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贵芳华-第2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宁芳摇了摇头,“还是王爷问起,他才说,祖父过世多年,姨奶奶孀居之人,跟着他不大妥当,还是由祖母安排的好。”
呵,宁四娘几乎冷笑出声!
连嫡长子,亲娘都可以不要,这种人还有什么底线可言?
所有一切不能被他管束,可以压在他头上的人,他统统都不要了。只怕他要的只是一个为所欲为,称王称霸的府第吧?
光耀门楣的事他去做了,可丢下老人孩子全部归她。虚伪至此,还有何话可说?
“那便如他所愿!”
宁四娘丢下这句话,转身走了。
那挺直的脊梁,却微微颤抖着,到底透露了她的愤怒。
看母亲祖母被气成这样了,宁怀璧宁芳肯定不可能让那个始作俑者好过。
所以父女俩回头跟宁怀瑜谈分家的时候,就明确表示。
家,可以分。
姓,可以改。
但家产钱财,一文也不给!
宁怀璧挺直白,“当年父亲入赘时,身无分文。还是母亲送了邹家八十亩良田,以作资助。既然兄长有心重振邹家门庭,自然想的是白手起家,定不会为了区区几两银子便落人口舌,是吧?”
宁怀瑜脸憋得一阵青一阵红,正想据理力争,宁芳悠悠道,“要说大伯分家,恢复祖父姓氏,真是高义。但祖母和李姨奶奶于你有生养之恩,她们二位的养老银子,不知大伯准备了几何?还有大哥哥大姐姐的婚嫁银子,大伯又准备了几何?”
不管宁怀瑜如何给自己分家找借口,但孝敬父母,抚育子女都是天经地义,他想要不承担这份义务,那也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第535章机遇
宁怀瑜硬生生咽下原本要说的话,扭头道,“既然分了家,那便各归各的吧。我不占宁家便宜,你们也别来找我就是!”
果然如此。
宁芳和老爹对视一眼,皆露出一个嘲讽的笑意。
然后宁怀璧拿出早准备好的一纸文书,“那便签了吧。”
宁怀瑜分家恢复父亲的邹姓,但要净身出户。
除了妻子的嫁妆,和他自己攒下的私产,一文钱都不会给他带走。
不过宁怀瑜自当官起,这些年也没交过宁四娘几两银子,不分他钱倒也不是过不下去。只是那些用惯的仆人,想要带走,还得管宁怀璧要卖身契。
那宁怀璧就要跟他亲兄弟,明算账了。
人可以带走,但一样要折了身价银子过来。如果是家中的老仆,干到一定年限想回宁家养老的,也不能拦着人家。
宁怀瑜只得接受了。
调教出一个得用的仆人,可不是三五天的事情。况且宁怀璧也没有乱开价,比起上外头买不知根底的人,算是便宜了。
因宁家早已分家,所以他们兄弟俩把分家的事情谈妥,这事就算定了。只回头修书一封,给老家的亲戚长辈们做个见证便罢。
但是对外,宁家统一口风,表示是宁四娘挂心丈夫死后无人继承,所以决定让长子出门改姓,继承邹家香火。次子继承宁家香火,对娘家也算有了交待。
这样的事情,在民间也不算少见。所以大半人都表示理解,对宁家的做法也没什么异议。
只是宁怀瑜忒会做戏,明明只是给宁家买下人的银子,偏偏做得好象把全部身家交给嫡母,再净身出户似的,很是在京城博了些清名。
宁芳瞧着不高兴了,便趁程岳看书时,也不说话,只一下一下拉扯着他的衣袖。
程岳给缠着无法,只得丢下书本,帮小王妃出主意。
“你家不是在城南也买了个小院子吗?让你爹把房子送去,借给他住。”
宁芳顿时大喜。
那套房子也在相国寺附近,却并不是买来自己居住,而是宁芸眼看要嫁到京城,宁四娘提前给她置办的产业。
南城繁华却平民多,那房子自住就太嘈杂了,但用来出租却是最好不过。
横竖宁芸出嫁只有两三年的工夫,把房子姑且先借给宁怀瑜也没什么。
他要是住了,必得忍受种种不便,他要是不收,宁怀璧也能博一个兄友弟恭之名。
只是宁芳还护着她爹面皮,不让宁怀璧去做这样事,而是把安哥儿叫来,如此这般的吩咐一般,让弟弟去跑腿了。
于是某天宁怀瑜刚在吏部衙门里办完公,和同僚们出来之际,就见安哥儿一脸淳厚的跑来,塞了他一串钥匙,还刻意高声道。
“大伯,这是爹叫我送来的。知道你不肯收,这是买给三姐的嫁妆,可千万别推辞了。只家里如今不宽裕,只能置得起这么一套小院子,您可千万不要嫌弃!”
