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宗室-第2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谥号1连串,关键是最后1个字,悊。悊通哲,1个意思。天启的谥号庙号,简称为大明中宗哲皇帝。

    对待这个结果,朱弘昭询问了张嫣,张嫣不反对后,也9没有再为难这些朝臣。

    虽然他硬拖着没有通报天启死讯,可朝中的人不是傻子。

    天启在位有什么功绩?

    反正这些朝臣看来,蒙古的战绩是宣大军打的,闻香教叛乱是朱弘昭平定的,西南奢安叛乱也是朱弘昭招抚绥靖的,甚至是辽东大捷,也是朱弘昭1系的胜利,与天启有什么关系?

    天启最大的功绩,9是信任朱弘昭,有容人之量。

    朱弘昭硬要给天启好名声,他们也不能做的太过分,稍微卡1下9好。

    宦官高层冲击文渊阁,实际上并没有引发多大的士林议论,他们的目光都集中在新出来的报刊身上。

    京闻报社,真的火了。

    想要兼职加入的青年士子,都快踏平了报社的门槛。

    不仅是加入报社,结交阎应元这位新皇的心腹,才是重中之重。

    随即,这件事情被朱弘昭更大的手笔冲击的微不足道。

    随着十月到来,赴辽参战部队陆续返回北直隶等待编遣,他们的抵达,给了朱弘昭极大的底气。

    翰林老官们做先锋,针对北直隶由勋戚大户侵占的土地,展开了1场从上到下染血的梳理。

    好说话识时务的勋戚,交出非法侵占的土地即可,不识时务的,刚刚从战场上回来的将士,会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做犁庭扫穴,什么叫做鸡犬不留。

    勋戚大户们畏惧朱弘昭,十分的恐惧这些打的8旗军溃不成军的将士,表现的很顺服。

    可,不见血怎么能成?

    必须要杀1批,才能更好的让活下来的人敬畏,否则心中的怨气,是散不了的,必须要拿血泼上去,驱散。

    “开炮!”

    1名嘉靖皇帝后妃的娘家,在炮火中灰飞烟灭。

    罪名?民户私藏铠甲,这是犯了国法的谋逆大罪!

    没有?厂卫会把铠甲放到他家地窖里的

    从京师向外1圈圈扩散开,宣大军、西南军1个向西,1个向南,吹响了勋戚阶层中的大清洗号角。

    北直隶各州府的官吏,也被牵连,1层层的落马革职削籍。

    官员好说,下层的吏,基本上可以说是清洗1空,牵连不深的足有将近十万户,尽数在寒风雪花中,迁往辽东,补充那里的人口。

    空出的位置数不清,西南军、宣大军1队队的人落籍于北直隶各府县,充为吏,或乡镇村庄的保甲。

    为了防止两军抱团,造成地方上尾大难除,掣肘朝廷。每个县,详细到下面的保长、甲长,都是两军交错派遣。

    1直忙到十1月,宣大军和西南军也被1层层刮除,兵员都到了地方上进行安置,两军除去马少先和蒙古兵,9剩了两万不足

    这下,朱弘昭终于松了口气,解决了卧榻之侧的隐患,也将战功最盛的两个军团也肢解的差不多了。

    只要制度运行的好,有足够的老军骨干,补充足够的军械、粮饷,随时可以再拉出1支大军,没什么好心疼的。给出征辽东的将士们1个好归宿,也是他的心病。

    同时,各军将领封赏也在讨论中,落下帷幕。

    宣大军和西南军的统帅,何冲与熊延弼都是戴罪立功,所以消除前罪,各回原职。

    宣大军团,何冲还是大同镇总兵,掌征北将军印;王朴为宣府总兵,郭谅为大同副总兵,刘高旭为宣府副总兵。宣大镇守中官刘时敏擢为司礼监掌印,两镇镇守改为太原、大同、宣府3镇镇守,由赵期接任。熊延弼为南京兵部尚书,去管这个朱弘昭的心病之地。

    同时这3镇设立为代晋军团,以晋王府与代王府出宗室英杰弟子数人,担任各营镇抚使或监军使。

    马少先为彰义侯,河套地区设立1省,为宁夏。同时设立宁夏军团,延绥镇、宁夏镇并入,这两镇卫所合编,另在宁夏省将裁撤的卫所番号重设,设立征西将军印。王威以左都督,掌征西将军印。宁夏巡抚是宣大军前军监军,右佥都御史升徐日久。

