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妆名捕(水红)-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江若宁只能是我的妻,她也必须是阿宝的娘,否则……”
  他再不敢继续说下去,仰头轻叹。
  即便他感佩江氏对江若宁的疼惜之情,即便他欣赏江若宁为求真情放弃荣华、名利的选择,可他却不能成全。
  成全了她的心愿,他许会给温家带来大难。
  他赌不起。
  “公子,听河江氏所言,江姑娘早有意中人,这……”
  她有相爱之人,这么做,就是要拆散一对良缘,何其残忍,当年温如山也曾深爱过,也曾疯狂过,为了与心爱的女子在一起,曾做下出格事、疯狂事,甚至不屑算计、谋划。现在,他怎么可以残忍地拆散江若宁与意中人的良缘,只为了他口中所谓的“家族声名”。
  “我会设法补偿她。”

☆、096 备厚礼

  汪安没再问。我一个下人都如此纠结、为难,而大公子定是比我还要难,明知不对,却不能放手;明知不爱她,却偏要将她禁锢身边为妻。
  师爷站在门外,恭手禀道:“启禀温大人,回春堂唐家设宴,不知大人稍后可能前往赴宴?”
  “今日有事,改日再约。对了,杨副捕头、河十七、罗中等人可有消息传来?”
  今早,县衙的所有役衙、捕快除了当值的几人,其余人全都外出,拿着画像打听无名女尸的身份。
  师爷答道:“一有消息,小的立马禀报大人。”
  温如山应了一声,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师爷进来。”
  师爷进来后,恭敬地立在一侧,见温如山的茶盅刚少了一点水,立马抢着提了茶壶蓄上,“温大人,这次要是能破无名女尸案,这可是大案一件,温大人前途不可限量……”
  京城镇北王府的大公子,这可是皇亲国戚、权势滔天的人物,这各家宴请不就是想搭京城温家这条线,他做了七八年的师爷,一直卡在秀才功名上不进、不退,现在有这么棵大树出现,还不赶着机会巴结讨好。
  温家一句话,他就能入仕为官。
  温家一句话,他这个小小的师爷,也能成为红人。
  温如山冷声道:“青溪县都有什么女人喜欢的好东西?”
  师爷凝了一下,难不成是温大人要讨好哪个女人,“全县最好的胭脂铺子是唐记,是回春堂唐老太太的陪嫁铺子,各大户人家的太太、奶奶通常都是提前与他们预订。虽说青溪县是奉天府第一大县。可到底不如京城、奉天府这样的大地方。”
  温如山微微点头,“汪安,回头你去唐记胭脂铺取一套最好的胭脂水粉。”
  “是。”
  师爷笑了笑,又道:“大人若是喜欢,小的与他们说一声,让他们把最好的送来。”
  “不用,还是让汪安去买。”他又问。“还有呢。”
  师爷道:“县城最好的首饰是张记。是李家大房大奶奶张氏的陪嫁铺子,这里头的上等货,全是京城张记首饰铺子送来的。不过贵重好的,也得预订。
  县城最好的衣料铺子是李记绣坊、李记布庄,可以在布庄买布回家自己缝制,也可以送到绣坊缝制。这手艺、式样不比京城差,素日他们还帮京城大户人家缝制衣袍。
  最好的酒楼是太白酒楼与福来客栈。太白酒楼的靠山是李员外家,福来客栈与奉天府福来客栈是同一个大东家。”
  汪安接过话,面露鄙夷之色,“这太白酒楼、福来客栈的菜食还真不怎么样?还不如我家夫人的厨艺好呢。”
  师爷念头一闪:看来这两家在青溪县开不下去了。连温大人都说不好,往后谁还去吃饭子,这排起长队的宴请人家谁还敢在这两家酒楼请县令吃饭。
  不好!
  师爷在那儿吃了好几年。觉得不错呀。
  这也难怪,青溪县到底是小地方。怎么能与京城那种大地方比,何况温家是皇亲国戚,府里的厨子、厨娘都是千里挑一的好,弄不好还是宫中御膳房出来的厨子,岂是太白酒楼能比的。
  温如山道:“汪安,让师爷陪你走一趟,记住了要挑最好的,这是本官要送夫人的礼物。”
  汪安心头轻叹:大公子,你不会拿江姑娘当宋小姐了吧?当年你也是这样讨好宋小姐的,可最后……他没说出来,只是迟疑道:“公子当真要……”
  “不就是送些礼物,没银子了说一声,昔日离京,王妃不是拿了不少银钱防身么,你快去吧!”
