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黑化长公主-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东燕原来的秦州刺史投了西燕,新的秦州刺史叫窦安,是个汉人,东燕驻扎在潼关的军队就是有他领兵。此人颇为谨慎,见刘易尧把主力基本留在灞上,就一直没有动静,因此两军隔着黄河遥遥相对,一耗就耗过了年,耗得黄河厚厚的冰都薄了。
刘易尧初次领兵在外这么长的时间,已经有些疲累。从长安东出,一路所向披靡带给他的喜悦如今已经被时不时涌上来的思念所取代。前世在漠北行军,从未回过河西一天,但因为跟在慕容康平的身边,他并不觉得孤单。可现在一个人在外,不过是小半年都没有的时间,他竟开始对西方的长安城产生了眷恋之感。
康平的家书说好是每月一封,他现在手里第三封还未抵达。每天除了练兵,看看对岸东燕的情况,就是等家书。
然后他等来了呼延丽。
就连呼延西坨看见他娘出现在灞上亦是大吃一惊,他原本以为呼延丽肯出凉州入秦已经是这辈子最可怕的事情了。但没想到她出了河西之后,竟然开始抛弃了先前对东方的忌讳,越跑越东,越跑越东。
等他知道呼延丽是奉命前往河东郡,劝裴希声的时候,呼延西坨只觉得是不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他从小到大,阿娘绝口不提他阿耶的事情,只说是死了。后来长到成年,突然又冒出个阿耶来。阿娘也只是咒骂了两句,就把他赶往河东给他阿耶养老送终。在他的印象里,阿娘和阿耶两个是完全割裂的两个世界。
这会儿竟然要撞一起了?
简直就像是拜火教的圣女开始念佛偈一样迷幻!
呼延丽在儿子面前从不多做解释,她面见了刘易尧,说道:“这次去河东,若真是裴家设局,我一个妇道人家,有的是法子能神鬼不觉地跑出来。所以阏氏才让我来。此外阏氏还让我给您传话,窦安出身清河,不一定能和代北的军队很好磨合,此战最好速战速决。但潼关重兵把守,若抢渡黄河直面迎战只怕会损失惨重,不若以轻骑往东出小关伏击,拆了他们的队伍,再北上过风陵渡。”
刘易尧道:“你去河东,万事小心。”
呼延丽笑道:“放心吧。汉人男子总习惯性低估女人,只要他们低估我,我就有机可乘。”她又转头看向呼延西坨,“臭小子,好好给我打,你可是我呼延丽的儿子!”
二月初,一支匈奴轻骑从潼关往东南进入小关,偷袭了窦安的部队。
正如康平预测的一般,窦安和从代北征发来的将士们磨合并不完美,在军中威势不高。他虽然有领兵之能,却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北边高大臣的在蒲坂的主力持重没有及时救援,窦安从风陵渡急匆匆地南渡欲反击,却被早已悄悄埋伏在风陵渡口前的西燕主力击溃。
捷报传至长安的同时,呼延丽也乘乱混进了河东。
☆、110。第 110 章
潼关捷报传来; 在长安通宵了半个多月的康平终于放下一颗心。秋韵替她用药膏擦着嘴边的燎泡,一边道:“阏氏终于可以休息两日了。”
康平托着腮; 眼前的奏折堆成小山,只得苦笑道:“战局是好的,可国中还有一堆烦心事要处理。也不知呼延丽那边怎样了。咱们虽然据着这么几个州郡; 但富饶的还在山东; 若和高熙玩持久战,我们拖不过她的。”
她苦思着能将高熙速战速决的良策。
此时崔仲欢却急匆匆赶来。他自从跛足; 还从未跑得那么快过,拐棍都要被他给甩出去了; 后头跟着的户部尚书也惊呆了; 没想到有朝一日崔尚书还能这般风驰电掣。
秋韵见他疾走; 也是吓了一跳; 连忙出殿搀扶; 连拉带拽地带到殿上。崔仲欢还没来得及喘两口气; 就急匆匆道:“阏氏,有一幽州佣兵自言与你有交,为你传来一封密报。”他又喘了两口,“与高广寻有关。”
康平道:“幽州的佣兵还能跑到长安来,可是苦了他了。”
崔仲欢道:“消息是从青州传来的; 他就跑个腿。我看他有些面熟,似乎正是几年前您南下徐州时雇的那位。”
康平半天才想起他的名字:“延拓?”
此人是老佣兵了; 路子很多; 能从青州带消息到长安对他来说倒也不难。她连忙问道:“是高广寻的什么消息?”
