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崔氏玉华-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伯父又将会如何的两头为难呢?”
李济民知道他说的这些倒都是实话,李纪现在一旦回府,这世子位交还之事肯定会被有心人上表,以父皇对李纪的心意,重封李纪为世子自然是情理之中,可在李纪失踪后这么多年来,父皇对卓王府也一直照拂有加,而卓王继王妃顾氏不但与母后及崔府交好,且于长安城内口碑极佳,常年为卓王父子茹素礼佛,行事低调,可赈灾济贫却从不落于人后,父皇也常常称赞有加的。
李济民思忖再三,有些迟疑的开口问道:“你。。。难道一点都不疑心他们。。。。。。”。
李纪并不回答他的问题,却反问道:“三哥这阵子明着暗着费了不少心力去查,可找到什么线索没有?”
李济民听了这话顿时为之气结。自从收了刘腊,他便重又彻查起当年的事来,特别是葛丘山几乎被他翻了个遍,那瘸五的祖宗八代也都查过了,却丝毫也没线索,想来也是,这种事本来就要做的极为隐秘的,现在又时隔六年,哪里还会留下什么有用的线索,就连是否是胡人的报复,他也不敢排除。
既然没有任何线索和证据,李纪又凭什么去怀疑别人呢?
李济民仔细打量着李纪的神色,又问道:“那你预备怎么办?现在怕大家为难便不回去了,难不成你就永远不回永兴坊了?”
李纪听了这话,突然展颜一笑,他相貌本来生的极为英气,那疤痕横贯脸颊,却让人觉得他神情总带着有几分阴沉与不善,此时难得笑的豪爽,不但一扫面上阴霾,更可说是神采飞扬、英气逼人,他朗声说道:“三哥,我父王才是卓王,这卓王府自然是留给他妻儿居住,至于臣弟,将来自然会有自己的府邸,若我能有父亲一半的本事,还怕三哥不给我双倍的照拂?”
李纪这话说的不单单是直白与狂妄了,甚至可算是肆无忌惮,可李济民听了并未着恼,反是被他同激起了一股豪气,他作为太子,虽也已开始参政议政,可文有安国郡公崔泽厚上下把持,武有卫老将军一力支撑,后宫又有母后坐镇,连父皇如今都只作个逍遥皇上,每日里投入制琴的时间远比朝政之事要多的多。李济民现在也无意争权,可既为太子,与那至尊宝座只差一步之遥,又怎会没有那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激昂时候呢?
他猛一拍李纪的肩头,大笑道:“好,不愧是我天家男儿,我就等着你杀敌建功,到时候封王开府自有你三哥替你做主。”,两人相视一笑,自是痛饮了一个不醉不归。
李纪这番不回府的解说传到永嘉坊内院的时候,他本人已是随大军开拔北疆了,圣上不但没有阻拦,还亲自替他披甲,据说那身银甲还是当年隆庆之乱时卓王穿戴过的,当时杀成了血人的卓王李华连盔甲都已无力去卸下,是圣上流着眼泪亲自帮他卸甲梳洗的。
顾氏得了这个消息,自是喜不自胜,自从那日从宫里回来,娘娘的吩咐便如一座山般的压在她心上,她娘家顾氏早就没落,这堂妹顾慧茹作为卓王继妃,几乎是顾氏在娘家唯一的依靠。
解了这心头大患,顾氏终有心思慢慢料理其他事情,她如今对玉华是越发看重了,时不时会单独派软兜接了她到正院去,而这日正好是小娘子们到正院请安的日子,几人施礼问安后,顾氏便将玉华揽到了身旁,细细打量着,见她气色比刚进府时越发好了,言行举止间也舒展大方了许多,便又是一通怜爱夸赞。
六娘腿伤未好,芸娘还在禁足,都没能来,而四娘、琪娘两个站在一旁看着,俱是神态平和,尤其是琪娘,她脸上笑盈盈的,仿佛是极为乐意见到眼前的场景一般。顾氏不动声色的瞟了她一眼,想着这个倒也是个可造之材。
待崔玉林又拿出两套樟木制的西洋套娃娃,说是太子帮七娘淘换玩意儿的时候,想到上次见过的两个妹妹年纪也还小,便多做了两套送给四娘五娘时,琪娘还是仍不住抬眼略有些愕然的瞟了元娘一下,见她神色自若,没有丝毫的不快时,脸上不由露出些困惑之色。
而饶嬷嬷此时上前,拿了一摞纸张出来,呈给了顾氏,回禀道:“夫人,这是芸娘这些天在房里反省时抄录的佛经,说是她因为自己让母亲操心生气而痛悔不已,每日里都要抄上十份佛经,以日日替夫人与姐妹们祈福。”
顾氏大略瞟了一眼,便轻叹道:“芸娘也是个有孝心的孩子,你去传我的话,让她只管安心呆着,也莫要过于懊悔,她们年纪还小,犯错也是难免的,我并未真正怪罪与她,切莫思虑过度,要是伤了身子,我反倒要怪她了。”
说完,顾氏突然看了琪娘一眼,问道:“琪娘,我记得你娘从前就是个极为虔诚慈悲的,你往日里在家的时候,是否也常常帮她抄录佛经呢?”
