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侯门嫡女调香诱惑:思嫁-第2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圣恩浩荡,对你们安萧两家可是恩比天高啊!特地为你设的,知道你身子不便,这玩意儿轻省……”皇甫公公忽然也似有感叹之意,总结发言似的又是那么一一句,“万岁爷说的话就是规矩,皇上乐意!”

    “啊……”安清悠瞠目结舌,没想到自己也能享受到了公务员因人设专岗这种暗箱操作的待遇。心里却也疑惑,这寿光皇帝死死地不肯放自己出宫,到底是为什么啊?

    皇甫公公走了出去,这一次他倒是没有再给什么提点,因为寿光皇帝的嘱咐言犹在耳:

    “朕这个义女啊,天赋之佳当真是世所罕见,居然能把朕都给看穿了心思,你看她这几天奏对了没有,角度与朝中诸臣完全不同。安老大人也好萧老夫人也罢,虽说都有心教,可只是根据别人转述的经验又有何用?唯有亲历其中才能一点点成长起来……此等人才朕必当用之,便是不用,也不能让别人用了去!”

    也不能让别人用了去……皇甫公公心里不禁有些轻颤,皇上这是在防着谁?

文章正文 第四百四十七章 大政议

    安清悠开始了自己提小灯笼的生涯,寿光皇帝那边还是时不时的召见,那些与古人大相径庭的看事角度好像是颇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万岁爷感叹自己这个义女收得真值的时候,宫外的事情却开始有了愈演愈烈的之态。

    刘忠全刘总督在摆明了不再走各处圆滑的路线后,终于展现了他一直以来都未曾轻易示人的实力。

    如果说李家一派发动那百官叩阙是大学士李华年蓄力而发一战功成,刘总督的手段就好似是太极云手,连绵不断层层叠叠。

    那日朝堂之上弹劾李家及诸臣等事的样子看似颇有撒泼打混的滑稽之态,实则这后手却是连绵相至,精细无比。

    从转日开始,外地官员入京的折子便一个接着一个,虽然是之前李家发动百官叩阙之时,也曾有过外地官员递折子进京,但是无论是数量还是档次,都比刘总督这一波差远了。

    首先发难的当然是刘总督原本辖地之中的江南六省,他经略江南数十年,这地方上早已经发展得枝繁叶茂盘根错节,江南来得折子清一色二品大员以上才能动用的六百里加急,湖广两江闽浙盐漕三大总督一个不差,十七个道台更是联名具奏,六大巡抚里到了五个——唯一没动静的是河苏沈巡抚——他是沈从元的老爹,这一次铁了心要和睿王府跟到底了。

    江南表明了态度,北疆亦是有所发动,川陕总督孙无相本就是萧家的在文官队伍中为数不多的盟友之一,萧家在北疆经营了这么多年,粮草兵员的问题上颇与这位孙总督相得益彰,若是李家真的功成,头一个要下台的地方督抚就是这位。于公于私于自保,他亦是站到了李家的对面。

    继而是两广——这个海运发达并且作为大梁国海外贸易的地区早,已经被刘总督借着商业的运作做了多少年的渗透,稍稍把蚕丝瓷器茶叶对于两广的输入卡了卡脖子,民间的呼声登时就bi的两广的大小官员喘不过气来。

    更别说还有最近很有希望成为“天下新利”的香物,那玩意儿最近在出海的贸易中越来越抢手,两广官员们的折子上的虽晚,态度却最是激烈,已经有人明确要求启封清洛香号了。

    “督抚自重,国之大害啊!自古每有天下大乱,往往由此而始……”

    超过半数的地方实权派们弹劾李家的时候,京官们开始愤愤不平地写折子痛陈利害,写折子,直隶云贵川蜀东北,这些地方的外省督抚遥相呼应——李家并不是没有外援,他们在地方上的势力也不过是比刘总督稍逊一筹而已,若再算上京中一边倒的内阁诸位大学士和六部,声势丝毫不软,甚至还犹有过之。

    刘总督倒也不着急,打嘴炮这种事情他的经验丰富无比,在弹劾往来的奏折中并没有把攻击点放在皇子皇后的易人之事,而是集中火力穷追猛打李家串联百官对皇帝进行bi宫的问题上。

    结果当然也出现了第三种人,如此声势浩大的朝政斗争根本就是他们玩不起也不敢玩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去抱李家粗腿的人一时之间少了许多。

    刘总督不急,寿光皇帝陛下自然就更不急。

    他要的只不过是刘总督把李家给拖住,等到北胡战事有个结果,是大妥协还是该大清洗自然会见分晓。如今不但局面被拖住了,文官集团里还很明显地出现了分裂。

    眼见着情形如此之下,这位大梁天子居然还心情甚好地和安清悠打着趣,说这种场面女儿你没见过吧?咱们大梁开国到如今都没有,谈谈感想?

