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嫡长女[封推]-第1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彭瑾也知道。这一刻,他忽而想起了那个脂粉摊的老人,想起了当初在均安楼上喝的云雾茶,心中百感杂陈,对沈家,一时说不上是什么心情。
  但对李家,彭瑾十分清楚自己的心情,那就是李家不灭,不足以平他丧父之痛!
  直到此时,彭瑾才觉得有锥心之痛,这痛,比身上所受的重伤更让人难以忍受!父亲已经不在了!而在父亲遇害的那一晚,自己还和他怄气,还将得激得怒气腾腾!
  再多的后悔,再多的追忆,都不能换回彭明义站在他面前了!突遭这样的劫难,彭瑾那一直隐忍了多日的眼泪终于落了下来。
  世间至痛之一,或许就是如此。无父何怙,无母何恃……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谷,我独不卒!
  随即,彭瑾艰难抬起手,将脸上的眼泪擦去,眼神的哀痛渐变渐浅,最后只剩下平静,而他的脸色,也逐渐坚毅,带着无畏一切的勇猛。
  这个昆州第一纨绔,虽然心里有所宏图,那副浪荡子的模样仍是他的保护色。
  在经历父亲被毒杀的至痛之后,在己身被囚禁,最后重伤几乎濒死的之后,他忽而觉得,这层保护色没有什么意义,他还是他,他只是他,不管是纨绔也好,浪荡子也好,他都是大将军府的大公子,是彭明义的儿子!
  为人子女者,父母身殒,固当披麻戴孝,更当,报仇雪恨。
  大将军的灵堂之上,周围摆放着素白的花圈,中间,停着一具楠木棺椁,静躺在里面的人,正是西宁卫大将军彭明义。
  灵前,披着缟素跪着哀哀凄哭的妇人,正是大将军的遗孀李氏,她的身后,忠心耿耿的丫鬟欢儿也是一身素白,正在低低地劝慰着李氏,眼角也不断地垂泪。
  彭瑾来到灵堂时,见到的,就是这一幕。在忠叔的搀扶下,彭瑾慢慢地跪在了灵前,正是李氏身边,丫鬟欢儿的右前。
  彭瑾重重地叩了几个响头,然后说话了:“忠叔退下,你来扶着我。”这时,彭瑾突然指着欢儿说道,要欢儿搀扶着他,去给灵前的长明灯添香油,作为彭明义的唯一血脉,这是他一定要做的事情——忘了说,在彭明义遇害后,那两个有孕的妾室也双双落胎了。
  听到彭瑾的话语,欢儿觑着李氏的脸色,见她什么表情都没有,便快速站了起来,低着头,恭恭敬敬地搀扶着彭瑾来到长明灯前。
  不知道怎么的,欢儿突然间觉得背后有股力量,猛力推着她往前冲,她搀扶着彭瑾的双手忍不住松开了,整个人不由自主地往前面倒扑过去。
  “哇啦”一声,灵前摆放着的供品、器皿等东西,在欢儿的重力之后,全部跌落在地上。那盏长明灯,象征着逝者灵魂依归、绝对不能熄灭的长明灯,也落到了地上,碎成几片,灯芯,灭了。
  所有人都被这样的变故惊呆了,下跪着的李氏,忍不住抬起了头,而欢儿,更是瞪大了双眼,眼角边还有一直没干的泪。
  “你打碎了长明灯。”彭瑾只是平平静静地说了这一句话,陈述着所有人都眼见的事实。他看向欢儿的目光,也是平平静静。
  随即,惊叫哭号着的欢儿被府中的士兵带了下去。从此,大将军府中的人再也没有见过这个在李氏身边服侍的大丫鬟欢儿了。
  在欢儿被带下去之后,灵堂前的一切,也被手脚灵敏的仆人迅速归整完毕,长明灯,也换了一盏,重新点上了,烛火明亮。
  士兵和仆从们看着欢儿被拖下去,没有人敢说话。他们敬畏而恭谨地看着彭瑾,心里有鼓鼓的声音:大将军已经不在了,这偌大的大将军府,以后就是大公子当家了!这是他们的新主人了!
  彭瑾没有理会众人的目光,也仿佛没有看到李氏微颤的身躯,他仍是跪在灵前,看着那盏长明灯,明亮的烛火映照着后面那个大大的“奠”字,神色无比平静。
  奠,是向死者致祭,也是建立基础。
  
  第三百零五章 平步
  
  西宁卫大将军彭明义遇害的消息传到京兆的时候,始伏大街的桂花还没有落尽,京兆官员还可以闻到那若有似无的桂花香。
  一卫大将军,军中柱石,怎么就突然遇害了?这个消息,简直让京兆官员们的鼻子失了灵!这该不会是玩笑吧?大将军竟然不是战死沙场,而是被毒杀在大将军府中?!
