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师夫妇日常-第1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这里正为前去交涉的人选而发愁呢!
    军中倒也有能言善辩之人,但是此事于脱欢不利,想要说服他只怕并不容易。
    “谢之仪。”韩彦含笑答道,“此人城府颇深,智计百出,师兄不妨让他去试一试,或许能够谈成也未可知。”
    “哦,是他啊!”镇国公讶然,打量韩彦片刻,意味深长地笑道,“你倒是很器重他……”
    三番两次地委以重任,着力栽培提拔他。
    韩彦一笑,道:“毕竟师出同门,又共事多年,对于他,我多少还是有一点了解的。”
    谢之仪前世可是能够在内乱纷叠、外敌环伺的情况下,凭借满腹智计和一张三寸不烂之舌,稳重朝中局势的人,今生他虽然是少了些历练,但是估计也不会差太多的。
    听韩彦这么说,镇国公点点头,算是应承下来,但还是不大放心,又说道:“既然是你举荐的人,那必然有他的不凡之处。但是此事非同小可,谢大人虽然在边地呆了几年,但却甚少参与对敌作战,只怕对瓦剌和脱欢都不甚了解。
    “双方议谈,要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这样吧,不如我另外选出一个常年跟瓦剌打交道的人为主将,另外任命谢大人为副,你意下如何?”
    “师兄想得甚是周全!”韩彦完全赞同。
    于是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谢之仪得到消息之后,整个人又惊又喜。
    惊的是康平帝小小年纪竟然如此敢想,将来待他亲政之后,只怕必有一番大作为!而更重要的是,韩彦得到康平帝的诏命之后,竟然会举荐他来担此重任!
    喜的是,自打他转投康平帝之后,韩彦非但并不因为他的过去而忌惮防备于他,反而屡次委以重任,这份信任和器重,让他心中十分感激,无以为表。
    以目下的情况看来,只要他忠诚不二、认真当差,曾经渴求的名利富贵最终都将会实现的,而且比当初投效孙长玉,与康平帝作对,来得更加名正言顺、堂堂正正!
    谢之仪豪情满胸,一口应下,随后便不眠不休地准备起来。
    先是到处了解瓦剌各部的情况,并且特别打听那些与脱欢有关的人事,十分地谨慎勤勉。并且又事事都以镇国公此次钦点的主将为先,任何计策都先请与主将商议,待主将同意之后,他这才一一记述下来,再妥帖安排下去。
    镇国公看了,回头对韩彦赞叹道:“知人善任,你倒远胜过许多宦海沉浮一生的老人。不管此事成与不成,就单是他这份认真周全和同心协力、谦逊退让的品格,就值得人赞叹一声!”
    韩彦点头赞同,扬眉笑道:“师兄且耐心看下去好了,说不定还有更多的惊喜等着你呢!”
    这一次,镇国公没有了之前的疑惑和不以为然,而是满脸期待的神色,笑道:“哦,是吗?那我就拭目以待了!”
    而谢之仪也果然没有让韩彦和镇国公失望。
    三日后,谢之仪一行人出发前往瓦剌王帐。
    又三日后,谢之仪一行人顺利归来,向镇国公回复道:“幸不辱使命!脱欢已经同意,将此次双方议谈的地点改到京城!”
    这次不仅是镇国公了,就连韩彦都惊奇不已,连忙问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那主将笑道:“此事全赖谢大人事先准备周全、计策妥当,又临阵敏捷机变,这才能够做成。因此还是请谢大人向国公爷和太傅大人回禀吧!”
    说完,那主将便退了一步,让谢之仪上前。
    谢之仪少不得拱手谦逊推让一番,笑道:“不敢不敢,都是大人运筹帷幄,这才能有此成效。”
    镇国公笑道:“谢大人不必过谦,快快说来,我们可都等着心焦啦!”
