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嫡长女[封推]-第2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永的姑娘家,出嫁了当以夫家为重,当安坐后宅,相夫教子,管家处事。可是这些事情,她都没有做到。在嫁给应南图之后,她和闺阁之时,相差无几。所谋的重心,依然还是沈家之事,这当中,固然有应南图的原因,何尝不是因为她的心思,仍维系在沈家?
  厚此,定会薄彼,应南图,会不会在意?这个问题,早前她问过应南图。
  “不必多想。你若无此等纵横本事,当初又怎么能在安靖镇救下我?况且,应家之中,又有什么事情要去做?你拘在后院,反而浪费了。这几十年来,我都是在外游历,反似孤云野鹤,去哪里,都是无所谓的。”
  对于沈宁的愧疚,应南图是这样回答的。心安处,即是为家,心是处,即是为好,何必一定要将她呆在后院之中呢?
  她是属于前院的,不是属于内宅的。——从长泰三十六年开始,应南图就这样认为的,如今也没有变过。
  “私产的事情,还需要一段时间。正好你整理行什,和三叔三婶他们聚聚旧情。我的事就办得差不多了。五月初就可起程。”听得沈宁这么问,应南图回答道。他的事情,的确办得七七八八了,要离开,也不会有什么大事。
  “岭南道此处的事情办妥,回到京兆之后,我就可以带你去看看我的私产了。”想了想,应南图这样又说话了。
  沈宁没有过问自己私产的情况,这是因为她对自己信任之故,但是这么大的事情,应南图还是想着,要告诉她的。
  “呃……我还以为私产,是什么秘密。”听得应南图这样说,沈宁之前的好奇又被勾了起来。
  “倒也不是什么秘密,只是一时半会说不清楚而已。反正此事不急,待返回京兆再说吧。三叔那边,那个山坳的情况怎么样了?”不欲多说私产的事情,应南图转而问了沈则高那边的情况。
  在赵嘉被擒之后,南越属下骆越一族的首领乌得,带着剩余的南越族人迁向了南岭更深处,如今几乎是匿迹了。沈开善和沈则学他们看中的那个山坳,如今已经空出来了,沈家所谋划的兵器司事宜,已着手进行了。
  “听得秋梧说,叔祖已经带着胡兆昌前去那里了。还有早前秘密寻找的一些工匠,也都陆续安扎在山坳中了。难得来岭南道一趟,我也想去山坳看看,不若,你陪我前往?”沈宁想到了那个山坳。
  对于祖父当初的族令,沈宁是无比认同的。思过处的伯父沈从善,用了被圈几十年的代价,向沈家证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上官无道;而前世自己所经历的一切,同样在证明这个事情。
  重生而来的这八年,似乎也在证明着这个事情。不管是为了避免沈家倾覆的命运,还是为了别的什么,沈宁都觉得,岭南道的兵器司一定要建起来!若是动乱四起,沈家将来还有藏身之地,不然,也只是刍狗的命运。
  “好,过两天,我陪你前去看一看。顺便,当时赏南岭初夏之景了。”应南图笑着答应了,想到南岭初夏的景色,也当采风了。
  过了几日,沈宁和应南图,便跟随着沈则高,前往南岭之中的山坳了。这个事情,当然是瞒着沈蔡氏和沈静等人的。
  在沈则高看来,如果不是因为父亲早前有书信,沈宁也来不得这个地方的。有时候,知道得少一点,会更安全一点。
  南岭,是岭南道和江南道交界的地方。连绵不绝的深山,还有葱郁茂盛的山林,是南岭的标志。
  虽然称之为南岭,但是南岭到底有多高多阔,如今还没有人知道,总之是不可测量。不然,南越一族,也不可能在南岭繁衍生息那么长的时间。
  从韶县进入南岭,首见的便是赤艳似红霞的山崖,这也是南岭特有的风貌,越过了这些山崖,才算是进入了南岭深山。那个山坳,就隐藏在南岭深山之中。
  沈宁和应南图,跟着沈则高穿过了葱葱郁郁的山林,一路上不知道兜转了几个弯折,行了大半日,尚未到达那个山坳。看来,这个山坳的确很隐秘,如果不是跟着沈则高,沈宁和应南图绝对会找不到那个山坳,就算手中有舆图,也一样。
  一旦进入南岭深山,抬头连天都很难见到,只有高耸的树木,如果没有人带路,怎么会找得到?
