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宗室-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转身出帐,朱弘昭闭眼长出1口浊气,生老病死,凡人总是如此的无奈。

    生命如此的娇弱,才更显珍惜。他要珍惜这来自不易的1世,不仅为自己,也要为这个民族,他肩上担负的很重,重如山。

    刘行孝岁数大,出帐安慰道:“公子不必悲伤,徐老1生戎马,最后能按着心愿练出1支新军,这辈子也算不冤。”

    “慈不掌军这个道理我懂,徐公最后之言还请刘将军这两日严加告诫,使诸队官记到骨子里去。此次出征塞外,不以首级为功,战时违背,战后夺官。”

    刘行孝是南京守备大营体系里的小小千总,在刘时敏被任命为大同镇守时9辞官来大同担任刘时敏卫队长,和朱弘昭也算相熟。

    帐外,1队散骑从新平堡而出,直入这所草创校场,当首骑士下马单膝跪地:“公子,鞑子有动静了,大人正在军议。”

第69章 出塞() 
朱弘昭大步进入参将府,沿途守卫森严,家丁们纷纷对他行臂礼。他们在执行军务,若是平时要行更隆重的单膝礼。

    大堂里何冲语气激昂:“若等延绥镇军情求援,我等从大同出发,兵至已晚,难收成效。大人这1战意在奇袭,末将认为此时9该召集诸军,乘夜色出塞。茫茫塞外,我军净是骑卒,行军火速,如蛟龙入海,纵是塞外鞑子发觉,1时也难以筹集军马应对。”

    “末将也是如此做想,赞同何将军。”孙河起身抱拳。

    紧接着又有数将起身赞同,而阳和口守备渠家帧持反对:“如今天子诏书未至,又无延绥镇求援。我军出征,虽胜也是罪过。末将提议再缓1日,等待天子诏书。”

    又有几名老成的将领起身支持,两派人马都是朱以溯提拔起来的。两伙人泾渭分明,也是有迹可循。

    何冲、孙河、郭谅这1伙是亲善朱弘昭的,多是随朱以溯父子北上的人员。也有后来提拔的,但多不是东路本地人员。

    而渠家帧这1派则是彻彻底底的东路老派人马,是朱以溯从天成、镇虏两卫千百户之中提拔起来的,他们相对保守。

    当然,对于朱弘昭他们是持抗拒态度,他们都认为朱以溯父子这对宗室是过江龙,惹不起咱认了,9老老实实听命。都等着朱家父子离去后接掌东路,自然对内定的朱弘昭不太友善,心生抗拒。

    “荒谬!军情如火,岂能拖延?”何冲根本不鸟这些老派,这些人在他看来都是草包庸将,整个东路没几个他能看上眼的。他连麻承宣都能搞下去,更别说搞这些人了,只是没必要罢了。

    “无诏不可发军!”渠家帧毫不畏惧何冲,论官职他是守备,而何冲只是千总,连孙河、郭谅两人都不如,起码这两人还挂着防御操守职衔。

    朱弘昭领着刘行孝、杨御藩大步入堂,新旧两派人马让开道路,

    “孩儿拜见父亲,听闻军情有变,孩儿9赶来了。”

    朱以溯金盔金甲外罩鲜红戎袍,抬手虚扶起来道:“由马将军重述1遍,是马将军麾下儿郎探查的消息。”

    马少先留着络腮胡,1身镀银明光铠,样式和明式盔甲很不同,有唐风。他很早9与朱以溯有联系了,在塞外劫掠收获的东西都要交1份给东路,算是保护费,也是例钱。

    很恭敬抱拳1礼,马少先口呼:“禀告公子,咱手里不少儿郎都是延绥、河套混饭吃的,那边消息灵通。这次河套鞑子号称十万,于腊月23起兵,诸部落各自派遣人马南寇,共有4余部。大者出两3千骑,少者数百骑,其中约十队人马是河套有名的豪强好汉麾下健儿,混在里面捞好处。”

    豪强好汉?说的婉转,实际上9是河套马贼,还是明人主导的马贼团伙。能混进去没被蒙古吞并,说明根底也是极硬的。

    对于大堂内相争的新旧两派人马,马少先谁都不敢得罪,得罪1个9是得罪1帮子,鬼晓得另1帮子会不会念他的好。不过他是赞同何冲这1伙人的,现在9该出兵。

    反正他是带着手下儿郎向朱以溯讨饭吃的,不是向大明朝,当然,能重新混个1官半职也是好的。

    所以对于朱弘昭,他必须尊敬。按他以前混的行当来说,朱以溯是大当家,那朱弘昭9是少当家。对了,他是马贼出身,招安后又当起了马贼

    朱弘昭微微颔首,转身道:“将在外,本9该临机则断!孩儿认为此时出兵,不能再迟了。若河套鞑子南寇失利返回老巢,此次出征胜算寥寥,徒耗钱粮,说不好还会惹得诸镇笑话。”

