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凤宁天下-第1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之前因事情就发生在栖梧宫前,于是御医就把李安抬进栖梧宫偏殿。凤后是李安嫡父,在御医救治时一直陪在旁边。
“父后。”虽然李凤宁情绪低落,但是凤后到底不同。她一听见他的声音,连忙走过去扶着凤后的手。
“一个两个的,怎么都这样。”凤后看上去一脸疲累,他并没有推拒李凤宁的扶持,走到外间椅子上坐下,“难道是我没把你们教好?”
“父后,”李凤宁更愧疚了,“扑通”朝地下一跪,“是我没看好无疾。”
“无疾这孩子平时看着缺了点胆气,怎么这个时候倒横了起来。”凤后叹口气,又看向李凤宁,“你是她姨,又不是她亲姐。她有点事你就朝身上揽算怎么回事?”
李凤宁脑袋垂得更低了。
“罢了罢了,等她醒过来,你自己跟她说吧。”凤后对着李凤宁摆摆手,一副懒得说她的样子。
“无疾没事了?”李凤宁猛然抬头,声音里却是遮掩不住的惊喜。
“你道我这么没心没肺?”凤后眉头微蹙,“御医说这会不妨事了我才出来。”
“没事就好,”李凤宁喜得一叠声道,也不等凤后说就自己起来了,“我去看看她去。”
“你别咋呼,”凤后说,“这间屋没住过人,我且要归置安排一下。你一会叫御医再看看伤口,没事就快点回去,别叫你夫君等急了。”
站在一边的宋沃实在没法在这种父女对话里插嘴,因此一直默默听着并不出声。
其实换到旁人家是再寻常不过的画面,但是发生在这个地方,却实在有一种违和感。
天家……
是无情的。
“殿下,”宋沃不由自主地出声问道,“打算如何处置安郡王?”
“安郡王……”李凤宁转过头看向宋沃,眼睛微眯,声音里的冷意实在不容错辨。
宋沃只觉得一颗心提了起来。年过五旬的她面对着一个才二十岁的年轻人,竟然有了一种十分紧张的感觉。
李凤宁用九个月的临朝监国证明了她的优秀。
不愧是睿成皇帝与先帝倾心教养的孩子,胆识远见、学识谋略都被她自己一一证明。
于是剩下的,就只有“理智”了。
做皇帝,是不能感情用事的。因为她一举一动都会牵动天下。她的喜悦,或许会变成奢靡浪费,她的愤怒,一定能血流漂杵。
所以,这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时候。
“安郡王失心疯了。”李凤宁几乎有些阴恻恻地把话从牙缝里挤出来,“叫翊卫派人‘护送’安郡王回复静养。”
宋沃微怔。
随后,一股想象不到喜悦突然之间迸发出来。
原来,她真的能做到。
事实上,安郡王是带人逼宫,不仅伤了秦王,还差点逼死先帝独女。
但将事实就这么说出去会怎么样?
现在谁也不知道,兵部里能跟着李鲲一条道走到黑的到底有几个。狗急还跳墙,她们若觉得没有活路,索性反了当如何?
安郡王的父家姜氏一族是安阳名门,不要说做官的了,人家自己都有坞堡。而夫家芮氏虽然现在没落了,但在平州就是养军马出身的。
这时候说出事实真相,只有百害而无一利。
但是李凤宁忍住了。
明明她对于李安受伤自责难过,明明她亲口吐露过对于放过李鲲的懊恼,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时候,她居然还可以忍住。
宋沃一撩衣摆,用最认真的态度行叩拜大礼。
“臣宋沃,伏请秦王登基,为万民主!”
第321章 家中说怀庸
其实在他家小弟转述七弟妹的豪言时,凤怀庸是不信的。叫凤氏家学里不知多少人折戟沉沙的山长哪里能是“好哄”的人?所以她一边叹着弟妹年少无知,一边也时刻觑着机会随时扑出来缓颊说情。
却没想到,她真的做到了。
不过回头想想,李凤宁的做法大抵也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号了。
旁人身居高位,能不鼻孔朝天就够“难能可贵”的了,李凤宁在凤元晖面前却能规规矩矩地执晚辈礼。学识上头谁也没指望她能多好,说起话来居然能旁征博引,生生叫凤元晖亲口评她一句“被耽误了”。再加上那份将宫中藏书视作等闲,“要看什么,吩咐一声就是”这种贿赂,大抵也真是再没旁人能做到了。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她家小弟瞧着竟比出嫁时圆润了些。
旁人只要少动弹两下就能养出来的肉,她家小弟砸下个好几千的银子也未必做得到。凤怀庸暗地里瞧着小弟如今的用度,不细算也知道就算掏空了凤家也拿不出这些银子来。当初只想着“小弟一辈子就求过那么一回”才帮忙说情的,如今看来还真是做对了。
“凤大小姐。”秦王正君屋里的小厮萤雪挑开门帘,待凤怀庸进了屋后低头行礼,“君上正等着您呢。”
这个小厮年纪约莫三十上下,姿色寻常行事却稳重妥帖,显见真是干活,而不是等主人来“用”的。
“大姐。”她家小弟坐在窗下,脸对着外面。他瞧着像是看景的模样,却是眉头轻蹙眼神茫然,还要小厮禀报两声才起身相迎。
“凤后因何事不喜?”凤怀庸不由玩笑了一句,“不如说出来,草民或许能够开解几分?”
