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品宠妃-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衍是乐家的,大汉却是他跟小七一手创建的。
“皇上,不可啊!”
乐辰看着那个,不知是哪个排名的叔祖,冷笑:“朕乃天子,朕的命令,就是圣旨。你要抗旨?还是不愿归顺我大汉?”
乐辰这些年说话做事,霸道惯了。他允许你在他决定前,摆事实讲道理,甚至一改再改,找外援或者拉绑结派……想怎么着都成。可一旦他要决定了,那就是谁说都没折。
所以,跟着乐辰的人都习惯了。有事自己先想办法。能解决的解决,不能解决的,也一定将自己的打算啊,想法啊之类的全都罗列出来,弄成个册子,递上去。
他同意,往下做,不同意,打回去,再重想别的折。等到他做决定了,那下面的人就等着挨训吧。
无能,这是必然要加上的帽子。若是他做了决定你不服,那就得罚。罚到你服气为止。
他就是这么霸道。
可现在这些人不知道啊,尤其说话的这位,还想着借着长辈的名头,打压一下,给自己争取些话语权。
本来么,他们一开始打的主意就是,天下是他们大衍的天下。外面再分裂,那些都是他们乐家的子孙。最后谁会成为真正的王者,都是他们乐家的,不能不认祖归宗吧?
可偏偏,他们遇到的乐辰。
这祖宗认不认的,对他来说,并没太大意义。他最想要的,只是这宫殿。
“不愿归降者,贬为文官贬为民奴,武将贬为工奴。抗旨不尊者,另行论罪。”
“……”叔祖一口血堵嗓子眼了。这是要欺师灭祖啊!老祖宗打下的江山,定要的国号,这不肖子孙都给改了。他这是要干什么?
可看看那让人不敢直视的神龙,什么话都不敢说。骂一声大逆不道都不敢,这是神龙啊,被神龙承认的皇帝,他敢骂么?
何况,谁都看得出来。那贬为奴的话,并不是说着玩的,那是真的。大汉国从立国以来,极少有死刑,可各种劳工奴,却是很多很多。
边他自己亲爹都能被弄去种地,他们这些叔祖又有什么脸面?
不得不说,人高看自己时,觉得无所不能。得到什么都是应该的,得不到自然气愤。可这一看清了现实,脑子也就明白了。
大汉就大汉吧,好在当皇帝的还是他们乐家的人。
这皇帝还是个了不起的皇帝,将来乐家的江山,还能再延续更多年。
至于旁的……徐徐图之就是。
没有人上赶子找不自在了,乐辰满意了。
给七景一个眼色。七景立刻操控着神龙伏下龙头,两人下地,神龙一跃飞起,飞向太阳,差不多了,就直接散开,消失在灿烂刺眼的阳光之中。
乐辰扶着七景进殿,双双坐在那赤金龙椅上。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又一阵山呼。
乐辰手拉着七景的手,一起睥睨这天下。“平身!”
第二百七十三章与尔共享
“天下壮丽江山;吾与你共享。世间轰烈快事;吾与你分尝。”这话说得多,可能做到的有几人?而帝王,又有哪一个能做到?纵观史书,从未有过。
然尔,乐辰做到了。至少这一刻,他做到了。他向天下人,用事实证明了这一句话。
七景觉得,身为女人,穿越这一回,值了。一个男人,一个身为帝王的男人,能为她做到这样的程度,她可以骄傲的对所有人说。再没有女人,能如她这般得意了。
“呵。”想到得意处,她自己也忍不住偷着乐起来。
“九月初九,我们登基封后大典。”乐辰亲了亲又在发呆的七景,旧话重题。九月初九,九通久,九五之尊,九九归一,长长久久,多好的日子。不但他登基,她封后,更会是他们圆房的日子。
等了这么多年,终于等到了。
唔,一切如预期般顺利,很好。
“九月初九么?”七景回神,算了算,也就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时间不太富余。”
“都是现成的。而且……只是个形式。”他大汉皇帝的身份,谁敢不服?他图的也不是再登基那个形式,而是圆房。
“龙袍凤袍都已经在做了,最多半个月就能成。其他的,自有人去管。这里,一切早有定数。只要把咱们不喜欢的去掉,准备起来,十分便捷。”
“这两天让人把龙凤宫重新装一遍。尤其是地龙,一定要装上……你看看还有什么要打的,让人一并打了。”
皇宫历来分两部分,一是皇帝办公,和自己休息的宫殿。另一个则是后宫。不管是皇后太后还是宫妃,全都住在后宫。
可乐辰来了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原来皇帝的寝宫,就是被七景曾经弄成蛤蟆的宫殿,他让人把那牌子给摘了。换成了龙凤宫!
