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种田]家欢-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原先是在丁夫子的私塾念书的,过完年转去了秦夫子开的学堂,每个月的学费比原先的高了两倍。
  这是顾春芽听杨氏说的,本以为新学堂就跟那些后世的重点中学一样,把学生的学业看得很紧,谁想到还实行双休制,真是令她大感意外。
  “夫子不怕你们松散了吗?”
  方景听了笑起来,“秦夫子说,张而不弛,文武弗能;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顾春芽愣住了,她哪里听得懂这种古文!
  “咱们念书也要张弛有道,该放松的时候放松,但也不能太过懈怠。”方景解释。
  原来是这个意思!
  “秦夫子好厉害。”她眼睛里闪着光,这种教学方法是主张劳逸结合,并不想让学生成天的钻在书眼里。
  没想到秦夫子的思想还挺超前,不似那些老学究,八股文一般的不知道变通。难怪学费高了一点,但是高得很值,她相信秦夫子一定教的很好。
  “以后咱们明益也要去那里念书。”她握一握拳头。
  方景很敬佩秦夫子,见她只是因为一句话就同他一般也相信秦夫子了,便很高兴,笑着道,“明益很聪明,秦夫子一定会收他的。”
  “他现在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呢。”顾春芽神色黯然,说起来,她也是连自个儿的名字都不会写。
  这里的字不是简体,都是些古怪的繁体字,她好多好多都看不懂,倘若要做一个有文化的人,肯定是需要从头开始学的,可是,她去跟谁学呢?
  “顾四叔没有教吗?”方景讶然。
  “没有,四叔成天关在书房里,根本不出来的。”顾春芽摇摇头。
  顾应麟今年已经二十二岁,他在学堂念了好多年的书,夫子们该教的已经都教完,其他的只能靠他自己领悟,所以这会儿也不去学堂了,都是自己看书学习。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去教顾明益呢?再说,就算他想教,徐氏也不会允许,怕他分心。
  听说是这样,方景想了想道,“虽然我也没什么学问,但教几个字还是可以的,要不让明益等我休沐的时候过来?”
  “你肯教他?”顾春芽惊喜道,但很快又说,“会浪费你时间的。”
  “只是学几个字,平常我也教小安的。”
  难得有这样的机会,顾春芽不再客气,“那谢谢你了。”
  “反正小安跟明益也很投缘,让他们一起学,可能还好些呢。”
  少年的眼眸温柔的好似春天里的阳光,顾春芽看着他笑起来,连连点头。
  二人说说笑笑的去了钟记家具铺。
  回来后,顾春芽就跟顾应全夫妇说起这件事。
  “不太好吧?”杨氏第一个反应却是不赞同,“小景跟小叔一样,正是念书要紧的时候,你怎么好去麻烦人家。”
  “他们学堂都休息两天呢,小景自己说的,他说本来也在教小安。”
  “什么小景小景的,他可比你大了两岁呢。”顾应全笑道,“小景这孩子是性子好,怎会不肯,可咱们得识趣,这节骨眼上不能去的。”
  没想到他们都反对,顾春芽皱起了眉头。
  “只是认两个字,能打搅什么?”顾明瑞来帮她说话了,“我们经常去那里玩,不也见过小景在做家务么,可见柳大婶不看那么紧,再说,小景那么聪明,还能考不上秀才,我才不信呢。”
  “是啊,只是叫小景哥教教写字。”顾春芽加重了语气,“明益今年六岁了,上回我就听奶说堂弟连名字都不会写,不给三婶送他去私塾念书。娘,咱弟弟一眨眼也会长到十岁的,到时候也不会写自己的名字,咋个办,那奶是不是也要让他去做工?”
  一语惊醒梦中人。
  杨氏变了脸色。
  大儿子已经没有机会再去念书了,可小儿子还有希望,她不能重蹈覆辙!
  “他爹,是要让明益认两个字了,这年纪一大,认字就慢了,不好学。”杨氏立马改变了立场。
  “柳大妹子会不会答应?”
  “我过两日去探探口风,要是行的话,就让明益去跟着小景学。”
  顾春芽放了心。
  她确实也在为顾明益的未来担忧,顾明鑫是个反面例子,她不能让自己的弟弟步其后尘,成为匠人。
  这几次的交锋,她深刻体会到,只要徐氏不理亏,不管什么情况,顾老爷子都会败退,而只有在徐氏不占理的情况下,顾老爷子才能发威一次。
  那么,倘若顾明益与顾明鑫不同,他认字了,懂一些学问了,那徐氏还能有什么办法不让他去私塾?
