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妆名捕(水红)-第3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翠浅启了盒子,看到里头的山参吃惊不小,正瞧着,十六进来了,“哪来这等上等好山参。”
  “碧莲姑娘给大人送的,说让我给大人补养身子。真没瞧出来,这碧莲姑娘还是个厉害的,年纪轻轻会做生意,也晓人情事故,比我强。”
  “你怎又拿自己与旁人比,在我十六眼里,你可是最好的,又善良又忠心,还勤快能干,若没有你,我都不知如何在大人身边撑下去。”
  “大人可好些了?”
  “又在画凤歌公主,还是画不成,却不是哭的,而是发呆。”
  这和过去三年的情形不一样啊。
  三年来,与李观提亲的人不少,有贵族名门的闺秀,有才貌双全的才女,但他就是没应。
  翠浅沉吟道:“你没问问是怎么回事?”
  “以前他什么都说,自打公主没了,他信你比信我还多,我问不出来,你去问问。”
  翠浅轻啐一声:“真没出息。”把老山参盒子抱在怀里又搁下,“先请了郎中来诊诊脉,这用山参补养,也不能乱补,若郎中说了能给大人补,再做给他吃。”
  十六道:“我这便吩咐小厮去请郎中。”
  翠浅道:“瞧着些五斤,我把五斤交给奶娘了。”
  她因后宅事多,着实分身乏术,原是想自己带孩子的,结果不成,就只得请了奶娘来帮忙带。早前,她说要替凤歌公主守三年,临离开的时候皇后说让她守一年就行,待她到了李观身边,李观也说一样的话。翠浅就在两年前嫁给十六为妻,十六抱得美人观自是欢喜,可想到自家大人至今还孤身一人,心里就闷闷不快。
  翠浅近了书房,站在门外道:“大人,你近来太累了,要不请个郎中来请请脉。”
  若在以往,她一说这话,李观就会推辞,而今日却道:“请来瞧瞧也好。”
  翠浅颇是意外,笑盈盈地进来,就看李观面前摆着幅画纸,和以前一样,头发、发髻甚至衣饰都绘好了,却怎么也绘不了脸。
  “大人又画上了,再画一会儿许就成了。”
  李观讷讷地道:“可我却绘不出她的容貌,我为什么就忆不起她的样子?”
  “许是大人太想念公主了,公主在天有灵,必不愿看你这般的,她会希望你快乐健康,平平安安地活下去。”
  这些话,翠浅这三年重复了不知多少遍。
  她静立在侧,暖声问道:“可是大人在外遇上了什么事?回来有些日子了,还关在书房不出去。”
  “八月初一,京城女儿节,公主庙很热闹,皇后娘娘、华嫔娘娘带着公主皇子们出宫祭拜。皇后娘娘召见了我,她与我说了一句话。”
  “她说什么了?”
  “她说,两年前凤歌与她托梦了,凤歌告诉她,她会回来,会来寻我。”
  翠浅满是惊讶:“真的吗?公主真的会回来?”可她明明已经死了。
  李观悠悠地道:“我原是不信的,可小邓和蓝凝说,这是真的,凤歌公主托梦之后,皇后娘娘醒来,案上就多了一堆礼物,有肉灵芝,还有两株续骨草,这些事都是真真儿的。”
  翠浅难掩喜色,“公主怎么回来?是上天知她心善,让她重返人间?就像话本子写的那样?”
  李观一脸茫然,他有些不信,但江若宁当年身边服侍的宫人个个都说得果决,由不得他不信。
  江若宁会回来,她会去哪儿。
  翠浅宽慰了几句,又道:“大人,今儿碧莲姑娘来访,我推说你不方便,打发她走了。她送了两根老山参,若是郎中说大人能补养,奴婢就将老山参做了汤给你吃。”
  李观沉吟道:“你说洞庭县乌衣镇江家村的江碧莲?”
