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东都岁时记-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诈诡计多端。
卫十一郎那日领了大队人马抵达武威大营安顿下来,刚同姜景义在帐中坐下,还在斟酌着怎么开口; 便遭遇叛胡首领秃发孤麾下副将领了五百骑兵袭营。
大约是姜悔事先敲过边鼓,姜景义倒没把卫十一郎忘了; 略扫一眼他略显纤瘦的身板和白皙的脸蛋; 飞速下了个“累赘”的定论,命姜悔带一队精兵好生护着这位看起来很不中用的天使——姜悔虽不以骑射武艺见长; 不过毕竟身经百战; 护个人想来是游刃有余的。
不想卫琇却道:“将军能否借在下铠甲兵刃一用?”
姜景义狐疑地看他一眼,将身上的犀甲和佩刀解下扔过去,自己换了明光铠; 提了武器翻身上马冲杀过去。
姜二郎经年累月在枪林刀树中穿梭打滚,任凭你怎么巧舌如簧; 不如与他并肩杀几个人奏效。
姜悔还是第一次见到卫琇杀人; 第一次知道他那双挥弦的手运起刀来同样行云流水毫无滞碍,仿佛上阵斩杀过千百人,抑或在心里演练过千百遍。
与袭营的敌军一交手; 姜悔便发觉了不对,秃发孤手下的骑兵虽慓悍勇猛力大无穷,但多以骑术和蛮力决胜; 而其中几人的刀法分明是汉家路数,且放着粮草和帅帐不袭,一上来便直取卫十一郎,压根就是冲着他来的。
幸而卫琇似是早已料到此行凶险,带来的部曲中有几名深藏不露的高手,加上天子派遣的侍卫和姜悔的精兵,逐渐占了上风。他们原打算留两个活口生擒住,不过剩下几人眼看不敌毫不犹豫便举刀抹了脖子。
姜景义虽然在西北当着土皇帝,可也只是图个自在,没想着要造反,若是卫琇在他地盘上出事,那就真是百口莫辩,再来几个人在朝堂上搓搓火,天子下个槛车押送回京的旨意,他是反还是不反?
放眼全大靖,敢豢养死士又养得起死士的就那么几户,始作俑者若不是与姜家有不共戴天之仇,便是唯恐天下不乱之辈,姜景义略一想便圈定了几个有嫌疑的,暂时鞭长莫及,先把那些狼狈为奸的羌胡作了泄愤之途,将脸上的血一抹,带了姜悔和卫琇并精兵百骑反去袭了秃发孤的大营,非但烧了敌军的粮草,还杀了秃发孤的长子。
卫琇着实出了不少力,经此一役,姜景义便将这未来侄女婿当了自己人。
***
除夕之夜,有星无月。
卫琇命人将犒军的货帛、羊酒散了下去,与姜景义、姜悔、陇西太守冯定以及一干副将在主帐中应酬至夜阑,待众人醉意朦胧,纷纷搂了胡姬在怀无暇他顾,卫琇和姜悔才脱出身来。
更深夜寒,将士们都回了营帐中,点点篝火熄了大半,朔风将冷灰卷至半空,漫天星辉便暗了一暗。
不一时姜景义也掀开帐门走了出来,将一个牛皮酒囊朝着姜悔一抛:“童子都尉,接着!”
姜悔一扬手在半空中接住酒囊,拧开盖子一仰头,烈酒入喉,仿佛一簇火一路烧进腹中,整个人都暖了起来。
姜家叔侄俩都是海量,卫琇是出了名的一杯倒,不能以酒驱寒,只得紧了紧身上的貂裘。洛京带来的冬衣防不住西北的酷寒,他入乡随俗地穿了胡人的皮衣和长靴,仍旧觉得冷意直往骨头缝里钻。
姜景义走到近处,小气吧啦地从姜悔手中拿回酒囊:“今儿大过年的,你们两个站这儿吹冷风,寒碜不寒碜!”又慈爱地拍拍侄儿的肩头,语重心长道,“二叔给你找两个美人暖暖帐,免得你那花名还要带过年去,丢你二叔的脸。”
卫琇忍不住微微一笑,成天逮着姜悔童子长童子短的分明就是这姜二郎。
姜景义朝他挤挤眼道:“卫大人笑什么?抱歉没你的份儿,我得把你完璧给我侄女儿送回去。”
自打从姜悔那儿得知卫琇要求娶二娘子,姜景义就没少打趣他。不过卫琇想到远方的心上人,仍是红了脸,好在借着夜色的掩护没叫人看出来。
