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宫斗]蒋贵妃传-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是就在他们另外择路走了不过十来天的路程,临安城中忽然来了急报,十一月初的时候临安城中寒潮突袭,气温骤降,太子殿下身子虚弱,受了风寒之后连病数日,昏迷不醒,至今还卧床不起。

卷五:岁月荏苒

☆、177。太子病倒了
  这消息来的太突然;也不作停留了,苏谦阳让苏谦默护送着蒋茹茵马车回去,自己则带人快马加鞭先回临安城。
  而他们随后马车跟上去的,也加快了不少速度,本来大半月的行程,十几天的功夫就已经到临安城了。
  此时苏谦阳已经回临安五六日了。
  回宫之后蒋茹茵这边才得到了关于这件事比较全一点的消息;十一月初的时候临安城忽然天气骤冷,就是上午还风吹着暖的;到了下午忽然间就冷下来了,一夜过去;这温度骤降;宫中不少人都病了。
  昭阳宫里也有几个宫人得了风寒,许妈妈及早的把她们分隔在单独的院子里;昭阳宫上下又派了药喝了汤,这才避免了湛哥儿他们被传染。
  宜和宫那,四皇子因为出去了一趟回来都发了两天高烧。
  太子身子本来就不好,抵抗力弱,容易生病,先是太子府上接连两位良人发热,继而太子也病倒了,如今那两位良人都好了,太子还躺着时好时坏。
  “寒潮过去后这冬天也来了,往后的天只会越来越冷。”许妈妈话中对太子的情况还是有所担心,天一冷,这身子就更不容易恢复,说得不好听,等下了雪,多少人就是熬不过这冬日去了的。
  若太子真的去了,那这朝廷可又是一场大动乱。
  蒋茹茵想了想,还是让紫夏送信回了一趟蒋府,二叔和大哥已经从蒋家祖宅回来了,很快就会官复,不论是不是原职,蒋家一门这么多当官的,加上如今隐隐波动的形势,怎么做都会引人注意,凡事都要低调着来…
  回来的这几天,皇上有诸多政务要处理,太子府那太子的身子还不好,没闲下来过,蒋茹茵这边来回和父亲通了几次信,最终决定二叔和大哥暂时不官复了,如何也要等到这个年过去,开了春太子身子好了再作打算,节骨眼上即便是蒋家不动,都会有好事者想把蒋家推出来。
  若是太子身子一直这么下去,蒋家就更不能动了。
  夜里平宁和容哥儿过来,蒋茹茵好好叮嘱了他们一番,“你吟欢婶婶如今是回来了,但是这段日子,还是不要出宫去,洐儿,程太傅那你暂时别去了,留在宫中。”蒋茹茵看凑上来的湛哥儿,摸了摸他的头,平宁担心太子的身子,“母妃,太子哥哥病了好久了,之前想去德妃娘娘也让我们不要去。”
  “等他好了再去看也不迟。”蒋茹茵劝着她,微叹了一声,这宫中怕是一段日子都消沉了…
  十二月初,临近腊八,宫中要开始准备施粥,皇后的身子是好了,在蒋茹茵陪同皇上南下的时候德妃她们已经把宫务交还给皇后了,但太子身子不好,皇后无心忙别的,这事最后又落到了蒋茹茵这边。
  蒋茹茵只接了宫中腊八节送粥的事,那宫外司局要施米施粥,蒋茹茵推了回去,这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她不做,说起来,这是皇后的私事,难道还要她掏银子出来不成。
  腊八前一天,宫中深夜就开始忙着熬煮腊八粥,天蒙蒙亮的时候送去宫外各府,宫中也分派了开来,而等天亮的时候,宫外那司局,却迟迟没有开门施粥施米。
  倒是有不少百姓晃悠过这司局,但皇后无心做这个,一整天,司局都没有开门,倒是各城门口都有朝廷施粥的棚子打起来,排队的人不少,也都是为了喝一口宫中派下来的粥。
  腊八过去后四五天,蒋茹茵才算是真正见到皇上。
  不过是这么些天的功夫,蒋茹茵发现皇上一下瘦了很多,夜里到了昭阳宫,也是一脸的疲惫。
  蒋茹茵也不让嬷嬷去带湛哥儿过来了,替他换了衣服,命青冬去煮一壶茶,坐到他身后,伸手轻轻的替他按了按头。
