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甜文]好欢喜-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梅若英在出征前一天,召内阁于养心殿商议机要,除阁臣外,又传召康郡王梅如涵。众人到齐之后,梅若英当着几位阁臣的面,说道:
  “国事就交给诸位,遇事不决,交由康郡王裁定。”
  诸位大臣愁眉苦脸,心事重重,梅若英见状,双手一摊,轻松说道,“国库紧张,朕将内努库所有的银钱都取出来充作军费,所以朕现在是一无所有的穷光蛋了,穷得揭不开锅,还请诸位臣工看在主仆一场的份儿上,在朕不在的时日接济一下朕的家人。”
  众人只觉得伤感,哪里还笑的出来。
  梅若英无奈摇头,认真道:“倘若。。。。。。。朕有不测,拿好朕的诏书,好好扶持康郡王梅如涵登基,保我大楚国祚绵长。”
  众臣一听,皆愣在原地,梅若英拿出前一日想了很久才写好的圣旨,转头欲交给目瞪口呆的梅如涵,“如涵,你别张那么大嘴,看着怪怪的。”
  “。。。。。。”梅如涵仍旧没反应过来,这。。。。。太突然了!
  “梅如涵,即日起,你是朕的亲兄弟,先帝的亲儿子,我承明一朝的皇太弟,接旨吧!”梅若英难得一笑。
  “皇上。。。。。,这。。。。从何说起啊!”梅如涵死也没想到梅若英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她。。。。她怎么舍得将皇位传给他?那可是她不知花了多少代价才争取来的!
  面对诸多错愕与质疑,梅若英卸下帝王的架子,对着梅如涵慢慢道,“如涵,咱们就从这儿说起。诸位老臣也替我做个见证。我若命丧黄泉,国家就交给皇太弟。本来先帝爷也就是这个意思,没准他老人家的遗诏还在皇太弟手里捏着,只是没拿出来而已。传位也算合理。社稷危难,你接手的,未必是什么好的,还不如我当初呢,如今甩给你,任重而道远。只是,我夫君慕非白,还有我的三个儿子,就托付给你了。等他们大一点,打发他们离开京城,找个地方快快乐乐享福就好。”
  “皇上!”几位内阁大臣俯首跪地,泣不成声。活了大半辈子,从来没对女人这样五体投地过。女帝的胸襟和远见,都让人敬仰。
  “皇姐怎可对先帝传位之事妄加揣测?哪有什么遗诏!不过是以讹传讹罢了!”梅如涵激动了,对遗诏之事坚决否认,“皇姐!不让臣弟上战场,难道还要和臣弟诀别吗?臣弟不依!臣弟等着你,你还有三个儿子,臣弟名不正言不顺,不配做这个皇太弟!”
  “。。。。。。。如涵!”临于危难,梅若英有着从未有过的轻松,“眼下什么情况,你很清楚,这个时候立个孩子做皇帝对大楚没有任何好处,皇室宗亲中已经再没有可以拿得出手的人选了,也只好如你所愿,更不枉你费这么一番心思。如涵,我估计是。。。。。回不来的,为我大楚,为这天下,再烂的摊子你也得挑!”
  梅如涵闻言,心如刀割,她凭什么断言自己有去无回?她就是一心赴死!他想起从前进宫,起初于面上答应大长公主,依着她的计划行事,保梅家江山万年。实际上他对女子称帝多少有些微词,因此并没有真的遵循梅婉怡的真实意愿,倒时常和意见相同手握兵权的靖安候私下接触,时刻谋划,准备快刀斩乱麻,暗中谋害梅若英,之后名正言顺地上位。可惜待在宫中,常常被召在养心殿与之畅谈,论政,博弈,为她研磨秉笔,为她的才华与见地折服,于是发现自己竟然找到了穷尽一生都难以寻求的知己,不知不觉中弥足深陷,情根深种,哪里还舍得夺走她的皇位,恨不能护着她一辈子,不想让任何人动她分毫。
  “皇上是抱了必死的决心么!当真打得一手好算盘!”梅如涵斩钉截铁,掷地有声,“诸位阁老也替我梅如涵做个见证,皇位我不要,我。。。。。就守着京城,等皇上回来!”
  言毕,一把撕碎了梅若英递给他的圣旨。几位阁臣亦同心同德,跪地恳求,“臣等附议康郡王,愿守京师等皇上凯旋归来!”
