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贵妻_糯糯啊-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京城之中攀炎附势,权欲比较比杭城岂止大一点两点,这里奢靡形势的人更是比杭城要多。贵妇人之间的比较与争斗也数不胜数,她们比杭城之中的女子们更加对粉黛这样的铺子有需要。
  脂膏的作用需要时间来证明,大约一个月,效果已经可以渐渐看出来。因此不等七月完全到来,京城之中已经有了一股子新潮流,粉黛刮起来的这股子风尚一时主导了整个京城的贵族圈子。
  流言之中说的也没有错,宫中的确也有人用了粉黛,并不是说大话的。
  原来知府夫人有一个亲妹妹,前两年选秀入了宫里,当了宠妃。知府夫人回到京城的头一件事情,就是将自己用得趁手的脂膏给送进宫里一份,用了的确觉得不错。
  等到粉黛开张,宠妃自己就让人出宫来买了。再用才发现,她姐姐那时候送进来的脂膏已经因为路途运输临近过期,效果大打折扣,现在她自己用了新鲜的才晓得原来是这般好用。
  宠妃脸上皮光水滑的,皇帝见了也越发喜欢,两人说话间提起近来宠妃气色好的缘由。宠妃也并不隐瞒,将自己用的脂膏告诉了皇帝。
  “是一家新开的脂膏铺子,”宠妃笑着说,“听说早就在杭城开张了的,听说是江南陈家的长媳开创的。”
  江南姓陈的人家数不胜数,但值得被称作江南陈家的却只有那么一家,皇帝自然也晓得的。
  特别是边关开了以后,江南那边的商人也很是活跃,陈家作为其中的代表,每年纳税都是杭城一最了。
  不过提起陈家长媳时,皇帝又想起另外一件事情,他笑着道:“这么看来,陈家长媳倒的确是个奇人了。”
  宠妃笑问:“陛下?”
  皇帝说:“几年前朕刚登基,想亲自查访国内,看官员是否有所欺瞒,路过杭城之时有一回在乡野之间倒是见过她。”
  彼时有人落水,林若青站出来将人干脆利落救了的样子就让皇帝挺印象深刻的,后头稍一探查便得知了林若青和陈彦的身份。皇帝风流,那时还有一些小小遗憾,毕竟林氏无论是长相还是气质与胆识都很出众。
  不过现在想起来,倒是只觉得有趣了。
  宠妃听了也点头:“这么看来,林氏倒的确是个奇女子了。”
  皇帝想得比宠妃更宽,他脑中也有灵光一现的念头:看来女子办起事情来,也有不输男人的时候啊。
 


第82章 
  织布厂里的女工学了三个月,也算是初见成果。
  每个月筛选一次优秀学生; 三个月下来; 五十多个人里也就只剩下了十人。这十个人是从综合角度考量的; 不仅仅只是看她们的读书成绩; 还要考虑她们平时工种以及平时的工作效率。
  从这之中筛选出来的这前十名,便在六月里成了头一批管事,她们分别负责不同的区块,自己的区块下又管理着数量和工种不同的女工。以后她们手下的女工若是有什么事情,便是头一个上报给她们。区块管事们自己有着一定程度的决定权,除非是大事儿,不然是可以不用往上呈报的。
  这事儿一开始; 无论是下面区块的女工还是刚上任的区块管事们; 都有些不习惯。本来是平头一起进织布厂的; 现在冷不丁要管人了,还真是有些奇怪。到底都是头一回出来做工,又头一回脑袋上顶一个名号。
  不过也就是刚上任的那几天,上面就又发了通知下来; 这区域管事并不是这次开班读书筛选的最终目的。往后厂里的学堂还是会定期开展; 每一期都可以报名,到时候表现优异的也可以去其他岗位。而已经升上来的管事们也并不是完全安逸了,她们如果表现不好,那也是会有被刷下去的一天的。
  这样一来,厂里的女工们,无论是升职没升职的; 都一下干劲十足。升职的怕后面被人替代,没有升职的则卯足了劲儿想要自己去那安逸的位置。
  这么些天大家可都是看在眼里的,管事们每天不仅不用坐在织布机或者绣花机面前瞧得眼睛痛,还能有更多的时间休息。每天所做的也不过是隔一会儿在自己所负责的区块之中来回转悠,看看众人的工作,或者指导指导新人罢了。
  活是安逸的,工钱还不比辛苦的女工少,谁不想做?