  苏谦阳一回来就忙积下的政务,本来没这么多,太子一病就都剩着了,刚回来几天去过太子府后就两个晚上没睡处理,到这几天才稍微好一些。
  太子一病不起,迎面而来的就是继承的问题,太子的身体已经不适合做一个继承人了,这些天关于另立太子的奏章也是多的数不清,苏谦阳一概都没看,这也都是私底下的,朝堂之上还没有人敢当众站出来说这个。
  苏谦阳眯着眼睛,换了个姿势靠在她腿上,按着按着似乎是睡过去了,蒋茹茵轻轻的唤了他一声,过了好一会他才睁开眼,声音微哑,“什么时辰了。”
  “去床上睡吧,换一身衣服。”蒋茹茵柔声道,苏谦阳起身,看一眼窗外,还是天黑,“朕还以为一觉睡醒了。”
  实在是累了,不然怎么会这样都睡着了,苏谦阳躺上了床,蒋茹茵又给他按摩了一会,没多久,又睡着了。
  睡着了的苏谦阳神情都没多少放松,这些天紧绷着神经,饶是夜里入睡都还挂念着那些事。
  蒋茹茵伸手轻轻的抚摸了一下他的眉宇,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的眼角下也有了淡淡的纹。
  他说他老了,其实她也不年轻了。
  在她的记忆里,这些年他才在自己心中有了越来越重的分量,有些事一旦开始想了就停不了,他要她相信他,这些的努力,不能让他一个人去完成。
  青冬端了温水进来,蒋茹茵让她搁在一旁,起身绞干了替他擦了脸擦了手,屋外冯盎前来说是有事禀报。
  蒋茹茵走到屋外,冯盎禀报了有关于幸昌宫那的事,大半夜的,幸昌宫派人出宫了一趟,去的还是金府。
  “宫外的人已经盯着金府那了,浣衣局那陈嬷嬷一直没什么动静。”蒋茹茵点点头,回看了屋子,如今这朝堂,真的是要纷涌了…
  太子病了,年还是得照过,皇后忧心太子身体,自己刚好没多久的身子也有些撑不住,宫内宫外这么多说,也不能全部交给蒋茹茵,这一忙,到了年底祭祀过后,皇后人也瘦了一圈。
  但太子府那总算是没传出什么坏消息,大年三十,宫中的气氛显得很奇怪,想高兴的人不敢高兴,不高兴的人,还得装着开开心心的。
  而那太子府中,正当屋外烟火齐放的时候,屋子里,太子靠坐在床上面色苍白,他的对面,站着皇上。
  苏谦阳是被太子的书信请过来的,到了这里,就太子妃侍奉着,两个侧妃进宫去了,其余的都不在身侧服侍。
  屋子里的人遣出去了,苏彦循咳嗽了几声,“父皇,儿臣有件事要拜托您。”
  苏谦阳神情微动,苏彦循继而道,“儿臣这身子,再这样下去也不合适再做太子了,恳请父皇废了儿臣,另立太子。”
  自己的儿子会提出这个,苏谦阳并不意外,只是坐了下来,温和的看着他,“你好好养病,身子好了才最要紧。”
  “儿臣这身子,儿臣心里很清楚。”苏彦循摇摇头,“儿臣只求父皇,将来能够善待母后,即便是另立了太子,将来新皇登基,也能够给母后在后宫一席之地,儿臣不孝。”
  他对自己的情况很清楚,还好不过是表面上,这一次风寒,将他维持在表面上的东西都击垮了,太医不用说他也能够猜得到,他这身子,早就已经空了。
  再珍贵的药材都无法维持下去。
  “母后做了很多让父皇失望的事情,但她都是为了儿臣,也请父皇看在儿臣的份上,能够原谅母后犯的这些错。”苏彦循见他不说话,又求道,话说的太急,引了一阵的咳嗽。
  苏谦阳制止他继续说下去,“你母后犯了哪些错,你都清楚么。”
  苏彦循眼底一抹苦涩,知道,但也许他知道的并不是全部,也许还有很多事是他不清楚的,“那就请父皇原谅母后之前做的错事。”以后,以后的他就再也没有理由求也没有机会求了。
  “循儿,父皇可以答应你,不计较过去的事。”不计较那些他知道的事,只因为眼前他的儿子这样的求他。
  这就够了。
  苏彦循疲倦的闭上眼睛,苏谦阳知道他累了,叫太医进来把脉,走出了屋子,太子妃在外室,眼眶红红的似刚刚哭过。
  苏谦阳回了宫,到昭阳宫的时候已经凌晨,蒋茹茵睡下了,苏谦阳在昭阳宫门口踟蹰了一下,最终转身去了长公主所在的又春苑…