说完也不容宁怀瑜拒绝,安哥儿行了礼,转身就跑了。
同僚们纷纷赞叹,羡慕宁家门风清正,手足情深。
谁都知道宁怀璧自己还租着房子呢,却肯花钱给分了家的兄长在京城置产,实在是不容易了。就算送给侄女做嫁妆,那不也是替兄长省钱么?
如此,宁怀瑜也尝到哑巴吃黄连的滋味。
他总不能说,弟弟一家借住在庆平公主府,条件可是好了上百倍吧?
再说宁怀璧买的那个小破院子,如何住得?
当然,那样院子,对于大半还在租房的中低层官员来说,已经算是非常不错的住处,可对于宁怀瑜这样享受惯了的人来说,就实实在在是一种折磨了。
所以他只得又装模作样的把钥匙还了回去,宁怀璧倒挺大气的,直接当众说。
“若是兄长嫌那处吵闹住不得,不如就把这院子出租,也贴补下你租房子的花费。”
宁怀瑜,宁怀瑜当真被堵得无言以对。
弟弟出钱买了房子,他还挑三拣四,那之前装出的穷样儿,岂不全白费了么?
于是最后他不得不捏着鼻子,接受了弟弟的“好意”。
只那个嘈杂的小院到底没法住人,他又只得花钱把周围几家,全都或租或买的弄下来,推了围墙重新打理,很是费了一笔钱财,才搬了过去。
眼看兄弟俩的名声刷得一样好,且宁怀璧有后来者居上的架式,连安哥儿也得了不少人夸赞,宁芳终于安乐了。
也不去管宁怀瑜是不是要带南湘儿去同住,她此时正忙着打点爹娘上路的行李。
程岳一共给岳父谋了三个差使,两个都靠近江南,一个却在塞北。
可宁怀璧最终,却选择了离老家最远的塞北。
他的理由是,塞北可以担当一任地方主官,重新干回他的老本行县太爷,容易出政绩。
可宁芳知道,老爹选择那里,最重要的理由却是为了自己。
塞北离京城只有一个月的路程,而江南的两个差使,上一趟京城,最快都得三个月。
宁四娘拉着宁芳的手说,“你也不必不安。也不光是为你,萱儿在宫里,更叫我们挂心。还有芸儿,过两年秦家必要迎娶,若回了江南,实在太远。趁着我现在还能走得动,跟你爹去看看塞北的风光也好。”
宁芳还是很不安。
此时夏珍珍忽地拿着封请柬进来,“这是刚刚有人送来的,我怎么有些看不懂。”
自解决了一双儿女的身份问题,她心头的大石终于落地。原本瘦得快没人形的她,终于又开始恢复了些气色。也有力气操持家务,打点全家离京,丈夫上任之事。
只她如今字虽识了不少,但这封信却纯是用骈文写成。文藻华美,典故众多,不怪她看不明白。
宁芳展开一读,连宁四娘也十分惊奇。
这信不长,写信的主人却大大有名。
乃是京城一位著名的隐士,也是位著名的书画大家,人送外号董美人。当然并不因为他是美人,而是他极擅画人,又爱画美人,才得此美名。
如今这位董大师特意来信,大致意思就是听说宁家有位擅画画的小美人。宁家如若舍得,愿把这小美人送去给他磨墨铺纸。他允许她在自己身边,伺候三年。
让一个千金小姐去干丫鬟的活,若别人提出,那是羞辱。而这位董大师提出,却是极大的褒奖了。
要知道,许多举人进士都不一定有机会求到这位董大师指点,甚至还有翰林院的大学士为了求学,曾经给这位董大师倒马桶的故事,他这样专程发帖子来邀请宁家一个小姑娘,实在是莫大的面子。
而之前,谢二夫人一直心心念念想要给宁萍请的先生,就是这位董大师的一个弟子。她求了多年,连徒弟都没能求动,如今师父反倒送上门来,这样的机会,连宁四娘也心动了。
因为这位董大师已经是八十多岁的老头子了,也曾有过妻妾儿女,不过在他六十岁的时候,为了磨练画技,特意搬进了道观,清心寡欲,好一心作画。
所以让宁萍去侍奉这样的老人家,实在谈不上什么闲话,反而是难得的福份。
只这样一位名师,为何会知道养在深闺里的宁萍呢?
