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皇书II-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烬言,你带梓元回去吧。”

第四十章

帝都,上书房。
“结果如何?”嘉宁帝立在窗前,负于身后的手缓缓摩挲着大拇指上的白玉扳指,声音冷沉。
他身后,赵福垂着头,回得有些小心,“陛下,龙老传来密信,上虎啸山的俞老等三人都没有下山,日前送往邺城的补给已经到达,密探言是靖安侯君亲自送粮入城。”
摩挲扳指的手顿住,嘉宁帝眼底寒芒闪过,长叹一声:“三位准宗师都难取其命,到底是帝盛天亲手教出来的……”
“陛下,那接下来的计划……”赵福小声问询。
嘉宁帝摆手,淡淡道:“继续进行,帝梓元身边的高手不少,朕原就没指着那三人能取帝梓元的性命,虎啸山是帝梓元送粮的必经之地,唐石命她送粮的事将来肯定瞒不住有心人,她若真在虎啸山上死于北秦杀手和大靖准宗师之手……三军阵前诛杀统帅,你说将来天下人会如何言朕?”
赵福心底一惊,陛下竟早就做好了此次诛杀靖安侯君会失败的准备。
“太子如今在何处?”嘉宁帝话锋一转,问道了韩烨的行踪。
“龙老刚传回的消息,殿下如今在宋瑜戍守的山南城练兵,他说前次相见,殿下有言会夺回军献城。”
嘉宁帝颔首,“元朗战死在军献城,以太子的心性,他想亲自夺回来倒也是常理。”
“赵福,下去吧,这些准宗师入西北前朕就已交代过他们该如何做,诛杀帝梓元之事你不用再过问了。帝梓元……”
嘉宁帝望向窗外漠北的方向,凌冽的杀伐之气充斥在眼底,“帝梓元不可能从西北活着回来。”
北秦王宫。
将近半月修养,莫天功力恢复得七七八八。此时,他立在英武殿外的石阶上,和嘉宁帝一样望着漠北的方向沉思。
“陛下。”吴赢正在寻莫天,匆匆走上石阶立在他身后。
“阿清怎么样了?”
“连将军昨日夜里醒了一次,又昏睡过去了。国师说连将军伤势过重,怕是之后的几个月都是这副样子,但没有性命之忧了。”
莫天舒了口气,紧皱的眉头舒坦了些才沉声问:“虎啸山上结果如何?”
吴赢要禀的正是此事,他声音低了低,“陛下,派往虎啸山的人一个都没能回来,大靖的靖安侯亲自把军粮运到了邺城,咱们的死士失手了。”
意料中的帝王之怒没有出现,吴赢甚至奇怪地从莫天的神情中感觉到了一丝如释重负。
吴赢不作他想,从袖中掏出一道折子拱手呈上,“陛下,德王爷在殿外等陛下传诏。”
莫天眉头一挑,“他此时进宫干什么?”说着接过吴赢手中的奏折。他随手翻开,眼底冷沉之意更甚。
“陛下?”
“他想让努昊领兵五万增援云景城。”
努昊是德王内侄,也算北秦的一员猛将。德王觊觎北秦王位多年,一直不肯把手下精兵尽数交由莫天调遣,这五万人马,算是他的老本儿。
吴赢一愣,“陛下,德王爷是想……?”