    “公子英明,末将何冲赞同。”

    “末将郭谅、孙河、张英赞同出兵。”

    朱弘昭1来,几名中立派立马倒向新派,老派抵挡不住,赞同出兵。若再反对,可能他们9要跟着孙传庭坐镇东路,赶不上这趟差事。

    反正违诏或是战败,有朱以溯这个宗室顶着,立功了1起吃肉喝汤,战败了与他们有啥关系?

    杨御藩打定主意要去塞外走1趟,因为总兵府标营他非常熟悉,现在担任刘行孝副手。对于军内诸将相争,这种事情他见多了,相争才是正常的,若上下1心,没有旁音杂论,这才是危险的事情。

    朱以溯根本不在意麾下将领相斗,只有相斗,他才能居中调和,方便指挥:“既然军议出兵,那随本将军联名书写奏疏。”

    东西早9写好了,但写字的是蘸着鲜红鸡血的红笔,朱以溯提笔写道:“军情紧急,臣擅专拿用。此战胜则生,败则死。”最后落笔处写上自己名字,将笔递给渠家帧。

    渠家帧眸子1缩,这可是向天子百官下生死军令状,真够狠的。不过事到临头他也不能退缩,提笔书写:“若败,无颜存世。”

    笔转1圈,轮到朱弘昭,他看1眼父亲,蘸着腥烈鸡血,字字狰狞:“父子同心,上下用命。同进同退,同生共死。朱弘昭。”

    最后朱以溯审阅,取出将印加盖,众人依次盖印画押,没官印的按手印。

    走完流程,朱以溯手持令箭,1旁幕僚李士第提笔,听朱以溯口述书写:“大军出征,以粮草为重。举贤不避亲,我子弘昭英勇沉毅,廉洁奉公。可为粮官,率本部与张英所部为后军。”

    李士第等几名幕僚同时书写,吹干墨迹,分别加盖印信。这些东西军中留1份,1份送报兵部,1份要给总兵府。

    “末将领命,头可断,粮草不容有失。”

    朱弘昭踏步上前,单膝跪地双手接过将令,朱以溯目光严肃,他相信儿子,没再说别的。

    接着朱以溯又道:“大军出征当以骁勇之辈为先锋,千户马营千总何冲,勇悍练达,兵法卓异,特为先锋官,统战兵骑卒两千为前军。”

    何冲没想到先锋会是自己,忍着激动上前单膝跪地,双手接住将令:“末将必不负将军信任,斩将夺旗以报朱公栽培。”

    “我知尔勇,努力奉公即可。”

    朱以溯不是瞎子,虽然不明白何冲为什么只对自己儿子心服,但凭这1点9要大用。起码要能压住渠家帧,渠家帧太让他失望。但举荐上去,想随意撸掉也不是容易事。

    紧接着1系列任命,朱以溯自领中军两千骑,左军郭谅1千骑,右军渠家帧1千骑。这两人和朱以溯率领的都是卫所军骑卒,战力不算最强。

    马少先那1千骑义兵为散骑,环绕大军而行。主要负责扮演马贼,也算是恢复本职工作。专门截杀鞑子游骑,免得大军行进走漏消息。

    8千骑都散落驻扎在新平堡4周,既然决议今夜出征,很快9动员起来,收拾行装。这次是轻骑出击,携带的物资并不多。

    每名骑卒携带5日干粮,朱弘昭的后军1千5骑,此外还有5车夫驾驭5辆牛车,押送军帐、和足够大军2日食用的军粮。

    干粮都是制好的肉条、干菜和炒面,吃的时候肉条切碎与油脂炒面拌上干菜拿热水1冲,9能食用。军粮也是以制好的面饼馍馍居多,方便食用。

    也不用带太多,只要沿途有不开眼的小部落撞上,干掉后有的是肉食吃。

    正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军议完成,朱弘昭9去接掌辎重营,东西都已经备好,现在要做的9是装车。

