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古言]太平盛宋-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经的皇亲国戚。和那辽国派来的那种,小猫小狗根本就不能比。
无论是谁,都希望自己被重视。这些部落的首领,自然也不例外。在看到宋国派出了皇亲国戚。来接管自己,心里自然是十分舒畅。而且那潘美旁边,还有杨业那么个猛将在。自然是更让他们放心。
要知道他们其实也清楚,这四座城池的来历。也知道这四座城池,乃是那辽国志在必得的。不然当初在究竟是选辽国,还是宋国的时候。那么纠结了,此时这杨业的出现。无疑是给他们吃了一颗强心丸,这杨业可是被辽人称为“杨无敌”的。
有他带领想来,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这曹彬走之前,就曾交代过这潘美。对于这些人既要利用,又要提防。潘美自然是不敢忘记曹彬的嘱咐,在同那些首领寒暄一番之后。这潘美倒也是把这太宗的旨意,告诉了他们。
“敕遇乜布、哈喇朵儿、拖拖延、施雷:具悉,尔等诸人,虽蛮夷之地所出。然一片赤诚,明善恶正邪之分。特赐名遇乜布,周明,特封其为应州知州事。赐名哈喇朵儿,周理,特封其蔚州知州事。赐名拖拖延,周知,特封其为朔州知州事。赐名施雷,周义,特封其为寰州知州事。尔等一切,皆听从西北都部署潘美,西北副都部署杨业之命。四城军政大事,皆有潘美、杨业二人定夺。不得擅自做主,违者可有潘美先斩后奏。故兹诏示,想宜知悉。十二日。”
这太宗虽然说的好听的不得了,给这些人都是那知州事的官职。但是他却没有给他们定下品阶,毕竟因着那些知州事,往往身上挂着好几个名号。倒也是很少有人知道,这知州事的品阶了。太宗这一举,即给了这些人一个安慰,又不让他们有什么实权。果然高明。潘美一边读着圣旨,一边腹诽道。
虽然那周明等人,对于这圣旨上的一些官职。什么的听不大懂,但是最后那几句,“不可擅自做主”以及“先斩后奏”。他们还是能够听懂的,虽说不免有些心寒。但也知道这是他们必须要接受的,而且如今他们除了这宋国。恐怕也再无容身之处了。
VIP卷 九十、陈门三杰初登场
ps: 求订阅,求票票,求收藏,求打赏!!!各种求啊!!!
虽然那潘美接下来的一连串调兵遣将的举动,的确对他们影响不小。但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周明等人,倒也是只能乖乖的接受了,因着这潘美和杨业二人。虽说把他们的兵权全都瓦解的差不多了,但是因着这潘美一贯会做人。隔三差五的给那周明等人,送些稀奇古玩。
而且和当初那种在草原上,颠沛流离的生活相比。如今这城里可谓是要粮食有粮食,要女人有女人。若是碰上个天灾什么的,导致他们颗粒无收。这朝廷还会拨大笔的粮食来赈灾,久而久之,他们倒也对这宋国生出了几分真心投靠的意思。
此时的刘娥,正听着那刘希慢慢的将他。所知道的一些事情,婉婉道来。这几日这王府中,可谓是热闹非凡。先是那赵恒的老丈人潘美,远征辽国获得了不大不小的胜利。可是还没等这府里开心多久,这就传来了赵恒奶娘的儿子。在当初杨业山谷围剿辽兵一役中,伤重不治,身亡了。
可是就算那张氏对那赵恒有着哺乳之情,但是终究还是个下人。这府里的人,自是不会为她。而将自己那喜悦之情,给收起来的。毕竟自家爹爹打了胜仗,那是可喜可贺的事情。潘氏在得到确定的消息后,当即就赏了全府下人三个月的月钱。
这有钱拿,谁还会继续板着张脸。徒惹那潘氏不痛快,可是这些下人的笑脸。在张氏眼里,却是莫名的讽刺。若不是那潘氏把自己儿子,弄到军队里。那自己如今也不会落得个,无人送终的凄惨结局。
越想这张氏对那潘氏就是越恨,只是碍于如今这赵恒对自己也不是十分信任。而且那潘氏又生下了这赵恒的第一个孩子。如今这王妃的位子可谓是坐的稳稳的。以张氏的能力,此时也只能忍气吞声,继续对这那潘氏笑脸相迎,以求日后再寻机会,替自己儿子报仇。
可笑这潘氏如今可谓是过的,顺风顺水。自己的良人,虽然在外面有刘娥那个外室。但是还是肯给足自己面子的,尤其是和那陈王妃一比。自己可是幸福多了,而且又有个女儿傍身。娘家又是那帮给自己长脸,一时间倒也是放下了她的警惕心。
