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宗室-第1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换言之,卢象升直接拥有了内阁替补的资格,虽然不是文内阁,可这种飞跃,实在是太快了。

    而且卢象升在西南处理军务之际,抽出时间向熊延弼学习军事。所以,卢象升能算半个楚党人物,出于好意,吴亮嗣道:“卢建斗新科进士,突登高位恐怕无法令人信服。还望齐王千岁多多衡量,莫为1时得失而坏了1方璞玉。下官的意思是,可让卢建斗下放地方,主政1府之地历练3年,而立之年提为6部侍郎,再入军机处不迟。”

    “多谢吴大人美意,卢建斗乃是天子门生,天子有意栽培。此番贸然提拔,本王也觉得不妥。不过即是良材,何惧逆水行舟?”

    吴亮嗣沉吟片刻,抱拳道:“皇帝陛下所思,圣心独裁自有深意,下官孟浪了。”

    朱弘昭也是笑笑夸赞吴亮嗣本意是正确的,然后低头饮酒,吴亮嗣识趣,关键事情也谈完了,待得时间太长也不好,喝了杯中酒,起身告辞。

    没多久,礼部左侍郎温体仁赶到内操场,此时百余名十56岁的宫女们穿着单薄衣衫,容貌秀丽,个个身姿纤长,在操场上排成1圈,双腿并拢挺直,俯身展臂脑袋紧紧贴着绣花鞋,两手保住抱住脚踝,接受着处罚。

    现年5岁的温体仁只是余光瞥1眼1队队宫女皱褶纱裙那突起浑圆挺翘,当真是个个不同,万种风情于其中。

    5岁,有的人依旧精力充沛,有的人,却已经望而兴叹。

    昂着脑袋目不邪视,温体仁跟随两名宦官来到青羽华盖下,看着齐王刚刚放在桌上的金边楠木望远镜,不由觉得嗓子有些堵,轻咳两声拱手行大角度躬身礼:“下官礼部侍郎温体仁拜见齐王千岁,不知齐王千岁召下官,所为何事。”

    左右侍郎,以左侍郎为尊,属于尚书副手,尚书外巡或空缺,左侍郎可以掌印代替尚书行使权力。他自称侍郎不提左,是1种自谦。

    “温大人请坐,本王请人做客只有好事,没有坏事。若是坏事,本王会亲自上门拜访。”

    温体仁含笑入座,东林党精神领袖李3才被齐王做掉,还1脚踩到历史的垃圾堆里,实在是让诸党解气。原本还担心齐王会大肆株连或1发不可收拾乱咬人。

    时间证明了齐王,证明齐王不是那种疯癫不知收敛的狂徒。所以,对于齐王,他们也9安心了,只要做的不过火,齐王也不会太较真。

    不过,这位齐王手段实在是狠,将通州大营握在手里,到现在强逼着通州商会,今年拿到的分红都拿了近6万两银子,其中9有本该属于他的几百两。

    比起抄家致富的齐王,1个安定的,能1起发财的齐王显然更容易让他们接受。

    李墨轩为两人斟酒,温体仁有些受宠若惊,半躬身以示尊重和谦卑。李墨轩只是对他笑笑,温体仁也赶紧还了1个亲切仿佛老熟人的笑容。

    他怎么知道,他双手捧在手里的,当作宝贝的酒杯是吴亮嗣刚刚用过的?

    温体仁现在是泥菩萨过江,有些矜持和风度可以在外面耍耍,这里是大内,面对齐王,玩儿文官的那1套,根本走不通。

    对于这样1个8面玲珑的人,语言有时候是多余的。当看到奏折后,温体仁当即表示了支持。

    这只是1次合作而已,互利互惠。

    昔日强盛的浙党,如今没几个人了。而杨镐若能复出,将会极大的鼓舞浙党,使得浙党重新威风起来。有了威名,还怕没有新鲜血液补充?

    为了得到齐王的支持,放出杨镐。温体仁对军机处名单没有1点质疑,连卢象升的资历问题,提都不提,还大加赞赏卢象升年轻有为,是国朝未来的栋梁。

第243章 东林难办() 
温体仁临走目光凝聚看着桌上望远镜,对齐王露出1个你懂我懂的眼神,活脱脱的狐朋狗友既视感。

    不要以为当大官的都是威严的,谁都有轻狂的少年时期。1帮小伙伴聚在1起,什么刺激的事情不做?

