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宗室-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敬魏将军。”

    魏颀苦笑,这位侯爷说话真够直白,不过直白才符合他的胃口,端着酒问:“侯爷称我等为红巾军?”

    “红巾军、叛军、贼军、香贼所指的意思都1样,口头之利罢了。说到底还是成王败寇,满饮。”

    朱弘昭端着酒碗,仰头1气饮尽,这上年头的女儿红9是味道不1样。

    “侯爷说的有理,成王败寇而已。”魏颀端起酒碗,1起饮尽拿起筷子和朱弘昭吃着凉拌荤菜,喝酒不想醉的太快,还是吃些荤菜为好。

    吃了两口菜,魏颀端起酒坛斟酒,举碗道:“某在京中时9听闻侯爷威名,几日前侯爷于济宁城头雨中吹笛,魏某扮作桃贩瞻睹侯爷风采,心中折服。侯爷出身宗室微末却带兵有方,世间无双。此碗酒,敬侯爷。”

    “哦?未曾想魏将军胆量如此雄壮。早知如此,那日9该全城封锁擒了魏将军。请。”朱弘昭说着,心中感叹魏颀胆量,举碗饮尽。

    两人谈话投机,1个有心劝降又能放下身份恭维对方,1个又因为家眷被虏所部覆灭9在眼前,更担心徐鸿儒的刀子落下来有心投降,这聊得哪能不投机。

    1坛酒进了两人肚子,朱弘昭从衣袖取出范晓斋的血书递给魏颀道:“本侯来意,魏将军心中明了。请将军先看范将军遗留血书,有范将军这份血书,本侯必待将军如心腹。”

    两人都醉了,朱弘昭1手撑着小桌,脑袋昏沉沉,目光直勾勾:“范将军之死,乃是孤之遗憾。魏将军莫再执意,不日家父所练大同铁骑将会增援山东,闻香教不长久了。将军1身才华正当报效朝廷,莫随着徐鸿儒糟践了。”

    魏颀看完范晓斋血书,又看着朱弘昭赤诚目光,眼角湿润1叹:“范兄是被他自己逼死的,侯爷安心,某非不识时务之人。只是魏某有3点不情之请,若侯爷应肯,魏某麾下这万余弟兄9降了。”

    “请将军明言。”

    魏颀起身,指着身后贼军营寨大声道:“第1点,我魏部弟兄投降侯爷,罪责深重者魏某自会处决,余者皆是生计所迫,大势所趋不得不从逆。还请侯爷大量开怀,饶恕这些弟兄罪责。”

    “准,罪责不重者,降后本侯1概不究,并放还家眷。”

    闻声,魏颀那1百骑相互看看,纷纷下马拜服在地。见寨外举动,寨内旌旗落下,1些士卒颓然摘掉裹头红巾,带着庆幸瘫软在地,不需要再拼命了。

    同时寨中刀兵4起,1些铁杆造反的大声责斥,被魏颀副将,早有准备的范晓斋堂侄范彦明带人镇压。

    “第2点,魏部兄弟投降侯爷后,愿从军吃饭的,望侯爷怜悯,莫让弟兄们与教中弟兄厮杀。否则弟兄们阵前反戈,魏某也制止不住。”

    “准,愿意从军的本侯调他们去大同镇,分发土地。也可留在身边听调,不会做出过河拆桥、卸磨杀驴之事。”

    见两个要求都被接受,魏颀微微迟疑,不是他不相信朱弘昭,而是觉得有些难以置信。驱使降军打前阵,是官军的传统。没想到这1点都被朱弘昭准许,故而想做补救的第3条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他想要的条件9两个,见朱弘昭似笑非笑的神情,魏颀脸上发烫抱拳道:“我等并非投降官军,而是仰慕侯爷公允,向侯爷降的。我等愿为侯爷治下军户,也不愿回到旧地,受官吏士绅欺凌。否则弟兄们都是见过血的,受到欺压极可能再次作乱,乱了朝廷法度,坏了侯爷名誉。”

    “准!”

    朱弘昭拍腿起身,哈哈大笑:“哈哈!魏将军好胸怀,3个条件都为部众考虑,是个难得的良心人。孤都准了,再许将军1个条件,记住,必须是为将军本人的条件。否则本侯答应,将军部众也会为将军不服。”

    魏颀1把摘了红缨凤翅盔,扯去红巾护额单膝跪地:“罪将魏颀拜见侯爷,别无所求。侯爷治军公明,功名利禄,末将自能取之。”

    “将军气概雄壮,孤甚喜之。许将军遴选部众两千,自成1部。”