龙凤龙凤,自然有龙有凤。
按着一惯的规矩,皇帝有皇帝的宫殿,皇后有皇后的宫殿。以乐辰的任性和霸道,自然不会让这种情况出现,直接把七景安置在龙凤宫里。
“行。”七景估摸着,这龙凤宫以后是要长住的,自在要好好收拾收拾。得可着自己的心来才好。
七景折腾龙凤宫时,乐辰,以及随后而来的大汉官员,也开始动手掌管朝政。
乐辰一点不客气。原来的那些人,甭管是什么身份,什么官职,全都一拉到底。由乐辰的人顶上,快速的将所有权利,全都抓在手里。
乐辰的意思摆得很明确。跟着他打天下,用命拼出来的,从一砖一瓦,到打下这江山。这其中的辛苦和努力,图得什么?不就是现在的风光掌权么?他自然不能委屈了他们,如果这种时候,他让这些人,在这些老家伙手下做事。那得多憋屈?
他不会憋屈自己,也不会让别人憋屈他的手下。
至于原大衍的,那是些什么人?在半个月前,还是敌人呢。说不定还想法子,想要灭了他们大汉。就算他们再有才,再有能力又如何?忠心不可考,用起来不顺手。只这两点,就足以让乐辰直接把他们给撸了。
不过,乐辰还是听了乐泰的建议。总有些人,还是很有些能力的。身为大汉皇帝,要有容人之量,给他们机会……而大汉毕竟官员少,很多位置都没人做。他们现在一人做两人的工作,也够辛苦的。若是有能用的,也还是不错的。毕竟,熟手比生手强。
乐辰这才给他们一些机会。不过,机会给他们了,能不能抓住,却要看他们自己的本事了。他给的机会还是很大的,六部随便选,想干什么,能干什么都可以。只要你有本事能过考核就行。
而很快,考核的程序就张贴了出来。首先,想进哪个部。写份自荐上来……喜欢做什么,擅长做什么,没有谁比他们自己更明白。
选择好了项目,再进行细节考核。不管是哪一个部门,拿实事成绩出来。想去史部,成,先把律法给背一遍。想去户部?行,帐册到处都是,算一个。再从中找出问题所再,分析出里面隐含的消息,找出解决办法……
不管真擅长还是鱼目混珠,一切都是按着大汉国的规矩来办。大汉国的官员来考核,成,留下实习。什么叫实习?就是先干着,随时都可能把你再踢出去。
能适应这样的工作方式了,才能最终留下。若是一直不能适应,最终也只能黯然离去。
大衍的官员,大半都是年过半百的。他们这些人,不管有没有能力,骨子里都刻着原来的习惯和规矩。
本来那些老官员个个不服气,可当他们看过大汉官员的做事方法,以及效率之后,一个个全都闭上了嘴巴。
这是一种他们从未见过,也无法想象的工作态度。
当官是工作吗?当然是。可以前,这些人,从来没这么想过。他们称自己要做的事情为公务。何为公务?公共事务,公家的事务。公家是谁?皇帝的。
他们不是在工作,而是在为皇帝处理事务。
所以,面对皇帝,他们小心翼翼。生怕出错,因此束手束脚。这些事,也不是他们自己的事,因此,只要不出错就好。至于成绩如何……与他们何关?
反正这天下是别人的,他们只要不让皇帝厌恶了就好。
可大汉这些人不同。
那是工作,是工作就有人做。而且只要是工作,就绝对不会只有一个人能做。谁能说有些事,这天下就一个人能做,少了这个人,这地球就不转了,这国家就只能玩完了?
所以,他们全都很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才是最重点,不管想什么,拿成绩说事。皇帝?皇帝只看成绩,做得好,就继续做。做不好,有的是人想去做。
个个忙得脚不沾地,跟他们那种扯皮推托……完全不同。
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多人都适应不了。也做不来……让他们憋屈,却又生不起气来。因为只要看过,就会明白,这些人做了多少事情。
剩下的就只是感叹了:
老啦!跟不上现在的年轻人了!