再几年凤怀庸的儿子都要议亲了,这个最小的弟弟是她看着长大,素来便亲近,因此言语之间倒要比其他的弟妹更随便些。如今虽然他妻主身份不同起来,到底面对着他的时候,凤怀庸还是不觉得有什么恭谦唯唯的必要。
只是谁想这一句话出口,竟好似扯破了最后一层遮掩似的,顿时叫凤未竟表情里的茫然更加浓烈起来,甚至还有一股子再明显不过的沮丧,“我这样的人……哪里是能当凤后的。”
凤怀庸心里一跳,下意识便觉得自家弟弟受了委屈,顿时恼怒起来。可再转念一想思及如今亲眼所见种种又怕是自己误会,她先把情绪压抑下去,小心翼翼地问:“这是怎么说的?谨安她……说你什么了?”
“前头用不上我,家里的事情也总说有长史有总管,不用我操心。”或许对着自己从小依赖的家人,凤未竟才能吐露心底的彷徨,“我这个破身子,连能活到几时都不知道,更加不要说孩子……”凤未竟抬起头,眸中的凄切惶然几乎满溢出来,“大姐,我想回家,但是我又……”他声音不由得低落下去,一时间细若耳语,虽然屋子里十分安静,凤怀庸也是听得不甚清楚,“但是我又不想见不到她……”
前头几句听得凤怀庸满心不忍,到得最后那句却又忍不住莞尔。
情到深处患得患失,说的就是……
“此事简单,”门外有人应声,一边说着话一边大步就走了进来,“夫君与我和离即可。”
凤怀庸听到“和离”二字不由心里一惊,再转头去看走进来那人眉头微蹙,心里更加急切,猛地站了起来,“我与小弟说说闲话而已,谨安你别……”
真要和离了,只怕是她家小弟先受不住。
不说李凤宁现在是谁,又或者在不远的将来会如何,单只看她如何待他就是难能可贵了。
凤怀庸真酝酿措辞打算好好劝解时,却见她家小弟竟是半点也没有掩藏自己情绪的意思,就那么抬脸正视着他的妻主。
唔……
她家小弟因为宿疾,在凤家时就是一副习惯了“不想再给家里添麻烦”的样子,好多时候不是旁人心细许就要忽略过去。如今他对着妻主却一副坦坦荡荡毫无掩饰的模样,虽然是因为被抓了现行,到底也是因为他十分笃信李凤宁不会生气。
成亲年余就能让她家小弟放开心防,就凭这个她怎么的也要把小弟这个念头给打消了。
“你肯放我走?”只听她家小弟对他妻主这么轻声问道。
声音虽然轻细,却有一股不容错辨的恼意。
“那不一样。”然后她的七弟妹说,“只要你不是我的正君,后院也好孩子也罢,就与你没有半点关系。”她略一顿,“清容,我当初能拿出来的最大诚意,就只有明媒正娶而已。但如果这个正君之位让你如此不喜,不要也就不要了。”她声音微低,“我只要你在我身边。”
这话真是……
说的那人一脸天经地义,凤怀庸这个旁边听的人倒觉不好意思起来。她尴尬地移开眼,假咳一声,好歹提醒一下这妇夫两个屋里还有别人。
于是刚才还互相凝视着的两人顿时醒过神来,李凤宁倒是面色如常,凤未竟却一片赧然。他抬眼无意间对上凤怀庸的视线,顿时面上红了起来。
李凤宁身子转了半圈,把凤未竟半遮在身后,一脸言笑晏晏,半点瞧不出来前头妇夫之间私话被人听见的模样道:“今天说起些事,正想寻大姐商量呢。”
凤怀庸自然也巴不得能另起个话头,连忙道:“什么事?”