  汪安应声“是。”
  *
  新任县令大人的服侍小厮跟着师爷来买东西,哪家敢收高价。
  唐记胭脂水粉铺,师爷一进来就大喝:“来人,我们奉县令大人之命前来采买最好的胭脂水粉,快把你家最好的都拿出来!”
  要旁人说这话,许会怀疑,可师爷临门了。
  这几日,新任县令的事在青溪早就传开了,这可真正的世家门阀出来的公子,光是温家那权势、地位,就引得各家竞相巴结讨好。
  管事掌柜是一个富态婆子,立马迎了过来,哈腰道:“师爷、小哥,请里面挑。前些日子,有从京城新到的胭脂水粉,只得两套,还是李家大奶奶预订的,既然县令大人要,就先给县令大人。”
  师爷也懂一些,启开胭脂盒盖,闻了又闻,嗅了又嗅,“是玉人坊的?”
  “是,是上等胭脂水粉,听说这宫里头的娘娘用的也是玉人坊胭脂水粉。”
  师爷瞧了一眼。
  汪安道:“这一套多少银子?”
  “哟,瞧这小哥说的,县令大人瞧得上,这是给我唐记面子,哪能收银子,这可是我们唐家的荣幸。”
  “京城一套这样的胭脂水粉售价一百八十两银子,我给你二百两如何?”
  温家虽是世家门阀,可家里的太太、奶奶们谁没有陪嫁铺子,这铺子里卖什么的都有,卖胭脂水粉的,家里人就只到她的铺子里买,这是温家当家主母所言“肥水不流外人田”一有照顾生意之意,二又有价格实惠,买到好东西之意。
  掌柜婆子连连摆手,她可听老太太说了,唐家正想宴请县令大人,这无论是京城做太医、为官的,谁不想攀上温家这条线,这等好机会,谁还敢收银子,怕是她今儿收了银子,明儿就不用做管事了。
  汪安道:“包起来!”
  婆子手脚麻利,取了最好的锦盒将一套胭脂水粉装好。然后又照着京城的规矩,在上面扎了朵漂亮的丝绦花,笑着捧递给汪安。
  汪安从怀里掏出二百两银票,“钱契两清,这是我家大人的行事风格,你不收钱,我也不敢要你的东西。告辞!”
  他提着锦盒转身离去。
  婆子只觉这银子收得心里忐忑不安,还得将这事禀报给老太太,否则她许就要被罚。
  汪安又进了李记布庄,敲了敲柜台,“你们这儿都有什么最时新、漂亮的衣裳,有京城流行的瓷衫么?”
  瓷衫,正是李记推出的。
  伍管事连声道:“有!有!什么衣料的都有,我们绣坊还代替京城做一批瓷衫,是要进京城百货行的。”
  这京城百货行,可是朝廷的产业,就连百货行的大管事那可都是正八品的官,要进百货行的柜台销售,这条件可是严苛,但这也如同成了皇家贡品一般,是有质量和名气保证的,但凡进去过的货品,各商家的身价大增,甚至于财源滚滚。
  你现在做得好,不等于明天也好,百货行里卖的无论是吃的、用的、穿的,都引领着整个大燕朝的风气,他们卖什么,大燕朝就盛行什么,从女人的衣服、胭脂水粉,到各家屋里的摆件,一应俱全,那百货行共有三层,一楼销售胭脂水粉、食材、调料等物,二楼那清一色全都是衣服,什么式样皆有,这三楼卖的就是各式摆件,琳琅满目。
  汪安低声道:“我家夫人是不是常在你家订制衣裙?”
  伍管事一时反应不过来。
  师爷道:“汪小哥说的是县衙江捕快,你们知道她穿多大的衣裙吧?”
  伍管事说不知道,可这几年江若宁确实在李记绣坊订制衣裙,苦笑道:“知道!”
  汪安道:“你家有衣裙式样簿,快快取来,我们大人要给夫人添置几身新裳。”
  这是几身?
  师爷汗滴滴的,只见汪安轻车熟路,将那些漂亮的服饰都做了一身,“这种大红色的不好,改做湖蓝色的。你们先做,待我回家请示了大人,再决定在上面绣什么样的花式。”
  师爷低声道:“汪小哥,这是不是一下子订做太多了?”