    更西1点的甘肃镇、固原镇合编为秦凉军团,特设安西将军印。同时甘肃改土归流,设立甘肃省。以徐光启为甘肃巡抚,杨肇基为大都督外派,掌将军印加大,为安西大将军。秦凉军团的将军号还会改动,安西是西域以后设立的将军印,西域那边设立边防军队,将会是安西军。

    京畿,将山海关沿线以及蓟镇、天津镇、保定镇并入设立的京畿禁卫军团,设立骠骑将军印,以女将秦良玉掌印,升右都督。

    辽地的奴儿干都司继续保留,却将黑龙江流域以南划分为3省,为辽宁省、朝鲜省、黑龙江省。辽宁省囊括辽东辽西,是精华之地,封朱弘林为辽王,安邦彦升右都督,掌辽宁军团所设的镇东将军印,秦朗为辽宁巡抚。

    至于其他地方,这时候实在是太冷了,移民多少,会死多少,只能1步步开发。

    山东的登莱两镇,合编为登莱军团,改为水军。以老将沈有容掌镇海将军印,升左都督。

    朱弘昭酝酿很久的东西,在给天启下葬后,顶着天启年号的时候,搞完了。

    1口气设立5个省,其中的官帽子是很多的,只要军队能守得住,文官们高兴还来不及。这也大大缓解了,文官之间,诸党之间的竞争压力。

    然而,天启3年十2月22日申时4刻,南直隶的应天、苏州、松江、凤阳、泗州、淮安、扬州、滁州等6府2州俱地震,扬州府最为猛烈。

    这场地震,给即将过生日,年后正式登基的朱弘昭蒙上了1层阴霾。

第374章 中正皇帝() 
天启3年的最后1夜,在京师百姓的烟花中结束。

    明天,大明以及臣服的4周番邦,将会使用1个新的年号,中正。

    持中守正,这是朱弘昭对自己的要求,中国必须是中央之国,这1点要摆正,他9给自己弄了这么1个年号。

    他不知道,在有些地方的口音里,中正与崇祯似乎9是1个音。

    中正元年正月初1,新皇登基,大赦天下。

    因为有嘉靖皇帝闹过,所以朱弘昭顺利追谥自己父亲齐壮王朱以溯为桓宗庄皇帝,入享太庙,生母为怀安皇太后,继母侯氏为慈安皇太后。早逝的兄长安了朱宏樑的名字,追谥为宁悼王,庶兄朱弘林为辽王。

    天启的皇后张嫣为懿安皇后,迁出坤宁宫入住慈宁宫,继母慈安皇太后搬入仁寿宫。天启的诸位妃子留在西6宫享受原有待遇不变,他的妃子将会入住东6宫。

    同时停止了新皇登基要进行的选秀活动,宫里的人手清理的还算干净,他可不想再弄些乱78糟的人进来。

    他杀了那么多的人,搞不好选秀的秀女9有要刺杀他的。

    甚至宫中所缺的宦官,他也不从北直隶选拔,北直隶的河间、保定两府,可是有名的宦官出产圣地,以后的宦官,准备逐步减少,起码他现在是这么打算的。

    新皇登基,也是要大肆封赏的。

    小舅子李秀策授官金吾卫指挥使,继母侯氏家里也给了两个国子监监生名额,9这么轻飘飘打发了。

    5名内阁,悉数加职3公之1的太保,史继偕这个奇葩早已混了个太保,所以给他加职太傅,估计等着老头再1次退休致仕,会把太师给混上。他完成了1个记录,是以活着的姿态,拿完了3公3孤3师3少总共十2种加职

    而元从重臣,也开始了赏赐,青州卫指挥使陈策为南京水军大营将军,掌伏波将军印,升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

    高杰与孙河,也是升都督同知,同在京畿禁卫军团掌军。

    而孙传庭,朱弘昭的师傅,被升任为顺天府府尹,加拜少师,其妻敕封2品诰命,其女萌为乡君,赐爵禄年2百石,刚出生的儿子萌官锦衣世袭百户。

    1串的封赏之后,轮到了投降的林丹汗,这是个棘手人物,为了取得林丹汗的配合,朱弘昭不得不找这家伙来谈谈话。

    中正元年正月初8,林丹汗入宫于武英殿朝觐宗主皇帝朱弘昭。

    鼓乐声中,朱弘昭高坐龙椅,身穿紫色常服,肩挑日月,背披星辰,头戴善翼冠,垂目笑问:“林丹汗,宣大1战,辽东1战,我大明边军如何?”

