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贵芳华-第2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绣娘,按父亲的身段给堂叔做了几身衣裳,如今瞧着,倒也合身。”
宁琅再看自己身上新衣,有几分不好意思,却也挺窝心,“我见王妃,亦有同感。”
人与人之间,除了血缘,眼缘更重要。
宁琅既跟宁小王妃投了缘,办起事来格外卖力。
先去找了古道热肠的佟举子商议此事,后在佟举子的提议下,去京城各个省的会馆游说一番。
要说世上还是好人多,很快此事便操持得有模有样。除了达官贵人,许多民间商人也自发的组织起来,表示愿意捐助粮食。
他们自知自己身份低微,不好意思踏进英王府的门槛。却愿意捐粮买一张这样的请柬,给各省在京的举子们,让他们去露个脸。
这事办得,让宁芳既感动,又略伤感。
她自家外祖就是商人,自然不会歧视商人。可在世人眼中,商人身份还是卑贱了些。
但宁琅却体贴的告诉她,“虽那些商人自惭形秽不敢来,但我们商议着,若各省有些出了大力,又年老德劭的商人,也请他们来坐一桌。不知可否,还请王妃示下。”
宁芳当然愿意,不过这样的事情还真得问过王府实际当家人才行。
程岳允得很痛快,更道。
“若无商贾通天下,百姓岂有如今之便利?若说尊贵莫过读书人,也不过是将学识才华货于帝王家罢了。横竖英王府也不是要树牌坊,便请一桌商人又如何?若是不够坐,适当加几桌也行。”
宁芳恨不得高举两手两脚支持她家王爷。
可这样的话,也只能在家里说说便罢,拿到外头,可是要让人笑掉大牙的。
“此事无须王爷出面,就说是我的主意好了。纵有黑锅,也是我来背。”
宁小王妃正满腔热血着,谁知她家王爷高洁儒雅的一笑。
“自然。用你的话来说,便是好白菜多是叫猪拱的。我这样明白事理的人,自然得娶个不懂事净拖后腿的媳妇才对。”
宁芳顿时热血上头,恨得咬牙,“对呀,尤其这媳妇还特别小。这在民间还有句话,叫老牛吃嫩草!”
程岳神色不变,还饶有兴趣的招招手,“嫩草,过来让我啃两口。”
宁芳,宁芳到底斗不过这样老皮子老脸的“老牛”,红着脸跑了。
只是那头老牛却也敛了笑容,揽镜自照。
在看到眼角一处淡得几乎看不见的细纹时,眼神顿了顿,即刻吩咐孔雀,“去调几味面膏,要无香,养颜。嗯,如今时日干燥,回头拿去走礼送人,倒也实用。”
孔雀忍笑去了。
要是从前,主子才不留心这些。倒是如今,怕是将王妃的话放在心上了。
不过这样的主子,才有了人间烟火气,而不似从前那般,如高高挂在天上的月亮般孤清。
英王府的蹴鞠义赛正准备得如火如焚,忽地一道圣谕来了。
连材公公也很无奈啊,皇上眼热程府出的好主意,不甘寂寞,硬要把这场蹴鞠赛交给礼部去办。
若是如此,你另择地方就是。
可皇上偏不!
除了摘桃子,他还要占用英王府的场地,并不出一文钱的费用。
被王府幽禁多时的辛升乾终于找着机会,又神气活现的抖了起来。
因为这回皇上说了,要他配合礼部来主导此次义赛,尤其掌管请柬这样的重中之重,就交到了他的手上。
这么好的机会,要是不能发一笔横财,他都觉得对不起自己。
宁芳只觉恶心透了。
但她家王爷却依旧一派云淡风清。
于是,宁小王妃就更生气了。提着根五彩斑斓鸡毛掸子,在他跟前戳来戳去。
这主屋是整个王府的重中之重,一天里丫鬟太监们少说也要打扫七八趟,还有哪儿需要王妃亲自动手?可王妃不高兴,谁敢拦着?
程岳无奈的放下手中书本,“行了行了,我给你想个办法就是。”
早该如此了!
宁小王妃嘟呶着嘴,拿掸子拍着旁边的小花几,“赶紧想!凭什么这么欺负人?凭什么凭什么凭什么!”
程岳被她念得头疼,“知道了知道了!别敲别敲,真是跟小孩儿一样,皇上不讲理,你就不会将计就计?”