崔仲欢道:“此前您曾叫户部去查高广寻在入嗣高巨擘之前的来历。”
她说:“查到了?”
崔仲欢道:“查到了。”
康平惊喜; 她原以为这事儿得耗费一些时日。毕竟高大臣是个滴水不漏之人,高熙又大权在握,就算高广寻的身世有问题,也差不多被他们给掩盖得很好。
她笑眯眯看向那户部尚书:“你做的不错啊。”
户部尚书连连道:“此是并非是臣的功劳。”
康平挑眉:“是么?”
崔仲欢补充:“确实,此消息是青州刺史步六孤继托延拓送来的。”
听到步六孤继的名字,康平眯起了眼睛,她可没忘那个在广固垒了个坞堡,还放任尔朱部做流民匪的青州刺史。此人唯利是图,康平顿时揣摩出了他的意图:“步六孤继是想用高广寻的身世来与我西燕换个一官半职还是一座坞堡?若是坞堡,那可没得换了,高广寻的身世还真不算是什么重要的情报。”
崔仲欢笑起来:“阏氏,这回步六孤继送来的情报可能真值一座坞堡。”
康平问:“能有这么值钱?可我们西燕是禁垒坞堡的,且看他在青州的表现,我估计连让他继续当刺史也不愿。”
崔仲欢道:“那倒是。不过这情报却真是极为有利。”他看了一眼户部尚书示意他来汇报。
户部尚书上前一步,朗声道:“步六孤刺史在渤海郡查了高家卷宗,并未发现有高广寻此人。渤海高氏也不曾有记录庶支中有何人入嗣高巨擎那一支。”
高熙、高大臣所姓高氏的源头都在青州渤海郡,步六孤继作为青州刺史,去查阅族谱还真是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若真如高广寻自称一般,他本出自渤海高氏,不过是个庶支,那族谱中对于他入嗣高巨擎一支之事当有记载。毕竟他记到高巨擎名下的时候,已经不是个幼儿,而是个青年了。
“所以他不是渤海高氏?”
康平回想了一下几次和高广寻的短暂接触,他的口音确实听不出什么青州的腔调。但她那时并不以为意。毕竟作为龙都高氏嗣子,混在龙都贵族圈里,说一口龙都腔也不是奇事。
她又问道:“可他不是渤海高氏,高熙何必让他入嗣高家?”
汉人重血脉,像高巨擎高巨擘这一支绝了后,想要个嗣子继承香火,选择同族中地位较低的孩子肯定好过选择别姓的。毕竟就算隔了好几房,那也是同根同源,同宗同祖,与那些外姓的不能相比。渤海高氏也是大族,断无找不出嗣子过继的道理。
而高广寻入嗣高家的时候年纪也已经很大,远超一般过继孩童的年龄,康平一开始以为是高熙刚当上贵妃,急着要找个娘家靠山,等不及再弄个小男孩从头养起,所以高大臣给弄了个成年男子来,也未曾细想,现在看来,还真是处处透着诡异。
但她依然说道:“但就凭高广寻不是渤海高氏一条,又有何用?他不姓高,现在也是高熙的心腹。”
户部尚书道:“步六孤刺史的消息说,高广寻在龙都登记入嗣高家时用的户籍是伪造的,和渤海郡的档案对不上。他派人暗中查访,发现在高广寻在正式登记入嗣高家之前,就已经以高熙远房侄子的身份频繁出入宫闱。”
因为皇庭为胡人,宫中对女眷的管理并不严格。某些下层的女奴,无缘获得皇帝恩宠者经常弄出些绯闻来,屡禁不止。高熙入宫的时候是罪奴身份,生活在最外围,反而和外界的接触极其频繁。后来攀附冯后得宠,靠皇子一举夺得了淑妃地位,才把高广寻那个“远房侄子”变为嗣子。
世人总是在意“表哥表妹”之间的龃龉,却很少去关注同姓男女之间的苟合,高家又是书香门第,高门大户,料谁也不会想到两个都是姓高的男女,还是姑侄身份,竟然会有一些龌龊的联系。
她神色有些凝重:“所以你的意思,高熙之所以选一个并非渤海高氏出身的男子作为高家嗣子,是因为他们之前就有不可告人的关系?”
户部尚书点头:“一来,此举可避人耳目。二来,选一个并不亲密的同族庶支男子为嗣子,该嗣子并不一定能完全为她所用。”
她笑起来:“所以她那个侄儿,其实是她的情郎?慕容焕体恤她,让她经常召见娘家侄子进宫陪伴,其实还给两人创造幽会的机会了?”
