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宗室-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昔有蓟镇苍首老卒陈玄广,本臣代州相邻,善火器,随臣父子赴边。年近6,其2子为社稷殁于辽镇。独孙陈策于臣身旁跑腿。陈玄广善火器,乱军之中不得发,遂提刀奋战,临末犹呼杀鞑子,激励士卒。其亲卫护尸骸归阵,哭诉其死之壮,复提刀返阵求死于战阵。臣闻之泪流满眶,感叹陈氏满门忠烈。”

    听到这里天启揉了揉眼睛,低着头继续听。

    “后臣与左军郭谅部回援,臣家丁玩伴仗火器击毙玉林鞑酋阿拉塔。此战中军战死约6百,伤8百余人,临阵斩杀鞑子1千32余级,俘获伤员、降卒6百3余口。莫日根率残骑败退,臣父督战立于中军大旗下,身中5箭,幸有祖宗庇佑,止有1箭洞穿铠甲。臣父本是书生,身子孱弱,中箭高烧不退,难以署理军务。”

    “此时军中资深战将尽殁,不得已,诸将推臣署理军务。臣以马尸、鞑子尸骸混杂冰雪围筑壁垒,4边各长1百7余步,高不过4尺。以疲惫伤残3千6百余人困守,巡视伤兵后莫日根汇合人马3千8百余骑复攻,臣遣千户郭谅率千骑为别部互为犄角,以散鞑子兵势。”

    “臣有玩伴1人,乃高山卫中千户所人氏,世袭小旗武永昌。其兄武永盛于中军效力,阵斩7级重伤不治,临亡抓臣手以家中父母无人赡养为由,求臣善待其弟。臣以武永昌守中军大旗,立于臣身后。”

    “阵势破,莫日根率精骑突入壁垒。鞑子军中健儿当先,箭中臣身,臣以火铳毙之。当时紧迫,武永昌善铳术,临乱箭而不动如山,1铳击伤莫日根,臣家将李成栋率4余敢死士以肉躯横堵敌骑铁蹄。莫日根伤,成栋乘其乱,与敢死士诸人突入其马下,刀斩莫日根首级,鞑骑大溃。”

    “是时,前军何冲将军担忧中军安危,早早回援后撤于东渠南部堵住鞑骑溃逃之路。郭谅将军于北堵截,南北合围,鞑骑溃逃余生者不足5。”

    “此役1日战两阵,共阵斩鞑子3千1百53级,俘获1千6百27口,无伤员。中军阵亡过半,总共战死健儿1千7百2余人,失踪7余人。伤1千2百余人。”

    天启双拳紧握,突然见皇后不念了,回头1看,张嫣红肿着眼睛,将后面的递给他道:“小将军记载详实,军中健儿前赴后继跃然于纸上,臣妾读不了。”

    天启结果1看,后面是每个百户队的战绩,他1个1个接着看,当看到有的百户队最后竟然死的9剩1个小旗和十8个伤兵,他不忍再看,缓缓闭上眼睛道:“各处军报,皆云敌溃,何等溃法不云。或云所部死战,何等死战,亦不云。又说敌强难抵,不说敌如何强,比不得啊比不得。”

    “若有十个朱以溯父子这般,为国事倾家财出兵,为练兵妻妾不顾,为战局舍生忘死。这辽镇鞑子,又能何以猖獗至如此地步?”

    天启拿着奏折,沉甸甸。看向1旁擦泪的魏忠贤,问:“老魏,说说,这奏折不去兵部,怎么到了你这老奴手里?”

    “回禀万岁爷,兵部今日休沐,说是做不得主。那送报之人原是御马监净军,担忧有其他军将贪墨东路儿郎战功,不得已才来寻老奴。”

    “铁铮铮的军功在哪里,他人如何抢得?”

    魏忠贤被吓得跪下,抹1把眼泪道:“陛下有所不知,朱参将受伤不能署理军务,其子统军不合规矩。此时东路上下无主,必然为各路参将、分守副总所欺凌。”

    “哦,老魏你何事这般热心起来了?你与东路上下毫无关系,何必为他们冒这个风险?”

    “回禀万岁爷,大同镇守中官刘时敏会讲故事,老奴爱听他故事。万历爷让刘时敏做朱弘昭师傅,刘时敏担忧他学生战功,这才给老奴写信相求。老奴不识字,他9给了这个”

    魏忠贤可怜巴巴,恋恋不舍将1张银票掏出来,递给天启。

    “2百两?算了,9当朕高兴赏给你的。去,擂鼓召集朝臣,朕要给东路健儿勇将定功封赏。”

    喜笑颜开拿走银票,魏忠贤屁颠屁颠走了。

    “这老奴忒没出息。”天启皇帝挥退宫女宦官,望着梁柱发呆片刻叹道:“朱弘昭才十3岁,9能看轻生死为国效力,立下如此大功。朕的那些个总兵真该自尽以谢天下!”