  “上回十六不是写信告诉大人了,她母亲与大人的母亲是堂姐妹,她外公是太上皇时被查办的贪墨犯官。”
  李观想了一阵,“我写信回吴家问过舅父,吴家的两位爷还在岭南,这位吴三姨母已经仙逝,她似乎并没有寻到被人牙子拐走的十三姨母。”
  “他们那脉到底没落了,许是三姨太太不愿向人提及觉得有损颜面,这十三姨太太可是三姨太太照顾不周才走丢的。十三姨太太嫁的又是乡野人家,她因愧疚,私底下给上一笔银子也是有的。否则碧莲姑娘一个山野孤女,哪来银钱开书肆铺子。奴婢让府里的丫头向碟子打听了一下,碟子说书肆的生意不错,一个月赚的银子足够他们主仆三人维持生计。”
  李观觉得翠浅的话有道理。
  不多时,郎中来了,给李观请了脉。
  翠浅取了两根老山参来,“郎中瞧瞧这老山参可好?”
  “这是上等的百年老山参,江南一带很少见,辽北省一带容易找到。”
  “郎中觉得给我家大人补养可合适。”
  “一次不可太多,一根参分作三次用,每七日吃一次即可。”
  “谢郎中指点。”能补养,翠浅就可能炖了给李观吃。
  送走老郎中,翠浅令小厮去给李观抓了调养的药材。
  江若宁回到书肆,坐在书房细细地绘慕容琅与容王的容貌,纸上的人渐次清晰起来,最难捕捉的是人的神态,也是人的五官轮廓,绘一次不成就绘两次、三次,直至天亮,她才绘了一张相对满意的,只是瞧着有中性化,绘出一股英姿飒爽之气就不容易。
  盘子到外头进货,添补上好卖的书籍,添纸笔墨砚等物和江若宁要的颜料。
  江若宁为了练人物画,又绘了几幅观音像、佛陀像挂出来,因人物逼真,一幅标价二十两银子,有人瞧着好也请上一幅回去。
  “切记,莫提这几幅神像是我绘的,只说是我朋友送到店里请我帮忙转手的。”
  盘子应了。
  挂出来第二日,便有赵员外家请了一幅平安观音像去。后,又有一家大户人家要挂佛堂,请了幅佛陀神像去。挂在店里问的人居多,因价格太高,多是不愿买的,盘子就照江若宁说的话夸赞一番“外头几十文的观音像也好,我们店的用的是最好的颜料,光这颜料就得不少钱,还有这纸,也是最好的,瞧这画工技巧,多细腻,连观音菩萨净瓶里的柳叶儿都能瞧出脉络来,这可是外头没有的……”
  盘子夸赞的话,连碟子也都学会了,时不时夸得更离谱,但也是事实。卖出去一幅去,他们就能得赏钱,这是江若宁许诺过的,十两银子的画,以后卖一幅就抽五分的赏例,十两银子可不就是五百纹,差不多当他们兄弟半个月的月例。
  十月十六,金公子如约来到铺子。
  江若宁听说她来取画,与碟子抬着裱好的画出来,“前儿新裱的,还没干透。这幅〈凤歌公主采药图〉还满意吧?”
  金公子定定地看着图上的美人,眉眼似笑非笑,神色飞扬,右手握着药锄,左手拿着山参,就似正在采药,突地被人叫了一声,那蓦然打头的微笑,给人一种惊艳之感。
  凤歌最后被世人记住的,就是她在京城行医,这采药与医者行医原就是相通的。
  金公子问道:“凤歌公主就是这种容貌没错?”