  这个年一过出,最为关心的就是太子的身子,幸运的是,迈出这个年,太子熬过来了。
  随着开春,总是给人希望,皇后接连数次前往南山寺给太子祈福,希望老天保佑太子的身子能好起来,而朝堂内,暗地里已经有了这太子之位的质疑声。
  从太子病下到三月,四个多月时间过去,终于有的大臣在朝堂之上提出了异议,并不是属于赵家,也不是和蒋家关系好的,就是很中肯的把太子的身子和无子嗣的实际情况说了一遍,继而请皇上及早的为大今朝的大统继承考虑,另立新太子。
  有时候就差这第一声,这大臣一开口,其余憋了很久一直想说的人,一个一个也赞同起来,废了太子,另立新太子,都是为了大今朝能够顺利延续下去,这继承问题,刻不容缓。
  赵国公为首的,已经是为太子的事情愁的夜不能寐了,有人出来这么一说,直接就吵起来了,这太子人还没怎么样呢,就已经忙着要废了他另立,都安的是什么心。
  苏谦阳看着这一群人又争执不下了,声音清冷,“那诸位爱卿认为,废了太子,要另立谁。”


☆、178。北图王求娶
  朝堂之上瞬时安静了下来,废了太子立谁;皇上的子嗣并不多;合适年纪的就这么几个,六皇子太小;五皇子虽记在皇后名下但年纪也才四岁;三皇子四皇子聪明,母妃身份也高;但若按着顺序按着年纪,二皇子看似是最合适的。
  但谁也没开这么口。
  赵国公一派肯定是反对废太子的;只要谁出口说另立的人,他们就卯足了劲先攻击了再说;这么多大臣心里也有数;谁也没有先开这个口。
  倒是刚刚开口的那个大臣说道,“微臣认为,应当先废了太子,另立的皇子且看他们是否合适。”
  把这话题的重点绕到废不废太子,而不是另立谁上面去,这两方的阵营就明显多了,管谁支持谁呢,废了太子总是首要任务不是,废了才有立,至于立谁,皇上尚且气盛,皇子们也都还小,可以慢慢商量。
  这不,刚刚安静了一会的,又吵起来了。。。
  而景仁宫那边,早朝还没结束,皇后就得知了朝臣上奏有关于废太子的事,险些没被那些人气死,平日里赵家送出去的礼不够多么,太子一病一个个都抱着朝廷为重,国事为重的幌子,暗地里都不知道已经站到哪边去了。
  皇后下意识的开口想喊何嬷嬷,何字出口才意识到何嬷嬷早就不在了。
  沉着脸吩咐人去太子府请太子妃过来,自己则匆匆去了寿和宫内,找太后商议此事。
  早朝结束,这两个时辰里,还是没讨论出什么结果来,只是废太子这件事,已经摆到台面上了,苏谦阳冷眼看着什么人跳脚,什么人反对,默默都记下了,回到承乾宫,数十封暗信下去,很快就接到了寿和宫那传话,太后请他过去一趟。
  苏谦阳到了寿和宫里,太后的脸色也不好,皇后已经离开了,长公主不在。
  为的是什么事,也无需猜测无需问,苏谦阳坐下后,静等着太后开口。
  废不废太子,太后已经不能用正统两个字来维持了。
  有才德的太子可以无子,将来皇位可以传给弟兄,传给侄子,但太子不可以是这个身子,如今连床都下不了了,说的再不好听,随时可能走的人,如何还能死抱着这太子之位。
  所以太后问的,是关于另立的事情。
  苏谦阳的态度和今□□堂之上的一样,把主动权给了太后,“母后觉得立谁呢。”
  “国家大事,皇上您自有主张,哀家能说立谁就立谁么,哀家不过是问问皇上的意思,废太子这么大的事,也不能轻易而为。” 太后淡淡的说着,“毕竟,太子如今还病着,凡是也不能做的太过了。”
  “母后说的是,不过朕这皇帝,怎么说都还能再当一些年,既然如此,废太子的事宜先行,至于立谁,以后再说。”苏谦阳又补充了一句,“这也是朝中大部分臣子的意思。”
  太后脸色一沉,“倘若太子的身子恢复了呢。”
  “母后,您若抱着这样的想法,那儿臣也没什么可说的。”用先说立谁来拖延废太子的时间,能拖多久,“太子的身子即便是好了,羸弱是不争的事实,为皇的日理万机,没有好的身体,母后以为能多支撑几年,母后抱着正统二字,可有为我大今朝考虑过今后的荣盛,循儿身子不好,好好养着不忙政务,也许还能多活几年,您让他埋头处理国事,这不是要累死他么。”