    “回上国大皇帝,陛下之大军精锐无匹。宣大1战外藩小王束手9擒,辽东1战女真叛军灰飞烟灭。小王望之,甚是震怖,心生惶恐,心生敬服。”

    朱弘昭缓缓点头,陪同赴宴的文武大臣也都放心杯筷,坐正身子等着这场谈判,随林丹汗赴宴的蒙古贵戚也坐直了身子,等着他们命运的宣判。

    “自我大明初立以来,数征塞外大漠,几乎可以说是将塞北逆元旧人斩杀殆尽,洗去了我中国之耻。而如今之蒙古部落,多是当年西征部众东迁形成,又成了我大明的心腹大患,前有英宗以及武祖宣府亲征,后又有去年宣大之战。林丹汗,你们说说,朕该不该放你们回去?”

    林丹汗拱手:“陛下自有圣断,小王不敢非议。不过诚如陛下所言,塞外蒙古旧地在,蒙古人是杀不完的,小王等久居中原之地,塞外豪杰辈出,35年内又会有1新汗产生。陛下是否放归我等,无碍大局。”

    9是这个道理,扣着他们也没多大用处。

    朱弘昭笑了笑道:“可蒙古是我大明册封的藩属,这边防之事始终是个问题。朕有心休养35年,等蒙古旧地产生新汗,再发天军百万,可否1鼓而灭之?”

    “陛下英明,小王大胆度测,陛下另有高策,还望示下。”

    辽东女真人基本上可以说是灭族了,林丹汗哪敢继续嘴硬说什么蒙古豪杰,真惹得大明出征塞外,倒霉的也只有蒙古人。

    固然,大明会折损国力,可这是早晚能休养过来的。而且不时的大打1仗,也是明军的传统,可以保证边军的战斗力和有经验的将领。

    从大明立国至今,没有战争的年头还不到2年,可这2年都是在为战争而做准备。大明可以说是连年在战,初有胜败,可获胜的始终是根基深厚的大明。

    而蒙古,经不起犁庭扫穴式的打击,对大明来说是折损国力,对他们来说9是元气大伤,极有可能被打的族灭。

    甚至9边马市封锁十年,蒙古人9会因为缺少食盐而崩解。

    “朕听闻瓦剌诸部中有准噶尔部,雄踞塞西甚是张扬。朕欲置蒙古省,编民造籍,取消边禁,使汉蒙两族能自由迁移,做买卖,蒙人也可读书科考,在1两代内,消泯旧恨。并以亲王之爵相待于尔,至于准噶尔部,则是祭旗之物,汉蒙出军并肩,如辽东之战1般,用他们的血,书写汉蒙1家之誓书。”

    说完,朱弘昭身子前倾,盯着林丹汗。

    这已经是他的最后通牒了,林丹汗不答应,那他只能选1个新的蒙古大汗,在新汗的辅助下统合蒙古诸部,借蒙古人的刀锋将日益壮大的瓦剌人准噶尔部族消灭。

    有黄金家族血脉的人,不少,非常的多。

    可林丹汗这1支9剩他1个人了,他连个孩子都没有,想要捣鼓出来1个林丹汗的继承人或遗腹子来说,不是什么难题。

    甚至不用这么麻烦,直接选上几个蒙古大汗出来,塞外9会自己再乱1次。

    林丹汗干咳两声,他有些堵气,轻拍自己胸口,抬头问:“陛下,我蒙人若融入中原,除了养殖牲畜外,可有其他营生?科考方面,小王并不抱希望。”

    “投军,朕会在不久后梳理军制,精简军队,提高军士待遇。蒙古人勇悍,朕还想着借助你们的力量,1举打到西方去。西方之地远离大明万里,朕也难以管理,会赐出1些土地,许你们世代牧马,如何?”

    “至于科考,每科朕可加增5名额,3给与蒙古,2给与彝人。也会让你们在朝中有人,不会受苦了没处伸张。持续十科,3年内对塞外设立书院,进行教育。这足以培养两代人,若蒙古3年后还无法考得进士,那朕也爱莫能助。”

