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嫡女重生:深闺记事-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姚妈妈扭身出去吩咐了一个小丫鬟去了大厨房,再回身,便见到澹台静搀扶着老夫人坐起身来,连忙上前帮忙,问道:“三小姐这是要做什么?”

    老夫人替澹台静回道:“三丫头说,要给我冲一冲牙里面,说是她在书上瞧得偏方。”

    姚妈妈就皱眉,老夫人这毛病是年轻时候落下的,瞧了多少大夫了,每次都只能吃了消火的药,生生熬上几日,三小姐小小年纪,能得了什么好方子?

    老夫人肯听澹台静摆布,是心疼澹台静,这丫头一早便知道,大夫人是针对她的,可她却不怨不恼,二丫头与她商量的,不合规矩的事儿,她也肯跟自己说,便冲着这个,老夫人便觉得亏欠这个哑女。

    若三丫头会说话,怕是早就将大夫人的做法,告诉了老二,老二一直都觉得自己偏心,若是让老二知道,三丫头经受的事情,怕是又会动怒,不肯回来。

    唉,如今三丫头吃了哑巴亏,还要自己忍着,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怎能不委屈?

    “老夫人……”姚妈妈抿着唇,看向老夫人,觉得老夫人实在不必这般,老夫人却是坚定道:“左不过也没有旁的法子,既是偏方,试一试也无妨。”

    姚妈妈没法子,只能帮衬着澹台静。

    澹台静抚着老夫人在榻前坐了,又将痰盂端了过来,又让姚妈妈端了洗漱的盆子,在一旁候着,自己则在老夫人手心写着:第一次,疼,祖母忍一会儿。

    老夫人便呵呵笑道:“一直都是疼得,没事!”

    澹台静便将自己的那些瓶瓶罐罐端了过来,先端了水,让老夫人漱了口,又选了亮光的地方,细细瞧了老夫人的疼痛之处,果然是红肿了,都出了白点儿,皱了皱眉,照着书中所言,给老夫人的疼痛处清洗了,又洒了些药粉上去,一番周折下来,老夫人的额头已经渗出了细密的汗,可见是疼的厉害。

    姚妈妈心疼的给老夫人擦拭着额头上的汗,低声道:“老夫人,您若是疼,便哼哼两声,不必忍着的。”

    老夫人强牵着嘴角,没有说话,只摇了摇头。

    澹台静在姚妈妈手心写着:一个时辰,祖母不讲话,等一个时辰后,再给祖母喝水,吃东西。

    姚妈妈看得直皱眉,想要说什么,只当着澹台静的面,不好说。

    澹台静却也没准备走,等着姚妈妈收拾完那些个污秽物,自顾自的端了个小棉杌子,坐在老夫人榻前,拉了老夫人的手,在虎口处一下下掐着,有时候停留的时间长一些,有时候似是手指没力气,就停的时间短一些。

    姚妈妈看着那红色的指甲印,嘴角直抽抽,拦了几次,三小姐澹台静却自顾自的按压不止,过了一盏茶的功夫,见老夫人额头上的汗渐渐消了,才知道这法子是管用的,忙道:“三小姐给老奴指了穴位,老奴来帮老夫人掐。”

    澹台静原想要自己动的,奈何年纪小,没力气,便没再坚持,翻开自己的小册子,指着那手指的穴位图,又指了指老夫人的合谷穴,姚妈妈明白了意思,便按压起来。 

第一卷 庭院深深深几许 118。第118章 手心手背(二)

    “三小姐来了。 老奴昨个儿就说,老奴已经学会了,不用三小姐亲自过来了,这大冷的天,再冻着了。”姚妈妈一边将澹台静往屋里迎,一边有些怨怪的说道。

    澹台静只是笑了笑,将身上的大氅脱了,递给姚妈妈,又在堂屋的大熏笼前暖了暖身子,去了寒气,方才揭过蒋嬷嬷手中的托盘。

    蒋嬷嬷这才解释道:“我今个儿出门前,原是要将这些个瓶瓶罐罐的送过来,可三小姐偏不放心,说是若是不小心戳了没有肿的地方,怕是会添了病症,最后还是要自己来。”

    姚妈妈也带了笑意,替老夫人安慰道:“原都说四小姐是个细致人,现在看来,还是三小姐最精细。”

    澹台静进了内堂,服侍着老夫人又上了药,便坐在一旁,听着姚妈妈说话,蒋嬷嬷则轻轻的按捏老夫人的合谷穴。

    “老夫人方才还说,今个儿晨起已经觉得好很多,基本不怎么疼了,都是三小姐的方子好,原本宫里的太医都来给瞧过,只能给了些清热败火的苦汤子,便是那样,怎么也要折腾个十来日的功夫,三小姐这个偏方当真是好的,不过三日便好的差不多了。”姚妈妈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怎么瞧澹台静怎么好。