    甚至发生过1帮人赴京赶考,成绩喜人组团包春楼1起买春庆贺的事情。这不算什么,性子野1些甚至敢1帮人带着春娘子爬山涉水,在山林秀景中吟诗作赋,享受鱼水之欢。

    他走后,朱弘昭挑挑眉头,仰躺在靠椅上,侧头对李墨轩说:“这个温大人很会做人,前途不可限量。”

    “9他?自身难保有什么前途?千岁,卑职反倒觉得吴亮嗣做事痛快,是个有担当的人。”

    朱弘昭拿着1枚核桃敲碎,吃着香脆桃仁摇摇头:“吴亮嗣是情势所迫才会这么容易低头,否则,孤用8抬大轿,都请不来他。这个人,做做御史还是不错的,政务,不适合。”

    李墨轩挑挑眉头,不是很信服,却没胆量和齐王顶牛,和齐王不同意见,输的可能性极大。反正他觉得收拾完猖獗的东林党,皇帝应该会重用吴亮嗣这样原则性强,斗志旺盛的官员。

    搓搓手,也拿1枚核桃,李墨轩转为媚笑:“千岁,卢大人因为劝降彝人有功,卑职的军功怎么算?”

    低眉瞥1眼,朱弘昭恨不得1拳打到这张脸上,这个家伙竟然给他下套。没想到这个禽兽放着发育健全的靓丽女子不要,竟然看上他的义妹朱红娘,她才9岁啊!

    “千岁?”

    “莫打扰本王思虑国事,否则孤认得你,尚方剑不认得你。”

    干脆闭目,朱弘昭拍拍腰间挂着的尚方剑,估计全天下也只有他敢把尚方剑挂在腰上,其他人哪个不是把这玩意儿当神供着。

    距离叶老头儿进宫署理政务还有半个时辰,朱弘昭要好好想1想,怎么才能说服东林党,让他们同意设立军机处。

    比起杨镐、熊延弼来说,王化贞的份量9显得有些微不足道。

    所以,楚党吴亮嗣、浙党温体仁才会选择支持设立军机处,与他合作1回。当然,这件各取所需的事情之后,齐王还是齐王,各党还是各党,不会有什么乱78糟的交结。

    日头渐渐高升,天气燥热起来,朱弘昭仰望碧空上几朵白云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侧头吩咐道:“你立刻去3法司,将本王的打算告诉王化贞。东林党人是个什么尿性他比你我清楚,他首先要自救,本王才能救他出来。”

    东林党元老追求的9是大公无私,什么是无私,简而言之94个字:“6亲不认。”

    6亲不认并不是骂人的话,如同此时衣冠禽兽1样,都是读书人的追求。

    前者是文人的精神追求,起码口头要这么喊,能做到的却只有1个海瑞而已。后者衣冠禽兽,虽然没这么喊,可人人都是这么做的。

    6亲分别指:生我者父母;我生者子孙;我克者妻财;克我者官鬼即诱惑与恐惧;比分者兄弟。再加上自我,9成了6亲,这6亲,是谁都无法避免的存在。

    微言大义,是以无我为宗。

    只有做到无我,才能大公天下。

    凡人都有立场,有立场则达不到无我境界。只有弃我而不用,处事自然公平公正。

    可这,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孔夫子还不是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政治理念,为了出人头地而奔波。或许传道,不能算为自己考虑。可又有哪条道是真正的完美?

    大道因1丝缺憾而完美,这才生出无数变化。

    道既然不不完整,那传道的行为自然也不是完美的,无可挑剔的。所以,想要做到6亲不认,只能是1种奢望或者痛苦的事情。

    传道,传道,也只有李耳是在真的传道。

    其他种种,比之1个道字或许根本没得比。

    至于后世所谓的6亲不认,则是忽视了自我之外的各种亲,只以自己的得失荣辱为立场。这种6亲不认,不是大公,而是彻头彻尾的大私。

    被这个时代评价为6亲不认的海瑞,是1种极高的赞扬。

    但人非草木,没有了情,那还有什么意思?所以对海瑞的评价是复杂的,这样的人值得尊敬,但谁都不想有这样的亲人,有和没有,没区别。

    反倒会因为有这样1个人做亲人,使得你克制自我私欲。克制私欲,没有大智慧是非常煎熬的事情。

    按照后世的话来说,海瑞9是个偏执狂,他是个殉道者。

    当然,6亲不认也是东林党的口号追求,如果东林党人人人能做到6亲不认,那还会有东林党这个团体出现?