宁芳突然想了起来,“怪道管家姨母走前给我留了封信,说什么几个弟妹之事,她皆会留心。我还以为是他们将来的婚事,谁知竟是应在这里?”
如果管奉用的是管家的面子,那就可以解释了。
宁四娘也恍然道,“我说那日你姨母为何听说那幅鸭戏图是萍儿孝敬我的,还非要了去,原来是为她请先生去了。管家是治学大家,族中男女皆一样教养。他家治家有一条极为令世人佩服,说的是,儿子教不好,还可留在自家祸害。女儿若教不好,嫁出去可是祸害人家。是以看到萍儿有天分,你姨母定也不想让她埋没。只这,这学费……”
看到末尾,宁四娘有些犯愁,只是这位董大师的学费可不便宜。
信上写得委婉却明白,若去,还得奉上三年的费用,三百金。
那就是足足三千两银子。
这也不是董大师漫天要价,事实上,真的要精研画道,花费确实非常之高。
使用的纸张,毛笔都特别讲究,好多东西都得订制不说,有些颜料甚至得用宝石研磨而成。
宁家倒也不是拿不出这笔钱,而是现在刚刚分家,宁怀璧又刚和夏珍珍回乡奔过丧,花销不少,马上又要去塞北赴任,这开销委实是有些艰难了。
况且要是宁萍留在京城,这三百金只是要交的画费,她的生活费又怎么办?
所以宁四娘心动之后,还是犹豫了,“这,要去吗?”
“去!”
回答她的,是斩钉截铁的夏珍珍。
“萍儿有这个天份,为什么要浪费?我不是一定要萍儿画出什么名堂来,只是在她这样的年纪,能有这样一份机缘,为什么不好好珍惜?不就是三千两银子吗?把我的首饰当了吧。”
宁四娘是真的被感动了。
要说从前,夏珍珍不知道宁萍的真实身世,对这个女儿大力栽培还可以说是母女情深,可如今她明明知道宁萍不是她亲生的,还有那么个让人恶心的娘,却还肯为了她这样付出,那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
第536章药人
宁芳本来想说,自己可以出这份银子的,可听了娘亲的话,又把话咽了回去。
也好,让妹妹拿着母亲陪嫁首饰的钱去学习,才更能让她体会到这份深沉的爱意。
宁芳自然知道,夏珍珍肯花这个银子,不仅是给宁萍学习的机会。更重要的是,给她一个更好的出身。
就算宁芳把两个弟妹弄成了双生子,但明眼人谁看不出来呢?宁萍就是个庶出,将来结亲时,说不定就有人嫌弃她这些。
但此时,她有机会投了名师,将来再说亲,也可抵消她出身不足的缺点了。
所以宁芳只道,“祖母不必担心,京城有我呢,五妹也不至于孤苦无依。如今她年纪正小,能有个这么好的机会求学,我也觉得不该错过。”
看着她们母女态度坚决的样子,宁四娘老怀欣慰的把事情答应下来了。
也不必等宁怀璧回来商量,就亲自提笔给董大师回了封信,表示一定会把孙女送来。
而宁萍,在得知夏珍珍花了三千两银子,送她求学时,伏在夏珍珍膝盖上,哭得不能自已。
夏珍珍慈爱的抚着她的头,“我说过,我的女儿,娘但凡有这个能力,都会给你们最好的东西。女孩儿家这一辈子能自在的时候不多,但你们给娘做一天女儿,娘就不会拘着你们,让你们且自在一日。
不过往后爹娘不在身边,你也要学着自己照顾自己。天凉了记得加衣,天黑了不要熬夜,伤眼睛的。我在你二姐那里还留了一千两银子和好些补品药材,她每月会打发人往你这里送,不要舍不得吃用。你身子弱,可不能生病,病一回,娘的心可要疼死了。”
宁萍只是死死抱着夏珍珍的腿,哭得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然后,在全家人离京之前,先打点了行李,把宁萍送到长春观去了。
董大师是个非常有气质,也非常有个性的老头。别看已经八十多了,仍旧勤奋之极,作画不辍。