  梅若英转身,任凭梅如涵头磕的砰砰响,就是不愿答复,此刻并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从目前的大局看,梅如涵是大楚储君的不二人选,此刻若是将国家交在孩子手里,就如同下了一步烂棋,一步错,步步错,最后满盘皆输。
  拼死一战,她没想过自己要活着。退一万步,如果胜了,不知还有没有精力和状态去巩固这万里山河;如果战败,亦不苟活,自刎以谢天下。这话,她在心里过了无数遍,却始终没有说出来。
  “。。。。。。皇上!”
  众臣力谏,梅若英始终不肯点头,她绝不能再拿千疮百孔的国家当儿戏。 
  双方僵持不下,王长禄匆匆闯入养心殿,躬身行礼,“皇上,贵。。。。贵主子来了。。。。。。”
  “这么冷的天,你们谁,谁给他抬过来的?!”
  梅若英当场发火,众人低头不语。只暗道,慕贵妃在皇上心里的分量无人可比,或许,也只有他能劝得动皇帝了。
  众臣一个个退出去了,空荡荡的正殿里,慕非白戴金绣忠静冠,穿麒麟紫罗袍,正端正身躯,缓缓走进来。
  “臣。。。。参见皇上”
  他今日身着册封贵妃时穿的公服,除却丰姿俊秀,气度超然,更显庄重端方。在殿外退去了左右搀扶,此刻强作精神,要给皇帝行大礼,被梅若英拦腰搂住,将他高挑修长的身躯全部的承重担在自己这里,慢慢扶着他往里间走,“非白,你不好好养着,冻坏了身子,又要害我担心。”
  “皇上,臣听闻皇上明日出征。。。。。”
  慕非白一句话没说完,却引来好一通咳嗽,梅若英忙给他顺气,“你别说,我明白,你也是来劝我不要意气用事。可我。。。。。跟你掏心窝子,战场无情,刀剑无眼,我最得意的将领都死光了,我。。。。。真的回不来,你不知道,我们的处境。。。。。很危险。”
  “朝云,你是我眼中独一无二的帝王,无人能出其右。”慕非白反手搂住梅若英,“所以,切勿轻言生死,我在紫禁城等着你。你看,现在好多人不说,其实都在担心我慕非白可能快死了,可我偏不,我要好好活着,等我的皇上归来。”
  “非白,”梅若英眼圈儿一红,“我。。。对不住你,害你受重伤,还将你困在紫禁城陪我,。。。。。”
  慕非白目光如水,抬手,轻轻拂过梅若英的脸颊,“我甘之如饴。”
  “好,我答应你,你在紫禁城等我,”梅若英紧紧拥住慕非白,企图给他有些冰凉的身体一点温暖,“非白,我。。。。。我有件事情,瞒了你许久,我。。。。。我想告诉你。。。。”
  “朝云,。。。。。。你别说,回来再告诉我,”慕非白摇头,“我也有件事情。。。。。。瞒着你呢。”
  “。。。。。什么?”
  梅若英看他含情脉脉,极尽温柔,心道,他这样聪慧豁达的人,到底瞒了什么呢?
  “我不说,我等着你回来再告诉你。”慕非白抚摸着梅若英头顶上生出的白发,突然低下头,亲吻了梅若英的嘴唇,“朝云,我会好好活着,等你回来,所以你一定要回来,不然你不知道真相,就会被我骗一辈子。”
  “好,我答应你。”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
①此处事件参考《明史。庚戍之变》,感谢百度。
②借用土木堡之役这几个词就是为了烘托众人恐慌的气氛,对具体历史事件感兴趣的请百度。
需要说明的是,没有打仗金戈铁马的壮观场面,因为作者水平有限,所以不会描写我大女主如何带兵打仗,反正抓紧时间完结就是当下目标,么么哒。
好吧,有点仓促,其实我改了好几遍,就是觉得有什么地方很别扭,眼花了,求捉,尽量使通篇逻辑思维衔接通畅。

☆、第五十一章

  从承明元年十一月开始,大楚与鞑子将战火从京师延绵至千里之外,若忆起当时的景象,便是尸骸遍地,满目疮痍,沿途所居百姓因为战争流离失所,死伤无数。这也是女帝梅若英出征前早就料到的情形,只不过那时,她没有任何退路。
  寒冬腊月,楚军伤亡惨重,血流凝固成冰河。鞑子军有备而来,意图凭着祖先的骁勇善战灭了日益消怠的楚国,占据大好河山。梅若英领兵奋起抵抗,楚军寸寸防守,毫不退让,在鞑子军的猛烈攻击下苦苦支撑着。
  承明二年正月初,战况出现转机。两军对阵于怀柔时,忽有大批闻名江湖的豪侠义士前来助战,投奔楚军帐下,保卫河山效命女帝。这其中就包括了梅若英许久未见的侠客,人称胖九又或者九爷的杨铁环和她的兄弟狗老十。彼时梅若英肩部中了敌兵流矢,发着低烧,正躺在军中大帐养伤,听闻杨铁环前来,完全不顾及皇帝应有的威严和仪态,披了大氅亲自出帐相迎。
  杨铁环混迹江湖,不拘小节,见到女帝,纳头跪拜,“皇上!民女杨铁环有言在先,民女效命军中不是来当伙头兵的,虽然民女厨艺很好,但民女恳求上阵杀敌,愿报当年吾皇慧眼识伯乐,知遇之恩!”
