不会再有有关婚事的事情发生了,毕竟结亲又退亲还是很尴尬的,这也是一种不成文的规定。
  不光是她,而是所有人应该都会作如是想。
  “给我,向你提亲。”宁铮说完,腰身稍微绷直,一双闪着星光的黑眸定定地望向奉九。
  但见奉九一向灵动的大眼里忽然被一片呆滞所覆盖,很显然,她没有能够立时消化得了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
  直到宁铮绕过茶几,缓步走到正坐在对面官帽椅上的奉九面前蹲下,她的眼睛才重新调整焦距,呆呆地凝在眼前的宁铮的脸上。
  宁铮斟酌着开口:“我是说,我家长辈要来替我向你求亲。我怕你会感到突然,所以今天上门特意来先跟你说一声。”
  宁铮看着奉九原本平静的表情忽然破碎了,原本一动不动的胸脯一上一下起伏得历害,好象只有大大地喘了几口气后才不至于憋死似的。
  奉九腾地一下刚想站起身,就被宁铮牢牢按住了双腿,她的眼睛倏然变红了,愤恨地低头瞪他,双手也努力去挪他压在腿上的双手。
  “我父亲不会同意的!”奉九腿不能动嘴可没闲着。
  “你父亲和我父亲都已经同意了,后天过来就是下聘了。”
  “什么时候的事情?”奉九的眼泪出来了,她预感到这次的事情没法善了。
  “就是前些天。”所以这一个月以来宁府动不动就送鱼翅燕窝人参的就是因为这个?亏得自己还以为是老帅生怕两家因此事生了嫌隙而极力安抚,今天父亲临出门前看到大哥罚自己站说了句“还罚站啊都快到出嫁的年纪了”,那副话未说完就满脸惆怅的样子……
  奉九恨不得以头撞墙,这种事情完全没有任何真实感:她是觉得宁铮人还不错,不,按世俗的眼光看,很不错,所以大姐逃婚时,她还有点惋惜之感,但真落到自己头上?完全不可想象,她压根不想要这样的丈夫。
  奉九浑身都没了力气,整个人还处于懵懂震惊的状态,宁铮看着她的神情,并没做过多解释,虽然不舍,但再呆下去毫无益处,他看着奉九,轻轻道:“有什么事情,下次再说;今天我来,就是想让你知道,这一次,我们家不会再接受退婚,你要明白。”
  宁铮安抚地拍了拍奉九的肩膀,站起身,踌躇了一会儿,终于还是低头在她清新好闻的发顶印下一吻,这才离开。本想进屋奉茶的秋声在听到宁铮的话后就一直站在外面没敢进去,此时,她看到宁铮的举动,不禁惊讶地捂住了嘴。
  奉九恍若未知,她只觉得头发被碰了一下,而等她神识归位后,宁铮已经走了。
  坐了好久,她才慢慢站起身,这才发现忠心耿耿的秋声已经在她身边站了不知多久,正用一种担心的眼神看着她。
  “姑娘?”秋声的眼神里真心实意的关心,让她心里莫名一暖。
  奉九刚刚已经想了很多东西,她低声跟秋声说了宁铮刚刚带来的消息,秋声一脸震惊。
  “怎么能这样?咱奉天人不兴这样的啊?传出去都不成体统,让人笑话啊。”
  可体统都是给无能为力的人遵守的,对于上位者来说,自己就是体统,还要什么别的体统?
  奉九的手有点不受控制地哆嗦着,她慢慢张嘴咬住手指,尽量冷静下来,细细想着,这几天一定发生了什么自己不知道的事情,而现在,自己又能为了挽救自己的命运去做些什么。
  奉九定了定神儿,还是起身找父亲去了。
  她在父亲和大哥共用的丰泽书房外徘徊良久,心里忽然想着,大姐当初从北平回来找父亲,是不是就是这种心情呢?
  “门口是谁啊,九儿么?怎么还不进来?”
  她终于还是推门而入……
  

  ☆、第12章 提亲

  话说奉九的姐姐奉琳当初之所以能够和宁府定亲,说起来也是有典故的。
  想当初老帅还是一个官职不高不低的奉天巡防营前路统领时候,有一次奉锡良总督之命在辽宁最冷的地界——西丰,围剿蒙匪牙什时被围困,天寒地冻粮草不继危在旦夕,正当老帅以为我命休矣时,不留神路过战场的唐奉九的爷爷,一个文质彬彬的读书人,居然能鼓起一腔豪气拼死去通风报信,让奉天的援军及时赶到,才救了老帅一命。
  老帅感激莫名,满腔报恩之心无以言表,干脆让自家三儿子,也是唯一的嫡子宁诤,跟唐老爷子最有出息的二房的长孙女订了亲,当时,俩孩子同为十一岁,论起生辰八字,奉琳还大了一个月。
  所以说,唐家是对宁家有救命之恩的;本来这事不错,两家虽然一个从军一个从商,但两家的实力可以说是旗鼓相当,这样就不存在太悬殊的门户差别;另外,唐家虽然做的是正经买卖,但做生意哪能不遇到点事儿,遇到的事,总有通过正常途径走不通的时候,这个时候,有军权的人的庇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唐府也承认,自从二房唐奉九的父亲唐度执意从商以来,虽然自己算得上长袖善舞左右逢源,但以他的本事,也不可能这么快就达到现在这么富贵的程度——毕竟是个世代出翰林的书香氏族,主要图一个“清贵”,可以说,唐家能发展到现如今这样的规模,宁家的保驾护航功不可没。
  当时的政权现状就是各地军阀割据、军人当政,所以宁家当然乐意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未来的亲家发发通行证,争取点特许经营什么的,而到了年底互送年礼,唐家也会送来一张银票,数额之巨大,让宁管带都不大好意思接受,于是第二年就会更加卖力气地替亲家开山拓疆,扩大唐家的商业版图。
  但万万没想到宁管带这官儿越做越大,官阶升得越来越高,直至十一年后,成为东北首屈一指的人物,这对于从江浙流放到宁古塔,一向明哲保身二百多年的唐家来说,是暗自心惊的,打心底里其实并不喜欢有这样的姻亲,但这么多年的利益纠葛,早已身不由己,唐奉九的父亲唐度终于成为北方头号巨贾,与宁家的牵绊也进一步加深,原本单纯的知恩图报的姻亲也渐渐变成了不那么单纯和对等的关系。
  奉九的亲姐姐奉琳在这一辈里行三,除了大房的大哥和自家的二哥,剩下最大的就是她了,奉琳长得艳丽非常,容貌跟俊美的父亲很像,从小就出类拔萃,十岁当庭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