    韩彦笑着点头附和。
    谢之仪见此,便上前一步,拱手回复道:“如此,下官就献丑了。”
    说罢,便将此次议谈之事娓娓道来:“国公爷与脱欢交战多年,必然已知此人野心极大,此次愿意停战议和,也不过是无奈之举,权宜之计罢了。毕竟,再战下去,只怕瓦剌就不是他所能控制的了。”
    镇国公点头应道:“确实如此。”
    瓦剌诸部一向好逞凶斗狠,各自不服,脱欢当初若不是凭借铁血手腕和王帐精锐,也不能统一各部,坐稳王位。
    此次两国交战,持续年余,且最近瓦剌王帐精锐损失过半,各部见状蠢蠢欲动,若是脱欢再不回师稳定诸部,只怕他人尚在前线指挥作战,而瓦剌却已经成了别人的天下。
    谢之仪见状便接着说道:“所以脱欢将议和的地点选定在边境,一是担心入京之后会有不测,二是担心他离开之后,瓦剌各部会造反叛乱,另立新君。
    “因此若想要脱欢同意前往京城,便需得保证他入京的安全,和瓦剌各部的顺服。”
    “此话不假。”镇国公点头应道,又问,“不过,咱们自然是要保证他此番入京的安全的。毕竟,这仗要是再打下去,非但瓦剌吃不消,咱们也要白折进去许多好男儿……”
    说着话,想起战场上死去的那些英魂,镇国公不由地长叹一声,面有哀容。
    谢之仪见状,便忙笑着岔开了话头,道:“国公爷说得对。
    “脱欢厮杀多年,这个道理,又何尝不明白?别的不说,他若是在京城遭遇了不测,王帐部下就绝对不会善罢甘休。那些可都是瓦剌铁骑精锐,若是拼死一战,对我朝来说亦是一场大祸。
    所以下官想,脱欢真正担心的,应该是瓦剌各部会趁着他不在草原,蠢蠢欲动。”
    镇国公点点头,笑道:“确实如此。这么说来,你是向脱欢保证,在他离开之后,咱们替他守好王位了?”
    谢之仪摇摇头,笑道:“不,恰恰相反。下官告诉他,如果他不同意将议谈的地点改在京城的话,那我们现在就尽一切力量,让他这个汗王做不成!”
    

第524章 交心

  韩彦和镇国公闻言俱是一愣,半晌,不约而同地拊掌大笑起来:“哈哈,妙极!妙极!两害相权取其轻,脱欢那么精明的人,当然知道该怎么选择!哈哈!妙极!实在是妙极啊!”
    大周虽然不能完全降服瓦剌,但是私底下做些小动作,将脱欢从汗王的位置上拉下来还是不成什么问题的。
    谢之仪这一箭,可真是射到了脱欢的心坎儿上!
    实在是高妙!
    谢之仪闻言连忙拱手谦逊道:“不敢不敢。不过是照办古人的方法而已,因此此次才能侥幸不辱使命。”
    镇国公不以为然地笑道:“谢大人不必过谦,古人的智慧知道的人不少,可并不是每一个都能如你这般灵活运用!可见此次能够成功劝服脱欢同意将议谈的地点改在京城,还是你自己的本事!”
    虽然谢之仪说得轻松,但是作为和脱欢打了半辈子交道的人,他又怎么会不知道这其中的艰难。只怕,谢之仪费了不少功夫,才劝服脱欢的吧。
    想到这里,镇国公遂正色道:“此番脱欢答应入京议谈,需要辽东军如此调度安排,谢大人尽管直说。”
    谢之仪见镇国公转瞬间便想到了此事达成的关键,心中着实钦佩不已,遂也并不敢居功自傲,连忙拱手谦逊地说道:“脱欢希望,在他入京议谈期间,国公爷能够将瓦剌各部的首领都‘请’到两国交界处,就战后两国边境兵备的情况,进行‘仔细’的商谈。”
    镇国公一想,便明白了脱欢的意图,立刻爽快地点头笑道:“我知道了。谢大人只管告诉脱欢,让他不必担心,尽管入京议谈。在他回到瓦剌之前,我一定会尽一切努力,将瓦剌诸部的首领都留在边境,不让他们趁机生事的!”
    谢之仪见镇国公如此支持他的决策,心中十分感激,连忙拱手应道:“多谢国公爷!那下官这就去告知脱欢,以便尽早促成其京城之行!”
    镇国公点点头,抱拳笑道:“那一切就有劳谢大人周旋了。”
    “不敢不敢。”谢之仪连忙拱手谦逊笑辞道,“那下官这就下去安排去了。”
    镇国公点点头,抬手笑道:“我送送谢大人。”
    韩彦闻言,亦含笑起身相送。
    谢之仪见如今朝中一文一武两大巨头都如此器重礼待于他,心中着实感激不已,自然少不得谦逊辞让一番。
    镇国公和韩彦都不是那等拘泥虚礼的人,既然说了要送谢之仪,那便是真心赞佩他的这番功绩,是以不论谢之仪怎么推辞,他们仍旧坚持笑着将他送出了主帐去。
    眼见着谢之仪的身影出了大营,骑马直奔瓦剌而去,镇国公这才回身,对韩彦感叹道:“你识人甚准,他真是我朝不可多得的人才!”
