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崔氏玉华-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阿蛮十二分小心的搀扶着玉华,一步步慢慢来到了楼前的庭院中,替她把一个石凳用帕子细细的拂过了,又放上了织锦软垫,才伺候玉华坐下了。
    玉华看着庭院里郁郁葱葱的翠竹,又仰头望了望蓝天碧云,才长长的呼了一口气,靠在了旁边的石桌上。
    “阿蛮姐姐,你是不是也很怕我啊?”,玉华突然扭头看着站在一旁的小丫鬟问道。
    阿蛮眼神闪避着不敢与玉华对视,只垂着头急急回话道:“奴婢不敢,五娘平日里是最明理又和气的主子,阿蛮很高兴能跟在五娘身边伺候。”
    玉华苦笑了一下,看来这阿蛮确实是被自己吓到了,她平日里也是个锯了嘴的葫芦一样,哪里说的出这样表忠心的话来。
    “阿蛮姐姐,我只问你一件事,因为我受伤的事情,母亲是否责罚了阿令姐姐?”
    听玉华突然这样问,阿蛮先是一愣,主院里的大小丫鬟因为五娘而被责罚的事情,是没有瞒着众人的,相反还被几个嬷嬷们特意与她们宣讲了一番,好让她们都收紧皮子老实当差,也没说让她们不许告诉小娘子们,不像六娘那两个小丫鬟被打死的事情,是被下过封口令的,连阿蛮自己也是模模糊糊的知道个大概而已,此时听五娘问阿起令姐姐的事情,她想了想,便低声回禀道:
    “不只是阿令姐姐受了责罚,因心疼五娘,夫人发了好大火,说为了警醒其他人,所有主院当差的姐姐都被打了板子呢。”
    阿蛮这话说的小心翼翼的,带了点讨好的意味,好似在说顾氏是多么的看重玉华,为了她,竟将自己院里所有的丫鬟都责罚了,可玉华听在耳里,心下却是一阵阵的发冷。
    顾氏竟然如此大动干戈,看来那晚阿令骗自己出去,所图谋的事情一定不是什么小事,一定干涉极为重大。
    玉华一瞬间仿佛又回到了那晚自己扭了脚倒在地上的情形,前面是阴暗昏黑的小径,不知道要通向何处,身后虽是喧天的繁华热闹,却与自己毫无关系,阿令力气极大,拖着自己便要往前面走去,自己却毫无反抗之力。
    阿蛮站在一旁偷眼旁观,见五娘脸上并未因自己的话现出任何喜色,却是一片凄楚与阴沉,不由大为惊奇,她傻傻推测了一番,还以为玉华是担心那么多人因自己被责罚而得罪了人,便又小心翼翼的开口安慰道:
    “五娘莫担心,如今全府上下的人都知道夫人是极为看重五娘的,五娘那一曲《疾风骤雨》,听说是在整个城内都是出了名了。”
    玉华听阿蛮这样说,知道她心里总还算是对自己有一两分关心,便弯起嘴角冲她轻轻一笑,想了想,又突然压低声音问道:“阿蛮姐姐,六娘那里,到底是出了什么变故?”。
    玉华虽没去探望六娘,却早听四娘说了六娘如今的情形,四娘只当六娘是气坏了才发的癔症,可玉华却觉得以六娘的脾气,若是生气只会狂躁发作,并不会一味委屈自己,她如今的样子,背后定是有其他事情发生了。
    果然,阿蛮一听五娘问六娘的事情,吓的往后连退了几步,低着头再也不肯多说一句,玉华本也没指望阿蛮会告诉自己什么,如今看了她的反应,也已然印证了自己的猜测,便也不再逼问阿蛮,只仰头看着头顶上的一方天空发呆。
    此时忽然从沁芳阁的方向传来一阵悠扬的琴音,玉华听了顿时眼前一亮,这手法,是程娘子的,她连忙叫阿蛮扶着自己往一楼东厅那里去了。