  织布厂这一边的风风火火完全是由边关地方的贸易支撑着的。现在织布厂平均每个月都会有一趟车往北边去,大量的布匹运送过去,换回来的白银自然也数不胜数。
  因为生意开辟得早,且女工招收也早,后来的人即便看见这条路子有钱赚,想要染指却也太迟了些。市场已经被抢占了,异域商人早都已经认准了林若青的布料。
  林若青取了青的意思,给织布厂也另外取了名字,只要是从织布厂里出去的布料,无论销往何处,总有一处角落有一个“碧”字。异域商人们虽然不认识宋国的字,可看得多了也认识,就当是图样看,也能看眼熟了。
  随着织布厂的生产不断扩大,原先林若青担心的原材料抬价或者短缺的问题倒是没有预料中的严重。
  一来是这些原料类的物产,即便是杭城周边没有,稍远一些的地方还是不缺的。陈彦那边的货运生意畅通,运送一些物料并不难。这也完全用不着避嫌,反正生意上的事情一码归一码,算得清楚就行了。
  二来则是前面购入的田地也早在开春前就种下了大片的棉花,如今六月将结,等七月往后没多久就是棉花收获的季节,到时候更就不愁这原料的问题了。
  而说起这棉花的事儿,外头不少老百姓最近也将这织布厂种棉花的事儿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倒不是说这种棉花有什么了不得或者出了什么大事儿,而是这种棉花种得方式太新奇了一些。
  这连在一起的大片土地,自然不是从农民手上买的。而是从早十几年前就买了地的地主手里买来的。地主们当年买了地,失地的农民也没有其他办法,只能为地主们种地,这期间受尽苛待不说,地越种越穷,完全形成了祖辈无法走出的恶性循环。
  这织布厂买地过去种,地里的农民们早也就麻木了。反正日子都是这么勒紧裤腰带过,给谁种地不是种?
  可是谁想到,等织布厂接手了这边的土地,非但没有像之前的地主那么苛责他们,还给了他们很松快的活!
  当然,这个很松快是长工们自己看来的,织布厂这边可半点没有觉得给长工们的活是轻松的。
  每天天亮以后起床,不过是中午歇一会儿,晚上太阳落山左右下工,这有什么轻松的?
  看问题存在角度问题,从长工们的角度看可完全不是这样了。以前给地主家里干活的时候,常常是天不亮就起床,而等天黑以后也休息不了,一个人负责六七个人的地,只恨不得将一天掰成两天用,哪里还有什么睡觉的时间。
  现在织布厂那边不仅把人均的活减少了大半,甚至还给配了好多条牛,以后重体力的活都让牛干,人就可以歇着了。这样对比起来,现在织布厂的活不仅仅是要好过许多长工以前在地主家里的待遇,甚至都要比不少为自己家里种田的农民都要轻松了,起码有头牛在这个时候都算是稀罕事儿了。
  这人的一张嘴,就怕传闻,一传十十传百,最后的结果往往是比事实夸张了许多倍的。
  比如织布厂,比如林若青,在杭城周边都快被传成了个菩萨。
  “知道杭城外头的庵堂吗?里头收了不少女娃娃,哦,也有男娃娃的,有病的也收,不仅让人吃饱了还让人读书呢,实实在在菩萨心肠了。”
  “那谁不晓得?要我说你知道的还不是深的,听说城里头的织布厂还有那脂膏铺子还有庵堂,都是陈家的少夫人开的。”
  “那你知道陈家少夫人是谁吗?那是杭城林家的大小姐。”
  众人也有一番纠结,林若青此时已经无须借任何人的身份来说明自己是是事实,可外人又不好直呼她的名讳,更不晓得一个女人再脱离了丈夫与娘家也可以生存的时候,那么该怎么称呼这个女人了。
  而说到杭城林家,林远和林吴氏对于林若青的观感却是一天比一天复杂。原本来说,那时候林若青嫁出去闹成那样,他们心里头铁定是不会高兴的。林远更就是了,他当时能够做出将林若青嫁给陈彦的决定,基本已经是将林若青当作一件买卖罢了。
  只不过他面上还要扯着面子,装出清高与坦然给别人看。那时候林远和林吴氏都做好了与林若青不再往来的打算,同时也觉得林若青在离家以后不会对家里有所留恋。