  “无碍,既然要做,就要做最好、最漂亮的,不在多,在于够好。”
  到底是京城世家出来的,连个下人都如此阔绰,那这温大人岂不更爽快、阔绰,不愧是第一武将温家出来的,听闻这温家的女眷个个嫁妆丰厚,人家根本就不差钱。
  师爷立时雀跃起来,这回来的可是财神爷,还是官禄神,可得侍候巴结好,他能不能一举入仕,就看这位新主子了,心里拿定主意,从今往后,他就跟着温如山混。“伍管事,你瞧县令大人一下子做了这么多事,你可不许收高价。”
  汪安站在柜台前,用手指敲击着玻璃柜,大燕自永乐年间起就有玻璃,至今亦有一百多年历史,玻璃也制得越来越精致,但凡是上次档次的店铺,都设成玻璃柜,否则不这样就显示不出自家店铺的品味。
  “你们这儿的衣料太差,就没有上等蜀锦、湘锦、杭绸?”
  伍管事凝了一下,自家店子里这样的东西不多,就算偶有进货,要么是给京城大户人家订制的,要么就是县城大户人家的贵妇、贵女订制的,这摆出来卖的还真没有。
  “汪小哥要,小的这就是令人从京城送货,一定做出最好的衣裙。”
  “从京城送过来,怕是黄花菜都凉了,我家夫人近来正与县令大人怄气,县令大人还等着送了漂亮衣裙哄她高兴呢。”
  师爷立马道:“县令大人照顾你家生意,没有也得有,你们不是给京城贵妇做的衣裙么,就拿那些做成县令夫人的。”
  上门的生意,谁会推啊。

☆、097 讨好

  (ps:读友大人,如果你喜欢该文,敬请订阅!投推荐票!收藏!(*^__^*)欢迎留帖夸赞!水红更喜欢鼓励赞扬啊!)
  伍管事忙道:“好!好!小的这就让绣坊赶工,不知汪小哥何时取货。”
  “今儿黄昏!能赶出来多少算多少,这是二百两银票,算是预付,取货之时,多退少补。”
  师爷原想帮衬着让他们不收银子,可看汪安的意思,对方不收,他就不要货,也就忍住了。
  师爷哈着腰,赔了个笑脸,“汪小哥,对面就是张记首饰铺。”
  汪安应了一声,转身离去。
  师爷扯着嗓子道:“伍管事,催着绣女们赶工,要做得漂亮,把你们最好的手艺都拿出来。”
  前任县令知李家在京城、朝廷有人,也忌惮三分,可现在这新县令后台强硬,又出自京城世家门阀,人家又不是白要,可是付了银子的,这做不好,李记的招牌就砸了。
  伍管事怔了片刻,立时进了李记绣坊,把里面的管事唤了来,拿着簿子两个人讨论了良久,务必要做出最漂亮的衣裙,讨论好一套,立马安排绣女赶工。
  绣女院甲字间的绣女正看着那块漂亮的缎子惊叹。
  小管事是一个年轻的绣女,约有二十岁上下,挽着妇人头,一脸凝重地道:“新任县令温大人在我们绣坊定了一批货,是给县令夫人做的新裳,大管事发了话,我们一定要拿出最好的绣技,做出最漂亮的衣裙。”
  “温大人年轻又英俊!”
  “已经成亲了?”
  立时。又有个家在县城的绣女道:“我听我爹说,温大人的妻子是江捕快。”
  “江捕快,那个男人婆么……”
  还没议论完,小管事拿着荆条,条上绑着红绸,重重地击在墙上,大喝道:“休要议论。抓紧干活。天黑之前就要取货,误了交货时间,这个月的赏红你们都别要了。”
  每次都这一句话。
  甲字间的绣女放下各自的活。聚到一处绣县令大人给夫人订制的新裙。
  乙字间的小管事是河山杏。
  四年时间,她从一个小绣女熬成了小管事,也从早前一月二两银子的月例升到了三两银子,若遇绣坊发赏红。她领的也是绣女的两倍。
  河山杏看着大管事拿着一块漂亮的锦缎,又指着纸上的式样。“县令夫人喜欢蔷薇蝴蝶,这一套要绣成彩蝶衫,这是我与布庄伍管事一起商量出来的式样,你们乙字间必须严格照着这式样绣制。天黑前就要交货。”
  河山杏瞪大眼睛,现在已经是未时了,“大管事。这彩蝶衫制作起来工序繁复……”
  “完不成,你们乙字间这个月的赏红就别要。这是上面的要求。快干活,有这时间迟疑都绣上几针了。”
  整个绣坊里忙碌了开来,各绣间都围着一件衣裙。
  一个绣女上了趟茅房,回来后很八卦地道:“河管事,我打听到了,你们猜这县令夫人是谁?”