    澹台静听闻老夫人已经不怎么疼了,眼睛便闪现几分神采,瞧着一双眸子愈发幽黑透亮,眼角眉梢都带了笑意。

    “也不知道三小姐是从哪里得来的这方子,若是一早就知道,老夫人也不必受了那么多的罪了,三小姐没常在这边住着,自是不知道,老夫人自打生了二老爷后,便时常犯牙疼的毛病,一疼起来,好几日吃不好睡不好的,年轻的时候还好些,如今年纪大了,再这么折腾,便有些受不住,最是不能着急上火的。 ”

    姚妈妈小心瞧了一眼澹台静的神色,见其依旧带着温婉的笑容,才大着胆子说道:“老奴在老夫人跟前服侍了一辈子,今个儿也托大说两句,大夫人的事儿,不是老夫人不深究,只是家和万事兴,很多事情若是追究了,府里谁都得不了好,实在是……”

    姚妈妈没说完,澹台静便摆了摆手,看向老夫人,知道老夫人才是那个最放心不下的,生怕因为此事,自己心里着了恼,怨怪上老夫人。

    澹台静往前走了两步,在老夫人手心写到:祖母看顾静儿,静儿心里明白,不怨不恼。

    老夫人瞧了最后四个字,险些落了泪,侧过脸遮掩了,只是碍于才上了药,不便说话,只含笑点头。

    姚妈妈在一旁瞧着,几不可闻的叹了口气。

    三小姐才是无辜的那个,不过是因为与那马元童认识,便被牵累了进来,还险些毁了闺誉,喜欢马元童的人,是长房的二小姐,却硬生生的将二房的三小姐拉扯进来,大夫人实在是……

    如今瞧着三小姐受了委屈,还一心一意服侍老夫人,念着老夫人的好,而大夫人那边呢,老夫人明明是给大夫人留了体面,没有将大夫人的所作所为公诸于众,大夫人却因此事,怨上了老夫人,说什么生了病,在正院连脸都不露一次。

    这也就罢了,还将文姨娘,许姨娘,三位小小姐全部拘在端佳苑,没一个人来伺候着老夫人,老夫人牙疼的时候,是不愿意见人,可不愿意见人,与没人来见,是两个意思,这不是往老夫人心里插刀子吗?

    姚妈妈又与蒋嬷嬷说了几句,规矩礼仪上的事儿,蒋嬷嬷不愿老夫人动怒,一直忍着,今个儿瞧着老夫人似是好了不少,这才壮着胆子道:“老夫人身子好的差不多了,这规矩该立的还是要立起来,京城不比泽城那个小地方,老奴原在宫里服侍着,见过不少官员,因为后宅不稳落的势,老夫人走到这一步不容易,可得守住了才是!”

    老夫人深觉有理,知道大夫人被自己惯坏了,再这么下去不是办法,等着二房的人入住,怕是还有一场硬仗要打,便轻轻的点了点头,示意自己同意蒋嬷嬷的话。

    明白人说话,自是不用深说,蒋嬷嬷点到即止,又说起了三小姐澹台静。

    “三小姐原本爱瞧书,什么杂七杂八的书,都喜欢看,老奴原还觉得三小姐这是打发时间的,这回见到三小姐摘抄的小册子,派上了用场,才明白三小姐平日里的功夫都用在了何处。”按摩了半个时辰,老夫人不觉得疼了,蒋嬷嬷才松了手,将澹台静手抄的小册子拿了上来。

    老夫人伸手接过,细细瞧了几页,上面分门别类的记了不少东西,有像这种治牙疼的,还有一些别致的小点心,甚至还有一些绣花针法,各种各样,杂七杂八的。

    “当真是杂七杂八的,什么都有。”老夫人能说话了,这才张口笑道,“只看这个,便知道,三丫头平日里看的,不是女则,女戒。”

    蒋嬷嬷笑着应承:“老夫人可是猜准了,三小姐那女则,女戒的书,怕是要起了一尺厚的灰尘了。”

    姚妈妈如今怎么瞧三小姐怎么顺眼,便嗔怪道:“三小姐规矩好,都记在心里了,自然不用再去翻看,有功夫瞧些旁的书,也没什么。”

    老夫人也点点头道:“这女子出门本就不多,看看书,开阔眼界也是不错的,我听说,能在宫中做女官的,都是自小博学多才的,不可能只看了女戒,女则。”

    澹台静便在一旁温婉的坐着,带着几许笑意,听老夫人几人说道,自己却有些不好意思,她看那些杂书,是因为学堂里的东西早已经烂熟于心,又不能表现的自己什么都会,这才挑了杂书看,倒是从里面学到很多自己不懂的东西,便摘抄写下来,没想到会误打误撞。

    蒋嬷嬷见老夫人欢喜,便道:“三小姐已经将府里的书都翻遍了,便是再想瞧也是没有的了!”

