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夫君他是科举大佬-第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师说的不错,高尚书做出此等决策,户部也有许多人不满去,可他毕竟是一把手,下面的左侍郎没有反驳,更加轮不到学生来说什么。” 顾驰叹口气,“高尚书说陛下把这件事交给户部,他理应全权负责,我们其他人毋须插手。”
  温元之轻笑一声,“他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你初入户部,根基不稳,若是听劝的上峰,倒是可以提一提建议。可若是遇上像高大人这种人,你提出建议,他不但不会领情,还会把你记恨上,不要贸然出头,在一旁看着就是,他肯定在陛下面前讨不了好。”
  温元之猜的不错,文正帝看着面前的高尚书,还有那一堆的欠条,简直要气笑了。
  “高大人这是打发叫花子呢!朕把任务交给你,可你又是怎么办事的?” 文正帝面色紧绷,冷峻的语气回响在安静的大殿内,眼眸似冬日的寒夜一样冰凉,透露出化不掉的凉意和怒气。
  高尚书赶忙佝偻着身子,一副实在束手无策的样子,“还请陛下。体恤,这本就是前朝的欠银,当时借银子的官员,有些已经致仕不知在何处,还有些已驾鹤西去,坟头的草有好几尺高。老臣低三下四的问他们要银子,可实在束手无策啊!每家每户都是拖家带口的,日子过得都不容易,当时借银的时候手里紧张,如今也没有多余的闲钱。老臣无奈才想出此法子,先让他们还一部分银子,剩余的慢慢还银。”
  文正帝冷笑一声,“高卿年纪大了,脑子不好使,以为朕也是好糊弄的?前朝时朕虽年纪小,可也已明晓事理,当时借银的官员有几家是真穷的揭不开锅?他们怕不是比龙子凤孙还要富贵!拿着国库的银子,去风月之地挥毫千金,听小曲养歌姬更不在少数,如今倒是一个个哭穷。一个两个的借了几十万两银子,可如今还了几千两就想打发朕。”
  文正帝拿起高尚书呈奏的奏折摔在案桌上,因太过愤怒手背上青筋浮现,“你真的将朕放在眼里了吗?”
  高尚书身子一哆嗦,“还请陛下。体恤!欠银的官员人多势众,老臣实在无能无力,豁出去这张老脸,那些人也不买账!老臣为官多年,所作所为陛下都看在眼里,不敢有丝毫懈怠,如今事情不如陛下所想,是老臣无能!”
  “你是挺无能的。”文正帝冷哼道,丝毫不给他面子,这群老臣倚老卖老,还想拿捏他堂堂天子,以为在他面前哭哭穷、说几句软话,将责任全推到别人身上,就能瞒过他这个皇帝,算盘的挺好,可惜文正帝不买账。
  高尚书说了这么多,不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弃大周朝的利益于不顾,朝廷养着这样的臣子,实在是令人寒心。
  “有句俗语说的好,‘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国库里的银子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不是用来满足某些臣子的私欲。诚然有些官员已致仕,或是已不在人世,可子孙后代犹在,想必其儿孙也担任或大或小的官职,总有能力还银。再不济,拿出房子、庄子、金银珠宝抵债也可以。只要有心还钱,多的是方法。你是朝廷官员,食君之禄,忠君之事,难不成还要朕教你如何办事?”
