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宗室-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收好信件,朱以溯先认真指点了朱2哥书写的千字文,评点道:“笔锋轻柔如学子仪表,柔在外表而内有刚毅。刚柔并济是处世为人之追求,从字可知人。我儿这字虽差些火候,无形体之柔美,却有金戈铁马纵横其上,甚是难得。不过我儿须知,刚则易折。”

    “2郎晓得了,只是这写字时前几字尚能兼顾,写到后头,9随意起来。”

    朱以溯笑笑,道:“字能传意已是难得,我儿心中焦虑为父了解。这宗爵易职之事我儿不必忧虑,刘老千户出力必然能上达天听。我儿需戒躁,这字每日可少写慢写,练字是修身养性不2法门。”

    点点头表示记住,朱2哥垂头看向朱以溯手中的书信。

    “这是为父好友代州镇武卫孙伯雅,万历47年进士授永城知县,上任距今不足1载,以才干调升南直隶归德府附郭商丘。”

    孙伯雅是谁,朱2哥不认识。伯雅听起来像是字,看父亲极为推崇这孙伯雅,朱2哥很好奇这家伙大名是什么,故而1脸迷惑。

    但是朱以溯没有多说,收好信起身双袖搭在背后,沉吟道:“我儿近来习武也是好事,为父与菅典标总旗兄长交好,若陛下开恩,你我父子极有可能调入卫所。故而为父想从菅家家丁中选2人教我儿习武,这书,通义即可。科举,是没指望了。”

    朱2哥闻言大喜,拱手道:“多谢父亲成全。”

    叹息1声,朱以溯道:“我儿字中含着兵戈之气,或许这也是天定。待圣旨下来去了宗籍,为父去李家为2郎求亲。”

    “啊?”

    朱2哥惊诧,他自认为隐藏的极好,怎么这个连门槛都不迈的父亲还能看出来。而且这个父亲的想法未免和周围人太不同,这年头很少有娶年纪大女子为妻的例子。

    萝莉的好处,古代文人可是非常清楚滴。难道这个父亲和自己1样,对御姐有别样心思?

    还以为儿子是因为习武的事情而惊讶,朱以溯转身望着窗外院中枣树,声音低沉道:“为父自诩聪慧却看不穿宗科本质,伯雅贤弟信中隐晦开解。为父方知,我等宗室子弟能考取秀才功名已是万难。军功,才是我等宗室子弟的出路。”

    “父亲懂军事?”

    “军事有何难?无非养兵辎重、练兵军纪、带兵赏罚分明而已。武毅戚公所著纪效新书、练兵实纪详要细致,用心攻读成不了名将,当个参将、游击还是绰绰有余的。”

    朱以溯颇为自信,谈到军事胸膛挺直了,道:“菅典标祖父9是武毅戚公以戚家军之法所练的蓟镇所辖兵将1员,随武毅戚公歼灭北虏之战中殉国。其父兄此时效力于辽镇,为父若要练兵,讨要数名家丁不在话下。”

    朱2哥还不知道,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曾国藩之所以能起家,靠的9是戚继光写的这两本兵书。初期屡战屡败,慢慢攒下经验后才后发制人。

    6月初2,这日朱2哥手里提着镰刀,笨拙生疏为李家收割小麦。

    小冰河时期从万历中期开始,冷的时候连琼州,也9是海南岛都下了1场厚厚的雪,将当地没见过雪的人惊呆了。而这夏天,则热的令人发指。

    由于还没有成年,礼仪方面朱2哥1向随意,这日9散披着长发,跟在李守道、李守义这对大龄‘童生’在麦田里劳作。

    田边树荫下李家老爷子逗着小孙,想着柔弱的长孙,再看看吃苦耐劳的朱2哥,不由心中感叹这朱2哥投错了胎。他考校过朱2哥,4书5经倒背如流,可惜却是宗室出身。

    李幼娘提着1壶微酸浆水,给父亲和叔叔添了1碗,这才去给朱2哥。他割的太慢落在后面,不过倒也认真,没有遗落麦穗。

    浆水9是酸菜里的水,煮熟后夏日饮用能祛暑开胃。

    抹了把汗水,朱2哥喝着酸酸浆水叹道:“面朝黄土背朝天,年复1年又1年。农民实在是苦,幼娘姐,你看2郎手上都起泡了。”

    “2哥是个有良心的宗室,朱相公也是。”朱以溯上疏退爵禄,自力更生的事情已在周围传开了,李幼娘很是敬佩朱家父子的勇气。

    这爵禄时有拖欠,却也是旱涝保收的硬干粮。哪怕是个赌棍,有宗室身份也不会落魄饿死。辖地有宗室饿死,本地官员基本上也9混到头了。

    “不下地不知农民苦,可唉,不说了。”

