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福孕连连-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等时候,赵茵、赵箓、赵简这姐弟三人,在书房里读书温习功课呢。
  堂屋内,有茶水,有主客二人分座。
  了缘大师未曾喝茶,便是诵一声佛号,道:“阿弥陀佛。”
  “贫僧此来,有两件事情。与赵施主分说,解释清楚这中间的瓜葛。”
  “此中,若有何处让赵施主为难了,贫僧在此,先行告罪一声了。”
  赵子殷没有端起茶盏,只是望着了缘大师,神色严肃的回道:“大师请讲,在下洗耳恭听。”
  “第一件事,便是贵家二公子的伴读差事,已经结束了。”话落,了缘大师拿出了一方木匣子,放于桌上。然后,打开了盖子,里面是珠玉一匣子,也算得名贵,价值不扉了。
  “这些东西,是唐国公府给贵家二公子的报酬。”
  子缘大师说了此话后,又是诵一声佛号,道:“阿弥陀佛。”
  “至于,第二件事情,便是贵家与剑盟的旧怨。贫僧在中间说合,剑盟已经同意,不在纠结前尘往事。今后,赵家不渝再有任何祸事临门了。”
  “只不过,这有一纸誓约,还需得赵家签押。”
  了缘大师说罢后,又是掏出来一卷锦轴,递与赵子殷。
  赵子殷接了过去,然后,仔细一一细读起来。
  读罢后,赵子殷是气血上涌,险些没有一口老血喷出来。
  只是,心头几翻深呼吸,赵子殷还是忍下来那股滔滔的怒意。他尽量的温和了语气,问道:“这等誓言,我赵家签下了,于剑盟并无约束。”
  “在下亦知,剑盟分天、地、玄、黄四剑堂。此回,不过是玄剑堂的押印,若是剑盟反悔,赵家岂不是变成了案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那锦轴之上,说的便是赵家老宅的惨案旧事。
  依锦轴上的意思,玄剑堂与赵家两清,互不追究,往后,因果尽消。而担保的说合人,便是青泉寺的后台,蓬莱仙门的地藏殿。
  “大师,因果尽消,对赵家何其不公道也?”最终,这含有怨望之语,还是从赵子殷的嘴里吐了出来。
  “赵施主,做为说合人,地藏殿亦是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了缘大师诵一声佛号“阿弥陀佛”后,才道:“剑盟贵为修士界的六大派之首,他的一举一动,一点小小的风波浮过,赵家就会承受不住。”
  “赵施主,放眼且向未来,以待来日吧。”
  “留得青山在,何愁没柴烧?”
  赵子殷自然是明白的,这能拿来因果两消的锦轴,想来,就是地藏殿的一翻手笔了。若再求,也是奢望而矣。
  “阿弥陀佛。”在赵子殷眼神灰暗下来后,了缘大师便是解释了一翻话,道:“剑盟入尘世,匡扶龙廷者,不过是玄剑堂一脉。此回乱世之劫,剑盟的其余天、地、黄三剑堂,注定是闭关于福地洞天,潜修不出世。”
  “所以,与赵家结下因果者,只是玄剑堂。”
  “赵施主,如今可是想明白了?”
  对于了缘大师这般明显的话,赵子殷哪还明白。地藏殿的做法,是想干脆的为赵家清理一二的后患之忧,免得让赵家随意有杀身之祸嘛。
  呵呵,至于说,地藏殿与玄剑堂中间有多少的利益分割?
  那与赵家无关了。
  此刻,赵子殷看清楚了局势。
  地藏殿已然松口了,赵家被唐国公府当了废棋,轻轻一脚揣开了。这不,他的儿子不需要在唐国公府里当差了。
  实力,归根结底,赵家没能耐,被上位者当了棋子使唤与摆弄,再是正常不过啊。
  


第102章 
  不提着堂屋内,赵子殷的复杂心路历程。
  在书房中; 赵茵正问了弟弟; 道:“策弟弟,你用了夕食后; 今个晚还要回唐国公府吗?”
  赵策摇摇头; 脸上带着笑容; 道:“公府里的管事; 已经与我讲了; 伴当的差遣到期结束了。”
  “往后; 我会在家里生活,跟哥哥弟弟们一起读书习武。”
  赵策这话一出来; 屋内众人俱是一惊,然后,又是一喜。
  “策哥儿,此话当真?”