  江若宁道:“没错!你若不信,可先请李大人身边的十六嫂子瞧。”
  “不了,不了,本公子且信你一回。这是五十两黄金。”
  江若宁收金子,将画交给金公子。
  十月十八,正值沐休日,书院休课,衙门沐休。
  一大早,钱塘府衙后宅大门前就有陆陆续续的人前来拜访,多是年轻学子,也有江南的年轻官员,同窗、同袍、同届就跟约好似的来了。
  众人一番寒喧,就齐齐恭祝李观生辰。
  李观面带苦笑,“有甚好恭喜的,又老一岁。”
  董公子揖手道:“在下祝李知府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这是在下献上的字画,李知府,这画可有些神奇。”
  李观摆了摆手,“若是太贵重的,本官可不会收,就打开瞧瞧。”
  众人启开之后,竟是一幅神像图,还是“财禄观音图”。
  有官员道:“捧着聚宝盆的观音?观音何时变财神了,哈哈……有意思,有意思。”
  有讥讽董公子,这世人皆知,观音原就是保平安的。
  董公子得意地道:“各位听说过赵员外家的观音图吧?这幅画便有异曲同工之妙,聚宝盆的元宝闪光,这是要发财;头上的官帽变紫,则是升官。怎么样,没听说吧?听说这作画人与凤歌公主有些渊源哦……”
  所有人哑然,个个想道:凤歌公主的画,只得皇家才有,富有离奇的色彩,会迁移的鹰,会变化的人。
  李观道:“董公子这礼物太过贵重,恕在下不能收,既是如此奇画,董公子不妨在家供养。”
  金公子待众人一一献了寿礼,轮到他时,“我这幅画,李仁兄可千万不能拒绝,来人,将画打开!”
  翠浅与十六立在李观的两侧,翠浅时不时招呼着服侍茶点的丫头蓄茶、奉果点等。
  画徐徐而开,最先看到的是一片绿草叶子还有湖色绣着忍冬花的绣鞋、裙摆,缓缓而上,翠浅面露茫然:怎的瞧着如此熟悉!看到了握着药锄的手与一棵上等的野山参,山参的下面还有须,再往上看到了女子的下颌,当她整张脸出现在画卷时,李观倏的一下就弹跳起来了。
  十六惊呼:“是凤歌公主!大人,是公主!是公主……”
  翠浅早已失常,几步奔到画前,细细地看着那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眉眼,“后面是翠薇宫,我看到了小马、小邓、蓝凝……呜呜……大人,是公主回来了!公主真的回来了!”
  翠薇宫里,有捧着拂尘大殿门前的小马,又有正往外走,神色匆匆的小邓,穿过大殿,能依稀看到蓝凝的剪影,虽人物很小,只两寸来长,但这细腻的绘法,又精准地绘出每个人的背影神态,普天之下唯有江若宁。
  李观一把抓住金公子的手:“你这画从哪儿来的?从哪里来的?”
  金公子见如此失常的几人,“是……是在下从李记书肆里求来的,李仁兄可喜欢!”
  “喜欢!喜欢!”他哭着笑了,“这作画之人可是女子。”
  “是书肆的掌柜给画的,在下求了许久,她方才同意。”
  李观的泪流了下来,将脸转向一边,紧紧地握住了金公子的双肩:“金贤弟,谢谢你!谢谢……”
  他快速地抹去眼泪。
  金公子心下大喜:看来这个礼送得不错,他果真还念着凤歌公主,他绘不出来,有人绘出,能让他慰藉相思也是好的。
  董公子揖手道:“李大人,在下这画也是从李记书肆得来的。”
  李观走近那画,细细地看了许久,画风与以前所很不同,采用的确工笔画法,这种画法对人物面部的神态很难处理,但她却处理得很好,没有用心的练习,是很难绘得这么好的。
  “不知董公子画了多少银钱买这画?”
  “不多,只得一千两。”
  李观大喝一声:“十六,取一千两银票给董公子。”他揖手道:“本官多谢董公子将这画送来。”又问金公子道:“金贤弟,你的那幅画呢?”
  “是在下求来的,并未花银子。”
  李观笑着摇头,“十六,再取一千两。”他心情大好,没有什么比知道她归来更令人欢欣的,看来皇后告诉他的事不是空穴来风,她真的回来了,“各位都是我的故知好友,你们能来吃顿酒宴便是瞧得起李观,不必送贺礼,如此反倒见外。”
  “贺礼还是送得起的。”
  “可这太贵重了,李观愧不敢受,就如董公子、金贤弟送的礼,李观却必须得收,这是祝福也是善意,在此,李观以茶代酒向敬各位。李观近来身子欠安,不便饮酒,还请大家见谅。”他一扭头,对翠浅道:“十六嫂,去瞧瞧厨房的寿宴预备得如何?”