    夜里,诏书抵达,大军汇于长城下,朱以溯宣读圣旨,全军出塞。

    人上1万,前后不能相顾。

    最先行动的是恢复马贼职业的马少先1部,按照平时的组织关系,出塞9散开,封锁大军出行道路。

    何冲提着1杆长刀率领前军出塞,他并不是将门世家,1身本领都是少年厮打中练出来的,所以枪矛这种技术要求高的兵器他玩不来,长刀9简单易学多了。

    战兵骑卒都是他亲手练出来的,再次统率不存在生疏,将知兵,兵也信服这个将,前军行进,只有马嘶声,毫无人声喧杂,井然有序。

    大军分5部,看着类似1个方圆阵,实际上是锋矢阵势。因为辎重营在后军,不在中军、战斗人员都集中在前部,行动迅疾,遇到敌人可以并力1鼓平荡。

    骑在战马上,朱弘昭望着身后的长城,身边牛车串成1串经过,轱辘吱嘎声,与鞭花交相辉映。马蹄声,甲叶撞击清脆声响,山峡寒风呼啸声,声声入耳,无比美妙。

    缓缓闭上眼睛,这9是万骑出塞,何等的壮观啊。

    高杰充任新军千总,带少年兵跟在辎重营后面,打马过来笑问:“公子,想啥呢?”

    “我在想如果有十万骑出塞,又该是何等的景象。”

    高杰1笑:“十万出塞,恐怕要分散出军。这1万骑出塞,都走了将近1个小时。若集中,没有1天功夫走不完。”

    “说的也对,左牵黄,右擎苍,千骑卷平冈。何等的壮况!今日出塞,才见塞外广阔。若得胜生还,以后咱年年出塞!”

    “9依公子,蒙古鞑子的马还是不错的,9是女人不咋样”

    朱弘昭睁眼1笑:“黑灯瞎火有啥区别?”

    杨御藩这时打马过来,吹了个口哨道:“这区别可9大了去,塞外风大,吹的鞑子女人1个个黑红黑红,脸上满是皲纹,看着都骇人。”

    “1样米养百样人,咱神州女子也有歪瓜裂枣,说不得蒙古鞑子也会出个倾城倾国的美人儿。说不得这回咱9能碰上呢,到时候弟兄们先挑!”

    朱弘昭说罢,杨御藩在马上笑的前仰后合,压低声音道:“贤弟谦让美德让咱赞叹,该不会是贤弟有心无力,才故作豪爽吧?”

    说罢轻揣马腹,更是大笑着纵马而去。

    朱弘昭只是笑笑,高杰在1旁不以为然:“咱米脂的婆姨可是出了名的,鞑子女人哪能比得了。9像公子说的米养人1样,咱米脂的米好,女子也好。”

    “既然这么好,此次咱回来9去米脂瞧瞧,看能不能抢几个良家女子回来暖床。”朱弘昭说着,握着马鞭回头看1眼夜色中泛青的长城,轻打座下马,走了。

    高杰学着朱弘昭平日里做派耸耸肩,暗道公子寻几个米脂婆姨也好。起码咱也有个照应不是?

    他哪里知道,朱弘昭想去米脂,哪是奔着女人去的,而是1个叫李自成的男人在那里吸引着他。

第70章 突降大雪,迷路() 
大军5部,各部彼此衔接保持2里左右行军距离。

    塞外的夜,星空郎朗,雪原煞白1片,举目望去天地相交之处黑白分明。这里也不是1片广袤,各种丘陵延绵,寒风呼啸,响在耳边,吹在脸上如刀刮。

    后军前部是卫所军千户张英所统5骑在前,辎重营在中,朱弘昭少年兵在后。最后面押军的是刘行孝率领的原总兵府标营卫队。

    这次出征战术要求9是两个字,奇袭。行动在于隐秘和速度,隐秘由马少先带着散骑封锁,实际上他出塞时的兵力被压缩,但1到塞外,这家伙手里的散骑急速膨胀起来,更能很好的封锁消息,但人员杂乱,也是隐患。

    而速度,各部要接连行军1夜1日,至明日也9是腊月27日傍晚汇聚于大同右卫杀虎口外的玉林卫老城,若行军顺利,可能会穿过玉林卫老城于镇虏卫老城过夜。

    玉林卫和镇虏卫本来都在塞外,后来迁入塞内。玉林卫安置在大同右卫,后世裁撤卫所,合并为右玉县。镇虏卫则安置在天成卫,合并为天镇县。

    1日1夜依长城边境横穿大同镇大半防线近3里,行军压力真的很重。要知道这年头大军在自己领土内行进,1日能赶百里路,已经能称得上是神速。

    行军不是单单人马迁移,还要带着帐篷、扎营的木材原料等等。每日早晨吃了饭要拔营,这些东西都要拆了带走,晚上还要挑选合适地方规划扎营,1天大部分时间用在扎营和拔营上,真正行军的时间并不多。

    别说换营地9重新伐木,这个工作更繁琐。不是木头砍下来9能用来扎营,要加工,花费的时间更多。

    各部之间散骑奔驰,不断将各自的信息送达中军,让统帅朱以溯能随时了解到各部变动,进行不断调整,免得行军时各部脱离掌控造成脱节离队。

    “报!”

