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宗室-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稚嫩童音,孙河与7名家丁进来,也是1愣,烛光下1箱箱的银子折射出迷人的光彩,让他们1个个血液沸腾,看看朱以溯,又看看何冲。

    “再将郭谅、刘良佐等人喊来,1起搬银子去堡外军营”

    朱弘昭悄悄观察何冲,见他不反对自己父子拿钱收买驻军,反而目生赞赏,这让朱弘昭很是奇怪。在他看来这何冲9是天生的枭雄,心黑手辣,做事无耻不要脸面堪比文人。怎么会坐看自己父子拿钱收买军心?

    他总觉得何冲在利用他们父子俩,等他们父子没了利用价值,9会被何冲毫不犹豫1脚踹了。所以他才急着要拿钱收买驻军,有驻军在手,也能让何冲忌惮12。

    “2郎,这恐有不妥。战兵是朝廷之战兵,你我父子如何能以私饷酬之?若朝中御史、地方镇守中官、兵备道诸位大人知晓,参我父子谋反,我等可是百口难辨啊!”

    朱以溯有些迂腐,他知道儿子的法子最是实用,可私钱发饷,和谋反9差1线了。

    “父亲莫非舍不得这些银子?营中战兵若乱了,不等天子诏书赐死,2郎与父亲必将惨死于麻家门生故吏手中!”

    父子相辩之际,郭谅等人也来了,朱以溯大手1挥,咬牙道:“搬银子,去堡外军营!”

    几十人肩扛横木,吊着1箱箱白银装上牛车,赶赴堡外军营。

    军营内灯火通明,两千多兵丁默默等着,他们主官都被1网打尽,他们都关心自己的命运。营中已有谣言,说是麻承宣谋反,他们可能同罪。

    谋反可是大罪,如果今晚讨不到1个合理说法,这些家伙极有可能发生兵变。

    “麻承宣蒙天子信任,贵为东路参将不思保家卫国、操练兵将。为谋私利,却使家丁侵占军户粮田,逼迫军户化身马匪劫掠过往客商,罪大恶极!此乃渎职,为首罪!”

    “其罪之2,克扣拖延战兵军饷,以劣充优,冒领军饷!大吃缺额,大喝兵血,以朝廷发诸君之粮饷筹养家丁,此为贪军!”

    朱以溯义愤填膺,这是他朱家的天下,看着1个个身穿破旧战袄的战兵,他胸腔中燃着熊熊烈火:“军中将佐与其狼狈为奸,尽数革职,交付有司会省。本官朱以溯,大明宗室出身,蒙皇帝陛下厚恩居为新平堡千户。见其如此祸乱我大名边镇军兵,着实恼恨其贪鄙,着实为诸位保卫边塞之健儿心痛!”

    朱弘昭打了个手势,1箱箱银子搬上点将台,翻开箱盖,迷人的银色让台下军兵热血沸腾,1个个眼神热切。

    之前只当朱以溯只是要凭嘴皮子安抚他们,没想到这回要拿真金白银犒劳,1个个安心下来。对于情绪激动的朱以溯言辞,这些战兵都已经麻木了,只当是放屁。

    当兵只为吃饱肚子,否则谁愿意提着自个儿脑袋来当兵?但吃空饷喝兵血已经司空见惯,他们有什么办法?

    1队队战兵开始重组,不少军官的家丁也投入重组序列。为的9是重组后的3两银子的恩饷,给军官当家丁,每月91两多银子罢了。

    从家丁中抽出2百补到马队,成立临时5骑的骑兵队,何冲和78名愿意脱离锦衣卫系统的缇骑填进去掌控,何冲担任骑兵千总。

    此外还有3个步兵千总,每个千总手下4出头战兵。由代州随行而来的家丁领兵,又从其中挑选2百最雄壮者为朱以溯家丁,由陈玄广这个独目老头训练,其他戚家军后裔家丁随同辅助训练。

    朱弘昭授意下,孙河挑了2名少年为他随从。只要能渡过这1关,他9要找个地方捣鼓1番,有这些个少年搭手,搞个技术革新问题应该么么大。

    何冲拿走最精锐的5骑控制权,这让他心满意足,唯1不好的9是朱以溯怎么都不肯为他担保副千户之职,9连次1级的所镇抚都没得谈,只能拿到1个6品百户之职,还是试行。

    试行还是实授都没区别,皇帝这1关过不去,大家都得玩儿完。

第23章 万历驾崩() 
逮捕麻承宣,瓦解其兵权可以说是1场小规模的兵变。官方看来9是朱以溯这个新平堡千户初来乍道,以锦衣卫这把皇帝专用的利剑干净利落先夺军营,再逮捕麻承宣。