    1把扶起魏颀,手把手,朱弘昭道:“本侯向天子请封,魏将军之才足以做1路参将。将军所部所缺军械战甲,数日内补齐。但本侯只有1个要求,希望魏将军善待士卒。军饷自有本侯来筹,只求魏将军治好军中将佐,不许贪墨士卒1文钱。”

    军营中被杀5多人,都是屡历不干净之人,有的是闻香教起事前的传头,有的是后来加入的悍匪巨寇。

    同时魏颀所部抄掠的饷银也进了朱弘昭口袋,也93万两差1点。这笔银子转1圈又撒了回去。要退伍的魏部士卒每人给银3两,挑选出来继续当兵的,给银5两。这笔银子还不够,由此也能看出魏颀不是个4处搜刮的人。

    掩埋好死尸,朱弘昭与魏颀并马,带着1万多人向小安山军营移动。

第138章 劝降(2)() 
小安山军营因为朱弘昭的成功劝降,1片欢声笑语。魏部将士1来没有受到什么责难,反而好饭好菜好酒招待着,1个个都安心了。

    因为遣散费不够,朱弘昭只能掏老本。这银子不能少,否则这些被遣散的士卒生计无着落,还会继续作乱。

    朱弘昭也对他们做了许可,1旦活不下去可以去乐安投奔他,反正9是不能再从贼。这万余人都是魏颀选出来的精壮汉子,都是好兵苗子。

    可惜不能全部留下来,全留下来太惹眼。而且朱弘昭也需要这批人将他收降的信息散发出去,以后有这个成功的例子,他招降会成功不少。

    招降看的9是主将的心胸和信用,只要威望够,1封信9可能将对方招降。威望不够,跪下来苦求,也不见得会成功。

    军营中,朱弘昭部下诸将与魏颀、范彦明频频敬酒,关系融洽。魏颀和范晓斋1样,也是读书人,对朱弘昭这些识字的部将更有认同感。

    历史上这位后来9投降了,为了表示对降将的蔑视,在文官笔下,他史书留下的名字叫做魏7。至于另1个投降的侯武,则被写成侯5。也不想想,闻香教内造反的骨干将领,竟然会有如此没品质的名字。

    这年头给人起名字的落魄文人到处转悠,请他吃顿饭9能找到1个好名字。9连左良玉这种斗大的字不识,自幼丧父生活贫苦窘迫的人,都会花钱起个好名字。

    酒酣,魏颀犹豫再3,看1眼范彦明,起身抱拳道:“还请侯爷给魏某1个为范兄报仇雪恨的机会。范兄战死梁山,非是死于侯爷,实是死于王好贤此等小人之手。”

    朱弘昭也理解魏颀的心思,若不是王好贤突然来到郓城打乱了徐鸿儒的计划,此时闻香教哪会被困在兖州府1地。

    更是因为王好贤利欲熏心,鼠目寸光弄得叛军家眷尽数落在朱弘昭手里。范晓斋才不得不死,为了自己坚持的名节而死。

    “好,明日魏将军率本部儿郎、火器营进攻郓城。本侯为魏将军压阵,擒了王好贤祭范将军。”

    “末将拜谢侯爷大恩。”

    魏颀和范彦明出列拜谢,杨御藩看着心情更显抑郁。他年纪比朱弘昭大,都执弟礼,反而不如1个降将受重用。

    要怪,9怪他父亲杨肇基是赵彦和徐从治抬起来的。他姐夫周世锡的背后捅刀,更让军中诸将对他也不信任了。

    酒宴还没停,9有报功飞骑赶来,来的是李成栋,1脸尘土兴奋大笑而来:“侯爷大喜!郓城贼军王好贤部弃城北逃,咱顺势追杀俘斩3千,将那郓城县给占了!”

    “无胆鼠辈!”年纪刚满2的范彦明顿足恨声。

    朱弘昭眉头1挑,倒了杯酒递给李成栋:“虎子,那王好贤向哪逃了?”

    “原来是曹州方向,后被骑军1冲贼军9散了,4散而逃不知去向。”

    1叹,朱弘昭看1眼魏颀,转身下令:“祝英率郓城乡勇入驻郓城,传令郓城周边各县,令诸县派遣乡勇4处搜寻,不可使王部流散贼军复聚。告诉他们,闻香教贼首王好贤躲在流散贼军中,擒到9是大功。另外,明日各军休整1日,后日起军走运河北上历城。”

    魏颀捏紧拳头,颤声问:“侯爷?”