  他们家,有顾明瑞,有她做包子已经足够,顾明益应该有个更好的前程。
  有道是知识改变命运,不求他做官,但求他能多看书,能懂道理,能出去见识广大的世界,能成为一个有理想的人。
  所以,一定要顾明益打好基础才行!
  顾应全此刻也点头了,“等爹回来,我去同他说明瑞的事情,要是成了,咱两家还说什么打搅不打搅。”
  在旁边的顾明瑞脸红了。
  顾春芽却笑起来。
  晚上,吃完饭,顾应全就去了上房。
  徐氏也在。
  顾应全立在那里,笑着道,“爹,娘,咱明瑞年纪不小了,我跟他娘觉着,是不是该定下来……”
  “哦?”顾老爷子笑了,“你们是看上哪家的姑娘了?”
  “咱觉得方家的大姑娘就挺好。”
  “茹姐儿啊!”顾老爷子道,“那孩子是挺好,又勤劳又大方,小时候常来咱们家,那是青梅竹马那!不错,不错。”
  看顾老爷子一点没有反对的意思,顾应全松了口气,“那爹是满意了?”
  “没啥不好,你们喜欢,明瑞也喜欢就成。”
  顾老爷子自退休后,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棋道上,这会儿顾应全提起,他还有些羞愧呢。照理说,大孙子的婚事,他这个做爷爷的得上点心,他倒是疏忽了,现在一想,大孙子今年可不都十六了么,过一两年,是该要成亲的年纪。
  这会儿定下来不算早。
  顾应全大喜,看向徐氏,“娘说呢?”
  徐氏微微笑道,“茹姐儿是个好的,不过我倒觉得不用急着定下来,咱铺子现在生意不咋的,要是以后好了,再去跟方家娘子说不是更好?也有点儿底气,再说了,这定下来半年之内成亲最好,明瑞也才十六,到十八岁还差不多。”
  顾老爷子想了想,点点头,“说的也是,等铺子生意旺了,咱明瑞再娶妻,那是喜上加喜,彩礼也能打好一些,风光些,方家心里也舒服。”
  这些话都不是没有道理的,顾应全只得听从。
  回了屋,杨氏就问起来。
  “爹跟娘说再缓一缓,等生意好了再去提,咱们脸上也有面子。”
  杨氏沉默了会儿,“万一茹姐儿被别人家娶了呢?”
  “应该不会,柳大妹子还能不懂咱家的心思么,也不见她有反对的意思,常叫几个孩子去玩呢。”
  杨氏想想也是,柳氏肯定明白的,看得出来,她是满意自家儿子的,不然的话,肯定不会让方茹跟儿子见面,“也罢了,最近你跟明瑞也忙,等过段时间再说也好,咱铺子生意好了,那彩礼,娘总舍得打好一些。”
  她盯着顾应全看,顾应全挠挠头,“这肯定会的,明瑞娶媳妇儿,娘还能不给拿钱呢?”
  这谁知道,杨氏也不确定,但幸好公公是好的,这种事情总不会坐视不理,就也安心了一点。
  

第046章 来去匆匆
更新时间2013…6…28 15:37:30  字数:3469

 隔几日,杨氏拎一笼地菜包子,带顾春芽,顾明益去了方家。
  也正好是休沐日,方家的人都在。
  “上回亏得茹儿带两个孩子去挖地菜,他们认识路了,咱们也能经常做。”杨氏笑道,“里面放了香干,肉,你们尝一尝。”
  柳氏也不客气,叫几个孩子出来吃,“你们杨大婶带了地菜包子呢!”
  方茹笑道,“我早惦记了,这下可好,整整一笼,咱们午饭都不用做了。”
  杨氏越看她越喜欢,“你要觉的好吃,我让春芽常送点过来。”哪怕自己腰包里掏钱呢,反正都是给未来儿媳妇吃的。
  “那不得把你们家吃穷咯,她胃口可大。”柳氏拍一下方茹的胳膊,“多大的姑娘了,说话也不害臊。”
  方茹一笑,夹了个包子给方安。
  顾春芽坐在旁边,她才吃了几个,倒是不馋。
  这地菜包子很好卖,昨天她拉了顾明瑞,硬是弄了一车回来,早上做了十几笼,这一笼要不专门留着,肯定得卖光。
  “哎哟,是好吃。”柳氏吃了几口,大力称赞,“难怪路过你们铺子,见那么忙,这会儿生意又好转了罢?”