    东厅正中央,一人跪坐案几前,披着月白色烟纱长衫裙,正在轻拨琴弦,正是好久未见的程娘子,玉华她们都做了休沐,听说几位师傅娘子都出府探亲去了,玉华也不知道程娘子是不是也不在府里,因怕别人疑心,也不敢多问,如今突然看到她那清淡至极的面容,心中顿时欢喜起来。
    玉华命阿蛮扶自己坐在了案几前,便让她到厅外去守着。程娘子此时也停了手,抬头撇了玉华一眼,冷冷的说道:“竟然只会用自伤的法子才能避祸,果真是个呆笨的。”
    玉华骤然间听到这半讽半嗔的责怪,眼前突然浮现出另一张面孔来,鼻子顿时一酸,眼泪便已经忍不住要掉下来。


  ☆、第51章 困境

“程师傅;你骂我两句吧,赶紧骂我两句吧;快些。。。。。。”,玉华眼中噙着泪,急急的冲程娘子低声嚷着。
    程娘子只是略微一个愣神,似乎就明白了她的意思,突然间便一叠声的责骂起来:“你怎么如此没用;连好好的在园子里走个路都会摔跤,你还学什么舞技呢,白长着一张聪明面孔;怎么会如此蠢笨;你这伤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养好,我看你也今后也不用学舞了。。。。。。”
    程娘子第一句训斥刚一出口;玉华的眼泪便哗哗的淌了下来;她连忙捂住脸;嚎哭声就变成了低低的呜咽声;阿蛮听到了,连忙探头探脑的观望了一下,见是程娘子在发火骂人,而五娘只是坐在案几前哀哀哭泣,并没有什么其他状况,便又赶紧缩了回去。
    玉华也不知道自己哭了多久,开始耳边还能听到程娘子骂人的声音,后来便也听不到了,她只顾自己埋头痛哭着,直到实在有些累了,便把头依在了案几边上低低的啜泣着,直到一方细棉帕被递到了自己的眼前。
    “行啦啊,你还有完没完了,赶紧把脸给我擦干净了,看看你,都成什么样子了。”,程娘子边说,边把帕子丢在了玉华的脸上。
    玉华坐直了身子,拈起那棉帕开始默默擦着满脸的眼泪鼻涕,无意间抬头看了眼程娘子,见她身子微微向后仰着,皱着眉蹙着鼻斜眼看着自己,好像十分嫌弃又心疼自己帕子的模样,玉华忍不住用帕子掩着脸偷偷的笑了起来,谁知对面也传来“嗤~”的一声,玉华抬眼一看,见那程娘子正瞪着自己,脸上却也是忍俊不禁的笑了。
    这一通哭下来,玉华紧绷了好几天的心也总算松快了许多,她跪坐在案几前有些怔怔的看着窗外发呆,程娘子见她哭的眼肿鼻红的,倒比平日里都显得稚气,心里暗暗叹了口气,开口说道:“我看你的脚伤也无甚大碍了,你们一个个的也都别想偷懒了,还是继续回来上课好些,接下来这些时日,我主要教授你们琵琶,反正也用不到脚的。”
    玉华眼中一亮,连忙频频点头。
    程娘子又斜了她一眼,冷声说道:“回去先让她们用井水浸了帕子替你敷上一个时辰,然后再拿麻油细细涂在脸上,睡觉时也别洗掉,以后哭的时候不要使劲揉脸,盐水最蜇皮肤的了,知道了吗?”
    玉华又是一阵猛点头,程娘子看了,唇角又忍不住轻轻向上一弯,她看着玉华,本还想说些什么的,想了想,却拿过笔来在纸上写了几个字,推到了玉华面前。
    “人欺不怒,忿而再失矣,既来之,则安之。”
    玉华拿着纸笺,无声的反复念着,直到程娘子取过火折子,将它与几页曲谱一起烧了才罢。
    当日夜里,饶嬷嬷便亲自来了沁芳阁一趟看玉华,不但带了很多补品来,还带着崔娟一起,当时玉华已经用冷水敷了脸,眼睛也没那么红肿了,不过还是看的出痛哭过的痕迹。
    饶嬷嬷先让崔娟查看了玉华的伤势,听说复原的极好,便又细细叮嘱了赵嬷嬷及阿蛮她们几句,而后便有些小心翼翼的问玉华道:“奴婢听李嬷嬷说了,那程娘子好像对五娘格外严厉些,五娘可否心里有些不喜?”