  “还坚持得住吗?没想到这个山坳,会这么远……”已经走了这么长时间了,尚未有到达,沈宁的速度明显慢了下来。应南图见此,便这样问道。他知道这山路不容易走,却没有想到,会这么远!她还受得了吗?
  “没事。三叔说很快就到了,再坚持一下就好了。”沈宁笑了笑,忽略双腿酸麻的感觉。前一世,长春冷宫那么难熬的时日,她都能坚持下去了,如今只是半日山路而已,真的不算什么。
  见到沈宁微笑的样子,应南图没有说什么,只是用随身利剑砍下了一段树枝,削去了枝叶,权当拐杖,让沈宁撑着它前行,也算是有支撑之力。
  “拐过这片山林,前面就是了。”又行了大半个时辰,沈则高说了这样一句话。他们的目的地,马上就到了。
  没过多久,他们就穿过了这片山林,那个山坳,沈家所谋划的兵器司地址,就出现在沈宁面前了!
  如果只是从远处看去的话,绝对不会发现这里还藏着一个山坳。只有走到了山林边,才会发觉,这个山坳,原来这样奇特。藏在两座深山之间的,不是悬崖,反而是凹字形的平地,而且占地广阔。
  山坳的旁边,顺山岭而下的溪流,看样子,流水也不小,站在山顶之上,也听得见溪水淙淙的声音。
  难怪叔祖他们对这个山坳如此执着,怎么都舍不得放弃这个地方。这个地方,用作营建兵器司,真是太合适了!就算沈宁不知道兵器司是怎样的,就只看这广阔的平地,看这山坳的隐秘,也可猜得出了。
  如今,平地之上,有好些人在来来往往,他们正在用树干搭建着一座座的建筑,虽然平地之上,只有一个个的地基框架,却也可以想象得到,若是这些地基搭建起来的时候,会是怎样的一种场面。
  这些人都在忙碌,却没有发出多少声音,站在山顶之上,仿佛像是在看一副静默的画面,沈宁只看到他们的动作,却没有听到他们的说话声,只除了淙淙流水声,提示着沈宁,这就是沈家在岭南道的秘密所在!
  不知道为什么,沈宁忽而想流泪。
  从弩坊署的天才匠人开始,到早前的韶县突袭,再到眼前这山坳,这中间,经历了六年的时间。
  重要的,不是时间,而是这六年里,沈家族长沈华善的心路过程。这六年里,京兆朝堂发生了太多的事情,这才促使他下定了决心,才有沈家这座山坳的出现。
  虽然只是一座山坳,但这个山坳,所代表的意义,极不寻常。因为这座山坳的出现,沈宁,或者说沈家人,终于主动地站到了景兴帝的对面。
  这座山坳出现在这里,只说明了一个至理:君主无道,则礼乐征伐从四处出。
  礼乐征伐,兵器司的出现,乃是征伐二字。
  此刻,沈宁尚未知道这一点。她只知道,这山坳之中,平地之上,搭建的,不仅仅是一座地基,而是沈家将来的希望。
  
  第三百七十八章 押俘
  
  沈宁和沈则高等人,刚刚从山坳之中返回韶县,就接到了沈华善发来的第二封急信。
  急信上,说了雅妃之事的最后结果,说出了雅妃背后的势力正是卞之和;这封信的重点,乃在于第二件事,那就是卞之和在朝堂之上的提议!
  卞之和提议,让沈则高押解赵嘉和两千俘虏上京,意所为何?这是萦绕在沈宁心头的问题。卞之和既然是雅妃背后的人,那么他的奏请,就绝对不寻常,上京领赏领功那一套说辞,沈宁一点都不相信。
  显然,沈则高也是这么想的。接到急信之后,他的心情就很沉重。朝廷的文书尚未到达,但这个事情已经定下,自己必须要押解赵嘉和两千俘虏上京。卞之和为什么要上这样的奏请?皇上又为什么会准奏呢?
  “卞之和此计!当真是了不起!”没多久,应南图出声道,话语听起来是击节赞赏,但是脸色却不太好看。
  “是啊,当真是了不起!此计一环接一环,不但三叔在局中心,就连祖父和沈家也圈了进去,尚书右仆射,果然不简单!”应南图的话语刚下,沈宁便接口道。同样说着赞赏的话语,可是语气凛冽,甚至有种狠恨。
  呃?这对夫妻在说什么?沈则高一时没有想明白他们的话,眼神也带了疑问。听他们这么说,卞之和的目的是什么,他们已经想清楚了?