    但口号摆在那里,说不好朱弘昭的军机处计划,反倒会逼得东林党大义灭亲,借王化贞的性命来刷名望。

    士子尚未当官前,多是赤诚单纯的。1个好名望的团体,对他们的吸引力是致命的。而对心思诡谲的士子,好名望的团体的诱惑,代表着种种1切,值得去赴汤蹈火,以换取荣华富贵。

    李墨轩自然知道事情轻重,军机处的设立现在只是为了战事而准备。可作为亲身参与者,他知道这1举措的关键之处。这将是分化文官,从文官体系中割1刀,拉出1批进士出身的武人。文武平衡,最差也能相互制衡,延续这个国家的国祚。

    空荡荡的青羽华盖下,朱弘昭将望远镜装到腰间锦囊里,抄起1把涂绘百子图的大折扇,抖开扇着向外走,眯着眼睛打量4周受罚的宫女,对远处1名中年女官抬起下巴。

    这女官正值青年,丰姿熟美,趋步来到他面前,躬身柔语:“齐王千岁有何吩咐?”

    毕竟,这样女官也是当年从民间选拔上来,参与竞争皇后、嫔妃位的稀世美人。

    美丽的皮囊1天天老去,年年都有娇俏少女入宫。她们更怨恨命运的不公与时间的无情,对于这些后辈们,她们只有少数会心怀怜悯,更多的则内心扭曲,性情阴狠,甚至有折磨这些新入宫少女为乐趣的。

    “皇嫂即将诞子,半年内对宫娥的惩戒改为抄书或跑步,不可进行躯体折磨致人非命。孤希望大内,是1片祥和,而不是战战兢兢,怨气丛生。”

    女官屈膝行礼拜谢,周围少女齐声轻呼齐王仁德。

    朱弘昭看着这女官鼓胀胸腹1阵荡漾,眨了眨眼睛,转身离去。

    望着齐王离去的背影,女官想到齐王的目光,顿时感觉今日的朝阳格外的暖和。面目神情也明媚起来,或许,这是1个机会。

    出内操场,顺3大殿东侧宫墙,朱弘昭握着百子大扇1步1摇,步履悠闲,向文华殿走去。

    文华殿后是御药房,内阁办公的文渊阁9在文华殿前,与东西两处直房组成1处4合院结构宫殿。

    要进藏书的文华殿,必先经过内阁所在的文渊阁。文渊阁东边直房是诰敕房,西边是制敕房。内阁形成决议后,由这两房进行后续工作,将决议制成敕书,该留档的留档,该抄送天下,或赐予个人都按规矩处理。

    可以这么说,文渊阁后面的文华殿若被1把火烧了,朝廷的机要资料和档案,9废了近半。

    翰林们来来往往,有来文华殿研读藏书,也有翰林在文渊阁行走,增长见识,为以后的从政打基础。

    这些行走在文华殿的翰林,不论老幼都是差不多的官服。当然,也有1个显目的,打扮与翰林不同,他是天启2年的状元郎,苏州人文震孟,1个充满雄心壮志的名字。

    这位是万历2年出生,如今5岁的状元郎和他祖父文璧1样,都是在这个年龄开始扬名。对了,文璧中年后以字行,字征明,也被写作文徵明。

    不得不说,这爷孙俩的名字1个比1个动人心魄。

    在诗文上,文征明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4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4家。

    同科2甲进士卢象升的火速升职,令文震孟这位状元郎多少有些脸上无光。看到齐王,他只是带着笑容,抱着1沓公文欠身行礼。

    他是状元郎,没要必要不必对齐王行大礼。

    但他有年龄优势,这是老人政治的时代。5岁,正好是经验丰富,体能尚未衰竭的大好年龄。而他祖父文征明寿9,文震孟相信自己早晚会走的比卢象升远。

    李墨轩已在文渊阁前等候,这种地方他即使是锦衣卫同知,但没有圣旨私自进去,绝对会被1帮内阁老头领着老老少少的翰林们1顿胖揍。

    接过王化贞的亲笔信,里面却是1张白绢,朱弘昭抖开竟然是王化贞的血书,新鲜血渍散着淡淡血腥,朱弘昭扫视1眼,露出笑容将白绢装好。

    整理1下衣冠,抖抖袍袖,朱弘昭看着文渊阁3个大字,迈步进入。

    6名内阁成员1知道齐王来了,9放下手头工作,前去迎接。齐王敢来这里,唯1的解释9是此行与战事有关系。

    叶向高领着1帮老头也只是微微拱手而已,朱弘昭也还了个抱拳礼道:“叨扰诸位老大人办公实是不该,但本王却有要事寻叶阁老商讨。”

    只找叶向高1人?看来不是与所有内阁成员1起讨论战事,叶向高直接问:“请问齐王殿下,是公事还是私事?”

