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嫡长女[封推]-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他任职京兆之前,添了一个孙子,这是很好的兆头。沈华善也很高兴,为曾孙取了名为沈庆敏,又令沈俞氏好好筹备,将洗三礼都办得喜庆妥当为上。
  大理寺丞成方圆家接到报喜也极为高兴,成方圆为外孙准备的洗三礼也极为隆重不论。
  沈庆敏尚未满月,沈则敬就上任京兆少尹了,正式开始在京兆府任职的经历。
  初次见面,京兆尹褚时秀对沈则敬既没过分看重也没过分淡漠,只吩咐沈则敬要尽忠职守,和属下好好相处,就令沈则敬自行和属下寒暄去了。
  沈则敬一一见过了京兆府的官员,对各官员的相貌性情也有了个大致的了解。录事参军事魏法鹰眼勾鼻,看样子不是个容易相处的人,至于功、仓、兵、法等六曹参军事,倒没有给沈则敬留下什么特别的印象。
  总的来说,大家都笑意晏晏,相见甚欢。
  随着沈则敬上任京兆少尹,沈华善也在考虑另外一件事了,那就是他自己致仕一事。
  按照沈则敬升迁的速度,加上沈家、俞氏的谋划,再加上宫中的容妃和十二皇子的原因,应该不用五年,沈则敬就可以官居三品了。
  这也就是说,到时沈华善就必须致仕了。按照大关任官规定,子孙官居三品,父祖避官致仕。
  因此,沈华善觉得致仕的问题要提上思考的日程了,在自己致仕之前,得把儿孙子侄的后路都安排好才是。
  按照俞谨之的推测,不出五年,天下必乱,所以沈华善甚是忧心。像沈家这样的家族,大局,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大局不稳,那么沈家必定深受影响。
  五年,五年的时间一眨眼就过了,若是天下大乱,沈家又有何处安身立命呢?为儿孙长远计,他也不知道在夺嫡之争、天下将乱之时,能为子孙计些什么?
  大乱之时,人如草芥,再多的计谋,再多的谋算,都没有用了!这首要的和最要的,就是要保存沈家能够繁衍生息的力量。
  要怎样才能保存家族,还能繁荣持续呢?作为沈家的族长和官场的重臣,沈华善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是慎之又慎,以致迟迟都没能作下决策。
  这不是为儿孙谋个官身、结个亲事这样的小事,而是将来的沈家要走的方向!身为族长的他要指明这个方向,带领族人坚定不移地往这个方向前进,一旦这个方向错了,那沈家就万劫不复了!
  所以他在心里反复推敲、演练,不敢轻易下决定,连日来他的脸色都没有好过,以和善著称的他,也板着脸孔训斥了几位集贤殿的年轻官员。
  沈华善思考的事情很多。沈则敬任京兆少尹,这就表示这几年他只能留在京兆了,格局其实等于是被限制了,他能够做的就是不断累积官历和声望,不断地往上!
  而沈家的格局不可能限在京兆,其一,是因为沈家必须要开拓新的领域,只靠京兆的沈华善和沈则敬,成就不了一家家族的繁荣,沈家必定要有后备支持,想到明年的春闱,沈华善打算要让沈家子侄都出仕了,不然若是他自己和沈则敬有变,沈家连接得上的人都没有;其二,一旦动乱,这京兆是首当其冲的地方,也就是说,遭受到的攻击和损失将会是最大的!这对一个家族来说,是致命的危机!所以沈家的有生力量绝对不能出现在京兆。
  那么沈家要在哪里开创局面呢?沈华善首先考虑的就是沈家根脉所在地江南。江南富庶,然而地势不险要,在承平之时的作用巨大,若是天下大乱,真不好说。
  沈华善想起俞谨之说的南方可守。南方,到底是南到哪里?赣州?西宁道?抑或是岭南道?沈华善皱着眉头在想。
  他拿过舆图一看,再联想起西宁道、岭南道和江南道之间的联系,又想起了沈则高等人在岭南,更想起了前年的天才匠人胡兆昌,心中也渐渐有了一个主意。
  虽然一时还定不了具体的方向,但沈家可以早作一些准备!待去做过之后,就能确定将来的方向了。
  想到这里,沈华善微微一笑,终于下定了一个主意:看来得往江南去多几封书信了。
  青竹居内的沈宁,是不知道沈华善的思考的,她正看着应南图从西宁道发来的书信,看罢后,她露出了淡淡的笑容,感到很愉悦。
  君悦我兮,我心知。
  应南图离开京兆已经快半年了。这半年来,每半月一封的书信,从未间断过。
  沈宁也很好奇他是通过什么途径将书信送来京兆的!毕竟西宁道和京兆之间相隔甚远,更是山高路险。他从西宁道送来这么多书信,得耗费多少人力和钱财?!清平侯府有那么多的钱财供给他吗?
