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贵芳华-第1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得了回报的程岳唇角柔和了下来,但面上仍淡淡的,只“嗯”了一声,便什么都不说了。
头一次觉得赵同这个面目猥琐的老太监,居然有了几分顺眼。
等到隔日,宁小王妃收到自家王爷特意命人从早市买给她的夹肉烧饼和豆腐花时,也有同感。
明明程岳打发回来的人什么都没说,可这个巧舌如簧的老太监硬是编出一箩筐的话来。
“……王妃管家辛苦,还记挂着王爷早上用饭。这些天热得难受,只早上这阵子凉快,能吃些东西下去……那厨房里俱是些没用的,成天只知道上包子馒头,早吃絮了。也就是王妃您想着这事,特意做了凉粉,王爷吃得可香呢,一气吃了三大碗……瞧这豆腐花,一看就是八仙楼的,夹肉烧饼是银锭桥胡婆婆家的吧?俱是京城老字号了,人多得不得了。若不早早的去,还买不上呢!”
宁芳给说得不好意思了,明明是厨房的人辛苦,怎么如今功劳竟全是她的?连这么好吃的豆腐花,还有夹肉烧饼也全是她的。
那她可就不客气了,因为真的好好吃!
拿来赔她的醪糟,她也就勉勉强强接受了吧。只是今天,无论如何让鹭鸶多煮一碗才是。
至于厨房早上折腾出来的到底是不是绿豆凉粉,她管那么多干嘛?
可她不管,画眉却替她惦记着。
王妃说要的东西,你们到底做出来没有?改天王妃要问起来,她该怎么答?
何善原本有些不敢说,去找赵同拿主意,于是毫不意外的又被赵同甩了一记马尾拂尘。
“那是王妃的贴身小婢,人家多少年的情份,你去哄她作甚么?照实说!王爷王妃都高兴着呢,谁在意这点小事?说不准还赏你呢。”
事情果然如他所料。
画眉在得知实情后,便瞅空跟宁芳照直说了,还帮人说了好话。
“也不是何公公不做,实在是做不出来,才拿面粉做的凉皮。不过王妃要的绿豆凉粉他也在做了,磨了好大一桶浆水,过几天就得。”
宁芳听了并不生气,反倒欢喜,“难为他肯想法子。那面筋洗出来也是极好吃的,让他中午烧个肉送上来。还有那绿豆凉粉,让他多做些,回头我要送人的。”
然后宁芳一高兴,还赏了他两身凉爽的夏布褂子。
这还是宁芳新婚过后,头一回打赏下人。何善挣了这样大的脸面,极为高兴。专程拿了银子去谢赵同,可赵同却不肯要。
“好好的当你的差吧,下回再遇到事,多动动脑子就是。”
何善也不傻,顿时道,“哥哥您就是我的脑子,我还要那脑子干什么?”
赵同一笑,算是默认了自己的老大地位,只是开始对宁芳的打赏方式产生好奇。
一般主子赏下人,要么银子,要么衣料。
银子不必说,衣料也是挺好用的东西。怎么王妃却是只发一个对牌,让人去针线房里做衣裳呢?
当然,这对于刚刚来王府立足的他们来说,确实是很需要的。
从宫里出来时,一人就带了那么一两身衣裳,只能轮番洗了等干。要不是天气热太阳毒,想替换下都不容易。
如今能象何善这样,直接去府里的针线房量了身高体长,选定样子和颜色,隔几日就有人把做好的衣裳送来,实在是帮了大忙。
赵同看着穿上新衣裳的何善,不免动了心,问那送针线来的婆子,“我这儿有从前攒的衣料,能麻烦您帮我做一身么?该多少钱就多少钱。”
婆子笑道,“我们可不能收钱,王妃才立了规矩,谁敢私下收钱就立即赶回家去。不过您若是想让我们针线房帮忙,可以报给你们院里管账的百灵姑娘知道,定个价钱,回头直接从您的工钱里扣就是了。”
赵同当真好奇起来,拿了衣料去找百灵估价。
问清他要的样式,百灵拿出一张价目表,从袖里取出个小算盘,加加减减,给赵同算了个总价。竟是比自己托人情,或去外头找裁缝铺子都便宜许多。
赵同当即同意,还要求再做两身替换的里衣,只手上布料就有些不够。
婆子表示,这个针线房也可以先给他做,依旧不收钱,只从工钱里扣。一时扣不到,还可以延到下月。
听说有这等好事,几个宫里来的大小太监都想做了。有那性急的,甚至想把秋天的厚衣也做一套备着。
但百灵表示,“因你们是新来,每人最多只能赊三个月的工钱,且每回都不能超过工钱的三分之二。剩下的是给你们零用,否则还得满世界打饥荒。等你们在府中干满了一个年头,便可以多赊一个月的工钱,以此类推。如今你们算算自己能赊多少钱,再看能做几件衣裳吧。”
这样一说,大家便理性了许多。
算算自己的工钱,都只拣着最着急的几件衣裳鞋袜做了登记。
等百灵算好价钱,双方确认画押,针线房的婆子便领着新任务,赶紧回去了。
只看着百灵抱着小盘算记账的模样,赵同总觉得这一进一出之间,似有什么门道,可他却怎么也参不透。
但想起那婆子接到任务时欢天喜地的模样,就觉得她们干这事,应是有甜头的。
可怎么算,自己也没吃亏啊!
