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凰飞-第1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话的言外之意,自然是无需多言的。
    可尹若雅不肯,她要的并非安身立命。
    “可是侯爷压根不管朝中之事,就算是妾身去求小侯爷也没什么用。若兮她……”尹若雅泣诉。
    长安轻叹,“郡主嫁去了大梁,为大梁算是鞠躬尽瘁,所以不管发生什么事,这卓家都不会被牵连。卓家若能得保,于你们而言自也是有利无害的。大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侧妃聪慧,想必也能明白个中道理。”
    尹若雅怎么会不明白,这言外之意就是卓太后不会出手,而且会明哲保身。在这,若她懂得分寸,便不会让这件事牵连到卓家,卓家是雍王府最后的倚靠。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御书房内,李勋眉目凉薄,冷飕飕的瞧了一眼前来汇报的袁成,手中仍旧把玩着白玉棋子,“太后真的没有出手相助?”
    “是!”袁成俯首,“连那尹侧妃前来,都被长安姑姑给劝走了。太后如今安心在佛堂里念经,对于雍王殿下这件事,太后娘娘似乎并不像多管。”
    “不管?”李勋笑靥凉薄,“她什么时候变得这样清心寡欲了?早前可是眼巴巴的等着雍王李珩将朕取而代之!”棋子落在棋盘上,发出了清晰的脆响。
    那声音,惹得袁成和杨云锡都不禁心中一颤。
    一子落定,输赢当下可见。
    雍王府被包围的时候,李珩还在负隅顽抗,因为他不觉得自己有什么纰漏之处。即便是让人去行刺李朔,也是做得格外小心翼翼,何来的疏漏之说?
    便是李朔出行去国寺,也算是个秘密,突然之行想来谁都会心生怀疑,怎么可能做得了这样精密的安排?
    可偏偏,国寺外头交战了一夜,拿下了不少雍王手底下的军士,那些军士一个个都被摁在牢笼里。
    李朔一言不发的坐在营帐内,瞧着那被损毁得所剩无几的国寺,一溜的和尚都在外头盘膝,敲木鱼的敲木鱼,念经的念经,有的脸上还残留着昨晚的炭火痕迹。
    附近来了不少村民,自发的来救火,并且都亲眼目睹了晋王李朔被歹人袭击的过程。
    千百年的国寺,一朝损毁严重,百姓当然不答应,这会还有人自发去了雍王府。众怒难犯,百姓的滔天怒火,便是军士们见着也是心里发怵。
    这些都是手无寸铁的百姓,你动不得杀不得,却也奈何不得。
    最后,还是李勋一道圣旨,命了刑部尚书连同自己身边的殿前将军杨云锡,一道将李珩押解入宫囚禁在景泰宫里。等李朔回来之后,再一并对质。期间,不许任何靠近,谁敢违令当以同罪论处。
    李朔命人将那些降军带回京城,并且着人清理这国寺内外,尽量帮着百姓恢复他们的“信仰”,以免发生更大的百姓暴动。
    此后,李朔才与苏娴会和,领着一众家眷匆匆赶回京城。
    回到京城已经是第二天,李朔甚至来不及悉数,顾不得连日未眠便换上了官服上朝。
    李珩不服,站在金銮殿上仍是一副昂首之态,“本王不曾派人刺杀过李朔,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皇上,你一心视本王为眼中钉肉中刺,如此明显的做法,就不怕……”
    至今时今日,李珩还觉得自己并没有疏漏,殊不知他早已是李朔和李勋的瓮中之鳖。
    “那二哥要不要跟外头的人对质一下?”李朔行礼,“皇上,臣弟带回不少俘虏,这些人都可以作证,的确是雍王手下的军士。他们是奉了雍王之命,前来对臣弟下杀手的。但是臣弟有亲军随扈,所以他们无法下手,干脆放火烧了国寺,打算把咱们都烧死在国寺内。”
    朝堂上满是哗然之声,这人证都在了,想必雍王就算想翻供也没那么容易了。
    “你胡说!”李珩切齿,“本王何曾……”
    “二哥还想狡辩吗?”李朔冷笑两声,“皇上,臣弟请求当堂对质!”
    李勋切齿,“好!朕倒要看看能嘴硬到什么时候!”
