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种田]良田秀舍-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几天永柱说牙疼,青竹便打算用嫩桑芽蒸鸭蛋给永柱吃。才将桑芽切得极碎。取了两个鸭蛋来在碗里打散,还没来得及放糖时,明霞走来和青竹说:“下面院子据说在杀猪,娘叫你去买两斤肉回来。”

    青竹道:“我没空,叫别人去吧。”

    明霞道:“娘指明让你去的。”

    青竹心想此刻她倒走不开。买肉的事差别人不是一样么,只好对明霞道:“你叫上你大姐一块儿去吧。我这里忙着蒸蛋,蒸好了还得给大伯送去。”

    明霞听说咂咂嘴,又不敢说什么不是,只好去叫明春一同去买肉。

    好不容易将碗上了蒸格,下面煮着红薯饭。上面蒸蛋。灶膛里已经生了火,青竹撒了几把干枯的松叶还能燃上一会儿。一面又赶着理菜。

    正忙着白氏进来了,却见青竹并没去买肉。倒有些意外:“你怎么不去买?”

    “我这里不是正忙嘛,让那两姐妹去了。”

    “她们两个定不会买来什么好东西。”白氏说着,便帮着烧火。

    青竹倒还利落,赶着切菜收拾,看来等不上她们买回来的肉了。中午就吃两个简单的素菜吧。

    忙了半晌,听见翠枝在外面叫青竹。青竹赶紧出去了。

    翠枝见青竹还系着围裙,心想倒也还好,便压低了声音问她:“有鸡蛋吗,借三四个给我。你知道我娘家妹子来了,正愁下锅呢。”

    “大嫂你等着,我这就去给你拿。”

    翠枝又使眼色道:“好妹子,千万别让老太婆知道了,不然又有得说。”

    青竹轻笑道:“大嫂放心吧。”

    白氏后来问起翠枝的事来,青竹倒回答得很轻松:“没什么事,问我一句话。”

    这里弄好了饭菜,那姐妹俩还没回来。青竹找好了篮子,准备给永柱送饭去。

    白氏唠叨着:“这天气更加的冷了,这来回的走,饭菜也快凉了,长期下去倒不是办法。我还说将这些鸭子卖掉一些。还能换几个钱。”

    青竹想,倒也是那么回事。处理了这些鸭子,明年开春再买也一样。卖掉一部分活鸭,剩下的自家可以拿来做些板鸭,留着年下吃,还能拿些去送礼。

    等到青竹送了饭回来,刚进院门就听见白氏在训两个女儿:“你们说说我还能让你们帮着做些什么,给了你们差不多一百文钱就换回来这些东西。”

    明春在狡辩着:“买肉的人太多了,等我们去时已经不剩下什么好东西,能有这些已经不错了。”

    白氏见大女儿也这样说,更是气愤:“你都已经嫁过一次,当过家的,怎么和明霞一般胡闹。买来这些猪下水谁吃呀。剩下的钱呢。”

    明春姐妹俩相互看一眼,都不吱声,白氏便知道那钱是落到了她们自己口袋里。气不打一处来。

    青竹一看,原来还真是些内脏,什么猪肺、猪肝、猪腰之类的东西,挂在墙上的木钉上,滴下了不少的血水。心想这姐妹俩还真是什么钱也敢拿来使,幸好不是她做的,不然白氏口里会有什么好话。

    等到傍晚永柱回来时,白氏便和他商量鸭子的事,永柱道:“也好,先卖二十只吧。”

    青竹在灶房里忙着处理明春姐妹买回来的猪内脏。猪肝打算先腌起来,风干后也能做腊味。猪腰和猪肺是不行的,得立马处理出来。两样都是不大好处理的东西。猪腰要对半切开,去除掉里面的白色筋膜,据说没弄干净的话臊味很大。猪肺则重在清洗,对着肺管冲水,撕去外面的膜,然后切成小块儿。

    青竹在泡菜坛里捞了些泡生姜、泡辣椒之类的菜。又备了蒜米、茱萸和以前做的些梅干菜。

    猪腰打好了十字花刀,用盐和酒先腌上。猪肺则下砂锅里炖煮,烧开后反复打了好几次的浮沫依旧有很多。接着下切成块儿的白萝卜、生姜以及梅干菜,小火慢慢的炖煮着。

    这里让明霞帮忙烧火,铁锅里烧得滚烫时,下了猪油和鸡油的混合油,等到油化开,赶着下蒜米、茱萸爆炒香,接着又下泡生姜和泡椒,等到香味浓郁时,这才下切好的腰花反复爆炒,等到色泽变白时就下芹菜碎,炒了几下,点了些香油入锅就能出菜了。