  “都是几个孩子想出来的主意。”
  “那就好,我还担心呢。”柳氏笑着看一眼顾春芽,“你们几个孩子都能帮着铺子了,以后生意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杨氏伸手摸摸顾明益的头,“他还小了点,我只巴望他能认几个字,不说跟你们小景一样会念书,至少将来能替咱看个信啥的。”
  “这话说的,明益那么乖巧,念书肯定厉害,你家小叔教一教,再送去私塾,到时候,会看个信算啥呀?”
  “小叔能教就好了,我家婆婆看得严,平日里都不给出来呢,只端茶送饭进去,哪儿有功夫……”杨氏顿了顿,到底面子薄,一时还说不出口。
  方景在旁听了,同柳氏道,“娘,我教教明益罢,反正跟小安一样教的,也花不了多少时间。”
  真是个善解人意的孩子,顾春芽感激的看他一眼。
  方景冲她笑笑。
  柳氏微微一怔,她看了看杨氏,后者很有些不好意思。
  原来是这么回事,她摇摇头,“大姐真是见外了,有话还不跟我直说,当初我那样的境地,你里里外外帮过我,替我照顾几个孩子,这算啥呀?你们小叔没有空,那就让咱小景教一下,别的不怕,只怕他教的不好。”
  那会儿柳氏的相公去世,他们家是伸出过援手的,只自家那时候也穷,当时包子铺还没开,帮不了多少,杨氏惭愧道,“还提这事,都是苦了你们家茹姐儿,咱们那些算什么。”怕柳氏又想起过往,便笑道,“你们家小景有出息呢,秦夫子很难得多收人的,我听别人说,有些人家出好几倍的束脩都不肯要哩。”
  “是他运气好。”柳氏笑起来,一边就叫方景领顾明益去书房。
  顾春芽也跟了进去。
  “我给你们磨墨。”她挽起袖子。
  方景已经教了方安一段时间了,有些经验,手把手得教顾明益拿毛笔。
  不过到底是第一次,那字歪歪扭扭的怎么也不成形,顾明益满脸通红,觉得很惭愧。
  “慢慢来,别着急。”方景安慰他,“小安也是学了好一会儿才会写自己的名字。”
  “是啊,看我这么大都不会呢,你急啥,”顾春芽现身说法,“来,好好练,我给你当小书童。”
  顾明益忍不住笑,“小书童?姐你是女的。”
  “那小侍女行了吧?”顾春芽拿来毛笔沾了墨水,又放到他手里。
  顾明益看着她的笑脸,顿时不那么紧张了,写的顺利了好多。
  方景放手让他自己练,看顾春芽立在桌边,神情那样专注,他想了想,拿起另一支笔道,“春芽,你的名字是这么写的。”
  雪白的宣纸上落下了她的名字,像乌黑的梅花一般漂亮。
  她讶然,看着方景。
  没想到他会知道自己的心思。
  “来,你试试。”方景把毛笔递给她。
  面对一个十三岁的少年,在这瞬间,她忽地有些羞窘,自个儿都二十几岁的人了,居然还要一个比她小了很多的孩子来教毛笔字。
  而且,她还真的不会。
  “怎么了?”方景笑道,“小侍女也要会写字才好呢。”
  她噗的笑起来,他还挺幽默。
  “那我试试。”她接了毛笔,按照刚才方景教的那样,一笔一划在纸上写了起来。
  “手不要抖。”他在旁指点。
  快要到吃午饭的时候,姐弟俩才恋恋不舍的回了家。
  顾冬儿笑着问,“学的咋样了?”
  “姐比我学得快!”顾明益有些着急。
  “你也学了?”顾冬儿惊讶。
  “不学白不学么。”顾春芽打定了主意,以后顾明益去方家,她也要跟着一起去,顺便沾点光。
  她是个大人,学起来肯定有效率的多,方景七天休息两天,每天教他们一个时辰,那么一个月也有六个时辰,她相信只要一年的功夫,她就差不多能看得懂书了。
  至于写字……
  好罢,这个是要天赋的,她不期待自己能成为书法大家,过得去就行了。
  “对了,”她想起一件事,“好像娘没跟柳大婶提咱大哥的事情呢!”