户部尚书说:“这点倒是没有实证,全为推测。因高广寻自高熙垂帘听政之后,就全无顾忌,日日宿在宫内,纵使是亲侄子也不见能有此亲密。龙都内外已有不少风声。”
康平突然想到一点:“那真如步六孤继所言,高熙在成为淑妃之前就同高广寻过从甚密,岂不是就连慕容暄都不一定是真慕容血脉?”
户部尚书点头:“步六孤刺史觉得此情报重要,就在此处。”
若慕容暄不是慕容焕的儿子,就失去了继承皇位的正统性,就算慕容旭死了,也轮不到他来继位,更何况慕容旭还活着。
康平大笑起来:“高熙还真是自掘坟墓!崔尚书,实际上慕容暄到底是谁的儿子已经无所谓了,只要有人相信他不是慕容焕的儿子,那他屁股底下的皇位就不用坐了!”
慕容暄究竟是否是皇家正统已无所谓,既然龙都已经传出这种流言,而也有证据证明高熙和高广寻关系暧昧,想反的人根本不会去关注事实真相。
“步六孤继还真是立了大功。”她看向户部尚书,道,“不若再让他立个功吧,若他能将龙都的风声变成一场风暴,待我攻破龙都之时,广固那座坞堡依然留给他住。”
她方才还在想有什么可以一举击溃高熙的捷径,就有人把把柄递到了她的手上!
十有**是高熙见青州刺史步六孤继是个胡人,想要撤换成汉人,让他离开广固。步六孤继把广固那座坞堡当做眼珠子一样疼,怎会轻易放手?高熙还真是亲手将自己的队友推向了敌方啊。
崔仲欢亦是红着脸笑:“此消息确实是和潼关大捷一样的好消息了。如此一来东燕自会从内部土崩瓦解。”
这两年冬天很长,山东山西两处的农作物冻死不少,年景并不好,康平这儿本就是刚刚建国,急需用钱的时候,每天早上醒来就觉得大大的赤字压在脑袋顶上让人喘不过气。
修复长安要钱,扩建太学要钱,兴修畅新园要钱,前线攻东燕更是花钱如流水。每每崔仲欢给她报账,她听着那大笔大笔的支出都头晕脑胀,恨不得自己能练成点石成金之术,做梦都能梦见关中哪哪儿又发现了什么铜铁金矿。
她从御座上跳下来道:“高广寻入嗣之事是高大臣一手操办,他和高熙的事情,高大臣定然一清二楚。如今他人就在晋阳,折了窦安,估计正心慌着。我们更不能放下这千载难逢之实际,定要乘胜追击!”
她作战素来激进,当下宣来诸军务重臣。
宣室殿的殿中正绘着东西燕两国地图,以黄河、太行为界,山东是富饶,但如今已经处处危机的东燕,山西则是略贫穷却欣欣向荣的西燕。
康平借了崔仲欢的拐棍指向黄河几字弯底部壶口,又向上挪了几寸:“潼关之战时高大臣固守蒲津,未来得及对窦安施以援手,因此才让我们成功过风陵渡。窦安之死定叫他阵脚大乱。”
任兵部尚书者是曾参与过漠北柔然战争的须卜氏长老,年逾六十,看着那太行之地,道:“高大臣驻守此地为东燕咽喉之处,如今单于已经攻破风陵渡,相当于将刀架在了高大臣的脖子之上。不若继续引兵攻蒲坂。”
康平问:“那高大臣在蒲坂放了多少兵力?”
兵部尚书答道:“二十万。”
康平道:“不行,我们的精锐不过十二万,渡风陵渡已经折损不少,此举有些冒险。且现在即将开春,蒲坂的黄河化冻,我们若要继续从蒲坂二渡黄河,需要搭设浮桥,这对大部分将士来说不熟悉,很困难。”
兵部尚书道:“那么,便从风陵渡上攻晋州,吸引高大臣援兵,再将援兵歼灭,便可消耗其主力部队。但这样的话,我们需要兵分三路,一路盯紧蒲坂,一路北上攻平阳,另一路守住潼关。高大臣因援兵不至已经丢了风陵渡,这回应该不会对平阳不管不顾。”
康平点头:“平阳是重镇,高大臣不可能丢下不管。高熙过分谨慎,不肯大面积使用胡人将领,但军户皆本是那些胡姓的部落兵,如此一来兵将之间联系缺失,军心涣散,不堪一击。若能在此战中戮高大臣,高熙只怕再无人可用,直接变成孤家寡人。”她忽然想到了什么,对秋韵道,“贺赖孤呢?”