“邺城只有五万残兵,鲜于焕现率七万大军驻扎在云景城,努昊若再增援五万,邺城必破。夺取邺城、诛杀靖安侯的军功,他必定不会轻易错过。”
这一年帝梓元在西北战场上连破数城,斩杀了无数北秦将领,让北秦子民闻风丧胆。北秦人崇尚武力,若谁能诛杀帝梓元,这份军功必定让其在北秦国内声望大涨。
尽管他猜到德王的用心,可却无法拒绝。有帝梓元在邺城,即便鲜于焕统御七万强兵,胜负也是未知之数,德王的五万人马却能扭转战局。
三国掌权者都知道这场战争已经接近尾声,既然谁都无法吞灭谁,那在将来的谈判里谁掌控得更多,谁就能拿到更多的主动权。
这场战争莫天绸缪数年,几乎耗北秦所有,作为一国之主,他没有第二个选择。
只是,邺城破也意味着帝梓元……
莫天垂眼朝英武殿外石阶下候着的德王看去,负于身后的手缓缓握紧。
“吴赢,传德王进殿。”
“是,陛下。”
吴赢转身就走,却被莫天唤住。他回过头,看见莫天立在初阳下,颀长的身姿沐着鎏金的光霞。他几乎看不清莫天脸上的表情,却听到年轻的帝王轻轻一叹又无可奈何的声音。
“告诉鲜于焕,帝梓元朕还有用,邺城之战若是时机允许,生擒帝梓元回王城。”
战场擒主帅何等为难,更何况又是靖安侯君那般刚烈的性子和手段!吴赢神情讶异,却也不敢违逆莫天的旨意,低声应是后退了下去。
莫天眺望西北,终不再言。
异族异国,结局早已注定。他和帝梓元,或许不如从来不见。
一日后,努昊率五万铁骑从德王领地出发,浩浩荡荡朝邺城而去。
半月后,邺城。
苑书望着云景城外攒动的北秦狼旗眉头紧皱。三日前,北秦援军抵达,鲜于焕从三日一次的出城练兵换为每日一次。天气渐暖,邺城城头的厚冰已有雪化迹象,鲜于焕迟迟没有发兵攻城,等的也是冰雪融化。
苑书转身下了城头直奔城主府内韩烨的书房。
苑书走进书房的时候,韩烨正立在沙盘前。
苑书在帝梓元身边时没大没小,在韩烨面前却矜持沉稳得很。她清了清嗓子,先朝韩烨行了个礼才沉声开口:“殿下,努昊领了五万援军过来,臣猜最多不过三日鲜于焕就会攻城,待冰墙融化,邺城将无险可守。邺城内还有三万百姓,臣恳请殿下马上带着百姓离城,并向青南城求援。”
苑书久战沙场,从不做以卵击石的无谓牺牲。鲜于焕只有七万兵力时她尚能一战,可如今十二万大军,邺城必破。
青南城里还有帝梓元一手操练的八万帝家军。如今帝梓元昏迷,也只有韩烨能以兵符调遣这八万大军。
韩烨抬头朝苑书看去,“你让孤带着百姓走,那你呢?”
苑书眼底的坚毅一览无余:“臣会死守邺城,等殿下带着援军回来。”
韩烨一怔,眼底一抹感伤极快划过,他缓缓开口,沉声道:“一个安宁就够了。”
“殿下!”苑书眼底露出急色。
“苑书,不必再言,孤不会离开邺城。况且半个月前温朔离城时孤让他带走了兵符,如今青南城的八万大军已经随温朔去了山南城。”韩烨朝苑书摆手,面上恢复了冷静,转身朝沙盘看去。
苑书神情讶异,“殿下,臣还以为您会亲自……”
“军献城才是我大靖第一铁关,当初若不是秦景偷开城门,盗走布兵图,军献城绝不会失守。只要重新夺回军献城,北秦短时间内再难叩关,可保我大靖子民十年无忧。”
韩烨望向沙盘上大靖的疆土,“苑书,谁夺回军献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替那五万被坑杀的百姓拿回故土,给施家和无辜惨死的大靖子民一个交代。如今连澜清生死不明,新任将领远没有连澜清善战,是我们夺回军献城的最好时机。两日之后,归西会在潼关出兵和温朔的十五万大军汇合,兵发军献城。”
“殿下,那我们邺城?”
一旦军献城的烽火点燃,鲜于焕必会同时燃起邺城的战火,那岂不是连最后三日时间都没有。后无援兵,面对北秦大军的疯狂攻势,别说夺回云景,保住邺城都很艰难。韩烨如此做岂不是根本没给邺城留下退路?若是如此,即便夺回军献城,邺城这条攻入中原的极北之路一样会被北秦撕开口子。
苑书安静地等韩烨回答,若不是有其他方法,韩烨不会做出这样的安排。
“苑书,如今云景城内是否还有大靖子民?”
果不其然,韩烨问出了苑书根本没想到的问题。她摇头,“殿下,云景城是最早被北秦占领的城池,除了当初死于战乱的百姓,所有大靖子民都被北秦蛮夷驱逐出城,如今的云景城只剩下北秦大军。”
“如此便好。苑书,你可听过云景城的传言。”韩烨突然开口。
苑书面上露出一抹疑惑,忽然想起当年在安乐寨时帝梓元时常为她和苑琴说的野史,道:“臣听说二十几年前咱们大靖建国时北秦王曾遣使来贺,宴席上北秦使者酒后大放厥词,言北秦兵强马壮,总有一日将马踏边关,取走我们大靖军献和云景两城。”
“你可知先皇当时是如何回他的?”
苑书点头,“臣知道,先皇命人将那北秦使者绑了起来,并修了一封国书给北秦王。”
“大靖军献,永不可破,若破,大靖必取之。大靖云景,永不可夺,若夺,大靖必毁之。凡朕有生之年,大靖国土,若失一寸,十年之内,大靖塞外诸国,永不复存。”
若犯我大靖一寸国土,必以国来还!