  这怎么可能?!
  尤其感到惊怖的是兵部尚书郑棣桓,他第一反应就是自危:这是不是西燕的阴谋?西宁卫没了主将,会不会乱?西宁道的稳定,会不会受到影响?谁能接替彭明义统帅西宁卫?
  这几个问题,每一个都牵连甚大,每一个都有千百种回答,这让郑棣桓的冷汗如豆大。西宁卫隶属兵部管理,如今出了西宁卫失主将这样的大事,让一向不平静的兵部,更是煮沸了一样。
  兵部侍郎许慎行和库部司郎中许光耀等兵部官员,也被惊得一愣愣,这不会是真的吧?是不是西宁道的谍报有误了?
  或许西宁道的官员,还不能准确地知道,一卫大将军没有了,意味着什么。但是兵部官员却知道,这就是顶了天的事情!
  大永实行九大卫军制,除了京兆的黄延庆领金吾左右卫,这天下,就只有七个大将军而已!
  不仅如此,这七个大将军,在卫上任职时间极长。任职时间最短的,当是关内卫大将军严律政,在其位上也有十余年了。
  这些大将军任期这么长,除了他们自身功绩卓绝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一卫主将,轻易动不得!
  大将军一动,涉及的就是十几万兵将,这当中的调整交替,关系着各卫布防、御敌策略、军备供需等等,这么多重要的环节交织在一起,不可能保证每一个环节都能顺利轮换,动辄都会有危险。
  先帝惠和帝之时,就曾试过调整七大卫的主将,想打破各大卫姓氏军的陋习,却引起了各卫士兵的哗变,那一次调整,死伤不知多少兵将!自长泰一朝以来,七大卫也有过更换,却大多是大将军老迈之故。
  如今,七失其一,重大否?惊怖否?
  这些,郑棣桓从过往谍报史料中都知道得一清二楚!彭明义任西宁卫大将军也有十几年了,如今他被毒杀?西宁卫怎么办?谁可以任西宁卫大将军?
  郑棣桓感到忧心不已。
  和郑棣桓一样感到忧心的,还有沈华善,他除了忧心,还有压抑不住的愤怒。连一卫大将军都谋害,狼子野心胆大包天竟至于此!
  彭明义遇害的细节、沈家人推测的真相、西宁卫的反应,这些情况都陆陆续续送到沈华善手中,因此,他知道的情况,比郑棣桓更多。
  西燕军中并无太大异动,司马昊忙着收拾曼山的残局,根本就腾不出手来谋划西宁卫的事情,那就只有一个最大可能,有人看中了西宁卫大将军这个位置,所以要把彭明义搬开了!还有那二十亲卫,就是为了提前清扫障碍。
  赵钰罡!默念着这个名字,沈华善五内如焚。当年长泰帝属意他为三皇子助力,后来出了登闻鼓之事,赵钰罡狠手杀了女儿赵雨华,沈华善以为他为的只是家族安危而已,却没有想到,此人有这等狠辣心志!
  真是看漏眼了!
  看漏了眼,也没有补救的办法了。彭明义已经死了,而且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说明这是赵钰罡做的手脚,谢同甫的调查,还没有结果。大理寺倒是有官员前去西宁道查探了,可是又有什么用?最后都是不了了之的。
  能把彭瑾捞出来,为他奠下西宁卫士兵的基础,这已经是沈家当前所能做到的最大程度了。
  至于新的大将军人选,沈华善觉得此事早已定局,沈家无法可想。
  早前就说过,沈家及其姻亲,文官有多,武将实缺。
  在官职上能够拎得出手的,只有沈则思一人,现在他被沈华善放在北疆,在安北都护别驾这个位置上努力着,其余的人,都太年轻了职位太低了。
  再怎么踮脚,都连大将军的边儿都够不着。
  朝堂之上,关于新任西宁卫人选的讨论一时寥寥。很多官员的想法,和沈华善差不多。这个位置,其实没有什么可以讨论的地方。有资格的人,还真是不多。
  西宁卫驻扎地,在西宁道昆州,这个地方,靠近西燕,考虑到边境布防、军士特性,可以就任西宁卫大将军一职的,有一个最合适的人选。
  那就是安西都护赵钰罡!
