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师夫妇日常-第2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学士都会事先过目,拟定草章,然后再由小安公公呈送给他御览朱批。
    可是亲政之后,韩彦等人有意锻炼他自己斟酌政务、果下决断的能力,内阁诸位往往都是将奏章匆匆浏览一遍,标注出轻重缓急来,然后由他亲自拿定主意的。
    两者看起来似乎并没有多大的分别,但身处其中才会发现,要处理好每一项政务是多么费神费力的事情。
    如此过了三五天,康平帝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瘦憔悴起来。
    舒予进宫探望他时,还以为他是生病了,吓了一大跳。
    待问明缘由之后,舒予长吐一口气,想了想,遂笑道:“我给圣上说个故事吧。”
    康平帝正被政务压得喘不过起来,闻言顿时精神一振,笑着催请道:“舅母要说什么故事?快快说来,我正好趁机松快一会儿!”
    说着话,就赶紧将手里的笔搁到一旁,整个人舒适地瘫在椅子里,一副终于可以暂得轻松的模样。
    舒予见康平帝那副可怜巴巴的着急像,又是好笑又是心疼,便也不再卖关子,笑道:“说是个故事,其实不如说是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更恰当。
    “圣上也是知道的,我出身乡野,从来都没有学过世家权贵的那些礼仪规矩,所以初入京城时,难免会觉得心中惴惴,总想着把什么都做得无可挑剔,十分害怕出错。
    “当时为了管理好自己的小院子,我可是每天起早贪黑地下功夫,事事都要亲力亲为,身体疲累不说,心里更是焦虑不堪。
    “后来有一日,我跟着大嫂去听各处的管事妇人回事。这才发现,将家里的一切都打理得井井有条的大嫂,并不是什么事情都要亲自过问,而是按照各人所善,将府中的事情分派给不同的管事妇人,她只是不时地抽查一两样罢了。因为行事规矩有度,哪怕大嫂看起来‘懈怠家务’,可家事也从来都没有出过什么大错。
    “至于哪些偶尔查到的小错处,也从不会影响大局。
    “回去之后,我便将院子里的人的秉性、能力都摸了一遍底儿,然而试着将院中的事务分派给个人,同时建立可行的奖惩制度。
    “您还别说,这样一来,不但我轻松不少,而且院子里的事务比先前还要顺利许多。更重要的是,院中的人做事再也没有原先的敷衍应付,个个都觉得自己受了重用,干劲儿十足。
    “我虽然并不懂得许多治国之道,但是古人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可见这治国和治家还是有相通之处的。
    “圣上甫才亲政,难免想要事事兼顾、桩桩亲为,这样励精图治的精神举动自然是值得赞许的。但是朝廷为何要设置百官?可不仅仅是为了执行圣上的决策的。圣上也该分些事情去给他们做,不要剥夺了他们为政的积极性才是。”
    康平帝听罢,默然沉思片刻,恍然大悟,抬头拍手笑道:“舅母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就是这样!俗话说得好,‘食君之禄,担君之忧’,我也不能只给他们发俸禄,不让他们施展所长不是!”
    也就是说,日子其实还可以像亲政之前那样过,只是他不需要再像以往一样按照内阁所拟草议决策罢了。
    舒予笑着点点头。
    等回到府中,舒予把这件事情跟韩彦说了。
    韩彦想了一会儿,笑叹道:“是我太过急切了,总想着圣上既然已经亲政,那就该赶紧将各项政务都经手做熟了才是。这样,我也能够早日抽身朝堂,过咱们想过的日子。却忘了,圣上也不过是个十四五岁的孩子……”
    舒予见韩彦面露内疚,便反过来笑着劝慰他道:“你也没有做错。毕竟,往后的路,还要圣上自己往前走。”
    韩彦,或者说是韩家,都不能陪着康平帝一辈子,时时处处替他扫雷平障。康平帝最终还是要凭借自己的本事,坐稳宝座,教化万民。
    韩彦知晓舒予的一片心意,便也笑了笑,将此事揭过不提,转而说道:“对了,圣上亲政之后,立后选妃一事便也随之有人奏请。眼下虽然还只是个别人提议,但是照这个情形发展下去,只怕要不多久,就会成为朝廷的头等大事。
    “圣上,还是坚持要娶蓁姐儿吗?”