    音落,便有金殿侍卫押解着不少军士步上朝堂。
    一瞬间,李珩眉心突突跳,仿佛突然意识到了什么。
第四百四十一章
    当为首的军士将一封密信送上,李勋命人亲自打开,这上头的雍王李珩专属的印信,几乎证实了李珩所有的犯罪事实。
    李珩愣了,一时间还真的没明白过来。
    等着明白过来,李珩扑通一声跪地喊冤,“皇上,微臣是冤枉的,微臣……”
    “你敢说你没有下令刺杀于我?”李朔冷嗤。
    有!
    李珩心虚,可到了这时候便是死活不能承认,只有咬死不认才能有一线生机,“没有!我没有!皇上,这是诬陷!这是诬陷!”
    “那印信可是有假?要不要请雍王殿下把印信拿出来做个比对呢?”李勋眸光利利,君王盛怒,是以谁都不敢吭声。饶是早前还帮着雍王的那些老臣,此刻也是大气不敢出。
    怪只怪李珩自己蠢笨,把行刺事件闹得这么大。
    若只是如利州之行一般,草草了事,不就罢了?
    没奈何,谁也不敢帮忙。
    李珩继续道,“皇上,臣之前不知晋王要前往国寺,就算臣有心要杀了李朔,也不至于能知晓得如此清楚。皇上,臣是冤枉的,是有人陷害微臣,还望皇上明察。”
    “是,我国寺一行的确很匆忙,所以……”李朔眯了眯眸子,扫了一眼众臣,瞧着众人那一副怂包般的模样,心里便有了底,“所以臣觉得这事儿臣也有责任。”
    李勋道,“此话何解?”
    李朔继续说,“臣弟的身边有了二哥的细作,是以将臣弟的行踪悉数透露给二皇兄。二皇兄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便对臣弟下了杀手。只是可惜那国寺一夜之间竟付之一炬,只是二皇兄,你真的非置我于死地不可吗?”
    质问的模样,惹得满堂文武议论纷纷。
    兄弟相残本就是这样残酷,可是……大齐刚刚建朝没多久,是以这种事也算是头一遭。谁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置,但心里都明白,如此行径理该……
    李珩忙道,“皇上莫要听信晋王胡说,臣根本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臣……臣的确没有下过军令,再傻也不可能让让军士去刺杀李朔。这般,不是把自己暴露在跟前吗?臣,没那么愚蠢。”
    “皇上!”李朔道,“臣的府中有二皇兄的细作,昨晚连夜细查,终于揪出了那细作。”说着,李朔从袖中取出了一封书信,毕恭毕敬的呈递,“此乃是从细作的房中搜出来的证物,还望皇上明鉴。”
    “呈上来!”李勋道。
    是一封书信,而且是李珩嘱托凌风传递给苏娴的书信。按理说这种上旬理该当时就销毁,但苏娴当时想留个心眼,把这书信递给边关的主上。
    哪知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这书信便被延辛派人劫走,辗转到了李朔的手里,而今却成了呈堂证供。
    好在这书信上头没有署名是给谁的,只是李珩的字迹清晰,要想抵赖却是不可能了。上头清晰的写着李珩有关于此次的行刺计划,大致意思是要将李朔杀死在国寺里,如此一来即便消息传回京城也得是第二天。
    等着消息一耽误,他便有足够的时间销毁所有的证据,让人查无可查。
    “你还有什么脸喊冤枉!”李勋拍案而起。
    底下黑漆漆的跪了一片,文武百官高声喊着,“皇上息怒!”
    李珩见到那书信的刹那便认定是苏娴出卖了他,转而厉喝道,“李朔,你不让我好过,你也别想好过,那细作不就是你的侧妃苏娴吗?哼,她理该同罪。”
    “这上头未指名道姓的,你说是本王的侧妃便是本王的侧妃吗?李珩,你当别人是傻子,当本王也傻吗?苏娴怀着本王的孩子,傻子才会让自己的孩子没了父亲。”李朔勾唇笑得冷戾,“这母子两个若是没了晋王府,就等于浮萍没了依靠,你觉得谁会信?”
    李珩哑然。
    心知,李朔怕是早就做好了所有的准备。
    果然,晋王府那头也行动起来,延辛进门的时候,胭脂正抱着信鸽打算往外送消息,却被延辛逮个正着。二话不说,延辛直接动了手。
    胭脂本就会手脚功夫,而且武功不弱,但比起延辛倒是略逊一筹,是以终被延辛擒获。延辛直接让人堵住了胭脂的嘴,当下带走。
    苏娴上前,面色惶然的捂着自己的肚子,“你们这是干什么?”