  兵部尚书郑棣桓在忧心之后,想到了赵钰罡。赵钰罡任安西都护也有不少年数了,将五万安西士兵统领得妥妥帖帖,而且这些年,与西燕交界的文镇边境,也整肃不已。
  综合了种种考虑,郑棣桓提议了赵钰罡这个人选。
  尚书右仆射卞之和对这个人选没有异议,太子詹事沈华善和门下侍郎左良哲都对这个人选没有异议,朝中其余大臣,也都是赞同的。
  随即,太子通过了郑棣桓提议的人选,以赵钰罡为西宁卫大将军,原西宁卫副将萧若元调任安西都护,两人亲卫属官,也随之一一轮换。
  鉴于边境情况特殊,且令两人及其亲卫,即刻上任。
  同时,朝廷为安抚西宁卫十二万兵将,又为体恤已逝的大将军彭明义,特任彭明义之子彭瑾为西宁卫折冲都尉,并令其入大将军亲卫,入军帐参军事。
  大将军任命书很快就抵达西宁道文镇,赵钰罡恭恭敬敬地接过任命书,他压抑住内心的激动,脸上仍是憨厚的表情。
  这个位置,终于是自己的,接管西宁卫十二万兵马,已成既定事实了。想到这里,他不由得感激谢同甫当初的提议,庆幸自己紧紧抓住了这个机会,皇天果然不负有心人,他对这个结果很满意。
  至于彭瑾的任职,赵钰罡不以为然,甚至,对这样的结果也感到满意。
  彭明义统领西宁卫十几年,无论是士兵特性还是作战风格,西宁卫从上到下,都刻满了彭明义的印记。自己必定是要将这些印记一一抹除的,但这不能一蹴而就,必须慢慢来。
  这个时候,彭瑾就能派用上场了,利用他来挡住西宁卫士兵的抗拒精神,自己才能更容易整治西宁卫,不是吗?
  再说了,将彭瑾安放在自己眼皮底下,更有利于监视和控制,也不怕耍什么花招。
  赵钰罡这样想道,对于入主西宁卫,感到无比亢奋,甚至在就任之前,他专门去了大将军府看望了尚未好转的彭瑾,还给彭明义上了几根清香,垂了几滴眼泪。
  彭瑾则是笑意盈盈地谢过赵钰罡的到访,还道伤势完全好转之后,才能任职折冲都尉,以后还请赵将军多多提点教导云云。
  赵钰罡就任西宁卫大将军,风头无两。相比之下,同是调职升任的萧若元就低调得多,他只是默默整理着最后的交接事宜,脸上看不出什么心思。
  接替赵钰罡成为安西都护,这个事情,出乎萧若元的预料。原本他以为,京兆的叔父,会帮他保住西宁卫副将这个位置的。
  彭明义遇害之后,萧若元就想着,自己不能离开西宁卫,宁可屈在赵钰罡手上,他都要留下。
  在这里说一下,副将这个位置,在一卫之中,虽然地位仅次于大将军,但是在大永武官品第上,是要比大将军低不少,是以副将军直接升任为大将军,是不可能的事情。
  萧若元想着,自己仍是西宁卫副将,或多或少,都会赵钰罡忌惮,这样,才能让彭明义留下的东西不会消失殆尽。
  可是,他没有想到,他接到的,是安西都护的任命书。安西都护府有兵将五万,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个极大的倚仗,但是萧若元根本不想要!
  赵钰罡统领安西都护军十几年,这五万兵将之中,有多少人是他的亲信死士?这五万兵将之中,有多少人会听信自己的命令?万一文镇边境有变,这五万士兵是否会听自己的指挥?
  想到要在安西都护府站定坐稳,萧若元就感到一阵苦恼。对此,沈则敬倒是笑着劝慰他的。
  “左仆射大人是洞见远明!你留在西宁卫的意义不大,无论你在不在西宁卫,赵钰罡都会想办法消弭了彭将军的影响,不然他就无法将十二万兵马握在手中。这个过程很长,你耗不起;军令如山,你只要是他的副将,就必须听令于他,作用实在有限。”沈则敬笑笑道。
  “况且,赵钰罡夺了西宁卫十二万兵马,你必须得将他的五万兵马也拿在手上!这五万兵马,才是大永的第一道防线,无比重要。安西都护,才能领这五万兵马保护文镇边境!”沈则敬继续说道。
  萧若元感念彭明义,想必是当局者迷了。就任安西都护,才是他的最好去处,不然萧厚仁也不会为了他苦心谋划。萧若元要做的,乃是想办法将这五万兵马牢牢握住!