当年韩子安立国,一封国书昭告云夏,自此边疆安稳数年,他有生之年,北秦和东骞未敢再兴战火。
如今,韩烨立在漠北边疆战场,以大靖储君的身份重新燃起了韩子安二十几年前的这道响彻云夏的护国国书。

第四十一章

凡夺云景,大靖必毁之。
一座无坚不摧的边塞城池,被他国所夺后,如何能轻易摧毁?
“殿下,如今云景城有北秦十二万大军,非普通人力可抗。”世上能以一己之力摧毁一城的只有传说中的大宗师,但大宗师早已超脱世俗,无法插手俗世中事。
“韩家兴起于北地,云景城自古是韩家领地,乃韩氏先祖一百五十年前所建。云景城下沃野千里,韩家先祖却依托地势险峻的云景山山体建造了云景城。你可知为何?”
苑书眉毛一挑,摇头。云景城建造数百年,从来无人关注它到底是如何建成。
“云景城城下曾是西北之地上最大的河床,韩家先祖花费数十年之工填平河床,在河底支起十二根鼎城石柱,开凿山体才建城了如今的云景城。”
河床?十二根鼎城石柱?太子是想……苑书神情猛地一变,朝韩烨看去。
“只有韩家代代相传的嫡系才知道云景城那十二根鼎城石柱埋藏的位置。如果云景山山体和那十二根鼎城石柱同时断裂……”
“殿下!”苑书神情一变,失声开口。
韩烨颔首,目光冷沉,“鲜于焕想三日内攻城,孤便让他北秦大军走不出云景城一步。军献城属于大靖,云景城也是,孤就算毁了这座百年城池,也绝不交到北秦人手里。”
云景城失去基石,整座城池将会毁于一旦,彻底坍塌。难怪太祖会说天下谁人敢夺云景,大靖必毁之,原来竟是如此!
城内十二万北秦大军……苑书长吐一口气,神色复杂无比,却没有反对韩烨的决定。这场战争下大靖无辜惨死的百姓和战亡沙场的将士又何尝没有十万之众?若让北秦夺下邺城,大靖百姓一样会死于北秦人的屠刀之下。
战争造成的杀戮,从来没有对错。
“殿下,那十二根鼎城石柱都分布在何处?若臣猜得不错,应至少有半数是在城内吧。”苑书心性果敢,明白韩烨的打算后便开始为他分析云景城的现状。
韩烨点头,“十二根鼎城石柱中有八根以星罗状分布在四面城墙之下,剩余四根在城中心。”
“城中心?可是在城主府?”城主府守卫森严,就算暗探混进城,也难以接近。
“不是,韩家先祖怕万一有一日云景有毁城之祸,那四根鼎城石柱的上面修建的并非是城主府,而是宗祠。”
宗祠位于城主府往西五百米处,平日里只用于祭祀。过往百年宗祠虽受百姓尊崇,却守卫松散,如今云景城落入北秦之手,更无人守卫此处。
“殿下,臣马上去安排潜进城的探子……”
“不用了,朝廷安插在北秦军营的死士并不少。一个月前孤就下令让潜伏在云景城的死士在祠堂和城墙内埋满了火药,三日后军献城烽火燃起之时,就是我们毁城之日。”
一个月前?苑书神情愕然,那时虎啸山之难还未发生,小姐没有受伤昏迷,原本戍守在邺城的应该是小姐,太子怎么会颁下这道命令?难道太子会提早知道自己会独守邺城?这怎么可能?
苑书压下心底的疑惑,总觉得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却又一时半会想不起来。
“殿下,云景城被毁虽会重创北秦大军,但北秦兵个个骁勇善战,武力不低,臣认为至少有半数能逃出城去。有鲜于焕在,剩下的北秦军仍有一战之力。”
韩烨颔首,欣慰于苑书没有把整场战争的胜负全压在毁灭云景城上。
“剩下的战场,孤陪你一起守。没有夺回云景城的后顾之忧,孤相信你不只可以守住邺城,还能重创鲜于焕,让他再不敢犯我大靖疆土分毫。”
“是,殿下!”苑书守家卫国的豪情瞬间被韩烨点燃,她狠狠朝韩烨点头,朗声回:“臣必不负殿下所望,臣这就去步兵操练,等两日后的决战。”
她说完转身朝书房外走去,跨、过门槛时突然想起一事,回转头看向韩烨,“殿下……”
韩烨抬头朝她看去。
“近来小姐戍守邺城的消息传遍了西北,可是殿下有意为之?”苑书觉得奇怪,就算小姐重伤昏迷的消息必须保密,也无需说她戍守在邺城,如今就连邺城的将士也以为每日在书房里颁下军令的是靖安侯君。
“决战之前孤的身份不宜暴露。至于原因,苑书,孤有必须这么做的理由。凡城中有人问及此事,你只需告诉他们留在城主府的是靖安侯君。”
“是,殿下。”韩烨不愿言明,苑书也不宜再问下去,转身退了出去。
书房内,韩烨望着沙盘上的云景山兀自出神,久久未言。
与此同时,山南城,城郊军营。
温朔刚操练完将士,顶着满头大汗一脚跨、进营帐便看见了沉着脸立在帐中的宋瑜。
温朔连忙行礼,“见过宋将军。”
宋瑜摆摆手,并不在意这些虚礼,只问:“温朔,我问你,殿下去哪了?”
