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富贵皇华[封推]-第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美滋滋地喝着公主府的御酿,风铮环顾房中陈设,问唐锦堂:“附近可有人窥视?”
    唐锦堂幼年有奇遇,继承了一位古代剑客的衣钵,剑法超群且内功深厚。他摇头道:“没有。”又压低了嗓音问,“风叔叔,能确认不?”
    风铮一口闷下杯中酒,皱眉道:“她的五官倒是有几分主上的影子。不过仅凭容貌,还不能断定她就是小主人。咱们耐心点,十几年都过来了,还怕再等几个月么?”
    “那年我虽然还小,但我记性向来好,我也觉得她不像云稚姨。”唐锦堂慢腾腾地一一取下身上剑鞘,掏出一块产自晋国的天下最有名的晋绸手帕,动作轻柔地擦拭剑鞘。
    “老神医强撑着一口气费尽周折才找到咱们,想来不会在这么重要的事情上说谎。”风铮眼里忽然掠过一丝心悸微光,后怕道,“若她当真是小主人,那年咱们差点就犯下弑主的大罪!谁知道圣手居然会将小主人带进宫里!老爷子的行事还真是……太让人意外了!”他苦笑着连连摇头。L

☆、第六十章 不愿让她为难

江湖人只知风铮与唐锦堂是忘年莫逆之交,却根本不清楚他们的真正底细。若要论起来,这二人的身份之贵重根本不低于各国皇族。但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如今世人只知周楚二国盛势,谁还会记得一百多年前称霸天下、唯我独尊的那个老大帝国呢。
    说起往事,唐锦堂眼里黯淡,涩声道:“云稚阿姨待我有如亲子,我发过誓,若能找到当年那孩子,我必定要护她一生一世!风叔叔,她什么也不知道,您不要怪她成了公主。虽然她长得不怎么像云稚阿姨,可是额上那颗朱砂痣不会有错。我看,她十有*就是云稚阿姨的女儿!”
    风铮抬眼看向唐锦堂,正色道:“我还没醉到那个程度!那年她只不过是刚刚出生没多久的小婴儿,她能明白什么?”他笑起来,方才还醉熏熏的眼里闪烁着灼人亮光,“再说若论起她的身世,区区周国公主那是足足委屈了她!”
    唐锦堂擦剑的动作微微一滞,眉眼间便带了几分凛冽清傲之色。是啊,区区周国只不过拥有这么些区区领土。区区周国的区区公主,又怎么配得起她呢?!
    武令媺此时并不知道醉狐风铮和轮回剑唐锦堂对于她的人生来说意味着什么,她与颜无悔吹着晚风在湖畔漫步。两个人都有心事,默默走了好久的路都没有开腔。
    颜无悔悄悄看向武令媺,不知不觉出了神。在他印象中素来刚强无畏的十九,此时却很少见地紧紧蹙着眉尖,一抹显而易见的轻愁笼罩着她秀丽面容。此时的她才像是还不曾及笄的少女,而不是总让人忽略她年岁的早慧大周公主。
    思来想去。颜无悔认为武令媺担心的无外乎是皇帝,也颇为焦急地说:“义母告诉我,皇帝陛下的身体有别人接手了。十九,你还要劝劝陛下才好。不是我夸口,便是师兄们也不及我对陛下的身体更了解。”
    如今颜无悔也是有爵位在身的人了,即便只是个小小的男爵,到底从白身变成了贵族。禄郡王作戏作全套。请了皇帝的旨意。还赐了一座男爵府给他居住。
    虽然颜无悔还是如以前那样低调朴素,但到底要顾及朝廷的颜面,堂堂爵爷不能穿得太寒酸。据武令媺所知。兰真公主起码送了三马车时新衣料给他。
    多日不见,如今锦衣在身的颜无悔果然比以前增加许多贵气。只是他生性喜爱素淡的颜色,纵使衣料华贵些,气质还是一如既往的干净清和。
    痛恨兰真公主是一回事。与颜无悔的交情是另一回事。武令媺叹了口气,相当无奈地说:“我已经劝过父皇。但他老人家执意不听。好在圣手和你都留下详细的医案和药方,太医们至少可以参考一下。”
    这便是她发愁的原因。皇帝老爹的牛劲儿犯了,甭管她好话说尽,就是不肯再让颜无悔医治。其实她应该明白。皇帝陛下的疑心病一直都重得很。既然对兰真公主起了忌惮防范之心,他自然连带着也不待见与她有关的人。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你能告诉我么?”颜无悔一心一意要给武令媺解忧。看见她愁眉不展,他也觉得心里压着一块巨石。让他心烦意乱。
    武令媺沉默良久,在湖岸垂杨柳树下站住脚,远远眺望着月牙湖对面只见沉重黑影的阳明岭,低声问:“兰真皇姐……在郑家过得不好吗?听说她的日子很不痛快。”
    季良全转述的兰真公主对郑家的描述让武令媺也心悸,长期生活在那样阴沉沉的大家庭里,兰真公主的心理会扭曲似乎并不奇怪。当然,了解这些并不代表她就会原谅兰真。
    颜无悔却诧异地问:“谁说的?!”他随即发急,“十九,你不要听信外面的传言。我义母与安叹卿将军是清白的,义母与国公大人的感情很好很好。国公大人十分尊敬爱重义母,郑家不仅内宅是由义母全权管着,外面有许多事情,只要义母发话,国公大人十之*也都会听。”
    诶?怎么这话与兰真公主对皇帝陛下的哭诉大不一样?武令媺侧脸瞧着颜无悔,见他的急切发自内心,不禁微笑道:“你急什么?我又没说皇姐与安将军如何。不过,你怎么没有叫昌国公为义父?”