这样的价钱,这样的衣料,上哪儿买得到?可无端端便宜了这么多,是谁亏了呢?
总不可能是王妃吧?
赵同虽然不精明,可也不傻。
他都不傻,那当主子的能天天干这倒贴钱的买卖么?
因百灵说了,这事可不是短期的,只要王妃在府上一天,这借贷之事都是长期有效的。
也不仅是做衣裳啦,象是生了病想看大夫,家里办喜事想请个厨子掌个勺做几个菜,只要不逾矩,都可以来赊欠。
赵同想不出他家王妃在谋算什么,但有个很明显的感觉就是,下人们都更忙了起来。
哪怕府里进了许多小不点的家生子,分摊了好几个院子的打扫之事,但剩下的人却更忙了。
园子里划成了片,有管竹林的,有管花木的,就连随同来王府的另一个老太监杜常,也分了一片荷塘打理。
他老家是江南的,打小在湖边长大,种莲挖藕都是睁眼就学的本事。今儿中午还显摆了一篮子水嫩嫩的红菱角,让何善做了小炒,给王妃加菜。
王妃吃着好,命厨房再去炒两盘子给两个嫂嫂送去,还说晚上要给府里的三位爷加菜。若有多的,她还想要些送后门娘家和庆平公主。
于是这会子,杜常那老东西就顶着热辣辣的日头,又颠颠儿的跑到湖上收菱角去了。
老狗腿子,中暑才活该!
心里正骂着,忽地用完午饭的宁芳命人喊他进去了。赵同赶紧收了心思,擦了擦汗,才乐颠颠的快步进去。
“王妃可是想松快松快,捶捶腿?”
宁芳一笑,旁边百灵拿了一匣子银钱过来,“你们几个入府的时间晚,没赶上初一府上发月例,但这些时也着实辛苦了,所以王妃格外开恩,也发半个月的月例。这是你们八个人的总数,你过来画个押吧。”
才来几天便有钱拿,自然人人欢喜。只赵同画了押,再看着那堆银钱,忽地就有些皱眉。
若按照从前宫中规矩,管事的拿了月例再往下发,就可以正大光明的剥层皮。可在这个王妃不讲究宫中规矩的王府里,这钱到底该怎么发呢?
八个太监,四大四小。百灵给了四两银子,两吊钱,显然他们四个大太监是一人一两银子,四个小太监是五百文。
虽说他如今自认在八个太监中,算是个领头的,可宁芳从没给个正式的说法。
若自己拿了,岂不烫手?可若是不接,岂不显得自己无能?
赵同想想,道了句,“我们如今还欠着针线房的债呢,不如拿去抵债吧。”
谁知宁芳当即道,“无妨。那抵债说好了是从下月月例起开始算,这个是额外贴补你们日用的,拿着吧。”
她一说完,孔雀就开始送客,赵同只得退下。可这钱该怎么发,他着实犯起了愁。
宁芳的意思他估摸到了一点,怕是想用他,又想看看他的手段,可这要怎么弄呢?在宫里几十年,他还从没见过宁芳这样的主子,她要的究竟是个怎样的下人呢?