  晌午摆了三桌的寿宴,李观不饮酒,一心想着快快结束,打发了宾客好去江记书肆一探究交,未时一刻,总算是宴酒结束,李观令十六送走了宾客,自己换了一身干练精神的随常袍子。
  江若宁与他订亲后,便令宫中针工局与他各做了三身四季衣袍,他一直舍不得穿,也不晓得穿戴俊美给谁瞧。
  李观带着十六夫妇寻至江记书肆,近了铺面前,李观抬头看着匾额,那铺天盖地袭来的是她熟悉的字迹,熟悉的行书。
  今日,盘子又进货去了,由碟子看守铺面。
  碟子不认得李观,却见过翠浅,福身道:“见过十六嫂子!见过十六管家!”她打量着一身蓝袍的李观,这人清瘦,也年轻,但眉宇有化不开的轻愁。
  翠浅的心砰砰乱跳,十六不比她平静多少。
  居然会是江碧莲,她与翠浅说的那些话,漏洞百出,可李观竟没派人去查,她给他们留下了那么多的线索,也曾几度上门,还在李府住了半月。
  李观问:“你家姑娘呢?”
  翠浅道:“碟子,这是我家大人。”
  “是姑娘念叨的表公子?”碟子似恍然回悟,连连行礼,“见过李大人,昨儿姑娘还在念叨,说不知道李大人的身子可好了?”
  “她知道我病了?”这回换李观意外。
  碟子笑道:“姑娘与保和堂的康郎中打听过大人的事。”
  李观指着布帘子,“她在里面?”
  碟子应“是”。
  李观抬步挑起布帘子进了后院,后院不大,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有正房一间,瞧着是堂屋,东边有两间厢房,右边也有两间,但一间厢房,另一间则是厨房。东边厢房,一间是书房,一间作了闺阁。
  书房内摆了一个十二层高的书架,上面摆了琵琶、棋、剑等物,又摆了十排书籍。一个五官陌生却神态熟悉的少女坐在画架前,正细细地描绘着一幅画。她的身上套着一件灰白色的罩衣,描绘一阵,就定定地看上一会儿,换了画笔,继续沾取颜料再继续描绘,用心地、细腻地、专注地。
  她画的是一个男子,穿着深蓝官的锦袍,峨冠崔嵬,容貌俊朗,一对浓浅合宜的剑眉,眸光深邃,面带伤愁。
  李观放轻脚步,静默地走到她的身后。
  江若宁现在绘的是画中男子的双唇,连他的唇纹都绘得细腻清晰,这是面部中最后的部分,绘完之后,江若宁定定地看着画中人,“少游,这一次我留下如此多的端倪,如果这样你还不能发现真相,我真不知道怎么做?百日期满,如果我们不能在一起,我就会失去对你所有的记忆……”
  “若宁!”一声轻呼,这声音似从梦境飘来。
  江若宁快速转身,“啊!”她丢下画笔抚着额头,一下撞到他的下颌,疼得不轻,蓦然抬头,发现他脸上两行清泪,心头更是一惊,手一松,颜料撒他一身。
  “啊呀,多好的袍子,沾上颜料了,我取湿帕擦擦,你也真是的,怎么都没个动静就立在我后面……”江若宁放下颜料盘,就要离开寻帕子,他伸手扯住她,往怀里一带,紧紧地抱住了怀中的女子,“若宁,是你回来了?”
  “是,我回来了,是我想尽了一切法子才从返人间的。”
  吻,铺天盖地,似温暖的阳光,似三春的细雨,两人久久地相拥在一处,炽烈地、深情地,再不分开。
  此生有她,他不再孤寂。
  岁月静好,相携相守……
  (正文完,后有番外。)
【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