    “无碍,本侯这是在打草惊蛇。各县搜捕,这王好贤必不敢久留。他匿于散军之中不好找,那9让他跳出来。山东之中,只有我军能机动游走。他,逃不了。”

    转身,朱弘昭看向杨御藩:“你即刻启程去济宁,持本侯军令勒令济宁派遣足够的漕船来安山旁待命。若不从,本侯亲自去取。再问问你那个姐夫,赵彦老匹夫给了他什么好处,他竟敢出卖本侯,也出卖了你。”

    周世锡与魏颀和解,背后主谋9是赵彦。和解文书9在魏颀手里,现在这份文书已经在去京城的路上了。

    魏颀所部精锐万余人突然出现在朱弘昭背后,朱弘昭有危险,杨御藩自然有危险。周世锡出卖的不是朱弘昭1个,而是这里每1个人,包括杨御藩。

    被自己的姐夫抛弃,估计这里最伤心最愤怒的不是朱弘昭,而是杨御藩。他还要默默忍受其他将领的奇怪眼神,格外的憋屈。

第139章 飞熊卫(1)() 
6月初8,朱弘昭所部8千步卒登漕运船只,3千骑卒两岸护卫。

    1艘5料的大福船作为朱弘昭旗舰,3余艘战船扬帆北上,白帆白旗白袍,浩浩荡荡阻塞运河。

    杨御藩醉醺醺在1旁扶着护栏饮酒,令他姐夫周世锡背叛他们的东西很简单,只是1个漕运参将官职,以及战后坐镇济宁的保证。

    朱弘昭留周世锡为济宁守将,名不正言不顺。迫于战事紧急,周世锡才能硬着头皮当下去。而山东巡抚赵彦则有名分,也有足够的力量担保周世锡能名正言顺的坐镇济宁。也有足够的力量将周世锡赶下去,周世锡为了富贵倒戈到赵彦那边,合情合理。

    济宁是漕运重镇,当这里的军事首脑,1年捞的钱足够周世锡花天酒地1辈子。钱能通神,有足够的钱打点关系,他周世锡完全可以做到官运亨通,武运长久。

    再说周世锡是杨家女婿不假,可周家也是沂州传承十世的将门,又不是他杨家家将。凭什么要为他杨御藩而牺牲自己的前途,现在只是杨家势大罢了,以前周家也发达过。

    使周世锡倒戈的力量,9是名分的力量,山东此时只有4个人有,可以代替朝廷做出各种临时安排。山东巡抚赵彦、登莱巡抚袁可立、山东总兵官杨肇基、山东监军徐从治。

    而朱弘昭虽然有比这4人更高的品爵,也有比他们更强的士兵,可他没有插手地方军政务的理由。也因为如此,朱弘昭才会借着张榜战死之机和赵彦翻脸。

    否则和这帮人处的时间越长,他9会陷得越深。这些官场老油子洞悉人心,和他们玩儿手段,只会输的丢盔弃甲。甚至朱弘昭都怀疑,自己见到赵彦后,连铁杆嫡系都保不住。

    他手下的将领都是年轻人,1个个心思不多,难保不会被赵彦等人以朝廷大义,功名爵禄收买驱使。信任这种东西建立困难,要崩塌9在眨眼间。

    船队抵达广济渠转向向东入齐河,傍晚抵达齐河县。过了齐河,9是大清河,大清河此时还不是黄河河道,同样入海。

    齐河县的士绅因为纵横兖州,1战抄了叛军老巢的朱弘昭所部到来,1片欢欣鼓舞。士绅组织杂技、乡间鼓乐以及猪羊牛酒前来犒军。

    济南府起事的轮转将军实在是太厉害了,戴了个青铜面具不知具体名字,十余日9将济南府东边十9县攻破,此时磨刀霍霍正要杀来,济南府上下哪能不惧?

    这位轮转将军厉害的不仅是部下强锐,而是对士绅的狠辣。每占1县后搜刮力度之猛,足以让听闻的士绅胆裂。而贫苦民众们则等待着这位轮转将军的到来,好接济他们的生活。

    徐鸿儒所部只是和士绅勒索钱粮,以钱粮养兵。而这位轮转将军则是要士绅的老命,专抄士绅家底,粮食1部留作军用,大部接济贫民。兵锋所向,民心浮动,各县无不告破。

    若不是这位轮转将军贪图财货1心劫掠士绅,可能现在早已经横扫济南府。而这位轮转将军起事初攻打侯府,9被乐安侯家丁击退。

    现在乐安侯带着8千雄赳赳,大胜回来的劲卒,还有3千铁骑。这样强大的实力,足以对付轮转将军。而且轮转将军还打过乐安侯的府城,这可是血海深仇啊。

    现在,济南府的士绅们,把朱弘昭当成了唯1的救命稻草。

    对于士绅们犒劳的吃食,朱弘昭笑吟吟收下了,银子则还了回去。拿了人家的东西9要给人家做事,他还看不上这点小财。

    只是休整了半夜,天没亮朱弘昭部再次启程,过济南府府城历城而不入,停都不停。济南府知府、守将、德王都快急疯了,岸边官吏拿着牛酒看眼睁睁看着白袍白旗的救命稻草过去,心中1片冰凉。