姜景义同他们并肩站了片刻便觉得无聊了,抬头看了看垂至四野的星空,打了个哈欠,跺跺脚道:“冷得吃受不住了,离天亮还有两个时辰,咱们不如去袭个营吧。”
“二叔!”姜悔抱歉地看了一眼卫十一郎,这么不见外地把天子使臣当兵士用的也只有他这二叔了。
卫十一郎笑着道:“将军心怀江山社稷天下苍生,连除夕夜也不忘建功树业,实在可钦可敬,在下回京必定禀明天子。”
“别跟你二叔打官腔,”姜景义随意将胳膊搭在卫琇肩上:“叫二叔。”
卫十一郎从善如流:“二叔。”
“哎,好孩子,”姜景仁满意地点点头,“好了,二叔先回去了,你们也莫仗着童子火力旺在外头待太久。”
说着便一步三晃悠地往一顶花里胡哨灯火通明的大帐踱去,那帐子里安置着两名胡姬,据说是西羌某个小部落首领以秘药喂养的女奴,自小没有下过地,从未经过风吹日晒,有说不尽的妙处。
“二叔是不是走错地方了?”卫琇问出口便隐隐发觉不对,大约是没吃过猪肉的缘故,每每有猪从他眼前跑过时总是要慢上半拍才能反应过来。
姜悔清了清嗓子,实在不想同朋友议论二叔的风流韵事,便含糊其辞道:“嗯,随他去吧,一会儿酒醒了自能找到路回去的。”初来乍到时二叔的作派也曾叫他瞠目结舌,不过这些年已经习以为常,姜景义与他见过的所有的将领都不同,他就像是一匹头狼,仿佛生来就是为了征服——上阵杀敌,饮最烈的酒,睡最美的女人。
卫琇回过味来也是尴尬得无地自容,这时恰好有部曲来送信,倒是替他解了围。卫琇看了看信匣上的暗记,不由皱起了眉头,急忙拆开,一目十行地阅至纸尾,脸色一瞬间变得煞白。
***
曾氏那日从松柏院中出来,便再也没提过将二娘子送去青云观的事。
阖府上下都道老太太体恤夫人这些年主持中馈辛苦操劳,以至于积劳成疾,故而将家务琐事接手过来,只叫夫人安心在如意院养病。
不过老太太毕竟年事已高,三老太太又是半个外人,几位小娘子早晚要出嫁,几人一商议,白姨娘识得几个字,又老实稳重忠心可靠,便着她暂且帮着老太太一起管家,待二郎成婚后再移交给二夫人。
那日姜老太太将他们姊妹几个支走,钟荟便猜到是账目的事有了眉目,曾氏中饱私囊不算,还出去漫天撒,老太太并未将她的行径公之于众,已经是替她这主母留了脸面了——多半还是看在三娘子和八郎的份上忍下的。
蒲桃这些年寂然无声,也没有生下子嗣,看起来似乎都不怎么受姜景仁的宠爱,可不鸣则已,一出手便直接夺了曾氏的中馈——莫说姜老太太这些年精力不济,即便是年富力强之时也对执掌中馈一窍不通,她这辈子也就管过姜老太爷、一双儿子并院子里几个种菜的婆子,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老太太不过是个幌子,在二郎娶妻之前,这位白姨娘才是真正的话事人。
白姨娘新官上任,遇上第一桩事便是二娘子的终身大事——正月十六,卫琇来提亲了。
第136章
卫琇原本打算在西北过了人日再带着扈从和使官回京; 可收到姜家和萧家议亲的消息便一刻也等不了了——距这封书信写就时又过去十数日,若是萧家一鼓作气; 到他回京时恐怕六礼都走一半了。
卫十一郎同下属扈从交代几句,不待天明便领着几名卫家部曲骑马上了路。他们来时坐的是马车,又拉拉杂杂带了许多财货和羊酒,路途上耗费了不少时间。返回时轻装简行; 终于在正月十六黎明时分抵达了洛京城。
他走得急,因此也就没收到两日后从洛京寄来的另一封书信; 直到回府才听书僮阿慵禀报; 姜二娘幼时在邙山中走失的事闹得沸沸扬扬,萧家早已经将亲事退了。
卫琇这一路快马加鞭; 星夜兼程; 只在筋疲力尽时找个驿站沐浴洗漱,打一两个时辰盹,一听萧姜两家婚事没成; 心里绷紧的弦一松,刹那间失去了支撑; 眼前一黑; 只觉一阵眩晕,扶着墙壁稳了稳神,吩咐阿慵道:“与我打一桶热水来; 再叫人备车,去钟府。”