    新平堡被封锁3日,顶不住内部压力后,消息才飞速传向天成卫、大同府以及晋南、东边宣府镇。

    谁也搞不清楚是不是皇帝密旨,毕竟前前后后有大同镇镇守太监和锦衣卫参与。而朱以溯这个宗室显然不可能调动这两股力量,除非有皇帝密旨。

    1时间依附麻氏的将门人人自危,担心辽东李氏倒下后,皇帝要对东李西麻中的麻家下手。地方官员也是故作不知,卷入这种清理地方将门的事情,他们多少个脑袋都不够皇帝砍的。

    万历皇帝前期在张居正督促下还是个勤政的好皇帝,自从张居正病亡后,9老毛病犯了,和大臣们怄气,很久不上朝。北京、南京总共十2个尚书、2多个侍郎,如今缺任3分之1!地方上缺职更多,巡抚、知府什么的都需要他任命的,空着了也不管。

    原因9是皇帝不上朝,缺人了也不任命,以至于会试的时候凑不齐合适的考官。根源问题还要追述的立储这件事情。

    明朝太祖有训,有嫡立嫡,无嫡立庶子。从开国到现在,唯11个以嫡子继皇位的只有正德皇帝,这个嫡还是有待考证的,其他的都是庶子。

    毕竟皇后都是挑小家族出身,性格品德为重,并不是以相貌为重。长得不好,性格持重肯定不会做什么邀宠的事情,所以皇后9没几个生养儿子的,不得不说是1个悲剧。

    万历皇帝本来要立郑贵妃所生的朱常洵为太子,可惜上面有个王恭妃生的庶长子朱常洛。这是1笔糊涂账,扯起来很麻烦,也因为麻烦,所以这段历史可以说是很精彩。

    年青的万历去李太后宫里拜见,1时意动宠幸了王姓宫女,做完这事提好裤子9后悔了,连个宠幸后的信物都没给,9匆匆走了,好在随行的太监将这事记录在册。

    毕竟这宫女是他母后宫里的,传出去名声不好听。可他这1枪太准,没过多久宫女9怀孕了,只能向李太后禀告,李太后也是宫女爬上来的,知道其中幸苦,9和这王姓宫女要宠幸后的信物,没有。

    只能把万历皇帝喊过来对质,皇帝前面否认,可有太监记录的起居册子为证,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他不喜欢王皇后,也不喜欢生下长子的王恭妃,只喜欢郑贵妃。因为郑贵妃不因为他皇帝身份而畏惧他,本身有才华,吟诗作赋之余还会挖苦讽刺万历,这让万历觉得郑贵妃才是自己真正的妻子。

    所以要立郑贵妃所生的朱常洵为太子,这让庶长子怎么办?

    不久郑贵妃产下皇2子朱常溆,可惜夭折。皇帝对她宠爱不减,到了万历十4年,郑贵妃产下皇3子朱常洵,随即加封皇贵妃。反而是早早生下皇长子的王氏仍旧是恭妃,差距十分显眼。

    皇帝专宠郑皇贵妃,而且迟迟不立太子。朝中大臣纷纷猜疑,担心郑氏谋立皇3子,损害国本。他们争相提及皇储问题,奏折累计成百上千,无不是指责后宫干政,言辞之间矛头指向郑皇贵妃。万历皇帝搁置不管,仍旧宠爱郑氏。

    最终,为了平息越演越烈的皇储争议,万历29年十月,皇帝立皇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然而谣言不止,都说朱常洛这个太子之位,是皇帝不得已而为之,迟早还是会立福王朱常洵。

    这也怪不得谣传,因为朱常洛虽然被封为太子,他的生母王氏仍旧没有加封,还是个恭妃。到了万历34年,皇太子有了儿子,皇帝才勉强封了王氏1个皇贵妃。

    这9是国本之争,冲在最前的是东林党,他们赢得了太子朱常洛的友谊。

    万历39年,王氏郁郁而终,大学士叶向高建议厚葬,可是皇帝居然不同意。再进言,皇帝才勉强同意,9是这样,都不给追谥1个皇后的位置。可见她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何其卑微。

    母亲不得父皇喜爱,那么这个儿子9更不用说了。皇帝倒是想换太子,可是太后不同意,皇后也不同意,大臣们更不同意。于是谣言蜂起。

    万历31年,9因为有谣言说万历皇帝想要换太子,矛头指向郑贵妃,结果皇帝株连逮捕者甚众。到了万历41年,又有进言,说郑皇贵妃以及福王将要谋害皇太子,结果皇帝仅仅是让福王9藩,9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郑皇贵妃几次3番被构陷,终于反击。

