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嫡长女[封推]-第1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敦伦带来的乐趣很快就淡了,大婚的事宜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太子对即将到来的大婚也没有丝毫紧张和期待。他每日里的内容,就是每早站在朝堂之上听朝奏,下朝之后,又要听詹事府官员和三品朝官讲述为君、为政之道。
  这样的太子,让詹事府的官员再一次感到安慰:太子不耽于女色,这是好事。无形之中,他们的监督力度就有所减弱了。
  加上良娣已入东宫,君臣有别,男女有防,詹事府的官员也能轻易进入东宫了。更多的时候,他们是在詹事府内和太子相处、管理东宫事务。
  一日,太子从紫宸殿请安回到东宫的时候,照例看见东宫所有人都在如临大敌去准备着迎娶太子妃事宜,太子照例感到无聊,便踱步到了詹事府。
  在走近詹事府的时候,他刚好听见少詹事邱盛年和左庶子唐铎等人在闲话。再仔细一听,便觉得生活终于有些意趣了。
  “听说《归安图》现世了?是不是真的?不会又是临摹的吧?历年来这样的情况也出现不少了,声势倒是张得很大,不过最后都是仿冒的。”这是邱盛年的声音。
  “这也不知道啊,只是京兆众人传得甚嚣尘上,搅乱了一众书画、收藏人士的心思。除了太子大婚,就是这一件事最受京兆官员关注了。”唐铎的声音是有些低沉的。
  “若是有生之年能一睹《归安图》真迹,真是死而无憾了。”魏慕白感叹地说道,语气也颇为寥寂。也不知道这一次《归安图》是真的还是假的,如果是真的,他一定要想办法见一眼。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太子已经能知道说话的是詹事府哪一个官员了,原来他们在讨论的是《归安图》。
  《归安图》是前朝大安朝的皇家典藏,是大安初年号称诗画独绝的永安居士的唯一存作,上面描绘的是大安朝初立、四野归朝的盛大场面。它既记录了大安朝的史实,又显示了无可超越的绘画水平,所以这《归安图》自作成以来,就已经是当世的典范。
  《归安图》一直被大安皇室收藏着,上面加盖着历代大安皇上的钤印,这是它最珍贵的地方之一。只是后来烽火战乱,《归安图》就失去了下落。
  据说《归安图》在大永初年还曾出现过,上面还有大永太祖上官伏的钤印,只是这一点无法核实,因为自太宗朝以来,就没有人见过《归安图》了。
  “若是本宫得到了真的《归安图》,那就太好了。真想看看上面有没有太祖的钤印,而且这幅画作用来作为太子妃的聘礼,那么京兆两件大事都尽归东宫了。”太子这样想着,对《归安图》起了心思。
  他派出了心腹内侍夏奇按照京兆流传的线索去寻找,看看这《归安图》是不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不用理会了,如果是真的,最好是能得到它。
  夏奇是在东宫九旒冠事件之后被调到太子身边来的,他是宫中的老人了,先前曾在紫宸殿当差,对宫中的大小事务、规矩禁忌都十分清楚,所以容贵妃放心地将他调到太子身边。
  夏奇是个鬼精的人,此刻听了太子的吩咐,便欣然应允,他想着刚来东宫,一定要做件大事让太子对他信任看重才是,恰好这《归安图》就是个契机。
  夏奇,是个鬼精的人,鬼精的人,又怎么会不知道“妄行,则身不安”这个至简道理。
  
  第二百五十四章 与天子争利
  
  一连几日,他和底下的徒子徒孙都在不动声色地打探着《归安图》的消息。
  沈家自然也知道了《归安图》在京兆出现的消息,却没有多少在意。论古画古籍,溪山俞氏多的是,沈家众人对这些见得多了。俞氏的古字画,虽然没有《归安图》名贵,那又怎样呢?