阿慵向来少言寡语,这也是卫琇只留他一个近身伺候的缘故; 然而他看着主人此刻憔悴的模样终究憋不住道:“郎君,姜家娘子好好的,您脸色都发灰了,还是先回房歇一会儿罢……”
卫琇看了他一眼,摆摆手道:“无妨,端一碗参汤来便是。”
钟熹差点没认出卫十一郎来,叫他的模样唬了一跳,听他言简意赅地道明来意,心下唏嘘,连连劝他先好好睡上一觉,姜家的宅子又不长脚,求亲也不急在这一时半刻——别说一时半刻,以她眼下这名声,恐怕一年半载都无人问津。
卫琇却有旁的考量,人言可畏,也不知她如何难过,他早去一刻便能早一刻安她的心,又生怕钟熹因姜家许嫁萧氏之事对姜二娘心有芥蒂,跪下稽首道:“屡次劳烦明公,小子愧甚,姜家娘子身不由己,此事皆因小子而起,还望明公成全。”
钟熹只得道:“阿晏无需见外,老朽即刻陪你走一趟便是了。”
卫琇和大媒钟老太爷一回生二回熟,到了姜府道明来意,连说辞都是现成的,倒是姜景仁差点叫那从天而降的喜讯砸晕过去,随即想到萧家之事,又开始战战兢兢,生怕他们因萧家之事怪罪于自家,一连将茶碗打翻了两回。
卫十一郎对这位将姜二娘另许他人的未来岳父提不起什么好感来,不过爱屋及乌,一想到他是心上人的阿耶,又多半是着了萧家的道,便也不多计较了,恭恭敬敬地道:“不佞惟愿与令媛结为伉俪,若蒙姜侍郎眷顾,此生必不相负,违此言者,有如日。”
姜景仁心虚不已,连连道:“公子言重。”
“稚舒是我看着长大的,”钟熹对姜景仁笑道,“他的品行姜侍郎大可不必担心,这孩子尤其是重然诺,说句玩笑话,即便是我自家孩子也能放心托付于他。”
姜景仁求之不得,哪里还有别的话?
钟老太爷一不做二不休:“既如此,依老朽之见,宜早不宜迟,寻个吉日便先行纳彩之礼罢。”钟熹精通易学,当即起卦卜算,下个月初二便是吉期,姜景仁对此一窍不通,只知一味点头,双方就这么定了下来。
卫十一郎走出姜家正院,仍旧有些恍惚,这就定了?
大媒完成了使命,便打道回府了,卫十一郎还要去松柏院拜见姜老太太。
姜老太太上回见着卫琇时他还是个半大少年郎,如今一看,已经成了个风度翩翩的俊秀郎君,那什么萧九郎范四郎,同他一比简直就跟猪粪渣堆成的。老太太越看越喜欢,一旁的刘氏哪里看不出来,把他从头到脚夸出遍身花来。
最疼爱的孙女儿觅得良人,姜老太太自然要有点表示,心里想着卫家是大户,什么好东西没见过,等闲货色人看不上眼,非拿出点压箱底的好东西镇住场子不可,奈何这卫十一郎来得匆忙,她也没空开了库慢慢挑,只记得前些年姜万儿赏过一件好宝贝,十分扎眼,寓意也吉祥得很,赶紧命人领了钥匙去小库房里取。
不一时四个婆子涨红着脸费劲将个硕大的乌木箱子抬进屋子里,搁在黑檀案上,差点将那案几压弯了。
姜老太太叫刘氏把箱子起开,见多识广的卫十一郎惊出了一身冷汗——那箱子里是一尊栩栩如生的玉蟾蜍,总有好几十斤吧,整块通体无暇的碧玉雕成,最新奇的是那蟾蜍背上的癞斑都是大大小小各色宝石、真珠镶成,配上一对金光闪闪的大眼珠,真是十分贵重且难以言喻,叫人叹为观止。
姜老太太看了看卫秀的神色,心里有些得意:“是万儿,就二娘她姑姑,画了图叫宫里的匠人打的,东西不值什么,就图个新奇好看。”
好看虽然值得商榷,但是要论新奇,卫十一郎平生所见无出其右,不过长者所赐,又是这么沉甸甸的一份心意,卫秀自然感激、礼数周全地道了谢。
姜老太太看他宠辱不惊,并没有叫这闪闪发光的宝物迷了眼,心道真不愧是见过世面的大家子弟,看他越发喜欢了,想起上回给那范家小子作见面礼的玉马,心里有些不爽利,白白便宜那起子脏心烂肺的,还不如扔水塘里听声响儿呢!