看这老太监愁云惨淡的出去,孔雀抿嘴低笑,“恐怕他这回去要思量半天了。回头我就让人把发钱的风声送出去,看他怎么办!”
宁芳也笑了,“平日里看你稳重,却原来也是个促狭鬼。”
孔雀道,“要说稳重,除了画眉,我们这边就数杜鹃最稳重了。其他两个您瞧着老老实实的,满肚子都是坏水呢!”
第414章奥秘
看孔雀跟宁芳打趣,鹭鸶也笑怼了句,“我们屋里除了你,哪还有人满肚子坏水?”
但大户人家的丫鬟,可不会一味做口舌之争,玩笑两句,仙鹤就上前说起正经事、
“方才奴婢看了下针线房的账,若照王妃的法子做下去,针线房里光是这些额外的工钱,就要赶上月例了。”
孔雀道,“怎么?你也羡慕了?”
仙鹤如实道,“我是羡慕呀,可我更想弄明白,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怎么用的都是府里的东西,也是府里的人,却能平白生出钱来?王妃,能教教奴婢们吗?”
看孔雀几个丫头皆是一脸崇拜与仰慕,宁芳失笑,“让百灵来说吧。”
这事本就瞒不了人,只要随便去街上找个商人一打听,立即就能说明白。只是这些下人们鲜少接触过这些事,才想不明白而已。
百灵微有些脸红,但还是努力站到人前解释。
“不管是银钱,还是布匹,若是不用,放在那儿就是一件死物。只有把它拿去交换,才能产生收益。”
就好象给赵同那些太监们做衣裳的布,本就是王府库存的。有些还是十几年前当成俸禄发下来的老布,好在存储得当,但若是搁得时间再长,早晚霉坏。
所以宁芳索性把它拿出来,交给针线房给下人们做衣裳。
赵同他们以为自己捡了便宜,可做着无本生意的宁芳才是最赚。
当然,在此过程中,要发一部分工钱给针线房里的丫鬟婆子。可这对于她们来说,是完成自己原本差使之后的外快。
相当于宁芳一个人都没有增加,却寻到人,干了两份活。
但因为多付了一份工钱,大家心理上就不会那么抵触,反而高高兴兴忙活开来了。
而老裁缝都知道一个小秘密,同样的衣裳,做得越多其实越省布料,因为更好拼接。
比如单做一件褂子要五尺布,但同样的做三件,可能就只要十三尺布了。可算钱的时候,每个人却是按五尺布算的。
这其中差的两尺布钱,就是裁缝白赚的。
然后还有裁剪下来的布料,可小件的以拿去做鞋袜,大件的可以拼些小孩衣裳,或是做几个荷包钱袋,这些又都成了无本生意,所费的不过是些人工而已。比起赚到的,又值几何?
“当然,这也得是人多事多才好操持。换个小门小户,都是没办法施展开来的。不过王妃做这些也不是为了赚这几个小钱,针线房缝的小孩衣裳可以给新进府的孩子们,还有积攒的一点零钱,也是依旧贴补在府里。”
以上,就是百灵认识到的。
粗粗给孔雀等人讲解完,她又红着脸退下了,但孔雀等人无不听得心悦臣服。
在她们的理解里,是自家的小王妃善良又机智,为了在不增加负担的情况下,给家生子们办学堂,改善大家的生活,才想出这样的主意。
既然如此,那大人们能不尽心用力么?就连她们,都很应该帮忙的。
“回头咱们有空了,也去针线房接些活吧。鹭鸶你还可以去良医处,王妃,要是有其他地方能用到我们的,您只管吩咐。”
看满屋子丫头,包括新来的宫女们都认真的表白。宁小王妃,咳咳,略心虚。
傻丫头们,无商不奸啊,不赚钱的事情谁做啊!
想想还是王爷英明,在宁芳最初提出这些构想时,他就似笑非笑的表示,以后请小王妃给他多发些零花钱。
百灵不是不聪明,但到底还是身份不同,认识有限。
表面上看,宁芳只是利用府中闲置的旧物资,完成了一次商业转换,减少了府里的开支,还增加了下人的收入。
但骨子里,却是在替王府赚钱。
首先,因为这样的商业转移,王府省钱了。原本应该花销出去的钱财没动,反而添了钱财,这一进一出,可是双倍的差额。
再来,允许赵同他们用月例赊欠,那就意味着从下月起,宁芳需要发的月例银子就减少了。
而减少的这部分银钱并不会闲置,她再投入其他的商业运营里,不就又能生出钱来?