    玉华一听她这样说,就知道自己今日里被程娘子骂哭了的事情已经传到了正院,她便做出一副乖顺的小模样,低声说道:“程娘子对五娘甚为关爱,严厉些也都是为了五娘好,五娘深感师傅恩德,并没有丝毫的抱怨。”
    饶嬷嬷听了,脸上笑的越发和蔼,继续说道:“五娘真是懂事,难怪夫人如此偏疼呢,夫人这阵子忙的紧,也没空来看五娘,她心里可是记挂着五娘了,夫人今天特意叫老奴来和五娘说一声,那程娘子虽待人严厉了些,却是一等一有本事的,让五娘多忍耐着些,夫人知道五娘受委屈了。”
    玉华听了这些话,不由更觉暗自好笑,这府上的人倒是生怕自己会对程师傅生出怨怼,于这点上,自己倒可以做到表里如一的,今后一定好好与程师傅亲厚亲厚。
    过了两日,玉华她们果然恢复了学业,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几个小娘子倒都是满心欢喜的,就连四娘也觉得每日关在沁芳阁无所事事实在太无聊了,她原先在安邑坊家里的时候,还能经常出去赴个闺宴什么的,到永嘉坊来都说是要见大场面的,上次玉簪宴后,她还和玉华说自己几个人也算是正式亮相了,以后应该能经常出去走动的,谁知这阵子府里极为安静,既没宴请别人,也没有任何出去赴宴的动静,连她们几个定期去给顾氏请安的这一趟,也都给停了,也不见元娘姐姐来看她们,简直把人给憋疯了。
    随着课业的恢复,玉华每日一个时辰的加课也照常了,程娘子还是打着学曲谱的名义给玉华教一些朝堂秘事。
    玉华第一次知道了义父崔泽厚所统领的中书省是干什么的地方,这中书省本是替皇上草拟诏令与法令等的,说白了也就是皇上的高级笔杆子们,于三省中,本也不如负责执行政务的尚书省的位置更加要紧,但因为崔泽厚本人身份特殊、地位超然,他现在反倒是位列三相之首的,而且按照程娘子说法:如今朝中所颁旨意,也不知有多少是皇上本人的意思,又有多少是崔中书他自己的意思。
    玉华看了直咋舌,她原就知道崔泽厚官拜中书令,爵封安国公,自然是朝中极有权势的人物,但连这皇上颁的圣旨居然也是大半是由他说了算的,可就实在太夸张了,她突然有些泄气,自己何苦还做这些无谓的挣扎呢,与那般滔天的权势相比,自己正是所谓的蝼蚁与尘埃一般。
    程娘子那双淡漠的眼睛仿佛一眼便看透了玉华的心思,她鼻子里轻哼一声,又在那纸笺下方添上了八个大字:
    过犹不及、盛极必衰
    就在玉华琢磨着这八个字的同时,太子所居住的含光殿西殿内,也正好有人提到了这层意思。
    如今太子还未大婚,李盛及崔皇后又与李济民感情一贯亲厚,不舍得让他独自居住到前面宫城内的东宫去,不过李济民也已经成年,再住在大明宫内住着也不合适,便由崔皇后做主,让他搬到与大明宫一墙之隔的含光殿里暂时先住着。
    而因李济民已经开始参政辅政,便先拟着太子府的建制,也与他配了詹事、左右率府使、谕德、赞善大夫等下属,而太子少师、少傅、少保等职位,则因太子幼时经历特殊,连启蒙算起来都是崔皇后亲自担任,而自“隆庆之乱”朝中人事一番清洗更迭后,人才实在凋零的厉害,故太子府“三少”便一直空缺着,如今正由国舅崔泽厚替太子张罗选拔。
    不过太子李济民此番要商议的事情,只请了太子詹事狄成及谕德大夫李肖两人密谈而已。
    刚刚说出“过犹不及”这四个字的,正是狄成,这太子詹事狄成其貌不扬,个子只到十七岁的李济民耳朵的下面,再加上一个蒜头形的大脑袋,当年高中状元殿试之时,险些因其外貌诡异便与这状元桂冠失之交臂了,幸好其父狄凌志当时已经是国子监祭酒,众人不敢过于得罪,才得以幸免。
    这狄家算是清流一派,狄成是皇上李盛亲自指派给李济民的,太子平日里也不见得对狄成有多少倚重,有事于明面上还是习惯找安国公崔泽厚,但私下里,李济民却常与狄成商议一些比较特别的事宜。
    “殿下所虑极是啊,安国公如今也算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般的形式了,若其长女再受聘太子妃,那真正是过犹不及,于殿下您,于博陵崔氏一族,都不见得是什么好事。。。。。。”,狄成边说话边来回晃悠着他的大脑袋。
    狄成貌丑,却自小养成了个真名士自风流的派头,说话间喜欢摇头晃脑的,李济民如今也算看习惯了,不再觉得眼晕。
    与狄成正好相反,谕德大夫李肖算起来是李济民的远房表叔,两人容貌也有那么几分相似,李肖虽年近四十,相貌仍十分清俊,但其为人却是个极为刻板的性子,说话办事都是慢条斯理、一丝不苟的。
    听了狄成的话,李肖却是皱着眉摇了摇头,说道:“此时说那些尚为时过早,如今的形势,不论殿下接下来有何动作,都很难彻底洗清污蔑,特别是这两日永嘉坊崔府里也颇有些不太平,虽说是女眷间的小动作,但也万万不可轻视,虽说皇后陛下所指示撰写其他演剧本的主意甚是精妙,但也只能解一时的困境,日后太子殿下您无论是否与永嘉坊定亲,恐怕那起子奸邪小人都自会有一套说法。”
    狄成也颌首说道:“李谕德所言极是,今日要想彻底解了此事之贻害,除非有一门亲事可另辟蹊径,让城中众人皆无话可说。。。。。。”
    狄成说完,三人一时皆相视无言,这话说的虽然极有道理,但这长安城内哪去找这么一门让人觉得比永嘉坊元娘更理所应当、理直气壮的亲事呢?