    “此乃雍王府细作。”延辛面无表情,“请侧妃放心,王爷定然会保护好你们母子,绝不叫歹人伤你们母子分毫!”
    “这是李朔说的?”苏娴面色苍白。
    延辛颔首,“是!王爷亲口所说,卑职不敢撒谎。如今王爷和雍王殿下就在前朝对质,还望侧妃能安心待在府中,莫要离开半步。雍王殿下的军士已经在城外集结,这京城之内可能要乱,所以王爷叮嘱侧妃,仔细身子,保护好肚子里的孩子。”
    苏娴只觉得一颗心砰砰乱跳,当即点头。
    迎上胭脂那求助的眼神,苏娴的话到了嘴边仍是没敢吐出来,只是冲胭脂使了个眼色,示意她稍安勿躁,等到时机定会救她。
    见状,胭脂微微颔首,还真的没有挣扎。
    她寻思着,自己跟苏娴是一条绳上的蚂蚱,自己若是被刑讯逼供,那苏娴也跑不了。何况到了现在的局面,除了苏娴,还真的没人能救她。
    挣扎,也是于事无补。
    信鸽被关进了笼子,延辛回头看了一眼木讷站在回廊下的苏娴,勾唇笑得凉凉的。
    胭脂被抓,主院的动静自然瞒不住府中众人,晋王府内人心惶惶。
    再者,京城外头也有了不少动静,晋王底下的军士开始蠢蠢欲动,开始朝着京城逐渐围拢过来,大有要将京城包围的意思。
    早前有个秦家,如今换成了雍王。
    京城内的百姓人心惶惶,不知该如何是好。
    李勋也是个果断的,当即下令五城兵马司城内戒备,并且着李朔立刻抽调兵马勤王。谁敢轻举妄动,立刻以谋反叛逆之罪论处,九族连坐。
    直到李珩被打入天牢,他都没能反应过来,明明自己的兵符还在手上,是谁在外头调动军队造反???
第四百四十二章
    京城内外的局势一触即发,也就意味着雍王李珩的罪责是再也洗不清了。雍王府的人全部被下了大狱,尹若雅则被送进来跟李珩关在一处。
    这也算是对他这个雍王殿下的厚待了。
    “王爷?”尹若雅抽泣着喊了一声。
    李珩急了,“外头情形如何?”
    “外头都在说,王爷想要谋反。而且……京城外头如今被您的兵士包围,都是您下的军令。”尹若雅梨花带雨,“王爷,不是说时机还未成熟吗?毕竟咱们这一次,真当不知道能否刺杀成功,怎么您就这么等不及,马上调动了军士呢?”
    李珩一把推开尹若雅,直接将她推在地上,大喊一声贱人,“连你都不信我?”
    尹若雅愣了,坐在地上半晌没爬起来,“王爷的意思是……外头的兵,不是您调动的?”
    “本王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明明下令刺杀李朔,但本王没下令要放火。还有这、这兵围京城,跟本王没有半点关系。”李珩也是摸不着头脑,心中乱成一片麻,“这到底是怎么了??”
    尹若雅明白了,“王爷,咱们被耍了。”
    “什么?”李珩仲怔。
    尹若雅跌坐在地,面色惨白如纸,薄唇止不住轻颤,“王爷,咱们中了圈套,有人将计就计,如今……咱们是板上钉钉,真的死定了。”
    李珩一屁股坐在木板床上,“你的意思是李朔将计就计,和皇帝串通一气,给本王下了套,然后本王还……还傻乎乎的往里头钻。于是,只要本王这一次出手,哪怕不是为了杀死李朔,本王都难逃一劫。”
    “是!”尹若雅红了眼眶,“王爷,咱们中计了。”
    可现在明白又有什么用呢?事已至此,天下人都知道他李珩要谋反的“事实”,这兵临城下,可不再是一个卓太后能摆得平的事情。
    李珩瞬时面如死灰,只剩下口中细弱的呢喃,“完了!完了……”
    的确是完了!
    御书房内,李朔将一干罪证都摆在了李勋的御案前。
    有关于李珩跟大梁的二皇子等人勾结,意图打开门户,让大梁人助起谋反,还有一些则是与二皇子的书信往来,并且在上头有着某种协议,协议的内容无非就是李珩登基之后,允诺给二皇子的好处。
    这些好处也包括,扶持二皇子斗倒大皇子萧录,成为大梁的国君,并且大齐以后还得给大梁年年岁贡,以彰显两国的情分。
    “混账!”李勋愤然,“岁贡,那便是君臣。这李珩真是个废物,就这般还敢跟大梁的人合作?呵,卖国求荣,真是好本事!”