    万历43年,有蓟州男子张差持梃入慈庆宫,打伤守门宦官,如入无人之境,意图谋害皇太子朱常洛。

    招供之下,张差供出郑皇贵妃的手下宦官庞保、刘成。郑氏为免心腹受罪,向皇帝哭诉。但是太子差点遇害,朝中大臣们议论纷纷,皇帝无奈,说这件事最好是你向太子争取谅解。

    最后,皇帝的干涉下,郑贵妃下跪道歉,太子不好说什么,大臣们也只好睁1眼闭1只眼。于是,庞宝、刘成2人被杀,此案不了了之。这9是所谓的梃击案

    而事情还没有结束,郑贵妃各种哀求,皇帝也有这种心思,9在生前给她写了1份密旨,旨意中是让她儿子朱常洵继位。密旨藏得很好,却被白蚁咬坏了

    万历看来立谁为太子是自己家事,可这帮吃饱了撑的没事干的大臣管的太宽。索性赌气不上朝,朝中官员缺乏严重,也不补充,可能等着全部下岗离职

    他是个爱财的皇帝,不上朝却往各地派遣太监担当税使,将各地矿山进行整理,只为让自己的钱包能鼓起来。

    去年萨尔浒大败,折损极大,等于是要了万历皇帝的命根子,边防重要,可又不能不花钱。

    今年陪伴4多年的王皇后病死,让自我感觉很窝囊的万历皇帝颇多感慨,想要立郑贵妃为皇后大臣们又不允许,气色越来越差。

    前段时间还高兴了1阵,刘时敏从代州回来,还带给他1千两银子。是朱以溯儿子给他的,这让他心里很高兴,又追问几遍,刘时敏再3保证是这个小家伙自作主张,完完全全1片赤子心胸,让老皇帝心中喜欢。

    随后锦衣卫密探发来消息确认,让老皇帝感叹最忠心的还是朱家自己人。父贤子孝,儿子这么孝顺忠君,那么朱以溯这个族侄必然也是极好的。

    紧接着又知道了朱以溯父子因回礼拮据,让十岁的儿子抄书做礼,父子为婚事打赌的趣闻。以及朱弘昭3日抄书十3部,立志改名的事情,让老皇帝觉得这小子是个重情义的少年,像自己1样还有韧性,9下了1道圣旨升朱以溯的官职。

    高兴没多久,身体各种不适,皇帝9召首辅楚党军户出身的方从哲入宫密谈,嘱咐后事。然后专心养病,没多久锦衣卫、太原镇镇守太监先后来奏,奏大同东路参将麻承宣不法之事。

    皇帝懒得理睬,9随手打给兵部,让他们看着办。

    仅仅过了两天,锦衣卫9传来麻承宣家丁欺压役使破产军户扮作马匪劫持商道,夜里伏击朱以溯父子北上队伍。

    更让老皇帝生气的是,秘奏中他喜欢的那个族侄朱弘昭为救父亲舍身挡箭,肩窝中箭昏迷。幸有隐秘随行的锦衣卫小旗何冲等人奋力杀敌,太原郭家商队护卫郭谅等义士协助,毙敌斩首22级,生俘麻家家丁2人,天成卫小旗张世禄等人。

    紧接着太原镇守太监张恭为保天家血脉万全,派出自己全部护卫北上护送朱以溯抵达新平堡。而朱以溯书生意气,见麻承宣种种劣迹难以自矜,义愤填膺。而麻承宣有意纵使马匪灭口,而何冲等人不愿束手待毙,先发制人,夺了麻承宣兵权。

    随后各种请罪书先后抵达,兵部侍郎有意调查,皇帝召而斥责,让皇帝最生气的是3千人的兵额竟有1千被吃了空饷,新平堡1千军户兵也是不见1个。

    这种情况大家都心知肚明,只有朱以溯不清楚,才在奏疏中屡屡提及。

    “弘昭至孝,可为宗室之表率。麻贵子侄胆大妄为,念在麻贵有功于朝,麻承宣革职查办,新平堡1应事物由以溯代领。”

    皇帝不知道,这1切都是镇守太监和地方锦衣卫们玩的把戏。为的只是从新平堡所属马市里捞取1些银子补贴家用。

    怪也只能怪麻家喂饱了1部分人,喂不饱所有人。哪怕麻家1分银子都不捞,也喂不饱所有人。

    日子还得过,皇帝的身体1日不如1日,圣旨下去在在内阁转了几圈,才磨磨蹭蹭去了大同镇天成卫新平堡。

    皇帝也知道自己不行了,想见福王朱常洵1面都见不了,只能安顿后事,让太子朱常洛及大臣们做好各种准备。

    同时他不忘督促锦衣卫,让他们严密监视各地藩王。在年初身体不适时,他9让锦衣卫干这个了。

    终于,在7月21的夜里,这个与大臣、宫内经历过无休止的吵闹,无数无效的抗争,无数无奈的妥协后灰心丧气,躲避深宫不理朝政的老人回忆完自己1生,带着对郑贵妃的和3子朱常洵的遗憾,咽下了最后1口气。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48年逝世,年58。

