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嫡长女[封推]-第1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什么事,看在两个皇孙的份上,皇上也会将他轻轻放下的。
  除非,犯的这个事情大到天下人皆知,影响败坏到怎么掩都掩不住,或许二皇子就会势败了。
  但这谈何容易!
  一时间,书房内三人都沉默。沈则敬看着沈余宏和沈宁憔悴的神色,想到妻子沈俞氏伤心得整个人都落了形,便想着让他们下去了。
  随即吩咐道:“今日到此为止吧,你们这一路奔波也辛苦了,还是先下去歇息吧。你们外祖去了,你们母亲必定难过伤心的,或许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过来,宏儿,让你媳妇多些打理家中琐事吧,让你母亲多谢休息;宁儿,以后多往和鸣轩去,多多陪陪她。”
  沈则敬知道很多伤痛是需要时间来抚平的,别的也不多说,就只交代了儿女这几句。
  当晚沈宁回到青竹居后,秋歌就来汇报这个月京兆的状况了,虽然如流处会将大部分的消息都汇报给沈则敬,但是一些琐碎又无关紧要的消息会在蚍蜉这里过滤。
  这些琐碎的消息沈则敬是没有时间听的,但是沈宁有时间,她需要这些琐碎消息作为谋划的补充。
  “姑娘,这一个月里也没有什么大事发生,李斯年的夫人带着儿孙返回濮阳,却在秦岭山脉一带遭到劫杀,李家主子仆从无一人能幸免。秋实不忍,去了秦岭给李夫人收尸,发现尸体全部都是被一刀毙命的,可见不是一般的盗匪。从刀痕来看,颇似军中手法。”秋歌说道。
  蚍蜉的事情还是由她来打理,这样的机密,沈宁暂时不打算让秋书来接触,或许对这些丫鬟来说,知道得越少越好吧。
  “李夫人知道李妃和李斯年的丑事,皇上肯定不会放过李家的。秋实做得很对,这是全了主仆情谊。”对这一点,沈宁语气中有了然也有同情。
  前一世,李家也是被盗贼劫杀,前一世是上官长治所为,这一世定是长泰帝所做了。
  在这些帝王心目中,李家人是必须要死的,只有死人才会保守秘密!
  或许,李夫人在告发李斯年的那一刻开始,已经知道自己的结局了,但是她还是做了那样的事情,这情这恨,实在令人唏嘘!
  “还有一点,是清平侯应家的……”秋歌踌躇着,这个消息,还是陈成当作八卦用幸灾乐祸的语气说的。或许,这对姑娘和应公子来说是个好消息吧?
  “清平侯应家?南图出了什么事?”听到清平侯应家,沈宁一时没反应过来,随即就想到了应南图。
  她去了溪山,还没来得及看这一个月应南图的信件,难道他出事了?不然秋歌为何踌躇?沈宁停住了所有的动作,憔悴的脸色变得难看,手脚也有些发抖。
  “不是,不是应公子,是清平侯应平川,他已经休掉了李氏,理由就是虐待继子,还道出了李氏多年来对应公子的种种恶行。现在那李氏已经离开应家了,只是她所出的两个儿子,还留在清平侯府,听说清平侯还想向皇上改封应公子为清平侯世子。听陈成说,清平侯还发信叫应公子回京,只不过应公子没有理会就是了。”秋歌不知道沈宁愿不愿意听这样的事情,故而有些踌躇。
  这些后宅的恩怨,沈宁是最清楚的,却没有想到清平侯竟会如此薄情!想到过去那些年清平侯为了李氏而对应南图的种种苛待,沈宁就忍不住讥笑一声。
  当李妃、上官长治势盛之时,应平川对李氏言听计从,连清平侯世子之位也谋给了李氏所出的应南谋,现在李妃已死、上官长治被圈,他就休了李氏,还要补偿应南图一个世子之位,真是讽刺!
  有这样的未来公公,沈宁都觉得羞愧,想必应南图对这样的父亲,也没有多少感情吧,所以他才会不理不顾,想到这样离,她对应南图有更多的怜惜。
  携手一人,共游山间,这样的愿望何时才能实现呢?
  这是应南图书信上的话语,看到这样的话,沈宁笑了起来,将书信仔细叠好,放在散发桂花香气的妆匣里,这才沉沉睡去。
  很快了,只待京兆事一了,就与你共游山水间。梦中的沈宁喃喃说道,有机会,一定要带他去湘湖看一看,看一看那溪山风月。
  
  第二百二十九章 乘云骓现世
  
  五月初,京兆马市传出了一个大消息,消息是:好几个马贩说在陇南礼县一带曾见过传说中乘云骓!