    旗舰上,朱弘昭迎风吹笛,寇青桐坐怀琵琶,在1片悠扬中过了济南府。中午抵达济阳县,这里是济南乡勇齐聚的第1道防线。

    此时自号神机军师的朱武正率领两万红巾叛军围在城下,打造攻城器械。朱弘昭所部3千骑以1千辽骑为先锋,又在朱武的放水之下,将朱武所部横扫。

    朱武也借着战败,纯洁了队伍。

    而朱弘昭所部骑兵带着抢来的辎重返回船队,在济阳守军发红的目光下,悠哉悠哉向东行进。这1战,生疏的辽骑通过又1场大胜增强了信心。

    大清河南岸的齐东县、青城县此时落入叛军之手。叛军眼睁睁看着朱弘昭所部沿着大清河顺利而下,直捣他们的腹心。

    初十当夜,朱弘昭所部抵达大清河边上的蒲台县,叛军不足千人,弃城而逃。朱弘昭带兵入蒲台县,县中与张虎留下的亲卫汇合,拿到了他策划这场阴谋的第1批红利。

    黄金5万3千余两,白银2百72万两。加上各种值钱的玉器、字画以及从士绅家中抄出的书籍、珠宝布匹,换算成白银不下4万两。

    这样的据点还有两个,都在等着朱弘昭11收取。只是余下两个据点里的财货没有这里的多,合计也95万两左右。

    这些县城没法和乐安相比,但也是山东北部富裕膏腴之地。1战能抄出近千万两财货,已经对得起朱弘昭所冒的风险。

    山东战事危急,近在咫尺的北直隶京营兵,南直隶的南京大营都没什么大动作。与济南府接壤的直隶河间府驻有两万京营兵,只是专心加固营垒,并不出击。

    而彻底陷入贼手的济南府东十9县里,却有京城来的1队骑士昼伏夜出,向着乐安走。

    带队的正是新晋的锦衣卫南镇抚李墨轩,这位比较倒霉,先走运河打算1路飙到济宁,可惜出了河间府漕运暂时停止。漕运兵根本不给他这个锦衣卫实权镇抚面子,说什么9是不开船。

    故而1路南行,刚刚抵达济南府府城历城,朱弘昭所部乘船而过,停都不停。他只能带人继续向东赶路,还要小心翼翼。济南叛军高层认识他李墨轩这张脸,下面的人可9难说了。

    6月十2,朱弘昭收复失陷的青州府博兴、高苑两县。打通通往乐安的道路,开始装好人,安抚这3县的受灾士绅。

    还让他们召集乡勇绥靖地方,同时将败坏的保甲制度提出来,编民为甲,各县各乡镇直到村寨,设置保长编练团练兵清剿流散贼军。

    皇权不下乡,9是因为保甲制度不完整,进而败坏户籍制度。朱弘昭准备慢慢收拾所谓的轮转将军,他需要时间将这些地方的保甲制度建好。

    反正现在各县县令要么死了,要么逃了。山东大员的目光都集中在兖州府,集中在曲阜保卫战上,对于朱弘昭在青州、济南府的动作无能为力。

    他们也阻止不了,保甲制度是国政,又不是朱弘昭私创的。他只是将自万历以来,因1条鞭法而败坏的保甲制度重建,9像他们父子重建卫所军制1样。

    保甲制度除了保证税收外,更大的作用9是保境安民。保长有权操练乡勇,可以驱贼。

    李墨轩1路走来,发现这位在搞保甲制度,只觉得朱弘昭在徒劳。税收方式不改,保甲制度1时建好,没几年又要废了,何必呢?

    在博兴县寻到朱弘昭,李墨轩脸皮很厚的和抚琴的寇青桐聊了起来,教坊司的寇家,这可是京中的铁招牌。

    至于天启给他的圣旨,则被李墨轩丢给了朱弘昭,让朱弘昭自己去看。

    “8成?”

    除了圣旨还有1道天启亲手写的密旨,只有皇帝画押没有盖印。先看了密旨,朱弘昭瞪大了眼睛,这可是要他的命啊。

    李墨轩抱着紫砂茶壶嘬着,翘着2郎腿坐没坐相,笑嘻嘻问:“怎么?咱们的侯爷舍不得?”

第140章 飞熊卫(2)() 
“8成9是8百,你说呢?”

    朱弘昭将密旨丢进炭火盆,纸灰飘起沾着冒着油脂的鲫鱼。

    “噗”李墨轩喷了1地,睁大眸子扭头看着朱弘昭,迟疑问:“多少?”

    “8百,这是在剜本侯的心尖儿。李大人,你觉得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