  杜明月欢喜的问道。
  对于次子能回家,她是巴不得。毕竟; 唐国公府那地方太高贵,他们小家小户的儿子去当差了,真是遇上祸事,连还手的余地都没有。
  对于什么前程好富贵; 杜明月是嗤之以鼻的。原由很简单; 这拿了多少富贵,岂不得付出了多少的心血?
  富贵荣华,天底下是不会白白掉落下来的。
  就是富二代; 也还要有个富一代的亲爹呢。
  那等实力差太远,一碰上危险,小人物就要顶缸的唐国公府。杜明月是从来恨不得自己的儿子们啊,有多远离多远。
  在杜明月眼中,富贵虽好,还是平安是福啊。
  “娘,先生此来,就是跟爹讲明孩儿差遣结束的来拢去脉。”
  赵策说话时,很有些大人的味道了。这等小大人模样,让杜明月瞧着,既是欢喜孩儿的懂事,又是心酸不已这孩子得吃多少亏,才会被催熟至此?
  “娘,二弟回家,往后,我们兄弟一起去书院里进学,自然是最好不过了。”赵箓哈哈笑了起来,走上前拍了拍弟弟赵策肩膀,那豪迈的模样,看着杜明月眼皮子一跳一跳的。
  不过,经由大儿子这么一打岔,本来还有点小伤感的杜明月,完全是伤感不起来了。
  “娘,我也要去读书……”
  赵简扒拉了亲娘的衣袖,突然是对读书起了超级的热情。
  在赵简小盆友的眼中,亲娘就是大魔王,他就是小可怜。在家中都不能睡懒觉的小日子,好难熬啊。
  所以,哥哥乐意去的书院,姐姐高兴去的学堂,就成了赵简小盆友眼中的天堂了。
  “书院里的夫子,最是严格。”
  “简哥儿,你能适应吗?”
  杜明月好怀疑她的三儿子啦。这个爱睡懒觉的小盆友,去了书院不会被夫子打手掌心?
  “娘,三弟的年纪,可以进学了。”
  “若他愿意,自然可以和我们两个兄长一起去书院念书。”
  “咱们兄弟三人一起上学,一起回家,挺好的。”
  赵箓在旁边是搭了话道。
  在赵箓的眼中,他和两个弟弟,加上伴当啊,一起去书院里念书。这一群半大的小子,人多嘛,也不惧怕什么的。
  放学回家时,还能一起逛一逛闹市,按先生的说法,就是多见识一下世间百态嘛。
  “那可不成……”
  杜明月摇了摇头。
  然后,她就瞧见了赵箓、赵策、赵简兄弟三人的失望神色。于是,杜明月笑了,她道:“你们爹爹要去封县城任八品主薄。”
  “那是去做官老爷了。”
  说到这儿,杜明月是挺为夫君高兴的。毕竟,这个时代的男子,还是挺追求功业的。而当官嘛,自然就是最好建功立业的顶顶好事儿。
  “封县城是咱们的老家,你们的爹爹回去了。咱们一家人,自然也是要回去的。”
  “所以啊,你们要到书院进学,就得进封县城的书院。”
  杜明月说得这一席话,是让在场的几个孩子,都是愣了片刻。
  “母亲,咱们要回封县城?”
  赵茵是孩子里最年长的,可以说,她是这一群小孩儿中,对封县城最有印象的。这会儿,听得此话,自然是有些恍惚感。
  在金陵城的日子久了,封县城的回忆在赵茵的脑海里,是淡忘了许多啊。
  “是啊。”
  杜明月给了肯定的答复。
  在杜明月想来,她的夫君是八品主薄,这个官位坐稳了。怕是没有特殊的情况,就是一当一辈子了。
  将来嘛,他们家的孩子们,就会在封县城生根发芽,娶妻又或是嫁人了。
  所以,杜明月对于回封县城的生活,还是想了许多的。
  “不过,你们爹爹会先行一步,到封县城的官衙去上任。”
  “咱们一家子,在后面跟上。”
  这赵子殷急着去当官,怕误了官期嘛。
  至于家眷,自然是杜明月领着小孩儿们,在雇来的保镖们的保护下,回了封县城。而且,赵子殷也与妻子商量过了,他先回去一趟。更方便先是请人把整个赵家老宅翻新一回。
  接下来,就等家眷们全部回了封县城后。再是挑了吉日,请了法师做一场法事。然后,才是全家人重新入住了赵家老宅。
  毕竟,那是祖宅。
  赵子殷真是回了封县城为官,回祖宅居住,也是份内之意。
  晚间,已经掌灯时分。
  杜明月哄睡了赵录、赵策、赵简,这兴奋得一直说着话儿的兄弟仨人。待回了卧房时,发现夫君还在灯下看书。
  “我夕食后,与兰花已经确认过了。”
  “夫君明日和马栓儿回封县城的行礼,全是备妥当。”
  “只是,明个儿天微亮,还未至辰时就出发,会不会太早了些?”