    最近朝事太忙,他一直没有机会跟康平帝提起此事。
    况且,这种事情,康平帝对着舒予总比对着他更容易开口说真心话些。
    舒予点点头,笑道:“我今儿进宫,圣上还说起蓁姐儿来。说是前些日子叶大人呈送的亲政贺表中还有一句‘全家恭贺’之类的话。圣上说,这必是蓁姐儿心中记挂着他,特地托叶大人在贺表中加上这一句呢!”
    韩彦听罢哑然失笑:“他是这么说的?”
    舒予也禁不住笑了起来,点点头。
    韩彦摇头笑叹道:“圣上倒还真是痴情……这样的客套话,随便一封贺表中都能够找得出来,难不成,人人家都有闺女记挂着他不成?他呀……”
    舒予接着他的话茬笑道:“人人家都有闺女惦记着圣上这或许还真有可能,但是圣上记挂的,却仅有蓁姐儿一个而已!”
    韩彦笑着点点头,他教出来的孩子这般专情不二,他也觉得十分欣慰且有面子。有道是“言传身教”,可见他也是一个痴情忠贞之人!
    “圣上要立蓁姐儿为后,这件事情并不算是太难。毕竟,谭家和叶家在辽东也算是有名望的家族,更曾经在圣上蛰居时给予庇佑,恩义深厚。更何况,本朝对于皇后的出身又没有过高的要求。不过,”韩彦眉头微皱,语带迟疑,“圣上要除了皇后外不再纳选任何妃嫔,只怕会在朝中引起不小的争议啊……”
    

第568章 筹谋

  舒予听罢,叹息一声,又复笑道:“这也是之前就预料到的……既然圣上打定了主意专情不移,那就只能一往无前了!”
    说罢,挑眉看向韩彦,揶揄道:“再说了,这世上还有能难住您太傅大人的事情吗?”
    韩彦负手,哈哈而笑。
    舒予说得对,既然已经打定了主意,那就勇往直前就是了。若是为了可能遇到的祸患,就放弃自己的坚持,那康平帝也太对不起他这些年的尽心教导了。
    果如韩彦所料,没过多久,朝中奏请康平帝立后选妃的呼声便越来越高。
    康平帝一见情势如此,心知将来只与叶蓁相守一生的志愿只怕难以轻易实现,思索许久,非但没有放弃,反而召韩彦、谢之仪、庄贤等心腹近臣入宫,就此事提前布局商议。
    韩彦早就得到了消息,对此只有欣慰。
    谢之仪和庄贤等人却是大吃一惊,完全没有想到康平帝不但放弃权贵世家,打算立小小的知县之女为皇后,而且竟然还打算为她而一生空置后宫,只与她两人相守。
    过了许久,谢之仪才缓缓出声道:“圣上所求,并非易事啊……”
    却并没有说反对的话,因为他明白,康平帝既然召请他们过来商议此事,那就是已经拿定了主意,并且信任他们的意思,绝对不愿意听到他们的反对之声。
    既然如此,那就只能替康平帝好好地谋划一番。
    好在在场的人都不是那等纵情声色之人,而且俱都夫妻情笃,也都能理解康平帝这番忠贞不渝。
    这也是康平帝独独挑他们来询问的原因。
    韩彦见谢之仪和庄贤俱都沉思不语,便也不开口,于旁静默陪坐。
    他将来是要抽身朝堂之人,而在场的又都是对康平帝忠心耿耿而且能力卓著之人,未来总领朝臣的肱骨大臣,待他离去之后,康平帝就要依靠这些人治理天下、安抚万民,他怎么能够抢别人的风头呢?
    许久,谢之仪先开了口:“眼下对于圣上来说,最重要的事情便是等,等到圣上羽翼丰满,不再受世家权贵的掣肘,才好自主婚姻。所以,臣以为,圣上如今应该专心政事,掌握大权,为将来立后之事做好准备。”
    庄贤深以为然,不待康平帝开口,便点头附议道:“谢大人此话甚是有理。除此之外,臣以为,叶大人的官职也该动一动了,省得到时候有人拿叶大人官职低微作伐子,反对立后之事。当然,前提是叶大人能够顺利通过明年的殿试,取得进士功名。否则过蒙擢拔,只怕会引人侧目,反倒不好办。”
    康平帝欣然赞同道:“两位爱卿所言甚是有理!”
    又问韩彦:“不知,舅父怎么看?”