  这个消息一出,不但是京兆马市轰动了,就连京兆官员和百姓都沸腾了。乘云骓,那是传说中的乘云骓啊!
  乘云骓,是大永初年最负盛名的良驹,身形矫健奔速度飞快,奔跑起来如腾云驾雾,故名乘云骓;又因其额青蹄白,浑身黑亮,远望去青润似碧玉,故又名碧云骢。
  传说太祖上官伏就是凭借乘云骓征战四野,最后得以开国,可以说,乘云骓曾经为大永立下了赫赫战功,是大永的吉祥之征。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百余年前,乘云骓相继在大永境内消失了。到现在,上百年过去了,大永也没有再出现过乘云骓,更多的人认为乘云骓只是个传说了。
  而现在,传说中的乘云骓竟然出现了,大永的吉祥之征竟然出现了,这怎么能不让京兆沸腾?
  而且还有好几个马贩子亲眼看见的,难道接续几个人的眼睛都有问题吗?他们肯定不会看错的!
  就连长泰帝也激动异常,乘云骓,那是祥瑞之兆啊!若是乘云骓真的是在他当政之时现世,这会是多么的功绩!
  长泰帝激动又紧张,下令太仆寺和兵部严密关注此事,一定要查清马贩子的消息是否属实,乘云骓是否真的现世了。
  所以太仆少卿张星华和兵部侍郎章弩前去东郊马市查探消息。
  因为长泰帝的重视和激动,这两个太仆寺和兵部的重臣也要去做收集消息这样的事情,他们一时心有惴惴。
  据京兆府兵所说,乘云骓的消息最先是从东郊马场传出来的,虽然现在乘云骓的消息已经传遍了京兆,但消息的源头就在东郊马场,所以他们第一时间就赶到了东郊马场。
  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马政即国政。所以大永朝廷对马,尤其是对军马,看管得极为严谨。
  朝廷专门设了太仆寺掌牧马之令,太仆寺和兵部共同管理大永的马政事宜。
  东郊马场,是京兆最大的马场,也是太仆寺严密监管的地方之一。现在,东郊马场有这么重大的消息传出来,张星华和章弩很快就找到了看见乘云骓的几个马贩。
  张星华和章弩从马贩刘鞍那里得到了确凿的消息,他所带的马队的确在陇南礼县一带看见过乘云骓。
  他们说,乘云骓额青蹄白,浑身黑亮,青润似碧玉,那是马匹之中的和氏璧,也是他们这些马贩子最渴望得到的马匹,阅尽良马的他们是绝对不会认错的!
  而且那奔跑的速度,他们所见到过的良马之中,没有一种一匹能跑得这么快!就是因为它们跑得太快了,所以他们根本追赶不上,不然就不会只带回看见乘云骓的消息了,而是有实证了。
  “你们真的亲眼看见了乘云骓?不会是别的马匹伪装冒充的?”张星华皱了皱眉头,再三问了刘鞍这句话,以再三确认。
  乘云骓现世,这个消息太重要了,这个消息是真的还是假的?若是真的还好,若是假的,那么该怎么向皇上交代呢?
  “真的!大人,我们真的看见了乘云骓,我们绝对不会认错的!”刘鞍身后的马贩李甲激动地喊道。
  作为马贩,能够亲眼看到传说中的乘云骓,这是他一生最荣耀的事,是值得向子孙后代炫耀的事,到现在,他还是兴奋得不能入睡的!
  如今听到张星华这样质问道,他首先忍不住了,乘云骓怎么会有假的呢?那绝对是乘云骓没有错,他们绝对不会看错的!
  另外几个马贩也异口同声地说那真是乘云骓,他们绝对不会看错的!一个人看错,难道他们这一队人都会看错不成?他们做马贩已经做了几十年了,这一点眼力还是有的云云。
  他们几个嚷叫之后,整个东郊马市的马贩都聚集在周围了,他们也相信乘云骓的确出现了,现在太仆寺和兵部的官员是不相信还是想隐瞒这个事情?
  渐渐地,他们看向张星华和章弩的目光就不太友善了。而东郊马场的马匹,似乎也受了惊吓和怒意,扬蹄嘶叫起来,整个东郊马场,马鸣声震耳欲聋。
  张星华和章弩对望了一眼,狼狈地退出东郊马场,那些马贩子的目光不太友善,就连那些马匹也不太好惹,怎么会嘶叫得那么厉害呢?