    顿了顿,又皱眉叹道:“只希望,他与孙氏一党不同,心中能够始终牢记君主社稷……”
    韩彦抬手拍了拍镇国公的肩头,一脸自信地笑道:“师兄就尽管放心吧!只要他不再受到恶意的排挤和委屈却无法伸张正义,就断然不会糊涂到做出这等自毁前程的事情来的!”
    在谢之仪的心里,最重要的便是光宗耀祖、声誉赫赫,不再被人背后议论是个“吃软饭的”,靠妻子岳家才摆脱泥腿子的身份的,所以不论是前世还是今生,他的权欲心才会那么重。
    况且前世不论宦海如何沉浮,谢之仪都始终坚守心中的底线,不曾越界些许。今生前途光明,飞黄腾达的机会就在眼前,他自然更加不会犯糊涂了。
    若不是如此,他又怎么会刚送走了孙长玉,就又主动给自己培养出一个对手祸患来呢?
    只是,这些话并不好跟镇国公说透。
    因此镇国公听得韩彦这么说,只是将信将疑地点点头,叹息一声,低声道:“但愿,你这次也看他极准吧!”
    否则,刚送走虎又招来狼,朝堂可就永无宁日了。
    “师兄就尽管放心吧!”韩彦信心满满地保证道。
    谢之仪的办事效率极高,也不知他是怎么跟脱欢说的,脱欢竟然决定五日后就动身启程。
    饶是韩彦心中早有预料,但是眼见得事情进行得如此顺利,他还是忍不住对谢之仪赞佩不已。
    “有劳谢大人了。”韩彦笑道,“还请谢大人早日收拾妥当,五日后一起进京,作为我朝的代表,负责主持此次大周与瓦剌的谈判。”
    谢之仪一听,惊得登时站了起来,也顾不得往日的谦逊有礼了,脱口问道:“你怎么不亲自主持此事?”
    说罢,惊觉言语欠妥,遂又连忙拱手推辞,笑着解释道:“孙首辅告老还乡,国公爷负责镇守边疆,太傅大人便是当朝第一人。两国议谈这样重要的事情,自然得由您负责了!
    “下官才疏学浅,恐难当此重任!”
    韩彦连忙上前扶起谢之仪,笑道:“咱们师出同门,又共事多年,谢师兄的本事,我还不了解吗?
    “别的不说,就单说最近之事,谢师兄先是在战中离间瓦剌诸部,促使我军迅速凯旋;后又劝服脱欢将两国议谈的地点改在京城,使议谈于我朝十分有利!
    “凡事谋定而后动,动即果决勇猛,单凭这两件功劳,谢师兄就担得起此项重任!”
    京城那里,他早就将谢之仪劝服脱欢之事上报,并且再次举荐谢之仪担任此次两国议谈的主帅,想来康平帝不会再有疑虑。
    所以他才要事先告知谢之仪,让他提早有个准备,以在将来的两国议谈之中处于不败之地。
    谢之仪见韩彦说得恳切,又只以师兄弟论交,并不以官职压人,心中顿时百感交集,一时说不出话来。
    韩彦见状,只管含笑而立,等他自己转醒过来。
    半晌,谢之仪方才回过神来,长叹一声,看着韩彦,言辞恳切地说道:“没有想到,韩师弟竟然能不计前嫌,待我至如此……既然如此,那我便拼了身家性命,也要完成使命,不负韩师弟待我一片赤诚信赖,不负圣上皇恩浩荡!”
    谢之仪掷地有声,神情坚毅。
    

第525章 聚饮

  果如韩彦所料,康平帝接到加急密信之后,略一思索,便拿定了主意。
    第二天,廷议两国议谈的人选时,康平帝钦点谢之仪,并且说明理由。
    如今朝中没有孙长玉暗中策划筹谋,孙秉直又是个谨小慎微的,一味地韬光养晦,便是有几个反对的声音,也终究不成气候。
    况且为免孙党残余心中不服,有人暗中借机生事,康平帝还另外钦点了周丘这个孙长玉的嫡亲孙女婿作为副将,除此之外,另外又添了几个无关紧要的孙党之人——当然,这些人并接触不到机密。
    他相信韩彦的选择,所以愿意提拔谢之仪与周丘,可对于别的孙党故旧,依旧不敢太过信任。
    因为康平帝这番平衡周全,所以议谈的人选很顺利地就确定了下来。
    谢之仪人还未到京城,便得到了康平帝的委任诏命,心中愈发地感戴皇恩,认真准备不提。
    且说舒予得到这个消息之后,想了想,便找来庄贤的妻子方氏,商议择日攒个小局,专请谢之仪的妻子陈氏。
    “谢大人虽然和夫君他们师出同门,但到底因为之前的事情,交情并算不上深厚,所以咱们同谢夫人也一直没有什么交往。如今谢大人迷途知返,又担当重任,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咱们在内宅也帮不上什么忙,但是总能与谢夫人交往,也好使几家关系更为亲厚,将来爷们儿在朝堂上自然也能更加同心协力,效忠圣上。”
    因韩彦和庄贤关系极好,所以舒予和方氏也交情深厚,两人言谈,并不需客套试探。
    方氏听了,思忖片刻,点头笑道:“此言甚是有理。不过,咱们同谢夫人一向没什么交情,贸然相邀只怕也是不妥,需得找个中人引荐才好。”
    舒予闻言笑道:“这个我早就想到了。不用烦扰别人,小周夫人就很合适!