    打又打不过,搞封锁又会被大明封锁成残疾人,现在的大明军力强盛,还有1个边塞出来的皇帝,林丹汗不得不妥协认命。

    个人的意志,在大势面前是微不足道的。

    林丹汗年青时不会这么容易屈服,可他已经堕落了,开始迷信宗教,甚至可以说是有些不在乎世俗的有些东西,世俗的东西,只是他优渥生活的1种保障。

    蒙人羡慕不羡慕大明的百姓?羡慕,在哪都会被剥削,而塞外本9出产贫瘠,贵人们为了生活的更好,对底层的牧民压榨是非常的狠。

    而大明缺少9是1颗公正的心,很难取信蒙古牧民,若能取信,蒙古会自己瓦解。

    朱弘昭的刀,会让官员们学会公正的对待归化蒙古人。

    这样,事情9简单了。

    看看明初,朱元璋和朱棣的刀狠不狠,公正1体的对待蒙古出身的将领,归化的蒙古人编入军籍,也1样会顺着军令作战。

    解决蒙古的问题,9是解决蒙古贵戚的问题。

    朱弘昭为了休养,才不愿意再次动员军队,否则俘获的这批贵戚扣留,大军出塞绞杀其他贵戚,如后来的满人那样,可以将蒙古收拾的妥妥贴贴。

    更关键的是,1旦大军出塞,打的蒙古诸部贵戚活不下去,这些人带着部众西迁投奔准噶尔部9麻烦了。

    原来的蒙古人在明初都变成徐达、蓝玉等人的军功,后来首先崛起的东迁回来的瓦剌人,瓦剌是瓦剌,蒙古是蒙古。

    英宗亲征,打的9是寇边的瓦剌,结果土木堡1事9不说了,后来瓦剌在北京城下元气大伤,回到塞外才让东迁回来的蒙古各部缓了口气。

    在北方边防上,明朝的策略9是有选择的扶持蒙古人,这时候的蒙古人不敢自称蒙古,而是鞑靼,让他们成为自己与瓦剌人之间的缓冲。相对于被阉割了的鞑靼蒙古人,瓦剌人更像蒙古人1点

    准噶尔部9是瓦剌诸部之1,现在强盛起来,用准噶尔这个词,代替了瓦剌。准噶尔部原名绰罗斯,与和硕特、杜尔伯特、土尔扈特3部1起组成了瓦剌。

    真算起来,真正的蒙古人已经死绝了,从政治上来说,明初的时候塞外9没了蒙古,有的9是瓦剌和鞑靼。

    现在的蒙古,9类似于建州女真,属于后女真,后蒙古。

    9如同匈奴人1夜时间消失了1样,1夜的时间乌桓人可以变成鲜卑人。

    现在的瓦剌最强的准噶尔人,鞑靼最强的插汉人,都是披了1层蒙古人的皮,保留着蒙古的传统,却失去了蒙古开阔进取的精神。

    不过准噶尔人靠近西方,没少和那边的人打仗,相对于插汉部来说更勇悍,也更精通火器。毕竟真正的蒙古人可不迷信骑射,他们迷信的是武力,什么强9学哪个用哪个,讲的是实用主义。

    所以,在朱弘昭考虑中,鞑靼人后裔的插汉等部有保留的余地,毕竟靠近中原,有1定汉化程度。瓦剌人后裔的准噶尔部,9没了保留的余地。

    将蒙古设省的事情交给内阁,在京中为林丹汗建立蒙王府邸交给工部、礼部,同时军机处开始筹集装备,和将领,准备以宣大俘获的以及宣大军团的蒙古骑兵组建大约7营骑兵,作为征讨准噶尔的蒙古方面军。

    丞相府设立也已经提上日程,今天这种事情完全可以交给内阁去办,只是林丹汗这个人是蒙古大汗,自己这边内阁们身份、血统上压不住,在京又没有皇室亲王能用,朱弘昭这才出来1趟走个过场。

    否则,林丹汗有心归顺,也会因为脸面问题而僵持。

第375章 女色与杭州() 
琼华宫的玻璃温室里,数名宫女各提着1桶木炭进来,添入中央、4周的炭火盆里,维持着温室内的温度。

    朱弘昭1身粗布短襟,手里拿着菜篮子揪了几根黄瓜还有西红柿,提着篮子慢悠悠要出去,突然左良玉在温室外招手,想也不想9躲到黄瓜藤架里。

    李家姐妹又来找他了,两姐妹为了谁当皇后吵得不可开交,更准确的说法是两姐妹要1起当。同时封两个皇后,内阁说什么都不答应,这是会出大问题的。

    内阁不答应,他总不能因为这个事情将现在的用的称手的内阁换掉吧?还想着等上几年,等下1批更听话的内阁上来,到时候这9不是个多大的问题。

    李家姐妹又担心以后出变故,即不愿意只封1个,又不愿意等着,两个人谁也不让,搞的朱弘昭头很大。

    李秀娘只是瞥了1眼,没看到朱弘昭9转身走了,李幼娘跑到温室里,逮住宫女询问,宫女哪敢出卖朱弘昭,推说未见,于是小的也悻悻走了。

    吃1口清脆黄瓜,坐在藤架丛里,朱弘昭探头看了看,没见左良玉打招呼,91直待在这里。

    外面,琼华门将左良玉装傻充愣,总算把这两个惹不起的大人物给应付走了,在宫女的配合下,将朱弘昭接了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