    “陛下,这种话可不能乱说,传出去不好。”

    “哼,传出去,朕会不会像武宗皇帝1样落水身故?”天启1句话,骇的张嫣花容失色,惨白惨白。

    “皇后,咱家里的这个族弟如何?”天启轻拍张燕肩背,随后双手负在背后:“朕要封他父子俱为伯,既然会练兵,那9都挂职5军都督府,整顿天下卫所。这次4个卫所,9能凑出万骑出塞,若有4个卫所,十万骑出塞,谁敢挡我大明铁骑?”

    “孙传庭也不错,9是心性有些问题,但屯田还是不错的,前天杨肇基还赞不绝口。唔刘时敏务实,可以监军。”

    “皇后,你说什么封号比较威风?”

    对于打仗阵亡的人,天启是不会去在意的。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只要死的其所,那9值了。朱弘昭奏折后面详细的统计,更让他相信这份军功是真实的。

    因为越详细,追查起来越容易。若作假,那么处处是纰漏。也因为这个道理,历来军功都写的很笼统,越模糊越好。

    “朱参将这1战横扫鞑虏,镇虏卫又在其治下,臣妾觉得镇虏伯9不错。而小将军奋勇克敌,不妨叫做奋武。”

    皇后压着心里的恐惧,挤出笑意说着。见天启打心底里高兴的样子,她也受到感染。

第85章 大明平虏伯?(1)() 
皇城擂鼓,休沐在家享受新年的大臣们有知道大同战报,也有不知道,但心里都不痛快。大明朝的工资9那么点,连个假期都不让人好好休,实在是太不厚道了。

    奉天殿外,魏忠贤在大臣堆里打转,逢人91张讨喜的笑脸,见副都御使钟羽正和工部侍郎董汉儒聊得投机,1听两人在聊大同军事。钟羽正和杨肇基都是青州府人,1个有清名,1个是地方望族,关系还是不错的。

    老魏在1旁听他们谈卫所军制兴复的可能,插嘴道:“2位大人还不知道吧?大同东路参将朱以溯朱大人整顿了4个卫所,出兵万骑于塞外大胜,俘斩4千余。”

    “哦,魏公公知道详情?”

    “可不是?万岁爷这不招呼朝臣朝议,今个儿是正月初1,朱大人这军功来的可真是时候,别提万岁爷那高兴劲儿了。”

    魏忠贤搓搓手道:“上次听钟大人那个战国的故事还让咱家念念不忘,钟大人还没讲完,咱家可还记着呢,这回可要讲完,给咱家续上,不然这心里惦记着,怪难受。”

    董汉儒撇过头去,钟羽正轻咳两声道:“咱本官9讲了,魏公公可要听仔细了。”

    “钟大人请讲,咱家这儿早准备好了。”魏忠贤不识字,客氏也读书不多。偏偏他喜欢卖弄,9给客氏讲故事,只能借别人的拿来给客氏讲。

    “咳咳,这从前啊,有1个人。”讲到这里,钟羽正闭口不谈。

    老魏奇怪道:“不是那个故事,钟大人莫非记错了?上次你明明讲的是两个国家交战,1个国家追兵还帮败军修车轱辘的故事。”

    “魏公公,是本大人讲故事,还是你讲故事?”

    “当然是钟大人讲故事,咱家哪能讲的了故事,钟大人请讲。”

    又轻咳两声,钟羽正这个老头儿憋着笑意道:“这回可听好了,战国的时候,有1个人。”

    老魏想不明白:“对对,9是战国的,钟大人继续讲,咱家听着呢。”

    钟羽正捂着肚皮,强忍着笑意道:“魏公公别急嘛,以后还是能续上的。”

    说着,钟羽正看到兼职御使徐光启,笑着上去打招呼。留老魏原地1个人思考,正好见礼部尚书,钟羽正的青州益都老乡状元赵秉忠,9见赵秉忠抚须自言自语:“从前有1个人唔,下面竟然没了。不过本官也很想知道以后能不能续上,魏公公愿不愿意续上?”

    魏忠贤想明白了,脸色铁青着陪笑:“钟大人风趣戏弄咱家,状元公为啥要揭开伤口,让咱家心里好不难受。”

    礼部尚书人人都能当,但状元3年91个,所以赵秉忠喜欢被人称呼为状元公。他和煦笑笑:“今日大伙都在和家人做伴,都怪你多事,害的大伙宴席到1半儿,你说副都御使会不会给你好脸色?朝廷有朝廷的规矩,军功在那里摆着,又不会没了,你啊,还缺火候。”

    “是是,是咱家的不是,状元公教育的是。”

    魏忠贤抱着拂尘隐晦着脸走了,钟羽正和徐光启等人过来,钟羽正道:“老夫干的9是得罪人的差事,也不怕他魏忠贤。赵公挑明,这不是白白得罪了魏忠贤,这是何苦?”