李凤宁做了个手势,示意凤怀庸坐。凤怀庸犹豫了一下,还是坐下了。
“我想资助凤氏。”
开篇,李凤宁就扔出一句叫凤怀庸一愣的话。
凤氏一家子读书,除了束脩之外竟没有什么特别出息的营生。过去人口简单也罢了,凤怀庸这一代六女七男不说,姨母和母亲学生也是越收越多。这一个个又不仅是农妇养家,肚里塞满躺下有炕就行,笔墨纸砚都是小事,每每有人跟凤怀庸说想刊印新书才真叫是彷徨无措。
可,李凤宁的资助?
凤氏立世的根本乃是不向权贵低头的风骨。正因所有凤家子都与官家无关,才敢道一声立身持正,不染俗尘。如今要是……
“大姐可知凉州邺城?”李凤宁却像是看出了凤怀庸的疑虑,只转而说道,“我认识个叫孟溪的,她告诉我邺城位于高崖之上,不要说什么衣食,就算只是喝口水也要跋涉几个时辰。所以整个邺城的百姓都热衷赌石,期望能一夜暴富。而孟溪千里迢迢从凉州到安阳,就是想求阅工部营造法式,做出一部可以从崖底汲水的水车来。她认为只要造出水车,叫邺城能种出粮食来,就不会所有人都整天想着赌石。”
凤氏因无人做官,所以对官场中事便不怎关心,凤怀庸还是因为自家小弟将要嫁给李凤宁所以细细查过一遍,才听过一个邺城的名字。她当然不知道其中竟还有这么个故事,一时居然听住了。
“世有奇人,”她不由赞叹道,“心怀天下。”
无论此事最终成或不成,这个名叫孟溪的却是一心为善。
“孟溪可以想一想,试一试。”李凤宁声音微沉,仿佛添了些沉重的东西,“但是我却‘必须做到’。”她浅浅一笑,又在那沉重之上添了一抹自信,“怎么把水运到山上,什么东西才能在那里播种生长,做怎样的事才能让百姓衣食饱暖,这些是我在邺城百姓愿意改变之前就必须做到的事。”
生在帝王家,果然就非同一般。二十来岁的人能力压上头三个姐姐,李凤宁果然不同……
凤怀庸正听得满怀感叹,谁想李凤宁下一句话竟叫她愕然当场。
“所以,我要修编《赤月堪舆册》。”
什么?
《赤月堪舆册》?
大抵读过书的人都知道,那位翻手为云的殷大人想要编写《赤月堪舆册》。坊间传言说是耗费太过而搁置的,凤怀庸也是直到最近在李凤宁的书房瞧见,才知道原来竟是成书了的。
现在李凤宁说想修编,她刚才又说资助凤氏,难道……
凤怀庸不由激动起来。
“如今朝中世家为政,势力盘根错节。”李凤宁眸色微沉,“我不能以偏盖全,说世家都不是好人,但其中的确不少结党营私之徒。”她微顿,声音里透出一股冷意,“中书令乔海为了官声令名,拿贪墨的脏水朝我身上泼。但此事传到清容耳里时,却已经变成了是我跋扈骄狂。”
凤怀庸默然。
这个,就连她在豫州都听说了。
当时整个凤家都一片压抑,差点都要叫她家小弟和离了。
“于治世有利,就于百姓有益。”李凤宁对着凤怀庸咧嘴,笑得隐隐有点邪气,“只是做皇帝的太过通达,如坐针毡的只怕非常不少。所以我想,”李凤宁笑容中的邪肆褪去,慢慢温暖清澈起来,“把这件事交给清容来做。”她转头看向一直保持安静的凤未竟。
“……我?”显然也是第一回听说的凤未竟,与凤怀庸一样愕然,“谨安你……”他咬了下唇,声音里带着小心翼翼和不敢置信,“认真的?”
“我的夫君哪里该是困于后院的寻常男人?”李凤宁却只弯着唇,“为妻若能登临天下,夫君就该万世流芳。百年千年之后,世人提起你就想到我,提起我就说到你,不比生几个孩子出来强些?”
“唰”一下,微微瞠目的凤未竟一下子面红过耳,竟是半个字也说不出来。
凤未竟像不认识似的打量着面前这个不过二十出头的年轻人。
她能走到如今这个份上自然不会简单,只是凤怀庸没想到她这个弟妹竟如此心怀天下,几句话竟说得她也心向往之,不止意动简直恨不得立时三刻就开始着手修编。
“那,资助凤氏,又从何说起?”只是凤怀庸好歹痴长十几岁,再假咳一回,已经把情绪压了回去。
“外头人家听说男人都爱把妻家的东西朝自己娘家搬?”李凤宁笑眯眯地说,“至于大姐舍不舍得清容一个人扛偌大责任,也由不得我不是?”