    “这种情形现在虽然热闹,但是正所谓暴风骤雨不终朝,最好还是得给各方都找点能够做上几个月半年之类的事情……”

    安清悠的眼光非常清楚,如今寿光皇帝一直由着两方打,可是总不可能光把如潮水般涌来的折子留中不发,要照这么下去,早晚不是个事儿。

    “嗯……有理。”对于安清悠这种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能保持跳出事情本身不为局面所惑的状态,寿光皇帝是越发的欣赏,于是问道:“那有什么事情能让各方都做上几个月半年之类的……”

    “我也不知道。我觉得义父肯定能处理的比我好。”

    安清悠拎着小灯笼撇嘴苦笑,自己能够看清楚这些,靠的是两世为人超越古人不知多少代人的见识。可是要说具体怎么处理这么大一个乱糟糟的局面,自己绝对赶不上寿光皇帝这等老狐狸经验丰富。

    “这丫头,倒是把事情又给朕踢回来了……”寿光皇帝笑骂了两句倒也没生气,仔细想了一想,倒是下了一道圣旨。关于刘总督和李家各自拉着一批人彼此弹劾之事,着朝野内外大政议。

    两边的官员面面相觑,所谓这大政议,便是将事情的议论范围扩大。除了原本就有品级的朝廷官员们可以具事上奏之外,普天下的读书人亦可就此事发表议论。可是如今大家已经猪脑袋打成狗脑袋了,能够攻讦对方的理由早就被双方的官员炒过了无数遍,这事儿还有什么可议的?

    这时候才真正显出了功力,寿光皇帝几十年的权谋皇帝显然不是白当的。

    他对于文官集团出现了两派分裂并不满足,他在给其他想发出声音的一个机会,李家固然有天下文脉之名,在读书人中极有号召力,但是说要垄断天下舆论,却也是不可能的。

    事情果然朝着开始分化的方面发展,最开始不过是有些中间派觉得得罪哪边都不合适,于是乎满篇奏折废话连篇者有之,东一榔头西一棒对于李刘双方各打五十大板者亦有之。

    更有民间的所谓名士才子想出风头搏名望的,李刘两家惹不起,那些依附于李刘两家的下层官员们却未必就那么稳当,很有一批人搜集了些六品以下官员贪赃枉法判冤案的证据,借着机会打起了为民伸冤的旗号,一路告上朝廷。

    刘总督灵机一动,一边和朝中的一堆大佬打着嘴炮,一边开始收拾那些李家外围的地方势力。他本就是对于地方民生极为熟悉之人,对于这等民间冤情证据确凿的倒也是该打就打不遗余力,尚书侍郎三公九卿的办不了,集中兵力收拾一批本就是民愤极大的知县学政部司郎官的那还真是容易。

    寿光皇帝很配合的大笔一挥,该撤的撤、该抓的抓、该砍头的砍头,一时间民间对于万岁爷的好评如潮,尤其是那些由此出了名的名士才子们,更是文章遍天下的称颂吾皇英明神武。

    天下舆论登时有了偏向刘家和皇帝一边苗头,李家和睿王府一看不好,登时来了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大家都是朝廷里面走过来的,我们这边被抓了一批外围的昏官贪官为民出气,你刘总督那一脉就敢说自己队伍里全都是屁股干净的?你来我也来,我们李家和睿王府别的不缺,文人名士之类的人才有得是。

    结果刘总督那边的队伍里很快也被扯出一堆证据确凿拿来平息民愤的典型,李家这头亦是扶持了一堆为民伸冤的天下名士。寿光皇帝也不偏心,同样是该抓该杀的毫不手软——不就是如下棋兑子一般么!车马炮现在谁都没法动,一个卒子换个兵这种文章倒不妨大作特作一番,反正朕要的只是把时间拖住,至于那些本就该杀该抓的只管抓去!