难怪大汉的百性能有那样的好日子过,有这样的官员在,他们怎么能不过好日子?
当然,有淘汰掉的,自然也还是有些一些,确实有能力的人的。不过,这些人,清一色的,全都是年轻人。
在乐辰忙着前朝事时,七景也没闲着。除了龙凤宫的装修外,她还要将前,前前,前前前皇帝的遗留问题给解决了。
后宫,是一个无法忽视的问题。不过,在七景他们进宫之后。乐辰就告诉她,“后宫你随便解决。”随便解决的意思就是,生死全在她的意念之间。想要谁死就死,不用顾忌任何人,任何事。
于是,她直接下了个命令:将通往后宫的门给封了。不许进,不许出。
管你是前朝的什么人,皇后还是太后,又或者是妃子或宫女,全都在里面乖乖的待着。
当然,七景自觉还是很人性化的。
要么,留下来养老。当然,想要以前的生活待遇,那是不可能的。得干活,干多少活,吃多少饭。不服气?谁管你。直接把供应一掐,饿几顿就服气了。
当然,想要离开也是可以的。咱们不管你是已婚还是未婚,出了这宫门,都可以自由嫁娶。不过,想要离开,得拿钱来疏通关系。子女,或者父母兄弟,甚至于,自己拿钱出来也可以。
想凭白的离开,那不行。不服气?那就在这里待着吧!以后这宫里的规矩也是要改的。什么主子奴才的,一切都按着新规矩来……
开始的时候,这些人还想着自己曾经是什么什么人,一再要找见七景。七景理也不理,直接让人清点各人财产,不合理的先全都没收。合理的才让她们留下。
有人嚷着要见七景,七景理也未理。也有人寻死,还真死了两个。七景还是连面都没露,直接让人把那两人的尸体拖了出去。联系她们的家人,让人拿银子来赎尸体。不来,不来就直接全家都抓起来。
理由都是现成的,你家的人在宫里害了人。把皇后娘娘给吓着了,不想获罪,那就乖乖把尸体赎回去。
紧接着就将他们的开支给减了,吃不好都是好的,有的根本就吃不饱。有人拿银子去买,这到是可以的。七景乐得将她们手里的银子全都榨干净了。
只是,没几天,她们就明白了。这么下去,再多的银子也打不住。
再加上一些新规矩一用上,她们就熬不住了。尤其是那些聪明的,留下来,永远都没有出头之日……所以,但凡有些门路的,都陆陆续续的离开了。
这后宫里有几个人,七景还是关注着的。比如那位的原来凤澡宫里的皇后,乐辰的生母。再比如,三皇子的妻子。有意思的是,这位三皇子的皇后,居然是第一个要离开的贵人……
自然也有留下来的,那些改嫁不可能,或是家里已经没有人的……就全都留了下来。当然,在这种地方,也绝对不泛一些,有心机有野心的人。
等到后宫里该走的走的差不多了,终于到了九月初九。
登基封后大典,终于开始。
按规矩,这本不该是同一天的。应该是皇帝先登基,再由皇帝写册后诏书。可乐辰从来不将规矩放在眼里,只可着他的心来。
第二百七十四章终于等到这一天
天未亮,先焚香沐浴。
出浴,着服。从里到外,一层层全是明黄。只到最外一层,是明黄的绣凤袍,从里到外,共有四层,可这么多层穿在身上,在这九月的天里,也未觉得半点闷热。
“听说这是冰蚕丝织的料子,冬暖夏凉呢。统共就一批布,连龙袍都没够用,全用在娘娘这凤袍上了。”
龙袍确实没够用,只做了两套里衣。
七景手滑过光滑的丝面,并未接话。任由宫女帮她整理衣服,梳头,上妆。最后,戴上凤冠。
“娘娘,陛下来了。”
话音刚落,乐辰已一身明黄龙袍走了进来。从一进来,眼睛就盯着七景,一动不动。果然,就像他所想的,明黄色才是最适合她的颜色。
几步走到她面前,执起她的手。上上下下的打量:“皇后今天真美。”
边上的宫女默默低头,悄无声息的退了出去。
七景笑着看他:“你今天也精神的很。”
当然精神,他等这一天,等了很久了。
“皇上,娘娘,吉时到。”内侍总管在面轻声提醒。
乐辰伸手抓了七景的手,相视一笑,挽着手一起出门。
乐泰与乐固、乐宏等在龙凤宫外,出了龙凤宫不远,就是议政殿。登基就在议政殿,百官早已等在那里。
两人在前,其他人在后。
“皇上驾到,皇后娘娘驾到。”一声唱念,随着两人身上的明黄色显现,里面的人,一齐跪下:“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礼部尚书何在?”