  “失俘……”
  “杀俘……”
  应南图和沈宁同时开口道,说出来的话语不一样,想要表达的意思,却是一致。卞之和谋的,是赵嘉和两千俘虏!
  沈则高若是顺利将赵嘉和两千俘虏押到京兆,那么领功领赏,或有可能;若是,在押解途中,赵嘉和两千俘虏逃脱了或者出了意外,那么等待沈则高的,就是重重问罪!
  大永军法之中,对于俘虏处置有明确而严格的规定,其一是严禁将士私自杀俘,其二严禁将士不力失俘。若是私自杀掉俘虏,或者看管不力从而让俘虏逃逸,这都是要受到军法处置的!
  军法,是为了保证大永军队、军事的正常有序进行,是国家机器的准绳,执行起来,尤其严格。若是违反了军法,事必不留可运作的余地。
  换句话说,若是赵嘉和这两千俘虏,在押解过程中,不幸死了或者侥幸逃了,这都是沈则高的责任,是要被问罪的;而且两千俘虏不是小数目,这两千人若是出了意外,朝臣和皇上会想,沈家和这两千俘虏是不是有勾连,不然为什么恰好在押解途中出事了呢?
  尤其是现在皇上似乎对沈家,颇有微词。若是沈则高押俘过程中,出了意外,沈家的局面堪忧!
  “此计,还真是不错。这么说来,我一定要将赵嘉和两千俘虏顺利押解至京兆了?”听明白了其中的关联,沈则高苦笑着说道。
  从岭南道到京兆,要走的路程本来就远,又带着两千俘虏,那么行程就更慢,最快,都要一个余月。一个月这么长的时间,还有经行那么远的距离,发生意外的机会,实在太多了!
  沈则高仿佛觉得前去京兆之路,铺满的,都是荆棘和铁蒺藜,根本就没有地方下步,太艰难了!
  “你们说,我能推掉这个事情吗?”忽然间,沈则高这样问道,语气中还有着希冀。既然前面的道路这么艰难,那么干脆就不走了,行吗?
  此乃神来之句,沈宁和应南图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能下意识地摇摇头。如果能推掉,在京兆之中,祖父早就推掉这个事情,哪里还用这么着急送信来京兆?
  “我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就是随便问一问而已。”见到沈宁和应南图都摇头,沈则高就泄气了。刚才这句话,他就是用来自娱自己罢了。明知难为而必须为之,这是要作死的节奏。
  “卞之和既然打失俘死俘的主意,我们定不能让他如愿!三叔一定要押这些俘虏进京兆,而且要顺顺利利到达京兆!首先,我们得确定,押解这些俘虏进京兆的,是谁,然后还要规划好进京的线路……”
  短暂的沉默过后,沈宁说话了。她的双眼熠熠发亮,仿佛蕴涵着无穷的力量,那是一种名为“斗志”的东西。既然无路可退,那么就只能往前冲,作最充分的准备,以最顽强的力量,以应对未知的危险。
  为了三叔和沈家的安全,不管阻拦在前面的是什么,都绝对要搬开。佛来斩佛,魔来斩魔!
  在沈华善的急信到达之后没几天,京兆的文书也送到了岭南道韶县。文书的内容很简单,就是让沈则高押解赵嘉和两千俘虏进京兆,即日起程,不得有误。
  即日起程,不得有误,这都是官话了,说是这么说,谁会即日起程?尤其是前路那么艰险,沈则高觉得,没有作好充足的准备就出发,那就是死路一条。他刚刚立下大功,自然是不想死的。
  带着这封文书,沈则高去广州府见了姻亲许茂丰。虽然女儿沈静很快就嫁入许家,但沈则高前来,不是为了儿女亲事,而是为了向他借兵!准确地说,是通过许茂丰,向岭南卫大将军袁焕借兵!