    明霞嗅着浓烈的香气,不免食欲大动,忍不住称赞起青竹:“你还真会做菜,比娘做的还好吃。”

    青竹倒没吱声,只是油烟味熏得她狠狠的咳嗽了一阵子。

    家里人口味吃得都比较重,光是萝卜干菜炖猪肺仿佛清淡来了些。青竹只好调配了个蘸料碟。食盐、香油、香菜加家里做的辣椒酱。

    青竹处理的两个菜倒深得家里人喜欢,只是猪腰份量少了些,猪肺汤倒炖了不少。永柱让给少东那边送些去。青竹连忙舀了一钵让明霞端过去。

    一家子围坐着吃了饭,永柱道:“最近听说不大太平,我还得去守着,你们早些睡吧。”点了个灯笼就要出门。

    白氏却甚是担心:“你身子骨不好,又渐渐的有了年纪,我看不如花钱请个人帮忙守鱼塘,没日没夜的叫我怎么睡得安稳。”

    永柱道:“这也没什么,请人的事以后再说吧,遇着合适的也不容易。”

    永柱出门后,家里就剩下几个女人了。

    这冬天夜又长。收拾完后,青竹回自己房里,桌上一盏小油灯。想起昨日收到少南写的信,忍不住又拿出来看了一遍,自言自语道:“你倒是潇洒自在,不为一日三餐发愁,只知道读书。幸好没和左森一道入场考试躲过了一劫。”

    什么时候回来呢?青竹每次都想问问他,可心里又似乎怕他回来,她忘不了他离开时对自己说的那些话,也忘不了贺钧去县城时和自己说的那一篇。现在攒下的钱也有十几两了,家里日子好过一些,白氏的态度也扭转了些,每月倒还能有些零花。不过她一直很节约,能不用的,就尽量省着。日子愈发的平淡起来,不过青竹也习惯了这种平淡。

    收拾好信,青竹又做了回针线,也不知什么时辰了,觉得有些内急,需要去牛棚那里才能方便。真是的,都怪她刚才忘了提便桶进来。

    青竹出了房门,外面一片寂静,别的屋子里也看不见灯火,心想她们应该都睡了吧。被夜风一吹,身子打了颤,还真是有些冷。青竹几步跑到棚子那边方便了。出来时被风一吹又咳嗽了一声,此时突然觉得有个黑影从围墙外落下,往外面跑了。青竹顿时一惊,心想那是什么东西,莫非进了贼吗?连忙高声问道:“是谁?”

    树下栓着的黄狗也起身吠了好几声,青竹此刻倒觉得有些害怕起来,一溜烟的跑回自己房里去了。

    PS:  感谢唐两娃投的粉红票,厚着脸皮再拜求几张。

正文 第一百五十一章儿女

    养了两三年的鱼,后来榔头村手里有点田地的人纷纷效仿的也多了起来,竞争力一大,价格也跟着下来了。

    对于这些人的跟风,青竹也无可奈何,再三和永柱父子做工作,终于能说服他们少养鱼,多养鸭、鹅之类的家禽。这些家禽也养了三四百只,渐渐的也有些规模了,光靠永柱已经照顾不过来,又专门请了个老头来帮忙看守。周期倒比养鱼要短,每天产生的那些粪肥还能拿去肥藕塘。

    一年能够养上一季的家禽,除却成本一年下来也能有七八十两的进账,和养鱼倒也不差什么。养了一年的鸭、鹅,青竹说该给它们好好的修个大点的饲养场所。于是又买了两三亩地,用茅草搭了几间棚子,也修了间看守的屋子,还养了两三条看家的狗。

    一切齐备,永柱每天早晚去看一次,别的事也不用操心。

    随着鱼塘渐渐的增多,夏家养蚯蚓这条路子倒越走越顺当,不过这些家禽最终也只养了不到两年,后来赶上一场瘟疫损失了不少。只得匆匆处理掉,算是第一次吃到了苦头。

    永柱倒很不甘心:“还以为能建个养鸭场,还没成气候呢,就成这般模样。”

    青竹也很是郁闷,但这几日来的焦虑让永柱愁白了不少的头发,只好安慰他:“这些也都在意料中,不如我们还是将鱼塘给做起来吧。又攒下不少的肥料,我姐夫他们养虫线又养得好,去买个几百斤不成问题。再说以前也做过,也有经验了。”