    明朝的税率真心扯淡,整个国家的运转基本上都压在农民头上。同样种地的富农若家里出个秀才,9能免了税赋。免了税赋的富农可以积攒财富供养出更多的秀才,可以保持代代免税的待遇。这样1来,富者越富,而贫者还是老样子。

    如果天下安定还好,但是小冰河时期的到来,处处天灾,活不下去的贫民只能聚在1起造反。到处找饭吃的流动贫民义军9像瘟疫,流动到哪里9破坏哪里的生产体系。这样1来恶性循环,会造成更大的破坏。

    可笑的是朝廷加派各种粮饷都落到了贫民身上。1亩地能产1石粮食已是难得的年景,而现在1亩地9要缴3斗粮。活不下去的农民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奋起反抗,要么把田地卖给本地缙绅,甘愿做佃户。

    有缙绅免税赋的特权,佃户9不需要给国家缴纳粮饷,每年给1斗租子即可。1来2去,地方缙绅富裕了,国家收的税却少了,不够支出再次加派粮饷,活活将那批咬牙坚持的农民往死里逼。

    至于商税,是3抽1。更扯的是后面又有善政,免了交易额度在3两以下的税。整个商税没什么意义,毕竟官商1家,皇帝想加税,文官集团动不动9搬出祖训,逼得皇帝没办法只能干瞪眼。

    朱2哥仰望山田上忙碌的农民,握紧了拳头,既然自己当不了文人集团1员,那9将这帮家伙往死里整。

    暗暗立下1个誓言,这辈子别的不说,1定要把农民的赋税免掉。

    见他凝神展望,李幼娘拿着折扇为朱2哥扇风:“2哥,想什么呢?”

    “幼娘姐,2郎在想天下所有农民不用上税该多好。这样的话,他们9不用这么苦了。”

    只当他是小孩子梦话,李幼娘笑问:“那2哥想过没有,农不纳税缴粮,朝廷怎么办?”

    “向大户人家征收,地方大户田亩上万,足够朝廷用度。”

    “这怎么能成?朝廷专收大户家的粮税,大户也会败落的。没了大户,朝廷又要收谁家的?”

    “幼娘姐说错了,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只要朝廷不把大户逼到绝路,人人都会努力经营,让自己成为大户的。”

    说罢,朱2哥抄起镰刀躬身割麦。

    歪着脑袋想了想,李幼娘觉得这话有道理,又和她平日听闻的相违背,哑口无言不知该如何反驳。

    这时候两名身穿崭新鸳鸯战袄的锦衣卫鲜衣怒马而来,小旗何冲跳下战马对田地里挥舞镰刀的某人高呼:“朱2哥!大喜,皇帝陛下圣旨来了!奉国中尉遣我2人迎朱2哥归家迎奉圣旨,朱2哥速来。”

    握着镰刀朱2哥起身,仰望湛蓝天空长出1口气,终于是来了。

    村子里泼水扫地,9连坑坑洼洼的道路都拿黄土重填了1遍。宣旨的是1位面相粗陋却气质儒雅的中年宦官,名为刘时敏。

    朱以溯沐浴更衣,左右等不来儿子,只好先接旨,免得让这位刘姓公公久等而产生不好的想法。宦官因为身体残疾,脾气自然算不得多好。

    最后时刻何冲载着披头散发,1脸汗渍的朱2哥归来。只是已经开始了程序,朱2哥来不及洗漱更衣,只能灰头土脸跟着朱以溯跪伏在地。

    父子俩在1起格外显目,宣旨的刘时敏暗暗不喜。他也听说过地方上宗室子弟顽劣不堪,未曾想到这朱以溯之子如此不堪入目,毫无宗室仪表。

第9章 刘时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太祖高皇帝北驱鞑虏,复神州衣冠正统,功在千秋得天地庇佑,乃有后嗣之繁盛也。今鲁藩后裔以溯,至孝人贤。上疏请职垦戍1方,不惧9边苦寒。朕闻之颇慰,故诏封以溯大同镇天成卫新平堡千户,授实职世袭。望尔勤勉,以为天下宗室之表率。钦此。”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走完仪式,朱以溯心情1点也不激动,因为这新平堡是大大的火坑!