  她夸了皇帝,也顺带夸了自己。梅若英被逗乐了,一笑牵动伤口发疼,她倒不在意,只转头望了望四周,除了杨铁环和她勇猛无比赛雪白的大狼狗,再看不见其他的熟脸儿。
  梅若英面上一如往常,心中隐隐失落,终究忍不住问道,“许久未见,你们。。。其他的兄弟都。。。。还好吗?”
  “都好着呢!民女和他们没在一起,一听着打仗,便坐不住啦。自个儿跑来投奔皇上,皇上可别笑话民女,”杨铁环清清嗓子,一把将旁边服侍皇帝的桂子掀开,亲自扶着受伤的梅若英坐于帐中,笑道,“皇上去年对民女说的话,民女一直在心里挂着呢。这想了又想,就觉得皇上特英明,所以民女这大半年都在努力识文断字,学习兵法,可是。。。。民女才疏学浅,恐怕也考不上什么武状元,偏偏贼寇践踏我河山,毁我家园,士可杀不可辱,此番正是民女一展身手报效国家的机会,反正。。。反正。民女要做皇上的左膀右臂!”
  梅若英闻言,倍感欣喜,“好!咱们齐心协力,将鞑子赶出大楚!”
  皇帝亲征,楚军士气从未低落,因为不少义士高人前来效忠麾下,梅若英如虎添翼,兼之兵法娴熟,用人得当,渐有掌控局势的苗头。与鞑子军激烈对峙的第三个晚上,鞑子军号称战无不胜的新汗王贴睦儿及他身边两个最得力的将领被几日前混入军中的数名武艺高深莫测却不知来路的刺客杀害,其他自不必提,单说这身首异处的汗王贴睦儿,除了脑袋完整地被挂在鞑子军大帐外的旗杆上,他的整个身躯都碎成了肉渣,洒落在地上,冻成了血疙瘩。
  鞑子方寸大乱,梅若英把握机会,全力出击,鞑子兵溃不成军,仓皇逃窜,直至退出山西。贴睦儿一死,梅若英再没吃过败仗,却因自身损伤惨重,无力乘胜追击,不得不鸣金收兵。战争结束的那一天,梅若英对着浴血奋战的三军将士,对着大楚万里山河,郑重起誓:有生之年,必使国泰民安;有生之年,必定拿下天险,叫贼寇附耳贴地,不得翻身! 
  从梅若英出征,到战争结束,历时两月,胜利来之不易,似乎又轻而易举。梅若英班师回朝,沿路百姓夹道呼声,对英明神武的女皇歌功颂德,彼时锣鼓鞭炮齐鸣,响声震天,城外康郡王率文武百官着公服跪地虔诚相迎,梅若英身着玄铁战甲,手持亮银红缨梅花长。枪,骑着高头大马,走在最前方,极力克制着内心的感慨波动,接受臣工百姓真诚的拥护和朝拜。
  回到紫禁城,梅若英不上朝,不召内阁,亦不摆宴庆功,第一件事情,却是卸下沉重的铠甲,带着随军出征的桂子,急匆匆去承乾宫看望慕非白。
  她总算没有食言,平平安安回来了。
  还未出正月,天气不曾回暖,冰雪没有消融,一脚踩在厚厚的积雪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空旷的紫禁城静悄悄的,因此这脚步声就变得格外刺耳。入了承乾门,不见一个人,梅若英有些微诧异,又心神不安。进了殿,殿中冷如冰窖,让人从头冰到脚上,僵硬无比。
  王长禄得了女帝回朝的消息,一路小跑,追到了承乾宫,扑通一下跪在梅若英脚下,抹一把眼泪,“皇上,您可算回来啦。”
  “他在哪儿?”梅若英的声音冰凉彻骨。
  “在偏殿。”王长禄痛哭流涕,呜呜咽咽的,“主子爷不让我们任何人说,说不让我们任何人打扰,要一个人静静地等着您归家来呢。”
  梅若英身形一晃,觉得眩晕,旁边桂子慌忙扶着,“皇上,要不。。。。。先歇歇,再去看贵主子。”
  “他说好会等我回来,终究还是骗了我。”梅若英的眼角微微泛红,使出全身的力气,一步一步向偏殿走去。
  推开雕花门,偏殿锦绣堆砌的床榻上,静静躺着慕非白。他的周围和身上,覆盖了冰块,靠近胸口的上方,还放了几支红梅,大约是每日摘了新鲜的换,所以看着不曾凋零。红与白构成的色彩,深深地灼伤了梅若英的眼睛。
  慕非白就像睡着了一样,宁静祥和。梅若英想起出征之后,每隔几天都会接到他的信,信中不过寥寥几句,言语朴实真挚,无非盼着她早日回来,说他很想她,孩子们也想她,他过得很好,身体也在缓慢地康复;甚至有一次,他还在院子里晒了太阳;到了大年三十的时候,和康郡王梅如涵两个人陪着孩子们放了烟花。。。。。
  梅若英强忍住翻涌而来的伤感,将手放在他俊雅冰凉的脸颊上,失神道,“他。。。。。什么时候走的?”