  借兵,当然是为了押解这两千俘虏前往京兆。
  在被俘之后,两千人一直关押在韶县县牢里面,负责看守的,是韶县的兵士和部分折冲府的士兵。这些士兵,看管着县牢的俘虏,是没有问题的,若要顺利押送他们上京兆,那就不行了。
  己力所不能及,那就只能借力,沈则敬第一时间想到的押解人选,就是岭南卫的士兵,而且还要是岭南卫的精兵。
  许茂丰和袁焕有旧交情,所以沈则高很快就见到了袁焕。此刻,他们正在岭南卫大将军府商谈着借兵一事。
  “朝廷既指明由沈大人押解,那么理应由县衙士兵押送的,若是县兵不够,折冲府的兵士也足够了。”袁焕是接见了沈则高,却开口拒绝了他借兵的请求。
  “袁大人有所不知。这两千俘虏,就算被关押在地牢里个把月,也不是等闲之辈。下官怕路上发生失俘之事,还请袁大人相助一二。”沈则高也没有想着,袁焕会想都没想就答应。
  既然说是借,自然要求人的。
  “这恐怕,于法不合……”袁焕的话音拖长,仍是拒绝沈则高。
  于法,当然是于袁焕的法了。京兆的文书只规定,由沈则高负责押送,可是具体看管的人手,却是没有说明的,没有什么法可依的。
  袁焕想着,将手中的兵士借出去,还是千里迢迢去京兆,一来太麻烦,二来不划算。
  “这些押解的士兵进京兆,皇上必定会重重有赏。到时候皇上若是知道,破了南越一族精壮的,正是大将军麾下的士兵,必定龙颜大悦。大将军也会记上一功的。”沈则高也不气馁,继续说道。
  让这些士兵进京兆,也不是没有好处的,能够得功劳,而且还是破南越这样的大功劳!
  听了沈则高的话语,袁焕挑了挑眉头,却没有出声,看来还是心有犹疑。
  沈则高心里叹了一口气,看来,还是得下重本才是啊。他在岭南道这么多年,岭南卫大将军袁焕有什么性格嗜好,他当然清楚的。
  “若是大将军借出一千精兵。沈家送岭南卫三千斤三七,免费!且送岭南卫一万件棉衣,免费!”沈则高开口道,说出了自己的交换条件。
  “成交!”听了沈则高的话语,袁焕的眼神倏地亮了起来,说出了这两个字。他脸上布满了笑容,还拍了拍沈则高的肩膀,一副哥俩好的样子。
  岭南卫大将军袁焕,为人吝啬惜命。他最大的愿望,就是不用出兵打仗,就算是出兵打仗,也最好不要士兵有伤亡。为了这个伟大的愿望,岭南卫中的保障就一定要做到最好。比如止血“金不换”和士兵御寒的棉衣,那是必须要充足的!
  如今不用钱就可以得到这两样东西,还可以让士兵进京兆领功,那么这一千精兵,就当是拉练好了,借了!
  沈则高心里在想:三千斤三七,以长兄沈则敬在昆州的地位,那是不成问题的;一万件棉衣,二兄沈则远应该也随时拿得出来的。这两千精兵若是能够顺利押俘进京,这笔交易,很划算。
  沈则高顺利借到了兵,接下来,就开始规划进京兆的线路了。在韶县县衙内,沈则高和应南图前面,就摆放着注满各种标记的舆图——沈家的优良传统,这样的舆图,沈则高当然有一张。
  “两千俘虏,只能走陆路,这是最实际最省事的办法了。”沈则高指着舆图上的线路说道,这是他想到的最便捷办法。
  应南图却是有不一样的意见:“侄婿听闻,广州府市舶司有大楼船,可容纳三千余人。若是能租用这样一艘大楼船,那么我们可以走水路。”
  顿了顿,应南图又补充说道:“走水路,一来节省路上的时间,二来也比陆路要安全。那么我们要防的,就是从京郊运河到京兆城门这一段距离。”
  听了应南图的话语,沈则高想着从市舶司借到大楼船的可能性。市舶司乃广州府管辖的官衙。看来,得去拜访广州刺史梅百川一趟了。
  为了能将赵嘉和两千俘虏顺利押解至京兆,为了能从卞之和的计划中争得生机,岭南的沈则高和沈宁等人,作着种种努力,而出发那一天,很快就到来了。
  
  第三百七十九章 朝京行
  
  端午过后,沈则高就打算押解赵嘉和两千俘虏进京兆的,同行的,还有应南图和沈宁等人。
  在出发的前一天,韶县县衙还办了喜事:沈则高的嫡长女沈静出嫁。县衙之中,喜庆氛围还没有散去,押俘的紧张气息就已经弥漫了。
  从岭南卫借来的一千精兵,已经提前来到了韶县县衙,神情紧张地警戒着。
  这一千士兵,虽然不是岭南卫最精锐的士兵,却也比折冲府和韶县士兵厉害得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