    朱弘昭从袍袖取出军机处奏折递给次辅韩爌道:“诸位老大人先看看,待本王与叶阁老商议后,诸位老大人再议议,后日朝议本王要上奏此折。”

第244章 君子之约() 
漫步在文华殿前,朱弘昭握着百子大扇,叶向高也拿着1封抄录的军机处设立奏折,紧巴巴皱在1起的脸皮,眯着眼睛。另1手捋着疏散的胡须,沉吟着。

    齐王是明白人,1些流于表面的理由是讲不通的。相对于自己弟子王化贞的性命前途,叶向高更看重掌控军权的名义。

    朝廷的事情9是那样,有了名义才能甩开膀子干。若没有名义,做的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也会被弹劾倒霉。

    “殿下,这军机处设立,利大于弊。若设立,又将增职百余,年禄林林总总不下十万两。再者,军机处设立,置兵部、5军都督府于何地?屡职重复,军政令不出于1处,存有后患不可不察。”

    收起折扇,朱弘昭侧头道:“既然老大人洞察其中利弊,本王也9不再叙述徒费口舌。杨镐、王化贞与熊延弼,皆是督抚1方之大才。无数将士的性命与朝廷提供的粮饷,才将这3人锻炼的能文能武。若因战败而斩,得不偿失。”

    叶向高仰头微叹,他听出了另1重意思,你东林党保王化贞保到现在,也不可能长久保下去。诸党顾忌前辈杨镐、熊延弼的性命,与东林党1起装糊涂。

    可齐王装糊涂,熊延弼已经立下战功性命无虞,杨镐和王化贞依然能躲在大理寺过日子。那么齐王追究起杨镐、王化贞两人的罪过,这两人拖不了几天9会人头落地,甚至还会传首9边,落得尸首分离,死后也不得安稳。

    谁都会算账,将杨镐和王化贞1起放出来,吃亏的只是东林党。论资历,杨镐比他叶向高不差多少。

    而朝廷9是这样,功过分明。

    论罪的时候把你关起来,你9是废人。若法外开恩,许你戴罪立功,这事9揭过去了,那么你还是好汉1条,不会有低人1等的问题出现。

    甚至杨镐被放出来,还有进内阁的机会。

    京察大计,对付5品以下是利器,这只是第1步,要在拔除各党5品以下的羽翼,没有这些羽翼掩护,那些各党的骨干成员也会先后被1堆堆弹劾的奏折淹没。

    没有羽翼为他们说话,廷议的时候这些人必然独木难支,卷铺盖走人只是迟早问题。

    而杨镐被放出来,则意味着以前的事情1笔勾销,到时候想要弹劾,也是1件麻烦事。

    叶向高很是为难,他不给齐王脸面,那么也9别怪齐王不给他脸面。齐王敢直接来文渊阁,说明皇帝站在齐王背后。

    驳了齐王和皇帝的脸面,说不得在诸党的配合下,皇帝会将东林党的京察大计搅得支离破碎。

    见他为难,朱弘昭掏出王化贞血书递上去,很认真的说:“老大人,本王认为王化贞再不济,也是马谡之才。马谡无错,错在诸葛孔明力排众议令马谡领军抢占街亭。在此之前,马谡并无实际领兵经验,而他又急于立功以证明诸葛亮的正确以及自己的才华,这才自置于死地,妄图背水1战。却被张颌1把火,烧的焦头烂额。”

    叶向高听了微微颔首,脸色却是黑的。感觉齐王拐弯抹角在骂他是权臣,还骂东林党1手遮天。

    抽出白绢,叶向高微微错愕,竟然是王化贞的血书,他双手微颤,1字字读着。

    朱弘昭继续说:“长平之战,赵军4万大军全军覆没。首罪不在赵括,而在军粮不足。廉颇统军时,以守为主,秦军远征,意在消耗秦军锐气与粮草。秦赵两国倾国1战,僵持半年,都到了油尽灯枯,后继乏力的地步。因无粮,赵王沉不住气以主张速胜、主攻的赵括为将。”

    “白起也因粮草不继,数次与赵括交战,故意战败以骄赵括,赵括率军猛追,落入秦军伏击。赵括粮尽,其领锐卒数次冲击秦军营垒,死于秦军箭阵之下。主将已死,又无粮草,赵军以秦赵赢姓兄弟之国为故,投降后却遭到秦军坑杀。因为秦军养不起,此战之后秦国又休养多少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