  文正帝面无表情,踱步到高尚书面前,“朕记得你也欠了十万两白银,高卿口口声声说管不着别人还钱,那总能管着自己吧!作为户部的上峰,理应要带个好头,你什么时候将这十万两白银补上了,什么时间继续回到户部上值。不然的话。。。”文正帝冷哼一声,“高卿年事已高,也是时候在家含饴弄孙、颐享天年。”
  高尚书身子一僵,他再有两三年即将致仕,若是这个时候退下去,那可就什么都没有了,致仕后的赏赐、荣耀都没有了,功亏一篑。
  这银子,无论如何,都要拿出来,不然在皇帝面前讨不了好。
  究竟是得罪天子,还是得罪官场上的人脉往来,高尚书已无从选择。
  这道理他都懂,可十万两白银不是小数,让他当出头鸟,这无异于割他的血肉,高尚书宦海浸淫多年,亲人不可靠,夫妻如同林鸟,儿孙有时也会撕破脸,唯独银子不会背叛他,若真是将十万两白银拿出来,他们高家势必要大伤元气。
  思来想去,高尚书拿不定主意,一时未吭声。
  看着高尚书这幅样子,文正帝越发生气,他话说到这个份上了,一个老臣竟然还拿不定主意,当官当久了,他们似乎已经忘记,大周朝的皇帝不是这些老臣,而是他这个天子。
  “ 朕也不勉强,高卿什么时候想清楚了,什么时候继续回到户部。这一段时间,高卿好好在家歇息,户部的事情、还有还银这件事,不需要你操心,交给下面的人办理即可。”文正帝看也不看他一眼,“来人,将高大人送出去。”
  文正帝依靠在龙椅上,食指点着眉心沉思,还银这件事,要找一个身后与各方利益都无牵扯的臣子,手段强硬有魄力,还不怕事。
  既然此事交给户部办理,户部尚书是指望不上了,户部左侍郎的父亲,也欠了不少银子未还,更加指望不上,唯一可靠的,便是户部右侍郎顾驰。
  文正帝叹口气,朝中官员众多,可关键时刻派上用场的,寥寥无几,前有温元之,今有顾驰,也多亏他们一对师徒,给自己解了不少忧愁。
  “来人,将顾驰召来。” 文正帝闭目养神,对身边伺候的严公公道。
  顾驰很快赶来,文正帝召他为何事,他心里有几分思量。当今天子心怀天下,励精图治,不是如前朝皇帝一样好糊弄,哪位臣子若是不把陛下放在眼里,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朕也知道还银的事情棘手,可有什么需要朕下命令的,朕一定会支持,但高尚书此等行径,委实令朕失望。” 文正帝叹口气,“朕如今遇上什么事情,总爱找你商量,若是所有的臣子都与你一样,朕也不用这么发愁了。”
  顾驰挂着笑,“微臣不过是尽了臣子的本分,朝廷给微臣俸禄,陛下赏赐微臣金银、房子、荣耀和升职,微臣享受了这么多东西,理应做出点东西,方才不辜负陛下的看重和天下百姓。不管是老一辈的臣子,如老师,亦或是新踏入官场的进士,也有许多值得尊敬的臣子。能在陛下此等明君面前办事,得明君赏识,是微臣们的荣幸。”
  文正帝眉头舒展,面上露出笑容,“你这是故意说好听的话让朕开心呢!”
  谁都喜欢听好听的话,皇帝也不例外,被顾驰这么一通话夸赞后,文正帝身心舒畅,心中郁结的那股气也没有了。
  “爱卿可以什么好建议?”文正帝看着顾驰。
  顾驰开口:“臣以为,还银这件事势在必行,臣看过户部统计的名册,所欠的银两加起来有六百万两左右,占每年国库总数的两成左右。国计民生,处处需要不少银子,一丝一毫都不可浪费。”
  如今百姓的生活比前朝好过许多去,可国库的银子却远比不上前朝充足,即便身为皇帝,仍免不了捉襟见肘。
  前朝赋税严重,搜刮民脂民膏,赋税、盐税等等非常高,百姓怨声载道。也正因为赋税高,前朝的国库才充盈。
  今朝文正帝减免、降低赋税,国库的银子自是比不上前朝,加上每年军饷、兴修水利、各地书院、学子身上等多方面的投入,又是一笔不少的银子。
  支出的多,所以文正帝才迫不及待在边疆屯田,以此降低军队支出,开辟陆路贸易,以及计划中的海上贸易,以求充盈国库。
  文正帝点头,“爱卿说的不错,国库是一个朝廷的根基和支柱,朕坐拥大好河山,每日进国库里的银子多,可支出的更多,有时候想一想国库里的白银,朕愁的连觉都睡不好。周朝众多子民,要做的事情还有许多,哪一项离了银子都不行。”
  顾驰接着道:“臣想着,那些致仕或是已离世的官员,欠银可由后代偿还,也可以拿家产抵扣。仍在仕途的官员,同样也是如此,在规定期限内,用家产抵扣,偿还的缺口若是实在补不上,每月从月俸里扣除一部分,何时扣除完毕,何时结束。不仅如此,除了偿还欠银,还要有利息,这么多白银,放在钱庄里面,每年还能生出不少钱呢,可不能白白的让这些臣子们获利。有奖有罚,若是乖乖一下子拿出银子偿还,可以适当减免一小部分,第一个出头的,也可以给他一些荣耀。”
  文正帝暗自点头,“利息?不错,钱生钱,这些大臣们白拿了这么多白银,应该付出点利息。光他们拿出来的利息,可就值一大笔银子,爱卿你这想法不错。可若是他们拒不偿还,又当如何?”