  沈则敬的话语,有如醍醐灌顶,令萧若元震了一震。是的,他着相了,倒看不清前路了。想到这里,萧若元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
  尽在不言。
  赵钰罡就任西宁卫大将军,萧若元去了安西都护府,彭瑾还在大将军府养病。这一段时日,西宁道无比平静,仿佛之前发生的那些惊涛骇浪都没有什么影响。
  昆州金碧大街一如既然地繁华,就连它附近那座纵深幽静的沈家宅子,这天也是骚动不已,因为,这里,竟然来了一位娇客!
  
  第三百零六章 娇客
  
  当沈宁看到来人的时候,诧异地瞪大了眼睛,随即惊喜地笑了起来。
  站在她面前的那个姑娘,也跟着笑得双眼眯了起来,胖嘟嘟的脸上,有着粉嫩的婴儿肥。
  “宛儿,你怎么会在这里?”沈宁只呆愣愣地问道,真是太让她意外了!她没有想到,会在昆州这里见到沈宛!而且之前一点消息都没有,突然见到沈宛出现在这宅子里,沈宁觉得不可思议。
  “父亲离开京兆不久,我们也离开了。路上在岭南道待了一段时间。姨娘一路上都是水土不服,我们走一天,停一天,现在才到呀!父亲没有和你说过,我们要来吗?”沈宛的声音很爽利,话语像炒豆子一样蹦出来。
  听了沈宛的话语,沈宁这才恍悟。
  原先她还奇怪,父亲怎么会自己一个人来到西宁道,按理说,父亲外出任官,总要有人服侍才对。可是作为女儿,她不好意思问这个问题,后来事情就多了起来,她忙着整理如流处的种种消息,和兄长沈余守等人忙着将彭瑾救出来,根本就没有空去理会沈则敬后院的事情。
  沈宛今年已经十三岁了,性子与何姨娘一样直爽,不过面貌少了几分何姨娘的娇俏,飞扬的眉目隐隐有股英气,看着倒是将门女,反而不似文官闺了。
  沈则敬来西宁道这里任官,少不得是三年五载的,身边,自是少不得人的,沈俞氏安排了何姨娘随伺,这是当家主母的一贯做法。
  对此,沈则敬也没有什么想法,这些年来,他对这些事都淡了,有个人服侍、打点后院就好了,是谁都无拘。
  “李姨娘才不肯离开京兆呢,宓姐姐有了身孕,她一定要在京兆守着呢。其实她守着也没有什么用呀,她又不能去照顾宓姐姐的。”说到李姨娘和沈宓的近况,沈宛这样说道。
  她话语里的直接,仍是她的性子一样,听得沈宁一笑。
  “为什么要去岭南道?”沈宁拣了最关心的事情问道。李姨娘和沈宛,她们两个一直身处后院,有什么理由要去岭南道?
  “其实要去岭南道的不是我们,是余弼堂兄要去岭南道。我们是一道出发的,一路上护送我们来的,正是余弼兄长。他在岭南道办完了事,我们才往西宁道来。”沈宛将路上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说了。
  原来是这么回事,怪不得会迟了这么久才到,以致自己吃了一惊。沈宁点了点头,没有再问岭南道的情况,至于余弼兄长为什么会去岭南道,这个自己晚些就知道了。
  此刻,她倒是很好奇,沈宛一个姑娘家,怎么也跟着来西宁道了?
  “其实姨娘是不准我来的,说一路都会颠簸,又说这里是苦寒之地,让我好生在京兆呆着的。原先母亲也是不肯的,后来祖父说西宁道风景不错,去看一看也可以,我才能来。”沈宛的声音透着笑意,这是她第一次离开京兆,对一切都感到很新奇。
  “鉴华堂里都没有什么人,我也想来西宁道看看……”说到最后,沈宛的声音低了下去。
  因着这话,沈宁也想起了京兆鉴华堂的情况。当初在鉴华堂的几个小姑娘,年纪渐长,都已经有了不一样的生活,就连最小的沈宛,也都十三岁了。
  随着沈宓、沈瑶等人出嫁,沈梅、沈慧等姑娘也陆续定下婚事了。这些姑娘都离开了鉴华堂,而下一辈的小姑娘,还没有到六岁入学之龄,这样一来,鉴华堂就少了很多人。
  沈宁离开京兆之时,鉴华堂很冷清了,先生们都不大上门了。想必再过几年,鉴华堂才能再次热闹兴盛起来吧。
  姐妹两人又杂七杂八地说了很多话,从沈宛的话中,沈宁知道了更多沈宅的情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