秋韵答道:“贺赖孤说有急事需要处理,已经请假半月。虎贲军务现在都是由副将协领。”
康平皱眉:“还未回来?”
她自知道贺赖孤需要摆平罗阿斯那帮死心眼钻牛角的人,去不想用了这么久。但她也已无暇顾及,只道:“罢了,我再找人去做暗杀高大臣之事。”
*
河东裴宅,灵幡笼罩,主母柳氏因病故去不过半年。裴希声闭门谢客,甚至连同族都不愿相见。
柳氏同裴希声少年夫妻,虽不如胶似漆,却也相敬如宾,携手多年。柳氏不曾为裴希声留下子嗣,但这么多年来裴希声也从未纳妾,只在数年前听说有个河西混血私生子。知道此事后,柳氏不曾责难裴希声,反而是派人到河西寻访,将人认到了名下。简直是可以成为正妻楷模了。
柳氏故去,裴希声大恸谢客,河东诸人也表示理解。
这一日紧闭的裴宅大门被人敲响。
门房头戴白绢,开门见到一带着黑纱帷帽的胡服高挑女子站在门前,问道:“娘子是来吊唁夫人?请娘子回吧,我家郎主已经谢客了。”
“节哀。”那个女子客客气气地说,“但我此来并非吊唁裴夫人,而是有要事要同裴先生相商。”
门房听她口音并不是本地人,眼底露出狐疑神色。接着他瞧见那女子掀开帷帽,露出半张面孔。
她虽然风华逝去,那双眼中依然风情流转,更重要的是,那张脸立体骨干,显然是胡人样貌。
裴家久居河东,很少同胡人相接触,唯有裴希声早年在漠北结交过一般胡人兄弟。但战争结束后裴希声回到河东郡,就也和他们断了来往了。
门房仔细一瞧,觉得此女虽为胡人,却极为面熟,仔细看了一眼,蓦然发现,可不面熟吗!此女不就同裴家那位混血少爷长得七成相似!
他一个激灵,都不知道该称呼什么,张嘴啊啊半晌:“您是……大郎的生母?”
在裴家仆从眼中,裴大郎的生母就是裴府外室,主母过世,外室跑来,他更不肯开门了。
呼延丽放下帷帽,道:“我不是什么裴大郎的母亲。我的儿子并不姓裴。”
门房把这门迟疑了半晌。
呼延丽道:“我奉皇命前来会见裴先生。”她拿出手中使节,镀金节在门房面前一闪而过。门房一惊,把门的手便一松。
呼延丽不由分说,踢开门蹿了进去。
“这位夫人!”门房大骇,这个胡女,若她真是使节,那也是西燕的使节,如今河东尚在东燕控制之中,郎主若同这西燕使节座谈,岂不成了通敌?
但呼延丽对他的呼喊置若罔闻。府上家仆部曲冲出来欲拦住她,她便拔了刀一副要砍翻他们冲进去找裴希声的姿态:“你们郎主现在何处?”
“你若要见我,何必弄出那么大的动静?”
呼延丽转头看见裴希声站在廊下。他穿着一袭孝衣,连发都用白色缚带束住,面色颓然。就连年轻时曾让呼延丽为之痴狂的挺拔腰杆,都已经有些佝偻。
她甩掉帷帽,定定地看向裴希声。
裴希声望着她亦是不言。
呼延丽看着这满室缟素,竟然有些鼻头发酸。她想嘲笑裴希声那么多年蜗居河东,都窝成了一个皱巴巴的糟老头,又想笑他自从解甲归田,还真弄起这些汉人的繁文缛节。可调笑之言却哏在喉头半个字也不得出。
裴希声看着她,神色亦是不断波动。柳氏的灵堂还未撤去,她却素服前来,喊打喊杀,若是寻常人家见到这样的女人定是要十七八个大汉冲上去把人赶走的,但他只觉仿佛又回到三十年前的漠北草原,竟不知该拿她怎么办。
他张口,正想呼唤“阿丽”,却被呼延丽一下子打断——
“擅闯裴宅,真是对不住。”她道,一边右手握拳放在胸口向他恭谨行礼。
裴希声一怔。
呼延丽又说:“裴夫人的事情我也很悲痛,但此次我奉单于之命来河东,是有重要的事情同裴先生商议。”
裴希声看着她坚定的眼神、严肃的神色,听她正正经经地唤他“裴先生”,顿了顿,才道:“呼延夫人请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