    新平堡在大同镇最西北角,9在长城脚下,北边9是北虏,处于第1道防线。东边几步之遥9是宣府镇,而且还是朝廷在大同镇开放的3个马市之1。

    可以想象,这里的水有多么的深。

    他有些怀疑是不是自己跳的太高惹得皇帝不高兴,9将自己父子俩安排到新平堡。新平堡的千户,因为马市的原因可是说是富得流油,是大同镇众将门的钱袋子。自己过去接任新平堡千户,等于9是放在火上烤。

    应付了这些镇卫将门,还要考虑北虏、马贼的入寇的问题。

    朱以溯还不知道,万历皇帝只是随口1问9边有没有空缺的千户,得知新平堡5年来没有千户,9顺手把他填了上去。或许,9连万历皇帝都不知道新平堡具体位置在哪,反正知道在大同镇,应该离代州不远。

    随行锦衣卫端着官服、印信递给朱以溯,朱以溯回房更衣,宣旨的天使刘时敏被安排在正房品茶。与1身麒麟服的刘老爷子攀谈,聊得十分融洽。

    这刘时敏虽然是宦官,却是正儿8经的正4品世袭延庆卫指挥佥事出身,十6岁的时候做个1个奇怪的梦,因为梦而对自己施行宫刑,第2年选入宫中。

    被大太监陈矩看中收为门人,这陈矩管着东厂还是司礼监秉笔太监。陈矩集纠政、监察大权于1身,位高权重得在杰出太监云集的明朝也少有,但陈矩只守着“祖宗法度,圣贤道理”8个字,廉洁安静,不扰官不害民,从不滥用权力,仅是力图纠正时弊缺失,被人称之为“佛”。

    而刘时敏卫所高级军官家庭出身,本人又饱读诗书。虽然当了太监,却被有善名的陈矩看中,所以朝野中名声也是极好的。

    “陛下因宗室中有此贤明之人而高兴了几日,殊为难得。不知其中有何变故,将奉国中尉安置到了新平堡。奉国中尉乃是宗室表率,若不幸折损于新平堡。这天下宗室必然心寒,还需老大人助力12。”

    刘老爷子抚须笑说:“刘大人安心,新平堡十个百户换上35个,想必会安稳不少。以奉国中尉才学,足以压住内部。至于北虏马贼,这个小老儿无能为力。”

    “如此也好,待奉国中尉做出1番成绩,我等再出力将奉国中尉转升到山东诸卫所,也算回了鲁王谱系故地。这样1来,奉国中尉这杆宗室旗子立了起来,必能引得各地宗室效仿,为朝廷减负。”

    他们1个原东厂扛把子门人,1个锦衣卫原千户,因为陈矩这位恪守本分的大太监的原因,两者之间并无多大仇恨。

    如今朝中不少文官还想着将刘时敏捧到东厂厂督的位子上,再现陈矩生前时的厂卫和气。当然,陈矩掌管东厂时不滥用特权,是文官们最喜欢看到的景象。

    可惜东厂厂督任命权在皇帝手里,文官们做不了主。若能做主,这朱家的大明朝9危险了。

    两人又聊到了朱2哥身上,刘时敏略带1丝好奇道:“奉国中尉之子为何此般顽劣?让咱不解的是,奉国中尉似乎极为看重其子?”

    “不瞒刘大人,为了这朱2哥,奉国中尉险些和老夫拼了老命。”刘老大人说着苦笑,将朱2哥险死还生的事情说了1遍,又道:“朱2哥并非刘大人所见这般不堪,往日节省惯了,这孩子也能吃苦。更难得的是因李家小娘子对他有救命之恩,读书之余常去李家帮闲。今日李家割麦,朱2哥也是在地里被小旗何冲领来的。”

    见刘时敏好奇,刘老大人索性挑了1些朱2哥的趣事来说:“据奉国中尉所说,朱2哥如今已能熟背4书5经,可断句释义。朱2哥为人纯孝,练的1手好厨艺孝敬奉国中尉,成为村里美谈。”

    微微颔首,刘时敏轻叹了1声,转顾它言,与刘老头谈起了沿路见闻。

    有些话不适合说,他是中官,这个老头子尽管是退休的锦衣卫,那也是锦衣卫。两者有陈矩这个好太监居中调和,但根本立场还是对立的。

    此时朱2哥沐浴更衣后,由赵期梳着头发。他面上带着喜色,没想到皇帝这么大方,1个小小的奉国中尉宗爵竟然能换来1个正5品实职千户。

    9算是虚职,他们家也赚了。1来能摆脱宗人府的钳制取得自由,2来5品官也是有俸禄的,比起奉国中尉来说只高不低。

    “2哥儿,如今老爷得陛下实授千户之职,老奴觉得该给2哥儿找两个婢子使唤。像这梳头的差事,2哥儿是想老奴呢还是想用娇俏婢子?”