琪娘先是愣了愣,待慢慢反应过来,背上不由冒出些冷汗来。
☆、第33章 立身
琪娘缓缓长身站起,恭声答道:“回禀母亲,琪儿幼时常跟在娘身边抄录诵读佛经的,自从我娘过世后,家中也不甚安宁,倒是长久也未染佛恩了……”,说到这里,琪娘顿了顿,抬眼飞快瞄了一下顾氏的脸色,连忙继续说道:“琪娘自从来到府里,多得母亲无微不至的关爱照拂,恩如山岳,琪娘愿意日日抄录佛经,替母亲父亲及家中兄弟姐妹祈福。”
顾氏低头拨弄着玉华腕上的金镯,也没看琪娘,只淡淡的说道:“琪娘能有这份心也是好的,既然要抄,那就一定要有诚心才好,琪娘这几日也茹素吧。”
饶是再强装镇定,琪娘脸色终还是白了,她不敢多言一句,连忙垂首施礼应下了,而顾氏只管低头和玉华说话,也没说让她坐下,琪娘便依然立在了那里。
“五娘,来看这个是什么?”,顾氏从海棠雕漆填金小茶盘里捻起了一块糕点,玉华眼睛一亮,轻声叫了一句:“红糖糕~~”,顾氏便笑着将裹着碎果仁的小块红糖糕喂到了玉华嘴边,玉华小口小口的咽着吃了,抬脸冲着顾氏甜甜一笑道:“谢谢母亲。”
“五娘喜欢吃红糖糕,是不是?”,顾氏边问,边拿起绢帕帮玉华擦了擦嘴角,玉华乖乖的点了点头,顾氏便看着她温柔的笑了起来,四娘坐在榻前的绣墩上,看着两人,脸上神色渐渐有些复杂起来。
“娘~~~”,竹帘被人慢慢撩起,七娘走了进来,她是个贪睡的,顾氏也不拘着她早起,玉华一见七娘来了,连忙想从顾氏怀里站起来,顾氏却只管拉住了她,又将七娘叫过来搂在另一边,问她昨晚可睡好了,七娘一一答了,倒也不理会玉华,却突然歪着脑袋看着垂头站在绣墩旁边的琪娘,问道:“你站在那里干嘛?被娘罚了吗?你干了什么坏事?”
琪娘没有答话,垂着头也看不清表情,不过两只白皙的耳朵却已经发红了,顾氏却有些惊讶的看着琪娘说道:“琪娘怎么还站着呢,傻孩子,快坐下啊。”,琪娘仍是垂着头,低低应了一声便坐了下来。
三人回到沁芳阁,琪娘人高腿长,也不理另外两个,急急走进了自己房里,四娘知道顾氏今日好像对琪娘不太好,却有点不知所以,她看着琪娘疾走的背影,习惯性的转头就想问五娘,嘴巴都张开了,却又闭了回去,这阵子没事的时候,四娘都喜欢呆在五娘房里,现在却有些犹豫了。
玉华自然看到了她的表情,四娘不是个善于掩饰的,刚才在正院里她脸上慢慢变的有些吃味的样子,玉华已经看到了,这会子走廊里也没旁人,玉华便看着她问道:“姐姐可是想知道母亲为什么生琪姐姐的气吗?”,四娘一怔,可还不等她说话,玉华便转身往自己房里去了,四娘便不知不觉又跟了上去。
等两人进了房,又喝了阿蛮给泡的七杯香,玉华便让阿蛮和阿平两个先出去,两个丫鬟依言到了门外守着,四娘并没意识到,现在阿平倒比较听玉华的吩咐,若是自己叫她出去,阿平定是又要犹豫的。
“四姐姐,母亲偏疼我,你是不是很不开心,是不是在嫉恨我?”,玉华喝了一口茶后,突然开口问道。
四娘正等着五娘和自己说琪娘的事情呢,突然被玉华这么一问,顿时傻了,连否认都忘了,只微微张嘴看着玉华发呆。
“果然如此,那姐姐觉得,为什么母亲会偏疼我呢?”,玉华继续追问着。
“这。。。”四娘吱唔了半天,才耷拉着脸说道:“妹妹你聪明呗,样样都学的好呗,生的漂亮呗。。。连太子上次也只顾着和你说话,连看也没看我一眼。”,四娘说完也不再掩饰,沉下了脸嘟着嘴,也不看玉华。
玉华并不劝她,也拉下脸来,朗声说道:“哦,原来姐姐心里都是明白的啊,那你还有什么不服气的?别人喜欢我,只是因为我自己好,又不是抢了姐姐你的,姐姐词曲唱的好,被母亲称赞时,我却是为姐姐高兴的,看来是我做错了!”