    月色下,她的眼睛明亮生辉,她微微仰起的小脸儿似乎都在发着光。颜无悔只觉得自己的心脏被狠狠揉了一把,耳根渐渐发烫,却舍不得移目。
    “义母不让我称呼国公大人为义父,说郑家规矩大,不愿用与郑家有关的名份来拘束了我。”他讷讷低语,“不过义母也曾经对我说过她未出阁前的事儿,那时她虽然因公主身份也要谨守许多规矩,但还是比嫁人以后要轻松许多。对了,她还对我提到过先太子呢。”
    武令媺立刻警惕起来,紧紧盯着颜无悔问:“她都对你说过先太子什么事儿?有没有让你加入玄鹤会?”
    颜无悔点头又摇头,说不清是遗憾还是庆幸:“义母曾经提过玄鹤会,也说让我成为会众,这样我的仕途会更好走。不过师父没答应,我就对义母说,等我考上了科举再谈。”
    他不好意思地笑笑:“义母一片好意,我是知道的。但师父将我养大,恩重如山,我不能不顾及他老人家的想法。我不知道师父为什么不同意,可我不会让他失望。不过我也怕义母伤心,所以只能拿话暂时安抚她。”
    武令媺仔细咂摸颜无悔的话里意思,发现圣手老爷子似乎与兰真公主不大对路。她想了想,试探着问:“老爷子与你义母的关系好像不怎么好?”
    颜无悔重重地叹了一口气,也发愁地皱起眉说:“是啊!我也不明白长辈们之间发生过什么事情。”他夹在当中很无奈很头痛,尤其是两位长辈意见相左的时候。
    就说嘛!圣手年近百龄,吃过的盐只怕比某些人吃过的米都还多,他老人家怎么看不出兰真公主的面善心恶?!
    武令媺在心里冷笑,想了又想,实在不忍心以后颜无悔被兰真公主卖了还帮她说好话替她数钱,尽量委婉地说:“我觉得吧,圣手对世情通达洞彻,他不愿意你加入玄鹤会必然有他的道理。你听老爷子的话绝对没错!”
    “玄鹤会如何,我不算清楚。但有一点,父皇恐怕不愿意玄鹤会坐大。”武令媺折下一枝柳枝在手里把玩,提醒颜无悔,“你别看淳和被封了公主,却只有一道旨意,连册封仪式也没有。”郑家不被皇帝陛下所喜,你听懂了没有?
    颜无悔思索良久,终于想通了藏在武令媺话里的意思。他满脸震惊之色,不敢置信地问:“皇上不让我继续治病,是因为义母?义母惹怒了皇上?难怪我听说澜妹被封为公主,特意去恭贺,却见她神色恹恹的,似乎不大高兴。”
    很好,还不算半点政治敏感度也没有。武令媺还知道,淳和公主之所以不高兴,主要原因还在于这个公主封号也许意味着以后要被和亲。
    “皇家的事儿你不要掺合。”武令媺对颜无悔颇为照顾,不愿他卷进郑家诸事之中,直截了当说,“你只是小小的男爵,风浪稍微大那么一点点就会死得很难看。所以无悔,听我一句话,离玄鹤会远远的。”离那个糟心的义母也远远的。
    “可我不能不管义母。”颜无悔愣怔片刻,脚尖蹭着铺路的细石子儿,语气格外沉重,“我是无父无母的孤儿,义母便是我半个母亲。她待我掏心挖肺的好,我不能在她有难时弃她不顾。”
    好吧,如果颜无悔能果断割断与兰真公主的关系,他也就不是自己愿意交为朋友的那个人了。武令媺很清楚这一点,对此她无话可说。若是小十二触怒了皇帝,难道她就能为了讨皇帝的欢心抛弃小十二?!