    永柱只好点点头。

    白氏在一旁听着也甚是心烦,当初青竹说要专门养鸭养鹅时她可激烈的反对过,不过倒确实赚到不少的钱,没想到真栽倒在第二个年头了。如今听说要重新做回鱼塘,她倒没什么意见了。

    不过有差不多两年没养鱼,塘里的淤泥也有不少,还得请人起鱼塘,等到来年开春放水蓄池,买鱼苗放养,一切都得按照步骤慢慢来,急也急不得。

    之所以要重新弄鱼塘青竹也是深思熟虑后做的打算,因为藕塘里连续栽了三四年的藕,产量下降了。只好又隔了一年,如今没人搭理,又形成了一个天然的生态园。重新回到了碧绿的水草长到了半个人来高。起了鱼塘的泥沤了藕塘。来年就可以继续恢复种藕养鱼的模式,不过再做个三五年,就再重新发展点别的产业。

    永柱只好去找少东商量,这里白氏在忙着搓麻线。明春才从河沟里洗了衣服回来,刚进院门就大声嚷嚷:“娘。秀婶来了。”

    白氏倒清楚秀婶的来意,是来替黄家那小子说亲来着,黄家想要明霞,不过因为明春的例子摆在那里,这次永柱和白氏都还不敢轻易应承。明霞的性子也不好,生怕她去了别人家里受委屈。

    明春话音才落。那秀婶就探出个脑袋来,热情的向白氏招呼:“项大姐!”

    白氏撇撇嘴,心想看来是不得不招呼她了。好在明霞不在家。谈论这些事倒不用顾忌什么。

    请秀婶进屋里坐,又给她倒了碗茶。那秀婶屁股才坐下就连声感叹:“还真是时运不好呀,你们家养了那么多的鸭子、大白鹅,哪里又赶上这一场瘟疫,只怕损失了不少吧。”

    白氏道:“快别说了。如今都处理掉了,倒真叫人操心。”

    “也不知这场瘟疫是从哪里传来的。不光是你们家的鸭子,还有好些人家喂的鸡什么的,也病死了不少。希望过了这一阵风要好些,记得以前也闹过瘟疫,都是在春夏季节,怎么这秋冬季节也会有呢?”

    白氏道:“你问我,我问谁去。”

    秀婶又不见明霞的身影忙和白氏说:“你家小女儿去什么地方呢?”

    白氏摇摇头:“她成天就是个没笼头的马,我也看不住。”

    秀婶笑道:“倒是个健壮的女孩儿,以后一定好生养。对了,黄家还托我过来……”

    白氏却生硬的打断了她的话:“秀大姐,我也知道你惯会给别人做媒,只是明霞这脾气实在是有些男孩子气,再说也还没满十五,我还想再留她两年,好好的教导一下。这样的野性子,到了婆家只怕会落下笑柄。”

    秀婶倒清楚白氏的意思,这么说来是看不上黄家了。也是,项家这两年不管做什么都红红火火的,也挣了些钱,看来这个女儿是要留着攀高枝,是不成的事。

    秀婶只好作罢,讪笑道:“倒也不算小了,对了,你们家的那个二媳妇,不是才八岁就到你们家了么,如今倒养了七八年了。”

    “这买来的童养媳能和正经嫁女儿比吗,说来也不怕秀大姐笑话,明霞的嫁妆都还没呢,她又不会做针线,我还正犯愁,索性再等个几年,等她懂事一些再说。”白氏和秀婶交谈着,突然想起明春来,又压低了生意道:“秀大姐人脉多,我现在愁的倒是我们家明春,从马家回来后已经几年了,我想还是让她嫁人吧,老是留在家里也不是法子。所以还请秀大姐帮我留意一下有什么好人家。”

    秀婶倒有些为难:“嫁过一次人了,毕竟比不了黄花大闺女,行情自然要差几等,是有些难处。好在你们家的日子还过得,只是若是要找个少年郎的话只怕有些难处,要是说给别人做继室之类,又怕你们项家瞧不上,还真是高不成低不就。”

    白氏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明春才一直耽搁着:“我心里清楚,你帮忙寻寻。”

    秀婶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又笑道:“你们家大女儿长得倒还有些福相,模样也端正,应该不是很难,我就帮忙看看吧。”