    他不是1个坏皇帝,也不是1个好皇帝,他能算是1个有情,有点傻的丈夫。这个丈夫他做的也不够好,他给不了自己心爱女人想要的东西。

    说到底,他是个半好人,老实人。

    若心肠硬1些,大臣们绝不会蹬鼻子上脸。比如放出1只太监,9能将满朝文官收拾的服服帖帖。

    对于大明朝来说,他是有罪的。长期不上朝,让朝堂内的党争日益白热化。为了斗而斗,极大损耗了明王朝的内部的实力。

第24章 圣旨,拜师刘时敏() 
6月十8日,朱以溯等人的老相识刘时敏来新平堡宣旨。来这种寒苦有危险的地方宣旨,没几个太监愿意,轮了1圈后1致推举刘时敏再跑1趟。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宗室有弘昭这等赤子,实乃宗室之幸事。以溯教子有功,当为天下宗藩效仿。朕甚慰,擢升以溯镇虏卫指挥使同知,世袭镇虏卫佥事,授怀远将军。专司军屯之事,望尔勤勉。钦此。”

    这道圣旨下的早,并未提及朱以溯等人夺权之事。但这道圣旨说明朱以溯父子圣眷正隆,让随同听旨的天成卫、镇虏卫两位指挥使收起了各自小心思。

    刘时敏宣完圣旨,授了朱以溯朝服、公服、常服等官服及印信之后9匆匆走了,连顿饭都没吃。他来的时候皇帝身体9不好,这时候不赶回去,可能会丧失极大的机会。

    7月初2,来回奔波瘦了1圈的刘时敏又来了,还是来宣旨的。这次他脸色很不好,皇帝身体越来越坏,他因为才学出众有清名被宫里排挤,回到京城交了差事还没吃顿热的,9被大太监王安打发过来,又来宣旨。

    而且这次宣完旨,他9不用回去了。因为他有才名,来回奔波让皇帝有了印象,想起他有点真材实干,9让他代替护卫宗室子弟立了功的原大同镇镇守太监张恭出任新1任的镇守太监,顺便教导朱弘昭学业。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闻麻承宣恶行着实恼怒,更因有弘昭此等舍身救父孝子而开怀。此子朕甚喜之,特命刘时敏为大同镇守中官,望时敏用心教导弘昭。可使以溯为大同东路参将,望尔以麻氏承宣为鉴,莫让朕失望。另弘昭救父孝行可载史扬宗室孝悌善名,朕不可不赏,授武勋骁骑尉,赐穿斗牛服。望尔尊师重道,莫复方仲永旧事。钦此。”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父子俩父亲被感动的不行,儿子想着万历皇帝对咱这么好,心中莫名伤感矛盾。伏在地上俱是流泪,1个是发乎真心,1个是被引动的。

    在场最高兴的9是赵期,伏在地上喜极而泣。心情最复杂的9是何冲,1番心机,冲杀在前,未曾想皇帝唯独重赏朱以溯父子。

    两名随行的小宦官引朱弘昭到1旁,为他穿上绯红金鳞彩织祥云斗牛过肩袍。这斗牛袍稍大1号,除了这1件外还有两件备用,1件成年体形,1件少年体形。

    明朝各种赐服以蟒袍为尊,蟒与龙相似只是4爪。其次是飞鱼服,和蟒袍差不多,只是有1对翅膀。再次是斗牛服,1样是龙,只是龙头有牛角。最次是麒麟服,麒麟是牛蹄。这9是4种赐服的差距,很好划分。

    朱弘昭再次叩谢山呼万岁,起身后又拱手对刘时敏躬身行礼,这可是万历皇帝御赐的师傅,还是镇守太监,保住他大腿,大同镇内他们父子短时间内没人敢招惹。

    刘时敏面上微笑,颔首将这道圣旨装盘递给朱以溯,又取出1道圣旨高唱道:“锦衣卫小旗何冲、大同左卫军户刘良佐、太原义士郭谅上前听旨。”

    1旁郭谅1愣,有些奇怪扫1眼众人,还是跟着激动的何冲、刘良佐2人叩拜山呼:“草民郭谅、微臣何冲、余丁刘良佐拜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又是1通抑扬顿挫,如同制式的条文用词,可见这道圣旨是其他人代拟的。1转眼这3人都成了百户,随行宦官端上6品武官服。

    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