    “粗鄙阉人不通文墨,既然骂了9骂明白。实不相瞒,看他在那里沉思,这叫本官于心何忍啊。这不,那张脸青青的,多解气!”

    徐光启等人抚须轻笑,不多时奉天殿外太监奏乐高唱:“上喻,百官入殿。”

    平常皇帝都是在太和殿听政,这儿是接受百官朝拜和议事的地方,奉天殿其实只在重要典礼时才用,平常都不怎么用。1般时候皇帝会在自己的寝宫乾清宫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章。

    走完过场,天启皇帝赐百官平身后,扬着手里奏折沉吟道:“正月初1召集诸公朝议实有不该,不过今天有1件大喜事好叫诸公知晓,也算今年的好兆头,请诸公过目。”

    内阁首辅叶向高先看,微微颔首又摇头:“这字别具1格,只是文笔粗白难登大雅之堂。作为军将,已是难得之事。”

    叶向高有1手好字,龙椅上的天启脸色黑了黑,魏忠贤不由轻咳了两声,叶向高只是看1眼魏忠贤,垂目研读奏折,看完又递给兵部尚书黄克缵,奏折走了1圈,内阁、6部尚书、侍郎于御使先后阅读。

    叶向高不说话,兵部尚书黄克缵出列道:“陛下,军功记载详实,不似伪报。臣为大明能有朱以溯、朱弘昭如此赤胆勇将而心喜。”

    左都御史赵南星抖着胡子,人老声壮:“不然,臣以为军功议定不可如此仓促。需等大同诸官验功折子到了后,两相佐证,再议不迟。否则朝廷轻率定功,后堪合不实,必遭非议。”

    天启皇帝脸色1阴,什么朝廷轻率,这不是拐着弯儿说他这个皇帝轻率吗?不过人家赵南星是御使头头,朝堂上怎么说都没事。

    黄克缵对东林党不感冒,昂声道:“赵大人,如此详实的军功,岂能作假?”

    “无地方官员佐证,军功还需证实。听边将1家之言,仓促定功,与国法制度不合。”

    天启兴冲冲而来,被赵南星领着1帮御使泼了1盆冷水,这场朝议便虎头蛇尾结束。但还是把内阁、6部尚书留下,其他官员也别想回去和家人团聚,留着等晚上赐宴吧。

    总算把这帮捣乱的御使弄走了,天启赐座,毕竟这都是1帮老头儿,赐个座,说不好这议功时这帮人会心软。

    “朕可以向诸公保证,这军功不掺1丝水份。朱参将身为宗室,父子2人亲率万骑出塞阵斩2酋,俘斩4千,收复塞外失地千里。扬我国威,振我军心,如此大的功劳,朕要重赏。诸公议议,如何赏赐才能体现朝廷大度,以让天下宗室心动赴边为国戍边效力?”

    内阁、6部大员听着眉头都皱皱,无人先开口。皇帝的意思很明白,要重重封赏。而且已经定下了基调,根本不给他们说3道4的机会。

    既然皇帝都说军功不掺水份,说明1个原因,那9是这立下大功的朱以溯父子,他们身边有众多皇帝的耳目。

    封赏军将,这帮文官打心底里不太乐意,特别是封赏宗室将领,这更是敏感。宗室身份本9敏感,如今谁为他们开口,等朱以溯父子栽了,难保不会被皇帝秋后算账。

    更关键的是朱以溯父子是振兴卫所军制,卫所军制很可怕,1旦兴复9意味着招募的战兵体系要衰竭,多少战兵将领会丢掉饭碗,到时候将心、兵心不稳,这会酿成更大的祸端。

    不同于如同私兵的战兵,卫所军是实实在在的行政编制,卫所军强大起来,皇帝的底气9足。若5军都督府跟着卫所军制1起抬头,有强盛、不需朝廷粮饷挟制的卫所军做支撑,那些都督府的勋戚们腰杆子会更直,会冲击朝廷内部的话语权。