卫秀不是个嘴甜如蜜的人,大多时候是姜老太太说,他认真听着,偶尔答一两句话,每每都把老太太哄得很开心,不知不觉大半个时辰便过去了。
有婆子进来禀道:“二娘子院子里的阿杏姑娘来给老太太送枣羹。”
刘氏这才看了眼更漏,在老太太耳边悄悄说了句话,老太太眯着眼睛笑骂道:“这胳膊肘朝外拐的小白眼狼!”完了摇摇头,“女大不中留,算啦算啦,我老婆子不做恶人,叫她进来吧。”
“阿杏姑娘莫?”那婆子捂嘴笑道。
“还阿杏阿桃呢!打量我傻么!今儿不叫她看上一眼她得怨我啦!”姜老太太白了那婆子一眼道。
那婆子应了一声,正要去通传,候在门口的钟荟已经迫不及待地掀开门帷走了进来,红着脸偷偷看一眼卫秀,屈膝施了一礼,低头赧然道:“卫公子。”然后非礼勿视地靠到祖母身边去了。
姜老太太又好气又好笑,碍于卫秀在场不好多说什么,只得拧了拧孙女发烫的耳朵泄愤。
钟荟在院子里心神不宁地徘徊了半天,眼下真的见到了人却不好意思多看,只方才匆匆扫过一眼,只觉他憔悴不堪,与离京时判若两人,眼睛不由发酸。
卫秀更是目不斜视,两人活似两根咫尺天涯的木桩子,杵在那儿一言不发。姜老太太觉得她要是再不出声两人大约能这么一声不吭地站到半夜,只好打了个哈欠。
卫秀立即道:“叨扰了那么久老太太也乏了,小子就此告辞了。”
姜老太太便顺水推舟道:“有空就来陪阿婆说说话,下回别再带什么东西了,自家人莫要那么见外。二娘啊,你去送送卫家郎君。”
钟荟求之不得,甜甜地“哎”了一声,那笑意掩都掩不住。
待两个孩子出了门,刘氏道:“这大家子出来的小郎君就是和别个不一样。”
“那倒也不一定,萧家名头不也响亮得很、看看做的那些破事儿!”
“也是,那卫公子真是一等一的懂礼,卫家想来也是有规矩的人家……”刘氏有些犹豫道。
“我知道你担心什么,”姜老太太道,“硬是拦着那两个孩子不让他们见就规矩啦?哦,咱们就不是屠户啦?一辈子长着呢,要是卫十一郎为这就看轻二娘,那就算我们祖孙都瞎了眼了。”
刘氏想了想姜老太太说得也在理,便不再多言,顺着她附和了两句。
“哎!”姜老太太突然敲敲脑袋,“瞧我这记性!咱们库里不还有颗金子打的桂花树么?金叶子银桂花,树上还挂五彩水晶仙桃仙枣那棵啊,想起来了莫?同那虾蟆不正好一对儿么!摆一块儿多齐整多吉利!你可给我记着加进二娘的嫁妆里去,凑不成一对可就不美了。”
卫琇和钟荟为了安置这对宝贝专门在府中腾出了一间屋子,不过这就是后话了。
两人一前一后出了松柏院,钟荟单看他背影都觉得单薄了不少,心里酸胀,忍不住低低唤了一声:“卫公子。”
卫琇停下脚步转过身来,露出穿在狐裘中的牙色凤尾纹锦袍,宽大得不像是他自己的衣裳,他满脸倦容,只有点漆般的眼睛亮得惊人。
“阿晏,天清日晏的晏,是我的小字,”卫琇笑道,“以前家里人都这么叫,姜娘子若不嫌弃便……”
“阿晏。”钟荟弯了眉眼,终于将心上翻来覆去唤了无数便的两个字说出了口。
两人并肩往前走,出了松柏院往左转是出府的路,往右转则是一条通往后花园的小径,两人很有默契,齐刷刷往右边转。
这几日地气暖和,园中冰雪半消,露出凋零的草木和黑乎乎的片石寸土,只有几株经冬未凋的松柏,也叫不识风雅的园丁修剪得一身匠气,实在没什么景致可赏。
不过两人浑不在意,反正他们这时候眼里也看不到别的风景。
卫琇等了一会儿,见姜二娘似乎没有投桃报李的意思,心下微微遗憾,不过他们毕竟才刚议亲,小娘子的闺名不好随便告知外人,小字更是只有至亲之人才能知晓,便道:“你方才有话对我说么?”
钟荟想了想,有些话说出口自己也觉得肉麻得很,似乎也没有再提的必要:“陇西这时候很冷吧?”
连她自己都知道,这是句十足的废话,卫琇却认真答道:“晴好无风时同京城也差不多,朔风起时便如刀剑,刮在脸上有些疼。去的时候未赶上好时节,听说草原春夏美如画卷,风过时草浪翻涌,点点牛羊如同海中的泡沫,想来是很有意思的。”
“真想亲眼看看,”钟荟有些遗憾地道,“我长那么大还没离开过洛京,真是只井底之蛙。”
“那便一同去看。”卫琇侧过脸向她笑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