    “那还不容易,京城的书局,总比泽城要大,等挑个暖和的天儿,让姚妈妈跟着三丫头,去拉几箱子回来,让三丫头慢慢看!”老夫人大方的说道,“银钱我来出,三丫头治好了我的旧疾,老婆子也做个散财的。”

    姚妈妈便在一旁逗笑道:“老夫人真是个抠嗦的,几箱子书,才多少银钱?可比那药钱,少多了!”

    澹台静偷偷的扫了一眼蒋嬷嬷,蒋嬷嬷这是觉得自己这些日子闷了,所以找由头,让自己出门呢吧!

    正当澹台静觉得,自己在京城的日子很温馨,可以好好的歇息到来年正月时,素心满面忧愁的递上茶盏,低声回道:“三小姐,泽城出事儿了。” 

第一卷 庭院深深深几许 119。第119章 泽城风波(一)

    “怎么回事?”澹台静放下手中的纸笔,皱着眉头,难道说,叶氏与那双胞胎庶女又闹出什么幺蛾子?

    “今儿个得了徐妈妈的消息,说是月姨娘的身子似乎是不大好,叶姨娘与两位小姐,说是怕老爷会苛责到她们头上,要趁着这几日工夫,来京城,正好在京城过年!”素心抿了抿唇,回道!

    澹台静挑了眉,冷笑一声道:“她以为自己还是继室夫人不成?”

    蒋嬷嬷在一旁刚刚铺好了床,闻听这话,也道:“姨娘与庶女岂是能自己做得了主的,她们想来便来,当这京城是什么地界!”

    素心也道:“奴婢也是这么想的,徐妈妈也是用这话来压着叶姨娘,可是叶姨娘说,老爷临走前,要她看顾着月姨娘的身子,如今她好吃好喝的伺候着,月姨娘的身子还是不大好,万一月姨娘出了什么差错,少不得要怪罪到她的头上!”

    素心气得直跺脚,道:“叶姨娘说,徐妈妈拦着她也可以,若是月姨娘的孩子,生不下来,就是徐妈妈的罪过!”

    “她倒是知道祸水东引!”澹台静提起自己的笔,在大大的宣纸上写下一个字:忍。 

    蒋嬷嬷走过来,看了一眼,拧着眉,问道:“三小姐这是还要忍着叶姨娘?”

    澹台静撂下笔,摇摇头道:“不!我的意思是,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今个儿你们都早些歇息,明个儿收拾收拾,咱们回泽城过年!”桂妈妈才从外头进来,端了助眠安神的茶汤来,就听到澹台静这么吩咐,连忙上前问道:“三小姐不在京城过年了吗?”

    素心便上前接过桂妈妈手里的托盘,撅着嘴道:“叶姨娘在泽城不安份,非要闹着来京城,三小姐便说,自己要回泽城过年!”

    桂妈妈没好气说道:“当真是个难缠的,太夫人压制了她们叶氏的铺子命脉,竟然也敢翻起身来,当真是活得不耐烦了!”

    澹台静想到叶氏的事情,扭头道:“明个儿一早,素心跟着我,去跟爹爹和老夫人说回泽城的事情,蒋嬷嬷准备一些年节礼,给我外祖母带回去,另外,桂妈妈去京城的珍宝斋打听打听,瞧瞧叶家的铺子是怎么了?”

    众人齐齐应是,澹台静想了想又道:“还得劳烦蒋嬷嬷派个小厮去问问马公子,他先前说过,若是咱们回泽城过年,让帮着稍一些年节礼回去。 ”

    蒋嬷嬷想到马元童,微微皱了眉,低声应道:“那老奴明个赶在大公子与二公子去学堂前,跟二公子打过招呼,让二公子身边的小厮去问询好了,带回来就是。”

    桂妈妈知道,这是防着澹台静与马元童再传什么出来,低头想了想道:“去寻了二公子,不如直接让老爷身边的胡管事去问询的好。”

    一个是堂兄去问,一个是自家老爷身边的管事去问,意义可是不同的。

    蒋嬷嬷点了点头,应道:“你思量的是,我明个一早去寻了胡管事。”

    蒋嬷嬷说完,又问道:“三小姐想要什么时候动身,咱们身边这些个零零碎碎的,总要收拾个两三日功夫!”