也正因为如此。她才忽略了一个母亲,在失去儿子后的那种心情。只是在闻之消息是,安慰了那张氏几句。并且命人给她送了些赏赐。也就作罢了。她哪里想到,这张氏虽然笑着手下了她送去的东西,可是暗地里却是恨不得这潘氏立刻死。
这刘娥虽然清楚这张氏对潘氏的恨,但是刘娥毕竟也不是开善堂的。没有义务处处都去提点那潘氏,对于刘希所说的话。自然只是听听罢了。如今她的全部心思。可是已经被那书院给勾走了。
原来这书院前不久,刚刚收了三名兄弟。分别叫做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虽然这龚美在来信中。只是浅浅的一笔带过,可是这刘娥的心里,却是把这件事给牢牢的记住了。原因无他,只因这陈氏兄弟三人。当年实在是太过拉风了。陈氏一门共三子。两状元一进士。就连后来的苏轼一门,也是比不过的。
这刘娥自然是对他们印象颇深,只是没想到。他们竟然兜兜转转的跑到了。龚美那里去了。倒也真是无巧不成书,只是细想之下倒也合理。毕竟这白鹿洞书院,早已经是名声在外。在经过龚美这些年的细心打理,自是可以算的上是数一数二的书院了。
那三兄弟,如今尚未及第。自是希望能找一家。好些的书院。前去拜读,这样一来。除了这白鹿洞书院。恐怕也找不出其他更好的书院了,这刘娥自是有私心。想要把这三兄弟给收入那书院之中,毕竟人才难得,刘娥也绝不是那种大公无私之人。
在收到信的第二天,就给那龚美回信。嘱咐他一定要尽量留住那三兄弟,其实不用刘娥说。这龚美就有心想要把那三人给留下来,毕竟这龚美也不是一个傻的。人才难得,这虽说这书院里。如今有着不少的先生,但是这人的眼光总是要放长远些。
这些先生所说如今还是教的动的,但是那些先生也总归是会有教不动的那天的。像是朱旦徐良他们,如今也已经是快要步入花甲之年了。而且那徐良上次因着撞破头一事,倒也是损伤了不少元气。虽然这葛云不停的给他调理身子,但终究还是无法恢复到当初的状况。
眼看着这老一辈的先生,一个个都已经年迈了。这龚美和王禹偁也不得不,还是着手寻找。下一批先生了,当然若是能够从这书院里的学子中挑选。那是最好不过的了,毕竟那些外来的先生,对着书院终究是不如这些老一辈先生们。来的熟悉,而且也不一定能够适应,这书院里的教学氛围。
可是这书院里出来的学子们,就不同了。他们接受的本就是这书院的教学风格,自是不会有什么不适应的现象。打定主意后,这龚美和王禹偁就开始,观察其了这书院里的各种学子。想要从中挑选几个好点的人才,来接那些老先生的班。
可是这挑来挑去,始终还是没能挑出几个和龚美心意的。正在这个当口,那陈氏三兄弟。却是送上门来了,这倒是正中了那龚美的下怀。毕竟这三人可是真有几把刷子的,当即就让龚美动了栽培的念头。
可是没想到这三个主,却是都奔这那会试去的。死活都不肯留在这书院里了,其实这也不能怪他们。谁让人家出门的时候,其母陈冯氏可是千叮咛万嘱咐的,要他们一定好好用功。日后好考个状元回家,陈家一向家风严谨。
那三兄弟虽说心里,也是颇为意动。但是一想到那母亲手里的藤条,自是千百个不愿意。若是以前,这他们不愿意也就算了。这龚美和王禹偁也不能强人所难啊,可是没想到这刘娥。却是一封书信过来,要他们务必留下那三兄弟。
这倒是让龚美为难起来了,这刘娥要他这么做。自是有她自己的道理,只是这说的容易。做起来却是难于上青天,这刘娥其实也知道。想要说服那三兄弟容易,可是他们背后的那个母亲。却是最大的麻烦。
当初赵恒也曾动过,要那陈尧咨弃文从武的念头。谁让那时候名相虽说是不少,但是这良将却是已经达到了一将难求的地步了。这陈尧咨箭法出众,有熟读兵书。若是能够上战场,替朝廷效命。那是最好不过的,陈尧咨当时因着这是太宗的意思。
倒也是有几分动容,可是碍于家中尚有娘亲在堂。他也不好当即就答应了下来,便说要回去同他娘商量一下。可是没想到这陈母听了,当即就暴跳如雷,死活都不同意。这陈尧咨做出有辱门风之事,在那陈母的眼里,这陈尧咨可是文试的状元。而且他的父亲和兄长也都是以文章著世的,如今这陈尧咨弃文从武,岂不是要害的他们陈家脸上无光?