  只能先废后立,而不是先把立的人选出来。
  太后神情一顿,继而有几分难堪,感情她们不答应废太子,就是逼着太子赶紧去死。
  但苏谦阳说的不是事实么。
  当皇帝的,要继承大统的人,哪一个是可以翘着腿什么都不做的,什么都不学的,当年他是太子的时候,代父皇出巡,一年两次,还要帮忙处理诸多政务,接手朝政。
  太子这些年未出巡一趟,全是他亲自去或者让别的大臣代替,政务也都是只处理一部分,多了怕他吃不消,就算是为这个儿子考虑,让他再多活几年,这太子之位也应该要废了。
  “母后不是不同意废太子,但这诏书一下,没有所立的人选,这朝廷不是要乱。”有一个主心骨了,大臣们就知道该支持谁,该帮着谁,否则这东一派,西一派的,得多乱。
  “趁此机会,朕也想好好看看,这些人到底想支持谁。”苏谦阳直言,“母后心中若有人选,可以告诉儿臣,但说到底立谁,儿臣不急。”他就是有人选,现在也不会说。
  见他这么说,太后点点头,“哀家心中觉得这几个孩子都好,除了这小六年纪太小不合适外,其余的,还是要看他们了。”
  苏谦阳点点头,“母后说的有理,若是无事,儿臣先行告退。”
  看着皇上出去,太后这神情变了变,吩咐人送信去了叶家。。。
  到了三月底,这件事还没什么起落,早朝的时候天天有人争执,而宫外,竟然有人集结长跪在了宫门外,祈求太子身子早日康复。
  废太子的话题天天在早朝说起,宫外有消息也不意外,意外的时候,这群百姓几乎是天天跪在宫门外,一跪就是几个时辰,说太子宽厚仁德,不应该遭受如此,求圣恩,不要废太子。
  平民老百姓哪里能想的远,太子病了,养病就是,好了还是那个宽厚的太子,为什么要废,太子做了这么多的好事,不能废。
  而老百姓这一跪,赵家人直接以民心所向来反对废太子这件事,说的也够直白,太子只是病了,并不是崩逝,如此大肆说废太子之事,如何能让太子好好养身子,并且长跪在承乾宫外,以示决心。
  除了皇上和太子妃之外,没有人知道苏彦循是要求主动废太子的,太子妃答应过太子,不将这件事告诉皇后,而皇上,更不会和朝臣说,太子是自己不想当了,你们嚷什么。
  所以宫外宫内的事,一直延续到了四月,因为皇上迟迟没有表态到底意属谁,这有心的也另外抓不到抨击的对象,说来说去,就绕着废还是不废这件事。
  而私底下就算是有支持哪一位皇子的朝臣,这时候也没有傻到把这皇子推出来,先废了,大伙公平竞争么。
  不过四月中的时候,北图王前来临安城上贡的事暂时让这争执停了一停。
  北图王亲自前来,携贡品,由平王爷前去迎接,到了临安城安顿下来之后,再进宫觐见皇上。
  这些年来北图和大今和平相处没有战事,阳关衡关那亦是太平的很,关系好了,来往自然密切些。
  再者当年谋反,这其中还得了当时极年轻的北图王的帮助,和平王爷的关系算在内,这也算是友好邻里。
  四月二十进宫这天,什么事都得放一放不是,宫中举办了盛宴来迎接这个北图王,不少人见到他的时候,都还惊诧了一番,北图王竟然这么年轻。
  三天盛宴,后两天宫中妃子也前往了,有幸见了这北图王的风采,而后三天,皇上还命人举办这狩猎,算是欢迎这北图王的到来。。。
  只是这狩猎结束后,北图王忽然向苏谦阳提出了想迎娶大今朝公主回去做他王妃的事,当时苏谦阳听了是笑着问他,想娶哪个公主的。
  可听完北图王说完后,他这笑就有些僵持不住了。
  北图王维特明明白白的告诉苏谦阳,他想娶的,是大今朝的二公主,蒋贵妃所出的平宁公主。
  维特提出这个请求的时候,还是当着狩猎后宴会诸位大臣的面说的,说完后,众人都注意去了皇上的反应。
  平宁公主今年十四了,去年开始就有人说起这皇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