诸葛青云出列:“臣在。”第一谋士,结果主动领了礼部这个闲职,让所有人都跌落一地眼珠。可乐家兄弟每每谈到他,总是欣赏得很。
“宣读诏书。”
“遵旨。”
诸葛青云请出早已准备好的诏书,朗声颂读。
诏书有两份,一份是继位诏书。一份,却是封后诏书。全都极尽的赞美,才尤其是封后的那份诏书,每一个词,都是乐辰千挑万选出来,琢磨又琢磨的。一个月里,他自己的诏书,是别人代笔。内容也只是扫了一眼,就过了。七景的,从头到尾,都是他亲自动手。
授印:帝印玉玺,皇后凤印金册。天授君权……
百官叩见,三呼九拜,
七景与乐辰共同站在金銮殿上,俯瞰着众人。本以为会百感交集,至少也要激动一下。结果站在这里,她才发现,一片平静。大概是因为,他们都知道,本该如此。从很久之前,她就知道,总有这一天。
更因为,虽然不是在这里。可在西凉城,她也是皇后,他也是帝王。只是换个更大的地方,有什么值得激动的?
身边的人比她更加过份,没有激动不说。连眼神都没给下面的那些人一个,从头到尾,一直拉着她的手。两人衣袖相交,做些小动作,谁也看不到。于是,他不但捏还搓啊挠的……弄得她手痒的不行,几次差点笑出来。
他的眼神就更加放肆了,从头到尾,都火辣辣的盯着她。尤其是他的精神力,一直对她勾勾缠缠,弄得她心里一直不得劲,忽悠忽悠的,脸红的快要烧了起来。
趁着旁人不敢抬头,用力瞪他。他到好,快速的凑了过来,在她的唇上碰了碰。幸好她不用什么口脂,不然弄得他一嘴的红,不知要多丢人。
真庆幸,这世界阶级观念极重。这些人便是站着说话,也不敢抬头。万幸万幸。
终于,流程走完。鉴于今天只是登基大典,真正的处理朝政,要到明天才开始。所以,新任帝后,得到一天休假。今天剩下来的时间,就是庆祝了。
宫宴!音乐,以及各种献礼。
如今跟在西凉城自然不同,场地更大,更豪华。但也跟原来的大衍完全不同,虽然豪华,却更实在,更精炼,更直白。
一如他们如今的行为方式,一如乐辰所需要的。
少了些皇家的奢华,却也让人更加信服。
到了晚上,宫内宫外歌舞升平。百姓全都走出了家门,哪里都洋溢着快乐的笑脸。
一个多月,自从成为大汉之后的一个月。他们的生活,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那些原来到处偷砸抢的恶霸强盗,已经再也看不见了。
家里有漂亮姑娘媳妇的,都可以大大方方的出门了。路边上也没有乞丐了,路都平整开阔干净起来。
还听说,牢房里的人,全都被送去干活了。挖河道,种粮食,扫大马路……再有偷鸡摸狗的,全都送去劳动改造。
这样的生活,百姓岂能不喜?
对于大汉的皇帝和官员将领,是又敬又畏。但却不再痛恨,不再心底里诅咒了。
今天,大汉皇帝正式登基,他们也是喜不自禁。这么好的皇帝,以后的日子会更好的。
尤其是因为七景心情好,弄了龙凤出来,一直在宫上飞翔盘旋。偶尔还要吼两嗓子,顺便到宫外也转两圈。让他们更加坚信这一点……
这是一场在大多数人看来,都相当简约的登基大典。可这绝对是旷古烁今的大典,是一场必定将载入史册的大典。一切偕因为它的主角,有两个人,两个堪称传奇的人物。
大汉的皇帝陛下和皇后娘娘。
从他们走进人们的视线里,他们就注定了,必定将与众不同,成为别人无法望其项背的传奇。
然尔,这一对被无数人传唱的帝后,此时却显得有些紧张。是的,他们自己也没想到,在这样的时刻,他们会紧张。
时间已是半夜,龙凤宫内,除他们再无旁人。
两人早已用过晚膳,也已沐浴结束,换了一身寝衣。
七景披散着发,手轻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