  但他们只猜对了一半。
  林若青在离家以后的确对家里没有丝毫的留恋了,但也并没有如他们预料的和家里一刀两断。在按照礼节回门以后,即便是没有再亲自回过家,可是逢年过节的礼节也没有断了,送得让人挑不出错处来。
  这让原本想要倒打一耙说林若青不孝顺的林远也抓不住任何毛病了。除此之外,林远在面对外人的时候,还不得不作出一副家庭和睦的样子,不可谓不难受。
  而林吴氏那边也差不多一个感觉。林若青一开始做生意的时候,她觉得羞愧,觉得不妥。毕竟那个时候才开放做生意,谁也不知道朝廷里头是不是真的统一了意见。毕竟那么多年下来,从商对于他们读书人家可半点都不体面。
  林吴氏暗暗嫌弃过林若青不庄重,女子么,嫁人生子以后只要安安分分相夫教子便是了,到外面抛头露面实在不像话。她同时也教导自己的两个孩子千万和林若青划清界限,以免后头有什么事情牵扯到了。
  可哪里想到,她说要划清界限的不庄重的林若青,几年以后竟将生意做得这样大,外头还处处传着她的美名与善心,朝廷那边也更是一步步开放了曾经对商业的桎梏,甚至将边关都开了。
  林家两个孩子都差不多到了说亲的年纪,媒人上门三句里头两句都要提到林若青这个姐姐如何能干,话里话外都是她们沾了林若青的光了,一个两个都还好,可上门的都这么说,差点儿将林吴氏给呕死。
  林家发生了多少事情,全不在林若青的关心之内。
  京城之中的粉黛,正在渐渐走向正轨。
  脸面上的事情对于贵族圈子里的女人们一向都是很重要的事情,可是在粉黛出现以前,谁也没有想到这样一件事情能够重要到这样的程度。
  光是一个保养脸面的东西竟然都能分得这样细致,且还能从脸上延续到全身?粉黛之中光是外敷的便林林总总有几十种,而内服的也不下十种。且不仅仅是保养,基本上人脸上能够出现的问题,粉黛里头都能够找到解决的产品。
  粉黛在杭城之中已经发展到半完善,整套新品推出以及推广售卖都没什么大问题,因此到了京城之中也没有什么难的地方。加之上头也有关系疏通,因此到了七月底,除了销量不断扩大,口碑不断变好以外,总体都还没有出什么问题。
  但是元胡被派过来管着这边的事,出来的时候又得到了扶柳的殷切嘱咐,便半点都不敢掉以轻心,事事小心着,唯恐出了一点差错就引发不可收拾的后果。
  同时,元胡还有另外一个心思。
  现在粉黛缺什么?暂时可以说是什么都不缺了,然而长久看来,粉黛的脂膏总是要推陈出新的,这么看来上面负责研发的人才就很短缺了。
  林若青管着的事情多了,她不能总是亲力亲为,能参与粉黛的时间也少了,而元胡自己也没有自信能够维持粉黛这么大的发展。他因此把心思动到了以前药谷里的师兄们头上。


第83章 
  药谷那边也早已经改朝换代,已经由元胡的大师兄管事。不过元胡晓得自己的大师兄做事保守; 和他师父没什么不一样; 所以估摸着药谷里现在应该也没有什么大的改变。
  京城的天气和杭城不一样; 然而到了七月里该热还是热起来了。
  元胡策马独自去药谷; 他心里头已经有要找的人选,他的九师兄和十一师兄。两个人在药谷之中的存在感都不强,但论才能也并不输人太多。九师兄对药理都精通,应该能从更加全面的地方给粉黛提一些有建树的意见。而十一师兄则和元胡差不多大,喜好研究一些偏门的药材。
  尽管两人都不是专攻脂膏妆容的,可都是人才,能够收入手中只有增益没有坏处的。
  元胡出发之前给林若青去了信件; 不过信件来回有时间耽搁; 等他去药谷的时候还没收到林若青的回信。只不过这事儿的决断权元胡自认还是有的; 因此去药谷也没什么负担。
  他策马入了药谷,门前看药谷的还是同一批人,自然也是认得他的。元胡因此没有什么阻碍得就进了药谷之中。
  药谷里果然如同元胡来之前预料的那般没有什么大改变,除了多了一些新鲜面孔以外; 一切几乎照旧。