    1队探路散骑背挂旗幡,纵马踏雪顺风疾驰而来,带队的甲长抱拳急声道:“报将军,前方2里地有1鞑子部落,人丁牲畜仓惶撤离,余下牧帐3余顶!”

    何冲提酒囊饮1口酒取暖,随手抛给这甲长笑说:“马统领这伙人威名远播,省了咱不少事情。可惜人都被吓跑了,咱连牛羊都抢不到多少。”

    副将笑说:“3余顶帐篷,说明这处部落也9几十户,不跑怎么能成?玉林老城据说有6百余户,咱可要加快行军速度,别让这伙鞑子也溜了。”

    “将军情送报中军,督促儿郎们加快脚程,破了玉林老城,咱先放开肚皮吃1顿!”

    何冲说罢,随身1员军官出列,带了数骑向后方赶去。

    前军先锋负责开路,危险大,战功也多。前锋勇猛,自然能带动全军节奏。朱以溯得知前军加速,对身旁将校赞叹1番何冲勇悍胆气雄壮,遂通报全军加速。

    行军至天明,各部休整片刻,取干粮用餐,休养马力。

    后军,朱弘昭坐在马扎火堆旁喝着肉汤糊糊,看着羊皮地图上木刺小旗标准的各军方位,叹道:“行军火速,我军虽士气旺盛,但也不能持久。来人。”

    高杰、陈策、李成栋3人放下碗抱拳起身,抱拳道:“在。”

    “虎子,你速去中军,提醒我父注意蓄养人力马力。1味在意行军速度,造成大军疲敝,实是舍本逐末之举,不可不察。”

    “遵令!”李成栋端起半碗肉汤糊糊两口喝完,随从牵来马点了数骑顺着雪痕9奔向西边。

    玉林老城,城中鞑子酋长阿拉塔得知大同镇万骑出塞直扑而来,当即下令全城收拾家当卷铺盖走人。虽有些恋恋不舍,但也不能鸡蛋碰石头。欺软怕硬是塞外的传统,跑起来毫无心理压力。也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抢回这玉林老城,他可不喜欢住拥挤狭窄的帐篷,还是喜欢气派敞亮的明居。

    城中有滞留的商队,也有被蒙古鞑子虏来的边塞汉人。得闻王师东来,城中汉人说什么都不愿意走,在长者鼓动下这些被虏汉人态度强硬,结果引发1场血灾。

    中午,前军分兵突然夹包玉林老城,城中鞑子早已人去城空,何冲入内,城中尸躯摆列堆叠堵塞街道,首级吊挂在破旧街道两旁,发须皆张,满是狰狞和不甘。这些死者皆是汉人衣冠,老弱皆有,妇孺女子却无。

    何冲脸色阴沉发青:“搜,看城中有无幸存之人!”

    兴奋入城的战兵被这血淋淋1幕浇了1盆冰水,分散搜寻。

    玉林老城早已被蒙古占据,城中蒙汉杂居,何冲本打算攻下玉林老城解救这些被虏去的汉人,拯救被虏边民也是军功,没想到如今来迟1步。

    城中搜出几户躲入地窖,蒙古鞑子逃撤时没有时间搜寻躲过1劫的汉人。原来城中被杀的都是不愿意跟着逃遁,要等王师来救重回朝廷治下的人,结果不愿走的男丁悉数被杀,女子被绑走。

    “鞑子几时跑的?”

    “回禀将军,约莫1个时辰!”当首老汉发须皆白,跪拜在冰冷土地上哭诉:“天杀的鞑子,我等为其驱使兢兢业业,说杀9杀9像那狼崽子1样。老儿恳求将军怜悯城中冤魂,诛杀鞑子好让他们瞑目啊!”

    “老人家请起,这些鞑子朝哪里逃了?”

    老头身躯颤抖,浑浊目光也是不定,1名青年冻得发抖跪伏在地:“小的懂蒙语,鞑子向镇虏城逃了,鞑子拢共近3千出头,鞑子精壮约有7百余骑。”

    何冲踌躇左右踱步,问:“镇虏城有多少鞑子?”

    十几人相互看看,没几个能说的出来准确,有说两千多的,也有说45千人,没个准确大致的数据。

    何冲无奈,挥手道:“安置好这批人,别短了衣食。让弟兄们将城里亡者葬了,先休养。派人通知大人此处状况,多遣游骑侦寻镇虏老城,我等待大人军令再行事。”

    塞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