  顾驰面上挂着胸有成竹的笑容,“先发制人,欠银的都是前朝的官员,如今一个两个年纪已经不小了,家族盘根错节,子孙后代无数,与人往来行走,讲究的唯“面子”二字。可以利用京华小报,将欠银的名单和数目公布上去,率先还银的可以在上面进行肯定,拒不还银的,也可以在小报上披露出来。同时可以公布朝廷每年的计划,预备将国库中的银子用到何处,让百姓吃一颗定心丸,关系到子民的切身利益,想必他们会更加支持还银这项举措。”
  “先礼后兵,之前已经开始还银,给了朝臣们机会,这是‘礼’,接下来就要开始‘兵’了,态度要坚硬,不能有一丝心软,对待所有的官员一概同论,不可偏袒一个人。世家大臣都是讲究面子的人,一旦事情公之于众,他们损了颜面,面子上过不去,自会乖乖还银。实在有那等拒不偿还的臣子,那就停职在家,什么时候还上了,什么时候再继续做官。”
  “利用京华小报?”文正帝思忖一会儿,“你说的有理,到他们如今这一境地,面子比什么东西都重要。同时还要杀鸡儆猴,这样后面观望的人才会乖乖的还银子。”
  文正帝起身,大步走到顾驰面前,“户部高尚书靠不住,户部左侍郎家族与欠银有牵扯,且他本身也靠不住,墙头草一样,几面讨好他人,得罪人的事情他可干不了。如今朕把还银这件事交给你,爱卿可愿意?”
  顾驰心中激荡,越过两位顶头上司,将这项任务交给自己,虽然艰巨,可这正是文正帝对自己的看重,同时这也是一个机会,若是他办好了,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会更上升一步。
  顾驰面上挂着笑,“臣愿意,臣这一路走来,得罪了不少人,如今恐怕还有许多人在背后骂臣呢!可臣无惧,为陛下办事,为百姓负责,臣读了这么多年的书,享受了这么多待遇,本就应该做点儿实事。”
  “哈哈”,文正帝朗声大笑,笑的开怀,“ 好,朕就将还银这件事全权交予你负责,有什么需要协助,无需通知他们,你可以直接调令,事后禀告给朕即可,朕在后面给你撑腰,你可以放心大干一场,不管能否成功,朕都不会怪罪你。老骨头难啃,沉疴积弊更要下猛药,即便此次不成功,早晚朕也会将银子要回来,不会放弃的。”
  “微臣领命,定会尽职尽责。”顾驰脊背挺直,语气坚定。
  就这么,还银的领头人从高尚书变成了顾驰。
  那些老臣们嗤之以鼻,丝毫没有将顾驰放在眼中,一个为官几十年的尚书他们都不怕,又怎会屈服顾驰一个四品官员、踏入官场没几年的年轻人?
  顾驰二话不说,派遣侍卫和官员一家家上门要钱,拿着他们签过名、按过手印登记在册的欠条,欠了多少银子一清二楚,容不得他们反驳。
  欠钱的才是大爷,这些都是老油条了,要不然就是大门紧闭不接客,要不然就是随意派个管家出来打发,要不然就是佯装身子抱恙不方面见客。
  若实在躲不过去,便开始哭穷自己实在没有钱,要钱没有,要命一条,恐吓着要上吊撞墙,怒斥顾驰上门要账逼死了他们这些老臣。
  一时间不少人咒骂顾驰,甚至给文正帝上奏折弹劾顾驰,可顾驰家庭和睦,为人勤恳负责,待人彬彬有礼,不管是为人处事、或是学识做官都没有可抨击的地方。
  实在是找不到可指责的地方,这些上蹿下跳的官员开始胡乱编造,被文正帝一眼识破,毫不留情的驳回去当庭训斥这些人。
  就这样这些欠银的大爷们也不消停,还有些甚至跑到顾府面前大肆咒骂,故意上门找事,见不到人,就开始透过高墙往院子里扔石子、臭鸡蛋等,企图将顾府搅的不得安宁。
  他们根本没把顾驰放在眼里,皇帝派谁来办理这件事他们都不怕,人多势众,看谁能耗的过谁!