  “就是腊月底。。。。”
  “你们先下去吧,朕要和他说说话,好好算算这笔账。”
  殿内冰冷寂寥,梅若英不胜唏嘘,坐于慕非白身旁,喃喃道,“。。。。骗子,你们都一个一个离我而去,剩我孤家寡人,。。。。于心何忍?”
  她低声埋怨,细细打量他时,在冰块的下方处又发现了不少的信件,信封的右下角,和她从前收到的一样,都标注了写信的日期,信件一直写到了春暖花开的时节。她按照日期的次序,一封一封打开看,上面都是对她的思念,还有一些家常琐事,告诉她宫里一切安好,前朝稳定,大家都盼着她回来。
  梅若英无法想象她走后,慕非白是如何撑着最后一口气,又如何写下这些东西的。他耗尽所有精力,且花了很长的时间将深情厚谊掩藏在字里行间,而她在短短的一炷香之内,全部看完了。
  最后一封,上面写着承明二年三月初三。那是他写的最后一封了,她拿起来,万分不舍。 
  “非白,我不食言,有件事情一直瞒着你,本来想走之前告诉你的,”梅若英努力平静情绪,慢慢道,“衡儿,是咱们的孩子。”
  “你那么聪明,不知道有没有猜得到我要说的是这件事情?”她说给慕非白听,又像是说给自己听的,“那么你呢,你又瞒了我什么呢?你是不是把真相,都写在信里了?”
  她犹豫了一会儿,最终打开了信件,洒金桃花笺上是慕非白俊秀飘逸的字体,他没有在开头称她为皇上,而是“吾妻朝云。”
  他说,“朝云,我知道你要说什么,我知道。我一直都知道。”
  他说,“我看着衡儿,会觉得我是这世上最幸福的男人。可是彻儿叫我父亲的时候,我同样觉得欣慰,他们都是我们的孩子。”
  他说:“我曾奢望过做你唯一的男人,但我知道不可能。因为我的妻子,是这世上独一无二的女人,我不配独自拥有她,只要她开心,我就快乐。”
  他说:“朝云,我有件事情,一直瞒着你呢。现在说出来,你可千万别和我计较。还记得四年前的七月初七吗?我在城外河边观花灯,你的马车从路边经过,你掀了帘子,我看见你,我的心都不会跳了。”
  慕非白你就是傻子!梅若英眼眶发红,信笺在手中轻颤不止。
  他说:“朝云,你肯定会笑话我傻,我可是京城四公子,怎么会傻?你以为那是我们的初次相遇,可对我来说,那不是。因为更早的时候,我曾经看见你身穿战甲,率百余骑兵出城,英姿飒爽。我这一生,从未见过如此威武自信的姑娘,从那以后,我的心里眼里,都是你的影子。
  “我之所以会在河岸上观灯,就是知道你一定会从那条路上过来,也一定会看见我。倘若你看见我,以你当时‘风流公主绝对不会放过美男子’的名头,一定会带我回府。这样,我才会有机会和自己心仪已久的姑娘朝夕相处。”
  他说:“所以这一切,都是我提前规划好的,包括穿什么衣服,提什么灯笼,什么时候露出笑容,倘若你问我,我要怎么回答等等。其实我虽然号称四公子之一,可是在你面前,我还是没有什么信心能让你一眼看上我。”
  朝云,我知道我们相遇太迟,所以我一直没走进你的心里去。可是能在紫禁城陪着你,我也很开心了。
  朝云,如果有下辈子,我还会在河岸上观灯赏景,我还要等着我心爱的姑娘路过将我掠了去,不过,你可不可以早早的坐着马车过来,在遇见裴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