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妆名捕(水红)-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江若宁微微点头,被人发现身份有假,自要杀人灭口。然后对刘丁氏身边的心腹下人尽数除之,不留一个活口。
  “刘森的容貌是真的,刘大/奶奶的容貌是假的,那个假定国公夫人……”
  阿欢摇了摇头:“这件案子,是朱大人、谢大人亲自主审,其他的我不得而知。只是,朝廷已张帖海捕文书捉拿刘森。刘大/奶奶戴的是人皮面具,是杀了真正的刘大/奶奶后扮成的,谁也不知道她的真实容貌。他们逃跑得伧促,没来得及带着两个小少爷,现在那两个孩子就由刑部看押。”
  江若宁微微眯眼,“那两个孩子是刘森与那在逃的女人所出,如果让我见见孩子,我也许能猜出那女人的真实容貌。”
  阿欢一声惊呼:“师姐,你看到孩子,就能知道那女人的容貌?”
  师姐摸死人头骨,便能复原生前容貌的技能,在整个捕快行里就让所有人惊叹了,现在她竟说看孩子,能知那女人的容貌。
  “只是猜,若是孩子容貌似祖辈,就易产生偏差。”
  她的容貌长得像父亲,也可以说是随了祖父。
  江若宁轻叹一声,“太后和父皇同意我继续做捕快,不过必须得等宫宴结束之后。”她烦恼后,天天数着指头等宫宴,不是为了热闹,而是为了离宫。
  宫门外,传来一个大嗓门:“妹妹,若儿妹妹,我来看你了,知你在宫里闷,快来瞧瞧,哥哥给你带什么好东西了?”

☆、173 验证

  慕容琅领着一群下人鱼贯而入,有的抬着琉璃鱼缸,里面是七八尾漂亮的锦鲤;有的捧着名贵的花木,六学士的月季;四季香的丈高花木;最时新的贵女新裳、最耀眼的首饰……眼花缭乱,林林总总,就连下人亦高达四十余人。
  阿欢的眼珠子看着纷纷从外头进来的下人,这些下人穿着统一的服饰:小厮一律是精干藏青色短衫,戴着一样的帽子;侍女清一色的粉褂成脚踝长裙,挽着相同的双圆髻。
  翠薇宫正殿原是很大,虽不及四妃、更不及荣安宫大殿,可五十坪是绰绰有余了,被慕容琅一放,立时整个大殿摆得满满当当。
  “嘿嘿……”慕容琅笑着,“这可是我用了几年时间收罗来的,怎么样?漂亮吧?那琉璃鱼缸,是我十六岁过寿诞时,大舅母送我的礼物;那六学士的月季,是我十五岁时就开始养的……”
  江若宁一一扫过,“你搬这么多东西,我明早还如何习武?”
  慕容琅环顾四周,带着挑剔地道:“翠薇宫是太小了些,要不我与淑妃娘娘说说,让她另与妹妹寻座更大的宫殿。”
  江若宁道:“再大的宫殿,你若多搬几回来,只怕也没地儿放。”她带着不屑地扫过满殿的东西,件件都是好的,“哥,你的眼光还真不怎样?”
  谁不知道容王世子是挑剔的出名,吃的、用的、穿的全都是极好的,便是皇子们也比不过,谁让他是容王府唯一的嫡子,自小就被父母宠上了天。
  “嗯,琉璃鱼缸。可以留下!”她一转头,“那……那个什么花,都给我搬出去,啊……啊切,我最闻不得那些香味,赶紧的,都搬出去。草可以留下。花全都搬出去,连片叶儿都不能留。啊……啊切!”
  阿欢笑嘻嘻地道:“容世子,我师姐最讨厌这些花儿了。”她压低嗓门。低声道:“师姐闻到那种香味浓的,轻则打喷嚏,重则满身起疹子、呼吸不畅,你再不赶紧搬走。明天她就没脸见人了。”
  阿欢记得在大理寺飘花园时,她曾经说过一回。怎的慕容琅又弄这些花来。
  昨日,谢婉君斥退左右,屋中只余下他与慕容琅,她意味深长地道“子宁。那孽障不是我生的,我也生不如此等克母克兄的孽障。”
  慕容琅迷糊了。“为何她长得像父王,又与我同日出生?”