  过眼即录就可以了,不一定要得到的。因此沈家对《归安图》也就没有什么渴望的心思。
  《归安图》本身或许并没有这么受人瞩目,但是历代文人和帝王捧得多了,才有此盛名。关注它来做什么?还不如盯紧些太子大婚来得实在些。
  沈家不关注《归安图》,不代表没有人关注,事实上,京兆不少人都在关注着它的最新消息,都想知道它究竟是不是真迹。
  这些人之中,就有长泰帝。
  其实长泰帝对古书画并没有多少兴趣,大永皇室的典藏也能让他受用无尽了,他之所以关注《归安图》,乃是受了早逝的生母安嫔的影响。
  安嫔姓安,据说其先祖乃是大永皇室的后人,在长泰帝对生母寥寥可数的印象中,就听得她提起过这幅《归安图》,所以长泰帝也一直记得《归安图》的种种。
  年老之时对过往的追忆,又夹杂着对生母的孺慕,故而长泰帝对《归安图》的兴趣还是很浓厚的,派了内侍首领张盛去处理此事。
  他也想知道,《归安图》上面,是不是真有太祖的钤印。
  《归安图》被京兆最大的书画收藏行典瑞斋所得,并经多个书画大家鉴定为真迹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伴随着传开来的,还有《归安图》即将被公开叫卖的消息,也就是京兆书画爱好人士都可以一观《归安图》,然后当场竞价,价高者得。
  张盛知道了这个详细消息之后,本想直接去典瑞斋去取得《归安图》的,却碍于公开叫卖的消息已经传遍京兆,又怕会影响皇上的声誉,落下与民争利的声名,反而不美,遂决定参加这场拍卖会。
  他相信,只要他一现身,京兆稍微有点眼色的人都不会竞价了。哪个敢与他竞价?这样就能顺利完成皇上给予的任务了。
  太子的心腹内侍夏奇当然也知道了公开竞价的消息,自然也出现在这场拍卖会上了。毫无疑问,他也认出了内侍首领张盛。
  张盛为什么会出现这里,夏奇自然清楚知道。他就是从紫宸殿调去东宫的,又怎么会不知道长泰帝对《归安图》的情感?张盛出现在这里,定是为了得到《归安图》了。
  夏奇掩在人群里,见到张盛所到之处,所有官员都恭敬地站了起来,然后带笑点头行礼。仿佛,在这些人面前,张盛才是最尊贵的那个人。
  这一切,令夏奇心里一紧,觉得极为刺目,原本这一切,是应该属于他夏奇的!
  夏奇和张盛年纪相仿,当年同为紫宸殿的小内侍,一同服侍长泰帝,而长泰帝对他们两个,都是信任的。
  后来不知道为什么,长泰帝对张盛越来越看重,明明两个人都是做同样的差事,长泰帝也会赞扬张盛办得好。有人受宠,自然就会有人觉得受到冷落了,夏奇就有这种被冷落的心思。
  原本他一直奇怪,为什么张盛会越来越得到皇上的器重。直到有一次,他偷听到张盛在长泰帝面前的说话,才觉得自己知道真相了。
  张盛在皇上说“夏奇太过灵活,反而不妙”,不妙就是不能重用之意,夏其才知道张盛一直在皇上面前诋毁自己,自此就对张盛有了怨恨之心,认为他是夺走了自己的一切,才能做到内侍首领这一职。
  几十年来,夏奇一直屈居在张盛之下,心中的怨恨是越积越烈,却苦无发泄的机会。直到新太子册立,夏奇才感到契机终于来了。为此,他还特地请求调到东宫,就是为了服侍将来的皇上,借此压制住张盛。
  旧主暮年,新主年少,夏奇认为张盛也没有多少年可以蹦跶了。
  这就是夏奇和张盛的过往。此刻,夏奇见到张盛也在这里,便有了冤家路窄的感觉。
  张盛会出现在这里,肯定是为了《归安图》,而我也要为太子办事,旧仇怨新任务交织在一起,夏奇暗想一定不会让张盛如愿。
  夏奇便借着熙攘的人群掩住了身形,不让张盛认出他。其实他不如此做,张盛也认不出他的,因为这典瑞斋内人太多了!大家都是慕《归安图》的名声而来,密密麻麻的人群,张盛怎么会看得见他?
  夏奇还叫来了典瑞斋的一个小伙计,让他代替自己竞价,发誓一定要为太子拿到《归安图》,必不能让张盛交差。
  且说张盛满意地看着《归安图》上面那个太祖上官伏的钤印,传说果然是真的,太祖真的见过这幅画作,还留下了钤印。皇上若是见到了这幅画作,定会十分开心的。
  于是他笑着说道:“很好,很好,我这个做奴才的对古书画也很有兴趣的,就和诸位一起竞价吧。”
  在场所有人一听,心里便哀嚎一声,知道这《归安图》定是归皇室所藏了。您是奴才不假,可是您是皇上眼前最得用的奴才,您是的话语就是皇上的心思,谁还敢和您竞价——这是在场所有人的心声。
  张盛的出现代表着什么,他们一清二楚,哪里还敢出价?拍卖现场瞬间就似乎安静下来了。
  典瑞斋的东家更是想哭的心思都有了。原本是想趁着公开竞价这个噱头,将《归安图》的价格推高,现在有了皇家的介入,谁还敢竞价啊?为《归安图》花去的大把钱财都打了水漂了!