  其他师兄和元胡关系普通; 他也没弄那虚假客气的套路,而是直接去找了九师兄程明和十一师兄梁言。
  药谷里头的药师一般有两种路走,出药谷和留在药谷。元胡的很多师兄都选择离开药谷,但也有诸如程明与梁言这样留在药谷里的。
  药谷里头的日子没有外面的大富大贵,可每天采药看书制药瞧病,也自有一番悠闲与惬意。
  就拿元胡自己来说; 如果不是后面出去以后找到了蜜香,他应该也就回杭城转一圈便回到药谷重新过这样半隐居的生活了。
  不过现在元胡有了妹妹又有了妻子,现实之中有了牵挂,那么就完全无法割舍下这些世俗的东西了。
  他先去找了程明。
  程明一见元胡,先是意外,而后笑着道:“没想到你还会回来,我还以为后面半辈子都见不着你了呢。”
  程明今年已经有四十出头,不过在药谷里还算保养得宜,看着像三十多岁的人。如果说起辈分,那是师兄,可要是放在外面,元胡都足够做他的儿子了,因此元胡对他也十分敬重。
  “师兄。”元胡笑着行礼。
  他很快说明了来意,将粉黛的情况和程明大概讲了讲。
  程明听完叹了一口气说:“若是你之前来找我,我兴许二话不说就会推了,可现在看来,你倒是给了我一条路子了。”
  元胡有些意外:“师兄,这话怎么说?”
  程明道:“这药谷自打师父离世以后便大变了模样,大师兄现在已经入宫,往后这药谷说不定也就没了。”
  以前他们师父在的时候是坚持不和皇家有过多牵扯的,可他们的大师兄显然是没有顶住压力,这原本济世的药谷以后也就要成皇亲贵族们的太医了。
  元胡听完这些内情,跟着也叹了一口气。他晓得程明的性格喜好自由,是不愿意参与这些有拘束的事情的。
  “既然如此,师兄不妨跟着我去杭城了,”元胡叹气归叹气,倒不至于真的发愁,毕竟他已经是早早离开药谷又在外面有了定所的人了,“杭城那边不说别的,让你自由自在是一定的。”
  元胡了解程明,给他一个山头,让他半隐居着研究粉黛的方子,他肯定是乐于的。
  虽然觉得药谷变了样,可是乍然要程明做出离开药谷的决定,他一时却拿不准,更给不了元胡答案。
  “这样吧,我先想想,等过几日我再给你回复。”程明道。
  元胡点头:“我知道。”
  他走之前又特意和程明说了自己在杭城那边已经找到了妹妹还娶了妻的事情,引得程明也有些感叹,说他是走了运了。
  不过话也就说到这里,两人稍稍寒暄几句以后,元胡也不再多耽搁,转头就去找了十一师兄梁言。
  梁言的年纪在二十六七左右,具体多少元胡不晓得,梁言自己也不晓得。他也是他师父从外面带回来的孩子,不过比元胡还要更加苦一些,他连自己的年纪和名字都给忘了,更不晓得自己是哪里人了。
  梁言和程明比起来,则要开朗不少,起码是隔一阵子就会出药谷去外面看看的。这次元胡去找他的时候就没找到梁言,就看见他的小药童了。
  小药童对他说:“先生出门去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呢。”
  元胡无法,便只好告诉小药童自己住的地方,并同时道:“麻烦等师兄回来,让人给我送个信。”
  小药童乖巧地点了头。
  这天元胡便赶着夕阳的余晖回到了京城之中。
  元胡原本以为这样留了个口信,应该要过几天才能得到回信。却没想到第二天中午,梁言就亲自过来找他了。
  “没想到你还回京城来了,不是听说你在杭城了?”梁言满脸笑容,拉着元胡去酒楼开了个雅间吃饭。
  元胡见他热络,心里也有些高兴:“是在杭城住下了,这回是有事回来。”
  梁言点点头道:“有什么事儿你说吧。”
  元胡便差不多将说给程明的话又说给了梁言听。
  梁言还是满脸笑容:“你是说,你现在在粉黛里面研制方子呢?”
  元胡垂首:“是,这回回来想请师兄出药谷,不知师兄愿意不愿意了。”
  梁言稍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