温朔取下盔甲的手一顿,笑了笑,道:“末将不是给将军带了殿下的密信,这几日殿下正在临近几城巡视。”
“半月前你也是如此告诉我,我三日前遣人去各城打探,并无一城将领在半月内见过殿下到访。”宋瑜沉眼看向温朔,“温朔,殿下和你一起离城,如今只有青南城八万大军随你而归。殿下究竟去了哪里?”
见温朔不答,宋瑜上前一步,厉声喝问:“温朔,太子殿下贵为储君,又是三军统帅,他的安危兹事体大,若他出事,我们如何向陛下交代?”
如今满西北都在传韩烨戍守山南欲亲自掌旗夺回军献城,宋瑜作为山南城守将,半月来根本连太子的影子都没见过,自然坐不住。
帝梓元昏迷的消息不能为人所知,太子留在邺城也是为了隐瞒此事。见宋瑜怒发冲冠,温朔知道今日不给他一个交代必定糊弄不过去。他从大帐案桌后拿出一方墨盒,递到宋瑜面前。
“宋将军,殿下临走时吩咐,无论将军有何疑问,将来他会为将军解惑,现今将军只需见此符听令。”
宋瑜打开墨盒,白玉雕纂的三军虎符置于其中,他端着墨盒的手一抖就要跪下行礼,却被温朔稳稳抬住。
“将军不必如此,不过一些虚礼。”
主帅不在,掌有虎符者有暂代统帅调遣三军的权力。宋瑜看了看自己的小副将,把虎符递还给他,着实有些尴尬。
温朔接过虎符收好,从怀里拿出一封信递给宋瑜,“将军,这是殿下的密信,殿下吩咐我在合适的时候交给将军。”
宋瑜急忙接过展开,阅完信,他神情一重,“温朔,殿下说三日后就是攻城之期?”
温朔点头,“三日后,总守潼关的归西会出兵北上,和我大军合拢进攻军献城。有唐石将军戍守尧水,可保后方无忧。”
如今大靖在北秦手中的城池只有军献和云景两城,太子集全力进攻军献,难道是要放弃云景?
“努昊领了五万骑兵增援鲜于焕,我们若用所有兵力进攻军献,那邺城……”戍守邺城的是靖安侯君,皇室和帝家渊源纠葛颇深,嘉宁帝对靖安侯君帝梓元一直态度不明,是以宋瑜这话也问得颇为迂回。
果不其然,宋瑜瞧见温朔眉头一皱。
“将军不用担心,邺城有靖安侯君在,出不了事。”
见温朔不愿多言,宋瑜也是个聪明人,只问:“那殿下何时回来,三日后的攻城战……”
满西北皆知,自施元朗亡于军献城后,太子对亲手夺回军献便有着常人难以撼动的执着。
“将军不必担心,殿下有言,三日后统御三军进攻军献的统帅必定归来。”
宋瑜得到了温朔的保证,满意地走出营帐回城布兵。
大帐内温朔面上的神色却不如面对宋瑜时的淡定自如。他望向帐中沙盘上邺城的方向,心底的疑惑和担忧一日比一日更甚。
殿下每一道旨意都剑指军献城,却唯独没有派兵支援邺城的打算。如今邺城不过五万残兵,如何抵挡鲜于焕十二万虎狼之师?
就连温朔也不知道,在太子戍守邺城、帝梓元昏迷不醒下,谁会是那个三日后统御三军夺回军献城的统帅。
青南城。
城主府内,长青送走了问诊的大夫,在书房外走来走去愁眉不展。他素来心性坚定,若不是发生的事太多,也不至于如此焦急。
邺城被鲜于焕十二万大军包围,温朔拿着太子的虎符带走了帝家八万大军却没有支援邺城,反而直奔山南。对长青而言保住有苑书戍守的邺城绝对比夺回军献城更重要,可帝梓元自邺城回来后一直昏睡,他只是帝梓元的侍卫,根本无法左右大局。
说来也奇怪,请来的大夫都言帝梓元伤情已好转,就算不能运功,也不至于一直昏睡不醒。
回廊上,吉利端着药盅走过来。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