    结果仅仅折腾了五六天,几十个六七品的官员便纷纷落马。李刘双方的精力纠缠在了神仙打不动先收拾几个小鬼上,事情从急惊风变成了消耗战,还真是如安清悠说得那般,所有人都有事儿干了。

    这般局势下居然还带起了一点点连寿光皇帝陛下的副作用,大梁国里的中下层官吏们一个个地大有勤于政务秉公办事的架势,——天知道谁在盯着自己,这等节骨眼上莫名其妙的当了炮灰那才是不值中的不值。

    虽然在古代制度所限的环境下这种状况并不能维持长久,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这段日子里民间倒是得了不少实在。

    “好!好!就这么相互缠着,缠得越久,朕越是开心。”寿光皇帝这几天的笑容越来越浓,偶尔也会对着安清悠说道:“你这个让所有人都有事干的主意倒是有趣,就连朕也没想到,这两派大臣打嘴仗,百姓们也跟着沾了不少光。只可惜你是个女子,否则朕真让你做个随驾侍讲,学学古人的布衣卿相名扬天下也未尝不可。

    中枢便是中枢,行一举而动天下。安清悠自己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的连锁反应,对于这种名动天下之类的虚名她从来都不怎么在意。寿光皇帝为这一个拖字高兴不已,她的心思却在那千里之外了。

    “义父,最近可是有北胡那边的信鹰传书……”安清悠声音低低的问道,如今她最关心的,还是那被李家出卖的萧洛辰。

    “这……新的消息倒是没有。”寿光皇帝难得地出现了些尴尬之色,不过他很快地便安慰安清悠道:

    “没消息便是好消息,以北胡那边的状况,若是萧洛辰或者北疆军真有什么不测,博尔大石一定是挥军南下犯我中原,边关的告急文书一定是早到了。”

    安清悠点点头,战事一起吉凶难测,事到如今也只能这样去想了。虽然早知萧洛辰等人被李家出卖给了北胡,虽然不知道寿光皇帝的后手到底是什么,但是这事到如今这么长时间居然没有后续消息,这状况倒真是让人心中悄然又升起了一丝希望。

    “夫君!你可一定要好好地回来!”

文章正文 第四百四十八章 调军

    “这个混账家伙,怎么就这么招呼都不打一声的没了影?若是在军前,非请出帅旗来斩了他不可!”

    大梁国的朝廷里从重臣折腾到小官,大家打了个猪头狗脑般的纠结,而在北胡草原上,此次征北的主帅大将军萧正纲也正在拍着桌子大发脾气。

    一群将佐们大眼瞪小眼地站在帅帐两旁,大家都是连大气也不敢喘。

    因为萧大帅如今想要就地正法的人,正是他的亲生儿子萧洛辰。

    大梁军重兵出关,又是刚一动手发动便打掉了北胡名义上的最高权力机构金帐大营,其余各部的精锐本就被抽调到了漠北,此刻更是连名义上的统一指挥都缺乏。

    诸部各自为战之下登时便被大梁的重兵集团来了个各个击破,四处被追得得好像撵兔子一样。

    监军太监皮公公笑得合不拢嘴,这么多年来双方交战,十次倒有九次是北胡人叩关中原人守城,何时曾有这般大梁军队在草原上纵横来去的时候。如此威武军功,又焉能不喜!

    只是主帅萧正纲却不这么想。如今虽然表面上高歌猛进,但是实际收益并不是很大。除了辰字营扮使团打了金帐一个措手不及之外,几十万大军并没有捞到什么正经八百的仗打。这就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不同,北胡部落一无城池要守二无田地为根,男女老少人人都是战士。见你征北军势大,我自拔脚就走。

    所以萧正纲出关多日,虽然打了一些胜仗,但是却并没有非常有效地杀伤对手的有生力量。更何况还有一个博尔大石远在漠北虎视眈眈,随时有可能杀回来。

    原定的计划也便是如此,金帐大营被破草原上混乱一片,漠南各部自然会急着要求漠北前线上回援草原。

    大梁军队虽是客地作战,反倒占了以逸待劳的便宜。等到博尔大石率领他的主力一路疲倦地赶回来的时候,等着他的是兵力占绝对优势的大梁重兵集团,攻其心腹而取其势,半途截击灭其援兵,一战而定乾坤!