“怎么个将计就计?”
程岳招手,宁芳乖乖把耳朵凑上去,听她家王爷嘀嘀咕咕说了一阵,宁芳乐了,拍拍王爷肩膀,“你还真奸诈!”
程岳目光一沉,宁芳赶紧改拍为摸,谄媚道,“您真睿智!不愧才占京城八斗,这会子应该九斗了!”
程岳不吃这迷魂汤,赶苍蝇一样打发她出门,“走走走!办你的事去,少来烦我!”
宁芳脆甜脆甜的应了一声,把鸡毛掸子塞他怀里,“这个送您了,是家里孩子们拿鸡毛做的,我也有一个,嘿嘿嘿。”
程岳又好气又好笑,“又要我出主意,还糟蹋我东西,你也好意思?”
话音才落,脸颊上忽地落下个潮湿柔软的东西,程岳心神一震,转头一瞧,却见他家王妃也呆住了。
宁芳可以摸着良心发誓!
她是真没想着要去亲,咳咳,轻薄人家的。
只方才程岳的表情太有趣了,就象爹娘有时看她,那又爱又气的表情。
她一下没反应过来,人已经扑了上去。
可程岳不是她爹娘啊!
爹娘被亲了,只会笑骂她几句,可程岳被亲了,人就有些呆了,然后白玉般的耳垂慢慢浮上来一层淡淡的粉。
然后,
然后宁小王妃就通红着脸,跑啦!
敢做不敢当,个小没用的!
程岳拿指腹轻轻擦过温热的面颊,心中嗔怪,可笑意却从抑制不住的唇角溢了满地。
看素性爱洁的王爷把一根平素碰都不会碰的鸡毛掸子看了又看,还让人专门找了只花瓶,把王妃的那根也拿过来,插一起凑得成双成对摆在书桌上。
石青抖抖鸡皮疙瘩,努力把自己藏得更小些。
明明还是冬天,怎么闻到一股子春天的气息?
或许,他也可以考虑一下找媳妇的事了?
宁芳跑出家门,直接跑进了后门的庆平公主府。
先跟庆平公主嘀咕一阵子,又跑到宁四娘跟前嘀咕一阵子。
然后,庆平公主很快就大手笔的上奏朝廷,为了换一张英王府的球赛请柬,她决定捐出自己一年的俸禄粮食及柴炭。
第481章认捐
按规矩,庆平公主身为朝廷正式册封的公主,每年都应该领到一万两银子,一万石粮食。以及冬夏两季,共一万两银子的冰柴孝敬。
但作为一个不受宠的公主,她是根本拿不到这些东西的。
因为掌管宫中银库的尚宫局表示,看守她府邸的侍卫们,得从她的俸禄里花用。还有用以维持她府邸的开销,也得从这里面扣。
但实际上,庆平公主府被幽禁了这许多年,屋子早破败不堪。还是租给宁家人之后,夏珍珍才慢慢给她修补起来。
至于那些侍卫们,自有军中发放钱粮,也没听说谁能拿个双份饷银。
但省下来的,也不全是尚宫局的贪了。
应该说,是皇上根本就没给过。
所以,让庆平公主捐出本就收不到的东西做善事,她是十分乐意且慷慨的。
因为永泰帝说了,这回各家捐助的粮食柴炭是必须立即到位,且任何人不能挪用的。
而随着夏家人的指点,如今庆平公主就算靠着几家匠户替她打理花园,出息已经足够自给自足了。
打着下女名义跟宁家合作的烤鸡烤鸭生意,更是日渐红火,就算是在大灾当前,也没受多少影响。
毕竟京城,还是有钱人多。
所以如今少有人知道外表朴素的庆平公主,内里却已经是稳稳的小富婆一枚。
她身边的阿织郭让,今冬都悄悄分了几块好皮毛,不过全暖暖和和的穿在旧布里面,低调得一塌糊涂。
就连她家新来的匠户,个个小脸都养得红光满面,圆润富态了许多。
庆平公主认捐的折子递上去,其他皇室宗亲也坐不住了。
有些是真心想做善事的,比如平阳侯府的永宁长公主,顿时表示她也要捐一年的俸禄。
她是真心想做善事,且如今儿子韩祎正要上进,家里已经招了不少人眼红,适当的破财免灾,替儿子树树名声是很必要的。
还有庆平公主的亲姑姑延寿公主,之前被新安郡主算计,差点害了侄女,她心里一直很愧疚。也没什么好补偿的法子,如今看庆平公主捐了,她索性也捐了一年俸禄。
一是声援,二也是想做些善事,算是替侄女积福了。
有这么几位公主带头,其他人也不好不捐了。
比如几位出宫开府的皇子,见几位公主都捐一年,他们怎么说也得多捐些才是。
于是四皇子找到六七皇子一商议,决定除了捐粮食和柴炭,他们再合捐一万两银子,给父皇拿去赈灾。
这事办得永泰帝挺高兴的。
除了庆平公主这样极少数不受宠的公主,拿不到什么俸禄。象这几位成年皇子,还有永宁公主她们可是实实在在能领到东西的。就算克扣一些,也不会超成一两成。
所以他们肯真金白银的掏出这些东西,不仅是给他脸上贴金,于永泰帝来说,还真是赚了一笔。
而且自家孩子这么争气,那些王爷啊,王公亲贵们啊,是不是也要放点血?