  谢婉君又道:“你信母妃。我没哄你。”
  一定是母妃还在怨恨江若宁,到了现在也不肯认她。
  可是慕容琅还是想再试试。他外祖文谢阁老也是如此,自来就闻不得香味浓郁的花儿。江若宁在这点上,许是随了外祖。
  虽然阿欢提过,可慕容琅还是有些不信,心下定要亲见一番,如果江若宁真闻不得花香,谢婉君声声说江若宁不是她所生,那就是谎话。如果江若宁能闻花香,那么,也许江若宁的身世另有隐情。
  小时候,慕容琅一时顽皮,将一盆花放到了外祖的书房,结果外祖浑身起红疹,还严重得昏厥过去。他的两个表哥为了帮他,直说是他们放进去的,被舅舅给狠揍了一顿。事后,他虽然认错,可舅父哪里敢打他,只训自己的儿子,说他们胡闹不懂事。
  这会子,慕容琅连连叫人把花搬出去。
  “啊切!啊……啊切!”
  小高子着人把翠薇宫的门窗都打开,花已经不在了,江若宁还捂着鼻子在那儿打喷嚏。
  慕容琅黑着脸,该死的,这都是左仔、右仔两个出的鬼主意,说什么女孩子都爱花,这其间也有他的试探。母妃还骗他,说江若宁不是她生的,江若宁闻不得花香,就如他外祖一般,母妃一定是对江若宁厌恨到了极点。
  江若宁捂着口鼻,“不能再待了,我得去偏殿,那个……把琉璃鱼缸留在这儿,其他的都搬到偏殿去。啊切!啊切……”
  要死了!
  江若宁先前还神采奕奕,上百个喷嚏一打,眼红鼻肿,不知道的还以为她染了风寒,又或是大哭了一场。
  阿欢恶狠狠地道:“容世子,你下次做什么之前,能不能先问问?还说你疼师姐,我以前告诉过你,师姐闻不得花香,你怎还把这些花弄来?”
  被嫌弃了!
  还是被阿欢给嫌弃了。
  慕容琅这会子直瞪着左仔、右仔两人,但他打死也不会承认,自己是故意的。两个贴身小厮说什么“女儿家就喜欢漂亮的花草,大郡主自小就爱花,世子要讨凤歌公主高兴,就送花。”
  为了以示自己对妹妹的好,慕容琅把自己养了好几年的六学士都拿出来的,就为了见证一下。
  江若宁只觉头疼得紧,不是因为慕容琅头疼,是因为过敏性鼻炎犯了而头疼,她坐在偏殿的凉榻上,无精打采。
  阿欢对翠浓道:“取碗温清水来,里面放些盐,公主要用帕子捂捂口鼻和额头。”一回头,哪里还有慕容琅的影子,早就跑无影了。
  翠薇宫外头,慕容琅追着左仔、右仔又踹又骂:“混账东西!都是你们出的主意,凤歌被那些花惹病了。”
  他踹一脚,两人就跳一下,左躲右闪一番。
  慕容琅打不着,心下着急。
  两个又故意让他踹两下,然后又开始躲闪,过一会儿又故意让他打两下,主仆三人追追赶赶间,很快就追上了从宫里退出来的捧花队伍。
  一边的小厮笑道:“世子,你不如问问谢阁老,问他的鼻子是如何治好的?”
  慕容琅一沉:对啊!他去找外祖,外祖一定有秘方的。他小时候闯的那次祸,可是让外祖打喷嚏打得快昏厥,后来也康愈了。
  他现在最担心的是怕江若宁浑身起疹子,过两日还要参加宫宴呢,那时候她要生了疹子,自己就真成了祸害。
  *
  文华阁。
  谢阁老坐在靠阳的窗户下,半躺在摇椅上,微眯着双眼,这翰林院文华阁、文渊阁二阁,就是个文臣做学问、养老的最佳去处。两阁阁老都是从一品的大员,素日又不用上朝议政,每日想来便来,不来待在家里也无事。
  “外祖!外祖!”慕容琅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一把扯住谢阁老的衣袖,“我又闯祸了,快把药给我。”
  谢阁老被他莫名的一句话弄糊涂了,慕容琅闯祸,与他要药作甚?
  慕容琅跳着脚,“外祖,药啊!就是你闻了花香就打喷嚏的药,哎呀,凤歌妹妹也和你一样,这会子正拼命打喷嚏呢,还有几日就是宫宴,她要是生了红疹,这可如何是好?”
  谢阁老一怔,“你又作甚了?”
  “外祖快把药给我!”