两人自从交好后,五娘不但常常帮她出主意,对自己也很温柔,此时突然声色俱厉起来,四娘便有些发蒙,又想起她逼自己赔礼和教自己怎样唱词曲的事情,一时更加慌乱了,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两人这样默默对坐了一会儿,玉华冷声开口说道:“姐姐若无事便请走吧,以后咱们还是少来往,省的姐姐看我碍眼。”
四娘顿时涨红了脸,刷的站起身,却没动弹,呆立了半天,噗通一声又坐了回去,半响才低声说道:“五娘对不起,是姐姐不好,刚才是我想糊涂了,我以后不会妒忌你了。。。。。。”
玉华却也不曾想四娘会这么痛快的认错,心里倒是一暖,她对四娘也并无多少真心,拉拢四娘也只是因为无其他人可拉拢罢了,不过两人处的时间长了,一起进出起卧的,倒也是习惯了,她不想纵容四娘在自己身边出什么幺蛾子,可真要两人彻底撕破了脸,却也有那么点点难受。。。。。。
见四娘背着身子坐在那,脸上红潮未退,一副别扭样子,玉华偷偷一乐,凑上前去,低声说道:“四姐姐,我觉得害了六娘摔跤的,不一定是芸姐姐,倒可能是琪姐姐。。。。。。”
“什么?”,芸娘果然忘掉了刚才的不快,马上转过身来,瞪大了眼睛,一把揪住了玉华的衣袖,急急追问着:“你怎么知道的?”
在沁芳阁里,芸娘和六娘的事情到最后也没说透,顾氏罚四娘禁足的理由只是说她言行有失,心思浮躁,谁也没明她和六娘摔跤有什么关系,不过各人自然都是心知肚明的。
玉华见四娘上钩,便认真说道:“姐姐觉得,芸娘姐姐用自己的头油害的六娘扭了脚,难道就不怕别人知道吗?你看看,齐嬷嬷她们可不是一查就查出来了吗?现在被罚禁足茹素,还被人知道了自己心思恶毒,这样做可不是太傻了吗?”
四娘皱着脸苦思冥想起来,然后慢吞吞的猜测道:“是不是因为她一时着急了,太想进宫了,就不管不顾了呢?”
五娘不由噗嗤笑了出来:“噗,不管不顾的。。。那是姐姐你,你觉得芸姐姐是不管不顾的人吗?”。
四娘被说的脸一红,娇嗔的瞪了玉华一眼,两人不由一起咧嘴笑了出来。
“那你凭什么又说是琪娘呢,有什么依据吗?我看她除了为人倨傲些,并不像芸娘那样阴险低贱!”,四娘还有些不服气,她一直记恨着芸娘,看她被罚了真是开心了许久,正等着她解禁出来以后要好好羞辱她一番呢。
“我是没有依据,可母亲定是知道了什么,她绝不会无缘无故的罚琪姐姐茹素。”
“母亲也没说那是罚琪姐姐啊,只说是抄录佛经应该诚心而已。”
玉华一笑说道:“我知道母亲和元娘姐姐也常抄录佛经的,可她们也并未茹素,再说了,你当茹素是那么容易的,府里又没灶是专门做素食的,我告诉你啊。。。。。。”。
玉华又凑到四娘耳边,才继续小声说道:“阿蛮上回看到她们给芸姐姐送的膳食,不过是些窝头加些凉拌的蔬菜而已。。。。。。”
四娘是几人里最贪吃的,从前在自己家里被嫡母克扣,到了永嘉坊每日里吃香喝辣的,都有点快忘了馋虫子闹心的滋味,如今一听玉华这话,不由一个哆嗦。
玉华只管自己往下说着:“我觉得芸姐姐定不是那么鲁莽的人,既然她是被冤枉的,还有谁不想六娘入宫呢?不就剩下琪姐姐了吗?母亲不罚琪姐姐别的,偏偏也罚她抄佛经茹素,和芸姐姐所受的一样,难道还不明显。”
四娘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只傻傻坐着,玉华握起她的手,认真的说道:“此事母亲已有处治,我们本不该多做议论,玉华今日和姐姐说这些,只是想姐姐今后千万小心提防些,不要也和六娘一样。”
四娘先是愣了愣,突然鼻子一酸,也紧紧握住了玉华的手。
等到了用晚膳的时候,送到琪娘房里的食盒里,装的已经是和芸娘一样的膳食了,两块窝头,一份凉拌蕨菜,一份凉拌白萝卜丝。琪娘坐在桌前看着,脸上面无表情,身子却是扑簌簌的在抖,丫鬟阿常从未见过琪娘如此失态,不由有些害怕。
今日突然说琪娘也要茹素了,阿常便不由想着,这是否和自己前几日被齐嬷嬷叫去问话有关,齐嬷嬷问的仍是头油的事情,她也只是如实说了琪娘喜欢金桂油的味道,用的比别人快些而已。
琪娘的头油并不比别人用的快,她的头油只是掺在榄菜油里倒在了地上,因那金桂油浓香无比,别人都只当那一大滩子都是金桂发油了。
琪娘自以为做的神不知鬼不觉,又有芸娘这个替死鬼挡在前面,从未担心过什么,可今日看着那黑黄的窝头,她真的怕了,她好像一下子回到了在自家里陪着娘茹素的日子,一日接一日,没个头。祖母不喜母亲,却并不打骂挑剔她,只叫母亲抄录佛经茹素,替祖母和父亲祈福,有时还叫崔琪也一起,那种被饿的只想跪地求饶的日子,她可再也不想回去了!