    所以,打心眼里,列坐的大臣都不愿意提高朱以溯的地位。不少大臣都现在认为朱以溯是万历皇帝遗留的1枚棋子,而这时,9是这枚棋子发挥作用的时候了。

    君权和臣权的斗争永远不会停息来下,斗智斗勇。而军权9是重中之重,皇帝手里的军权盛,臣权9会被压制。若皇帝手里没有强军,皇帝的底气9不足。

    这回皇帝太猛了,不信任外姓将领,直接抬出了宗室将领,这是继外戚将领、宦官将领后又1轮对军权的冲击。用的还是卫所军制,让掌握财政大权的大臣们措手不及。

    不管皇帝用什么人带兵,只要是战兵体系,掌握朝廷财政粮饷的大臣们,有的是手段收拾带兵将领。而根基扎在卫所军制上的将领,完全可以不鸟事朝廷的粮饷。按规定,也要不来,还要交出去1部分给朝廷。

第86章 大明平虏伯?(2)() 
所谓的卫所军制如此的苦逼,打仗卖命不说,还要把耕种的粮食交1部分给朝廷。所以卫所军演化为战兵体系,符合文官的利益,也符合将领的利益,也符合地方官绅的利益,如此演化,合情合理。

    可偏偏冒出1个朱以溯,干着不讨好的差事,两袖清风固然伟大,还弄出1支强军,不受朝廷粮饷挟制的强军。现在受皇帝信任,还打下了赫赫军功,给满朝官员出了1个大大的难题。

    沉默片刻,天启望向首辅叶向高,这位军户出身,万历后期的独相,东林党的扛把子,此时摸着胡须细细沉吟。明朝的内阁有缺额,都是由廷议时百官推举,最后选出他们认为最合适的几个人给皇帝,让皇帝选择。

    而万历中后期,东林党崛起朝中官员党争严重,不顾国事为了争而争,搞的万历头疼不已。于是有了官员缺额,万历干脆不任命,官员少了,这闹的也9不严重了。以至于内阁之中,9剩了叶向高孤零零1个人。

    因为百官廷议推举的官员都不符合万历心思,他又很难干涉,只能不任命,干耗着。

    见皇帝目光炯炯,叶向高道:“国朝弊端,非1朝1夕所能根治。朱以溯宗室出身,为国效力忠勇可嘉。臣以为当授其爵位以收其兵权,如此1来,功成身退,宗室杰出贵胄必争而效仿,为国效力。”

    给朱以溯爵位,正是天启所想的,正好挂职5军都督府署理1方卫所,但要拿军权换这个爵位,天启不乐意。否则干嘛还要给朱以溯爵位?

    “不妥,爵位要赏,朕还需族叔这般能战之将戍守边镇。诸位爱卿,不妨直言,朕不吝赏赐。”

    摆明了要封赏,天启直勾勾看向兵部尚书黄克缵。黄克缵头皮发麻道:“朱参将练兵、垦戍才能卓异、政绩卓群。臣以为,朱参将当大用。大同镇总兵官杨肇基因病离职,臣以为当以朱以溯接替。至于封爵”

    “好,9听黄爱卿的意思,甚合朕心。诸公学问深厚,谁有好的封号9给朕说说。”天启打断黄克缵,把玩着腰间缀玉又道:“其子朱弘昭,朕的族弟此战也有大功,难得年少更该嘉奖,诸公议议。朕觉得封个伯爵当当以示朕之恩宠,也不是不可。”

    以进为退,1听要父子同封伯,谁能答应?虽然是宗室,封爵的底线可以降低,但也不能9这么低。否则这让其他边将怎么想?

    天启脑袋已经冷静下来,自然不会在想着为朱弘昭封爵。只是给大臣们1个信号,将他们的选择换1下,原来是朱以溯封不封爵,换成封1个,还是父子同封。

    这是很简单的策略,谁都看的明白。如今新年,也不想给皇帝添堵,既然封爵那9封1个吧,反正朱以溯是宗室,9算没有军功,皇帝看着喜欢也能封,不过封的是宗爵罢了。这回封的是功爵,也9是异姓爵,公侯伯这样的。

    又议封号,某人提议朱以溯出塞克虏,当封克虏伯。何宗彦脑袋昏沉沉认为克字不详,用平不错,遂提议封平虏伯,当即这个大臣被皇帝目光盯的汗流浃背。

    平虏伯是谁,封号很威风,可第1个受封的叫做江彬,初为正4品蔚州卫指挥佥事,曾随军与鞑靼作战,善察言观色,后来成为明武宗朱厚照的义子,赐姓朱,封为宣府、大同、辽东、延绥4镇的统帅,返京后任锦衣卫指挥使。正德十3年封平虏伯。

    正德十5年,武宗在江苏淮安落水染病于次年3月去世。皇太后降旨逮捕江彬,不久江彬被抄家处死,家有黄金7柜,柜1千5两,白银2千2百柜,柜2千两。合计黄金十万5千两,白银44万两。

    这么大的1个佞臣用过的封号,赐封的皇帝无子还意外死亡,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