    正在几人一片静默之时,殿外李甲却进来有事通报,待李济民看了他递过来的小纸笺,却是唬了一大跳,原来竟是那李纪偷偷从北疆溜回来了。
    

  ☆、第52章 车家

在东市不远一处宅院的后罩房里;太子李济民见到了李纪,他坐在土炕上;见了李济民也并未起身行礼,只裂开嘴冲他一笑,说道:“三哥见谅啊,这边大腿上挨了一刀,本也快好了的;这几天一赶路,便又有些站不起来了。”
    李济民撩袍坐下,冷冷看了一眼李纪道:“你这是吃定了我不会把你交出去么?”。
    武将临阵脱队那是杀头的大罪;李济民虽知道李纪必是有极要紧的事情才会赶回来的;但此时看到他大模大样、嬉皮笑脸的坐在这里,还是不由的心头火气。
    李纪笑而不语;只是把自己身后靠着的被褥又往上垫了垫;身子向后仰着移了下位置;又把好的那条腿架到了炕上;才开口说道:“我为了赶回来见三哥,屁股都颠青了,三哥也不知道心疼弟弟一下。”
    李济民虽说嘴里在责骂,还是忍不住上下细细的打量了李纪一番,见他人虽黑瘦了不少,但精神气尚好,受伤的左大腿也没有过多包扎,就知道他身子应该无甚大碍,这才略微放下心来。
    不过这一打量下来,李济民倒是察觉到堂弟此番回来,似乎整个人的神情与气势越发凌厉了,现在他虽只是闲闲的靠在那里不动,但周身一股逼人煞气和旁若无人的自信,是藏也藏不住的。
    想到自己近日里的困扰和烦闷,李济民心下不由有些感慨,自己若有机会也到那血雨腥风的沙场上真刀真枪的历练一番,不知道会成一副什么样的气势与模样,不知道是否于朝堂上也能少受些窝囊气。
    李纪见李济民眼中带着关切,没有再骂他的意思,便才又开口道:“三哥也先莫恼我,我既然敢回来,自然是有那可以将功赎罪的大好事要当面向三哥禀报呢。”
    李济民斜他一眼,啐道:“有什么事快说,少在这里与我卖关子,我还有要紧的事情等着处置呢。”
    那李纪听他这样一说,便歪嘴一笑道:“三哥是否正在为自己的亲事烦恼,弟弟今天,就是想来给你做个大媒的。。。。。。”
    李济民心下一惊,脸上不由带出点狐疑之色来。
    李济民自然知道李纪手下那帮山匪有自己一套传递消息的路子,倒不奇怪李纪会知道自己最近的麻烦,只不过他既不说那些泼到自己头上的脏水,也不说永嘉坊的态度,却一针见血只说自己的亲事,还是十分出乎李济民意料。
    “三哥与永嘉坊的亲事,本也到了该昭告天下的时候了,偏偏这时候闹出那演剧本的事情,想来是有人不愿意看到你两家联姻,若是此时永嘉坊不为所动,事情倒也好办,偏偏那安国郡公府的内院里也闹了起来,此时若是皇后赐婚吧,是我们李家仗势逼迫,若是两家就此解约呢,是我们李家心虚有鬼,不管如何操办,三哥恐怕都要背上黑锅,此时若有另一门合心意的亲事,倒可化解眼下困境。。。。。。”,李纪也不管李济民神色如何,不慌不忙只管自己娓娓道来,倒把李济民目前的窘况说了个清清楚楚。
    李济民见他说的如此透彻,又与狄成所见不谋而合,更知道李纪性子谨慎,不是会拿此等大事胡乱调笑的人,便一整神色,肃然问道:“那你所说的,又是哪户人家?”
    李纪也收起脸上几分的疲赖,略压低了声音说道:“三哥可还记得归德侯车家?”
    “归德侯。。。。。。他家难道还有后人在?”
    李济民不由有几分疑惑,这归德侯车家,也曾是本朝开国功臣,世袭的勋贵,老归德侯车富春的嫡长女曾是太宗李瑞的宠妃,一入宫便被封为正二品的昭仪,李瑞亲赐的封号慧,那慧昭仪才学品貌俱佳,大约是太宗此生唯一偏宠过的女人。
    太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