    “我言尽于此,反正你好自为之。我必须要提醒你,没有金钢钻,就别揽瓷器活。你还要考虑清楚,若是冒然然去做了什么,后果会不会比现在什么也不做更糟糕!”武令媺狠下心,还是决定刺激一下颜无悔,“你想为皇姐出力的心是好的,但是也要看看你有没有这个能力。父皇生气的原因,我不便告诉你,可我对她的某些行事也是相当看不惯的。”
    请十九帮忙为义母说情的想法只在颜无悔脑子里闪了闪便被他抹掉,他不愿让她为难。且他相信,以十九的为人,若是她能够相帮并且值得她出手的事儿,她不会坐视不理。兰真公主是他的义母,但也是十九的皇姐。
    二人并没有徜徉太久,随侍的大宫女掐着时间提醒武令媺该休息了,她第二日还要上早朝。道别分手时,武令媺最后对颜无悔说:“不管以后兰真皇姐还有郑家会怎么样,我都会保下你。父皇也念着你医治的功劳,不会见责于你。另外,你若当我是朋友,今日我与你的话就不要对第三人讲!”
    兰真公主如果当真揭露武赟嗣金鳞吉兆不是自然祥瑞之事,武令媺敢肯定,被戳中了逆鳞的皇帝陛下绝对会大怒且特怒。郑家会受多大的连累,还真说不清楚。L

☆、第六十一章 七辅臣

今日的早朝可真热闹,属国国主和就蕃的亲王们都应旨前来上朝。别人也就罢了,武令媺只瞧着三个人稀奇。
    第一位乃是南越国国主,向皇帝陛下上表言必称“儿臣”的这位。武令媺原先觉得吧,能够对宗主国谄媚成这样儿,其人必定不怎么样。哪怕她与南越国国主的敏妃书面来往交好,但也改不了这个先入为主的坏印象。
    然而出乎她意料,南越国主沈定峰是一位气宇轩昂的伟丈夫,和卑躬屈膝半边点也不沾。此人武力值相当高,据说至少是全盛时期禄郡王那个级别的。难怪南越国弹丸之地,却硬是在周边强邻环伺中好生生地过着安乐日子。虽说当中不无大周庇护的原因,但国主强势也是重要因素。
    此外,武令媺还从怀睦老亲王那里得知,当年沈定峰在大周“游学”时与先孝仁太子交从甚密。先太子年轻时喜欢微服巡访,沈定峰时常伴驾而行,在玄鹤骑中与安叹卿还有“双璧”之称。
    怀睦老亲王言道,若是先孝仁太子没有薨逝,沈定峰不会回南越国继承王位。他必定要留在大周为先太子效力,博一个宗主国的大贵族爵位,可比他那劳什子国主要强多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沈定峰是唯一得到病重中皇帝陛下接见的属国国主。看来,沈定峰对皇帝陛下自称“儿臣”并非大拍宗主国马屁。此人与安叹卿一样,因为与孝仁太子的亲密关系而格外得皇帝陛下看重。
    让武令媺好奇的第二位和第三位都是大周亲王,并且还是她的亲伯父和亲叔叔。先帝子嗣繁多,可是能活到现在的皇子也就只有礼亲王和恭亲王这么硕果仅存的两位。他们都在封地就蕃,无诏不得擅离封地。
    武令媺偶尔会吐槽。比起身为堂兄弟的肃亲王和襄郡王,她家父皇陛下对亲兄弟可就要薄待多了。以前每年的万寿节和重大节日,礼亲王和恭亲王都只能派人送来贺礼。这次皇帝陛下不知怎么想的,下旨让这两位亲王都带着家小进京,武令媺才得已看见自己的伯父和叔叔。
    在等待乾宁殿开启的时间里,怀睦老亲王瞧着武令媺对两位亲王颇感兴趣,悄悄与她咬耳朵。其实皇帝陛下并不是对所有的亲兄弟都不咋的。十几年前被满门抄斩的英亲王。曾经是皇帝陛下最喜欢最信任的幼弟。虽然痛下决心杀了他,但皇帝陛下难过了许久,每每提起这个幼弟就要红眼睛。
    英亲王是先帝诸子当中最年幼的儿子。从小就与皇帝陛下亲厚,他只比孝仁太子年长两岁。说句不论辈分的话,皇帝陛下把英亲王当儿子来养,而英亲王与孝仁太子才更像是亲兄弟。
    武令媺只敢在心里腹诽。都被满门抄斩了,还说是最喜欢最信任的兄弟?不过。在夺嫡和巩固皇权阶段不论,在皇帝老爹将帝位坐稳以后,她还当真没有听说过有哪位犯了事儿的皇室亲贵被抄家杀头的,陛下对亲族们其实还算优容。