    白氏也一心想要将明春的事给处理了,省得她天天在家抱怨这抱怨那的,所谓的留来留去留成愁,再说也怕那起长舌妇乱传话。明霞的事她倒不急。

    这里翠枝又有了四个来月的身孕,白氏去找人算过,又请了脉,又去庙里抽了签,这次倒都说怀的是个男胎。白氏对翠枝重新抱于了希望。如今虽然不在一口锅里吃饭,不过倒还算尽心,自己拿钱买些好肉好菜,让青竹帮忙做了,送些过去。

    等永柱回来时,白氏将拜托秀婶给明春找婆家的事和他说了。永柱听后倒愣了楞,便道:“怎么又提起她的事来。”

    白氏道:“趁着还算年轻,得给她相门好点的人家,莫非你还真要她在家呆一辈子不成?等我们都死了,谁来管她。明霞又嫁了人,两个儿子你别以为还会管她,她和两个儿媳又不和睦。所以趁着现在还能嫁人就得慢慢的给她相看着。我也想过了,就是给别人做填房也没什么。”

    永柱沉吟了一番才道:“要是遇见第二个马家怎么办?”

    白氏道:“那也只能怪这孩子命苦。慢慢看着吧,我看这事必须得提一提了。”

    永柱不免想起明春的未来,当初他下了决心要马家和离,也不知做得到底是对还是错。听说那马家离了明春没两个月,就又新娶了媳妇,如今儿子也生了俩,听说日子也还是那样。要是当初明春能够再忍一忍,给他们马家添个子嗣又是怎样的一番情景。

    只可惜人生不能重来一次,也没有如果二字可言。

    “既然已经错了一次,那么就是次教训了。这次要找女婿的话,首先得要找个老实可靠的人,就是年纪稍微大点也没关系,家里穷点也没什么,人要勤快,我们还能帮衬些。”

    白氏点头道:“我也是这么想呢。后儿十五,我带了她到庙求支签问问看。”

    永柱倒懒得理会这些。他准备洗了脚就睡了,白氏赶着出去给永柱打洗脚水,又亲自帮他洗脚。

    永柱又道:“都说儿孙自有儿孙福,说来养了这几个孩子也不缺什么。等明春的事定了再说明霞吧,我现在虑的倒不是只有明春。想想青竹这孩子该如何是好呢,少南已经快半年没有音信,我天天都在愁,要不等两天我让青竹写封信给他,让他回来得了。”

    白氏道:“出去几年,也该回来了。哎,不知长成什么样了,只怕以前给他做的衣服还穿不穿得。我也是日夜的盼呀。”

    永柱道:“等少南回来后,得挑个好日子让他们圆房,不能再拖下去了。你的意思怎样?”

    白氏却沉默了半天没吱声。

    永柱又忙问:“莫非你还是在嫌弃她,认为她配不上少南?”

    白氏道:“我可什么都没说。这几年里不都是多亏了青竹在家帮着出主意么,不然我们项家哪里有今天。我也不是那般愚蠢不知好歹的村妇,反正不管我怎么说,你内心早已经认定了她是儿媳妇,要怎么就怎么吧。”

    永柱倒笑了起来:“你这话听着倒像是气话来着,我什么地方做得不对,你就直说。老夫老妻的,难道我还笑你不成?”

    白氏白了永柱一眼,咬咬牙又没说什么。

正文 第一百五十二章归途

    乾康二十二年,九月十七,霜降。

    这一天对于青竹来说似乎很平常。卯时三刻起的床,扫了一遍院子,白氏也起了。辰时初一家子用了早饭。

    少东便过来和永柱商议请人帮忙起鱼塘的事,在这之前还得将已经搁置的藕塘里的草给清理出来。

    家里几口人,白氏便留了翠枝和她一双女儿看家,其余六口人都得出动去浅溪滩割草。

    青竹给准备了几壶水和一些饽饽。

    永柱说:“鸭棚如今空着,割下的草先堆在里面吧,我记得镇上有户马贩子,问他要不要这些青草喂马。”

    少东道:“回头我去问问,说不定还能卖几个铜板。”

    永柱的话倒提醒了青竹,她突然问道:“要不以后我们不养鱼不种藕了,干脆也跟着养些马好不好?”

    青竹话音才落,永柱就泼了冷水:“你这主意行不通,普通人家哪里敢养马,这些都是受朝廷管制的,不敢养也养不起。”

    “是吗?”青竹倒没想到这一层,不过她倒知道一些马贩子做的都是些违法的事,好些时候是提着脑袋奔波呢。不能养马,说不定能养别的,暂且不用考虑那些。

    辰时二刻时天色已经大亮了,这里商量好了便就出门割草去。

    这一带藕塘被青草覆盖住,如今那些青草有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