所以皇上一高兴,就决定嘉奖这些捐助过的皇子公主们。尤其是带头募捐的庆平公主,更是多赏了她四个宫中御用的宫女太监。
庆平公主闻讯,立即跑去尚宫局,点名要了上回帮宁芳看暖房种菜的周太监,还要了一个厨子,一个绣娘和一个调香姑姑。
因宁芳府上也没有懂炼香的,所以她们两家只能卖些初加工的干花,利润不算太高。若以后有了自家的调香姑姑,那往后就可开个香铺了。
这门生意既雅致,又可借口说要供奉佛祖,且是暴利。宁芳早建议她做了,只是苦于找不着人,如今可真是天赐良机。
至于那厨子,倒没想到,来的竟然是当年颇关照宁芳的谭顺谭老太监。
宁芳还觉奇怪,“你不是在皇子府伺候么?怎么到这儿来了?”
可是被人欺压了?
不管怎么看,皇上已老,宫中又无新出生的小皇子,未来的真龙天子必然在皇子府中产生,谭顺只要伺候好了他们,便不愁没个从龙之功。
如今却来庆平公主这不大受宠的地方,怎么看都是被人排挤了。
但谭顺挺乐呵的,“谢王妃关心,老奴是自愿来公主府的。如今老奴也年纪大了,只想混口安稳饭吃。宫中藏龙卧虎的,年轻人也一拔一拔的出来,我们这些老家伙,可不就得被淘汰么?”
宁芳听到这儿,有些明白了。也就没问他徒弟小炳子哪儿去了,既不愿来,肯定是有了好去处。
“你既来了,便好生做着。公主是个和善性子,亏待不了你们。”
谭顺道,“老奴知道,所以才拿棺材本贿赂了人,抢着出来了。”
宁芳笑,“你这老货,说这话无非是讨赏罢了。行吧,你我也算有些缘份。孔雀,叫百灵送四十两银子过来,算是贺谭公公乔迁之喜。”
谭顺立时谢了赏,又多嘴说了道,“如今小炳子可是出息了,都混到七皇孙那府里做厨房总管了。”
宁芳微微一笑,并不答话。
若说她对七皇孙高祯曾经印象极好,也在宫中的诸多纷扰中消磨殆尽了。
庆平公主曾说,宫中长大的人,就没几个值得真心托付的。
原先觉得她偏激,如今细想却是有理。
太过艰难的时势,让在那里长大的人,便是原本心思再纯净,也难免有太多的弯弯绕绕了。
宁芳自忖没那个肚肠闹明白,索性便敬而远之了。
倒是庆平公主问了句,“七皇孙这亲事到底得到什么时候?赶得上年前吗?”
永泰帝那时为了打击得胜还朝的程岳,要将宁芳赐婚西胡时,为了让七皇孙高祯闭嘴,许诺给他赐婚首辅王家的嫡出孙女。
后来虽宁芳没嫁成西胡,反嫁了程岳,但七皇孙也不算食言,皇上也不好反悔。
于是开春那会子,还是下旨给七皇孙和王家姑娘赐婚了。
但因女方老家离得远,来得艰难,所以拖延了下来。
可他不成亲,底下八九两位皇孙也不好成亲。尤其四皇子家,就九皇孙一根独苗,早就着急盼着能办喜事了。是以就连庆平公主这样深居简出之人,也听到了几句抱怨。
谭顺道,“年前应是赶得上的,四皇子已经派人去接了。钦天监的算过,若今年赶不上,就得明年八月了。从前老奴倒在宫中听了一嘴,说王家原是早准备上路的,只七皇孙妃出门前又病了一场,才耽搁了些时候。”
这话,许多人自是不大相信。怎么好端端就病了?