    韩彦见问,这才笑着开口道:“圣上心志坚定,又有谢大人等从旁尽忠辅佐,此事虽难,也不是不能成事。”
    谢之仪一听,便明白韩彦这是要“偷懒”的意思,刚要开口揶揄两句,蓦地心头一动,想起韩彦曾经跟他说起的话,又默默住了口。
    韩彦曾经跟他推心置腹地说过,自己对于功名利禄并不热衷,当初之所以辅佐康平帝,也多半是为了护子儿亡的长姐端妃。将来,待朝纲稳固,韩彦是要离开,并且想要他来接替自己的。
    当时谢之仪还十分惊愕,因为韩家也有不少优秀的子弟,更何况还有庄贤这样私交又厚又有能力的知交好友,韩彦为什么放着这些人不用,却要他来继他之后接掌实质上的首辅一职呢?
    虽然谢之仪现在仍旧没有想清楚个中缘由,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为此而努力。
    眼下,既然韩彦已经在为离开之后的事情做准备了,那他就好好努力,让韩彦能够放心将朝政交给他!
    这么一想,谢之仪便迅速又回到了立后之事上,绞尽脑汁地为康平帝出主意,力求这份“投名状”能让康平帝和韩彦满意。
    庄贤等人见谢之仪这么努力,自然也不敢落后,纷纷竭忠尽智,为康平帝排忧解难。
    韩彦对此甚是满意。
    此事议定,康平帝便按照计划,废寝忘食地处理朝政,学习权术,以期能够快速掌控朝纲。
    并且,还特地给未来的岳父叶泽铭去信一封,请他务必好好准备,以期明年春闱金榜题名。与信同去的,还有康平帝费心搜集的历年春闱佳作以及主考官的点评,并明年主考官候选人各自的性格特点、文风偏好。
    虽然此举难免有失公允,但是为了心上人,只能“勉强”自己一回了。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等到年末,舒予收到了谭馨的来信,信中说,她于十一月初一诞下一子,只怕明年不能够陪着叶泽铭一起到京城赴考了。不过,叶蓁到时候会随父来京,还请舒予多多照料。
    舒予看罢,既高兴又失落。
    高兴的是谭馨终于有了儿子——倒不是她重男轻女,只是时势如此,她也不得不“入乡随俗”。谭馨成亲十余年无子,虽然有叶泽铭的爱护,但是难免会被婆家人指摘议论。这下好了,有了儿子,谭馨就再也不必忍受那些闲言碎语了。
    失落的是,谭馨为了照顾幼子而不得不留在康平县,此番两人的团聚计划,只能够暂时搁浅了。
    高兴一回,叹息一回,舒予便收拾妥当,拿着信件去了皇宫。
    不管怎么说,叶蓁来京,对于康平帝总算是一件喜事。
    康平帝近来十分勤勉,亦十分疲惫,想来这封信会给他带来极大的慰藉。
    事实果如舒予所料,康平帝一得知叶蓁年后就要随父来京了,高兴得直接蹦了起来,连声大笑欢呼“太好了!太好了”!
    他就知道,蓁妹妹心里也是有他的!不然,也不会在母亲不能来京的情况下,还要随父来京赴考了!
    陪伴父亲、拜访亲旧是假,来探望他才是真的!
    康平帝紧握拳头,暗暗立誓,他一定不会让蓁妹妹失望的!
    舒予笑眯眯地看着康平帝,十分欣慰。
    

第569章 抵京

  自打接到叶蓁即将随父来京的消息后,康平帝是盼星星、盼月亮,一直到来年二月,终于把叶蓁给盼到了。
    叶泽铭和叶蓁父女是跟随王记马行的商队来京的,一路上有商队照应,倒省了他们许多事情,而且又安全。
    同来的还有十一岁便已经考取秀才功名的平安,以及来京照看他的张猎户和张李氏。
    “虽然说是叶落归根,人总想留在故乡,但是,孩子们都在京城,那咱们还死守在这里做什么呢?……往后。京城就是咱们的家!”临行之前,张猎户花了好大的力气劝说自己,也劝说张李氏,要将家搬到京城。
    “你说的对。况且,等将来平安成亲生子,孩子们在京城长大,总比在獾子寨这深山老林里长大的好。獾子寨虽然越来越好,可又怎么能比得过京城呢?”张李氏想了许久,如是应道,“等到哪天咱们都去了,魂儿再回来吧!”