    “小周大人和谢大人一处共事,通力协作,这才有鹞子岭的神兵铸成;况且谢大人又曾与孙老大人有故,小周大人又是孙老大人嫡亲的孙女婿,这样论起来,谢夫人与小周夫人的关系自然要比咱们要亲厚。
    “虽然平日里也没有听说小周夫人和谢夫人有什么深交,但是由她出面邀请谢夫人,总比咱们这样贸然上门的要好!”
    方氏闻言,遂笑道:“既然你都考虑妥当了,那我自然是惟命是从,没有什么不应的。”
    笑罢,又凑过头去,低声揶揄舒予道,“我知晓你现在跟小周夫人也算是有些交情了,但是还不料你们竟然交情深厚到可以请她出面做中人。可见你宽宏大量!”
    舒予知晓方氏说的是孙畅音和韩彦当年那些没影儿的旧事,遂笑着瞋了她一眼,道:“你又不是不知道内情的,竟然也学着那些促狭鬼来打趣我!人家跟你说正事呢,你竟然胡说八道起来了,看我不来挠你!”
    说着话,就要去呵方氏的咯吱窝。
    笑得方氏连忙侧身去躲,倒在榻上笑个不停。
    两个人笑闹了一番,便各自着手准备攒局邀请谢夫人之事。
    孙畅音是真心感激舒予当初的宽宏大度以及对周丘的照顾,正思没有报答之处,见舒予来信相求,自然是没有不应,当即便斟酌措辞,写了一封拜帖送去给谢夫人。
    谢夫人得到孙畅音的拜帖时,惊讶不已。
    说起来,谢之仪和周丘一处共事,又都和孙长玉有些关系,她和孙畅音即便是没有什么深厚的交情,也该多少有些来往才对。可是事实上,两人除了偶尔宴集上碰见了打个招呼,说几句话,还真没有什么私下的往来。
    毕竟,谢之仪一早就嘱咐了她,孙长玉此人可以利用,却不可以与之谋久远,所以对于孙党内眷,她一向都是敬而远之的。
    这会儿孙畅音递了拜贴上门,也不知所为何事。
    谢夫人思忖片刻,便提笔回了帖子,说自己随时在家恭候之类的客套话。
    孙畅音得了回帖,第二天便提了礼物上门。
    ……
    舒予不知道孙畅音到底如何与谢夫人说的,反正等到五六月之交,脱欢一行人抵达京城之前,孙畅音给她和方氏都下了帖子,说是她在京郊的陪嫁庄子上,有一池粉荷,如今开得正盛,便特地邀请她们去赏荷花。
    舒予知晓这事是成了,便邀上方氏一起,登车前往。
    到了庄子上,远远地果然看见孙畅音和谢夫人俱已经在门口迎着了,而且两人看起来关系十分融洽。
    舒予和方氏相视一笑,暗暗赞叹孙畅音这份交际的能耐,便连忙下车见礼。
    四人笑着厮见完毕,携手进了内堂。
    早有丫鬟婆子上了瓜果茶水,将几人的几案上俱摆得满满。
    四人分宾主各自坐定,便一面吃茶,一面说些闲话,不过是京城最近的新闻或是哪家的胭脂铺子出货上乘之类的琐碎话儿。
    待众人都没了初见时的拘禁客套,孙畅音便起身,笑着邀请大家去看那一池粉荷:“知道你们都见过大世面,自然不稀罕这一池子粉荷,今日相邀,不过是找个由头大家聚一聚,顺带避暑,得些野趣儿罢了。”
    众人自然是连忙笑着说她不必谦逊,又感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