    按照这个构想,萧洛辰本应该是在击溃金帐大营之后便坚守此地等待与大军汇合的,他之前所学所练的一切,无不是为了这北胡之战做的准备,便是大将军萧正纲也认为自己这儿子对于草原上领兵作战更在自己之上。之前他甚至心中有一个想法,见到萧洛辰以后便让他独领一军,在和博尔大石主力决战之时让他迂回到北胡军的侧后方独立作战,前后夹击胜算更大。

    可是萧洛辰现在跑了个没有踪影,别说是北胡人找不到他,就连三军主帅萧正纲也不知道他身在何方。自从击溃金帐大营后,辰字营连信鹰都没发过一只。如果不是碰见了眼前这支萧洛辰派来寻觅大军的小部队,那可是当真断了联系。

    萧洛辰抬眼望去,只见眼前这支小部队顶多也就二百来人——还都不是战斗部队,他们还护送着原本使团里的文职官员和了空大师等人,居然还压着那傀儡大可汗哥尔达,居然还带着萧洛辰缴获的北胡金帐。

    “胡闹!如此大事,竟然就派这么点兵马前来护送着寻觅大军,若是碰上草原上北胡部落的军队,你们登时便是个覆没之局。你们知不知道这俘虏和金帐有多重要,万一落回了北胡人手里,尔等便是有一百个脑袋也不够砍的!”萧正纲看着被带到他眼前的这支小的不能再小的部队,气得脸都绿了。

    “大帅息怒,大帅息怒!”萧洛辰派出来的军官陪着笑脸说着息怒,口中话语间却有几分委屈的意思:“萧将军说了,我们这一两百人寻到军中肯定没问题,小股的北胡散兵干不过我们,大股的北胡军队……我们比他们北胡人会逃跑!”

    什么人带出来的兵什么模样,萧洛辰的手下竟也似沾染上了他的一些傲气。他早已把辰字营强化成了一支精锐中的精锐,若论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草原上还真未必能找得出可以把这支小部队咬死的部落来。

    “放肆!你们胡闹还有理了?!”

    萧正纲怒目圆睁,又是狠狠地批了这军官一通,却到底是多问了一句:“辰字营现在何处?”

    “小的也不知道……”那军官苦着脸道:“萧将军打破金帐大营之后,连夜审问了一批抓到的北胡贵族,又一个人想了很久,他说让小的等人见到大帅后禀明一件事,单凭打下金帐大营和抓住这个傀儡大可汗,恐怕是没法让博尔大石率部回援,他率辰字营给大帅调博尔大石回草原去了。”

    “没法把博尔大石调回来?”萧正纲的脸色陡然一变。

    大漠孤烟直,与此同时,在相隔草原远远的一条狭长沙漠之外,一群营帐之中的北胡将领面沉如铁,在他们面前,是一堆高高叠起的羊皮纸卷。大梁重兵出塞,草原上已经被搞了个天翻地覆,这等事情是无论如何都瞒不住人的了——何况如今的征北大军也压根就没想再瞒。金帐大营被破,草原上各部狼奔豸突惶惶不可终日,求救的信鹰早就如同流水价般飞到漠北博尔大石的营帐。

    如今北胡军主力中人人都是一副又怒又急之色,不是说什么大梁国自己内部正在打得不可开交吗?

    不是说什么北胡人最畏惧的萧家已经被贬得不成样子了吗?

    怎么又出来了萧正纲领大军打进了草原,还有那个萧洛辰,他不是被bi到开什么香粉铺子卖女人玩意儿了么?怎么连北胡几百年来最高的权力象征金帐都被他给铲了?

    “那些什么可恶的李家,可恶的睿王……这群大梁人根本就是一群狡猾的狐狸,一群没有信誉的毒蛇!有一天如果我们打进了大梁的京城,一定要把他们拴在马后面活活拖死。”有人拔出腰刀狠狠砍在了地上,牙齿咬得蹦蹦响。

    这一声大叫登时得到了许多人的响应,原本一直在与北胡暗通款曲的李家和睿王府登时连祖宗八辈都被人问候了一溜够。咒骂声中,化名达尔多的鹰奴队长萧洛堂叫得最响,或许满帐众人唯有他知道是为什么北胡人发生了误判,不过骂李家骂睿王府,这种事情可是发自于真心,加倍的痛快。

    “博尔大石,带我们回草原吧,把那些大梁人杀个干干净净!”萧洛堂随着诸人骂了一阵,陡然间大声叫道。

    “对!带我们回草原!”

    “和大梁人决一死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