  谢阁老看着慕容琅,自己有这毛病,凤歌公主也是如此,他听说这孩子,长得像容王,颇得太上皇、太后喜欢,而今被太后留在宫里,说要亲自教养。听说也是她治好了太上皇的糊涂病,宫里人对凤歌公主交口称赞,只说她是个有福的。
  谢阁老道:“世人都知我有闻不得花香的毛病,好几年没犯,素日怎会带药在身上,家里倒有两瓶药丸子,你去谢府,找你舅母取来。”
  慕容琅骑马前往谢府,待他取了药来,整个翠薇宫已经闹得人仰马翻了。
  江若宁蔫蔫地躺在凉榻上,一脸病容,鼻子红肿,双眼泛着红血丝。
  太后正坐在榻前,“身边服侍的人是做什么的?凤歌闻不得花香,还由着慕容琅胡闹,把那些花搬到翠薇宫来,瞧瞧,这才一日没见,人就病成这样了。”
  碧嬷嬷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儿,“这满宫的人就没一个用心的,我就离开半个时辰就出了这等大乱子。来人,把人拖出去,翠浓、翠浅、小高子各赏三十大棍,其他人各领十棍!”
  江若宁声音暗哑:“皇祖母、碧嬷嬷,不怪他们,他们原不知我闻不得花香。还好我今日避得快,又用帕子捂了鼻子,歇两日就好。”
  太后道:“既然凤歌求情,宫棍就免了。”
  一殿的宫人齐刷刷跪在周围,大气都不敢出。
  青淑人也是一个老嬷嬷,从年轻时候开始就一直服侍着太后,这会子厉声道:“不仅他们得罚,碧嬷嬷也要罚,我瞧就罚碧嬷嬷三个月的例银,余下众人大宫娥、大太监各罚两月,其余人等就罚一月。”
  碧嬷嬷领众人谢恩。
  慕容琅拿着药丸,大喊着:“若儿妹妹!”几步就要冲进偏殿,一看到太后冷脸坐在榻前,立时规规矩矩地站好。
  “子宁,你虽是兄长,可也不能如此冒失地闯入妹妹的寝宫。更不能随意将宫外之物弄到宫里来……”
  “皇祖母……”
  太后厉声道:“今日的事就罢了,下不为例。”
  这古代可没有各种抗过敏药物,弄不好,是会闹出人命的。
  慕容琅走到凉榻前,摊开手,掌心有一只小巧的玉瓶,“这是我从外祖那儿取来的药丸子,专治妹妹打喷嚏的,你吃两粒。”
  青淑人道:“谢阁老也有闻不到花香的毛病。凤歌公主,你就吃上两粒。”
  这是慕容琅从谢家拿来的,定不会有问题。
  江若宁正要接过玉瓶,阿欢却抢先一步拿来去,启开鼻塞,放在鼻尖嗅了又嗅:“师姐的鼻子最好使,被这么一闹,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恢复嗅觉。”

☆、174 幼女案

  慕容琅带着歉意地道:“第一次见到妹妹,是在百货行的胭脂水粉柜台前,那时候瞧妹妹在一瓶一瓶的挑脂粉……”
  阿欢取出两粒药丸,递了温水,道:“师姐早有准备,鼻孔里抹了薄荷油。可你今日来得突然,她哪来得及抹油,要不是师姐用帕子捂了鼻子,又来了偏殿,还不知道会怎样呢?”末了,冲慕容琅瞪了一眼。
  江若宁吃了药丸,“皇祖母,我没事,太医也瞧过了,药也吃了,睡一觉就好了。”她依在太后怀里,声音低沉,“你们都下去,我与皇祖母说说话儿。”
  青淑人示意众人退去。
  江若宁低声道:“太后大姐,这些年,一直是河家的姥姥、舅舅一家照顾我,我想求皇祖母赏赐姥姥舅舅!另外,我与阿欢情同姐妹,我想留阿欢在宫里住一些日子,太后大姐能不能给阿欢一个封号,乡君、县主什么的都行。”
  太后用手轻凿她的额头,宠溺地道:“县主、乡君,你当是这么容易封赏的?河江氏,你父皇封为七品孺人,又赏你舅舅良田千亩,圣旨昨日便离京。”
  “谢太后大姐!”
  太后刚才瞧见阿欢了,阿欢是很维护江若宁,只是她看到阿欢,总觉得似曾相识,“青莺,哀家以前见过阿欢么?怎的好生眼熟?”可她又忆不起在哪里见过。
  青莺想了片刻,“阿欢长得与宋家的丫头相似?”
  “宋家?”
  “眉眼里,与宋家的超大奶奶有几分相似。”
  “难怪觉得眼熟……”
  三顺儿抱着拂尘,立在一边接过话道:“回太后,老奴记得。数年前,超大/奶奶的幼女在上元灯节上走失。”
  江若宁眼皮一跳,难不成阿欢真是宋家的孩子?