    这还用选择?待束好头发,朱2哥照了照铜镜,笑说:“也该找几个,这样你也能当个管家。最好给父亲找个继室,家中只有我这1个儿子,若有个弟弟妹妹,9不孤单了。”

    “2哥儿孝顺,老爷如今有了5品官身,内宅无人坐镇也不好与同僚打理关系。”

    朱2哥听了只是笑笑,朱以溯以前是受宗人府钳制,别说娶继室,9连纳妾的权力都被剥夺。如今9是自己反对,也是无用,还不如提早跟赵期说了,表明自己的态度。

    自己现在是嫡长子,将来9算继室生下儿子,有嫡子身份有什么用?如果连小十来岁的弟弟都压不住,他这个穿越众未免太失败。

    1身白袍外罩月白色无袖对襟丝衣,头发束在脑后以青色丝带扎着,手里抓着1柄折扇9是朱2哥此时的打扮。

    卫所千户上马带军,下马治民管着大约1个乡镇的地盘,能有正5品全赖带兵之职。1身青色官服,玉带武职熊补子,脚踏精美官靴,头戴乌纱帽9是朱以溯此时的扮相。

    多亏刘家老爷子想的周到,将家里的厨子带来,才让朱以溯能摆出1桌能看得过去的菜肴。

    桌上除了刘时敏、朱以溯和刘老爷子外,还有闻讯赶来的代州知州,9连雁门所的千户也急匆匆赶来了,本地乡绅也有出面,只是上不了台面送上1份贺礼后9回去了。

    代王晚1步得知天子诏书,他也不好坐视不理。也派人送来了1份厚礼,足足1千两银子。顺带还送了两辆牛车,牛是官府管制的东西,每头牛都会登记造册,别说随意宰杀,9连春耕的时候,都规定了耕3天,必须休耕1天养牛。

    饭桌上朱2哥9带了1双耳朵过来,除非有人问他问题,否则他眼观鼻,鼻观口1直沉默。9连可口的饭菜都没有动1筷子,认真揣摩这些官场老油条的谈话艺术。

    桌上几个人都是第1次相见,却都聊得极为尽兴。话题接连不断,仿佛相知故交似的。

    刘时敏这个3多岁的太监不像其他太监那么阴柔,面相、气度都像1个武人。而言谈又谦逊,像1个满腹诗才的文人。

    大明朝当太监的总共9那么几种人,1种是父母养活不了,1刀割了卖到宫里的,这种占大多数,不情不愿长大后心里自然9有问题。自小和1大帮小宦官接受翰林院的进士们调教,往往都会成为大明24监里的中流砥柱。

    第2种是长大后在社会上混不下去,自己割1刀进宫干苦力工作的,比如魏忠贤同学。赌博赌输了,输了妻女后,干脆1不做2不休,1刀将自己切了。

    历史证明,魏忠贤同学的决定是英明的,他对大明朝还是有点作用的。最直接的例子9是他把持朝政的时候,死死打压东林党,朝廷再穷还是有钱发军饷的。

    9连崇祯皇帝临死前,都在感叹有魏忠贤同学在,他也不会沦落到这1步。感觉有点曹操兵败赤壁,感叹郭嘉的味道?

    第3种太监比较命苦,是由罪犯充任的。有名的是3宝太监郑和,原来叫马3宝。明初发生回乱,平定后按规矩处理,成丁的斩杀,未成丁割了入宫。

    和以上3种不同,刘时敏出身高,却自己把自己切了,心里自然没什么问题。不喜欢别人称呼他公公,喜欢以常人的态度和人打交道。

    宫里宦官极多,能混出头称之为太监的也9那么1小撮人。没有儿子是他们最大的遗憾,所以太监们都会死收养1些顺眼的小宦官为自己门人,实际上寄托继承人的感情。

    这刘时敏是陈矩门人,朝野名声不错,此番又是天使。进士出身的代州知州毫无压力奉承刘时敏,而雁门所的千户更没有文人所谓的节操,加上刘时敏本9是卫所子弟出身,更是拍起马屁来1个接着1个。

    朱2哥听了半天也将这刘时敏的过去大概听明白了,在后世他连陈矩都没听说过,更别说陈矩的门人刘时敏了。听的最多的9是曹化淳,雨化田、刘瑾、魏忠贤等等威震1时的大人物,马上该魏忠贤粉末登场,估计这个有好名声的刘时敏,会倒大霉。

    刘时敏好奇打量了几眼朱2哥,在朱2哥手掌上看到了水泡,心中了然。决定回去给万历皇帝说说,说不好还能让皇帝高兴高兴。

    现在皇帝缺的9是可靠的好消息,好消息才能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