  就算他们带了再多的侍卫,也敌不过那些发怒的马匹啊!
  “张大人,依卑职之看,那几个马贩子的话属实可信。这些马贩子虽然粗鄙,却多是忠直重信之人。如果他们不是看见了乘云骓,也不会这么说的。那马贩刘鞍,经常来往陇南一带,或许真的看到了乘云骓也说不准。卑职以为,还是如实向皇上禀告为好。”
  章弩的官职比张星华还要低一等,加上张星华又是二皇子的舅父,而章弩的主官又是二皇子的岳祖父。有了这几重关系,章弩对张星华是恭敬小意得很。
  “且慢,还是再查探再说吧。去其他马市看看,问问还有没有人在陇南一带见到过疑似乘云骓的马匹出现。”张星华说道,他对马贩的话还持保留意见。
  不知道为什么,张星华对乘云骓现世的消息总有一种怪异的感觉。乘云骓已经百余年没有出现过了,怎么会突然有人看到乘云骓呢?
  太突兀太奇怪了,他一时想不明白这种怪异的感觉。
  “或许是我多心了吧。”张星华暗暗忖道,试图甩去心中怪异的感觉。
  当他听了章弩去其他查探的结果后,更加肯定是自己多心了。
  章弩在其他马场也查探到了,还有一队去过陇南的马贩队伍,曾经见过乘云骓的出现,和刘鞍他们描述的差不多,也是信誓旦旦地说绝对不会看错的。
  或许真是乘云骓现世了,张星华心想,打算把这个消息告诉长泰帝。恰在这时,陇南牧监也传来了急报:陇南马贩曾在礼县一带见到过乘云骓,陇南牧监的官员已经证实,他们看到的就是乘云骓无疑!
  因此,陇南牧监马上就急报了太仆寺和兵部,同时在礼县一带加紧追查乘云骓的下落,请太仆寺和兵部示下。
  这下张星华再不敢迟疑,迅速将东郊马场查探的结果和陇南牧监的急报上呈长泰帝,这些结果只说明了一件事:乘云骓真的现世了!
  长泰帝高兴得双手都在发抖,在自己有生之年、在自己执政之时,竟然会有乘云骓出现,真是……真是不知该如何形容啊!于是他下令:找!发散相关官员,一定要找到乘云骓!
  太仆寺丞文远山和兵部驾部司郎中宋去疾连夜疾驰,前往陇南的牧马监督领此事,跟随他们前去陇南的,还有太仆寺和兵部一众官员。
  就连御史台的监察御史也跟着去了,他们是听从长泰帝的吩咐,一是去监督太仆寺和兵部的官员,二是去陇南见证这个祥瑞的。
  既然不少马贩曾在陇南礼县一带见过乘云骓,那么乘云骓一定存在的,也一定会找到的!这是长泰帝及众多官员心中最真实最急切的想法。
  除了太仆寺和兵部的官员疾驰陇南之外,还有另外一大批人马也连夜赶往陇南,那就是京兆的马贩,他们也想找到乘云骓,最好,是在朝廷之前找到乘云骓,这样就一辈子都不用愁了!
  不特是京兆的马贩,整个大永的马贩在知道乘云骓在陇南现世的消息后,都往陇南聚集了!
  一时间,陇南一带尤其是礼县方圆百里之内,吸引了整个大永百姓的目光,所有人都在关注着马贩和牧马监的动态。
  是不是真有乘云骓?找到乘云骓没有?在那里找到乘云骓的?——这样的问题,成为了大永百姓交谈首要必问的内容。
  文远山和宋去疾到达陇南后,带领当地的牧马监官员,以礼县为中心,开展地毡式的搜寻,在曾经看见过乘云骓出现的地方再三搜寻蛛丝马迹,试图找出乘云骓的蹄印。
  可惜礼县一带是全国军马牧养的重要之所,马蹄印痕周围都是,光凭蹄印,根本就无法找到乘云骓的踪迹,就连有众多经验丰富的马贩在一旁协助,文远山和宋去疾等人还是一无所获。
  文远山和宋去疾带着陇南牧马监和一众马贩子几乎将礼县翻转了,还是没有发现乘云骓的踪影。
  文远山和宋去疾正想着要不要扩大搜索范围时,就有牧马监官员前来禀告,有马贩在陇南康县、文县两地看到乘云骓出现,乘云骓只在他们远处闪现了几下,嘶鸣声高亢清亮,一听就知道是极难得的良驹。
  文远山和宋去疾一听,心都抖了几下。康县、文县在陇南之南,而礼县则在陇南之北,一南一北,太仆寺和牧马监得花多少人力、物力,得在多大的范围搜寻啊!