不是不想成亲,故意拖延吧?
所以一时之间,什么样的怪话都出来了。
宁芳忙道,“这却也难免。象我家亲戚上京赶考,还男子汉呢,不也水土不服,差点没命?姑娘家身娇体弱,更是不易。”
自夏珍珍私下说过,她那位干姐姐管奉,很有可能是王恽老大人的族媳,宁芳对王家就多了层亲近。
不管跟管姨母有没有关系,宁芳总想着能帮就帮一些。
谭顺道,“到底王妃心慈,知道体恤人。宫中您是知道的,总有人爱说嘴。后来给连大总管拿住,狠狠打了几个,才没人敢乱嚼舌根了。”
庆平公主道,“是该打!若王家不愿意,不结这门亲就罢了。何苦应承下来,又拖拖拉拉?只那起子小人没见识,才会这么想呢!”
谭顺应承着,退下。
却没好说,连四皇子妃那里也传出过类似闲话。
这也是他下定决心,离开皇宫的理由。
七皇孙还是打小养在她跟前的,都能说出这样怪话。可想而知,宫中有多少人对七皇孙结这门亲事眼红了。
而小炳子个不知死活的东西,只因在七皇孙面前说过几回话,便一心往前凑,想赌一场荣华富贵,谭顺却是不愿的。
说他胆小也好,年老怕事也行,总之他是没看出七皇孙有什么王霸之气,也没看出四皇子就一定能坐上那把龙椅。
皇上虽然老了,但这宫中朝堂还俱是他的天下。谭顺在宫中混了大半辈子,掐尖要强的本事没有,但保命的眼光却是一流。
如今宫中看不出个究竟,倒不如投身事外,到庆平公主府上养老。
别看这位公主不大受宠,还主动削了头发,但一个女娃娃能从十来岁起,就独自带着几个下人在这王府之中平安长大,且不被人拿捏,就很是本事了。
且她如今算是方外之人,跟宫中哪个派系都扯不上关系。万一将来有什么,她这里就是最好的避风港。
再有一点,谭顺却是实在看着宁芳面上的。
因跟这位主子打过交道,谭顺知她是个聪明和气人。
而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能跟这样一个聪明和气人做朋友,甚至把她娘家人都拉进府里住着,还一住好几年,谭顺觉着,庆平公主也不会是坏人。
只可惜公主修行,不能吃肉,可他却是个无肉不欢的。若日后要长期跟着吃素,想想也挺伤感的。
只是没多久,谭顺便发现自己似乎估错了。
第482章素馅
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儿,穿着厚厚的袄子,趴着门槛那儿偷偷瞧他。
谭顺乐了。
太监因有缺陷,故此大半都喜欢小孩儿,尤其是小男孩儿。
他顿时从包袱里取出宫里带出来的点心,冲小男孩儿招手,“小孩儿,进来,别怕,爷爷给你吃糕点。”
小孩儿吮着小手指头,却忽地回身跑了。
谭顺颇为遗憾着整理着铺盖,忽地那小孩儿又咚咚咚跑回来了。奶声奶气的说,“新来的爷爷,我,我跟你换。这是我中午得的素馒头,好吃的。”
看这小不点儿拿着个白生生的冷馒头跟自己换,谭顺也挺开心。把点心掰小块些喂孩子,还给他倒了杯热水。
“慢慢吃,好吃吗?”
好吃。
小孩儿吃得连说话的工夫都没有,还不忘拉他衣角,示意他也吃。
这样的冷馒头可没法吃,谭顺怕伤了孩子的心,便搁到炉子上烤着,“热热爷爷再吃。”
小孩儿点头,等一块糕点下肚,一老一小就蹲在炉边聊起天来。
小的知道了老的叫谭爷爷,老的也知道了小的家里是花匠。
姓是陶盆的陶,小孩儿乳名就叫阿土。今年三岁半,据说过了年就能长得跟他爹一样大了。
谭顺乐得不行,小孩儿还总不忘去看那只圆溜溜的素馒头。
瞧这日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