  杜明月这一翻问话,赵子殷听罢后,搁了手中的书籍,回道:“早些的好。”
  “明个儿早走,后天早晨,也就能到封县城的码头了。”
  见着夫君如此讲,杜明月点点头后,又问道:“对了,夫君。有一事,我倒是想了许久。总觉得还是应该与你问一问。”
  “哦,是何事啊?”
  赵子殷颇是好奇的问道。
  杜明月便是回道:“了缘大师此来,肯定是跟你讲明白了,策哥儿为何回家吧?”
  “嗯,说了一些。”赵子殷没隐瞒,承认了有这么一回事。
  “那策哥儿回来了,咱们家与仇敌之间的恩怨,可如何是好?”杜明月这般问话,也是在高兴了儿子回来后,又是犯起愁儿的幽思来。
  “已经解决了。”
  “是了缘大师帮忙的。”
  赵子殷是在静默了片刻后,回了这两句话的。
  杜明月听得夫君的语气中,含了许多的异样情绪。于是,她便是走近了夫君跟前,坐了他的身边。然后,侧了身,双眼与赵子殷的目光相对。她问道:“是不是有为难的事情,让你不好受了?”
  赵子殷没有回话,只是沉默着。
  假话,他是不肖说的。
  真话,他的妻子已经猜测出来了。
  “咱们歇息吧,你明个早,还要起程回封县城呢。”
  杜明月先开口了,在良久后,如此说道。
  “好。”
  赵子殷没有反驳,同意了。
  只是,在吹灭了卧室的油光,一屋子的黑暗降临后。杜明月在锦被下,握紧了夫君的手。
  “其实,咱们一家人,能在封县城平平安安的过日子。”
  “我已经很开心了。”
  “我想,祖母、爹和母亲,咱们所有的亲人。也一定是盼望着,咱们这些在阳世间的子孙,好好的承续了血脉,给他们一年四时礼敬了香火的。”
  杜明月说的话,自然是她的实在想法。
  活人,活着已经不易了。有时候,总要想开些的。
  若不然,岂不是有负了关心与爱护的亲人们吗?
  “我晓的。”
  赵子殷回握了一下妻子的手,又道:“睡吧,时辰不早了。”
  “嗯。”
  杜明月回了一个鼻音。
  接着,屋内剩下了宁静一片。
  次日,赵子殷与马栓儿是乘船,赶往了封县城。
  而杜明月则是领着杨兰花等人,收拾了家当。这一回,再是搬家回封县城的赵家老宅,杜明月有些不舍得了。毕竟,在金陵城住了这般久的时光。
  这一座赵家的二进宅子,她也是好生的熟悉了啊。
  “娘,咱们晚些回封县城吧。”
  “我听说,九月初一,新皇要在金陵城登基。”
  “那一日,城外会有祭天仪式的。”
  ……
  在赵箓一翻的嘀咕后,赵策跟着笑道:“娘,哥哥说的好有趣啊。想来,那天一定非常热闹。咱们不如延后几天走吧。跟着城中其它人一样,也见识见识一下皇家的气派嘛。”
  “娘,留下来,留下来。”赵简小盆友在旁边,是跟着起哄了。
  就是赵茵,也是巴巴儿递了小眼神。
  杜明月沉吟了一下后,问道:“就真这么想凑了热闹?”
  “住了金陵城这般久,眼瞅着天下一等一的大事将发生。瞧瞧,圣天子登基的日子啊,多重要。这等时候缺度了,得多遗憾。”
  话到这,赵箓还“啧啧”称奇两声。
  然后,他又道:“将来真回了封县城后。别人一问起这等事儿,咱们是一问三不知,岂不是会被人笑掉大牙?”赵箓有些委委屈屈的小模样。
  “这般说来,好像也有些道理啊。”
  杜明月做出了恍然大悟的样子。其实,她是有些乐了。
  “成了,不逗你们了。”
  “娘之所以啊,没紧赶了时间,催着你们跟爹爹一起回了封县城。就是乐意带你们增涨些见识的。”
  说起最大的见识,在这时代,还有比皇帝登基,在城外的天坛祭祀昊天上帝,更宏大庄严的场面吗?