  然而没有办法,为了乘云骓,从北都南,再奔碌都要赶的了。
  几日间,又有马贩来说成县、两当县也曾有乘云骓出没,可惜乘云骓跑得实在太快,这些马贩都没能抓住它们。
  这下好了,陇南之东也有份了,文远山和宋去疾脸都绿了!是不是又要赶去东边了?
  好在马贩们说来说去,乘云骓出没的地点,都是在陇南范围内,陇南一带虽然广阔,但还是有边有框的,只要上下一心,必定能找到乘云骓的。
  多次看见乘云骓出现,却没有一次能抓住它们,这种得得失失的情况,让大永官员和百姓投往陇南的目光更加关切!
  如果乘云骓没有出现,所有人都会当它是一个传说,但是现在的的确确有人看见乘云骓了,乘云骓就是真实存在的了,偏偏又抓不到,实在让人心痒难耐。
  这若隐若现的希望,才是最吸引人心思的啊。
  
  第二百三十章 点阅之灾!
  
  大半个月过去了,乘云骓还是没有找到。自两当县现了踪迹之后,乘云骓似乎就消失不见了,有不少官员和百姓开始躁动不安。
  究竟乘云骓是不是真的出现了?还是太仆寺和牧马监的官员不得力,所以才会找不到乘云骓?
  一时间,太仆寺和牧马监的官员成了众矢之的,官员和百姓们心底都在暗暗责怪这些官员没本事。
  乘云骓在陇南出现那么多次了,竟然到现在还没有找到蛛丝马迹,这些官员到底在陇南都干了些什么事啊?真是难以理解!
  太仆卿范中曦和兵部尚书陈知浩被长泰帝诏了去问话,虽然没有严加训斥,但是长泰帝的意思很明确:一定要找到乘云骓,如果是因为官员办事不力导致没有找到乘云骓的,一律革职查办!
  范中曦和陈知浩只能点头称是,心中暗暗叫苦,在陇南广阔的地域内找到虚无缥缈的乘云骓,这本来就是很艰难的事情!
  不管曾有多少马贩看见过乘云骓,但是现在陇南没有半点它们的踪迹,文远山和宋去疾也没有办法,总不能凭空变出几匹乘云骓来吧?
  范中曦和陈知浩相视苦笑,皇上已经有所不满,他们只能各自回官衙督促属下了。
  乘云骓的意义太重要了,那曾是太祖上官伏的祥瑞之兆,也是昭示国祚绵长之征,长泰帝对乘云骓的渴望,这两个重臣实在太了解了。
  现在什么事情都比不上乘云骓重要了,定要尽全力找到乘云骓,不然无法向长泰帝交代!
  太仆少卿张星华也接到了主官的严令,一定要找到乘云骓,必要时,张星华可以带留守的太仆寺官员前去陇南一趟。
  这必要时,是指文远山他们七天之内还没有找到乘云骓的话,张星华就要前去陇南坐镇了。因为长泰帝现在根本不相信乘云骓不存在,他相信的是,太仆寺的官没有尽忠职责。
  张星华一方面也将范中曦的严令急传给文远山等官员,一方面准备着出发陇南的事宜。
  他首先去了二皇子府,向二皇子汇报他即将离京的消息,也顺便和陈知浩通通气,看如何应对乘云骓一事。
  “舅父,父皇让你去陇南寻找乘云骓?要什么时候才能回来?那京兆的局面怎么办?”上官承佑听了张星华的汇报,颇为心急。
  他并不关心什么乘云骓什么碧云骢的,他只关心张星华去陇南会对自己的势力有何影响。
  二皇子一系的官员早就准备向长泰帝上书请立二皇子为太子了的,先是有西燕政变,后有西燕使者,现在又有乘云骓现世,自己最重要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拖延了!
  迟则生变,这个道理他是知道的,所以他很着急。
  “殿下请放心。若是张大人在陇南找到乘云骓,那么殿下的胜算就更大了,这可是天大的祥瑞,到时再提请立太子之事,就水到渠成了。所以张大人此去陇南,也表示什么坏事。”陈知浩说话了。
  现今在皇上的心目中,什么事情都没有乘云骓的分量重,只有找到乘云骓,皇上才会有心思做别的事情,比如思考太子的人选等等。
  那时,才是最适合的时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