这是顾及凤家的立场?
若真由她家小弟主理,凤氏在修书上出一份力,瞧着也与为官不太相关。
传闻这位乐意护着自己人,果然是不假。
罢罢罢。
“谨安的好意,”凤怀庸唇角含笑,“凤氏愧受了。”
第322章 登基成帝日
原来……
衮冕也不是很重嘛。
“……帝登朝——”仪官大声传令,“百——官——跪——迎——”
打从能走路起,新年大朝贺与太庙祭祖就有她的一席之地。那时候瞧着姨母脑袋上顶那么大个东西,就替她觉得累。
不过,冕旒的确十分惹厌。
前后一共二十四条彩线,每根彩线上串着五块象征五行四方的宝石,此物称为“冕旒”。就跟门帘似的东西自然只要稍有动静就会开始晃荡,互相撞击之后发出一片“不庄重”的脆响。前些日子礼部仪官耐着十分性子再再同她解释半天,接下来还是练习了几天才终于瞧见仪官点头。
李凤宁隔着冕旒朝前看去,只看见两个同她一样一步一挪的背影,而眼角余光扫向两边时,又只见一片跪伏在地上的身影。
就算只见过几面的人,李凤宁都能从背影里里认出好些来,何况是立于大朝之上的臣子?只是当这些人跪伏在地上,看起来就只剩下一个个圆滚滚的背脊时,李凤宁就算有再好的眼神也认不出谁是谁来。
这种难言的陌生顿时带来一种异样的感觉划过心底,虽然瞬间消失不见,快得她都来不及分辨。
再怎么一步一挪地,含元殿也有走完的时候。而当前头引路的太傅单平海,还有楚王李麟在仪官的指挥下止步、转身再低下头去的时候,李凤宁的面前就只剩下御座。
她不由自主地抬起脖子去仰视那个离她三层九阶远的座位。
从她记事开始,坐在那上面的人就一直得到她全心全意的敬慕。所以那个时候她所希冀的,无非就是“好好读书,乖乖的不惹事,让陛下更喜欢我”而已。及至御座上换成那人的长女之后,虽然崇敬淡了许多,喜爱和亲近却大有过之。只要是为了那个人的话,李凤宁心甘情愿地“不惜一切”。
但是转眼间,她们都不在了。
这世上与她最亲的两个人,教养她长大的两个人,都不在了。
“陛下!”有人小声唤她,显然是站得太久了。
有那么一小会的功夫,李凤宁没反应过来那声“陛下”是在称呼她。她转了眸子,在侍臣满面的焦急下才反应过来,然后轻轻一笑。
她举步,然后跨上台阶。
大姐姐临终时或许想到过今天,但对于母皇来说,她肯定是不愿意的。而在李凤宁百年归老时,或许她在阴间必须首先面对她的怒火。
那个时候,大姐姐是不是还会护着她呢?
李凤宁弯起唇角。
但是,她是不会悔的。
第一步之后,第二步就轻松了起来。
一级一级拾阶而上,走得轻松,也平稳。
不仅仅是为了能在父后膝下承欢,与殷家不远离,更重要的是,她有想做到的事。
如果她是帝王,她就不需要再容忍燕州的海匪,她就可以毫无顾虑地拔除凉州官场的蠹虫,她还可以尽情地谋划驲落防策。
李凤宁踏上最后一级,转身。
原本对着中间步道跪伏着的满殿臣子都已经起身,所有人面向御座垂首肃立。
“肃——”仪官又大声呼喊。
李凤宁朝那御座之上唯一的一把椅子坐下,又听那仪官喊道:“跪——”
然后,大殿中的所有人都再度跪伏下去。有年老者动作迟缓的,有年轻者干脆利落的,但是每个人都在听到那个“跪”字之后毫不犹豫地再度低下身去。离御座最近的几个紫色,之后是一片绯红。再然后,九扇大敞的殿门外,砖石地面上站立的青色的官袍们也被这股起伏浪潮吞没,一个个跪伏下去,渐渐地蔓延到她视线的尽头。
她坐在御座之上,触目所及之处,所有人都跪伏在她的脚下。
这些叱咤风云,这些翻云覆雨的人……
全部都跪伏在她的脚下。
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李凤宁心里不由得起了一丝骚动。
从今往后,泽被天下万民安康,还是血流漂杵饥荒遍野,全都只在她的一念之间。
从今往后……
赤月就在她的肩上了。
“拜——”仪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