  顾驰吩咐家中的奴仆清理好院子里被人丢进来的东西,前不久新买了几个婆子,这样顾母和叶溪她们也可以不必那么劳累。
  他特意交代家中的人不要在屋檐下走动,以免不慎中招。
  顾家可是有文正帝亲赐的牌匾,见匾如见皇帝一样,容不得这群人放肆。
  顾驰立即去报了官,特意派遣衙役守在街口,上门找事不仅影响的是自家,一条街上的其他人家也受到不少影响。
  有衙役守卫,那些上门找事的人受到了训斥,严重的在大牢里还被关了几日,受到教训后方才安分下来。
  顾父看着自己儿子,“三郎,你办的事情我们也帮不上,家里的事情你别担心,在外要照顾好自己。”
  小桃子也依偎在顾驰怀中,脆生生开口,“爹爹,小桃子和哥哥不怕那些小石子和臭鸡蛋,他们是坏人,爹爹要好好治理那些大坏蛋。”
  舟宝接过话,白嫩的小脸儿上满是担心,“爹爹你也要注意安全,不要让那些坏人欺负你。”
  叶溪走上前冲他一笑,“夫君,爹爹和孩子们说的是,你动了他们的利益,这些人肯定不乐意,你要一步一步走的仔细小心。”
  顾驰看着面前的家人,心头暖暖的,“我晓得的,你们放心吧,暂时没有动作,就是要逼的他们跳脚,马上他们就跳不起来了。”
  欠银的那群人蹦跶了好多天,看着顾驰没有行动,面上露出一丝轻笑,姜还是老的辣,吃进去的东西就没有吐出来的道理,让他们还钱,等到下辈子吧!
  可第二日他们可就笑不出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  更新时间之外的修改,大部分是在捉虫,所以小仙女们看到提示修改不需要重新再看一遍。
  小仙女“酒肆”5瓶灌溉,小仙女“凌夜辰”5瓶灌溉,谢谢你们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06章 户部还银(二)
  这一日一大早,因未还银暂时被赋闲在家的高尚书呷了一口茶水; 拿过管家方才取回来的小报; 这也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
  上京城京华小报流行; 尤其这些官老爷们更是每天早上都会看一看; 借此了解京城大事。
  高尚书拿起小报看的第一眼; 刚刚喝进去的那口茶水一下子呛着喉咙,他一边喘不上气使劲咳嗽; 一边眼睛瞪圆,早已没有了以往的平稳; 伸着指头指着小报正中央最醒目的地方,哆嗦着开口,“这,这是怎么一回事儿?”
  一旁的管家有些疑惑; 走进几步往小报上扫了一眼; 就这一眼; 管家赶忙移过眼,心中后悔不迭,要是早知道这是个烫手山芋,他一定不亲自取回来,让小厮办这件事多好。
  高尚书大喘气; 浑身气的哆嗦,一副马上要倒在椅子上的样子,管家赶忙几步过去给他拍着后背顺气,扶他依靠着椅背; “老爷别太生气,还是身子要紧。”
  “不生气,能不生气嘛!老夫的老脸啊,今个被毁了,以后还如何在官场上行走,还如何出门见人?”
  高尚书紧攥着京华小报,手背青筋浮现,咬着牙道:“这顾驰倒是个狠角色,终日打雁,却终被雁啄,以往是我们小看他了。到底出身乡下,泥腿子上不得台面,出了事只会昭告天下沸沸扬扬,一点都不给他人顾面子。”
  光脚不怕穿鞋的,顾驰不要脸面,敢把他们欠银的事情捣出来,欠了多少银、多长时间未偿还、借银者的姓氏等等,刊登在小报上面,公之于众。
  一清二楚,明明白白的将他们借银不还的事情让全大周朝的子民都知晓了。
  他们不得不怕,大家都是有脸面的人物,更甚有些是传承上百年的钟鸣鼎食之家,平日最讲究“礼”一字,最维护的也是“面子”一事。
  高尚书眉头皱得死死的,若不是顾驰授意,小报又如何能得知具体消息,又如何敢刊登这些东西,还在如此醒目的位置,占据了大片篇幅,一眼望过去就能看到。
  而顾驰敢这么做,与他们所有的官员撕破脸,他只是一个四品官而已,根基不稳,又如何有此能耐?
  背后撑腰的肯定是皇帝,也就是说,文正帝已经对他们拒不还银这件事很不满,故意将消息传出去给他们施加压力。
  皇帝这是明明白白的给他们释放出讯息,催着他们这群人赶快还银。做臣子的不给皇帝面子,礼尚往来,皇帝也就将这群臣子的面子扒下来。
  皇上逼迫到如今这一步,于情还是于理,不管是为了朝廷,还是为了百姓,他们不得不还银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