  要是提了的话,她们的表现肯定会异常一点,她也一定会注意到。
  顾冬儿道,“我早上问过娘,爷爷跟奶都说,缓一缓,只怕要过一段时间了。”她年纪比较大,杨氏有事会同她说一说。
  “怎么会这样?”顾春芽很失望。
  “等咱铺子生意好了,咱大哥再娶茹姐也一样的,你操心个啥呢。”顾冬儿一点她脑袋。
  “吃到肚子里才放心呀!”顾春芽唉声叹气。
  顾冬儿听了这话不由脸红,“小孩子家家说啥呢,啥吃到……哎,你说话越来越野了!”
  “冬儿姐,春芽姐,你们外公来了!”顾明鑫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手里拿了一个馒头,“在铺子里呢,大堂哥叫我来跟你们说一声。”
  外公的话就是杨氏的父亲了。
  杨氏从小没了娘,家里两个女儿,都是她父亲做爹做娘一手带大的,称得上含辛茹苦,幸好如今都成了家,也算卸下了重担。
  姐妹俩去到铺子,果然见外公杨谷祥正在那里,脚下放了两大筐的东西。
  “外公!”两人齐齐喊了一声。
  “哎哟,冬儿,春芽。”杨谷祥笑着招手,“叫外公瞧瞧,又长高了呀!”
  杨氏在埋怨杨谷祥,“本来就离得远,还带这些个东西,你年纪不小了,万一扭到个腰可咋个办?咱们家又不缺这些。”
  “这孩子,都是家里种的么,不要钱,你们吃不还得去集市买?”杨谷祥道,“叫你公公婆婆也尝尝,咱自己种的可比外头买的要打理的精细。”又看顾应全,“亲家都在家呢?我还抓了只老母鸡来,养的可肥哩!”一边就从大竹筐里捞出只芦花鸡。
  那鸡立马惊恐得“咯咯咯”的叫起来。
  “我爹去跟人下棋了,明瑞,你去看看。”顾应全迎了杨谷祥去里面,“岳父,快请进来坐坐。”
  杨谷祥就去了院子里。
  顾应全先后把两只竹筐提了进来。
  徐氏得知亲家来了,从上房走出来,请杨谷祥里面坐。
  “大老远的过来,累着了罢?”徐氏说着叫顾应全去看铺子,又让杨氏去烧水,“就让亲家在这儿歇着罢,等会儿喝口茶。”
  最近铺子都忙,顾应全便打了声招呼出去了。
  徐氏上下扫了杨谷祥一眼,见到外头的竹筐,笑着道,“都是能买的,费这些劲,万一伤到身体可不好呢,咱们也不好意思。”
  杨谷祥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都是土产,也是顺路搭别人的牛车过来的,不妨事。”
  徐氏皱了皱眉,她眼瞅着杨谷祥满裤子的脏灰,也不知打哪儿蹭来的,不知道拍一拍就随便坐,心里头便姑苏。
  “老头子去跟人下棋了,不知啥时候回来。”她微微笑道,“我这会儿也要出去,昨个儿就跟人说好的,要不老大哥一个人在这里等等?要是晚了就住这儿,”她顿了顿,“哎哟,就是有点儿挤,没啥地方住,也不打紧,我跟二媳妇挤一挤……”
  一般谁会这样说话?
  杨谷祥又不是傻的,脸微微发红,他搓了搓手站起来,“也就是来看看我闺女的,这就走了,不麻烦亲家。”说完大踏步的出了去。
  杨氏正要进来呢,眼见他出了来,吃惊道,“咋的了,爹?”
  “走了,搭了你张大叔的车,他今儿就要回去的,我顺便再一起走,省得明儿自己回去。”杨谷祥看看大女儿,欲言又止,终还是没有说出来,笑着道,“明瑞几个都养得好呢,你以后会有福的,我这做爹的没啥给你,当初嫁妆也没钱打……”
  杨氏眼睛一红,“爹说啥呢,你养大我跟妹妹已经不容易了。”
  杨谷祥挠挠头,“我走了,等过两个月,田里长了瓜,再带来给你们吃。哦,那腌菜我放在筐里呢,你最爱吃的,还有些黄花菜,我已经晒干了,记得放放好,别潮了。”说到最后,有些哽咽,头也不回的走了。
  顾冬儿正跟顾春芽整理竹筐里的东西呢,哪里想到外公才来这就走了,听到杨氏这么说,都是大吃一惊。
  “饭都没吃,这就走了?爹也还没回来。”顾应全也奇道,“岳父啥事那么急啊?”
  “说是搭了张大叔的车。”杨氏想起杨谷祥临走时的表情,还是起了疑心,是不是徐氏说了什么了。
  但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