  阿欢曾不只一次地说过,回到京城,总觉得有种熟悉感,可她又想不起来,一想就头疼欲裂。
  青莺点头道:“说得正是。属下记得。那年京城世家名门丢了好几个小姑娘,最可怜的便是顾家五太太,原是年轻守寡。只得一个遗腹女,偏她的宝贝女儿走丢了,寻了三年也没找到,五太太便遁入空门替顾九小姐祈福去了。”
  江若宁突地忆起阿欢的遭遇。看了看左右,三顺儿明了。遣退了附近的宫人。
  “太后大姐,这事有些古怪,如果我没猜错,怕这是一件有预谋的拐女案。”她吐了口气。“我是捕快,三年前,奉天府也陆续丢过数名大户人家的姑娘。一旦丢失,便再也寻不回来;四年前。应天府那边也出现同样的情况;五年前,发生在扬州;六年前则发生在姑苏、钱塘一带;七年前则是巴蜀益州一带;八年前是洛城;九年前是京城……”
  江若宁便将自己初遇阿欢时的事细细地说了,又说了阿欢那时不过十岁,却患了脏病,自己为了给她治病,就想到青霉,用提炼的青霉给阿欢治病。
  太后闻罢,厉骂道:“混账!禽兽不如,那就是些几岁大的小姑娘,他们……他们也下得去手。”
  更重要的是,那些姑娘还是世家名门娇养的。
  江若宁道:“盛世太平,也滋长了邪恶,百姓们丰衣足食,自是安分守己,可是这些世家名门,外里光鲜,内里肮脏。酒足生淫/意,富贵安宁也让这些豪门大户生出各种各样的花样、玩法,道德伦丧。
  而《大燕律法》更有诸多漏洞,里面多有约束百姓的行为,却对这些世家名门少有约束。一人为官,全家减赋,为各地官员为了如数上交赋税,自从百姓们身上摊派,也令富者越富,贫者越贫……
  太后大姐可知,我在定国公府扮细作时都看到、听到了哪些脏事?一个定国公府如此,谁又敢保证,其他的世家名门没有这些脏事。
  这几年,若宁虽是青溪县的女捕快,也曾刻意了解了当年名门幼女走失案。其他地方我不知道,但三年前奉天府一月之内,便有十二个大户人家的姑娘走失,而这十二人里,除了四个是庶出,另八位皆是嫡出,其间更有三位是嫡长女,年纪最大的是十一岁,最小的只得五岁。上元灯节丢失两人,三人是随家人在年节逛庙会走失,而另外七人皆是在自家家里突然失踪。在家中失踪幼女的七家,家家都是光鲜门第,但实则家里并不和睦……”
  太后若有所思,“对律法哀家并不精通,但你是精通的。若儿,哀家支持你,也会说服太上皇、皇帝站在你这边。你写的皇家制药坊计划书,太上皇看得很用心。”
  碧嬷嬷站在廊前禀道:“禀太后、公主,皇上和容王来探望公主。”
  皇帝、容王兄弟俩进入偏殿,与太后见了礼,江若宁正要行礼,皇帝道:“若儿且躺着。”
  容王道:“子宁真是胡闹!”
  太后道:“也怪不得他,他不知道若宁闻不得花香。”
  别说慕容琅不知道,就是太后等人也是今日才知道江若宁闻不得花香,太后一来,就下令将翠薇宫里的鲜花都撤走了,只留了兰草、藤萝之类的绿色植物,然,江若宁却悄悄告诉太后,“其实我并不是闻不得花香,只是闻不得百合、夜来香等这类浓香型鲜花,像月季、蔷薇、玫瑰、牡丹这样的花并无碍。”
  而太后只记得谢阁老便是所有带香类的鲜花都闻不得,香味越浓,闻过之后的症状就越甚。
  皇帝道:“我与容王从荣安宫过来,父皇那儿有一本若儿编写的《皇家制药坊计划书》,写得不错,朕过来是想与若儿探讨一些问题。”
  太后起身道:“凤歌还病着,你们不要谈太久,哀家得回荣安宫。”
  这是太后突然提出,说皇家也要建一座制药坊,还说京城建皇家制药第一坊,大燕各地可以建第二坊、第三坊,造出常见药丸造福百姓,什么专治冷热伤风的药丸,又有治胃病的药丸等等,让江若宁帮忙拿出计划,而这计划里,青霉素、还素膏也在其间,毕竟青霉素的杀菌消炎作用,太后是知道的。
  皇帝想让太后回避,说的是制药坊的事,可江若宁却觉得不是此事,毕竟这件事最初提出来的人是太后,太后是有权知晓其间所有的过程。当今大燕的繁荣昌盛,也太上皇、太后的治理分不开。
  而今皇帝也是强硬、铁腕的帝王,说一不二,却又能广纳谏言。
  待太后走远,皇帝拿出一本计划书,粗粗地翻看了一遍,“若儿与太后是同籍。”
  “同籍?”这个词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