陈尧咨见他娘那样激动,自是不敢再提要弃文从武之事。这件事也被京城里的不少母亲,拿来教育自己的儿子。一时间倒也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最大谈资。所以这刘娥,倒也有幸耳闻过几句。
与其让那朝堂上,日后又多了几个唯唯诺诺的文官。若是在这书院里好好培养,说不定日后这三兄弟。还能由那文状元,变成武状元呢?当初刘娥之所以不敢称帝,其实多半也是因为。这朝中,实在是找不到几个能用的武将。
虽然这赵恒曾和那辽国,签订过“澶渊之盟”。等自己执政的时候,朝中倒也是一片安泰平和。可是别忘了,那时候的辽国可还没有彻底落寞。他们只是碍于和宋国有过盟约,方才未曾动手。可是若是由自己登基了,那宋国的统治者将会是自己刘娥。
而不是那赵家子孙了,这辽国自然也就可以有理由出兵了。毕竟她刘娥又不是那宋国的正统继承人,他们自然就有权利将这盟约弃之不顾了。那时候这刘娥方才感觉到,朝中若是没有那骁勇善战的良将。
究竟是有多么的凄惨,这一世她绝不要重蹈覆辙。而且这宋国如今,也的确需要一些年轻的将领。来充实军队,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所以刘娥才会在那龚美离京时,就暗地里嘱咐他多栽培几名武将。
龚美虽不清楚这刘娥此举有何含义,但是自家妹子一向都是走一步,看十步的主。自己听她的准没错,可是因着这刘希的出现。这龚美无论是看谁,都觉得他比不上那刘希对于兵法的见解。如今这陈氏三兄弟的出现,倒是让他颇有眼前一亮的感觉。这三兄弟,无论是在诗书礼仪上,还是在兵法战策上。都可谓是有这一番,自己独到的见解。
VIP卷 九十一、相互揭短原形现
ps: 求订阅!求票票!求打赏!
只是可惜他们却是死活只肯苦读圣贤书,丝毫不肯为其他的事情。分半点的心思,这倒是让龚美他们为了难。不过这三人既然是前来求学的,离他们三人预计的离开时间。还有两三年呢!龚美倒也是放宽了心,干脆和这三人慢慢的耗了起来。
其实倒也真是不出这刘娥的预料,这兄弟三人经过这么些时日。和书院众人的相处。倒也生了几分留在这里的念头,只是一想到家里娘亲手中的藤条。倒也是不敢有任何表示,只得推脱掉了,龚美他们的好意。
龚美倒也是表现出了应有的大度,对于这三人倒也并没有任何的偏见。只是像对平常学子一般照顾,可是毕竟这姜还是老的辣,这龚美也不是一个甘愿放弃之人。只是碍于在这兵法一事上,书院中倒也是真的没有几个人擅长。只好暂时先歇了,请个先生来讲关兵法战策的事了。
虽说找不到专门的先生,但是这书院里的先生。也都不是那百无一用的书生,尤其是那葛云、章斌两人。素来喜欢读一些杂书,对这历朝历代所发生的一些特别的战役。自然也是了然于胸,虽不知这龚美和王禹偁的意图。但是他们还是,每日有空的时候。便去给书院里的学子们,讲些有关那些战役的事情。
因着当初这龚美,就曾不时的抽空给那些学子们。讲些自己当初在外头闯荡时,所听到和见到的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久而久之这书院里倒是养成了一种风气,每天都会有那么一两个先生。在每日的闲暇时刻,抽些时间。来将一些书本上,所没有的东西。
故而这回由这葛云和章斌两人,出面前去讲些有关战争的事情。这些学子们倒也没有觉得有什么奇怪,反而还是十分的热衷于这个话题。书院里一向都不曾实行禁言。这些学子自然也就可以畅所欲言了。
以往龚美讲那些民间趣闻的时候,这些学子们都能为一点点小事。而争的面红耳赤,更不用说这回的话题可是这战争了。他们本就是一些血气方刚的少年郎,虽说有些人读书是为了陶冶情操,增长见识。但是他们心底里,还是希望这国家能够强盛的。