☆、第34章 立身(下)
琪娘之所以能进永嘉坊,是因为她母亲沈氏和顾氏是远房的表姐妹,幼时顾氏曾在并州寄居过一段时间,沈家当时为并州首富,沈氏小时对顾氏颇为友好照顾,谁知沈家因行事招摇,被郑太后娘家人觊觎家产,一夜间祖父父亲皆因罪入狱,万贯家财散尽,慌乱间沈氏母亲将自己的嫁妆交给女儿后设法将其急匆匆嫁入了京城崔家老四房。
沈氏这种情况嫁入夫家哪里会有好果子吃,她丈夫是个秀才,婆母也是大户人家出身,可婆母看上的不是她的人,是她的嫁妆,不动声色间就折磨的沈氏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崔琪小时候也跟着吃了不少苦,后来机缘巧合之下,沈氏临死前居然得以见了顾氏一面,就把才六岁的女儿托付于她,护下一个崔琪,对已嫁给崔泽厚的顾氏自然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所以虽然后母刁钻祖母不喜,崔琪倒也算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反练就了一番好心机。
今日若不是顾氏突然发难,崔琪倒把自己四五岁时所吃的苦快忘光了,她如今发害怕到发抖,倒不是怕吃窝头挨饿,她是突然发现自己这阵子张狂的连自己是谁都忘了,这里不是自己那个乱七八糟的家里,这里是永嘉坊,自己怎么这么大意糊涂。
阿常见琪娘只呆愣了一会儿,便拿筷子夹起窝头配着凉菜细细的吃了起来,这些东西连阿常见了都觉得硌喉咙,可琪娘吃的优雅细致,倒像是在吃什么美味一般,阿常暗叹一口气,连忙倒了一杯热茶过来。
第二日,琪娘自然是照常下去学习,她名义上只是因为孝心而自愿茹素诵佛而已,并未并禁足,四娘一直盯着她的脸看,琪娘虽脸色略显苍白,但和平常却毫无二致,因四娘盯的太过明显了,她便扭头看着四娘微微一笑,说道:“四娘妹妹怎么了,是有什么事情想问我吗?”
四娘被她问的愣住了,只好讪笑着吱唔了两句,赶紧掉头和五娘闲扯了起来。
上午仍是刘娘子的课,现下熟悉了,几个小娘子都发现刘娘子看着一副女学究的刻板模样,其实是很好说话的人,只要在课业上认真,哪怕不会,哪怕被她罚站了,她也并不会真的生气,反而对于学业落后的还特别关心些。今天没一会儿,四娘又辩证不对站在那里了,不过她倒是一点不担心,因为剩下五娘和琪娘都是学业极好的,她也站不了多久。
四娘大约是太放松了,还没等刘娘子转身叫别人呢,她就翘起嘴角笑了,刘娘子一瞪眼睛,四娘连忙一缩脖子吐了吐舌头,讨好的看着刘娘子傻笑了起来,刘娘子又生气又无奈,只伸出指头在她脑门上狠狠的戳了一下。玉华在一旁看着也偷乐了起来,昨晚与四娘一番口角,她自己倒觉得两人更亲近了些。
徐娘子的课业是玉华最感兴趣的,她于这长安城内各种复杂关系是几人中所知最少的,尤其是前几日进宫以后,玉华便觉得自己像是一颗被扔进惊涛骇浪里的小石子,时刻都会被淹没吞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