    澹台静摇了摇头道:“旁的也就罢了,咱们这次轻车从简,我想着,明年过年前,咱们大概会在京城定居了!所以一些常用的东西,便是留在京城里,也没什么的。”

    桂妈妈手脚麻利,已经开始四处打量要拿回去的东西了,突然扭身道:“奴婢刚刚想到,大小姐的婚期定在明年六月,奴婢估摸着,也就在泽城待上几个月,便又要回来了。”

    澹台静想到端庄的大小姐澹台蓉,没有多说什么,沉声道:“那更不用收拾什么了,只明个一早去准备了年节礼,我外祖母那边,老夫人定然会备了回礼,怎么也要一日的功夫,那就后日一早启程,有个两三日也就到了。”

    第二日一早,澹台静先去了澹台善昌那里,澹台善昌一听说,月姨娘肚子里的孩子不稳妥,当即便应了,澹台静又带了人去老夫人那里。

    “怎么说走就走的,昨个儿还说,让姚妈妈带了你,去京城的书局转一转。”澹台老夫人经过这场旧疾,对澹台静格外喜欢,又加上她失语之症,老夫人怜惜,更加疼爱。

    蒋嬷嬷在一旁回道:“府里闹得不可开交,老爷在京城还有事儿要处理,抽不得身,府里又没有一个当家主母坐镇,三小姐也没法子,总不能眼睁睁的瞧着老爷的子嗣有碍。”

    澹台静也在一旁写到:赶在大姐姐婚期前回来。

    老夫人这才点了点头,拉着澹台静的手道:“都是祖母的不是,祖母回头就给你父亲挑了继室,也能让你早些卸了这肩上的担子。”

    蒋嬷嬷微微凝眉,看向老夫人道:“那是最好不过的,若是三小姐与继室夫人相处融洽,来日三小姐再寻一门好亲事,便算是圆满了。”

    老夫人手上一顿,蒋嬷嬷说的不无道理,若是继室夫人与三丫头不对付,在三丫头的婚事上做手脚,可就毁了,想到这儿,老夫人说道:“你父亲的事情,倒是不那么着急,左不过你出阁前,可以帮忙看顾着,倒是你,翻了年就十三了,等到你再回京城来,祖母给你好好挑一门亲事。”

    澹台静垂下头,似是害羞不已。

    老夫人这才笑呵呵的吩咐姚妈妈给董太夫人准备了年节礼,又让外院管事寻了护卫,一路护送着澹台静回去,这才算是放了心,扭身对姚妈妈说道:“回头把京城里适龄的几家公子的事情,打探了回来,二丫头,三丫头都该紧着定下来了!”

    姚妈妈便笑着在一旁凑趣道:“可不是吗?老夫人得养好了身子,等到来年开了春,天气暖和了,三小姐从泽城回来,您还得带着几位小姐去别家做客呢!”

    澹台老夫人点了点头,接过了姚妈妈递上来的银耳莲子羹。

    却说三小姐澹台静带着蒋嬷嬷,桂妈妈回了泽城,留下素心在京城里,京城她明年就会回来,有一个人熟悉了府里的情形,总是好一些的。

    到了府里,已经过了晚饭时辰,澹台静直接回了梨若院,月姨娘的胭脂院很快便得了消息,也顾不上夜里寒凉,披了大氅直接到了梨若院来。 

第一卷 庭院深深深几许 120。第120章 泽城风波(二)

    澹台静端坐在上首的罗汉榻上,轻啜香茗,扫了一眼,坐在最末端的月姨娘,垂着眼,一声不吭。 

    “三小姐,您总算是回来了,若是三小姐再回来的晚一些,婢妾这身子,也不知道还保不保得住?”月姨娘在下首哭的梨花带雨,好不凄凉。

    澹台静扫了一眼月姨娘已经鼓起来的肚子,眉头微拧,这个月姨娘实在是太不安份了,不知道自己的身份……

    澹台静仿佛看到了前世的素月,那个时候,她也是月姨娘,只不过是王子瑜的月姨娘,而不是澹台善昌的月姨娘。

    前世的时候,自己小产过后,月姨娘便是这般的姿态在自己面前耀武扬威,那时的自己,没了孩子,看到旁人的肚子鼓起来,心里就像是被刀剜掉了一块儿一般,时过境迁,面对同样的场景,却是不同的姿态!

    “听闻月姨娘,每日都要用三盏燕窝,一锅鸡汤,核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