  可是拍卖的结果却让沮丧的典瑞斋东家喜出望外,甚至有些不敢相信。竟然还有人敢和内侍首领张盛竞价,那人委派了典瑞斋的小伙计来竞价,将《归安图》的价格一步一步推高。
  那人是不知道张盛是什么人吗?还是不怕张盛是什么人?这样的想法,不仅是典瑞斋的东家所有,就连其他人也一致想道。
  猛然,那种被皇家介入的郁闷就没有了,在场不少人竟然打起了看戏的主意,想看看这个拍卖会怎么演变下去。和内侍首领争,这实在是太有看点了!而结果,也实在让他们张大了嘴巴合不上!
  那个神秘人,委托小伙计出价的神秘人,最后竟然还赢了张盛。当场将十五万两银票交割,从而得到了《归安图》。这个价格,已经让典瑞斋大赚一笔了!
  张盛对这个结果也有些措手不及,怎么会这样?竟然会有人和他竞价?他对那躲在暗处出价的人更是心生疑窦,究竟是谁在和皇上作对?
  张盛知道,不管是谁买去了《归安图》,最后那幅《归安图》一定会回到自己手上的。想到这里,他反而不急了。
  张盛拒绝了那些欲求他个好想出钱竞价的商人们,又示意典瑞斋东家让那人将《归安图》竞买了去。他倒很想看一看,有胆子和他竞价的是何路人物。
  他派出了徒子徒孙尾随那个小伙计,再仔细打听一番,便知道那暗中出价的人竟然是太子的心腹内侍夏奇!
  夏奇?太子跟前的内侍夏奇?听到徒子徒孙的汇报,张盛微微笑了起来。他和夏奇一同服侍了长泰帝几十年,夏奇是什么心思,他不会不清楚。
  试图以新主来压制自己?他或许是忘记了,这个新主,可还没有登位!不知道皇上听了,会有什么想法?事情真是太有趣了……
  “这下大水冲了龙王庙,奴才不知道那竞价的人就是夏奇。虽然典瑞斋的那些人都跟我打了招呼,或许是夏奇并没有看到奴才吧……不然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奴才有负皇上所托……”
  张盛恭敬地跪在紫宸殿内,将此事细微都告诉了长泰帝。这眼药上得,也颇有水平。典瑞斋内的人都跟他打了招呼,夏奇怎么会看不到他?当中是不是有什么意思?
  若论揣测帝心的本事,张盛认为自己超过夏奇九条街。
  果然,听了夏奇的汇报之后,长泰帝的脸色有些不豫。夏奇这是自作主张还是太子授意?太子这是什么意思?这还没登位呢,就敢和朕争?而且还是这种公开的场合?
  这样想来想去,长泰帝对太子的所为也有了一丝看法,便召来了沈华善,想问个究竟。太子欲得《归安图》的事情,太子詹事府的官员究竟知不知道?
  事情到了这里,当然瞒不住太子詹事沈华善了。沈华善一听,气急得心肺都要生烟了。
  张盛是什么人?是内侍首领,他代表着皇上!太子内侍竟然敢和内侍首领争夺,这就表示着太子敢和皇上争利!这是在当众打皇上的脸面!皇上会怎么想?太子想死,也不要拖着一众詹事府的官员去死啊!
  他火速前往东宫,找到太子说清楚厉害,让太子立刻将《归安图》送去紫宸殿,还令捆绑了夏奇,一同送去紫宸殿,让太子向长泰帝请罪,道是这《归安图》本来就打算竞来送给皇上的,不料大水冲了龙王庙云云。
  可是太子嚅嚅地说道:“可是,这《归安图》是我打算送给太子妃的聘礼,刚刚已经派人送去少府监备案了。”
  沈华善看着太子无辜又诚恳的双眼,原本生烟的心肺就像被冰水淋了一番,一下子就冷了!