    “皇兄息怒!”李朔道,“如今的局面还在臣弟的掌控之中,只需要平息刀戈,此事就可以任皇兄处置。也亏得大皇子来了这些消息,才让咱们能盯紧了雍王府,保全了大齐与大梁的和平局面。”
    顿了顿,李朔又道,“由此可见,郡主功不可没。”
    李勋眉心微挑,若有所思的望着李朔。
    他这是在为卓家说情??
    或者说,是在帮着太后求情!
    不过李勋这样的疑窦神色也只是一闪即逝,转而快速敛了神色笑道,“有老五这样的好帮手,朕如虎添翼,自然是高枕无忧的。”
    李朔行礼,“臣弟不敢邀功,臣弟只想皇兄能安稳天下,若得天下太平,臣弟死而无怨。”
    “好!”李勋深吸一口气,“老五你便放心大胆的去做,接下来的事情朕会处理妥当。”
    “是!”李朔疾步出门。
    如今这局面还在他的掌控之中,是以只要他安排妥当,就打不起来。
    李朔出去的那一瞬,李勋的面色当即冷了下来。
    “皇上?”杨云锡上前行礼,“这雍王殿下与大梁的人……”
    “大梁和大齐好不容易议和,保持了友邦关系,若是因为一个李珩而闹得两国不睦,给人以可趁之机,那朕岂非得不偿失?”李勋冷着脸,“所以这件事,朕得悄悄的处置,不能让人抓着把柄。”
    袁成低低的开口,“那太后娘娘……”
    “她如果想看到兵戈四起,那朕只好六亲不认。”李朔冷笑两声,“不过太后深明大义,想来也不会跟天下人为敌。这大梁与大齐好不容易换得太平,太后这祸国的骂名,怕是也不敢担着。何况她背后还有一个卓家,若是她不管卓家的死活,那朕便无话可说。”
    卓太后哪敢在这档口上跟皇帝作对,如今谁敢当那出头鸟,谁就是与天下人为敌。
    而且此事牵扯到了大梁,所有与雍王有关的事情都必须悄悄进行,决不可轻易的走漏风声。到了这会,天下太平远比一个雍王李珩要重要。
    京城外的军士一脸懵逼的看着李朔领着皇命策马而来,他们是奉命前来守护京城的,而今却突然被扣上了谋反的罪名,愣是一个两个都回不过神来。
    李朔领着人回宫,最后在刑部里才确定说是李珩身边的亲信应鸿带着兵符去了军营,打着保卫京城的名号,却做着谋反的事。
    这可把一个个都吓得不轻,出了李珩的亲信,谁也不知道李珩与大梁勾结几欲谋反之事。
    眼见着天下太平,谁不想过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太平日子?
    这血染黄沙,刀头舔血的日子,他们早就过够了。
    于是皇帝下令,追捕应鸿。
    饶是如此,搜遍了整个京城内外也没有找到应鸿的踪迹,是以这些军士便死咬着应鸿不放,尽可能的把事情推到应鸿和雍王李珩身上。
    都这个时候了,但凡识时务,都不会再往上凑。
    大网收拢的那一瞬,雍王身边的大鱼小鱼都被李朔和李勋一一吞吃。国寺纵火案,晋王遇刺案,雍王谋反案,三起大案并为一处,着六部和三司查察,皇上亲自殿前御审。
    尹若雅眼见着李珩被带走,自然是泣不成声。
    尹父是礼部尚书,此刻更被停职查办,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生怕稍有不慎再惹来祸端,只能私底下求人。可这会,雍王府都倒了,还有谁敢站出来掺合?
    没办法,只能找到尹若兮。
    好歹尹若兮边上还有个卓君御,永定侯府小侯爷!!
第四百四十三章
    然而尹若兮中不是尹若雅,卓君御也不是雍王李珩,在男女之事上,卓君御一惯只当做是消遣和发泄,不曾有半点儿女情长,是以就算尹若兮跪在自己跟前大半天,他的脸上也没有半分动容之色。
    云心在旁低低的抽泣着,尹若兮的脸上却是无悲无喜,那一副看透了一切的神色,叫卓君御看着看着便心生不悦。或者说,不是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