  真是想不明白啊,看来得问问了。
  想到西宁道,沈宁不可避免地想起了已经久未见面的堂兄沈余益,沈余益在西燕的作用日益重要,西燕据点的工作也做得十分顺利,如流处经常能接到西燕传回来的消息。
  有时,在朝廷官员都还没有得知西燕情况的时候,沈余益就想办法将消息传了回来,竟然能抢在朝廷斥候之前。
  比如沈家就得知,去年出使大永的西燕皇子司马昊,现在已经是西燕太子了,又比如西燕皇帝司马政似乎身患重病,燕都的太医人人自危等等这样的消息。
  从长泰三十六年开始,到现在快三年了,沈余益都没有回过京兆。沈余益的生母即沈则远的王姨娘已经在怀疑了!
  不过她不是怀疑沈余益去了西燕,而是怀疑他早就出事了,不然也不会三年多了都没有回来,虽然有书信,但那也可能是伪造的。
  王姨娘曾哭喊着对沈则远说道:“无论如何,过年之时都要看到儿子平平安安地回来,不然我也不要活了!”
  沈余益是王姨娘唯一的希望,作为母亲,她会这样说,沈家每一个知道内情的人都了解,沈则敬已经在思考接替沈余益的人选了。
  要在西燕再谋一个户籍文书是不可能的事情了,现在只能找一个和沈余益年纪面容都相仿的沈家人去接替西燕的工作了。
  这个不难找,沈家的子侄沈余同已经从杭州来到京兆了,现在正在接受如流处的训练。到了年末,沈家就会想办法将沈余同送去西燕,这样,沈余益就可以回来京兆了。
  想到沈余益在西宁道的艰难,沈宁不由得有丝丝敬佩。这个堂兄长,为了沈家,的确做了很多事情。正因为有了这些人在,这一世,命运一定会改变的,不是吗?
  沈宁自己回答了自己,是的!已经改变了!父亲升任四品官,这和前世他被贬职南岭,已经是天壤之别了!
  自己也不再是五皇子妃,祖父在中书省任职,这一世的状况,要比上一世好多了!每次想到这里,沈宁就忍不住心里松了一口气。
  自己重生,总算是有意义了,今生的轨迹已经和上一世不一样了。父亲高升,沈宁就开始想到祖父沈华善没有几年就要致仕了。
  做了三年的皇后,她很清楚大永的官制。照这样的形势来看,父亲四十五岁之前就可以做到三品官,这在大永,是极为显耀的事情!
  当然,也会受到极大的质疑和考验。若是祖父致仕,父亲在官道上就成了沈家的领头人,父亲责任重大啊!
  想必有祖父的支持,还有那么多的沈家子侄,父亲也必定会像祖父那样,能让沈家繁荣的。
  一个家族,最怕的就是后继无人,在祖父致仕之前,沈家的子侄也应该在大永累积官声了,沈宁想到了这一点。
  长泰三十七年的时候,沈华善压着沈家的子侄不出仕,当时是为了韬光养晦,免得引起朝臣和长泰帝的猜忌,也为了避免诸皇子的拉拢。
  现在情势变了,沈宁认为这应该改一改了,正好趁着明年春闱将沈家的子侄放到官场中去。当她把自己的想法跟自己的师傅俞正道说的时候,倒让他哈哈一笑。
  “很不错!走一步,看三步,你能从父亲高升想到祖父致仕之后的事情,眼光已经很长远了。不过我认为亲家老爷早就在思考这个问题了,你也不用和他说了。”俞正道对沈宁这个学生还是很满意的,对她的想法表示了肯定。
  “想必亲家老爷致仕之前,这个夺嫡之争也应该落下帷幕了。只要储君人选落定,才能腾出手去应对天下的乱局。西燕事、北疆事,这些都是紧要的事情,但只能一步步来。以京兆这格局,三年可保无忧。”俞正道解释道。
  他从如流处那里补充了很多消息,没想到沈家在西燕也有据点。西燕皇帝病重、天子更换,这是个危险的信号,一旦西燕新君上位,还会不会和大永保持和平相处,这是个未知数!