  
  第二百五十五章 杀伐
  
  沈华善望着太子无辜又诚恳的双眼,只觉得心里有什么“吧嗒”掉了下来,却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在转身的时候,忍不住踉跄了两下。随即,他让凌云高赶去少府监,让他一定要拿回《归安图》,绝对不能让少府监备案。
  幸好凌云高年轻腿长,赶得及在少府监落笔之前追回了《归安图》。随后,太子将这幅《归安图》和被捆绑着的夏奇一起送到了紫宸殿,向长泰帝请罪,言道:“儿臣派遣夏奇去搜寻《归安图》,就是为了送与父皇。不料这奴才因私怨,竟令儿臣与父皇骨肉有隙,还请父皇原谅儿臣……”
  长泰帝看着太子微微慌乱却和自己十足相像的面容,不知不觉就心软了。他让太子起身,然后看着被捆绑着嘴巴塞上的夏奇,平淡地说道:“此等奴才,着实该杀!”
  长泰帝这话一落,夏奇本就颓败的面容就如死灰了,而长泰帝跟前微微佝偻着身躯低着头的张盛,则嘴角扬了扬。
  这个时候,张盛忽然想起了集贤殿那些年轻官员经常言到的“不妄求,则心安,不妄动,则身安。”此真是至理。夏奇所求所行太多了,怎么可以不死呢?
  随即,夏奇以“欺上瞒下”之罪被杖死,太子身边的内侍又是一换。自东宫重开一来,还不到一年,太子身边的内侍已经换了好几拨了。这一次,容贵妃将钟粹宫最得用的内侍唐密送到了东宫,只是不知道他能在东宫待多长时间了。
  夏奇被杖死的时候,太子坚持要在一旁观刑。东宫诸人都以为,太子恨煞了夏奇,是要眼看着夏奇死才心平。就连凌云高也将“血腥,恐太子不喜”这样的劝说收了回去。
  太子看着被捆绑着的夏奇,看着他被执刑内侍推上了长板凳之上,看着他被包着铁皮的栗木丈一下一下打下去,看着他后背渐渐渗出了血迹,看着那些血迹渐成血滴,沿着长板凳滴下来,最后看着他气息微弱直至最后无半点气息。
  然后执刑内侍才停了下来,向太子复命。
  整个过程,太子看得一瞬也不动,脸上也没有任何表情。直到亲眼看到夏奇被杖毙的时候,他才终于知道了,就是因为自己的一句想要《归安图》的意思,夏奇就没了命。直到此时,他才终于知道,自己,已经不是皇子所那个十二皇子了。
  现在,他是东宫主人,他是国之储君,他是大永的太子!
  在看见夏奇断气的那一刻,太子的心忽然就被震了一下,那些他一直感到迷迷蒙蒙的过去和现在,似乎就明晰地摊在了他面前。
  一醍醐,一灌顶。
  就像当初沈余乐在易居悟到何为易之大道一样,就像当初沈宁在湘湖边知晓何为“清风拂山岗明月照大江”一样,太子,忽然就悟了。
  以杀戮之道入悟。
  大永太子上官景安,在这一刻,终于知道自己是什么身份了。
  “拖下去吧……”片刻沉默之后,太子这样说道,声音里听不出半点惊慌,反而有一种沉着,一种与往常不一样的沉着。
  不知道为什么,随伺一旁的凌云高听着太子这句简短的话,心里觉得有些异样,忍不住想打个冷颤。或许,快到十二月了,天冷了。凌云高这样想道。
  夏奇一死,东宫似乎就安静了很多,新来的内侍首领唐密见到东宫一切整然有序,不禁满意地点点头。这东宫的情况,要比他想象的好太多了,而太子,也并非外传的那样肆意无端,看来自己来东宫,也不会太糟糕。
  与唐密有同样想法的,还有詹事府的官员们。他们惊奇地发现,太子变得知礼好学了,他们讲解朝局政事的时候,太子侧耳细听,那副认真的样子,让詹事府的官员心里面在啧啧称奇。
  “为人君者,修官上之道,而不言其中……天有常象,地有常形,人有常礼。一设而不更,此谓三常。兼而一之,人君之道也……”东宫寝殿内,太子默念着这些话语,和长泰帝十分相像的面容,此刻露出了一丝微笑。
  如果张盛能够得见太子这丝笑容,他定必会连连惊叹,因为这笑容,和四十余年前的长泰帝,一模一样啊!
  此刻,青竹居内的沈宁,是不知道太子在微笑的。她翻看着秋书早前送近来的帖子,随口问道:“还有谁接到了这个帖子?”
  “司农卿雷大人的嫡长孙女、鸿胪卿穆大人的嫡长孙女、少府监薛家的嫡长孙女……”秋书快速回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