宁家人来时,他只勉强赏脸跟宁四娘略说了几句话,就把宁萍领去当助手干活了。
要不是看宁四娘上了年纪,只怕话都懒得说一句。
弄得宁怀璧想感谢,想拜托的话,全都无从出口。最后只得叫宁芳,往后不时打发人来探视。然后也准备一份谢礼,给管奉送去。至于他们,肯定得等去塞北安定下来,才有空给这位管姨母写信了。
宁芳自然应了,但宁家人皆不知道的是,管家虽与董大师有旧,但能请动董大师愿意收宁萍来当女弟子的,还是前首辅,王恽王大人的一封信。
毕竟董大师再超脱,也是个凡人。是凡人,就有凡人的烦恼。
他的烦恼倒不是来自别的,而是来自他目前修行作画,已定为晚年颐养之所的长春观。
长春观是他呆惯了的地方,这里还收藏了不少前朝的壁画,道家经典,可以让他观摩学习。可长春观为了后山的一眼水潭,一直跟当地村民闹得不甚愉快。
为了养出道观的山水灵气,观里的道人自然希望保持水潭的干净清澈,可当地村民就喜欢放水种菜种地,时常弄得又脏又臭。
可要让村民去别处取水,村民又不愿意,总说这里的水好,养的菜都格外水灵。
最终,是王恽作主,让长春观出一笔钱财,帮村民引来新的水渠,将水潭彻底划归给长春观,才算是永久解决了这个纠纷。
董大师也只好投桃报李,收下宁萍这个女弟子,算是答谢王大人了。
但董大师也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女弟子不仅于画道上极有天份,还跟他一样,特别勤奋。最终凭着自己的努力和诚意,成了他登堂入室的关门弟子。
而在不算太过遥远的未来,至少董大师百岁寿辰的时候,曾亲眼见到了。
他这位女弟子虽然性好低调,名声不显,却生出一个天资更佳,又张扬肆意的好儿子,彻底把他这一派的画技发扬光大,名垂青史。将他一生的荣光,推向极致。
至于王恽王大人,他肯默默促成这件好事,自然有他的福报在后头。
眼下宁萍安顿好了,宁家最大的心事,就是顺哥儿了。
经太医救治,顺哥儿还活着,却跟死了也差不多。
辛姨娘下的毒蘑菇还是极大的侵害了他的身体,虽然有谢云溪求来的灵芝解了毒,保住了性命,但是他却一直醒不过来。
太医说,这样昏迷的时间越久,将来就越难恢复。甚至就算醒过来,不仅是身体,可能连神智也会受到影响。
简单来说,他已基本成了废人。
宁芳非常难过。
她当然知道,在后世里,宁家其实是没有这个小儿子的。可后世里,她这个嫁作王妃的大女儿不是也会早夭么?
为什么她都能活下来,这个小弟弟却留不住呢?
看着她握着弟弟苍白得近乎透明的小手,满眼忧伤,程岳心里同样不好过。
将手轻轻搭在小王妃的肩头,尽力给她一点温暖,程岳艰难的开了口,“还是把顺哥儿送去太医院吧。只有在那里,他才有一线生机。”
顺哥儿这样的病症,宁家绝对不可能带着他上路,留在英王府倒不是不可以,但再好的照顾,也只是让他不死而已。
但是太医院不一样。
在诊治过顺哥儿之后,几位太医,尤其是擅长下毒的乔太医,对顺哥儿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他想把顺哥儿要去——试药。
听起来很残忍,但确实是顺哥儿能清醒过来的唯一机会。
因为只有太医院才有最好的医疗条件,也只有成为药人,才能用那些只能用在皇上身上的珍稀药材。
谢云溪能求来一枝比皇宫更好的灵芝,纯属运气,比起综合实力,这天下不可能再有一个地方,能胜过太医院。
可这是去做药人啊,去之前要签生死状的药人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