  “听说新县令可是京城的名门公子,他的夫人嘛,自然是京城的贵女。”
  这天下的世家门阀,规矩最大,最是讲究门当户对。
  “错!错!整个绣坊都传开了,说这县令夫人是我们青溪县人氏,是县衙的江捕快!”
  “江若宁!”河山杏惊叫一声,啊呀,扎到手指头了,立马将手放到嘴里吸,可不能让衣裙沾上血渍,弄脏新裳可是最忌讳的事。
  江若宁是新任县令温如山的夫人?这怎么可能?河山杏自小就认得江若宁,这么大的事,为何她不会知道。她小时候还见过江若宁屁股上系着屁帘子玩泥糊糊呢,对于江若宁的事,她可是最清楚了,这突地说江若宁是温县令夫人,这怎么可能,她真的一点也不信。
  其中一名绣女道:“河管事,你不是与她是同村么?”
  另一个绣女云淡风轻地道:“你不会听错了吧?新县令那样的出身,怎么会娶一个男人婆做妻子。”
  河山杏除了意外,更多的还是欢喜,她这几年经常看到江若宁上布庄二楼,还常常在绣坊院子里能望见她与李观说话,如此说来,江若宁只是与李观相熟,她现在嫁人了,不,许是被县令大人看上了。
  “她其实挺好的,也不是男人婆,只是总穿捕快服,她不穿捕快服的时候,挺漂亮、文静的。”
  绣女们扁扁嘴,打扮得跟个男人似的,吃饭还用大碗盛,哪里像女儿家了。镇日还与一帮子捕快在一起,怎么看都像个男人婆。还爱与一帮子男捕快在外头跑,就连县衙的男捕快都说“小江啊,那是我们兄弟。”听听这话,男人才叫兄弟,连他们都拿江若宁当男人使唤了。
  男人婆,是绣女们给江若宁取的绰号,早忘了是谁给取的,总之现在这三个字就是江若宁的代名词。
  “河管事,你说县令大人什么眼光,怎么就看上她了,我们这十个人,哪个不比那男人婆温柔娇媚,便是河管事怕也比她得体许多。”
  江若宁的五官是长得不错,可在众多李记绣女的眼里,她总是穿着一身捕快服,腰间佩着一柄剑,虽然大家都知道她是女的,着实是那身打扮,怎么看都是男人啊。
  河山杏心里暗喜,但脸上不表,“你们又胡说,其实江捕快长得还是挺漂亮的。”
  “像她那样,长得一张男女皆可的脸蛋……”有人凝了一下,江若宁穿着捕快服,戴着捕快帽,怎么瞧都是一个男人状,偏生那脸生得不错,可就算是如此,还是抵不住绣女们唤她“男人婆”。
  对江若宁的“好运”,绣女们各有猜测,但大家想得更多的,就是江若宁如何成功爬上新县令的床,然后,县令大人尝到了甜头,被她给迷住了。
  乙字间的绣女还好,因为她们知道河山杏与江若宁是“表姐妹”,你说人家表妹的坏话,怕是不想干了。
  可其他间的绣女浮想联翩,猜测多多,更有甚者,“我们谁不比男人婆好,赶明儿我们也试试,瞧瞧这县令大人的阔绰,我们十二间全都在赶那男人婆的衣裙,要是我们得了县令高看,大家呀,就不用再做绣女了。”
  一时间,众人叽叽嘎嘎地笑了起来,因都是女子,多还是从乡下来了,有着乡下村妇的长舌,你一言,我一语,尽拿江若宁开涮。
  *
  江若宁一个喷嚏接着一个喷嚏地打,她拿着帕子擦了一下。
  阿欢正在沙包上练拳脚,这两天她信心百倍,一心想做女捕快,没事做的时候就练功夫,“小姐是不是染了风寒?”
  江若宁摇头,“没呢。”
  阿宝正蹲在堂屋地上与小梅玩耍,时不时抬头望着正在练剑的江若宁,娘亲还真是奇怪,她不记得娘亲会玩这些,可每一样都会,好生厉害,一会是剑,一会儿又换作刀,再是枪……
  二妞在厨房里做饭,喝了声“阿欢,过来看火。”
  阿欢收好拳脚,转身进了厨房。
  江若宁又打了一个喷嚏,揉了揉鼻子,莫不是真感染风寒了?
  瞧着不像啊,这两天并没有受凉。
  院门上,传来支伯的声音:“公子回来了?”
  汪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