    那么这位英亲王必定是犯了皇帝陛下绝对不能容忍的大罪。才招致的满门杀身之祸。武令媺本来想详细打听打听,但上朝的时间已到,而怀睦老亲王对英亲王之事又有点讳莫如深的味道。她只好按下疑惑。
    话说如今武令媺已经能够面不改色心不跳地高高坐在六重玉阶龙座之上俯视监国皇子和众臣。哪怕今天上早朝的人数多了不少,她也能做到视人头如大白菜。
    不过呢。武令媺该受的弹劾也同样少不了。这回御史发难的原因在于《太宁日报》的创刊号,因为刊载了若干太学生议论时事的文章,御史给她和徐府老国丈扣上了纵容白身太学生妄议朝政的大帽子。
    所以说大周朝的御史们还真是没有不敢弹劾的人。武令媺倒是可以把弹劾当成耳旁风,徐老国丈虽然也是国戚,但还是国子监祭酒,又是《太宁日报》的合伙人之一,却不能不要把这项弹劾当大事。
    博国公徐兆中老国丈慢条斯理一二三四将缘由道来,最后抛出一句话,创刊号是为了皇帝陛下万寿节之礼特意发行的,皇帝陛下甚为喜欢,还夸赞那几名太学生的政论有见地。
    朝堂之上便哑了火。武令媺冷眼瞧着,虽说徐府并不掌重权,只是身份清贵,但朝臣们办事倒也不敢太过份。除了当殿弹劾的御史,其余文官就没有再多嘴多舌的。武将更不用说了,这种太学生的清谈之事他们根本就不关心。
    本来这事儿小风小浪就含糊过去了,没想到蓦然有人冷笑说:“从前先太子在时,不要说太学生清谈国事,东宫可是时常请了布衣名士围坐论道的。这么区区一点小事也值得大动干戈在乾宁殿弹劾?真是让人感叹良多!”
    武令媺定睛瞧去,在殿中有座位的那伙特权阶级大人物当中,正面带不屑笑容大加嘲讽的人正是南越国主沈定峰。
    他身板笔直地坐在锦墩上,盯着斜对面一名紫袍高级文官,冷笑说:“谢孚,你当年也是东宫属官,最喜辩论,可是没少与人争得面红脖子粗。如今你身列高位,却是忘了当年之事?此报只是孝顺皇上之举,怎能拿来说三道四?”
    武令媺的目光嗖地落在御史台都察御史的谢孚身上,她觉着这两位前东宫属官貌似不怎么合拍。沈定峰的这些话可不是开玩笑,那是真的不满。
    看来,玄鹤会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哪。武令媺便暗自冷笑,脸上不动声色,实则心里相当希望这俩货当殿掐起来,早点把朝会混完拉倒。她现在看见和玄鹤会有关的人就烦。
    不过谢孚却没能如武令媺的心愿,他只是冷淡地看了沈定峰两眼,紧紧闭住嘴就是不接茬。沈定峰一个巴掌拍不响,只能悻悻然住了嘴。
    这么一段小小波折过去,接下来又有朝臣汇报政务。武令媺歪在龙座里,看似眼睛半闭着,其实相当用心地听着大臣们的讨论。不管在鸿博书院还是文武二宁殿听讲,还是直接面对国务让她所学良多。
    朝会开到一大半,忽然有内监进来向监国皇子禀报,说是御前宣旨大太监冯良兴带了皇帝陛下的旨意,马上就到。
    众臣列队相迎皇帝圣旨,武令媺也从龙座跳下地,随大流跪接旨意。但是冯良兴走上玉阶路过她时,特意停下来请她平身接旨。
    好吧,父皇陛下的宠爱无处不在。武令媺也不矫情,便起身站着接旨。冯良兴朗声诵读圣旨,而后没有多停留半秒钟又急匆匆离开。
    皇帝陛下就爱玩突然袭击,上回宣布宗亲当中的辅臣人选就挺让人意外。他这次将四位大臣辅臣人选公之于众,事先也没有任何人得到消息,包括武令媺在内。
    兵部尚书的告老请辞被批准,由金甲军大将军谢骏调任。接掌了金甲军的安叹卿便是第一位宣布的武将辅臣。他本来就有柱国将军的勋爵,皇帝陛下又赐他为伯爵,封号为“威”。第二位武将辅臣则是镇北军大都督、世袭罔替武国公罗元庆。
    第一位文官辅臣为时任云州刺史的裴世纬,这位可是掌握大周一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