不然在那国难当头的时候,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学子弃文从武。纷纷跳出书院,前往战场上为朝廷效命了。虽然如今可以说是国泰民安,但是前不久的北伐大捷。却是把他们体内的血给再次点燃了,这太宗为了彰显自己师出有名。
自是不遗余力的夸大那“幽云十六州”。对宋朝来说有多么的重要。那“幽云十六州”,若是一日还在那辽国的手里,那这宋朝便要多受这一日的屈辱。毕竟那时候这朝中诸人。对太宗北伐一事皆是反对之声。
若是此时这太宗又失去了,这民众的支持。那这北伐恐怕就要彻底的胎死腹中了,这时候太宗,自是不遗余力的发动了。他散布在各地的暗线,让他们每日前去当地最热闹的地方。说这北伐是有多么的重要。对他们是有多么的好。
这些暗线也不是傻的,在看到那学子什么的。就猛讲什么忠君思想,以及那种精忠报国的想法。反正是不把这些学子说的,连他们自己都想上战场。那是决不罢休的,毕竟这些暗探可是太宗百里挑一给挑出来的。
为的就是防止,那些地方的官员。一家做大。这些暗探的煽动人心的本领,自然也不是盖的。果然猜不出半月,这全国各地。就传出了那民众纷纷支持。太宗收复“幽云十六州”的声音。
无论是谁,都觉得只要这“幽云十六州”。一收回来,自己肯定是会有不少的好处。不得不说这太宗在这一点上面,做的的确是不错的。毕竟他能够牢牢的把握住这民心,要知道当初这南宋王朝。之所以久久未能收复那北方。有不小的原因的那南方的人。生怕若是收复了那北方,这官家为了能够尽快的恢复那被金人摧残的北方。
肯定是会加重这南方的税赋的。连那些民众都不愿支持。这官家又岂能“逆水而行”,有足够的能力前去收复那北方呢?可是如今这太宗牢牢的把握住了那民心,就连这一向与世无争的书院中。也多了不少的“好战派”,若是碍于家人的感受。
他们恨不得立马就背起包袱前去投兵,只是这自古以来一向都是“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虽然他们有心参军,却也掩盖不了那军户的出身卑微一事。如今既然上不了战场,那在这里听那些先生。讲些有关战场的事情,过一过瘾也是极好的。
可是这行兵打仗,一向都是有不少的可能性会发生的。不少人就曾为某一场战役,而争的不可开交。有的人说如果那支军队,按照他的打法那肯定会赢。有的人却说只有按照他的方法来才能赢,甚至还有人动手按照当时的情形画出了对比图来。
试图说服对方,简直就比那开封的枢密院,更像是枢密院。这若是在其他的书院,恐怕早就要被那先生给骂得狗血淋头了。说他们不务正业,整日做这种事情。可是在这白鹿洞书院,却是没有一个人出面前来责怪你。
最多是在那两个人,吵得像是快要动手的时候。方才有两个学子上前来,说上两句好话。将那两个人拉开,那陈氏三兄弟。自从进这书院以来,可是第一次见到这种争辩的场景。三个人顿时就石化在了那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而且这双方争论,往往都有一个特性。那就是这边一对开始争辩了,那边也会接二连三的有人开始相互辩驳了。没过多久,这全场的学子们。就开始为刚刚葛云所讲的那场战役,而争得不可开交了。
倒真是把那三兄弟给吓得不行,本想前去问问先生。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可是等他们回头一看,那葛云早就和一旁的章斌辩论了起来。哪里还有时间,来管这三个人啊!要说这三兄弟,一开始碍于自己是刚来的。
有些拘谨,在那些学子辩论的时候。倒也是不敢多说什么,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