  好像没有。
  虽说,一介屁民,没有近观的机会。
  可是,远观也是趣味无穷嘛。
  。


第103章 
  《毛诗传》曾曰:元气昊大,则称昊天。远视苍苍; 则称苍天。此则天以苍昊为体; 不入星辰之列。
  在这个世界上嘛,星辰更像是修道之士眼中的神秘渺远; 在众多的神话之中; 那些星辰是神仙的喻意。所以; 天子登基之时; 所祭祀的昊天上帝; 它的喻意; 它的代表,是为天道。
  普天之下; 统领社稷的人,是天子。
  天子,天道之子,也可以说是天之子。
  金陵城,在九月初一这日; 是打扮的喜庆,而且华彩处处。
  坐了马车内,于人群之中游走。在时间慢慢的过云后,杜明月领着儿女; 总算是离开了热闹金陵城。他们一家子; 是到了城郊外,来到早先租好的一处小庙茶亭处。这地方,位于一处不矮的山腰间。
  此时; 这里山腰间的茶亭处,已经是坐满了许多的看客人群。杜明月一边坐于了茶桌前,享用了茶水和点心。一边也是感慨,这古代的寺庙之僧,也是会做了合算生意啊。
  瞧瞧,这处位于金陵城外的小庙,因为离着祭祀的天坛并不是太远,有一两里地的样子。
  所以啊,这山头上就是被小庙的引客僧,租给了各路的客人。让这些花了钱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们,掏了腰胞,才得了一点位置,方能守了这里,等那新天子祭祀的时刻。
  “母亲,这里太远了,都看不清楚。”
  赵茵望着四周,打量了片刻后,对杜明月嘀咕了话道。
  杜明月点点头,然后,无可奈何的回道:“金陵城内,那天子今天要行的御道已经清理得一干二净。想在特殊的日子,留了金陵城的御道旁观看的话,自然是可以的。只是,想寻了御道边的店家,要雅间,坐于高处观看天子出行,那得身份了不得的人物才成。”
  “咱们家,还没那个份量。”
  杜明月解释了原由。
  赵茵又是指着挺远的天坛,问道:“母亲,那咱们观看的地方,就只能是这里吗?”
  杜明月点点头,再度回道:“只能是此地,有些山势而依,能看囫囵。”
  “其实,在这里看挺不错。”赵箓在旁边,附合了亲娘的话,道:“姐姐,你看看,咱们倚高而下,正好能看得清楚下面的情况嘛。”
  赵箓倒是觉得,站了高处,看看这远远的风光,更好些。
  因为,这样更清楚的能看见,祭祀时,到底有多少的人啊。
  “是啊,哥哥说得对。”
  赵简小盆友这会儿,也是附合了一语。
  他倒是觉得啊,这里挺好的。凉凉的清风吹过,不是太冷,不是太热。他又有些睡意蒙蒙了。
  倒是赵策在那儿坐着,看着姐姐、哥哥、弟弟们说了话儿。只是静静的坐着,看着处远,眼神中有些迷茫。
  曾经的世子爷,在新天子登基后,就会成为了太子。
  可是,他这个曾经的伴当,却不像是书里学得那样,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而是,他被赶走了。
  像一个小可怜一样,被别人踹离了马上会成为太子爷的刘平祐身边。
  赵策一直想不明白,那当初他和哥哥为什么要入府,为什么要去当什么唠子伴当?
  正因为想不明白,所以,在望着他周围的其它看客,在热论着什么圣天子,太子,皇家之类的话题时,赵策总有一些自卑的感觉。
  这就像是唐国公府里待着时,管事总觉得他不够好,在世子爷刘平祐身边时,嫌弃做事不够踏实,性子不够灵巧一般。
  脑中有些这些思绪,赵策的心不在焉,自然是被他的亲人们看在眼中了。
  “策哥儿,来,喝些茶水。”
  “刚才爬山,一定口渴了吧?”
  “瞧你,尽是吃了点心,也不怕咽着了。”
  杜明月抬手,给二儿子倒了一杯茶,笑着说了话道。
  “这庙里的茶,味道跟家中的不同。二弟,你尝尝,看喜欢不?”赵箓在旁边,哈哈笑着说了话。
  “是啊,策弟弟,你品品,是不是特别香醇一些。”赵茵也是附合了话。
  嗯,这会儿,唯有赵简小盆友是一点一点小下巴,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