  连续两年的天灾,北疆民众几乎颗粒未收,现在还有安北都护府的五万兵将和陇右卫的十万士卒震慑着,若是谷大祖反的话,北疆岌岌可危!相比沈宁忧心沈华善致仕之后的事情,俞正道认为认为致仕前的事情更加重要。
  “致仕是必然的,人都会有老时,不可能会长居官位。这一点,我们都应该知道,也应该无所畏惧。退了下来,总会有人接上去,之后的事情无可预料。能够做的,就是致仕之前的准备,准备妥当,才能保证致仕之后没有起大变化,只是一个适当的过渡和交替。”俞正道继续提点沈宁。
  在他看来,任何事情都可以当做教学的实例,所以沈华善将来致仕这个事情,也可以当做一个教例。
  “多谢舅舅教诲。宁儿也没有忧心的,只是有感而发。舅舅说的是,在祖父致仕前,才是更加重要,得作好准备才是。”沈宁恭敬地回答,内心感激不已。
  俞正道对她的教导之心,她很清楚,也很受教。对于俞正道的话语,她是信服的。当前,才是最重要的,准备好后路,才是最重要的。有备,才能无患!
  转眼就到了六月暑来,沈家及京兆都一片平静,京兆人家又开始准备一年一度的避暑事宜了。
  随着六月酷暑的,还有在隐隐发酵的危机,只是它隐藏的深,尚没人能够察知。
  
  第一百九十八章 少女情怀
  
  六月,沈家众人并没有外出避暑,原因有很多。
  一是要筹备沈庆敏满月礼的事情,二是要准备沈宓及笄礼的事情,三是沈家在京郊的庄子在去年东郊大地动中损毁严重。
  沈宁也不想离开京兆,现在京兆虽然一片平静,但是平静底下的暗涌随时会爆发出来。所谓瞬息万变,若是外出避暑不能及时应对,那就麻烦了。
  而且,沈宓就要及笄了,她的及笄礼,也要好好准备才是。
  随着年纪的增长,沈宓虽然还是不太爱说话,但是已经外向了很多,而她在算科、账目上的天赋也越发显露出来。
  在颜商离开沈家之后,在沈则远的鼓励下,她欣然接过了颜商原本的工作,和沈余守一起,成为沈则远在庶务商事上的左右手,只不过她并不露面,主要是负责沈家的账目。
  她在商事上一点就通,也曾为沈则远建议过几条良好的商策,得到了沈则远的大力赞扬和推广。
  在她的建议下,沈则远将还来醉酒坊的产品拆分,一种是精酿陈制的美酒,专供皇家和官员之用,一种是专在酒坊售卖的招牌酒,还附赠买三送一的优惠,而在龙井斋也实行了类似的规定。
  现在,还来醉和龙井斋的生意是蒸蒸日上,沈则远多次在沈则敬和沈华善面前赞扬沈宓的表现,认为她对沈家的贡献也不小。
  沈华善和沈则敬对沈宓的变化看在眼内,对沈宓的表现也很满意,再次感叹鉴华堂的功课是很有用处的,沈宓的进步就是最好的例子。
  沈俞氏对姨娘、庶女向来是不亏待的,沈宓有这样的表现,她也并没觉得有什么威胁。有时候力量太悬殊了,胜负早就知分晓,已经没有争斗的必要了。沈则敬的后宅,就是这样的情况。
  李姨娘和何姨娘都只有一女,他们根本就无法和沈俞氏争些什么。加上现在沈则敬宿在采薇院和碧荷院的时日越来越少,而他和沈俞氏少年夫妻老来伴的情意越来越深。
  一个男人的心已经不在后宅和情意之上,这样,就更没有什么好争的了!
  而且沈家第三代中,沈俞氏所出的几个男丁,均有上佳表现,是沈家第三代的柱梁人物,是沈家将来的话事人!说到底,沈家的将来,是在沈俞氏的掌控之中。
  沈宓有上佳表现,沈俞氏倒也大度,衣食用度一应是不缺的。苛待这一说,更加没有了,沈俞氏没有那个心思和时间去苛待她们!