若以后府中的下人们都习惯了这样的花费模式,把原本该花在外头的钱,只要有一半能花用到府里来。宁芳预计,三五年以后,英王府所有下人的工钱都不需要主家支付,而是能自给自足,并有结余了。
这还是宁芳有良心,不放高利贷,也不对外做生意赚钱的缘故。
否则,象园子里今天新鲜结的菱角,随便提两筐送酒楼去卖,这样的时鲜小菜,最是暴利。
若那酒楼也是自家开的,就更赚了。府里的香花可以卖给香料铺子,湖里还能养鱼虾,弄几只乌龟甲鱼也不是不能活。
只不好养家鸡养家鸭,否则宁芳非弄上一池塘,往后家里厨房都不用花钱上外头买了。这省下的钱再生钱,利滚利的,能赚多少啊!
至于那些家生子的费用,算个毛啊?
首先,场地不要钱。
因为多了这帮孩子,还多了人手打扫维护。别看那些孩子小,可真是热情能干。才来第一天,就把两个院子收拾得一片枯草都看不见。若不是宁芳下死令不许孩子们爬屋檐,他们恨不得连把瓦片都一片片都擦一遍。
其次,先生不要钱。
因为开始学的不过是礼仪规矩,三字经千字文,和九九歌这样的简单算术,没必要请人,全由府中有体面能识字的管事担当了。
为了能当一回先生,挣一个体面,底下人可是竞争激烈。好在管家全叔当机立断,定下人选,否则那些拉关系行贿的,差点把他一把老骨头都给拆了。
再次,其实吃喝也不怎么要钱的。
英王府主子不多,下人就更少,附近几个农庄每年送来的米粮其实是吃不完的。
这东西卖了又不值钱,放着也浪费,怕皇上忌讳,说英王府收买人心,所以连施粥都不敢。于是全叔只好拿了吃不完的粮食自去酿酒,偏偏技术不过关,只能酿些粗酒,供下人们饮用。
可宁芳一办学,家里的粮食一下有了销路,亦算是废物利用了。
宁芳欢喜不已,可下人们却瞧着不断下去的米袋子愁眉苦脸。
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寻常人家真没几个敢管孩子们顿顿吃饱饭的。看那些男孩女孩个顶个的捧着比他们小脑袋还大的碗,吃得狼吞虎咽。哪怕大厨房包管事的三个孩子都在其中,他都建议王妃,把饭改成粥吧。
可宁小王妃执意不肯,还怪他克扣孩子们的菜。
“说好了一顿饭里得添十斤猪肉,你就得用上,用不上就是你失职!扣钱!”
包管事后来是含着眼泪往菜里加肉的,不过加完他就跑到学堂外头,骂了自家孩子半天。
“王妃给你们管饱,还给你们肉吃。要是不好生学,回头老子就把你煮了还给王妃!”
噗!
这礼物太恐怖,宁芳可不敢收。
但包管事这一骂,后院里的孩子们更加刻苦用功了。有那一时半会儿跟不上的,急得直哭,夜里不睡觉,也要把先生教的字练好。
宁芳相信,等这帮孩子们长大,他们能帮王府赚的钱,一定比他们父辈更多。
只是如今,她都没有花几个钱培训这些孩子,却成天被当成万家生佛般对待,实在是——好亏心。
亏心的宁小王妃又去睡午觉了,不睡她没有颜面面对这些纯真善良的下人们。不过等她醒来,可以再多想些法子替这些善良单纯的下人们提高下待遇吧。
夏老太公教过,就算当一个奸商,可只要能替伙计们赚到钱,顾客省到钱,就是个好奸商。
于是,一觉醒来,重又精神抖擞的好奸商,寻了个凉快的所在,一面料理家务,一面继续挖掘赚钱新思路了。
夏日炎炎,英王府的西院,离着王爷正房不远处,种着好大一片竹林。
高大繁茂,青翠欲滴,还引了条清泠泠的小溪环绕,看着就心生凉意。
午睡醒来的宁芳,正舒服的伴着清风吹过竹林的沙沙声,和刚冰好的甜瓜,在竹林小屋里打理家务。
这个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