    夫妻两人一合计,干脆此次和叶泽铭父女一起,将家搬到京城得了,正好便宜。
    平安知道要让一辈子安土重迁的爹娘做出这样的决定十分不易,想当初即便是不放心长姐舒予,他们也不过是来京暂住一段时间而已,等长姐站稳了脚跟,他们便立即启程赶回了獾子寨。
    爹娘如今决定搬家入京,这都是为了他的前程,为了儿孙后代着想啊。
    平安心中十分感激,暗自下定决心,将来一定要好好地孝顺爹娘。
    想他本不过是爹娘捡回来的一个天生眼疾、奄奄一息的弃婴,是爹娘坚持不放弃,一口米汤一口米汤地将他喂养长大,又和长姐夫妇一起教导他,供他进学,他才能有如今的成就。
    虽然爹娘不是他的生身父母,却比天下任何慈爱的父母都做得不差。他何其有幸,这辈子能做爹娘的儿子!
    张猎户和张李氏并不知道平安内心的这番感慨,他们觉得,自己只不过是做了天下父母都会做得事情罢了——爱护教养子女,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更不值得夸耀。
    相反,他们十分感念上天垂怜,赐给了他们平安,延续了张家的香火,也让他们心中有了慰藉。
    舒予得到消息,十分欢喜,提前将百花巷的张宅安置妥当,又另外租赁了一处两进的宅院供叶泽铭和叶蓁父女暂时居住,日常使唤的小厮仆妇也都预备好了,就等着他们来京。
    二月初五,舒予正在家中思索张宅和租赁的小院还有什么要添置的,就听得丫鬟进来喜笑盈盈地传话:“王记商行的伙计前来禀报,说是舅老爷他们一行人如今已经抵达了城门。”
    舒予讶然惊呼,连忙换衣要出门迎接,口中还抱怨道:“爹娘也是的,怎么也不提前说一声,我好去城门口接他们……”
    一番忙碌之后,舒予辞别孟氏,登车赶去张宅。
    算算时间,从商行的伙计传话到现在,平安他们早就该进城了,她现在乘车赶去张宅,说不定能够赶得上。
    果如舒予所料,她刚赶到百花巷巷口,就见两辆马车缓缓驶来。
    车还未停稳,就见平安从车窗探出头来,高兴地挥手欢呼道:“姐姐——”
    舒予顺声一回头,就见张猎户和张李氏也早就掀开车帘,笑呵呵地看着她。
    舒予眼底一热,唇角却高高地扬起。
    后面一辆马车上的叶泽铭和叶蓁父女听见平安的欢呼,连忙也都掀帘看了过来,见是舒予迎了上来,都忙下了马车。
    众人互相见礼寒暄过后,说说笑笑地步行入巷,一路往张宅行去。
    舒予便问起他们一路上可还顺利的话。
    叶泽铭笑应道:“多亏了商队照应,一路虽遇风雪,但也未曾耽搁许久。更沿路有商行落脚处照应,十分便宜。”
    又顺势问候起韩家诸人。
    舒予遂笑着回道:“都好着呢。父亲他们都还没有,母亲和大嫂主持中馈,一时也不得闲。哥儿们去了学堂……葭姐儿本来是闹着要跟我一起来接你们的,但因我怕她动作慢,耽误了事,就命她先在家里等着了……”
    一行人说说笑笑,一路行到张宅。
    门房等下仆早就在门口恭立迎候了,见状连忙将人都迎了进去。
    

第570章 安排

  韩彦下衙之后,直奔张宅而去。
    韩迁和韩端本来也打算跟他一起去会一会叶泽铭的,毕竟对方是未来的国丈,又事关外孙(外甥)的终身,他们不亲去看一看,总觉得不放心。
    韩彦却劝阻了他们:“圣上的亲事,如今还只是在近臣间明示的秘密,就是镇国公等人,也都不知晓。叶兄如今不过是个七品的县令,又跟韩家无甚旧情,却劳动父亲和兄长亲自登门拜望,不免会引人猜疑。”
    至于他,去拜望刚到京城的岳父一家,顺带看望曾经在辽东的旧友,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韩迁和韩端一想也是,遂暂时熄了这个念头。
    韩彦到了张宅,大家一番契阔之后,韩彦便找借口和叶泽铭出去单独说话。
    舒予也笑着拉了羞赧垂首的叶蓁,道:“他们自去说话,咱们且去厨下。你有什么爱吃的,尽管让她们做了来。果肉菜蔬早就都备好了呢……”
    叶蓁猜到韩彦是要跟父亲说她和康平帝的亲事,不由地红了脸,胡乱地点点头,任由舒予领着她去了后厨。
    前院书房里,韩彦和叶泽铭坐定之后,客套两句,便说起了正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