  李姨娘和何姨娘也看清了沈家的局面,她们也没有多余的念想了,只求自己的女儿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将来能觅个好人家,成亲后和和美美,她们就知足了。
  有时候,当你认清局势时,所求就会变得简单起来。
  和鸣轩内,李姨娘在小意地和沈俞氏说着沈宓及笄的事情,语气恭谨至极。
  其实沈俞氏对她们这两个姨娘也不差,不知道为什么,李姨娘对着沈俞氏的时候,总觉得有些畏惧,言行也颇为拘谨。
  虽然此刻沈俞氏是笑着的,李姨娘也心有惴惴,不知道这位主母会怎么回答她。
  “宓儿及笄的事情,我是不会亏待她的。这及笄礼,我一定会办得妥当的,会尽量办得隆重。老太爷和老爷,也是这个意思。但是有一点你得知道了,宓儿毕竟是庶出的,这规矩礼制上,就受了限制,她的及笄礼,是有定例的。”沈俞氏直接说道。
  本来这些事情她不用和李姨娘解释,只须直接下决定去办就可以了。但是沈俞氏为人母亲,李姨娘的想法她也很清楚。
  大家都是想女儿越体面越好,但有些事情本来是怎样的,就该是怎样的,份位已定,更改不得。这一点,想必李姨娘也会清楚的。
  “太太说的是,婢妾知道这一点的。太太能够亲自打理宓儿的及笄礼,已经是宓儿的福分了,婢妾已经感激不尽了,怎么还会有其他想法?婢妾在此先谢过太太了,宓儿的及笄礼就拜托太太了!”李姨娘带着感激的语气说道。
  李姨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有自知之明,沈俞氏打理沈宓的及笄礼,要比她自己准备要好得多了,这算是沈俞氏大度了,在别的人家,主母怎么可能为一个庶女打理及笄礼?
  想到这里,她都觉得是天大的幸运了,至于沈俞是和她说的请哪家夫人做加礼嘉宾,她请沈俞氏直接决定了就好,她没有任何意见。
  “那就先这样吧。我会吩咐俞妈和管事们准备此事的。二叔和宓儿,不仅有叔侄之份,还有师徒之谊,想必备下的及笄礼也会厚重的。说到底,这也是宓儿自己的造化,你将女儿教得不错。我先前就说过,沈家的后院不能出现腌渍事的,后院和睦是最重要的。宓儿的及笄礼我会筹备,将来宛儿的及笄礼也一样,你们都要紧记自己的本分!”沈俞氏的声音沉了下来。
  沈俞氏可以给沈宓体面,因为她是沈家人,但是对李娘娘和何姨娘,也要敲打敲打才行,免得她们心头太高,损了沈家的福分。
  “婢妾都晓得的!还是太太大度,婢妾定会记得自己的本份的。”李姨娘喏喏地道。这些事情她根本就没有多想,只要沈宓的及笄礼办得体面,她自己根本就没有要求。
  半闲居内,沈宓将收藏好的几封书信拿出来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随即又小心翼翼地放好,然后拍了拍自己有些绯红的脸,开始核对还来醉的账本。
  可是没有多久,她就走神了,账本久久停留在同一页,她也忘记翻了,就连南枝这个大丫鬟进来,她也没有发觉。
  “姑娘,奴婢听说了,姑娘的及笄礼是太太亲自打理的,姨娘已经去见过太太了,就是商量姑娘及笄的事情,估计等会就会来姑娘这里了。太太为人周全,姑娘的及笄礼想必不会差的!”南枝笑着说道,她说的正事,就是她从采薇院探听的八卦。
  及笄礼?沈宓近来的事情不少,差点忘记自己及笄礼这么重要的事了。及笄礼成,自己就是大人了,那么,谈婚论嫁的事也很快就要提上日程了,长姐沈宁就是在及笄当天定下亲事的,不知母亲和父亲对于自己的亲事,是何考虑?
  沈宓想到刚才看到的那几封书信,先是害羞,然后感到一阵深深的忧虑。她的亲事,由不得自己做主,只能听从祖父和父亲的安排。
  姨娘曾向父亲问过打算,父亲是有意将她嫁入官家的,这也是符合沈家泽亲的一贯要求。看来,自己和他是有缘无分了。
  这样的想法笼罩在沈宓的心头,随这及笄日越近,沈宓就越紧张和忧虑,偏偏这样隐秘的心思又不可能告诉别人知道,加上六月天气炎热,沈宓在及笄前几天就病倒了。
  这可急坏了李姨娘,她担忧得差点哭出来了,这眼看着就是及笄礼了,怎么会病倒了?李姨娘守在半闲居照顾沈宓,沈俞氏也吩咐了人请来大夫,幸好是小毛病,热气上心,只开几剂去火清热的药就好了。
  那大夫说得没有错,只是小毛病,沈宓很快就好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